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通过从记录头向记录介质(例如打印用纸张)喷出墨水来进行打印。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喷墨打印机的一个示例。图1为喷墨打印机1的立体图,其中,喷墨打印机1包括打印机本体20以及墨容纳单元10,墨容纳单元10固定地安装在打印机本体20的某一侧面上(例如,图1所示的右侧面上)。为了便于描述,以用户使用喷墨打印机1时所处的位置为基准,将用户所在的方向定义为前方,与之相对的方向为后方,而用户的左右手方向分别定义为左右方向。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墨容纳单元的一个示例。墨容纳单元10通常包括框架部11和盖体部12,容纳有墨水的墨容纳部13和在墨容纳部13的外部覆盖墨容纳部13的框架部11。框架部11上设置有从框架部11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支撑台阶部17,盖体部12经由支撑台阶部17与框架部11连接。并且框架部11的顶板具有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入口14。注入口14上设置有用于封闭注入口14的注入口塞15。注入口塞15至少部分地延伸进入注入口14中以封闭注入口14,因此注入口塞15上可能附着有墨水。
当用户进行注墨操作时,需要将注入口塞15从注入口14分离,并将墨瓶30倒置,以便从墨容纳部13的上方通过注入口14注入墨水。墨瓶30包括墨瓶本体31和与墨瓶本体31连接的瓶盖,瓶盖包括与墨瓶本体31连接的瓶盖本体32,而瓶盖盖体33通过连接部34与瓶盖本体32不可拆卸地连接并用于覆盖瓶盖本体32。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在墨瓶30进行注墨操作时,瓶盖盖体33通常置于瓶盖本体32的一侧,瓶盖盖体33会抵住支撑台阶部17而受到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会导致墨瓶30移动或倾斜,使得墨瓶30无法顺利地插入注入口14中,进而造成注墨困难。为了避免瓶盖盖体33与支撑台阶部17的接触,需要使用者将瓶盖盖体33朝向右方,例如图2中虚线所示出的位置,在该位置处,瓶盖盖体33延伸超出框架部11,这会给使用者带来困扰。
另一方面,由于墨容纳单元10上没有用于放置从注入口14分离的注入口塞15的装置,因此注入口塞15可能污染墨容纳单元10、使用者的手或者其他物体,并可能造成注墨困难。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至少部分地克服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能够将注入口塞保持在载置部中,保证注墨的顺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墨容纳单元,用于喷墨打印机并用于接收来自墨瓶的墨水,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本体,所述墨瓶包括墨瓶本体、与所述墨瓶本体连接的瓶盖本体、用于覆盖所述瓶盖本体的瓶盖盖体和连接所述瓶盖本体和所述瓶盖盖体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容纳单元包括:
墨容纳部,所述墨容纳部构造为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所述打印机本体的墨水,所述墨容纳部沿第一方向设置;
框架部,所述框架部构造为用于覆盖所述墨容纳部,所述框架部包括:
注入口,所述注入口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框架部的上表面上,并且与所述墨容纳部连通,以用于注入墨水;
支撑台阶部,所述支撑台阶部从所述框架部的所述上表面向上延伸;以及
载置部,所述载置部设置在所述框架部的所述上表面上,并且所述载置部与所述注入口对应设置;
盖体部,所述盖体部经由所述支撑台阶部与所述框架部连接;以及
注入口塞,所述注入口塞用于密封所述注入口,以用于在所述注入口露出时放置在载置部上,
其中,所述载置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注入口和所述支撑台阶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墨容纳单元具有框架部和盖体部,框架部包括连接盖体部的支撑台阶部,以及设置在框架部的上表面上的载置部以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注入口,载置部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在注入口和支撑台阶部之间。从而可使得在使用墨瓶注墨时,注入口塞能够放置到载置部中,避免注入口塞污染墨容纳单元、使用者的手或者其他物体。并且,由于载置部位于注入口和支撑台阶部之间,可引导使用者将瓶盖盖体避开位于载置部上的注入口塞,进而使得瓶盖盖体不会接触支撑台阶部,能够方便用户进行顺利、便利的注墨操作。
可选地,在相邻的所述注入口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载置部。由此,相邻的注入口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载置部,使得注入口和载置部的设置更加灵活。
可选地,所述载置部与所述注入口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设置。由此,载置部和注入口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能够使载置部与注入口更明确地对应,方便使用者将注入口塞从注入口移动到载置部。
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两个所述注入口之间的载置部的中心与所述两个注入口的中心的两条连线形成锯齿形。由此,载置部和与其相邻的两个注入口的之间均具有较大的距离,从而更好地避免处于注墨状态中的墨瓶的瓶盖盖体与位于载置部上的注入口塞发生干涉。
可选地,所述载置部的中心和与其对应的所述注入口的中心之间的连线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倾斜。由此,载置部能够设置为使得载置部的中心尽可能地远离注入口的中心,从而更好地避免处于注墨状态中的墨瓶的瓶盖盖体与位于载置部上的注入口塞发生干涉。
可选地,所述载置部中的每个的中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由此,使得墨容纳单元的结构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其包括上述的墨容纳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包括墨容纳单元,墨容纳单元具有框架部和盖体部,框架部包括连接盖体部的支撑台阶部,以及设置在框架部的上表面上的载置部以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注入口,载置部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在注入口和支撑台阶部之间。从而可使得在使用墨瓶注墨时,注入口塞能够放置到载置部中,避免注入口塞污染墨容纳单元、使用者的手或者其他物体。并且,由于载置部位于注入口和支撑台阶部之间,可引导使用者将瓶盖盖体避开位于载置部上的注入口塞,进而使得瓶盖盖体不会接触支撑台阶部,能够方便用户进行顺利、便利的注墨操作。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喷墨打印机的立体视图;
图2为现有喷墨打印机的墨容纳单元的立体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的立体视图;以及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喷墨打印机 10、100: 墨容纳单元
11、111: 框架部 12、112: 盖体部
13、113: 墨容纳部 14: 注入口
114a: 第一注入口 114b: 第二注入口
114c: 第三注入口 114d: 第四注入口
15: 注入口塞 116a: 第一载置部
116b: 第二载置部 116c: 第三载置部
116d: 第四载置部 17、117: 支撑台阶部
30: 墨瓶 31: 墨瓶本体
32: 瓶盖本体 33: 瓶盖盖体
34: 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在本文中,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100。
如图3所示,墨容纳单元100包括墨容纳部113,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打印机本体的墨水。墨容纳部113的内部分隔为四个容纳不同颜色墨水的墨容纳空间(未示出),可以使用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四种颜色的墨水记录彩色图像。当然,墨容纳空间的数量并没有限制。也就是说,墨容纳部113也可以仅包括一个墨容纳空间,或者墨容纳部113的内部分隔为六个、八个、十二个等不同数量的用于容纳墨水的墨容纳空间,并相应地使用六种、八种、十二种等不同颜色的墨水记录彩色图像。
墨容纳单元100还包括覆盖墨容纳部113的框架部111,用于固定墨容纳部113并作为其外部包装。框架部111的上表面上具有开口向上的多个注入口,图示实施方式中分别为第一注入口114a、第二注入口114b、第三注入口114c和第四注入口114d。每个注入口与墨容纳部113内部的相对应的墨容纳空间连通,以方便用户通过注入口将墨水注入至墨容纳部113内部的相对应的墨容纳空间。注入口的上方还具有用于封闭注入口的注入口塞15,以防止墨水蒸发或泄漏。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注入口114a、第二注入口114b、第三注入口114c和第四注入口114d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在框架部111的上表面上。
此外,框架部111还包括从框架部111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支撑台阶部117,其用于连接下文将详细描述的盖体部112。支撑台阶部117设置在框架部111的上表面靠近打印机本体的一侧。
继续参照图3,墨容纳单元100还包括盖体部112。盖体部112大致呈平板状,且枢转地连接在框架部111上。具体地,盖体部112能够相对于框架部111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当盖体部112位于关闭位置时,盖体部112将注入口覆盖,当盖体部112位于打开位置时,注入口露出。图3示出了盖体部112位于打开位置时的情形,在需要注入墨水时,可将盖体部112从关闭位置枢转至打开位置,使得露出注入口,用户即可进行注墨操作。
进一步,框架部111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载置部,用于放置从注入口处移除的注入口塞15,以便于使用者进行注墨操作,图示实施方式中,载置部包括第一载置部116a、第二载置部116b、第三载置部116c和第四载置部116d。该四个载置部沿与前后方向(第一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第二方向)设置在注入口和支撑台阶部117之间。
由此,当墨瓶30置于注入口上进行注墨操作时,注入口塞15能够放置到载置部中,从而可避免注入口塞15污染墨容纳单元100、使用者的手或者其他物体。
并且,由于载置部位于注入口和支撑台阶部117之间,当使用者将注入口塞15放置在载置部中时,可引导使用者通过例如调整墨瓶30的角度将瓶盖盖体避开位于载置部上的注入口塞15,进而使得瓶盖盖体33不会接触支撑台阶部117,这就避免了瓶盖盖体33和支撑台阶部117接触时,支撑台阶部117对瓶盖盖体33施加的反作用力,从而能够方便用户进行顺利、便利的注墨操作。并且,打开的瓶盖盖体33能够与位于载置部中的注入口塞15保持距离,从而使得瓶盖盖体33不会抵在注入口塞15上方而影响墨瓶30顺利注墨,根据本方案的墨容纳单元100结构简单,同时能够方便用户顺利且便捷地注墨。
现请转到图4,沿前后方向,相邻的注入口之间设置有一个载置部。具体地,第一注入口114a和第二注入口114b之间设置有第一载置部116a,第二注入口114b和第三注入口114c之间设置有第二载置部116b,第三注入口114c和第四注入口114d之间设置有第三载置部116c。当然,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注入口之间也可以设置有两个或多个载置部。由此,相邻的注入口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载置部,使得注入口和载置部的设置更加灵活。
同样可选地,图4中的载置部与注入口沿前后方向交替设置。由此,载置部和注入口沿前后方向交替设置能够使载置部与注入口更明确地对应。具体地,第一载置部116a、第一注入口114a、第二载置部116b、第二注入口114b、第三载置部116c、第三注入口114c、第四载置部116d以及第四注入口114d沿前后方向顺序地设置,由此能够方便使用者将注入口塞15从注入口移动到载置部。
此外,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载置部的中心和与其对应的注入口的中心之间的连线相对于左右方向(第二方向)倾斜。具体地,第一载置部116a的中心M1与第一注入口114a的中心C1之间的连线LA1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第二载置部116b的中心M2与第二注入口114b的中心C2之间的连线LA2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第三载置部116c的中心M3与第三注入口114c的中心C3之间的连线LA3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第四载置部116d的中心M4与第四注入口114d的中心C4之间的连线LA4也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由此,载置部能够设置为使得载置部的中心尽可能地远离注入口的中心,从而更好地避免处于注墨状态中的墨瓶的瓶盖盖体33与位于载置部上的注入口塞15发生干涉。
进一步,第一载置部116a的中心M1、第二载置部116b的中心M2、第三载置部116c的中心M3和第四载置部116d的中心M4可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由此,使得墨容纳单元100的结构简单。
为了更好地避免处于注墨状态中的墨瓶的瓶盖盖体33与位于载置部上的注入口塞15发生干涉,可选地,沿前后方向(第一方向)位于两个注入口之间的载置部的中心与两个注入口的中心的两条连线可形成锯齿形。举例而言,第一注入口114a和第二注入口114b之间的第二载置部116b的中心M2与第一注入口114a的中心C1之间的连线LB1,以及第二载置部116b的中心M2与第二注入口114b的中心C2之间的连线LA2可形成锯齿形,换句话说,两条连线LB1和LA2相交。
由此,载置部和与其相邻的两个注入口之间均具有较大的距离。并且,当各个注入口未成直线排布时,更能够保证载置部和注入口之间的较大距离,从而更好地避免处于注墨状态中的墨瓶的瓶盖盖体33与位于载置部上的注入口塞15发生干涉。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其包括上述的墨容纳单元100。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除具有打印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图像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复印机功能等各种功能。作为打印功能,可以具有在记录纸张的双面记录图像的双面图像记录功能。当然,对于是否具有打印功能以外的功能是任意的。
喷墨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本体和墨容纳单元100,且墨容纳单元100固定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上。打印机本体大体上呈长方体形状,墨容纳单元100设置在打印机本体的右侧面并且从打印机本体的右侧面向右延伸。应当了解,虽然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墨容纳单元100设置在打印机本体的右侧,但是根据实际需要,墨容纳单元100也可以设置在打印机本体的其它部位。此外,墨容纳单元100也可以构造成固定安装或者可拆卸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上。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