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396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下述这样的结构:记录装置具有机构部和主基板,所述机构部包含输送介质的输送部和在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部,在所述主基板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机构部的电子部件,其中,在装置主体内的配置有构成所述机构部的机构部件的机构部件配置区域内,在装置主体的底部与机构部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有主基板。由此,通过将主基板配置于机构部件配置区域内的装置主体的底部与机构部之间的间隙中,与主基板被配置于机构部件配置区域外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14943号公报

在记录装置中,除了主基板外,还配置有对主基板和马达等动力源供给电力的电源部(调节器)。电源部在记录装置中需要较大的配置空间,所以会对装置尺寸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现有的记录装置中,由于供插入和拔出电源插头的引入口被设置于装置背面侧且靠装置侧面的位置的关系,电源部也被设置于相同位置(参照专利文献1)。

因此,在现有的记录装置中,因电源部的配置而产生装置的大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通过适当地配置电源部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滑架,其具有在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头并能够在规定方向上移动;和电源部,其供给对包含所述滑架在内的驱动对象进行驱动时的电力,所述电源部的位置在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内。

根据本方式,供给对包含滑架在内的驱动对象进行驱动时的电力的所述电源部的位置在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内,因此,能够抑制所述滑架在移动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1方式的基础上,在作为与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装置进深方向上,所述电源部相对于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配置于装置近前侧。

根据本方式,由于在与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进深方向上,所述电源部相对于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配置于装置近前侧,因此,通过有效利用相对于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的装置近前侧的空间,能够抑制装置进深尺寸。

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方式的基础上,在铅直方向上,所述电源部相对于介质的输送路径配置于上侧。

根据本方式,由于在铅直方向上,所述电源部相对于介质的输送路径配置于上侧,因此,通过有效利用容易产生较大的空闲空间的介质输送路径的上侧区域,能够抑制铅直方向的装置尺寸。此外,所述电源部的维护作业也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1至第3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的基础上,在铅直方向上,所述电源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重叠。

根据本方式,由于在铅直方向上,所述电源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重叠,因此,在铅直方向上,所述滑架的配置空间与所述电源部的配置空间不完全重叠,能够抑制铅直方向的装置尺寸。

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1至第4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的基础上,在作为与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装置进深方向上的装置前面侧具有进行操作输入的操作部,在所述装置进深方向上,所述电源部配置于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与所述操作部之间。

根据本方式,在与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进深方向上的装置前面侧具有进行操作输入的操作部,在所述装置进深方向上,所述电源部配置于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与所述操作部之间,因此,通过有效利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移动区域之间的空间,能够抑制装置进深尺寸。

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1至第5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的基础上,所述记录装置具有:盖,其封闭所述记录头;和液体流路,其将从所述记录头喷出到所述盖上的液体引导至液体贮存部,在铅直方向上,所述电源部配置于比所述液体流路靠上方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6方式的基础上,在作为与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装置进深方向上的装置背面侧具有连接电源插头的引入口,连接所述引入口与所述电源部的线缆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液体流路的至少一部分隔着壁进行配置。

本发明的第8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1至第6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的基础上,在所述电源部与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之间配置有壁。

本发明的第9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有:滑架,其具有在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头并能够在规定方向上移动;和电源部,其供给对包含所述滑架在内的驱动对象进行驱动时的电力,在作为与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装置进深方向上,所述电源部相对于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配置于装置近前侧。

根据本方式,由于在与滑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进深方向上,供给对包含滑架在内的驱动对象进行驱动时的电力的电源部相对于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配置于装置近前侧,因此,通过有效利用相对于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的装置近前侧的空间,能够抑制装置进深尺寸。

本发明的第10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有:记录头,其在介质上进行记录;和电源部,其供给对包含所述记录头在内的驱动对象进行驱动时的电力,在铅直方向上,所述电源部相对于介质的输送路径配置于上侧。

根据本方式,由于在铅直方向上,供给对包含滑架在内的驱动对象进行驱动时的电力的电源部相对于介质的输送路径配置于上侧,因此,通过有效利用容易产生较大的空闲空间的介质输送路径的上侧区域,能够抑制铅直方向的装置尺寸。此外,所述电源部的维护作业也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打印机中的介质输送路径的侧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打印机中的滑架和盖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打印机中的电源部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装置主体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图5中的装置主体的各构成要素的配置布局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装置主体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图7中的装置主体的各构成要素的配置布局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电源部的侧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电源部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电源部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电源部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从电源部延伸至引入口的线缆的路径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从电源部延伸至引入口的线缆与盖之间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盖、引入口和线缆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从电源部至控制部的线缆的路径的立体图。

图17是控制部的立体图。

图18是控制部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控制部与线缆之间的关系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打印机;12:装置主体;14:扫描部;16:操作部;18:显示构件;20、24、68:罩;22:排纸托盘;26:介质引导路径;28:介质收纳部;29:介质输送路径;30:拾取辊;32:翻转辊;34a、34b、34c:从动辊;36:输送辊对;37:转动轴;38:记录部;40:排出辊对;42:滑架;42a:壳体;42b:轴支承部;44:记录头;46:介质引导部件;48:墨水盒;50:引导轴;52:盖;54:泵;56:墨水系统;58、60:废墨水管;62:废墨水贮存部;64:引入口;66:电源插头;68a、88b:壁部;70:电源部;72、76:线缆;74:控制部;78、96:电路基板;80:下部壳体;80a:爪部;82:上部壳体;84:螺钉;86、94:框架部件;86a:前方侧端部;86b:背面侧端部;88:第1基座部件;88a:底面;88c:檐状部;90:开口;92:第2基座部件;96a:适配器部;98:驱动马达;a:箭头;b:移动区域;c:通过区域;p:介质的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在各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仅在最初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在之后的实施例中省略该结构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打印机中的介质输送路径的侧剖视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打印机中的滑架和盖构件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打印机中的电源部的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装置主体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图5中的装置主体的各构成要素的配置布局的示意图。

此外,图7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装置主体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图7中的装置主体的各构成要素的配置布局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电源部的侧剖视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电源部的内部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电源部的内部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电源部的内部的立体图。

此外,图1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从电源部延伸至引入口的线缆的路径的立体图,图14是示出从电源部延伸至引入口的线缆与盖之间的关系的剖视图,图15是示出盖、引入口和线缆的关系的立体图,图16是示出从电源部至控制部的线缆的路径的立体图,图17是控制部的立体图,图18是控制部的立体图,图19是示出控制部与线缆之间的关系的剖视图。

此外,在各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中,x方向为滑架的主扫描方向(移动方向)、即记录装置的宽度方向,y方向为记录装置的进深方向,z方向为装置高度方向。另外,在各个附图中,以+x方向侧为装置左侧,以-x方向侧为装置右侧,以-y方向为装置前面侧,以+y方向侧为装置背面侧,以+z轴方向侧为装置上方侧,以-z轴方向侧为装置下方侧。

■■■实施例■■■■

<<<打印机的概要>>>

参照图1,打印机10具有装置主体12以及设置于装置主体12的上部的扫描部14。操作部16以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2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装置主体12的装置前面侧。在操作部16上设置有显示面板等显示构件18。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16构成为能够在相对于装置主体12关闭的状态(参照图1)与朝向装置主体12的装置前面侧转动而打开的状态(参照图2)之间切换。

罩20以能够相对于后述的介质收纳部28转动的方式被安装于装置主体12的装置前面侧的操作部16的下方。此外,在装置主体12上设置有排纸托盘22。排纸托盘22构成为能够在被收纳于装置主体12内的状态与向装置主体12的装置前面侧展开的状态(参照图2)之间切换。

此外,罩2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12的背面侧的上部。罩24构成为能够在图1所示的相对于装置主体12关闭的状态与相对于装置主体12打开的状态(未图示)之间切换。将罩24设置成相对于装置主体12打开的状态时,能够将介质朝箭头a的方向插入装置主体12内,被插入的介质由图2所示的倾斜的介质引导路径26引导而被输送至输送方向下游侧。

接着,参照图2,在装置主体12的下部设置有收纳介质的介质收纳部28。在本实施例中,介质收纳部28构成为能够从装置前面侧相对于装置主体12在装置主体12上进行拆装。此外,标注有标号p的粗实线示出沿着从介质收纳部28至排纸托盘22的介质输送路径29被输送的介质的引导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在装置主体12内,沿着介质输送路径29而依次设置有拾取辊30、翻转辊32、从动辊34a、34b、34c、输送辊对36、记录部38和排出辊对40。拾取辊30以能够以转动轴37为支点转动的方式配置于介质收纳部28的上方。并且,被拾取辊30从介质收纳部28运送来的介质被翻转辊32和从动辊34a、34b夹着输送给输送辊对36。

输送辊对36将介质输送至记录部38。在本实施例中,记录部38具有滑架42、记录头44和介质引导部件46。在本实施例中,滑架42构成为能够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往复移动。并且,在滑架42的下部设置有记录头44。在本实施例中,记录头44构成为朝向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喷出作为“液体”的墨水。

此外,在记录头44的下方,在与记录头44对置的区域中设置有介质引导部件46。介质引导部件46与记录头44对置并与记录头44隔开间隔地配置。介质引导部件46支承由输送辊对36输送至与记录头44对置的区域的介质的下表面(记录面的相反一侧的面)。并且,记录头44对由介质引导部件46支承的介质喷出墨水,在介质的记录面上执行记录。

然后,被执行记录后的介质被设置于记录部38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排出辊对40夹着而朝向向装置前面侧突出着的排纸托盘22排出。

此外,打开罩24而从打印机10的上方被插入的介质由介质引导路径26引导而被输送至记录部38,在记录部38处进行记录。然后,在进行记录之后,被排出至排纸托盘22。

此外,在记录部38中,对介质的第1面(记录面)执行记录之后又对第1面的相反一侧的第2面(下表面)进行记录时,使输送辊对36反转而将介质输送至输送方向上游侧。被输送至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介质被夹在翻转辊32与从动辊34c之间。然后,利用翻转辊32使介质的第1面与第2面翻转过来并再次输送至记录部38,在记录部38处执行第2面的记录之后,朝向排纸托盘22排出。

<<<关于装置主体中的各构成部件的布局>>>

参照图3至图8,对装置主体12中的构成要素的情况以及各构成要素在装置主体12内的布局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3至图6,对滑架42的移动区域b(图6)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滑架42具有朝向装置高度方向上方侧开口的箱状的壳体42a以及设置于壳体42a的背面侧的轴支承部42b(参照图6)。并且,多个墨水盒48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壳体42a。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墨水盒48在被安装于滑架42上的状态下沿着装置进深方向依次排列。

此外,在滑架42的装置进深方向背面侧沿装置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引导轴50。引导轴50插入于滑架42的轴支承部42b中。并且,引导轴50引导滑架42在装置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将滑架42在装置主体12内位于装置宽度方向右侧端部的状态(参照图4和图5)设定为滑架42的原始位置。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将从滑架42的原始位置至装置宽度方向左侧端部之间设定为滑架42的移动区域b(在图6和图8中为标注有标号b的由双点划线围成的区域)。此外,在装置宽度方向上,箭头c的范围示出通过记录部38的介质的通过区域。

此外,参照图3和图6,在滑架42的原始位置上设置有盖52。当滑架42位于原始位置时,盖52与记录头44对置并被按压在记录头44的喷嘴形成面(未图示)上,能够封闭该喷嘴形成面以防止墨水的干燥。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盖52在滑架42的移动区域b内配置于滑架42的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参照图7和图8)。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盖52的装置进深方向背面侧设置有泵54(参照图15)。在本实施例中,盖52和泵54构成作为“液体流路”的墨水系统56。

在本实施例中,当在盖52相对于记录头44处于封闭状态的情况下驱动泵54时,经由连接盖52与泵54的废墨水管58(参照图15)而使盖52产生负压。利用该负压而从记录头44的喷嘴进行墨水的抽吸,从而能够消除喷嘴的堵塞或气泡混入。

此外,在执行打印机10中的记录动作过程中,在规定的时刻进行冲刷动作。该冲刷动作是这样的动作:暂时使滑架42移动到原始位置上,朝向盖52喷射墨水并废弃。

由盖52产生的作为“液体”的废墨水利用泵54经由废墨水管58而被抽吸。然后,被抽吸的废墨水通过从泵54延伸的废墨水管60而被供给至作为“液体贮存部”的废墨水贮存部62(参照图7)。

在此,参照图6至图8,墨水系统56(图6中标注有标号56的由虚线围成的区域)和废墨水贮存部62(图6中标注有标号62的由虚线围成的区域)在装置主体12中配置于装置宽度方向右侧端部。此外,废墨水贮存部62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配置于墨水系统56的前方侧。此外,参照图8,墨水系统56和废墨水贮存部62在装置高度方向上位于滑架42的下方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墨水系统56的装置进深方向背面侧配置有引入口64(参照图7)。从打印机10的外部对打印机10供给电力的电源插头66(参照图7)与引引入口64连接。并且,如图6和图8所示,在装置主体12的装置宽度方向右侧端部,从装置进深方向前面侧朝向背面侧而依次配置有废墨水贮存部62、墨水系统56和引入口64。

再次参照图3,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在滑架42的移动区域b与操作部16之间设置有罩68。如图4所示,将罩68从装置主体12卸下时,电源部70露出。并且,参照图5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电源部70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配置于滑架42的移动区域b与操作部16之间。并且,电源部70在装置宽度方向上配置于滑架42的移动区域b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电源部70配置于滑架42的移动区域b与操作部16之间,能够使装置宽度方向上的打印机10的装置尺寸小型化。

此外,电源部70在装置宽度方向上配置于打印机10中的介质的通过区域c、即介质输送路径29的上方侧。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电源部70配置于比滑架42的记录头44、具有盖52和泵54的墨水系统56、废墨水贮存部62及废墨水管58、60靠装置高度方向上方的位置。

此外,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源部70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在装置高度方向上与设置有滑架42的区域、即滑架42的移动区域b重叠、即重合。并且,虽然在后面进行叙述,但电源部70与引入口64通过线缆72(参照图7)电连接。

此外,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在装置主体12的装置宽度方向左侧端部,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以横跨滑架42的移动区域b的方式延伸设置有控制部74。控制部74通过线缆76(参照图16至图18)与电源部70连接,并从电源部70接受电力供给。对于控制部74,在后面进行叙述。

此外,电源部70构成为在打印机10中对扫描部14、滑架42、拾取辊30、翻转辊32、输送辊对36和排出辊对40等驱动对象供给电力。例如,参照图5,电源部70基于控制部74的控制而对设置于装置主体12内的多个驱动马达98供给电力。

<<<关于电源部>>>

参照图9~图12对电源部70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电源部70具有电路基板78、下部壳体80和上部壳体82。电路基板78具有多个电子部件。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电路基板78上设置有进行电流的从交流向直流的转换及整流等的电源电路。此外,如图10和图11所示,电路基板78安装于下部壳体80上。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利用冲压加工等弯曲加工将金属材料弯曲而形成下部壳体80和上部壳体82。

具体而言,下部壳体80形成为图10中的+y轴方向侧开口的箱状。并且,在下部壳体80内配置有电路基板78。此外,如图11所示,在下部壳体80的+z轴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3处爪部80a。并且,爪部80a将电路基板78的+z轴方向侧端部夹入并进行保持。此外,如图10所示,电路基板78的-z轴方向侧的端部利用螺钉84而固定于下部壳体80上。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基板78的一边利用螺钉84进行安装,另一边则由爪部80a来保持,因此,能够削减设置于电路基板78的孔的数量,能够使电源基板小型化。

如图12所示,上部壳体82也形成为+y轴方向侧开口的箱状。并且,将安装有电路基板78的下部壳体80收存于箱状的上部壳体82内。即,电路基板78收纳于由下部壳体80和上部壳体82形成的箱中。即,由于将电路基板78配置于箱中,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从记录头44喷出并在装置主体12内飘浮的墨雾附着于电路基板78上。

此外,参照图9,在本实施例中,电源部70配置于框架部件86上。框架部件86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配置于滑架42的移动区域b与操作部16之间,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框架部件86的装置进深方向上的前方侧端部86a和背面侧端部86b向装置高度方向上方侧弯曲并向装置高度方向上方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电源部70配置于框架部件86的向装置高度方向上方侧延伸的前方侧端部86a与背面侧端部86b之间。

并且,罩68覆盖电源部70和框架部件86的上方。在罩68的背面侧端部设置有朝向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突出的壁部68a。在罩68覆盖电源部70和框架部件86的状态下,从装置宽度方向侧视观察时,框架部件86的背面侧端部86b与壁部68a在装置高度方向上重叠。

在此,该重叠部分在装置进深方向上设置于背面侧、即靠近滑架42的移动区域b的一侧。因此,由于重叠部分配置于靠近记录头44的一侧、即从记录头44喷出墨水的一侧,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墨雾侵入到框架部件86内,进而侵入到电源部70内。

<<<关于从电源部至引入口的线缆的布线>>>

接着,参照图7、图13至图15,对从电源部70至引入口64的线缆72的布线进行说明。参照图7和图13,线缆72的一端被安装于电源部70。并且,从电源部70伸出的线缆72在装置宽度方向上通过废墨水贮存部62的右侧方而向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延伸。并且,线缆72在装置主体12的下端部朝装置进深方向背面侧改变方向而延伸至配置于装置背面侧的引入口64。

更具体地说明,如图13和图15所示,在装置主体12的下部的装置宽度方向右侧端部安装有第1基座部件88。在本实施例中,废墨水贮存部62构成为能够从装置进深方向前方侧相对于第1基座部件88进行拆装。如图14所示,在第1基座部件88的装置宽度方向右侧端部设置有壁部88b,该壁部88b从底面88a朝装置高度方向上方侧延伸。并且,还形成有檐状部88c,该檐状部88c从壁部88b朝向装置宽度方向右侧突出。在本实施例中,檐状部88c在装置进深方向上沿着壁部88b延伸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从电源部70朝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延伸的线缆72延伸至檐状部88c的下方时,改变方向而在檐状部88c的下方沿着壁部88b延伸至装置背面侧。然后,线缆72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在引入口64的近前处改变方向而从檐状部88c的下方向上方延伸,进而再改变方向向装置背面侧延伸而与引入口64连接。

在此,参照图13至图15,在装置主体12中,在墨水系统56与线缆72的至少一部分之间,更详细来说,在墨水系统56与沿着壁部88b延伸的部分之间设置有壁部88b和檐状部88c。即,线缆72成为被壁部88b和檐状部88c覆盖的状态。

此外,参照图15,在第1基座部件88,在装置进深方向上的泵54与引入口64之间设置有多个开口90。开口90将装置主体12的内外连通。并且,当墨水从墨水系统56或废墨水贮存部62漏出时,开口90使漏出的墨水从装置主体12内排出至装置主体12的外侧。

<<<关于控制部>>>

接着,参照图16至图19对控制部74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控制部74在装置宽度方向左侧端部沿装置进深方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74具有第2基座部件92、框架部件94和电路基板96。

参照图19,在第2基座部件92的上部安装有框架部件94。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冲压加工等弯曲加工将金属材料弯曲而形成框架部件94。在本实施例中,框架部件94的装置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装置高度方向上方弯曲。并且,在框架部件94的装置宽度方向两端部之间安装有电路基板96。即,在装置高度方向上,从下方侧起依次配置有第2基座部件92、框架部件94和电路基板96。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基板96构成为具有多个电子部件的电气回路。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74构成为在打印机10中控制扫描部14的动作、滑架42的记录动作、以及拾取辊30、翻转辊32、输送辊对36和排出辊对40等驱动对象。

<<<关于从电源部至控制部的线缆的布线>>>

参照图16,从电源部70延伸的线缆76延伸至装置宽度方向左侧端部。然后,朝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改变方向而延伸至装置主体12的下部。然后,线缆76进入图17所示的框架部件94的下方。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电源部70的安装有线缆76的一侧设置有适配器(adapter)(未图示)。并且,设置于线缆76的端部的连接器能够相对于适配器(未图示)进行拆装。

更具体来说,如图17和图18所示,线缆76在控制部74的装置进深方向前方侧的端部处,在装置高度方向上进入框架部件94与第2基座部件92之间。并且,如图17和图19所示,线缆76在框架部件94与第2基座部件92之间朝向装置进深方向背面侧延伸。然后,线缆76在装置进深方向背面侧沿装置宽度方向横跨控制部74,即,从控制部74的装置宽度方向左侧端部朝向右侧端部延伸。另外,图17和图18中的虚线示出线缆76在框架部件94的下方侧的布线状态。

并且,在装置进深方向背面侧横跨控制部74后的线缆76在装置高度方向上被从框架部件94的下方向电路基板96的上方引出。并且,线缆76与设置于电路基板96的装置进深方向背面侧的适配器部96a以连接器的方式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以使线缆76通过电路基板96的下方侧的方式进行布线,因此,能够防止线缆76与配置于电路基板96上的多个电子部件接触的情况。此外,能够防止线缆76与电路基板96接触的情况,能够将线缆76与电路基板96之间的距离保持得固定。由此,能够使控制部74的电气特性稳定。

<<<实施例的变更例>>>

(1)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使线缆72从电源部70被引出,但是,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构成为将线缆72与电源部70以连接器的方式连接。通过这样构成,从电源部70卸下线缆72、76的连接器时电源部70相对于装置主体12的拆装变得容易,能够提高电源部70的更换操作的操作性。

(2)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在装置主体12的上部设置扫描部14,但是,也可以取代该结构,构成为在装置主体12的上部设置这样的罩:该罩能够在打开的状态下使装置主体12的上部暴露出的敞开状态与覆盖装置主体12的上部的关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总结上述说明,打印机10具有:滑架42,其具有在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头44并能够在作为规定方向的装置宽度方向上移动;和电源部70,其供给驱动包含滑架42在内的驱动对象、即扫描部14、拾取辊30、翻转辊32、输送辊对36、排出辊对40和驱动马达98时的电力,电源部70在作为滑架42的移动方向的装置宽度方向上的位置是在滑架42的移动区域b内。

根据上述结构,电源部70供给对包含滑架42在内的驱动对象、即扫描部14、拾取辊30、翻转辊32、输送辊对36、排出辊对40和驱动马达98等驱动对象进行驱动时的电力,该电源部70的在作为滑架42的移动方向的装置宽度方向上的位置是在滑架42的移动区域b内,因此,能够抑制作为滑架42的移动方向的装置宽度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电源部70在与作为滑架42的移动方向的装置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进深方向上相对于滑架42的移动区域b配置于装置近前侧。根据该结构,通过有效利用相对于滑架42的移动区域b的装置近前侧的空间,能够抑制装置进深尺寸。

电源部70在铅直方向上相对于介质输送路径29、即介质的通过区域c配置于上侧。根据该结构,通过有效利用容易产生较大的空闲空间的介质输送路径29的上侧区域,能够抑制铅直方向的装置尺寸。此外,电源部70的维护作业也变得容易。

在铅直方向上,电源部70的至少一部分与滑架42的移动区域b重叠。根据该结构,滑架42的配置空间与电源部70的配置空间在铅直方向上不完全重叠,能够抑制铅直方向的装置尺寸。

打印机10在与作为滑架的移动方向的装置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进深方向上,在装置前面侧具有进行操作输入的操作部16,电源部70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配置于滑架42的移动区域b与操作部16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与作为滑架42的移动方向的装置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进深方向上,在装置前面侧具有进行操作输入的操作部16,电源部70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配置于滑架42的移动区域b与操作部16之间,因此,通过有效利用操作部16与移动区域b之间的空间,能够抑制装置进深尺寸。

打印机10具有:盖52,其封闭记录头44;和墨水系统56,其将从记录头44喷出到盖52上的墨水引导至废墨水贮存部62,电源部70在铅直方向上配置于比墨水系统56靠上方的位置。

打印机10在与作为滑架42的移动方向的装置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进深方向上,在装置背面侧具有连接电源插头66的引入口64,连接引入口64与电源部70的线缆72的至少一部分与墨水系统56的至少一部分隔着壁部88b进行配置。

在打印机10,在电源部70与滑架42的移动区域b之间配置有框架部件86的背面侧端部86b和壁部68a。

打印机10具有:滑架42,其具有在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头44并能够在作为规定方向的装置宽度方向上移动;和电源部70,其供给对包含滑架42在内的驱动对象、即扫描部14、拾取辊30、翻转辊32、输送辊对36、排出辊对40和驱动马达98进行驱动时的电力,电源部70在与作为滑架42的移动方向的装置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进深方向上相对于滑架42的移动区域b配置于装置近前侧。根据该结构,通过有效利用相对于滑架42的移动区域b的装置近前侧的空间,能够抑制装置进深尺寸。

打印机10具有:记录头44,其在介质上进行记录;和电源部70,其供给对包含记录头44在内的驱动对象、即扫描部14、拾取辊30、翻转辊32、输送辊对36、排出辊对40和驱动马达98进行驱动时的电力,电源部70在铅直方向上相对于介质输送路径29、即介质的通过区域c配置于上侧。根据该结构,通过有效利用容易产生较大的空闲空间的介质输送路径29的上侧区域,能够抑制铅直方向的装置尺寸。此外,电源部70的维护作业也变得容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电源部70应用于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的喷墨打印机,但是,通常也可以应用于其它液体喷射装置。

在此,液体喷射装置是指,不限于采用喷墨式记录头从该记录头喷出墨水而在被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打印机、影印机和传真机等记录装置,还包含下述这样的装置:从相当于所述喷墨式记录头的液体喷射头对相当于被记录介质的被喷射介质喷射与其用途相对应的液体来代替墨水,并使所述液体附着于所述被喷射介质。

作为液体喷射头,除了所述记录头外,还可以举出在液晶显示器等的颜色过滤器的制造中所使用的色材喷射头、在有机el显示器或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形成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导电糊料)喷射头、在生物芯片的制造中所使用的生体有机物喷射头以及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样喷射头等。

另外,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定,还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述的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当然所述变形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