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89100阅读:1336来源:国知局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打印的高速化,已知有采用重叠连送的打印机,在将后续的打印介质(记录介质)的一部分重叠在先行的打印介质的一部分上的状态下进行输送(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090号公报

在重叠连送中,在打印介质重叠的范围内上侧的打印介质与进行打印的机构接近或者接触等,从而可想见打印质量降低的风险。因此,可以说在执行重叠连送时需要考虑有没有这样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提供能够适当地控制重叠连送的执行的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打印装置具有:输送部,其输送打印介质;打印部,其对所述打印介质执行打印;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输送部和打印部,所述输送部能够执行重叠连送,该重叠连送是在被打印于所述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下端部侧的余白处重叠后续的打印介质的一部分进行输送,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下端部的浓度限制所述重叠连送的执行。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被打印于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下端部的浓度限制重叠连送的执行。因此,能够根据按照该下端部的浓度而变化的所述余白周边的打印介质的卷曲(弯曲)程度即所述风险的发生可能性,限制重叠连送的执行。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根据表现所述图像的文件中包含的表示该文件的末端的末端信息确定所述下端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且可靠地确定所述下端部。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生成用于使所述打印部打印所述图像的、按照每个像素规定了有点或者无点的数据,根据该数据中的与所述下端部对应的区域中的有点的数量判定所述下端部的浓度。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比打印所述下端部早的时刻适当判定所述下端部的浓度。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可以是,在所述下端部的浓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不使所述输送部执行所述重叠连送。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所述下端部的浓度较高因而可预测到所述余白周边的打印介质的卷曲程度较大的情况下不执行重叠连送。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下端部的浓度,使所述打印部为了打印所述图像的下端部而执行的打印处理不同。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所述下端部的浓度控制下端部的打印处理和重叠连送的执行,无论怎样都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打印结果。

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也可由打印装置以外的装置来实现。例如,能够将包含打印装置执行的各个步骤的方法(打印方法)作为发明。

并且,使计算机执行这种方法的程序和存储有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作为发明也都是成立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打印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图像处理部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用于说明每次扫描的图像数据的图。

图4是示出切换判定的详细情况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先行判定的详细情况的流程图。

图6a和图6b是示出扫描编号与各图像数据量的关系的图。

图7a是示出执行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后的状态的图,图7b是示出执行通常的下端处理后的状态的图。

图8a是示出执行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和重叠连送后的状态的图,图8b是示出执行通常的下端处理后的状态的图。

图9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切换判定的详细情况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变形例的执行通常的下端处理后的状态的图。

标号说明

10打印装置;11图像处理部(数据处理部);20打印部;21打印机构控制部;22打印头;22a喷嘴开口面;23滑架;26输送部;27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各个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各个附图只不过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示例。

1.装置的概略说明:

图1以简易的框图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的结构。打印装置10可以理解成例如打印机、含有打印机的功能的复合机等产品。并且,也可以指这种产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而称作打印控制装置。打印装置10是本发明的打印方法的执行主体的一例。

在图1中,将打印装置10例示成包含图像处理部11、操作面板12、通信接口(i/f)13、打印部20的结构。图像处理部11例如构成为包含具有cpu、rom、ram等的ic和其它的存储介质等。图像处理部11使用ram等作为工作区,执行基于在rom等中保存的程序的运算处理,由此,执行包含图像数据的生成在内的打印所需要的各种处理。图像处理部11也可以解释成控制打印装置10整体的主控制器的一部分功能。

操作面板12包含用于受理用户的操作的各种按钮和用于显示与打印装置10有关的各种信息的显示部等。操作面板12具有的显示部也能够作为触摸面板发挥作用。图像处理部11经由通信接口13从未图示的外部设备取得输入数据。输入数据是利用某种格式表现作为打印对象的图像(用户任意选择的包含照片、cg、文字等对象的图像,以下称作对象图像)的数据文件。通信接口13是用于将打印装置10与外部设备无线或者有线连接的接口的总称。

例如智能手机、平板型终端、数字摄像机、个人计算机(pc)、扫描仪等作为打印装置10进行打印所需要的信息输入源的各种设备属于外部设备。打印装置10能够经由通信接口13通过例如usb线缆、有线网络、无线lan、电子邮件通信等各种手段和通信规格与外部设备连接。当然,打印装置10也可以从装置内部的存储介质或被插入到未图示的通信端口的存储卡等外部的存储介质读取输入数据。

图像处理部11执行用于根据输入数据生成图像数据的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步骤)。从该意义上讲,也可以将图像处理部11称作数据处理部。

图2利用流程图示出图像处理部11与1页量的输入数据对应地执行的数据处理。图像处理部11在经由通信接口13等取得输入数据时(步骤s100),对该输入数据实施规定的变换处理(步骤s110)。在此所说的变换处理包含数据的格式变换、分辨率变换、颜色(色品图)变换等公知的各种变换处理。经过步骤s110,将输入数据变换成利用打印装置10采用的输出色品图(例如青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的各种墨色的色品图)表现每个像素的颜色的位图数据。

在步骤s120中,图像处理部11对步骤s110后的数据执行半色调处理,由此,生成以点图案表现对象图像的半色调数据。

点图案是指有点(doton)(即喷出墨水)/无点(dotoff)(即不喷出墨水)的排列,也可以称作每个像素的点的形成、不形成。如上所述,在打印装置10是使用cmyk墨水的机型的情况下,半色调数据包含每种cmyk且每个像素的有点/无点的数据。并且,半色调数据除了仅表示有点/无点的2值数据以外,也可以是表示每1滴的体积彼此不同的多种尺寸的点(例如,被称作大点、中点、小点等的多种尺寸的点)中的任意尺寸的点的有点或者无点的多值(4值)数据。

在生成半色调数据后,图像处理部11执行打印处理的切换判定(步骤s130)。另外,图像处理部11根据步骤s130的判定结果执行根据半色调数据生成与规定单位的打印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生成处理(步骤s140)。步骤s130、s140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打印部20是根据图像数据进行向打印介质的打印即实现打印步骤的机构。下面,假设打印介质是纸张继续说明,但也可以使用纸以外的素材作为打印介质。打印部20采用的打印方式是喷墨方式,打印部20具有打印机构控制部21、打印头22、滑架23、滑架(cr)电机24、墨盒25等。打印机构控制部21是构成为包含ic和各种存储介质等的电路,按照程序控制打印部20的动作。并且,打印装置10具有输送打印介质即实现输送步骤的输送部26。也可以将输送部26作为包含在打印部20的一部分中的结构。打印机构控制部21可以说是控制打印部20和输送部26的控制部27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也可以将图像处理部11和打印机构控制部21一并理解成所述控制部27。

打印头22具有多个喷嘴nz,将供给的液体(墨水)从各个喷嘴nz喷出。也可以将打印头22称作印字头、记录头、液体喷出(喷射)头等。在图1中示例出用点表现的喷嘴nz和将喷嘴nz沿固定方向排列而成的喷嘴列nl。滑架23搭载打印头22,接受cr电机24的动力而沿着规定的主扫描方向移动。cr电机24的驱动由打印机构控制部21控制。

滑架23搭载多个墨盒25,例如每种cmyk墨水的墨盒25。各个墨盒25向打印头22供给墨水。墨盒25也可以不搭载于滑架23而设置在打印装置10内的规定位置。

输送部26在打印机构控制部21的控制下输送纸张。输送部26包含用于向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纸张的辊和用于使该辊旋转的电机等。输送方向基本上与主扫描方向垂直。输送部26也可以是包含自动给纸装置(adf:autodocumentfeeder)的结构,该自动给纸装置能够从未图示的给纸盘或给纸盒等纸张的供给源连续地输送纸张。另外,输送部26能够执行重叠连送,该重叠连送是在被打印于纸张上的图像的下端部侧的余白处重叠后续的纸张的一部分进行输送。其中,输送部26根据所述步骤s130的判定结果执行重叠连送。

打印机构控制部21将在步骤s140(图2)中生成的与规定单位的打印对应的图像数据转发给打印头22。也可以从打印机构控制部21向打印头22一并输出相当于图像数据的电信号及驱动信号(脉冲的一种)。详细说明省略,在打印头22中,根据图像数据表现的每个像素的有点/无点的信息(或者有大点、有中点、有小点、无点的信息),切换对设于每个喷嘴nz的驱动元件施加所述驱动信号,由此,实现根据图像数据从各个喷嘴nz喷出/不喷出墨水。打印头22在通过滑架23向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从这样的各个喷嘴nz喷出墨水,在输送部26输送的纸张上形成墨水的点,由此,实现对象图像的打印。

上述的“规定单位的打印”例如是指打印头22的1次扫描(也称作pass)。扫描是指随着滑架23从主扫描方向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的移动或者从该另一端侧向一端侧的移动,打印头22根据图像数据喷出墨水的处理。打印部20从图像处理部11取得与规定单位的打印(1次扫描)对应的图像数据,使输送部26执行打印介质的规定距离(基准送纸量)的输送,打印头22基于该取得的图像数据执行扫描,通过反复进行上述循环,能够在1张纸张上通过多次扫描完成对象图像。

按照图2的流程图中的虚线箭头所示,反复执行步骤s130、s140的处理。具体而言,图像处理部11每当在步骤s140中生成与规定单位的打印(1次扫描)对应的图像数据时,返回到步骤s130反复进行处理。图像处理部11在通过步骤s140结束生成与页内的最后扫描对应的图像数据的时刻,结束图2的流程图。

2:扫描与图像数据的关系:

图3是用于说明图像处理部11在步骤s140中生成的每次扫描的图像数据的一例的图。在图3中示例出以扫描为单位分解1页量的半色调数据ht时的每次扫描的图像数据idc、idm、idy、idk。用虚线划分半色调数据ht而表现的带状的分割区域r1、r2、r3、r4、r5分别相当于在1次扫描(第1次扫描、第2次扫描、第3次扫描、第4次扫描、第5次扫描)中打印的区域。符号d1表示主扫描方向,符号d2表示输送方向。分割区域r1、r2、r3、r4、r5是在半色调数据ht中沿着与输送方向d2对应的朝向排列的各个区域。分割区域r1、r2、r3、r4、r5的宽度(输送方向d2上的长度)是根据打印头22在1次扫描中打印的光栅线的数量(例如构成喷嘴列nl的喷嘴nz的数量)预先决定的。光栅线是指用在与主扫描方向d1对应的方向上连续排列的像素表现的线状的像素组。分割区域r1、r2、r3、r4、r5分别是光栅线的束。并且,分割区域r1、r2、r3、r4、r5的宽度相当于上述的基准送纸量。

在图3中,作为参考,与一个分割区域(分割区域r1)对应地示例出每种墨水颜色(cmyk)的喷嘴列nl(nlc、nlm、nly、nlk)。打印头22具有的各喷嘴列nl由从输送方向d2的上游侧us朝向下游侧ds按照规定间隔排列的喷嘴编号#1~#n的合计n个喷嘴nz构成。该n的具体值没有限定,作为一例n=400。在图3(和图1)中极其简单地表现喷嘴列nl,与一种墨水颜色对应的喷嘴列nl例如由多个喷嘴列构成,也可以是喷嘴列nl朝向的方向不与输送方向d2平行,或者各个喷嘴nz在主扫描方向d1上位置错开。

在以图3为参考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1当在图2的流程图中首次执行步骤s140时,与第1次扫描对应地生成图像数据idk。与该第1次扫描对应的图像数据idk是规定了半色调数据ht的分割区域r1中的k墨水的有点/无点的像素的集合,并且是决定使每个像素对应于哪个喷嘴nz(分配给k墨水的喷嘴列nlk的喷嘴编号#1~#n中的哪个)的数据。同样,根据图3的示例,图像处理部11在第2次的步骤s140中生成与第2次扫描(在第2次扫描中打印的分割区域r2)对应的图像数据idc、idm、idy、idk。在第3次的步骤s140中生成与第3次扫描(在第3次扫描中打印的分割区域r3)对应的图像数据idm、idk,在第4次的步骤s140中生成与第4次扫描(在第4次扫描中打印的分割区域r4)对应的图像数据idc、idy、idk,在最后(第5次)的步骤s140中生成与第5次扫描(在第5次扫描中打印的分割区域r5)对应的图像数据idc、idm、idy、idk。当然,每次扫描的图像数据的全部墨水颜色(cmyk)时有时无,是对象图像依赖于自身使用的颜色的结果。

3.切换判定及与该判定对应的处理的说明:

图4利用流程图示出步骤s130中的打印处理的切换判定。在步骤s131中,图像处理部11判定当前图像数据的生成是否先于打印(先行判定)。并且,在图像数据的生成先于打印的情况下(步骤s131:是),进入步骤s132,另一方面,在图像数据的生成不先于打印的情况下(步骤s131:否),进入步骤s134。

图5利用流程图示出步骤s131的先行判定的详细情况。首先,在步骤s1310中,图像处理部11取得已存储的打印前的图像数据量。

对于图像处理部11和打印机构控制部21进行的图像数据处理说明一个例子。图像处理部11生成每次扫描的图像数据,根据1页量的输入数据(半色调数据)反复执行将该图像数据存储在规定的缓存器(存储区域)中的处理(反复进行步骤s140)。另一方面,打印机构控制部21从所述缓存器读出每次扫描的图像数据,使其执行基于该读出的图像数据的打印(打印头22进行的1次扫描)。在从所述缓存器读出的同时从所述缓存器中删除图像数据。因此,图像处理部11在步骤s1310中取得从当前时刻存储在所述缓存器中的图像数据量减去本次生成的即在紧前的步骤s140中生成的图像数据量后的剩余部分,作为所述“已存储的打印前的图像数据量”。当然,在图2的流程图中首次执行步骤s130的时刻,步骤s140还一次也没有执行,因而已存储的打印前的图像数据量是0。并且,即使在图2的流程图中刚刚首次执行步骤s140之后的步骤s130的时刻,已存储的打印前的图像数据量也是0。

在步骤s1311中,图像处理部11存储本次生成的图像数据量。本次生成的图像数据是指在紧前的步骤s140中生成的图像数据。在图2的流程图中首次执行步骤s130的时刻,步骤s140还一次也没有执行,因而“本次生成的图像数据量”是0。通过每当步骤s130时执行该步骤s1311,图像处理部11存储在每个步骤s140中生成的图像数据量即每次扫描的图像数据量。

如使用图3说明的那样,在图像处理部11区分成每种cmyk墨水的图像数据idc、idm、idy、idk生成每次扫描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1对这些idc、idm、idy、idk的数量进行计数作为图像数据量。因此,例如与图3所示的第1次扫描(分割区域r1)对应地生成的图像数据量是1种颜色的图像数据idk,因而是1。并且,与图3所示的第2次扫描(分割区域r2)对应地生成的图像数据量是4种颜色的图像数据idc、idm、idy、idk,因而是4。

在步骤s1312中,图像处理部11根据在每个步骤s1311中存储的每次扫描的图像数据量和在最新的步骤s1310中取得的已存储的打印前的图像数据量,进行所述先行判定。

图6a和图6b分别示例出扫描编号、图像数据量a和图像数据量b的相关性。扫描编号1~5是指用于打印1页的合计5次扫描。图像数据量a是指图像处理部11在刚刚通过步骤s140生成对应扫描编号的扫描用的图像数据之后的步骤s130(步骤s1310)中取得的所述“已存储的打印前的图像数据量”。图像数据量b是指图像处理部11在刚刚通过步骤s140生成对应扫描编号的扫描用的图像数据之后的步骤s130(步骤s1311)中存储的所述“本次生成的图像数据量(每次扫描的图像数据量)”。在图6a、图6b的例子中,图像数据量b最大达到8。这表示每次扫描生成的各墨水颜色的图像数据的数量是8,即打印装置10使用8种颜色的墨水。在图3等中示出打印装置10使用cmyk墨水合计4种颜色的示例,当然,打印装置10也可以是除了cmyk以外还使用浅绿色(lc)、浅红色(lm)、灰色(lk)…等许多种墨水的机型。

简单地说,图像数据的生成先于打印的情况就是图像数据量a不是0的情况。如果图像数据量a不是0,可以说相对于打印部20的打印动作储存有图像数据,打印机构控制部21能够在每当结束打印头22的扫描时没有延迟地从所述缓存器读出下一次扫描用的图像数据。另一方面,图像数据量a是0是指相对于打印部20的打印动作没有储存图像数据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某次扫描而生成并存储在所述缓存器中的图像数据马上被打印机构控制部21读出并用于打印中。在这样没有储存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打印机构控制部21有时必须使滑架23或打印头22的动作暂时停止,并一直等待到下一次扫描用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在所述缓存器中为止。

简单地讲也可以是,图像处理部11在图像数据量a不是0时判定为图像数据的生成先于打印,在图像数据量a是0时判定为图像数据的生成不先于打印。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像数据的生成先于打印规定以上的余量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1判定为图像数据的生成先于打印。作为一例,图像处理部11在生成某次扫描用的图像数据时,如果是在该扫描的前2次扫描的开始前或者执行中,则在步骤s131(步骤s1312)中判定为图像数据的生成先于打印。

关注图6a示例的扫描编号4,对应的图像数据量a是8,与前1次扫描的扫描编号3对应的图像数据量b也是8。因此,在图6a的示例中,在通过步骤s140结束生成与扫描编号4对应的图像数据(图像数据b)的时刻,与前2次扫描的扫描编号2对应地生成的图像数据b已经被用于打印中(第2次扫描已结束)。在这种情况下,在生成了扫描用的图像数据时不能说是在该扫描的前2次扫描的开始前或者执行中,因而在生成了与该扫描编号4对应的图像数据后的步骤s130内的步骤s131中,图像处理部11判定为图像数据的生成不先于打印。

另一方面,关注图6b示例的扫描编号4,对应的图像数据量a是12,与前1次扫描的扫描编号3对应的图像数据量b是8,与前2次扫描的扫描编号2对应的图像数据量b是4。因此,在图6b的示例中,在通过步骤s140结束生成与扫描编号4对应的图像数据(图像数据b)的时刻,与前2次扫描的扫描编号2对应地生成的图像数据b尚未用于打印中(第2次扫描未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在生成了扫描用的图像数据时可以说是在该扫描的前2次扫描的开始前或者执行中,因而在生成了与该扫描编号4对应的图像数据后的步骤s130内的步骤s131中,图像处理部11判定为图像数据的生成先于打印。

在通过所述先行判定而判定为图像数据的生成先于打印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1判定在下一个步骤s140中生成的图像数据是否包含对象图像的下端部(图4的步骤s132)。并且,在判定为下一次生成的图像数据包含对象图像的下端部的情况下(步骤s132:是),进入步骤s133,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下一次生成的图像数据不包含对象图像的下端部的情况下(步骤s132:否),进入步骤s134。

对象图像的下端部不是指页面的下端部,而是指对象图像自身的下端部。包含对象图像的下端部的图像数据成为与打印1页的最后扫描(最终扫描)对应的图像数据。在图3中示出通过合计5次扫描打印1页的例子,根据对象图像的内容,图像也有可能在页面的中央部或上部附近结束,因而该页的打印有时也以较少的扫描数结束。

在步骤s132中,当在下一个步骤s140中成为图像数据的生成源的分割区域(例如图3所示的分割区域r1~r5中的任意一个)包含对象图像的下端部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1判定为“是”,另一方面,当在下一个步骤s140中成为图像数据的生成源的分割区域不包含对象图像的下端部的情况下,判定为“否”。

图像处理部11也可以在步骤s132的时刻执行对象图像的下端部的确定和包含该下端部的分割区域的确定(例如确定是分割区域r1~r5中的哪个分割区域),例如,在执行步骤s120的半色调处理并执行步骤s130的切换判定之前的时刻,预先执行1次。并且,使用这样预先确定的信息进行各次的步骤s132的判定即可。图像处理部11例如根据在步骤s100中已取得的输入数据(数据文件)中包含的表示该文件的末端的末端信息,确定对象图像的下端部。末端信息例如是被称作eof(endoffile:文件终点)的代码。图像处理部11根据在步骤s100中取得的输入数据检测这样的末端信息。虽然也依赖于输入数据的格式,但是末端信息有时示出页面内的对象图像的下端位置。因此,图像处理部11能够将包含页面内的末端信息所示的位置的分割区域确定为包含对象图像的下端部的分割区域。并且,将这样确定的分割区域内比末端信息所示的位置(对象图像的下端位置)靠上游侧us的区域确定为余白区域,将该确定的分割区域内的余白区域以外的区域确定为对象图像的下端部。

但是,上述的末端信息根据输入数据的格式有时也表示页面自身的下端,而非页面内的对象图像的下端。考虑到这种情况,图像处理部11也可以更详细地分析输入数据以确定对象图像的下端部。例如,图像处理部11在半色调数据ht中,将末端信息所示的位置设为对象图像的临时的下端位置。并且,判定该临时的下端位置对应的光栅线是否是不表现对象图像的余白光栅线。余白光栅线是指仅由对打印装置10使用的全部墨水颜色规定无点的像素构成的光栅线。图像处理部11在判定为是余白光栅线的情况下,判定与下游侧ds对应地与该余白光栅线相邻的光栅线是否是余白光栅线。图像处理部11反复执行这样的判定,在对某条光栅线判定为不是余白光栅线(非余白光栅线)时,将该非余白光栅线认定为对象图像的下端。并且,将包含该非余白光栅线的分割区域确定为包含对象图像的下端部的分割区域,并且将该确定的分割区域内的从该非余白光栅线到下游侧ds的区域确定为对象图像的下端部。当然,图像处理部11也可以不根据末端信息来确定对象图像的下端部。

这样当在步骤s131、s132双方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1决定执行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步骤s133)。下端处理是对象图像的下端部的打印处理的总称,也将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称作第1打印处理。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31、s132的任意步骤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1决定执行通常的打印处理(步骤s134)。通常的打印处理还包含不以重叠连送为前提的通常的下端处理。还将通常的下端处理称作第2打印处理。

图像处理部11根据步骤s130的切换判定的结果即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还是通常的打印处理的决定,执行接下来的图像数据生成处理(步骤s140)。在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和通常的打印处理中,构成图像数据的各个像素和各个喷嘴nz的分配关系不同。在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中,打印头22仅使用上游侧us的一部分喷嘴nz将对象图像的下端部打印在打印介质上。另一方面,在通常的打印处理中,打印头22优先使用下游侧ds的喷嘴nz将对象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上。

当在步骤s130中决定了执行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的情况下,在步骤s140中,图像处理部11生成使打印部20执行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的图像数据(第1图像数据)。具体而言,在与打印对象图像的下端部的最终扫描对应地生成该第1图像数据时,将构成与对象图像的下端相当的光栅线的各像素的分配目的地决定为喷嘴列nl的最上游侧us的喷嘴nz(喷嘴编号#1)。并且,以这样的分配目的地的关系为基准,还决定该第1图像数据的其它像素与其它喷嘴nz的分配关系。打印部20根据这样的第1图像数据执行最终扫描即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

当在步骤s130中决定了执行通常的打印处理的情况下,在步骤s140中,图像处理部11生成使打印部20执行通常的打印处理的图像数据(第2图像数据)。具体而言,在与1次扫描对应地生成该第2图像数据时,将构成在分割区域内位于最下游侧ds的光栅线的各像素的分配目的地,决定为喷嘴列nl的最下游侧ds的喷嘴nz(喷嘴编号#n)。并且,以这样的分配目的地的关系为基准,还决定该第2图像数据的其它像素与其它喷嘴nz的分配关系。打印部20根据这样的第2图像数据执行1次扫描即通常的打印处理。

图7a示例出打印部20在用于打印1页的最终扫描中执行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后的状态,图7b示例出打印部20在该最终扫描中执行通常的打印处理(通常的下端处理)后的状态。在图7a中示出喷嘴列nl与作为打印介质的纸张p的关系,左侧示出在最终扫描的前1次扫描中将图像pr4打印在纸张p上的状态,右侧示出在最终扫描中将图像pr5打印在纸张p上的状态。同样地,在图7b中示出喷嘴列nl与纸张p的关系,左侧示出在最终扫描的前1次扫描中将图像pr4打印在纸张p上的状态,右侧示出在最终扫描中将图像pr5打印在纸张p上的状态。在图7a、图7b中仅简化地示出打印头22具有的多个喷嘴列nl中的一个喷嘴列nl。

在图7a、图7b中设最终扫描是第5次扫描。并且,图像pr4是根据与分割区域r4(参照图3)对应的图像数据在第4次扫描中打印出的图像,图像pr5是根据与分割区域r5(参照图3)对应的图像数据在最终扫描中打印出的图像即对象图像的下端部。图像pr5的下端be是对象图像的下端。

在图7a、图7b中,打印出图像pr4的第4次扫描都是通常的打印处理。在比较图7a和图7b时,在打印图像pr5时使用的喷嘴nz和在从第4次扫描结束到开始最终扫描的期间输送部26执行的送纸距离不同。即,打印部20在执行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作为最终扫描的情况下,仅使用上游侧us的数量有限的喷嘴nz打印图像pr5(图7a)。并且,打印机构控制部21在这样的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中,使输送部26在第4次扫描结束后且最终扫描开始前,将纸张p向输送方向d2的下游侧ds输送(送纸)到由最上游侧us的喷嘴nz(喷嘴编号#1)打印对象图像的下端be的位置。在图7a中,用符号l1表示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所需要的送纸量。

另一方面,打印部20在执行通常的打印处理(通常的下端处理)作为最终扫描的情况下,按照通常那样优先使用下游侧ds的喷嘴nz打印图像pr5(图7b)。打印机构控制部21在这样的通常的打印处理(通常的下端处理)中,使输送部26在第4次扫描结束后且最终扫描开始前,将纸张p向输送方向d2的下游侧ds输送(送纸)到由最下游侧ds的喷嘴nz(喷嘴编号#n)打印图像pr5的上端(最下游侧ds的光栅线)的位置。在图7b中,用符号l2表示通常的打印处理(通常的下端处理)所需要的送纸量。送纸量l2是上述基准送纸量。根据图7a、图7b可知,送纸量l1≤送纸量l2。

打印部20在执行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作为最终扫描的情况下,一并执行重叠连送,在执行通常的打印处理的情况下,不执行该重叠连送。

图8a通过朝向主扫描方向d1的视点,示例出执行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作为最终扫描且执行重叠连送后的状态,图8b同样地通过朝向主扫描方向d1的视点,示例出执行通常的下端处理作为最终扫描且未执行重叠连送的状态。

在图8a、图8b中,用符号22a表示打印头22的喷嘴开口面,用符号28表示打印装置10具有的作为纸张p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的压板。喷嘴开口面22a是打印头22具有的各个喷嘴nz开口的面。压板28是与喷嘴开口面22a相对的面,纸张p通过输送部26被在压板28上输送。当然,打印装置10也适当具有压板28以外的部件(未图示),以便沿着所述输送路径引导纸张p。输送部26具有作为输送纸张p的单元的例子的给纸辊26a、一对输送辊26b、26b、一对排出辊26c、26c等。成对的输送辊26b、26b夹持着纸张p向下游侧ds输送纸张p,同样地,成对的排出辊26c、26c夹持着纸张p向下游侧ds输送纸张p。辊对中的一方也可以是从动辊。

给纸辊26a在图示的各个辊中位于最上游侧us,进行旋转以从未图示的所述供给源向下游侧ds供给纸张p。输送辊26b、26b设于比给纸辊26a靠下游侧ds且比滑架23稍微靠上游侧us的位置。排出辊26c、26c设于比滑架23稍微靠下游侧ds的位置。输送辊26b、26b和排出辊26c、26c主要是为了纸张p的送纸和打印后的排出而同步地旋转。输送部26例如具有使给纸辊26a旋转的电机以及使输送辊26b、26b和排出辊26c、26c旋转的电机,通过驱动这些电机,独立地控制给纸辊26a的旋转以及输送辊26b、26b和排出辊26c、26c的旋转。

在图8a、图8b中,将当前正在打印的纸张p也记作先行纸张p1,将接下来进行打印的后续的纸张p也记作后续纸张p2。另外,图7a、图7b所示的纸张p属于先行纸张p1,在图7a、图7b中省略了后续纸张p2的图示。根据图8a的例子,先行纸张p1以被向由最上游侧us的喷嘴nz(喷嘴编号#1)打印对象图像的下端be的位置送出的状态,接受最终扫描的墨水喷出并打印下端部即图像pr5(参照图7a)。如上所述,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所需要的送纸量l1比基准送纸量l2短。因此,在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中,先行纸张p1往往是在纸张的后端e1的附近被输送辊26b、26b夹持的状态下接受墨水喷出。纸张的后端是指朝向纸张的上游侧us的端部,纸张的前端是指朝向纸张的下游侧ds的端部。后端e1附近被输送辊26b、26b按压,因而即使接受最终扫描的墨水喷出,先行纸张p1也几乎不卷曲(弯曲)。

在图8a中示出后续纸张p2的前端侧的一部分与先行纸张p1的下端部侧的余白(先行纸张p1中比对象图像的下端be靠上游侧us的范围)重叠的状态。即,先行纸张p1和后续纸张p2被重叠连送。当在步骤s133(图4)中决定了执行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1在规定的时刻指示打印机构控制部21开始通过输送部26(给纸辊26a)输送后续纸张p2。在通过步骤s133作出该决定的时刻,由打印头22对先行纸张p1执行比最终扫描靠前几次扫描的扫描,但是,通过在该规定的时刻指示开始输送后续纸张p2,例如在开始针对先行纸张p1的最终扫描的时刻,后续纸张p2如图8a所示到达与先行纸张p1的下端部侧的余白重叠的位置。

另一方面,根据图8b的例子,先行纸张p1以被向由最下游侧ds的喷嘴nz(喷嘴编号#n)打印图像pr5的上端(最下游侧ds的光栅线)的位置送出的状态,接受最终扫描的墨水喷出并打印下端部(图像pr5)(参照图7b)。图8b中的符号te表示图像pr5的上端的位置。在通常的打印处理中执行基于基准送纸量l2的送纸,在执行最终扫描即通常的下端处理的时刻,先行纸张p1的后端e1往往位于比输送辊26b、26b靠下游侧ds的位置。以后端e1附近不被输送辊26b、26b夹持的状态接受最终扫描的墨水喷出的先行纸张p1,因接受到的墨水的水分而膨润,如图8b所示,后端e1附近容易卷曲。另外,在图8b中夸大地表现先行纸张p1卷曲的形状,以便容易理解。

在后续纸张p2的前端侧与后端e1附近卷曲的先行纸张p1重叠时,后续纸张p2的前端被先行纸张p1的后端e1抬起来而过于接近打印头22或接触到打印头22,存在打印质量降低的风险。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重叠连送的情况下一定执行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避免该风险的发生。执行先行纸张p1的通常的下端处理时的后续纸张p2的输送开始时刻即不重叠连送时输送后续纸张p2是公知的,因而不再叙述。

4.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图像处理部11(数据处理部)进行图像数据的生成是否先于打印的先行判定,在图像数据的生成先行的情况下,使打印部20执行第1打印处理(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以便打印对象图像的下端部,在图像数据的生成未先行的情况下,使打印部20执行第2打印处理(通常的下端处理),以便打印所述下端部。即,能够根据在打印时使用的图像数据的生成和基于图像数据的打印之间的时间相关性切换下端处理。

如果图像数据的生成先于打印,则可以说通过执行重叠连送使打印高速化。另一方面,如果图像数据的生成不先于打印,则产生打印头22暂且等待下一次扫描等状况,即使着急通过重叠连送输送后续纸张,有时也达不到打印的高速化。并且,如果不使图像数据的生成先于打印一定程度的余量,则即使通过重叠连送开始输送后续纸张,有时后续纸张也不会在合适的位置和时刻重叠在先行纸张上。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进行所述先行判定,判定是否是实质上应该执行重叠连送的状况。并且,在图像数据的生成先行的情况下,通过与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一起执行重叠连送,避免因重叠连送而形成的所述风险,并且实现打印的高速化。并且,如果图像数据的生成未先行,则执行通常的下端处理而不进行重叠连送,由此,避免发生无用的所述风险。

在与重叠连送分开而单独地比较通常的下端处理和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时,可以说通常的下端处理更有助于打印的高速化。这是因为单纯1次送纸量还是通常的下端处理时较长。并且,在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中,将在最终扫描中使用的喷嘴nz限定成上游侧us的一部分喷嘴nz(包含喷嘴编号#1的喷嘴nz的规定数量的喷嘴nz)。因此,根据应该在最终扫描中打印的图像(对象图像的下端部)的尺寸,在使用这一部分喷嘴nz的1次扫描中,有时不能结束应该在该最终扫描中打印的图像的打印。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这一部分喷嘴nz(夹持微小距离的送纸)通过多次的扫描来打印应该在该最终扫描中打印的图像,从而更需要时间。鉴于这种情况,本实施方式在图像数据的生成未先行的情况下不执行重叠连送,但是作为下端处理而采用通常的下端处理,因而可以说能够可靠地抑制打印装置10的业务量降低。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能够采用如后所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等。为了方便起见,将此前说明的实施方式称作第1实施方式。

5.第2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2实施方式。关于第2实施方式,主要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在第2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7根据对象图像的下端部的浓度(下端部浓度)限制输送部26对重叠连送的执行。

图9利用流程图示出与图4不同的、步骤s130(图2)的打印处理的切换判定的例子。图9与图4相比,追加了步骤s1320的判定。

当在步骤s132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1进入步骤s1320。在步骤s1320中,图像处理部11如上所述对于已确定的对象图像的下端部,判定该下端部浓度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并且,在判定为下端部浓度较高即在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34,决定执行通常的打印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下端部浓度较低即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33,决定执行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

图像处理部11能够根据半色调数据ht,对与对象图像的下端部对应的区域中的有点的数量进行计数,根据该计数结果判定下端部浓度。图像处理部11例如设由构成对象图像的下端部的各像素规定的点(有点)的总数为下端部的点总数x。在这种情况下,将每种墨水颜色的点分别计数为1点。并且,得到将打印装置10使用的墨水颜色数z(如果是使用cmyk墨水的4种颜色的机型,则z=4)与构成对象图像的下端部的像素数y相乘而得的值(下端部的像素总数y×z)。并且,如果x/(y×z)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则判定为下端部浓度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如果x/(y×z)小于该规定的阈值,则判定为下端部浓度小于该规定的阈值。

在如上所述将半色调数据ht中的有点划分成有大点、有中点、有小点这样不同尺寸的点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1在对所述点总数x进行计数时,也可以按照点的每种尺寸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计数。例如,在将1个大点计数为1点的情况下,将1个中点设为0.5点,将1个小点设为0.2点等进行计数。或者,图像处理部11也可以仅关注对象图像的下端部中的特定墨水(例如k墨水)的点的数量,简单地判定下端部浓度高还是低。或者,图像处理部11也可以根据具有一种颜色以上的点的像素的数量在构成对象图像的下端部的像素数y中占的比率,简单地判定下端部浓度高还是低。或者,图像处理部11也可以将包含对象图像的下端部在内的分割区域(例如分割区域r5)内的有点的像素的比率视为下端部浓度,根据该下端部浓度高还是低对处理进行分支。

在按照步骤s1320的判定进入步骤s133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执行最终扫描时,打印部20执行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和重叠连送。并且,在按照步骤s1320的判定进入步骤s134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执行最终扫描时,打印部20执行通常的下端处理(而且不执行重叠连送)。即,控制部27根据下端部浓度而使打印部20为了打印对象图像的下端部而执行的打印处理(下端处理)不同。

这样,根据第2实施方式,控制部27根据对象图像的下端部浓度限制重叠连送的执行。因此,能够按照根据下端部浓度而变化的纸张p的卷曲程度即执行重叠连送时的所述风险的发生可能性,限制重叠连送的执行。具体而言,在下端部浓度高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可以预测到将会通过最终扫描向纸张p喷出大量的墨水,下端部侧的余白附近的所述卷曲增大。因此,在下端部浓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27进行控制以使输送部26不执行重叠连送。

另外,通过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如图8a所示,在纸张p的后端e1附近被输送辊26b、26b夹持的状态下执行最终扫描的可能性增大。但是,由于输送辊26b、26b的设计上的位置或对象图像的下端be的位置等,即使进行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也不一定能够在所述后端e1附近被输送辊26b、26b夹持的状态下执行最终扫描。考虑到这种情况,即使在步骤s131、s132(图9)中都进行了“是”的判定的情况下,在对象图像的下端部浓度较高时也禁止重叠连送的第2实施方式,可以说是可靠地避免在重叠连送时因纸张p的卷曲而可能发生的所述风险的技术。

6.变形例

不以重叠连送为前提的通常的下端处理的具体例不限于上述的方式。例如,通常的下端处理(第2打印处理)也可以是如下的处理:在使最上游侧us的喷嘴nz(喷嘴编号#1)与从纸张p的后端朝向下游侧ds空出规定的余白w量的距离后的纸张p上的位置对应的状态下,将对象图像的下端部打印在该纸张p上。余白w的宽度是预先决定的,例如是3mm。即,从纸张p的后端朝向下游侧ds空出余白w量的距离后的纸张p上的位置,是指从纸张p的后端起进入内侧例如3mm的位置。将该位置称作对象图像的固定下端be’。即,该变形例提示了如下的下端处理:将预先决定的位置即固定下端be’视为对象图像的下端,使所述最上游侧us的喷嘴nz(喷嘴编号#1)与该固定下端be’对准进行打印。

在通过步骤s130(图2)决定了执行通常的打印处理的情况下,在步骤s140中,图像处理部11生成使打印部20执行通常的打印处理的图像数据(第2图像数据)。具体而言,在与不是打印对象图像的下端部的最终扫描的扫描对应地生成该第2图像数据时,将构成在分割区域内位于最下游侧ds的光栅线的各像素的分配目的地,决定为喷嘴列nl的最下游侧ds的喷嘴nz(喷嘴编号#n)。并且,将这样的分配目的地的关系作为基准,还决定该第2图像数据的其它像素与其它喷嘴nz的分配关系。而且,在与打印对象图像的下端部的最终扫描对应地生成该第2图像数据时,将构成与固定下端be的位置相当的光栅线的各像素的分配目的地,决定为喷嘴列nl的最上游侧us的喷嘴nz(喷嘴编号#1)。并且,将这样的分配目的地的关系作为基准,还决定该第2图像数据的其它像素与其它喷嘴nz的分配关系。

图10示例出打印部20在用于打印1页的最终扫描中执行该变形例的通常的打印处理(通常的下端处理)后的状态。图10的读图方式与图7a、图7b相同。根据图10,打印图像pr的最终扫描是在纸张p的固定下端be与最上游侧us的喷嘴nz(喷嘴编号#1)的位置对准的状态下执行的。打印机构控制部21在这样的通常的下端处理中,使输送部26在第4次扫描结束后且最终扫描开始前,将纸张p向输送方向d2的下游侧ds输送(送纸)到由最上游侧us的喷嘴nz(喷嘴编号#1)打印固定下端be’的位置。在图10中,用符号l3表示该变形例的通常的下端处理所需要的送纸量。在对象图像的实际的下端即下端be与固定下端be’一致的情况下,送纸量l3=送纸量l1。但是,下端be往往与固定下端be’不一致(下端be位于比固定下端be’靠下游侧ds的位置),因而送纸量l1≤送纸量l3成立。因此,可以说该变形例的通常的下端处理与重叠连送用的下端处理相比容易有助于打印的高速化。

此前说明的最上游侧us的喷嘴nz(喷嘴编号#1)和最下游侧ds的喷嘴nz(喷嘴编号#n)不限于指喷嘴列nl中实际最端部的喷嘴nz。例如,存在喷嘴列nl在上游侧us、下游侧ds各自的端部具有不用于打印的喷嘴(虚设喷嘴)的情况。在存在这种虚设喷嘴的情况下,在构成喷嘴列nl的喷嘴nz中除了虚设喷嘴以外的喷嘴nz中,确定上游侧us、下游侧ds各自的喷嘴nz。并且,规定单位的打印的概念不限于打印头22的1次扫描。打印装置10例如也可以将与一个分割区域对应的图像分成打印头22的多次扫描进行打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