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容器、印刷材料供给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等。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印刷装置的一例,已知有一种喷墨式打印机。一般地,在喷墨式打印机中,通过从印刷头向纸张或织物等各种印刷介质喷射作为印刷材料的一例的墨水,从而能够向该印刷介质进行印刷。在喷墨式打印机中,一直以来,已知有从能够容纳墨水的容器向印刷头供给墨水的结构。一直以来,在容器中,已知有长条化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该容器,能够将容器的高度尺寸的增大抑制得较低,并且使容器内能够容纳的墨水的容量增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203541号公报
然而,若容器加长,则操作者在将安装在打印机的支架上的容器从支架拔出时,难以把握将容器从支架上拔下的时机。因此,可以想到当操作者用手将容器从支架上拔出时,意外导致容器从支架上脱落。由此,可以想到容器落下、或者附着在供给口上的墨水飞散的情况。像这样,在现有的容器中,在便利性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至少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可通过以下方式或应用例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应用例1]一种容器,其能够通过插入印刷装置的安装部上设置的开口而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并且能够通过从所述开口拔出而从所述安装部上拆下,所述容器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面,其在插入所述开口时朝向插入方向;第二面,其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第三面,其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交叉;第四面,其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交叉,并且与第三面相对;以及抵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三面中比所述第二面更靠近所述第一面的部分,其中,所述抵接部在所述容器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的状态下,与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被抵接部隔开间隙,并且在所述容器从所述安装部拆下的过程中与所述被抵接部抵接。
在该容器中,在容器从安装部拆下的过程中,抵接部与安装部的被抵接部抵接。这时,将容器从安装部拆下的操作者能够通过触觉检知抵接部与被抵接部抵接的情况。在容器中,抵接部设置在第三面中比第二面更靠近第一面的部分。因此,在容器从安装部拆下的过程中,在第一面从开口部拔出之前,抵接部能够与被抵接部抵接。因此,操作者能够在容器从开口部拔出之前,感知抵接部与安装部的被抵接部抵接的情况。由此,在该容器中,能够通知从安装部拔出的时机接近的情况。其结果是,提高了容器的便利性。
[应用例2]上述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设置在从所述第三面向与所述第四面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凸部上。
在该容器中,由于抵接部设置在凸部上,因此能够通过凸部与安装部的被抵接部抵接时的触觉,通知容器从安装部拔出的时机。
[应用例3]上述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设置在从所述第三面向所述第四面侧凹陷的凹部上。
在该容器中,由于抵接部设置凹部上,因此能够通过凹部与安装部的被抵接部抵接时的触觉,通知容器从安装部拔出的时机。
[应用例4]上述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方向与铅垂方向交叉,当所述容器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时,所述第三面朝向铅垂向下方向。
在该容器中,插入方向与铅垂方向交叉,第三面朝向铅垂向下方向。在此,当容器从安装部上拆下时,容器因自重而容易相对于安装部被按压向铅垂向下方向。并且,在该容器中,由于朝向铅垂向下方向的第三面上设置有抵接部,因此当容器从安装部上拆下时,抵接部难以沿铅垂向上方向上升。因此,容易使抵接部可靠地与被抵接部抵接。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可靠地通知容器从安装部拔出的时机。
[应用例5]上述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其具有能够容纳印刷材料的容纳凹部;以及第二壳体,其能够覆盖所述容纳凹部,其中,所述抵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该容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具有能够容纳印刷材料的容纳凹部。在此,例如有时会设定能够容纳的印刷材料的容量不同的种类的容器。并且,对于这种种类,可以想到例如设定第一壳体的容纳凹部的容量变化的种类,并且设定能够与第一壳体的各个种类共通适用的第二壳体。在上述容器中,由于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抵接部,因此能够对于各个种类将第二壳体共通化,其结果是,实现了成本的下降。
[应用例6]上述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包括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随着从所述第一面侧朝向所述第二面侧,向从所述第三面侧靠近所述第四面侧的方向倾斜。
在该容器中,能够在容器从安装部拆下的过程中,缓和抵接部与安装部的被抵接部抵接时的冲击。
[应用例7]上述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二抵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三面中比所述抵接部更靠近所述第二面的部分,所述第二抵接部在所述容器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的状态下与所述被抵接部隔开间隙,并且在所述容器从所述安装部拆下的过程中与所述被抵接部抵接。
在该容器中,在容器从安装部拆下的过程中,在抵接部与安装部的被抵接部抵接之前,第二抵接部与被抵接部抵接。由此,在该容器中,能够阶段性地通知从安装部拔出的时机接近的情况。
[应用例8]一种印刷材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容器;以及安装部,其具有能够供所述容器插入的开口,并且能够经由所述开口装卸所述容器,其中,所述安装部具有被抵接部,该被抵接部在所述容器从所述安装部拆下的过程中与所述容器的所述抵接部抵接,所述被抵接部在所述容器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的状态下与所述容器的所述抵接部隔开间隙。
在该印刷材料供给装置中,在容器从安装部拆下的过程中,抵接部与安装部的被抵接部抵接。这时,将容器从安装部拆下的操作者能够通过触觉检知抵接部与被抵接部抵接的情况。在容器中,抵接部设置在第三面中比第二面更靠近第一面的部分。因此,在容器从安装部拆下的过程中,在第一面从开口部拔出之前,抵接部能够与被抵接部抵接。因此,操作者能够在容器从开口部拔出之前,感知抵接部与安装部的被抵接部抵接的情况。由此,在该容器中,能够通知从安装部拔出的时机接近的情况。其结果是,提高了印刷材料供给装置的便利性。
[应用例9]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印刷材料供给装置。
在该印刷装置中,在容器从安装部拆下的过程中,抵接部与安装部的被抵接部抵接。这时,将容器从安装部拆下的操作者能够通过触觉检知抵接部与被抵接部抵接的情况。在容器中,抵接部设置在第三面中比第二面更靠近第一面的部分。因此,在容器从安装部拆下的过程中,在第一面从开口部拔出之前,抵接部能够与被抵接部抵接。因此,操作者能够在容器从开口部拔出之前,感知抵接部与安装部的被抵接部抵接的情况。由此,在该容器中,能够通知从安装部拔出的时机接近的情况。其结果是,提高了印刷装置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容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容器的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容器的立体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1的容器及支架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容器的侧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2的容器及支架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3的容器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实施例3的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容器的其他种类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4的容器及支架的剖视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4的容器及支架的剖视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1~实施例4的抵接部的倾斜面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5的容器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5的容器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5的容器的其他例子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实施例5的容器的其他例子的俯视图。
图20是说明实施例6-1的标识的图。
图21是说明实施例6-2的标识的图。
图22是说明实施例6-3的标识的图。
图23是说明实施例6-4的标识的图。
图24是说明实施例6-5的标识的图。
图25是说明实施例6-6的标识的图。
图26是说明实施例6-7的标识的图。
图27是说明实施例6-8的标识的图。
图28是说明实施例6-9的标识的图。
图29是示意性地说明变形例1的墨水供给装置的结构的图。
[标号说明]
1:液体喷射系统;3:打印机;4:墨水供给装置;5:输送装置;6:记录部;7:移动装置;11:控制部;12a:驱动辊;12b:从动辊;13:输送电机;15:中转单元;17:托架;19:记录头;31:柔性电缆;41a、41b:滑轮;43:同步带;45:托架电机;47:引导轴;49、49a、49b、49c、49d、49e:容器;53:支架;57:供墨管;59:泵单元;61:壳体;62:前表面;63:下表面;64:侧面;65:后表面;66:上表面;67:侧面;68:供给口;69:加压口;71:开口;75:第一壳体;76:第二壳体;81:包单元;85:片状部件;91:第一壁;92:第二壁;93:第三壁;94:第四壁;95:第五壁;96:容纳凹部;101:连接单元;103:袋体;105、105a:接合部;106:接合部;107:把手部;109、109a、109b、109c:凸部;111:被抵接爪;112、112a、112b、112c:抵接部;113:被抵接部;115:底面;117:凹部;119:倾斜面;121、121a、121b、121c:标识;401:墨水供给装置;402:罐;403:供给管;p: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液体喷射系统为例,参照附图对印刷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个附图中,为了使各个结构成为可识别的程度的大小,有时结构或部件的比例尺会有所不同。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1具有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的打印机3和作为印刷材料供给装置的一例的墨水供给装置4。打印机3具有输送装置5、记录部6、移动装置7以及控制部11。
在此,在图1中,标注有相互正交的坐标轴x轴、y轴以及z轴。在此后所示的图中,也根据需要标注有x轴、y轴以及z轴。在这种情况下,各图中的x轴、y轴以及z轴与图1中的x轴、y轴以及z轴对应。在图1中,图示有将液体喷射系统1配置在由x轴和y轴规定的xy平面上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xy平面与水平的平面一致的状态下将液体喷射系统1配置在xy平面上时的状态为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将液体喷射系统1配置在与水平面一致的xy平面上时的液体喷射系统1的姿态称为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姿态。
以下,在表示液体喷射系统1的构成部件或单元的图或说明中标注有x轴、y轴以及z轴的情况下,含义是将其构成部件或单元组装(搭载)在液体喷射系统1中的状态下的x轴、y轴以及z轴。另外,将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姿态下的各构成部件或单元的姿态称为这些构成部件或单元的使用姿态。并且,以下在液体喷射系统1或其构成部件、单元等的说明中,在无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指的是各自使用姿态下的说明。
z轴为与xy平面垂直的轴。在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z轴方向为铅垂向上方向。并且,在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在图1中,-z轴方向为铅垂向下方向。另外,分别在x轴、y轴以及z轴中,箭头的方向表示+(正)方向,与箭头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表示-(负)方向。
输送装置5将记录用纸等记录介质p间歇性地沿y轴方向输送。记录部6用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对由输送装置5输送的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移动装置7使记录部6沿x轴往复移动。墨水供给装置4向记录部6供给墨水。控制部11控制上述各结构的驱动。
如图1所示,输送装置5具有驱动辊12a、从动辊12b以及输送电机13。驱动辊12a和从动辊12b构成为彼此外周接触且可旋转。输送电机13产生用于旋转驱动驱动辊12a的动力。来自输送电机13的动力经由传动机构传递给驱动辊12a。并且,将夹持于驱动辊12a与从动辊12b之间的记录介质p沿y轴方向间歇性地输送。
记录部6具有四个中转单元15、托架17以及记录头19。中转单元15将从墨水供给装置4供给的墨水向记录头19中转。记录头19为液体喷射部的一例,将墨水作为墨滴喷出,在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托架17搭载有四个中转单元15和记录头19。另外,记录头19经由柔性电缆31与控制部11连接。墨滴从记录头19的喷出由控制部11控制。
如图1所示,移动装置7具有同步带43、托架电机45以及引导轴47。同步带43延伸设置于一对滑轮41a和一对滑轮41b之间。一对滑轮41a和一对滑轮41b沿x轴排列。因此,同步带43沿x轴拉伸设置。托架电机45产生用于旋转驱动滑轮41a的动力。引导轴47沿x轴延伸。引导轴47的两端支撑在未图示的箱体上,而沿x轴引导托架17。
托架17固定在同步带43的一部分上。从托架电机45经由滑轮41a和同步带43向托架17传递动力。并且,托架17构成为能够通过传递的动力沿x轴往复移动。
如图1所示,在墨水供给装置4上,装卸自如地安装有容器49。并且,墨水供给装置4具有作为安装部的一例的支架53和泵单元5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墨水供给装置4上,能够安装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容器49。四个容器49可装卸地支撑在支架53上。在容器49中,容纳有作为液体容纳体的一例的包单元(后述)。包单元具有作为液体容纳部的一例的墨水容纳部。墨水被密封在由具有挠性的膜材料构成的墨水容纳部中。
在各容器49内的包单元上,连接有供墨管57。作为流路部件的一例的供墨管57从墨水供给装置4连接至各中转单元15。四个中转单元15分别经由供墨管57与各容器49的包单元连接。各容器49内的墨水在从各容器49至各中转单元15的过程中被泵单元59施加压力。由此,各容器49内的墨水经由供墨管57送入中转单元15。即,能够用泵单元59对从墨水供给装置4向记录头19的墨水供给进行辅助。
像这样,容器49内的墨水从墨水供给装置4经由中转单元15供给至记录头19。然后,供给至记录头19的墨水从朝向记录介质p侧的喷嘴(图中未示出)作为墨滴喷出。另外,在上述例中,将打印机3和墨水供给装置4设置成独立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使墨水供给装置4包含在打印机3的结构中。另外,也能够独立构成墨水供给装置4和泵单元59。另外,泵单元59的驱动受控制部11控制。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液体喷射系统1中,输送电机13的驱动受控制部11控制,输送装置5一边使记录介质p与记录头19相对,一边沿y轴方向间歇性输送。这时,控制部11一边控制托架电机45的驱动,使托架17沿x轴往复移动,一边控制记录头19的驱动,使其在规定的位置喷出墨滴。通过这种动作,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点阵,而在该记录介质p上进行基于图像数据等记录信息的记录。另外,作为液体喷射系统1,并不局限于具备使记录头19能够沿x轴移动的托架17的结构。作为液体喷射装置1,也可采用在记录介质p的沿x轴的整个宽度上配置有记录头19的行式头型的方式。
如图2所示,容器49具有壳体61。容器49例如呈相对于沿z轴的100mm的高度尺寸而具有沿y轴的550mm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的长条形状。
壳体61构成容器49的外壳。壳体61具有前表面62、下表面63以及侧面64。前表面62、下表面63以及侧面64彼此交叉。另外,如图3所示,壳体61具有后表面65、上表面66以及侧面67。后表面65、上表面66以及侧面67彼此交叉。前表面62也与上表面66及侧面67交叉。后表面65也与下表面63及侧面64交叉。另外,前表面62与后表面65彼此相对。下表面63与上表面66彼此相对。侧面64与侧面67彼此相对。另外,前表面62位于容器49的-y轴方向的端部。后表面65位于容器49的y轴方向的端部。即,在容器49中,前表面62位于一端,后表面65位于另一端。另外,前表面62与第一面对应,后表面65与第二面对应,下表面63与第三面对应,上表面66与第四面对应。
前表面62、下表面63、侧面64、后表面65、上表面66以及侧面67均不限于平坦的面,也可以包含凹凸或包含曲面。并且,彼此交叉的两个面不需要相互正交,只要具有交叉的位置关系即可。两个面交叉是表示两个面不是彼此平行的位置关系。因此,彼此交叉的两个面并不限于直接接触的结构,彼此交叉的两个面也可以采用经由其他的平面或曲面等交叉的结构。即,除了两个面彼此直接接触的情况以外,在不直接接触而彼此分离的位置关系下,一侧的面的延长与另一侧的面的延长为交叉的关系的情况也表述为交叉。另外,交叉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可以是直角、钝角、锐角的任意一种。
如图2所示,壳体61的前表面62上设置有供给口68和加压口69。供给口68作为形成于壳体61上的开口设置。如图4所示,当容器49向支架53安装时,容器49从供给口68侧、即前表面62侧插入支架53。这时,容器49的前表面62从支架53的开口71插入支架53内。
在此,容器49插入支架53的开口71时的方向被标记为插入方向s1。另外,容器49从支架53拔出时的方向被标记为拔出方向s2。当容器49插入支架53的开口71时,前表面62朝向插入方向s1。并且,支架53的开口71朝向与插入方向s1相反的方向、即拔出方向s2开口。
在此,前表面62朝向插入方向s1是指,前表面62与插入方向s1不平行的状态。前表面62朝向插入方向s1的状态并不限定于前表面62与插入方向s1所成的角度为严格垂直的状态,也包括前表面62与插入方向s1所成的角度为锐角或钝角的状态。同样,支架53的开口71朝向拔出方向s2开口是指,被开口71的轮廓封闭的面与拔出方向s2不平行的状态。开口71朝向拔出方向s2开口的状态并不局限于被开口71的轮廓封闭的面与拔出方向s2所成的角度为严格垂直的状态,也包含为锐角或钝角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面朝向规定方向的标记并不局限于面与规定方向所成的角度为严格垂直的状态,也包含为锐角或钝角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方向s1为-y轴方向,拔出方向s2为y轴方向。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方向s1和拔出方向s2均沿y轴。然而,插入方向s1和拔出方向s2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采用插入方向s1为y轴方向,拔出方向s2为-y轴方向的方式。另外,作为插入方向s1和拔出方向s2,也可采用沿x轴的方向、沿z轴的方向、与x轴、y轴以及z轴交叉的方向等各种方向。
在墨水供给装置4中,容器49与供墨管57在支架53内经由供给口68连接。另外,加压口69(图2)与泵单元59连接。加压口69为将从泵单元59送入的大气导入壳体61内的导入口,为向泵单元59的连接口。
如图3所示,壳体61包括第一壳体75和第二壳体76。另外,如图5所示,容器49具有包单元81和片状部件85。第一壳体75和第二壳体76在x轴方向上彼此邻接。包单元81配置在第一壳体75与第二壳体76之间。片状部件85配置在包单元81与第二壳体76之间。
第一壳体75具有第一壁91、第二壁92、第三壁93、第四壁94以及第五壁95。第一壁91与x轴方向交叉,且面向第二壳体76侧。第二壁92、第三壁93、第四壁94以及第五壁95均与第一壁91交叉。当从片状部件85侧俯视第一壁91时,第一壁91被第二壁92、第三壁93、第四壁94以及第五壁95包围。
第二壁92与第三壁93设置在隔着第一壁91在y轴方向上彼此对置的位置。第四壁94与第五壁95设置在隔着第一壁91在z轴方向上彼此对置的位置。第二壁92与第四壁94以及第五壁95分别交叉。第三壁93也与第四壁94以及第五壁95分别交叉。第二壁92、第三壁93、第四壁94以及第五壁95从第一壁91向+x轴方向突出。由此,将第一壁91作为主壁,通过从主壁向+x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壁92、第三壁93、第四壁94以及第五壁95构成容纳凹部96。
容纳凹部96构成为朝向-x轴方向形成凹陷的朝向。容纳凹部96朝向+x轴方向,即朝向片状部件85侧开口。换言之,容纳凹部96设置为朝向与片状部件85侧相反的一侧形成凹陷的朝向。上述供给口68和加压口69设置在第一壳体75的第二壁92上。供给口68贯通第二壁92。因此,供给口68连至容纳凹部96内。
加压口69在第二壁92上设置在比供给口68靠第五壁95侧。在加压口69上,设置有贯通第二壁92并与容纳凹部96内连通的流路。从泵单元59(图1)送入的大气穿过加压口69的流路导入容纳凹部96内。另外,第一壁91~第五壁95均不限于平坦的壁,也可以包含凹凸。
在第一壳体75的容纳凹部96内,容纳有包单元81。包单元81具有连接单元101和袋体103。袋体103由具有挠性的片状部件构成,片状部件接合成袋状。袋体103的内部容纳有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片状部件熔接并接合而构成袋体103。作为袋体103的方式,可采用枕型、立袋型、方型等各种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方型。袋体103通过将一片片状部件接合成袋状而构成。在方型的袋体103中,在边缘上设置有接合部105。
连接单元101贯通接合部105并从袋体103的外侧插入袋体103的内侧。连接单元101与袋体103在接合部105彼此接合。连接单元101从袋体103的内部向袋体103的外部突出。以下,接合部105的部位中与连接单元101交叉的部位标记为接合部105a。
在连接单元101的内部,设置有与袋体103的内部连通的流路和开关流路的阀。袋体103内的墨水通过设置在连接单元101上的流路导出到袋体103的外侧。具有上述结构的包单元81,在连接单元101从容纳凹部96的内侧嵌入供给口68的状态下,袋体103容纳在容纳凹部96内。
如图5所示,片状部件85设置在第一壳体75的x轴方向。当从第二壳体76侧俯视第一壳体75时,片状部件85具有覆盖第一壳体75的容纳凹部96的大小和形状。在第一壳体75的第二壁92~第五壁95上,均设置有接合部106。接合部106设置在第二壁92~第五壁95的x轴方向的端部。
当从第二壳体76侧俯视第一壳体75时,接合部106包围容纳凹部96。在接合部106上,接合有片状部件85。在由片状部件85和容纳凹部96包围的空间内容纳有包单元81。在本实施方式中,片状部件85通过熔接与接合部106接合。通过片状部件85提高容纳凹部96内的气密性。由此,容纳凹部96被片状部件85密封。另外,在连接单元101与供给口68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通过该密封部件提高连接单元101与供给口68之间的气密性。根据上述结构,容易用泵单元59对容纳凹部96内的袋体103进行加压。
如图5所示,第二壳体76设置在片状部件85的与第一壳体75侧相反的一侧。当从第二壳体76侧俯视第一壳体75时,第二壳体76具有覆盖第一壳体75的容纳凹部96的大小和形状。第二壳体76连同片状部件85覆盖第一壳体75的容纳凹部96。由此,包单元81以及片状部件85容纳在第一壳体75与第二壳体76之间。
当将具有上述结构的容器49向支架53(图4)安装时,设置在支架53内的中空状的供给针(图中未示出)嵌入包单元81(图5)的连接单元101。由此,连接单元101内的阀开放,容器49内的墨水从连接单元101内的流路经由供给针导出到供墨管57(图4)。
另外,当将容器49向支架53安装时,泵单元59(图4)与加压口69连接。并且,大气被从泵单元59送入被第一壳体75和片状部件85包围的空间内,即容纳凹部96内。由此,包单元81的袋体103在容器49内被加压。其结果是,包单元81内的墨水经由供墨管57(图4)送入记录头19。
当墨水被液体喷射系统1消耗,包单元81内的墨水下降至规定量时,将督促操作者更换容器49。这时,通过操作者更换容器49,可继续进行向记录头19的墨水供给。在液体喷射系统1中,能够将安装在支架53上的容器49从支架53上拆下。操作者通过将容器49从支架53拔出,能够将容器49从支架53上拆下。
这时,如图3所示,操作者将手指勾住设置于容器49上的把手部107从而能够拔出容器49。把手部107在容器49的y轴方向的端部设置成凹状。通过将手指插入凹状的把手部107,能够用手指勾住把手部107。操作者将单手的手指勾住把手部107从而能够单手拔出容器49。
这时,可以想到操作者单手拔出容器49,并将图4所示的容器49的前表面62从支架53的开口71拔出。在此,如前所述容器49呈长条形状。若容器49呈长条形状,则操作者在将容器49从支架53上拔出时,难以把握容器49从支架53的开口71拔出的时机。因此,可以想到当操作者将容器49从支架53拔出时,容器49意外从支架53脱落的情况。由此,可以想到容器49下落到地上等、或附着在供给口68或连接单元101上的墨水飞散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1中,进行了提醒注意这种情况的设置。作为这种设置的一例,在容器49中,能够通知从支架53的开口71拔出的时机接近的情况。根据该通知,操作者能够通过双手支撑容器49等行动进行应对。以下对通知容器49从支架53的开口71拔出的时机接近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在按照实施例识别容器49或支架53的情况下,按照实施例对容器49和支架53的标号标注不同的罗马文字或记号等。另外,在以下各实施例中,关于与上述容器49或支架53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与容器49或支架53的结构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6所示,实施例1的容器49a在下表面63上设置有凸部109。凸部109从下表面63向-z轴方向、即从下表面63向下表面63的与上表面66侧相反的一侧形成凸起的方向突出。凸部109是指从下表面63向-z轴方向突出的部分。另外,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1的支架53a内,设置有被抵接爪111。构成为在将容器49a插入支架53a的状态下,凸部109与被抵接爪111能够彼此抵接。
也就是说,凸部109的-z轴方向的端部的位置位于比被抵接爪111的z轴方向的端部的位置靠-z轴方向的位置。由此,在将容器49a从支架53a拆下的过程中,凸部109与被抵接爪111抵接。另外,图7是相当于将实施例1的容器49a和支架53a用图4中的a-a线切断时的剖视图。在此,凸部109中与被抵接爪111抵接的部分为抵接部112。在实施例1中,抵接部112为凸部109中朝向y轴方向的面。另外,被抵接爪111中与凸部109抵接的部分为被抵接部113。被抵接部113为被抵接爪111中朝向-y轴方向的面。
将容器49a从支架53a拆下的操作者在将容器49a从支架53a拆下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触觉检知凸部109与被抵接爪111抵接的情况。凸部109的抵接部112位于前表面62与后表面65之间。因此,操作者在容器49a从开口71拔出之前,能够感知抵接部112与支架53a的被抵接爪111抵接的情况。由此,在该容器49中,能够通知从支架53a拔出的时机接近的情况。其结果是,提高了容器49a的便利性。
另外,在实施例1中,被抵接爪111设置在支架53a的内部的底面115上。被抵接部113设置在比将容器49a安装在支架53a上时的容器49a的前表面62的位置更靠近支架53a的开口71的位置。另外,在容器49a的下表面63上,抵接部112设置在比后表面65更靠近前表面62的位置。由此,在该容器49a中,与抵接部112设置在比前表面62更靠近后表面65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更早的时机通知将容器49a从支架53a拔出的时机。另外,在将容器49a安装在支架53a上的状态下,抵接部112和被抵接部113在y轴方向上具有间隙。即,在容器49a安装在支架53a上的状态下,抵接部112与被抵接部113隔开间隙。
(实施例2)
如图8所示,实施例2的容器49b在比凸部109靠y轴方向的位置具有新的凸部109。即,在容器49b中,具有多个(两个或超过两个的数目)凸部109。除此之外,实施例2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关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标注与实施例1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详细说明。另外,图8相当于向-x轴方向观察容器49b时的侧视图。另外,以下两个凸部109中位于-y轴方向的凸部109标记为第一凸部109a。并且,两个凸部109中位于y轴方向的新的凸部109标记为第二凸部109b。第二凸部109b具有与凸部109相同的结构。因此,在第二凸部109b中,关于与凸部109相同的结构,标注与凸部109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详细说明。
第一凸部109a和第二凸部109b均包含抵接部112。第一凸部109a的抵接部112标记为第一抵接部112a。并且,第二凸部109b的抵接部112标记为第二抵接部112b。如图9所示,第二抵接部112b设置在比第一抵接部112a更靠近后表面65的位置。第二抵接部112b为第二抵接部的一例。第二抵接部112b也与第一抵接部112a相同,在容器49b安装在支架53a上的状态下,与被抵接部113隔开间隙。另外,图9相当于将实施例2的容器49b和支架53a用图4中的a-a线切断时的剖视图。
在实施例2中,在将容器49b从支架53a拆下的过程中,在第一抵接部112a与被抵接部113抵接之前,第二抵接部112b与被抵接部113抵接。即,在将容器49b从支架53a拆下的过程中,在第二抵接部112b与被抵接部113抵接后,第一抵接部112a与被抵接部113抵接。由此,在实施例2中,能够阶段性地通知容器49b从支架53a拔出的时机接近的情况。
(实施例3)
以下,作为具有多个抵接部112的例子,对实施例3的容器49c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容器49c具有三个凸部109。三个凸部109均具有与实施例1的凸部109相同的结构。三个凸部109可识别为第一凸部109a、第二凸部109b以及第三凸部109c。实施例3的容器49c具有在实施例2的容器49b上附加了第三凸部109c的结构。除此之外,实施例3具有与实施例2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实施例3中,关于与实施例2相同的结构,标注与实施例2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详细说明。另外,图10相当于向-x轴方向观察容器49c时的侧视图。
第三凸部109c设置在比第二凸部109b更靠近后表面65的位置。因此,第三凸部109c的第三抵接部112c也设置在比第二凸部109b的第二抵接部112b更靠近后表面65的位置。在实施例3中,在将容器49c从支架53a(图9)拆下的过程中,在第二抵接部112b与被抵接部113抵接之前,第三抵接部112c与被抵接部113抵接。即,在将容器49c从支架53a拆下的过程中,在第三抵接部112c与被抵接部113抵接之后,第二抵接部112b与被抵接部113抵接。由此,在实施例3中,能够更细微地阶段性地通知容器49c从支架53a上拔出的时机接近的情况。
例如,在实施例3中,可采用将第三抵接部112c设置在容器49c的沿y轴全长的一半位置的结构。容器49c的沿y轴的全长为前表面62与后表面65之间的沿y轴的距离。根据该结构,当第三抵接部112c与被抵接部113抵接时,操作者能够检知容器49c从支架53a拔出全长的一半距离的情况。
在该结构中,例如,可采用将第二抵接部112b设置在从容器49c的前表面62沿容器49c的y轴的全长的1/4位置的结构。根据该结构,当第二抵接部112b与被抵接部113抵接时,操作者能够检知容器49c在支架53a内留有全长的1/4距离的情况。并且,当第一抵接部112a与被抵接部113抵接时,操作者能够检知容器49c从支架53a拔出的时机迫近的情况。像这样,在实施例3中,进一步提高了容器49c的便利性。
在此,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凸部109设置在壳体61中第二壳体76上。即,抵接部112设置在第二壳体76上。然而,容器49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采用将凸部109设置在第一壳体75上的结构。并且,在实施例2或实施例3中,也可采用将多个凸部109全部设置在第一壳体75上的结构或将多个凸部109中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壳体75上且将剩下的凸部109设置在第二壳体76上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61中的第一壳体75上设置有容纳凹部96。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有容纳凹部96的容积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容器49。例如,作为容纳凹部96的容积可设定大小两种容量的容器49。容纳凹部96的容积较大的种类的容器49适合消耗量较多的墨水。另一方面,与图5所示的容器49相比,如图12所示,容纳凹部96的容积较小的种类的容器49适合消耗量较少的墨水。
另外,在图12所示的容器49的例子中,与图5所示的容器49相比,第一壳体75的容纳凹部96的容积较小且包单元81的袋体103的容积较小。由此,在图12所示的容器49的例子中,与图5所示的容器49相比,可容纳的墨水的容量较少。
例如,在印刷文件等文字较多的印刷物的比率较高的情况下,相对于彩色墨水而言黑色墨水的消耗量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到在容纳凹部96的容积较大的容器49中容纳黑色墨水,在容纳凹部96的容积较小的容器49中容纳彩色墨水。由此,由于能够减少容纳黑色墨水的容器49的更换频率,因此提高了便利性。
像这样,在设定多个种类的容器49的情况下,优选在壳体61中的第二壳体76上设置凸部109。这是为了容易在多个种类的容器49上将第二壳体76共通化。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一种第二壳体76与各个种类的第一壳体75共通应用。因此,相对于各个种类的容器49,由于能够将第二壳体76共通化,因此实现了容器49所花的成本的降低。
(实施例4)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采用了将抵接部112作为凸部109的一部分的结构。然而,抵接部112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作为抵接部112,如图13所示,也可作为凹部117的一部分构成。作为实施例4的容器49d,对抵接部112作为凹部117的一部分而构成的容器49进行说明。另外,图13相当于将实施例4的容器49d和支架53a用图4中的a-a线切断时的剖视图。
在容器49d上,在下表面63上设置有凹部117。凹部117设置为从下表面63朝向上表面66形成凹陷的朝向。凹部117是指从下表面63向z轴方向凹陷的部分。凹部117中与被抵接爪111抵接的部分为抵接部112。在实施例4中,抵接部112为凹部117中朝向y轴方向的面。在容器49d安装在支架53a上的状态下,抵接部112和被抵接部113在y轴方向上具有间隙。即,在容器49d安装在支架53a上的状态下,抵接部112与被抵接部113隔开间隙。
如图14所示,在将容器49d从支架53a拆下的过程中,当凹部117与被抵接爪111重合时,被抵接爪111通过弹力而向z轴方向位移。由此,被抵接爪111的被抵接部113进入凹部117内。这时,抵接部112的-z轴方向的端部的位置比被抵接部113的z轴方向的端部的位置更位于-z轴方向。由此,在将容器49d从支架53a拆下的过程中,抵接部112与被抵接部113抵接。
因此,将容器49d从支架53a拆下的操作者在将容器49d从支架53a拆下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触觉检知抵接部112与被抵接部113抵接的情况。由此,在实施例4中,也可获得与实施例1~实施例3中的各个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另外,在将凹部117应用于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将多个抵接部112的全部设置在凹部117上的结构或将多个抵接部112中的一部分设置在凹部117上并且将剩下的抵接部112设置在凸部109上的结构。即,在实施例2或实施例3中,可分别采用将多个凸部109的全部置换成凹部117的结构或仅将多个凸部109中的一部分置换成凹部117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并不局限于抵接部112包含与y轴正交的面的方式。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也可采用抵接部112包含相对于z轴倾斜的倾斜面119的方式。倾斜面119随着从z轴方向的端部朝向-z轴方向的端部而朝向-y轴方向的方向倾斜。换言之,倾斜面119随着从前表面62侧朝向后表面65侧,向从下表面63侧靠近上表面66侧的方向倾斜。根据该结构,在将容器49从支架53拔出的过程中,能够缓和抵接部112越过被抵接部113时的冲击。倾斜面119并不仅仅应用于凸部109,还可应用于凹部117。在将倾斜面119应用于凹部117的方式中也可取得相同的效果。另外,也可将倾斜面119应用于被抵接部113。将倾斜面119应用于被抵接部113的方式也可取得相同的效果。进而,若是将倾斜面119应用于抵接部112和被抵接部113两者的方式,则能够进一步缓和冲击。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抵接部112设置在下表面63上。设置抵接部112的部位并不局限于下表面63,还可采用容器49的各种部位。在该结构中,也可取得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另外,作为容器49的各种部位,可列举上表面66或侧面64、侧面67等面、或下表面63与侧面64的交叉部(棱线部)、下表面63与侧面67的交叉部、上表面66与侧面64的交叉部以及上表面66与侧面67的交叉部等。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抵接部112设置在下表面63上。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插入方向s1与铅垂方向交叉,当容器49安装在支架53上时,下表面63朝向铅垂向下方向。即,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在朝向铅垂向下方向的下表面63上设置有抵接部112。当容器49从支架53上拆下时,容器49因自重而容易相对于支架53被按压向铅垂向下方向。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由于抵接部112设置在朝向铅垂向下方向的下表面63上,因此当容器49从支架53上拆下时,抵接部112难以沿铅垂向上方向上升。因此,容易使抵接部112可靠地与被抵接部113抵接。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可靠地通知容器49从支架53拔出的时机。另外,铅垂向下方向并不局限于严格沿铅垂线的方向,还包括除了水平方向以外与铅垂线交叉的方向。另外,铅垂向上方向也并不局限于严格沿铅垂线的方向,还包括除了水平方向以外与铅垂线交叉的方向。
(实施例5)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采用了利用抵接部112与被抵接部113抵接时的触觉进行通知的方法。然而,通知方法并不局限于利用触觉进行通知。作为通知方法,也可采用利用视觉进行通知。作为利用视觉通知的一例,将标注了文字或图案、颜色表示等标识的容器49e作为实施例5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在容器49e上标注有标识121。作为标识121,如上所述,可采用文字或图案、颜色表示等各种方式。作为向容器49e标注标识121的方法,可列举刻印、成型、印刷、手写等各种方法。另外,在容器49e中,作为标注标识121的部位,并无特别限定,只要能够目视确认则可采用任意位置。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标识121标注在上表面66上,也可标注在其他面上。另外,图16相当于向-z轴方向俯视容器49e时的俯视图。
在容器49e安装在支架53上的状态下,标识121位于支架53内。即,在容器49e安装在支架53上的状态下,操作者无法目视确认标识121。当将容器49e从支架53拔出时,标识121出现在支架53之外。这时,操作者能够目视确认标识121。如图17所示,将容器49e从支架53拆下的操作者在将容器49e从支架53拆下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视觉检知标识121从支架53的内部出现在外部的情况。另外,图17相当于向-z轴方向俯视容器49e时的俯视图。
标识121位于前表面62与后表面65之间。因此,操作者能够在容器49e从开口71拔出之前,感知标识121从支架53的内部出现在外部的情况。由此,在该容器49e中,能够通知从支架53拔出的时机接近的情况。其结果是,提高了容器49e的便利性。
容器49e的标识121的沿y轴的位置或容器49e的标识121的个数可采用以实施例1~实施例3的各个实施例中的抵接部112的位置或个数为基准的设定。例如,在采用以实施例3为基准的设定的情况下,如图18所示,三个标识121中最靠近后表面65的第三标识121c设置在容器49e的沿y轴的全长的一半位置。另外,三个标识121中位于最靠近前表面62的第一标识121a与第三标识121c之间的第二标识121b设置在从容器49e的前表面62至第三标识121c的y轴方向的距离的一半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当第三标识121c出现时,操作者能够检知容器49e从支架53仅拔出全长的一半距离的情况。并且,当第二标识121b出现时,操作者能够检知容器49e在支架53内残留全长的1/4的距离的情况。并且,当第一标识121a出现时,操作者能够检知容器49e从支架53拔出的时机迫近的情况。在该结构中,在第一标识121a、第二标识121b以及第三标识121c上改变颜色时,进一步提高了便利性。
另外,在作为标识121采用文字的情况下,如图19所示,可以想到例如“出现一半”的表示或“剩余一半”的表示等。另外,例如,也可采用根据容器49e从支架53拔出的量而出现“拔出容器”的文字的方法。根据该结构,由于操作者能够与拔出容器49e的量相对应地作为文字逐渐识别,因此能够在读取文字的时机通知容器49e拔出的情况。由此,在操作者开始拔出容器49e后,能够连续地把握直到容器49e从支架53拔出为止的期间的状况。其结果是,能够给予操作者安心感,进一步提高了便利性。另外,作为表示的文字,也可采用例如“请双手支撑”、“请支撑底面”等督促操作者动作的文字。
作为实施例6,以下例示有标识121的各种例子。
(实施例6-1)
如图20所示,实施例6-1的标识121由几何学的图案构成。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作为几何学的图案,例示有三角形。根据实施例6-1,通过将由三角形构成的标识121在容器49的几乎整个全长上进行标记,容易把握隐藏在支架53内的容器49的长度。
(实施例6-2)
如图21所示,实施例6-2的标识121由刻度构成。在图21所示的例子中,由刻度构成的标识121被标记在容器49的几乎整个全长上。根据实施例6-2,利用由刻度构成的标识121,容易把握隐藏在支架53内的容器49的长度。
(实施例6-3)
如图22所示,实施例6-3的标识121由同心圆状的图案构成。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由同心圆状的图案构成的标识121被标记在容器49的几乎整个全长上。根据实施例6-3,利用由同心圆状的图案构成的标识121,容易把握隐藏在支架53内的容器49的长度。
(实施例6-4)
如图23所示,实施例6-4的标识121由表示操作说明的插图构成。在图23所示的例子中,由表示操作说明的插图构成的标识121被标记在容器49上。根据实施例6-4,利用由表示操作说明的插图构成的标识121,容易把握隐藏在支架53内的容器49的长度。
(实施例6-5)
如图24所示,实施例6-5的标识121由不同数字的排列构成。在图24所示的例子中,由不同数字的排列构成的标识121被标记在容器49的几乎整个全长上。根据实施例6-5,利用由不同数字的排列构成的标识121,容易把握隐藏在支架53内的容器49的长度。另外,不同数字的排列既可以是连续的数字排列,也可以是不连续的数字排列。
(实施例6-6)
如图25所示,实施例6-6的标识121由提醒注意的插图构成。在图25所示的例子中,由提醒注意的插图构成的标识121被标记在容器49上。根据实施例6-6,利用由提醒注意的插图构成的标识121,容易提醒对容器49从支架53上落下的注意。
(实施例6-7)
如图26所示,实施例6-7的标识121由表示容器49的尺寸的信息构成。在图26所示的例子中,由表示容器49的尺寸的信息构成的标识121被标记在容器49上。根据实施例6-7,利用由表示容器49的尺寸的信息构成的标识121,容易把握隐藏在支架53内的容器49的长度。另外,在表示容器49的尺寸的信息中,包括表示容器49的全长的信息。
(实施例6-8)
如图27所示,实施例6-8的标识121由标注在容器49上的对角线构成。在图27所示的例子中,由标注在容器49上的对角线构成的标识121被标记在容器49的几乎整个全长上。根据实施例6-8,利用由标注在容器49上的对角线构成的标识121,容易把握隐藏在支架53内的容器49的长度。
(实施例6-9)
如图28所示,实施例6-9的标识121由颜色的渐变构成。在图28所示的例子中,由颜色的渐变构成的标识121被标记在容器49的几乎整个全长上。根据实施例6-9,利用由颜色的渐变构成的标识121,容易把握隐藏在支架53内的容器49的长度。
(变形例1)
用于向印刷装置供给印刷材料的印刷材料供给装置并不局限于具有容器49和支架53的墨水供给装置4的结构。以下,将印刷材料供给装置的其他的例子作为变形例1进行说明。如图29所示,变形例1的墨水供给装置401具有上述容器49、罐402以及供给管403。罐402容纳用于向上述容器49供给的墨水。供给管403将墨水从罐402向容器49引导。供给管403具有挠性。并且,对于该变形例1的墨水供给装置401的容器49,也可应用上述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中的容器49的结构。在该变形例1中,也可取得与上述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该变形例1中,除了容器49具备包单元81的结构以外,也可采用容器49中省略了包单元81的结构。在容器49具备包单元81的结构的情况下,供给管403与包单元81的袋体103连接。在容器49中省略了包单元81的结构中,供给管403在容器49内与连接单元101连接。在该结构中,来自罐402的墨水通过供给管403从连接单元101向打印机3供给。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与记载在发明的概要栏中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适当进行替换、组合。另外,如果其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未作为必须的内容而被说明,则可以适当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