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补充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708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墨水补充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向打印机的墨罐补充墨水的墨水补充容器。



背景技术:

在喷墨式打印机中设置有储存墨水的墨罐,从墨罐向打印头供给墨水。作为打印机的墨罐,存在墨盒型和墨水补充型的两种类型。在墨水剩余量下降了的情况下,墨盒型的墨罐被更换为新的墨罐。在墨水补充型的墨罐中,在墨水剩余量下降了的情况下,从墨水补充容器补充墨水而继续使用墨罐。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向墨水补充型的墨罐补充墨水的墨水补充容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87844号公报

但是,墨水补充容器在使用时以墨水出口向下的姿势向墨罐补充墨水,在不使用时以墨水出口向上的姿势进行保管。这样,因为墨水补充容器往往采取各种各样的姿势,所以确保墨水的密封性成为重要的问题。另外,根据墨水补充容器的结构的不同,不仅在使用时,在制造时和保管时也会产生墨水的密封性以及其他的结构的问题。然而,以往有关墨水补充容器的结构的技术尚不充分,期望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向打印机的墨罐补充墨水的墨水补充容器。该墨水补充容器具备:容器主体,其能够容纳所述墨水;以及墨水出口形成部,其安装在所述容器主体的顶端侧,并形成墨水出口。所述容器主体具有:螺纹形成部,其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墨水出口形成部卡合的螺纹;以及肩部,其设置在所述螺纹形成部的顶端侧,所述墨水出口形成部具有与所述肩部抵接的抵接部。

根据该墨水补充容器,在向墨水出口形成部螺合容器主体时,抵接部与肩部之间的应力沿着墨水补充容器的轴向传递到螺纹形成部。其结果是,抵接部与肩部之间的应力不会使顶端卡合部变形,能够降低在顶端卡合部的密封性能被损坏的可能性。

(2)在上述墨水补充容器中,所述抵接部也可以包括分散地设置在所述墨水补充容器的中心轴周围的圆周上的多个位置处的多个肋状抵接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墨水出口形成部的螺纹形成部与容器主体之间的空间被肩部和抵接部密封而成为封闭空间。

本发明能够以上述的墨水补充容器以外的各种的方式实现。例如,能够以具有墨罐和墨水补充容器的墨水补充系统等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的主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的纵截面图。

图5是图4的区域5的放大图。

图6是图4的区域6的放大图。

图7是从后端侧观察墨水出口形成部的立体图。

图8是墨水出口形成部的后视图。

图9是参考例的墨水补充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参考例的墨水补充容器的主视图。

图11是参考例的墨水补充容器的纵截面图。

图12是图11的区域12的部分放大图。

图13是图11的区域13的部分放大图。

[标号说明]

100:打印机;110:箱体;112:盖;120:托架;122:打印头;130:墨罐;132:墨水入口流路部件;134:管;200、200r:墨水补充容器;300、300r:容器主体;310、310r:螺纹形成部;302r:密封部件;312、312r:外螺纹;320、320r:缩径部;340:肩部;350、350r:顶端卡合部;400、400r:墨水出口形成部;410、410r:中空圆筒部;411:凹部;420、420r:出口环部;424、424r:第三突起;430、430r:螺纹形成部;432、432r:内螺纹;434、434r:突起;440:抵接部;450、450r:嵌合部;460、460r:墨水出口;470:卡合突起;472:卡合凹部;480r:抵接部;500、500r:出口阀;510、510r:保持环;512、512r:第一筒状部;513:凹部;514、514r:第二筒状部;515:凸部;520、520r:阀主体;521、521r:狭缝阀;522:狭缝;523、523r:支撑部;600、600r:盖子;610、610r:第一突起;620:第二突起;c:中心轴;p:印刷介质;s351:第一主体密封部;s352:第二主体密封部;s461、s461r:第一出口密封部;s462:第二出口密封部;s463、s463r:第三出口密封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00的立体图。该打印机100是将墨水喷出到印刷介质p上进行印刷的喷墨式打印机。在图1中绘制有相互正交的x轴、y轴和z轴。x轴与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对应,y轴与打印机100的进深方向对应,z轴与打印机100的高度方向对应。打印机100设置于由x方向和y方向所规定的水平的设置面上。

打印机100具有箱体110。在箱体110的内部设置有能够在主扫描方向(x方向)上移动的托架120。在托架120的下面设置有将墨水喷出到印刷介质p上的打印头122。在箱体110的前面的一端设置有能够开闭的盖112。在盖11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墨罐130。

多个墨罐130通过管134而与托架120的打印头122连接。各墨罐130内的墨水经由管134供给打印头122。这些墨罐130是墨水补充型的墨罐。在各墨罐130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向墨罐130补充墨水的筒状的墨水入口流路部件132。这些墨罐130是不载置在托架120上的固定式(stationarytype)的墨罐。此外,各墨罐130的前面由透明部件形成,从外部能够目测各墨罐130的墨水剩余量。在墨水剩余量变少的情况下,能够打开盖112,并从墨罐130的墨水入口流路部件132补充墨水。

在本说明书中,“墨水的补充”这一用语的含义是指,向墨罐130供给墨水以增加墨水剩余量的动作。但是,无需通过“墨水的补充”而使墨罐130中装满墨水。另外,“墨水的补充”也包括在初次使用打印机100时向空的墨罐130填充墨水的动作。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墨水补充容器200的分解立体图。墨水补充容器200具有能够容纳墨水的容器主体300、形成有墨水出口460的墨水出口形成部400、出口阀500以及能够安装在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顶端侧的盖子600。容器主体300是在顶端侧具有开口的中空圆筒状的容器。在位于容器主体300的顶端的直径较小部分设置有用于安装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外螺纹312。在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顶端设置有墨水出口460。出口阀500从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后端侧插入,并设置在墨水出口460的正下方。即,出口阀500安装在比墨水出口460的开口更靠近后端侧的墨水出口460上。因此,出口阀500也能够被视为构成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一部分的部件。在向墨罐130补充墨水时,墨罐130的墨水入口流路部件132(图1)插入墨水出口460内。

在墨水出口460的周围设置有嵌合部450,该嵌合部450与设置在墨罐130的墨水入口流路部件132的周围的凹部嵌合。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嵌合部450设置在夹着墨水出口460的两侧。这两个嵌合部450具有以墨水补充容器200的中心轴c为中心而180度旋转对称的形状。设置在墨罐130的墨水入口流路部件132的周围的凹部也同样具有以墨水入口流路部件132为中心而180度旋转对称的形状。在补充墨水时,通过使墨水补充容器200的嵌合部450与墨罐130的墨水入口流路部件132的周围的凹部嵌合,从而将墨水补充容器200的方向限定为180度旋转对称的两个方向。其结果是,在墨水补充时,能够使墨水补充容器200维持在稳定的姿势。但是,嵌合部450可以省略。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墨水补充容器200的中心轴c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从中心轴c朝向外侧的方向称为“径向”。另外,将在与中心轴c垂直的平面中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称为“中心轴c周围的圆”。

图3是墨水补充容器200在正置状态下的主视图。所说的“墨水补充容器200的正置状态”是指使容器主体300的底部处于下方的方式放置在桌子等水平面上的状态。将该正置状态下的墨水补充容器200的上端侧称为“顶端侧”,将下端侧称为“后端侧”。在图3以后的各图中的z方向表示在墨水补充容器200的正置状态下的垂直向上的方向。

图4是墨水补充容器200的纵截面图,图5是图4的区域5的放大图。亦如图2中所说明,在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两个嵌合部450之间设置有墨水出口460。墨水出口460具有与中心轴c平行地延伸的中空圆筒部410和设置在中空圆筒部410的顶端侧的筒状的出口环部420。在墨水出口460的中央设置有墨水通过的开口。

在墨水出口460的内部设置有出口阀500。该出口阀500从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后端侧插入,并设置于墨水出口460的内部。出口阀500具有阀主体520和保持阀主体520的保持环510。

出口阀500的保持环510具有第一筒状部512和设置在第一筒状部512的顶端侧的第二筒状部514。第二筒状部514与第一筒状部512相比内径较大。在第一筒状部512和第二筒状部514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向后端侧凹陷的凹部513。阀主体520具有狭缝阀(slitvalve)521和设置在狭缝阀521周围的中空圆筒状的支撑部523。支撑部523的后端由保持环510的凹部513支撑。此外,在保持环510的第二筒状部514的外表面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凸部515。另一方面,在墨水出口460的中空圆筒部410的内表面设置有凹部411。保持环510的第二筒状部514的外表面的凸部515进入墨水出口460的中空圆筒部410的内表面的凹部411中并与之嵌合,由此,将保持环510保持在墨水出口460的内部。

在狭缝阀521的中央附近设置有多个狭缝522。这些狭缝522具有以下功能:在墨水瓶的内压比大气压高时向外开放,在内压与大气压大体相等时通过弹力作用而被封闭。此外,狭缝阀521优选由硅橡胶、作为具有橡胶弹性的部件的弹性体(elastomer)来形成。此外,狭缝阀521以外的墨水补充容器200例如可以由聚乙烯、聚丙烯这样的热塑性树脂形成。

在盖子600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突起610和第二突起62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起610和第二突起620分别是与中心轴c平行地向后端侧延伸的中空圆筒状的部分。即,第一突起610和第二突起620具有以墨水补充容器200的中心轴c为中心的同心圆环状的形状。第二突起620位于第一突起610的径向内侧(更靠近墨水补充容器200的中心轴c的一侧)。在第一出口密封部s461和第二出口密封部s462之间配置有出口环部420。第一突起610与墨水出口460的外周面接触构成第一出口密封部s461。另外,第二突起620与墨水出口460的内周面接触构成第二出口密封部s462。墨水出口460的内周面位于墨水出口460的外周面的内侧。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突起610和第二突起620的后端部分被倒角,由此调整第一出口密封部s461和第二出口密封部s462的长度。

在位于墨水出口460的顶端的出口环部420的内周侧,形成有向后端侧突出的第三突起42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突起424具有大致筒状的形状。该第三突起424在x-z平面的截面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其一个角形成第三突起424的后端。第三突起424的后端与设置在出口阀500的阀主体520的上表面的凹部接触形成第三出口密封部s463。该第三出口密封部s463设置在阀主体520的支撑部523和狭缝阀521的边界部分。另外,与在墨水出口460的内周面和盖子600的第二突起620之间形成的第二出口密封部s462相比,该第三出口密封部s463存在于径向外侧。换句话说,在以墨水补充容器200的中心轴c为轴心的半径方向上,第二出口密封部s462形成在比第三出口密封部s463更靠近墨水补充容器200的中心轴c的位置。

在图5示出的部分中,具有密封墨水或空气的功能的密封部形成在以下位置。

<墨水出口形成部400与盖子600之间的密封位置>

(1)盖子600的第一突起610的内周面与墨水出口460的外周面之间(第一出口密封部s461)。

(2)盖子600的第二突起620的外周面与墨水出口460的内周面之间(第二出口密封部s462)。

<出口阀500与墨水出口形成部400之间的密封位置>

(1)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第三突起424的后端与狭缝阀521的上表面的凹部之间(第三出口密封部s463)。

(2)保持环510的第二筒状部514的外侧所具有的凸部515与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中空圆筒部410的内侧所具有的凹部411之间。

<出口阀500的部件间的密封位置>

(1)狭缝阀521的支撑部523的后端与保持环510的凹部之间。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因为在多个位置形成有密封部,所以具有能够在多个位置对墨水和空气进行密封这样的优点。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出口密封部s462的后端高度h462比第一出口密封部s461的后端高度h461低。在此,后端高度h461、h462的含义是指,在使墨水补充容器200处于正置状态(图3)时从容器主体300的底面起垂直向上测量的距离。关于像这样因后端高度h461、h462不同所带来的效果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图6是图4的区域6的放大图。在容器主体300的顶端部分设置有螺纹形成部310,在螺纹形成部310的更顶端侧设置有顶端卡合部350。螺纹形成部310和顶端卡合部350均具有中空圆筒状的形状。另外,顶端卡合部350的外径被设定为小于螺纹形成部310的外径。在顶端卡合部350与螺纹形成部310之间设置有缩径部320。在螺纹形成部310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312(图2)。在容器主体300的螺纹形成部310的顶端侧形成有肩部340。该肩部340相当于缩径部320的外侧的斜面。

在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后端附近设置有螺纹形成部430。在螺纹形成部430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432,在外周面形成有突起434。螺纹形成部430的外周面的突起434具有以下功能:缩小与盖子60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防止墨水从盖子600的内部泄漏到外部的现象。螺纹形成部430的内螺纹432与容器主体300的外螺纹312卡合。使用这些内螺纹432和外螺纹312,从而将墨水出口形成部400螺合到容器主体300。另外,在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容器主体300的顶端卡合部350卡合的筒状的卡合突起470。卡合突起470在其外周侧形成有卡合凹部472,容器主体300的顶端卡合部350插入该卡合凹部472。

在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内部设置有与容器主体300的螺纹形成部310的顶端侧所具有的肩部340抵接的抵接部440。即,在使墨水出口形成部400与容器主体300螺合时,容器主体300的缩径部320的肩部340与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抵接部440抵接,从而完成螺合。在螺合完成的状态下,成为容器主体300的顶端卡合部350与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卡合凹部472卡合的状态,通过顶端卡合部350与卡合凹部472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而形成两个主体密封部s351、s352。第一主体密封部s351是顶端卡合部350的外周侧的密封部,第二主体密封部s352是顶端卡合部350的内周侧的密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内周侧的第二主体密封部s352的后端高度h352比外周侧的第一主体密封部s351的后端高度h351低的方式形成卡合凹部472。此外,后端高度h351、h352是从容器主体300的底面起测量的距离。

图7是从后端侧观察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立体图,图8是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后视图。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抵接部440也可以形成为遍及墨水补充容器200的中心轴c周围的圆的全周而连续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以及图7所示,沿半径方向延伸的多个肋状的抵接部440分散地设置在中心轴c周围的圆周上(圆周方向)的多个位置。肋状的抵接部440在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内表面部分地突出。在邻接的肋状的抵接部440之间的部分与容器主体300的缩径部320的肩部340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能够防止因容器主体300的螺纹形成部310与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螺纹形成部430之间被抵接部440密封而形成封闭空间。

与抵接部440相同,优选容器主体300的螺纹形成部310的外螺纹312(图6)也不连续,并优选在外螺纹312上在一个以上的位置设置缺口。这样一来,能够防止容器主体300的外螺纹312和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内螺纹432之间被密封而形成密封空间。关于图6的结构的优点将进一步在后面说明。

图9~图13是示出参考例的墨水补充容器200r的结构的图,是分别与实施方式的图2~图6对应的图。针对与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的对应的部分,则在图2~图6中使用的标号的末尾付加上“r”。省略参考例的墨水补充容器200r的各部分的详细说明。

以下,根据需要一边与参考例进行比较,一边对图2~图6示出的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的结构性特征(structuralfeatures)依次说明。

(a)墨水补充容器的结构性特征1:

在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图5)中,(i)盖子600的第一突起610的内周面与墨水出口460的外周面之间的接触部分形成第一出口密封部s461,另外,(ii)盖子600的第二突起620的外周面与墨水出口460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部分形成第二出口密封部s462。与此相对,在参考例(图12)中,不存在相当于第二出口密封部s462的密封部。在实施方式中,因为在墨水出口460的内周面形成有第二出口密封部s462,所以能够抑制墨水出口460的顶端侧的表面(即,出口环部420的上表面)被墨水弄脏这样的问题。进而,在实施方式中,因为在墨水出口460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形成有两重出口密封部s461、s462,所以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在关闭盖子600的状态下墨水从墨水出口460泄漏。

(b)墨水补充容器的结构性特征2:

在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图5)中,第二出口密封部s462的后端高度h462处于比第一出口密封部s461的后端高度h461低的位置。换言之,从容器主体300的底部到第二出口密封部s462的容器主体300侧的后端位置的距离h462比从容器主体300的底部到第一出口密封部s461的容器主体300侧的后端位置的距离h461短。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在关闭盖子600时,内周侧的第二出口密封部s462比外周侧的第一出口密封部s461先开始密封。即,内周侧的第二出口密封部s462比外周侧的第一出口密封部s461更早地开始部件间的接触。其结果是,能够减小在盖子600的内部与墨水出口形成部400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容积。在这里,假设是外周侧的第一出口密封部s461比内周侧的第二出口密封部s462先开始密封的结构。在该假设的结构中,与实施方式相比,在关闭盖子600时,在盖子600的内部与墨水出口形成部400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容积变大,并且,与实施方式相比,在完全关闭盖子600时其内部的封闭空间的压力增大。当盖子600内部的封闭空间的压力增大时,封闭空间内的空气通过狭缝阀521向容器主体300的内部移动,从而容器主体300的内部压力也增大。如果容器主体300的内部压力增大,则在利用墨水补充容器200向墨罐130补充墨水时,墨水水位压与该内压一起作用在狭缝阀521上而存在猛地打开狭缝阀521导致墨水喷出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中,因为内周侧的第二出口密封部s462的后端高度h462处于比外周侧的第一出口密封部s461的后端高度h461低的位置,所以与假设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在盖子600的内部与墨水出口形成部400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容积。其结果是,能够降低墨水不慎从墨水补充容器200喷出的可能性。

(c)墨水补充容器的结构性特征3:

在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图5)中,与在墨水出口460和出口阀500之间形成的第三出口密封部s463相比,在盖子600和墨水出口460之间形成的第二出口密封部s462形成在靠近墨水补充容器200的中心轴c的一侧。在这里,假设是两个位置的出口密封部s462、s463设置在距离墨水补充容器200的中心轴c相同距离的位置的结构。在该假设的结构中,在关闭盖子600时盖子600与墨水出口460接触时,在第二出口密封部s462的位置(即,第二突起620和墨水出口460之间)产生的形变容易传递到墨水出口460的第三突起424。其结果是,会有第三突起424变形而导致在第三突起424和出口阀500之间形成的第三出口密封部s463的密封性能下降的可能性。在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中,与上述假想的结构相比,因为在第二出口密封部s462产生的形变难以传递到第三突起424,所以能够抑制在第三突起424和出口阀500之间形成的第三出口密封部s463的密封性能下降。

(d)墨水补充容器的结构性特征4:

在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图6)中,在将容器主体300的中心作为轴心时,容器主体300的顶端卡合部350的外径设定为小于螺纹形成部310的外径。其结果是,在容器主体300与墨水出口形成部400之间的主体密封部s351、s352形成在比容器主体300的螺纹形成部310更靠近墨水补充容器200的中心轴c的位置。在这里,假设是顶端卡合部350和螺纹形成部310的外径相同的结构。在该假设的结构中,与实施方式相比,主体密封部s351、s352的周长变长,所以存在主体密封部s351、s352的密封性能稍稍下降的可能性。换言之,在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中,因为主体密封部s351、s352的周长被控制为较短,所以能够提高密封性能。一方面,在将顶端卡合部350和螺纹形成部310的外径设置为相同的情况下,若考虑使容器主体300的螺纹形成部310的直径变小以使主体密封部s351、s352的周长成为与实施方式相同程度的其他的假设的结构,则会产生容器主体300的容积减少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中,因为螺纹形成部310的外径比容器主体300的顶端卡合部350的外径大,所以能够抑制容器主体300的容积过度变小的情形。像这样,通过将容器主体300的顶端卡合部350的外径设定为小于螺纹形成部310的外径,从而能够提高封性能,并能够抑制容器主体300的容积过度变小。

此外,关于上述的结构性特征4的效果,无需在顶端卡合部350形成两个主体密封部s351、s352,只要设置主体密封部s351或主体密封部s352的任意一个即可。另外,墨水补充容器200也可以构成为在顶端卡合部350仅形成一个主体密封部。后者的结构例如示出于参考例的图13中。

(e)墨水补充容器的结构性特征5:

在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图6)中,顶端卡合部350的外周侧的第一主体密封部s351的后端高度h351处于比内周侧的第二主体密封部s352的后端高度h352高的位置。换言之,从容器主体300的底部到第一主体密封部s351的容器主体300侧的后端位置的距离h351比从容器主体300的底部到第二主体密封部s352的容器主体300侧的后端位置的距离h352长。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制造墨水补充容器200时等向容器主体300安装墨水出口形成部400时,在内周侧的第二主体密封部s352比外周侧的第一主体密封部s351先开始密封。即,内周侧的第二主体密封部s352比外周侧的第一主体密封部s351更早地开始部件间的接触。在这里,考虑不具有内周侧的第二主体密封部s352的假设的结构。在该假设的结构中,由于第一主体密封部s351的内侧成为由容器主体300与墨水出口形成部400包围的封闭空间,所以该封闭空间的容积会变得相当大。一方面,在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中,因为内周侧的第二主体密封部s352的内侧成为由容器主体300与墨水出口形成部400包围的封闭空间,所以与假设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由容器主体300与墨水出口形成部400包围的封闭空间的容积。另外,在上述假设的结构中,在第一主体密封部s351,当开始密封之后进一步螺合墨水出口形成部400时,也会产生容器主体300的内压增大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中,因为密封首先开始于内周侧的第二主体密封部s352,所以能够降低容器主体300的内压过度上升的可能性。

(f)墨水补充容器的结构性特征6:

在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图6)中,构成为设置在容器主体300的螺纹形成部310的顶端侧部分上的肩部340与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抵接部440抵接。因此,在将墨水出口形成部400与容器主体300螺合时,螺纹形成部310的肩部340与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抵接部440抵接从而完成螺合。此时,肩部340和抵接部440之间的应力沿着墨水补充容器200的轴向传递到处于肩部340的后端侧的螺纹形成部310。对此,在参考例(图13)中,设置在墨水出口形成部400r的内表面的抵接部480r在隔着密封部件302r被压到容器主体300r的顶端卡合部350r的顶端面的状态下完成螺合。在该参考例中,因为抵接部480r处于比螺纹形成部310r更靠近墨水补充容器200r的中心轴c的位置,所以存在以下的可能性:因被抵接部480r按压,顶端卡合部350r在轴向或径向上变形,从而由抵接部480r和顶端卡合部350r所夹持的密封部件302r的密封性能被损坏。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中,因为处于容器主体300的螺纹形成部310的顶端侧的肩部340与抵接部440之间的应力沿着墨水补充容器200的轴向传递到螺纹形成部310,所以不会使顶端卡合部350变形。因此,能够降低在顶端卡合部350的密封性能被损坏的可能性。

(g)墨水补充容器的结构性特征7:

在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图6)中,将多个肋状的抵接部440作为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抵接部440而分散地设置在中心轴c周围的圆周上的多个位置。在该结构中,在邻接的肋状的抵接部440彼此之间的部分上,在容器主体300的肩部340与墨水出口形成部400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能够防止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螺纹形成部430与容器主体300之间的空间被肩部340和抵接部440密封而成为封闭空间。另外,在制造墨水补充容器200时,在向容器主体300填充墨水后,有时会执行对容器主体300的内部进行减压并用密封材料包装墨水补充容器200的整体的减压包装处理。在进行该减压包装处理时,如果在容器主体300与墨水出口形成部400之间存在封闭空间时,则会无法对该封闭空间进行充分减压,从而存在墨水的脱气不充分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中,能够降低在减压包装处理时墨水的脱气不充分的可能性。另外,因为能够充分地进行墨水的脱气,所以能够向墨罐130补充微小气泡较少的墨水。

此外,上述的各种的结构性特征,能够单独地任意采用,并能够省略其他的结构性特征。即,作为墨水补充容器,能够作为采用了选自于上述结构性特征中的一个以上的结构性特征的容器来实现。

■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在种种的方式中进行实施。

■变形例1:

能够任意省略或变更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的部件的一部分。例如,也可以省略出口阀500或盖子600。另外,容器主体300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由挠性的袋体构成。

■变形例2:

本发明不限于墨水补充容器等墨水容纳容器,也能够适用于容纳墨水以外的液体的其他种类的液体容纳容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