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版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33807发布日期:2018-07-27 19:46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关于网版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图1显示传统网布与成像材开口的显微照片。如图1所示,网布多由高分子网纱或金属网纱9或二者混合编织而成,其中横向网纱与纵向网纱相交之处被称为网结(knot)10。在网版制作时首先对固定至网框的网布涂布可图案化之成像材如光阻、乳剂、硅胶、高分子感光材料、环氧树脂、uv胶、不锈钢金属箔、电铸或电镀成形之金属箔,接着提供具有图案及开口的成像胶片,然后将成像胶片与网布套位进行成像(采曝光、显影、蚀刻等制程),形成可印刷材料的网版。在传统网版的制作过程中,某些窄小开口的开口如图1中所示之开口12的区域会包含网布上的纵向网纱位置(进而包含网布上的网结10),造成印刷获得之图案具有材料不足或材料不均匀的问题。开口12系由网布上的成像材11的图案所形成,即,网布上未形成成像材11的部分为可暴露出网布之网纱9及部分网目的开口12。由于在图1之显微照片中可透视成像材11,故无法看出网布受到成像材遮覆而不允许印刷材料通过的情况。图2显示传统网版中网布与开口的立体显微照片。在图2之立体显微照片中当可更清楚地看出,网布受到成像材11部分遮覆且未受到遮覆之处成为开口12,以及开口区域包含网结10可能造成通过该处的印刷材料相对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网版,改善传统网版在网版图案愈来愈精密时横向网纱与纵向网纱对印刷图案产生的不良影响。本发明之网版尤其适用于形成电子产品表面上的导电线路如印刷导电胶材所获得的导电线路,能维持材料印刷时的图案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版,其包含一网框、一网布、一基准点、及一成像材。该网布是由复数纵向网纱与复数横向网纱交织而成。该基准点是用于辨识该网版之复数位置与该基准点的相对关系。该成像材是位于该网布上并具有至少一开口。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该基准点亦用于该网版与一成像胶片之对准。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该复数位置可为该复数横向网纱与该复数纵向网纱交迭处之复数网结、该成像材之该至少一开口之边界、该复数横向网纱、或该复数纵向网纱。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该网版之该网框之一侧是与该复数横向网纱垂直。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该成像材之该至少一开口包含一宽开口与一窄开口,且该宽开口是与该窄开口呈相连垂直配置。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该窄开口之区域不暴露任一该横向网纱与任一该纵向网纱交迭处的一网结。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该成像材是光阻、乳剂、硅胶、高分子感光材料、环氧树脂、uv胶、不锈钢金属箔、或电铸(镀)成形金属箔。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该网纱是金属纱线、或高分子纱线、或两者的组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亦提供一种网版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初始网版,该初始网版包含由复数纵向网纱与复数横向网纱交织而成之一网布与一网框,其中任一该纵向网纱与任一该横向网纱交迭之处形成一网结;于该初始网版上标注/决定一基准点,该基准点系用于辨识该初始网版之复数位置;提供其上有一基准点的一成像胶片,该成像胶片上的该基准点可与该初始网版之该基准点互相对准并用于辨识该成像胶片之复数位置,该成像胶片之该复数位置系对应至该初始网版之该复数位置;利用该成像胶片上之该复数位置,于该成像胶片上决定一窄开口的位置;于该初始网版上形成一成像材;将该成像胶片之该基准点对准该初始网版之该基准点;及对该成像材进行一成像程序以形成图案化之成像材,该图案化之成像材呈现出与该成像胶片之该窄开口相对应的一窄开口区域,其中该窄开口区域不与任何网结交迭。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该网版制作方法更包括:形成一初始网版外观以将该初始网版的该复数位置投影至该成像胶片之该复数位置。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在该网版制作方法中该网版之该网框之一侧是与纵向网纱与该横向网纱中的一者垂直。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在该网版制作方法中该纵向网纱与该横向网纱中的一者是与该窄开口之长边延伸方向平行。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于该初始网版上形成一成像材的步骤是在于该初始网版上标注/决定一基准点之前进行。

本发明之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因该窄开口区域避开所有网结,避免了传统网布在窄小开口中因网结造成材料印刷不足及/或不均匀的问题。

2、利用相对于参考点的定位观念,容易将窄小开口的区域位置与网结位置分开来,便于提升网版制造之良率,降低其成本。

3、可精确控制较宽之开口与较窄之开口的位置,增加网纱支撑力,大大的提高了网版的使用生命周期。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更能明显易懂,下文将以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需注意的是,所附图式中的各组件仅是示意,并未按照各组件的实际比例进行绘示。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传统网布与成像材开口的显微照片。

图2显示传统网版中网布与导电胶材开口的立体显微照片。

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之网版的网布与网框的上视图。

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之图3之网布的放大上视图,其显示包含基准点之网布部分。

图5显示根据本发明之部分初始网版外观与开口图案的上视图,其亦为完成后之网版之部分网布与开口图案的上视图。

图6显示根据本发明之已完成之具有图案的网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之网版与其制作方法作进一步描述。

根据本发明之网版是由包含下列步骤1-7的方法所制作:

1.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之网版的网布与网框的上视图。图4显示图3之网布的放大上视图,其显示包含基准点之网布部分。在步骤中如图3所示,提供一初始网版8,其包含网布7与网框6。如图4所示,网布是由复数横向网纱9与复数纵向网纱9交织而成,其中复数横向网纱9大致上彼此平行而复数纵向网纱9大致上彼此平行且横向网纱9与纵向网纱9之间可较佳地夹一直角。此外,一横向网纱与一纵向网纱之间的交会(交迭)处系称为一网结,四个相邻网结所围出之网布上的最小开口系称为一网目。网目的大小愈小则涂布愈均匀,但网目的大小不能小到阻挡印刷材料如导电胶材、染料等通过。网布可由高分子丝线或金属丝线所制成。初始网版之网框6之一侧可与纵向网纱与该横向网纱中的一者垂直但与另一者平行或不平行。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网纱与网框之间的夹角可皆为直角、或皆为非直角。横向网纱与纵向网纱之间的夹角亦可为非直角。

2.在步骤中于所述之初始网版之适当位置处标注及/或决定至少一基准点(referencepoint),利用基准点与初始网版之其他位置之间的相对关系(如远近、方位等),辨识初始网版中的复数重要位置。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在已张好的网布上于特定位置处以上色、上胶方式标示用以辨识不同位置的基准点如图3所示的基准点13及图4所示的的基准点13,作为网版的基准点。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基准点13可以涂布成像材及曝光、显影、及/或蚀刻等的成像程序形成于初始网版的网布上,在此实施例中基准点13会以一成像材图案的方式呈现。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基准点可以上色等方式形成于已全面涂有成像材但尚未经历曝光、显影、及/或蚀刻等成像程序的网布上(即基准点形成在网布上已干燥但尚未经历曝光、显影、及/或蚀刻等成像程序的成像材上)。例如在更另一实施例中,可决定将网框左下角的角落点23作为初始网版的基准点。应了解,本发明不限于单一基准点,可决定多个基准点以利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二维对准。若在此步骤中决定多个基准点,则在后续步骤中亦于成像胶片上采用多个基准点。

步骤1与步骤2的步骤可不依前述顺序进行。例如,步骤2中在适当位置处标注及/或决定至少一基准点的动作可在网布和网框组合之前进行,因此在步骤1中所提供的初始网版已包含基准点且步骤2可省略。

3.在此步骤中对整张初始网版进行外观撷取,外观撷取方式可用投影仪投影、外观扫描、或相机拍照外观成像的方式进行。

4.图5显示根据本发明之部分初始网版外观与开口图案的上视图。在此步骤中对完成的初始网版外观进行外观辨识,并决定复数重要特征点如复数网纱、复数网结(knot)与上述基准点13之间的相对关系(如远近、方位等)。特征点可为网结、横向网纱、纵向网纱、网目等。然后如图5所示,利用初始网版外观上的复数重要特征点来决定欲形成于成像胶片(及最终之网版)上之复数开口15、16的位置如开口边界特别是窄开口16之开口边界(图5中以虚线显示开口15与开口16的边界),使窄开口之区域不与任何网结交迭(即,由图5之上视图观之,窄开口之区域不包含任一横向网纱与任一纵向网纱交迭处的一网结)。在图5中,横向延伸的宽矩形开口15可用以形成太阳能板电池的总线电极而纵向延伸的窄矩形开口16可用以形成太阳能板电池的指状电极,且开口15与开口16呈相连垂直配置。应注意,「宽」与「窄」为相对之概念,意在表达开口15与开口16的相对大小而不在限制开口15与开口16的实际尺寸。

5.在此步骤中提供其上至少有一基准点的一成像胶片,将初始网版外观上的基准点13对准成像胶片之基准点,并将初始网版外观上之基准点13与复数重要特征点及复数开口15、16的相对关系套用(投射或投影)到成像胶片上,以将复数开口15、16之图案写入成像胶片而产生具有复数开口15、16之图案的图案化成像胶片。此处之「套用」是指将初始网版外观上之复数点及图案(含基准点、复数重要特征点与基准点之间的关系如距离与位向等、复数开口15、16与基准点之间的关系如距离与位向等)投影至成像胶片,使得成像胶片中的任一位置在初始网版外观中可找到唯一的对应位置。此处所指之「投影」较佳地系指正交投影,意即每一条投影线是与初始网版外观的平面垂直且亦与成像胶片的平面垂直。此处所指之「投影」不限于以能量(雷射或光点等)或实体材料(如颜料、胶材等)将外观投射至成像胶片上,其亦包含不在成像胶片上产生任何外观的软件数据、外观处理与运算。成像胶片可为对既有成像胶片添加辨识位置用之一基准点所得之成像胶片或特别订制之具有基准点的成像胶片。

6.图5显示步骤4中部分初始网版外观与开口图案的上视图,图5亦显示本步骤中经曝光显影后之网布与成像材开口图案的上视图。图6显示根据本发明之已完成之具有图案的网版。在一实施例中,若在标注及/或决定基准点的步骤2后初始网版的网布上未有全面涂布之干燥成像材,则在此步骤(步骤6)中于初始网版之网布上形成成像材并将成像胶片之基准点对准已形成有成像材之初始网版之基准点,然后对成像材进行包含曝光、显影、及/或蚀刻等的成像程序(若使用金属初始网版则需要蚀刻程序),以形成如图6所示之具有图案的网版。在另一实施例中,若在标注及/或决定基准点的步骤2后已于初始网版的网布上留下全面涂布之干燥成像材,则在此步骤(步骤6)中省略形成成像材的动作并将成像胶片之基准点对准已形成有成像材之初始网版之基准点,然后对成像材进行包含曝光、显影、及/或蚀刻等的成像程序(若使用金属初始网版则需要蚀刻程序),以形成如图6所示之具有图案的网版。此具有图案之网版的部分放大图系如图5所示。已完成之具有图案之网版包含网框、固定至网框且由复数纵向网纱与复数横向网纱交织而成之网布、及位于网布上并具有至少一开口的成像材图案,其中该至少一开口包含至少一窄开口16与至少一宽开口15,该窄开口16的区域不与任何网结10交迭。由于网版之网结10的位置是对应至初始网版外观之网结10的位置,因此藉由如图5所示之窄开口16之边界(在图5中边界系以虚线显示)的位置及初始网版之网结10的位置可使窄开口16的区域不与任何网结交迭,而形成如图5所示之窄开口不暴露网结之具有图案的网版。图5中受到成像材(图中以阴影表示)遮覆的网布使印刷材料如导电胶材、染料等无法通过而未受成像材(图中以阴影表示)遮覆的网布(即受到开口暴露之网布部分)可使印刷材料通过,是以可藉由印刷制程产生印刷材料的图案(印刷材料之图案系与开口图案相同)。应注意的是,由于窄开口16的长边延伸方向是与纵向网纱平行,因此窄开口16不会与纵向网纱交迭。

如图6所示,根据上述方法形成之具有图样的本发明网版,具有网框、网布、基准点、及成像材。网布是由复数纵向网纱与复数横向网纱交织而成。基准点可用于辨识该网版之复数位置与该基准点的相对关系。成像材是位于该网布上并具有至少一开口。如上述方法中所述,基准点亦可用于该网版与一成像胶片之对准。该网版之复数位置可为复数横向网纱与该复数纵向网纱交迭处之复数网结、成像材之该至少一开口之边界、复数横向网纱、复数纵向网纱。该网版之网框之一侧可与该复数横向网纱垂直。该成像材之该至少一开口可包含一宽开口与一窄开口,且该宽开口是与该窄开口呈相连垂直配置。本发明网版之其中一重点特征在于,该窄开口之区域不暴露任一该横向网纱与任一该纵向网纱交迭处的一网结。该成像材可是光阻、乳剂、硅胶、高分子感光材料、环氧树脂、uv胶、不锈钢金属箔、或电铸(镀)成形金属箔。该网纱可是金属纱线、或高分子纱线、或两者的组合。

应了解,在本发明网版中,基准点系于步骤2决定/标注,但在步骤6中经成像程序所形成的网版图案可包含基准点或不包含基准点。意即,网版的开口图案与基准点可在不同时间点形成如分别在步骤6与步骤2中形成或在相同时间点形成如皆于步骤6中形成。

在某些网版印刷制程后会使用到多张网版印刷不同的图案,在网版与网版之间需要对准程序,因此网版会包含藉由成像材或其他方式所形成的对准标记(alignmentmark)。应注意的是,本发明所谓之用以辨识复数重要位置之「基准点」是不同于前述之对准标记。又,本发明之「基准点」是用以辨识网版中的不同位置,而对准标记是用于不同网版之间的对准。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虽遭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任意进行修改,均不会脱离如权利要求书中所欲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