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丝网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7471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PCB板丝网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板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PCB板丝网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PCB板(即印刷电路板)的制造需要通过丝网印刷装置在覆铜板上印刷耐腐蚀的电路图,然后将覆铜板表面的铜箔腐蚀掉。在清洗掉印刷的电路图,即可留下与电路图一致的铜箔,从而成为PCB板。目前,虽然已有一些自动化的丝网印刷装置或生产线,可实现PCB板的自动印刷和制造,但是其不适应小批量的PCB板的加工。通常,对于一些小批量的PCB板的印刷仍然还是采用丝网手工印刷实现的。现有的手工丝网印刷装置通常包括一个具有放置PCB板的放置台板的操作平台,操作平台上设置一个矩形的丝网框架,丝网框架上粘结有绷紧的丝网,丝网框架的一个侧边与操作平台转动连接。印刷时,丝网框架处于向上翻转的待机状态,先将PCB板放置到操作平台的放置台板上,然后向下转动丝网框架,使丝网框架上的丝网与PCB板贴合,此时的丝网框架处于水平的印刷状态。然后用刮片刮动丝网上的油墨,耐腐蚀的油墨即可透过丝网而印刷到PCB板上,接着向上翻转丝网框架,即可取下印刷好的PCB板。

为了方使丝网框架能定位在待机状态,通常会设置可限定丝网框架转动角度的转动限位结构。当丝网框架向上转动超过90度时,依靠丝网框架自身的重力作用,丝网框架倚靠在转动限位结构上,从而使丝网框架定位在待机状态。此时丝网框架的重心与经过丝网框架的转动中心的竖直平面之间有一个偏心距,也就是说,丝网框架自身的重力可产生一个偏心转矩,从而使丝网框架定位在待机状态,而转动限位结构只是起到一个限定丝网框架转动角度的作用。当丝网框架向下转动至印刷状态时,丝网框架同样是依靠自身的重力而定位。然而丝网框架通常是用铝合金方管制成的,因此其自身的重力较小,从而导致丝网框架在待机状态时的定位不可靠。虽然有人通过在丝网框架上增设配重块以增加丝网框架在待机状态时的偏心转矩,但是当操作人员误碰丝网框架时,仍然会导致丝网框架的意外向下转动,轻则会造成印刷平台上的PCB板的油墨污染,降低成品率和生产效率,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丝网的损坏,并且配重块会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PCB板丝网印刷装置所存在的丝网框架定位不可靠、丝网框架容易自行翻落的问题,提供一种PCB板丝网印刷装置,其结构简单,能使丝网框架可靠定位,有效避免因误触碰导致的丝网框架自行翻落,有利于提高PCB板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PCB板丝网印刷装置,包括具有放置台板的操作平台、设置在放置台板一侧并与操作平台转动连接的丝网框架、以及可使丝网框架限定在向上转动的待机位置的限位结构,其特征是,操作平台上靠近放置平台的前侧处设有左右两个轴承座,两个轴承座之间设有可转动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间隔地设有两个框架夹,框架夹具有一个U形夹槽,丝印框架的一个侧边框位于U形夹槽内,框架夹上对应U形夹槽处设有紧定螺钉,所述紧定螺钉的尾端伸入U形夹槽内并抵靠丝印框架的侧边框,转动轴伸出轴承座的一端设有径向延伸的拨动杆,在操作平台上位于丝网框架的前侧设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上连接有定位拉簧,所述定位拉簧的另一端与拨动杆的端部相连接,当丝网框架向上转动至待机状态时,定位拉簧位于丝网框架的转动轴线的上侧;当丝网框架向下转动至印刷状态时,定位拉簧位于丝网框架的转动轴线的下侧。

本实用新型的丝印框架是通过两个框架夹固定在转动轴上的,因此,有利于简化丝印框架的结构,两个框架夹可夹持不同尺寸大小的丝印框架,同时方便丝印框架的装拆。特别是,本实用新型在丝网框架的转动轴设置一根拨动杆,并且在拨动杆与调节块之间连接一根定位拉簧。当丝网框架处于向上转动的待机状态时,定位拉簧位于丝网框架的转动轴线的上侧,也就是说,定位拉簧的中心线与丝网框架的转动轴线之间具有一个偏心距,从而对丝网框架形成一个向上打开的偏心扭矩,使丝网框架能可靠地定位在待机位置。即使丝网框架被误触碰而向下转动一个微小的角度,定位拉簧仍然可以使丝网框架恢复到待机状态。当向下转动丝网框架时,等定位拉簧的中心线转过丝网框架的转动轴线时,定位拉簧即可对丝网框架形成一个向下转动的偏心扭矩,从而使丝网框架能可靠地定位在印刷状态。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利用一个定位拉簧即可使丝网框架可靠地定位在待机状态和印刷状态,有效避免因误触碰导致的丝网框架自行翻落,有利于提高PCB板丝网印刷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重要的是,定位拉簧的一端是连接在转动轴的拨动杆上的,因此我们可通过调节拨动杆相对丝印框架的角度,方便地使定位拉簧在丝印框架处于待机状态和印刷状态时可处于合适的位置。

作为优选,丝网框架处于待机状态时的定位拉簧中心线与丝网框架处于印刷状态时的定位拉簧中心线之间的夹角a在10度-20度之间。

由于丝网框架在转动过程中定位拉簧会有一定的伸展,因此,我们通过合理地设计夹角a的大小,可有效地控制定位拉簧的伸展量,从而有利于减小丝网框架在转动时定位拉簧所产生的的阻力,进而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作为优选,在操作平台上位于调节块前侧处设有丝杆支承座,所述操作平台上位于调节块和丝杆支承座之间设有调节滑槽,所述调节块滑动连接在调节滑槽上,所述丝杆支承座上设有可转动的丝杆,所述丝杆与调节块螺纹连接。

当我们转动丝杆时,即可使调节块沿着调节滑槽前后移动,一方面可方便地调节定位拉簧的预拉伸量和相应的弹力,另一方面可调节丝网框架处于待机状态时的定位拉簧中心线与丝网框架处于印刷状态时的定位拉簧中心线之间的夹角a的大小,从而确保丝网框架的可靠定位,并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轴上设有径向的操作杆,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一端铰接在操作杆上并与转动轴相垂直的伸缩式限位杆,当丝网框架处于印刷状态时,伸缩式限位杆贴靠操作杆;当丝网框架处于待机状态时,丝网框架与放置台板的夹角在100度-110度之间,伸缩式限位杆呈竖直状,伸缩式限位杆的下端抵靠操作平台。

当我们需要转动丝网框架时,可手握操作杆上下转动,从而使转动轴转动,进而使丝网框架上下转动。本实用新型的丝网框架处于待机状态时的转动角度是通过一根铰接在操作杆上的伸缩式限位杆限定的。当我们通过操作杆向上转动丝网框架时,贴靠在操作杆上的伸缩式限位杆跟随转动;当丝网框架的转动角度大于90度时,伸缩式限位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与操作杆分离而形成一个夹角,此时的伸缩式限位杆竖直地悬挂在操作杆上;当伸缩式限位杆的下端触碰操作平台时,即可对操作杆形成支撑,进而对丝印框架形成可靠的三角形支撑,不仅有利于简化限位结构,同时方便操作。特别是,我们可通过调整伸缩式限位杆的长度方便地调节丝印框架的转动角度,并且丝印框架处于待机状态时伸缩式限位杆呈竖直状,因此,可有效地避免伸缩式支撑杆因滑移而失效。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式限位杆的端部设有定位磁铁,当丝网框架处于待机状态时,竖直状的伸缩式限位杆的下端的定位磁铁吸附在操作平台上。

定位磁铁可避免向上转动丝印框架时伸缩式限位杆产生前后晃动,从而确保丝印框架在待机状态时伸缩式限位杆保持竖直状态,同时方便丝印框架由待机状态向下转动至印刷状态。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能使丝网框架可靠定位,有效避免因误触碰导致的丝网框架自行翻落,有利于提高成品率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丝网框架处于印刷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丝网框架处于待机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操作平台 11、放置台板 12、轴承座 2、转动轴 21、框架夹 211、U形夹槽 212、紧定螺钉 22、操作杆 3、丝印框架 4、拨动杆 41、套圈 5、调节块 6、定位拉簧 7、伸缩式限位杆 71、固定杆 72、调节杆 73、锁紧螺母 74、定位磁铁 8、丝杆支承座 9、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PCB板丝网印刷装置,包括一个操作平台1,操作平台上设置一个矩形的放置台板11,操作平台上靠近放置台板的前侧处设置左右两个轴承座12,一转动轴2的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左右两个轴承座上,两个轴承座之间的转动轴呈正六棱柱状,转动轴上间隔地设置两个框架夹21,框架夹由对称的上半夹和下半夹拼接构成,上半夹和下半夹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连接成一体。上半夹和下半夹的前侧分别设置贯通左右两侧的夹持槽,夹持槽的横截面为口大底小的梯形,从而使拼接后的框架夹形成一个与转动轴适配的正六边形通孔。上半夹和下半夹的后侧分别设置一个贯通左右两侧的L形缺口,从而使拼接后的框架夹后侧形成一个U形夹槽211。U形夹槽内夹持一个矩形的丝印框架3,丝印框架由铝合金方管拼接构成,当然,U形夹槽应与丝印框架的铝合金方管尺寸相适配。此外,我们可在框架夹的上半夹上对应U形夹槽处设置紧定螺钉212,当我们拧紧紧定螺钉时,紧定螺钉的尾端伸入U形夹槽内并抵靠丝印框架的侧边框,从而使丝印框架可靠地定位在转动轴上。需要说明的是,由上半夹和下半夹的夹持槽拼接形成的正六边形通孔可稍小于转动轴,从而当我们拧紧紧固螺栓时,可使框架夹可靠地固定在转动轴上。还有,本实施例中将处于水平的印刷状态的丝网框架的转动轴一侧称为前侧,丝网框架可转动打开的一侧为后侧,并相应地定义左侧和右侧。当开始丝网印刷时,操作人员站立在操作平台的后侧,从而可用手提起丝网框架可转动打开的后侧。当然,为了便于丝网框架的转动,我们可在转动轴的右侧固定设置一根径向的操作杆22,以便操作人员手握操作杆使转动轴向上或向下转动,从而带动丝印框架上下转动。

另外,转动轴上伸出左侧的轴承座的左端部设置一根径向的拨动杆4,拨动杆与转动轴连接一端具有一个套接在转动轴上的套圈41,套圈上设置紧定螺钉,从而使拨动杆与转动轴形成固定连接,并且可方便地调整拨动杆在转动轴上的相对角度。在操作平台上位于左侧轴承座的前侧设置一个调节块5,调节块上连接一根定位拉簧6,定位拉簧的另一端与拨动杆的端部相连接,当丝网框架向上转动至待机状态时,定位拉簧处于拉伸状态,并且定位拉簧位于丝网框架的转动轴线的上侧,从而对丝网框架形成一个向上打开的偏心扭矩,使丝网框架能可靠地定位在待机状态;当丝网框架向下转动至印刷状态时,定位拉簧处于拉伸状态,并且定位拉簧位于丝网框架的转动轴线的下侧,此时的定位拉簧即可对丝网框架形成一个向下转动的偏心扭矩,从而使丝网框架能可靠地定位在印刷状态。

进一步地,我们可在操作杆的上端铰接一根与转动轴相垂直的伸缩式限位杆7,从而构成可使丝网框架限定在向上转动的待机位置的限位结构。当丝网框架处于水平的印刷状态时,伸缩式限位杆贴靠操作杆的上侧;当丝网框架向上转动而处于待机状态时,丝网框架与放置台板的夹角在100度-110度之间,此时伸缩式限位杆的上端与操作杆相连接,伸缩式限位杆的下端与操作杆分离,并依靠自身的重力而呈竖直状,伸缩式限位杆的下端抵靠操作平台,从而对操作杆形成支撑,进而对丝印框架形成可靠的三角形支撑,以准确限定丝网框架的转动角度。当然,我们还可在伸缩式限位杆的下端部设置定位磁铁74,当丝网框架处于待机状态时,竖直状的伸缩式限位杆的下端的定位磁铁吸附在操作平台上,从而可避免伸缩式限位杆的滑动,确保丝网框架的可靠定位。当我们向下转动丝网框架时,伸缩式限位杆下端的定位磁铁与操作平台分离,伸缩式限位杆在自身重力所产生的扭矩的作用下逐渐靠近丝网框架;当丝网框架处于印刷状态时,伸缩式限位杆贴靠在丝网框架的上侧。此外,伸缩式限位杆包括与丝网框架铰接的固定杆71,在固定杆的下端设置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一根调节杆72,并且在调节杆上设置一个锁紧螺母73。当我们转动调节杆时,即可调节伸缩式限位杆的长度,然后拧紧锁紧螺母,使锁紧螺母紧紧地抵靠固定杆的下端,即可锁止调节杆,避免调节杆的自行转动,当然,定位磁铁应设置在调节杆的下端。

最后,我们还可在操作平台上位于调节块前侧处固定设置一个丝杆支承座8,操作平台上设置位于调节块和丝杆支承座之间的调节滑槽,调节块则滑动连接在调节滑槽上,丝杆支承座上设置可转动的丝杆9,丝杆与调节块螺纹连接。当我们转动丝杆时,即可使调节块沿着调节滑槽前后移动,一方面可方便地调节定位拉簧的预拉伸量和相应的弹力,另一方面可调节丝网框架处于待机状态时的定位拉簧中心线与丝网框架处于印刷状态时的定位拉簧中心线之间的夹角a的大小,使夹角a在10度-20度之间,从而确保丝网框架的可靠定位,并且减小定位拉簧在丝网框架上下转动时的伸缩量,进而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当然,我们可在丝杆穿出丝杆支承座的端部设置一个转动手柄,以方便丝杆的转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