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再生的油墨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0033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再生的油墨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静电打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再生的油墨容器。



背景技术:

在液体静电打印(LEP)领域中,静电潜像通过首先在光电导成像表面上提供均匀的静电电荷而产生。调制光束然后与要复制的原版的光图像或者计算机产生的图像相对应地选择性地放电光电导体,从而在光电导成像表面上形成静电电荷图案,即具有处于高电势的背景部分和处于低电势的“打印”部分的静电潜像。静电潜像然后可以通过将分散在载体液体中的带电有色调色剂颗粒涂覆到静电图像表面上而显影,其中,调色剂颗粒粘附到光电导表面的“打印”部分以形成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随后通过各种技术转印到打印介质(例如,纸)。然而,目前盛装油墨的容器普遍采用全密闭式整体结构,在使用完成后无法重新灌装油墨,因而不能二次利用,而且容器内残留部分油墨造成环境污染,废旧容器的回收代价昴高,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油墨成本甚至还不及整个容器的成本,消费者购买价格居高不下,而且也不利于环保回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墨容器,其能够重复灌装油墨,可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再生的油墨容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由下至上通过活塞分隔为油墨腔和压缩腔,所述筒体上端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中央处开设有连通压缩腔的注气口,所述筒体下端安装有底盖,所述底盖上固定安装有出墨管,所述油墨腔在受压状态下可与出墨管连通,所述底盖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筒体下端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底盖可拆卸地安装在筒体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盖下部为下凸的球冠部,上部为圆筒部,所述出墨管插设在球冠部中央处,所述外螺纹设置在圆筒部内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球冠部与圆筒部的连接处形成一环形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顶盖呈下凹的球冠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盖与筒体之间还设有柔性垫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油墨容器采用活塞将筒体分隔成油墨腔和压缩腔,当油墨腔的油墨消耗尽时,可在不依赖专业工具且不损坏容器情况上轻易拆开下盖,针对活塞施压复位,再对油墨腔重新灌装油墨,灌装完成后对位装上底盖和出墨管,又可重复利用,降低消费成本,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再生的油墨容器,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 1内由下至上通过活塞分隔为油墨腔和压缩腔,所述筒体1上端设有顶盖2,所述顶盖2中央处开设有连通压缩腔的注气口3,所述顶盖2呈下凹的球冠状,利于注气口3与压缩气源接触部位的密封性,所述筒体1下端安装有底盖4,所述底盖4上固定安装有出墨管5,所述油墨腔在受压状态下可与出墨管5连通,当向注气口3注入气体时,活塞挤压油墨腔,油墨腔与出墨管5连通,出墨管5 出油墨。

进一步参见图2和图3,所述底盖4下部为下凸的球冠部41,上部为圆筒部42,所述出墨管5插设在球冠部41中央处,所述球冠部41与圆筒部42的连接处形成一环形槽,便于安装卡入静电成像装置内,而且能够防止油墨漏出,所述圆筒部42内壁设置有外螺纹6,所述筒体1下端设有与外螺纹6相配合的内螺纹,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圆筒部42与筒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螺纹连接,还可以是法兰连接或卡扣连接,目的均是为了实现底盖4可拆卸地安装在筒体1上,所述底盖与筒体之间还设有柔性垫圈7,提高本油墨容器的密封性;当油墨腔的油墨消耗尽时,拧开底盖4,针对活塞施压复位,再对油墨腔重新灌装油墨,灌装完成后对位装上底盖4和出墨管5,又可重复利用,降低消费成本,绿色环保。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