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卷尺印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5843发布日期:2018-06-12 21:28阅读:852来源:国知局
钢卷尺印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卷尺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钢卷尺印字机。



背景技术:

钢卷尺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量具,鲁班尺、风水尺、文公尺同样属于钢卷尺,钢卷尺是建筑和装修常用工具。

钢卷尺通过其表面所印制的刻度值实现了其测量作用,而为了方便测量和记录,多数钢卷尺的计量制使用公制和英制并用,所以我国出口的钢卷尺多数为公制米和英制英尺混合的双制式,即一面印公制米,另一面印英制英尺。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002381Y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卷尺印刷机,包括主体机架,主体机架上安装有英尺细尺码滚筒及公尺细尺码滚筒,以及相适配的供墨装置、压轮装置、张力调节装置、尺带传输装置,另有功能部件英尺大尺码滚筒以及公尺大尺码滚筒安装在主体机架上。

上述技术方案在印制过程中,将尺带依次通过英尺细尺码滚筒、英尺大字码滚筒、公尺细尺码滚筒、公尺大尺码滚筒,因为英尺和公尺分别印制在尺带的两面,虽然两者的刻度值不同,但是两者的零位需要对准,当尺带从英尺大字码滚筒被传送至公尺细尺码滚筒的过程中,尺带需要翻面,且容易因为尺带的松紧程度而影响两面刻度值的零位对准,而上述技术方案中并没有补偿措施来提升两面零位对准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卷尺印字机,能够改变钢卷尺两面零位值的相对位置,提升印制内容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卷尺印字机,包括机架、转动连接于机架的放卷轮和收卷轮、设置于机架的印字机构,所述印字机构包括循环转动连接于机架且并列设置的至少两条字带、与字带一一对应且用于上色的墨盒装置、与字带一一对应且用于抵触钢卷尺带贴合于字带的印字轮,所述机架设有调零机构,所述调零机构包括沿靠近或远离字带方向滑移连接于机架且用于卷绕钢卷尺带并实现钢卷尺带的位置从一条字带过渡至另一条字带的调零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卷尺从放卷轮逐渐放卷并输送至印字机构,先将钢卷尺通过一个印字轮并贴合于其中一条字带,并由墨盒装置对该条字带进行上色,从而就能将该字带上的字母和刻度印至钢卷尺表面,钢卷尺印制完其中一条字带上的内容后继续传送并通过调零机构的调零盘将钢卷尺进行翻面并过渡至另一条字带,继而再由该字带相对应的印字轮进行印制,在卷绕过调零盘后,能够根据钢卷尺带两面零位的相对位置来移动调零盘在机架上的位置,使调零盘靠近或远离字带,从而使钢卷尺带两面的零位能够对准,从而提升所印制内容的精确度,等所有的字带内容均印至钢卷尺表面后,由收卷轮对钢卷尺进行收卷,从而只需一次放卷就能对钢卷尺印制不同颜色的刻度和内容,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零机构还包括调节滑道、嵌设且滑移连接于调节滑道的调节块、转动连接于调节滑道且穿设螺纹连接于调节块的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轴向与机架的长度方向呈平行设置,所述调零盘连接于调节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面的零位值错位时,转动调节丝杆,带动调节块在调节滑轨上移动,进而带动调零盘靠近或远离字带,在钢卷尺带张紧的情况下,就能改变钢卷尺带与字带接触的起始位置,从而提升两面零位值相对位置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块固定有轴向呈倾斜设置的安装轴,所述调零盘转动连接于安装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安装轴呈倾斜,则连接于安装轴的调零盘表面也相对字带所在的竖直平面呈倾斜,则钢卷尺带绕过调零盘后则能从一条字带过渡至另一字带所在平面,进而和下一条字带准确贴合,起到更好的印制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设置有与印字轮一一对应的滑杆气缸,所述滑杆气缸连接于印字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滑杆气缸能够带动印字轮抵触或脱离于字带表面,进而提升印制内容的清晰度,也能在更换字带时,将印字轮脱离于字带表面,从而方便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印字机构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机架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字带均套设于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外壁均设置有用于嵌设字带的安装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靠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驱动,能够使字带循环转动,从而可以稳定地将字带上的内容印至钢卷尺上,依靠安装槽也能将字带稳定地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设有与主动轮和从动轮中心连线方向呈平行的滑轨,所述滑轨滑移连接有安装座,所述从动轮转动连接于安装座,所述滑轨设置有连接于安装座的稳定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实际钢卷尺的长度具有不同的尺寸,当需要印制不同长度的钢卷尺时,通过稳定气缸移动安装座来调节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距离,从而就能实现不同长度钢卷尺的印制,拓宽了其所适用的生产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印字机构与调零机构之间设有张紧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靠张紧机构,能够对钢卷尺在印制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个稳定的张力,从而能够正常进行传送和印制,提升所印制的清晰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墨盒装置包括一端转动连接于机架且另一端连接有顶紧气缸的外盒、从外盒一端至另一端依次排列且转动连接于外盒内的墨辊、固定安装于外盒且出墨口对准于两根墨辊之间的墨罐,相邻所述墨辊外壁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字带上色时,可以依靠顶紧气缸对外盒起到转动作用,从而使外盒最靠近字带一侧的墨辊能够抵触于字带表面,从而可以稳定地进行上墨,而当需要对字带进行更换时,利用顶紧气缸使墨辊脱离于字带表面,从而方便更换字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印字机构和收卷轮之间设置有烘干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印制完后的钢卷尺上的字母和刻度进行烘干,从而在收卷时可以避免将钢卷尺表面所印制的内容造成抹除,提升钢卷尺印制的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依靠调零机构,能够提升钢卷尺两面零位值相对位置的准确度,同时完成钢卷尺带从一条字带的位置过渡另一条字带的位置,实现钢卷尺带双面印制,也提升了整体印制内容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钢卷尺走线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放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进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储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中间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写I部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张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印字机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墨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印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II部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印字轮;

图11是图9的III部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过渡装置;

图12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调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11、收卷架;12、印字架;13、字带架;2、放卷轮;3、收卷轮;4、印字机构;41、字带;42、墨盒装置;43、印字轮;5、过渡装置;51、过渡轮;6、调节滑轨;7、滑块;8、丝杆;9、储料机构;91、上排架;92、下排架;93、上排轮;94、下排轮;10、进给机构;101、进给电机;102、驱动轮;103、抵接气缸;104、抵接轮;14、张紧机构;141、摆动杆;142、引导轮;143、张紧气缸;15、主动轮;16、从动轮;17、安装槽;18、滑轨;19、安装座;20、烘干箱;21、导向轮;22、轮座;23、升降导轨;24、安全气缸;25、油压缓冲器;26、输送电机;27、输送轮;28、抵接凸轮;29、中间输送机构;30、磁粉制动器;31、稳定气缸;32、外盒;33、墨辊;34、墨罐;35、顶紧气缸;36、滑杆气缸;37、安装杆;38、调零机构;39、调节滑道;40、调节块;45、调节丝杆;46、安装轴;47、调零盘;44、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钢卷尺印字机,参照图1所示,包括朝一个方向延伸的机架1,机架1包括用于对成卷的钢卷尺原料带进行放卷并印字的印字架12,在印字架12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循环带动所需印制的字带41的字带架13,带有所需印制数字和图案的字带41在字带架13上循环转动,从而能够对钢卷尺原料带进行持续印制;为了对印字完成后的钢卷尺带进行卷绕,在印字架12的前端设置有收卷架11。

参照图2所示,在印字架12靠近前端的位置设置有放卷机构,放卷机构包括两个转动连接于印字架12侧壁的放卷轮2,两个放卷轮2的转动轴向呈水平且两个放卷轮2的中心位置处于同一高度;在印制过程中,每次只使用一个放卷轮2对钢卷尺原料带进行放卷;钢卷尺原料带从放卷轮2上向外输送,依次绕过两个转动连接于印字架12侧壁的导向轮21,导向轮21用于对传送过程中的钢卷尺原料带起到张紧和变向作用;为了对钢卷尺原料带提供主动输送力,在印字架12位于放卷轮2上方的位置设置有进给机构10,参照图3所示,进给机构10包括固定安装于印字架12背面的进给电机101,进给电机101的输出轴贯穿于印字架12的侧壁且固定连接有一个驱动轮102,驱动轮102由弹性材料制成,在印字架12位于驱动轮10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一个抵接气缸103,抵接气缸103的活塞杆呈竖直向下设置,在抵接气缸103的活塞杆上固定安装有一个轮座22,轮座22内转动连接有一个抵接轮104,在抵接气缸103输出轴的运动过程中能够使抵接轮104外壁贴合或脱离于驱动轮102,而当抵接轮104将钢卷尺原料带抵接在驱动轮102外壁时,由于驱动轮102的转动则能对放卷轮2上的钢卷尺原料带持续向外进行放卷。

钢卷尺原料带在通过进给机构10之后,参照图4所示,输送至设置在印字架12前端的储料机构9,储料机构9包括两条呈竖直设置且平行的升降导轨23,在升降导轨23上滑移连接有一块呈板状且水平设置的下排架92,在下排架92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均匀转动连接有六个下排轮94;升降导轨23靠近上端且位于下排架92的上方位置固定连接有一块与下排架92呈平行设置的上排架91,在上排架91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均匀转动连接有与下排轮94一一对应的上排轮93;正常印制过程中,由于钢卷尺原料带的张紧作用,下排架92被向上拉动且靠近于上排架91,为了避免钢卷尺原料带断带而造成下排架92向下掉落,在印字架12靠近上排架91的位置固定有一个横置的安全气缸24,正常印制时,安全气缸24的输出轴伸出且抵触于下排架92的下端面;钢卷尺原料带从进给机构10传送至储料机构9,并上下依次循环绕过上排轮93和下排轮94,结合图3所示,而当其中一卷钢卷尺原料带即将使用完时,控制进给电机101快速转动并带动放卷轮2转动,同时安全气缸24的活塞杆向内缩进并脱离于下排架92,使最后一部分的钢卷尺原料带快速放卷并储存至上排架91和下排架92之间,过程中,下排架92逐渐向下移动,从而储存一定长度的钢卷尺原料带;之后停止进给电机101,由于抵接轮104将钢卷尺原料带抵紧在驱动轮102的外壁,所以储料机构9内的钢卷尺原料带逐渐被向后传送进行印制,过程中,下排架92逐渐向上移动,而为了在该过程中避免断带时下排架92直接向下掉落造成撞击,在升降导轨23的最下端设置有油压缓冲器25,从而对意外掉落的下排架92起到缓冲作用。与此同时,由工作人员将钢卷尺原料带的末端连接至另一个放卷轮2上的卷料的首端,并对使用完毕的卷料进行更换,以待下一次使用。

参照图2和图5所示,钢卷尺原料带从储料机构9传送出后,由若干个导向轮21将钢卷尺原料带引导至一个中间输送机构29,中间输送机构29包括安装至印字架12背面的输送电机26,输送电机26的输出轴穿设于印字架12的侧壁且固定连接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输送轮27,在印字架12位于输送轮27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一个抵接凸轮28,抵接凸轮28在转动过程中可实现抵接或脱离于输送轮27的侧壁,抵接凸轮28与设置在印字架12上的转轴44之间存在很大的摩擦力,则在无外力的转动力下,抵接凸轮28不会发生自动旋转。

参照图2和图6所示,钢卷尺原料带从中间输送机构29通过两个导向轮21被传送至张紧机构14,张紧机构14包括一根摆动杆141,摆动杆141的底端转动连接于印字机的侧壁;摆动杆141靠近上端的位置转动连接有两个引导轮142,并且钢卷尺原料带依靠印字机上的一个导向轮21以S形卷绕在两个引导轮142上;在印字架12的侧壁铰接有一个张紧气缸143,张紧气缸143的活塞缸铰接于摆动杆141靠近底端的位置,并且在张紧气缸143上设置有电位传感器,假设钢卷尺松弛后,则张紧气缸143的活塞杆将会伸出,此时电位传感器将会产生一个信号,并且将该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输送电机26和进给电机101转速加快,从而重新将钢卷尺原料带张紧,进而保持一整条钢卷尺原料带能够持续张紧。结合图7所示,接着,钢卷尺原料带从张紧机构14传送至下一个设置在印字架12上也同样起到自动张紧作用的磁粉制动器30,磁粉制动器30选用型号为YSB-0.6。

参照图7所示,钢卷尺原料带从磁粉制动器30传送而出并通过两个导向轮21被传送至印字机构4,印字机构4包括并列设置的四条循环转动的字带41,四条字带41沿从印字架12侧壁向外延伸的方向分别为反面红字带、正面红字带、反面黑字带、正面黑字带;每一条字带41的表面刻有所需印至钢卷尺原料带表面的数字和刻度线,为了能够对钢卷尺的两个面均印制出不同内容或者不同间距的刻度值,四条字带41上的内容均不相同;为了能够对字带41起到循环转动的作用,在印字架12上转动连接有一个主动轮15,在印字架12的背面固定安装有一个循环电机(图中未示出),循环电机的输出轴固定于主动轮15的中心;在字带架13上固定有一条与机架1长度方向呈平行的滑轨18,在滑轨18上滑移连接有一个安装座19,在安装座19上转动连接有一个直径与主动轮15相同的从动轮16,主动轮15和从动轮16的中心连线呈水平;为了能够调节主动轮15和从动轮16之间的距离,在滑轨18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稳定气缸31,稳定气缸3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安装座19。因为不同的钢卷尺具有不同的长度,所以可以根据所印制的不同的钢卷尺的长度来改变从动轮16和主动轮15的间距,进而拓宽其适用范围。为了使每一条字带41可以稳定的套设在主动轮15和从动轮16的外壁,在主动轮15和从动轮16的外壁设置有与字带41一一对应的安装槽17。

参照图7-8所示,而为了使字带41上的内容展现不同的颜色,在印字架12上设置有两组墨盒装置42,两组墨盒装置42分别印制黑色和红色,但具体颜色可以由实际需要进行改变;两组墨盒装置42安装于印字架12靠近下端的位置,则处于字带41刚进入印字架12的位置;每组墨盒装置42分别对应于两条字带41,其中红色墨盒对应于靠近印字架12侧壁一侧的两条字带41,黑色墨盒对应于远离印字架12侧壁一侧的两条字带41;两组墨盒装置42的结构相同,包括了一个外盒32,外盒32内从其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转动连接有多根墨辊33,其中一根墨辊33连接于外部的驱动装置作为主动辊;相邻墨辊33之间的外壁相贴合,最靠近字带41的墨辊33贴合于字带41的表面且该墨辊33的轴向长度与两条字带41的宽度之和相同;在外盒32最远离字带4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一个墨罐34,墨罐34的出墨口对准于相邻两根墨辊33之间,从而在多根墨辊33的作用下,使和字带41相贴合的墨辊33表面上的墨料厚度均匀并涂抹至字带41表面。同时为了在拆卸字带41时能够将字带41从主动轮15上取下,外盒32靠近字带41一端的侧壁转动连接于印字架12,另一端则连接有一个顶紧气缸35,顶紧气缸35的活塞杆铰接于外盒32且缸体铰接于印字架12,从而通过顶紧气缸35活塞缸的伸缩能够改变最靠近字带41一端的墨辊33与字带41之间的距离。

参照图7所示,从磁粉制动器30传送而来的钢卷尺原料带进入印制机构4后,先经过反面红字带,为了能够将字带41上的内容印至钢卷尺带表面,结合图9和图10,在印字架12上固定安装有滑杆气缸36,滑杆气缸36的移动块上转动连接有印字轮43,印字轮43将钢卷尺抵紧在字带41的表面,在印制完反面红字带上的内容之后,钢卷尺通过导向轮21传动至过渡装置5,结合图11所示,过渡装置5包括一个过渡轮51,过渡轮51的中心轴向呈竖直设置,过渡轮51的直径与反面红字带和反面黑字带之间的距离相近,则当钢卷尺绕过过渡轮51后,钢卷尺从反面红字带过渡至反面黑字带的位置,并利用与反面黑字带对应的印字轮43对钢卷尺的反面印制不同的内容。

参照图11所示,在过渡轮51的中心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根呈竖直设置的安装杆37,安装杆37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一个滑块7;为了驱动滑块7和过渡轮51移动,在印字架12上固定安装有一个调节滑轨6,调节滑轨6上转动连接有一根轴向与机架1长度方向呈平行设置的丝杆8,丝杆8穿设且螺纹连接于滑块7,滑块7嵌设且沿机架1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调节滑轨6,丝杆8穿设于调节滑轨6的一端面,从而通过转动丝杆8的端部就能调节过渡轮51和字带41之间的距离,而之所以要调节过渡轮51和字带41之间的距离,是因为在印制两种不同的图案和刻度值时,两种图案之间具有相关性,则两种图案在钢卷尺表面的相对位置是一定的,所以可以通过转动丝杆8来条改变过渡轮51和字带41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所印制内容在钢卷尺表面的准确性。

回到图7,当对钢卷尺反面的两种不同的内容印制完成后,将钢卷尺通过导向轮21传送至设置在印字架12上端的烘干箱20,从而对印制完的内容起到烘干作用。

将从烘干箱20内传送而出的钢卷尺通过导向轮21传送至另一个设置在印字架12靠近上端的磁粉制动器30;为了对钢卷尺的另一个表面进行印制,在烘干箱20至磁粉制动器30的传送过程中,将钢卷尺进行翻面,因为钢卷尺呈柔性且传送过程中钢卷尺保持张紧状态,所以在翻面过程中不会发生自动翻转;钢卷尺从磁粉制动器30至设置在印字架12的调零机构38,结合图12所示,调零机构38包括一条设置于印字架12且与印字架12长度方向呈平行的调节滑道39,调节滑道39内嵌设且滑移连接有调节块40,调节块40穿设且螺纹连接有一根调节丝杆45,调节丝杆45转动连接于调节滑道39;在调节块40上固定设置有一根轴向呈倾斜的安装轴46,在安装轴46上转动连接有一个调零盘47,因安装轴46的倾斜,调零盘47的表面与印字架12的表面非平行,则在钢卷尺卷绕过调零盘47后,结合图7所示,钢卷尺从之前的反面黑字带41位置过渡到了正面黑字带41的位置并通过该条字带41对应的印字轮43将钢卷尺贴合在字带41的表面;因为钢卷尺双面的内容之间存在位置的相关性,则需要将正面的起始零点和反面的起始零点所对准,如此设置才能确保后续的内容印制的准确性,通过转动调节丝杆45,调零盘47与字带41之间的距离则会改变,也就能改变钢卷尺正面首印的位置,从而实现正反面刻度值的对零,提升印制刻度值的准确性。

在印制完正面黑字带41上的内容后,通过印字架12靠近上端位置的另一个过渡装置5,从而使钢卷尺从正面黑字带过渡至正面红字带的位置,进而通过与其对应的印字轮43完成正面内容的印制,再将钢卷尺通过烘干箱20并传送至收卷架11的位置。

参照图1所示,收卷架11上转动连接有两个收卷轮3,并且在收卷架11上设置有两组张紧机构14,该张紧机构14与印字架12上的张紧机构14结构相同;钢卷尺在绕过两组张紧机构14后卷绕至其中一个收卷轮3,由和收卷轮3相连的电机(图中未示出)对钢卷尺完成收卷工作,进而完成一整条钢卷尺的印制。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