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套色丝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0724发布日期:2018-06-05 20:47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工位套色丝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丝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工位套色丝印装置。



背景技术:

丝网印刷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印刷工艺,但套色丝印还是靠手工完成;另外,采用手工刮墨时,无法保证每次刮墨的墨量以及刮刀的平稳性,进入孔眼墨量无法精准控制,影响印刷质量,且手工丝印工作效率低,无法适应现代自动化工业生产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高效、丝印质量高的自动化丝印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工位套色丝印装置,其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在水平面内间歇性转动的转盘,所述转盘上端面的周边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座,丝印件套设固定在定位座上,所述机架上沿转盘转动方向依序设有上料单元、第一丝印单元、第二丝印单元和出料单元,第一丝印单元和第二丝印单元分别在丝印件表面丝印不同颜色的图案;

所述上料单元包括上料输送带和上料机械手,上料机械手设在上料输送带一侧,上料输送带上的丝印件由上料机械手转送到定位座上;

所述第一丝印单元和第二丝印单元均包括升降驱动模组、升降滑台、横移驱动模组和横移滑台,所述升降滑台由升降驱动模组驱动做升降运动,横移驱动模组设在升降滑台上并驱动横移滑台做水平横移运动,所述升降滑台的底部固定有网版,所述横移滑台上间隔设有朝下设置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的推杆端连接有刮墨刀,第二气缸的推杆端连接有回墨刀;

所述出料单元包括出料输送带和出料机械手,出料机械手设在出料输送带一侧,丝印完成的丝印件由出料机械手转送到出料输送带上。

所述定位座的上端面设有抽真空孔,抽真空孔连接至负压发生器。

所述上料输送带的输出端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内侧设有用于感应移印件的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转盘、上料单元、第一丝印单元、第二丝印单元和出料单元的配合使用,实现自动对丝印件进行上料,自动对丝印件进行套色丝印,以及将成品自动输送走,整个丝印过程实现全自动化,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丝印质量。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丝印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在水平面内间歇性转动的转盘2,所述转盘2上端面的周边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座3,丝印件套设固定在定位座3上,所述机架1上沿转盘2转动方向依序设有上料单元4、第一丝印单元5、第二丝印单元6和出料单元7,第一丝印单元5和第二丝印单元6分别在丝印件表面丝印不同颜色的图案;

所述上料单元4包括上料输送带41和上料机械手42,上料机械手42设在上料输送带41一侧,上料输送带41上的丝印件由上料机械手42转送到定位座3上;

所述第一丝印单元5包括升降驱动模组51、升降滑台52、横移驱动模组53和横移滑台54,所述升降滑台52由升降驱动模组51驱动做升降运动,横移驱动模组53设在升降滑台52上并驱动横移滑台54做水平横移运动,所述升降滑台52的底部固定有网版55,所述横移滑台54上间隔设有朝下设置的第一气缸56和第二气缸57,第一气缸56的推杆端连接有刮墨刀58,第二气缸57的推杆端连接有回墨刀59。第二丝印单元6与第一丝印单元5结构基本相同,仅仅是网版上的丝印图案不同。第一丝印单元和第二丝印单元工作过程如下:升降驱动模组51带动网版55与丝印件接触,刮墨刀58贴紧网版55运动,完成对丝印件表面的丝印工艺,丝印完成后,回墨刀59在网版55上刮动以回收墨料。

所述出料单元7包括出料输送带71和出料机械手72,出料机械手72设在出料输送带71一侧,丝印完成的丝印件由出料机械手72转送到出料输送带71上。

所述定位座3的上端面设有抽真空孔,抽真空孔连接至负压发生器。采用真空定位丝印件的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定位牢靠等特点。

所述上料输送带41的输出端设有限位板42,限位板42内侧设有用于感应移印件的感应器43。当丝印件被输送并顶靠感应器43时,上料输送带41停止运动,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能耗。

本实用新型通过转盘2、上料单元4、第一丝印单元5、第二丝印单元6和出料单元7的配合使用,实现自动对丝印件进行上料,自动对丝印件进行二次套色丝印,以及将成品自动输送走,整个丝印过程实现全自动化,而且上料单元4、第一丝印单元5、第二丝印单元6和出料单元7是同时工作的,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