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打印机、带打印机的摄像装置及打印控制方法,尤其涉及打印高画质的照片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感光式即显胶片,已知有由通过所入射的3原色(红、绿及蓝)感光的曝光面侧的感光片、与曝光面相反一侧的观察面侧的包覆片、设置于即显胶片的一端(前端)且内含显影处理液的显影处理液罐、及设置于即显胶片的另一端(后端)且用于回收剩下的显影处理液的捕获部构成的即显胶片。在即显胶片盒中收容有多片未使用的即显胶片。
这种即显胶片盒使用于光学式的相机或光学式的打印机。
以往,作为使用上述即显胶片的打印机,已知有以一定速度传送即显胶片,通过被固定的线型曝光头进行曝光的打印机(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打印机的即显胶片的传送装置具有卡爪部件、主导轴辊及展开辊,将1个dc(直流:direct-current)马达作为驱动源,由使卡爪部件向即显胶片的传送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以及使主导轴辊及展开辊旋转的驱动机构构成。
通过使卡爪部件向即显胶片的排出方向移动,从被装填至打印机内的即显胶片盒取出即显胶片,被取出的即显胶片转送至基于主导轴辊及夹送辊的传送部,并以一定速度被传送。而且,配设在主导轴辊的下游侧的一对展开辊破碎即显胶片的显影处理液罐而使显影处理液从显影处理液罐展开在感光片与包覆片之间,并将剩下的显影处理液回收至捕获部。
专利文献1记载的打印机具备使成为基于曝光头的曝光定时的基准频率产生的基准频率产生电路和在主导轴辊的轴上固定有旋转狭缝板的旋转编码器,所述打印机比较来自基准频率产生电路的基准频率和从旋转编码器获得的编码脉冲的频率,对dc马达进行反馈控制以使dc马达的转速成为一定速度,并稳定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
而且,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打印机为了控制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的同时打印得无颜色不均地清晰而进行配合主导轴辊的转速的曝光头的发光光量的控制。例如,在主导轴辊的转速(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快时,以增强发光强度或与传送速度对应地加长发光时间的方式进行校正,转速慢时,以减弱发光强度或与传送速度对应地缩短发光时间的方式进行校正。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9664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打印机将旋转编码器的输出信号用于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的控制(反馈控制),进行高精度的速度控制。即,以使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旋转编码器的编码器信号的脉冲频率)与从基准频率产生电路产生的基准频率对应的方式进行dc马达的速度控制。
另一方面,基于曝光头的曝光定时使用从基准频率产生电路产生的基准频率。
因此,即显胶片以一定的传送速度被传送,另一方面,曝光头通过从基准频率产生电路产生的基准频率被驱动,因此能够获得无不均的良好的照片,但此时,即显胶片的传送装置变得昂贵。
而且,专利文献1中有根据主导轴辊的转速(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校正曝光头的发光强度或发光时间的记载,但无根据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的速度变动校正曝光头的发光强度或发光时间的记载,也无在哪一个曝光定时校正发光强度或发光时间的记载。
本发明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廉价的装置用作传送即显胶片的胶片传送装置,且能够打印无条纹状不均的高画质的照片的打印机、带打印机的摄像装置及打印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具备图像数据输入部,输入图像数据;线型曝光头,根据所输入的图像数据而被驱动;胶片传送装置,其具有:将具有内含显影处理液的罐部的即显胶片向与曝光头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传送的主导轴辊及夹送辊、配置于比主导轴辊及夹送辊更靠即显胶片的传送方向的下游,压破即显胶片的罐部,对即显胶片进行加压而送出并且展开罐部的显影处理液的一对展开辊、以及将电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分别传递至主导轴辊及展开辊的动力传递机构;旋转编码器,在与主导轴辊的轴相同的轴上配设有圆板,并输出包括与圆板的转速相应的周期的脉冲信号的编码器信号;脉冲信号检测部,根据旋转编码器输出的编码器信号检测脉冲信号;控制部,根据从图像数据输入部输入的图像数据控制曝光头,并具有根据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检测出的脉冲信号检测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的速度检测部,与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检测出的脉冲信号同步地控制与基于曝光头的图像数据对应的线图像的曝光定时,与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无关地将即显胶片的每单位传送长度的线图像的数量设为恒定;及浓度校正部,根据通过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校正曝光头的发光光量,并校正基于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的变动的线图像的浓度的变动。
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中使用的即显胶片在即显胶片的传送中的传送负载的变动大,例如,即显胶片的前端被吸入主导轴辊与夹送辊之间时及即显胶片的罐部被一对展开辊破碎而显影处理液从罐部流出时负载变大。因此,为廉价的胶片传送装置的情况下,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会因传送负载发生变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与从旋转编码器的编码器信号(输出信号)检测出的脉冲信号(与主导轴辊的轴配设在同轴上的圆板每旋转一定的角度时被检测出的脉冲信号)同步地控制基于曝光头的线图像的曝光定时,因此能够与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无关地,将即显胶片的每单位传送长度的线图像的数量设为恒定。由此,使用于打印机的胶片传送装置无需以一定的传送速度传送即显胶片而能够应用廉价的装置(不进行速度反馈等速度控制的廉价的胶片传送装置)。
另一方面,若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发生变动,则在传送速度发生变动的部分会产生条纹状的不均,但由于设为根据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校正曝光头的发光光量,因此能够校正基于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的变动的线图像的浓度的变动(打印无条纹状不均的高画质的照片)。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电动马达为直流马达,胶片传送装置从直流电源将恒定电压供给至直流马达。因此,即使因即显胶片的传送中的传送负载而传送速度发生变动,胶片传送装置也能够应用不进行直流马达的速度控制的廉价的装置,能够实现打印机的低成本化。
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速度检测部优选根据从由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检测出的多个脉冲信号且基于曝光头的线图像的曝光定时前的多个脉冲信号所获取的脉冲信号的周期来检测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
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曝光定时前的多个脉冲信号优选为3个以上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的周期优选为从3个以上的脉冲信号获得的2个以上的周期的平均周期。
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浓度校正部优选根据通过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进行如下处理: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越慢,越减少从曝光头发出的发光光量,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越快,越增加从曝光头发出的发光光量。
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控制部优选根据所输入的图像数据通过脉冲宽度调制控制从曝光头发出的发光光量,浓度校正部优选根据通过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校正被脉冲宽度调制的脉冲宽度。
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具备:有效检测期间设定部,每当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检测出脉冲信号时,设定检测接下来的脉冲信号的有效检测期间;及脉冲信号生成部,当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无法在有效检测期间内检测出脉冲信号时,在有效检测期间后生成脉冲信号,其中脉冲信号检测部优选仅在有效检测期间内根据编码器信号检测脉冲信号,控制部与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检测出的脉冲信号及通过脉冲信号生成部生成的脉冲信号同步地控制基于曝光头的线图像的曝光定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每当从所输入的编码器信号检测出脉冲信号时,设定检测接下来的脉冲信号的有效检测期间。由此,即使在有效检测期间以外的期间混入干扰信号,也不会有误地检测出干扰信号而能够去除干扰信号。与脉冲信号以及干扰信号同步地驱动直线扫描头(linescanhead)时,照片中会产生伴随干扰信号的混入的白条纹,但通过去除干扰信号能够防止产生白条纹。而且,在有效检测期间内未从编码器信号检测出脉冲信号时,在有效检测期间后生成脉冲信号,因此即使在原来的脉冲信号从编码器信号欠缺的情况下,也能够补充该欠缺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欠缺时,照片中会产生黑条纹,但脉冲信号欠缺时会生成脉冲信号,因此能够去除黑条纹。
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有效检测期间设定部优选根据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检测出的多个脉冲信号,且基于曝光头的线图像的曝光定时前的多个脉冲信号的周期和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的变动幅度设定有效检测期间。
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脉冲信号生成部优选在有效检测期间内仅检测最初的1个脉冲信号。在有效检测期间内混入干扰信号时,能够检测2以上的脉冲信号。此时,仅检测最初的1个脉冲信号。也考虑到最初的1个脉冲信号为干扰信号的情况,但此时的干扰信号与原来的脉冲信号之间的差在传送速度的变动幅度以内,因此不会妨碍后段的处理。
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优选具备延迟回路,将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检测出的脉冲信号延迟一定时间并输出。这是为了在有效检测期间后生成脉冲信号时,使所生成的脉冲信号与应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检测出的脉冲信号不会发生极大偏离。
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一定时间优选为与有效检测期间对应的时间。
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所涉及的带打印机的摄像装置具备上述打印机和作为图像数据输入部发挥功能的摄像部。
又一方式所涉及的发明为打印机的打印控制方法,所述打印机具备:线型曝光头,根据图像数据而被驱动;主导轴辊及夹送辊,将具有内含显影处理液的罐部的即显胶片向与曝光头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传送;一对展开辊,配置于比主导轴辊及夹送辊更靠即显胶片的传送方向的下游,压破即显胶片的罐部,对即显胶片进行加压而送出并且展开罐部的显影处理液;动力传递机构,将电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分别传递至主导轴辊及展开辊;旋转编码器,根据输出包括与主导轴辊的转速相应的周期性脉冲信号的编码器信号;脉冲信号检测部,根据从旋转编码器输出的编码器信号检测脉冲信号;及速度检测部,根据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检测出的脉冲信号检测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所述打印控制方法与被检测出的脉冲信号同步地控制与基于曝光头的图像数据对应的线图像的曝光定时,并与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无关地将即显胶片的每单位传送长度的线图像的数量设为恒定,所述打印控制方法包括: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检测脉冲信号的步骤;通过速度检测部检测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的步骤;及根据被检测出的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校正曝光头的发光光量,并校正基于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的变动的线图像的浓度的变动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廉价的装置用作传送即显胶片的胶片传送装置,且能够打印无条纹状不均的高画质的照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打印系统的结构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将即显胶片盒装填至打印机的状态的图。
图3是即显胶片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曝光面侧观察即显胶片的俯视图。
图5是从观察面侧观察即显胶片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即显胶片及胶片罩的传送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即显胶片及胶片罩的传送机构的俯视图。
图8是即显胶片及胶片罩的传送机构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即显胶片及胶片罩的传送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即显胶片及胶片罩的传送状态的另一图。
图12是表示即显胶片及胶片罩的传送状态的又一图。
图13是表示设置于打印机的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14是表示用于说明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的处理内容的各部的信号波形的图。
图15是表示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的一例的图表。
图16是与图15所示的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对应的图表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表示打印机内的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18是表示与编码器信号的脉冲信号同步曝光的曝光头的曝光定时及发光光量的校正(浓度校正)的图。
图19是表示带打印机的相机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带打印机的相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21是表示打印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带打印机的摄像装置及打印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打印机]
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打印系统的结构的外观图,图1所示的打印系统100由智能手机200和打印机300构成。
智能手机200具备未图示的摄影光学系统及无线通信部,用户通过摄影光学系统拍摄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及对图像数据的打印指示通过无线通信部发送至打印机300。此时,配合所谓模板(文字、数字、标记及插图等)的数据来发送,也可以与图像一起打印。智能手机200只要是能够摄影及无线通信的类型,则能够使用通常使用的智能手机。可以将专用的应用软件安装在智能手机200来进行上述的图像数据、打印指示及模板等的数据管理及发送。
打印机300能够进行无线通信,基于通过无线通信部75(参考图9;图像数据输入部)从智能手机200接收的图像数据、模板(从智能手机200发送的情况)及打印指示,在作为后述的打印介质的即显胶片10中进行打印。结束打印的即显胶片10从设置于打印机300的端部的胶片排出口311排出。打印机300具备未图示的操作部及显示部。
另外,向打印机300发送图像数据的设备不限于智能手机200,也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数码相机、信息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终端等。而且,打印机300不限于通过无线通信接收图像数据的情况,也可以设为通过通信或存储卡等的存储介质接收图像数据。
<即显胶片盒的装填>
图2是表示将即显胶片盒1装填至打印机300的状态的图。打印机300中设置有装填室315,在装填室315装填即显胶片盒1。装填室315中设置有可开合的盖部件302,用户在即显胶片盒1的装填后合上盖部件302。盖部件302中设置有由未图示的弹簧施力的顶起部件304,若将即显胶片盒1装填至装填室315后合上盖部件302,则顶起部件304会被插入至设置于即显胶片盒1的背面的顶起部件插入部33而将遮光片50(参考图3)顶起至前面侧(与顶起部件插入部33的开口面相反的一侧),并将即显胶片10抵接至壳体20的内面。
<即显胶片盒的结构>
图3是即显胶片盒1的分解立体图。即显胶片盒1具备即显胶片10、收容即显胶片10的壳体20(参考图2)、遮光片50、胶片罩60而构成。壳体20由壳体主体22、堵塞壳体主体22的背面的壳体盖24构成。
<壳体主体>
壳体主体22是背面部为开放的扁平矩形的箱形状。壳体主体22具备用于曝光即显胶片10的曝光区域的曝光开口部26、用于排出即显胶片10的排出口28、用于对排出口28进行遮光的壳体垂挡件29及用于插入卡爪部件72(参考图9至图12)的卡爪开口部32。曝光开口部26具有与即显胶片10的曝光部12(参考图4)的形状对应的形状。曝光开口部26配置于收容在壳体20的即显胶片10的曝光部12露出的位置。
排出口28设置于壳体主体22的顶面部,并具有即显胶片10能够通过的大小的狭缝形状。排出口28配置于能够排出位于层叠方向的最上面的即显胶片10的位置。
壳体垂挡件29由矩形状的薄膜片构成,通过沿片侧的长边与壳体主体22粘结而可开合地遮蔽排出口28。
如图6所示,卡爪开口部32设置于壳体主体22的正面部分22a及底面部22c。卡爪开口部32具有狭缝形状,以底面部22c为基点,直线状配置于正面部分22a。如图6所示,壳体主体22的底面部22c中具备构成卡爪开口部32的一部分的切口状入口部32a。壳体主体22的正面部分22a中具备构成卡爪开口部32的一部分的狭缝状的通道部32b。沿即显胶片10的传送方向f直线状配置有通道部32b。将通道部32b的终点设为曝光开口部26。即,卡爪开口部32以直线状连接壳体主体22的底面部22c和曝光开口部26的形状配置。将卡爪开口部32的宽度设为能够插入卡爪部件72的宽度。
<壳体盖>
壳体盖24具有矩形的板形状,被安装到壳体主体22的背面部,并堵塞被释放的壳体主体22的背面。壳体盖24具备一对顶起部件插入部33、一对胶片支撑部31及一对遮光片安装部42。顶起部件插入部33是用于插入上述的顶起部件304(参考图2)的开口部。胶片支撑部31是用于支撑收容在壳体20的即显胶片盒1的支撑部。胶片支撑部31由圆弧状的薄板构成,并沿壳体盖24的两侧的长边配置于壳体盖24的内侧。通过该胶片支撑部31,收容在壳体20的即显胶片10被支撑为凸状。遮光片安装部42是遮光片50的安装部。遮光片安装部42由圆柱状的销构成,并与壳体盖24的中央部分并列配置。
<遮光片>
遮光片50在壳体20内支撑即显胶片10,且进行遮光。遮光片50将具有作为板簧的功能的第1遮光片53和具有作为支撑板的功能的第2遮光片54组合而构成。将第1遮光片53及第2遮光片54一体化的遮光片50通过将第1遮光片53的固定部53b插入壳体盖24的遮光片安装部42,进而将所插入的部位粘结而被安装到壳体盖24。被安装到壳体盖24的遮光片50配置于一对胶片支撑部31之间。
如上述,若即显胶片盒1被装填至装填室315后合上盖部件302,则顶起部件304被插入至顶起部件插入部33。遮光片50被插入至顶起部件插入部33的顶起部件304推压而将即显胶片10抵接至壳体20的内面。此时,第1遮光片53弹性变形而弹性按压即显胶片10且与壳体20的内面抵接。
<胶片罩>
胶片罩60将来自曝光开口部26的光遮住。如图3所示,胶片罩60重叠配置于层叠的即显胶片10的最上面,并收容在壳体20。胶片罩60具备切口部62及胶片罩裙件64。切口部62具有狭缝形状,并设置于胶片罩60的后端部。切口部62沿胶片罩60的传送方向配置。配置切口部62的位置设定在与卡爪开口部32相同的位置。由此,若将胶片罩60收容在壳体20,则以与卡爪开口部32连接的方式配置切口部62。切口部62具有与卡爪开口部32相同的宽度。另外,“相同的宽度”中包括几乎相同的宽度。
胶片罩裙件64是遮光部件的一例,被安装在胶片罩60而遮住来自卡爪开口部32及切口部62的光。胶片罩裙件64由矩形状的片构成。胶片罩裙件64安装于胶片罩60的背面部而遮蔽切口部62。此时,一部分从胶片罩60突出而被安装。突出的部分作为用于遮蔽卡爪开口部32的入口部32a的裙部而发挥功能。若将胶片罩60收容在壳体20,则卡爪开口部32的入口部32a通过裙部而被遮蔽,从而遮住来自入口部32a的光。
胶片罩裙件64通过粘结被安装于胶片罩60。而且,关于被安装于壳体20的胶片罩60,胶片罩裙件64的裙部与壳体20的内面抵接而被固定。若卡爪部件72开始传送胶片罩60,则胶片罩裙件64与胶片罩60一起移动,并从排出口28排出。
<即显胶片>
即显胶片10是公知的自显影型的即显胶片,具有矩形的卡片形状。如图4及图5所示,即显胶片10构成为一侧的面是曝光面(感光片)10a、另一侧的面是观察面(包覆片)10b。本例的即显胶片10是所入射的3原色(红、绿及蓝)的光量越多,红、绿及蓝各自的浓度变得越亮的正感剂。
图4是从曝光面10a侧观察即显胶片的俯视图。图4中,用箭头表示的方向为即显胶片10的传送方向(传送方向f)。传送方向与即显胶片10的使用方向的含义相同。将即显胶片10收容在壳体20时,即显胶片10的传送方向成为即显胶片10的排出方向。曝光面10a具备曝光部12、罐部14及捕获部16。曝光部12为曝光区域,作为矩形状的区域配置于罐部14与捕获部16之间。罐部14配置于即显胶片10的传送方向的前端侧。罐部14中内置有内含了显影处理液的显影处理液罐14a。捕获部16配置于即显胶片10的传送方向的后端侧。捕获部16中内置有吸收材16a。
图5是从观察面10b侧观察即显胶片的俯视图。图5中,用箭头表示的方向为即显胶片10的传送方向(传送方向f)。观察面10b具备成为拍摄的图像的观察区域的观察部18。观察部18与曝光面侧的曝光部12对应地配置。
即显胶片10通过曝光后使罐部14的显影处理液在曝光部12展开而被显影处理。即显胶片10在一对展开辊40(参考图6至图8)之间通过,从而罐部14的显影处理液被挤出而在曝光部12展开。此时,剩下的显影处理液被捕获部16捕获。
<即显胶片盒的组装>
通过将胶片罩60及即显胶片10收容在壳体主体22,并用壳体盖24合上壳体主体22的背面而组装即显胶片盒1。此时,首先将胶片罩60收容在壳体主体22。接着,将胶片罩裙件64的裙部粘结在壳体20的内面。由此,曝光开口部26及卡爪开口部32被胶片罩60遮蔽。此后,将即显胶片10以层叠的状态收容在壳体主体22。即显胶片10将曝光面10a(参考图4)放在上面进行层叠。接着,将曝光面10a朝向曝光开口部26侧而收容在壳体主体22。由此,胶片罩60及即显胶片10以位于最上面的即显胶片10的曝光面10a的上侧载置胶片罩60的状态,收容在壳体主体22。此后,用安装有遮光片50的壳体盖24合上壳体主体22的背面。通过以上完成即显胶片盒1的组装。
<即显胶片盒的使用方式>
即显胶片盒1中,拆下胶片罩60后使用的方式及不拆胶片罩60使用的方式这两者均可以,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300中,将即显胶片盒1装填至打印机300中,将胶片罩60拆下后(排出)使用。此时,即显胶片10从壳体20传送后通过曝光头25(参考图6及图7)进行曝光,并通过展开辊40(参考图6及图7)进行显影液的展开而被打印。依次对在壳体内位于最上面的即显胶片10至位于下面的即显胶片10进行传送及曝光(打印)。对胶片罩60及即显胶片10的传送、排出及曝光进行后述。
<打印机的主要结构>
接着,对打印机300中的与胶片罩60及即显胶片10的传送、排出及曝光有关的主要结构部件的配置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与传送、排出及曝光有关的部件的配置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状态的顶视图。在图6及图7中,关于不作为说明的对象的部件适当省略图示,而且适当简化了部件的形状、大小及配置而进行图示。而且,将打印机300的控制系统的概略结构示于图9。
如图6及图7所示,在比即显胶片盒1的传送方向f上的即显胶片盒1更靠下游侧的位置,从上游侧至下游侧依次配置有胶片检测传感器27、曝光头25(直线扫描头)、主导轴辊35(传送部)及夹送辊39(传送部)及一对展开辊40(辊40a及辊40b)(传送部)。各自的位置固定。
<胶片检测传感器>
胶片检测传感器27是即显胶片10的位置检测用传感器,能够使用光电断路器型或反射检测型的传感器。若胶片检测传感器27检测胶片罩60或即显胶片10,则系统控制器45(控制部)开始对通过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52检测出的脉冲信号的进行计数。能够基于该脉冲信号的计数值了解胶片罩60或即显胶片10的位置。如此检测出的胶片罩60或即显胶片10的位置用于曝光开始定时的控制及将即显胶片10从卡爪部件72转送至主导轴辊35时的传送速度控制。
<曝光头及曝光头驱动部>
曝光头25是线型曝光头,长边方向配置于与胶片罩60及即显胶片10的传送方向f正交方向上。曝光头25的内部设置有将以红色、绿色及蓝色作为像素单位显色的微小le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在长边方向排列的led阵列(未图示),来自各色的led阵列的光透过配置在其前面的显微镜阵列(未图示)而照射到即显胶片10的相同线上。因此,在即显胶片10,按每条线三色同时曝光,通过基于曝光头25的1次曝光,进行与1线份的线图像对应的曝光。
曝光头驱动部73(参考图9;控制部)根据从智能手机200接收的图像数据驱动曝光头25。此时,曝光头驱动部73,如后述根据旋转编码器36输出的编码器信号(脉冲信号),控制基于曝光头25的线图像的曝光定时等。
打印机300中,通过上述结构的曝光头25及曝光头驱动部73,向通过主导轴辊35及夹送辊39传送的即显胶片10的曝光面10a,按每1条线照射打印光,从而在即显胶片10打印图像。另外,打印机300从智能手机200接收上述模板的数据时,将接收到的模板与图像拼合打印在即显胶片10。
<主导轴辊>
主导轴辊35经由设置于主导轴辊驱动部34的减速齿轮列(未图示)等动力传递机构,与作为电动马达的直流马达(dc马达)30连接(参考图9),dc马达30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减速齿轮列被传递。而且,主导轴辊35被组装到即显胶片10的曝光面10a侧。如图7所示,主导轴辊35配置于曝光头25的发光部的附近。在主导轴辊35的端部配置有用于把持胶片罩60及即显胶片10的端部的一对圆盘状的辊35a及35b,辊35a及35b通过辊表面的多个微小突起35c可靠地把持即显胶片10的端部。
<旋转编码器>
而且,如图6至图8所示,在与主导轴辊35的旋转轴相同的轴上配设有构成光学式的旋转编码器(编码器)36的旋转狭缝板(圆板)37,并夹着旋转狭缝板37固定有包括由发光二极管等构成的发光元件和光电二极管等受光元件的检测部38。
本例的旋转狭缝板37中,在其周围形成有200个狭缝宽度为100μm、狭缝间的间距为200μm的狭缝37a(图6)。
若旋转狭缝板37随着主导轴辊35的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则形成于旋转狭缝板37的狭缝37a每通过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之间时,通过旋转狭缝板37从发光元件照射的光透过狭缝37a而入射到受光元件,从受光元件输出与入射光量相应的电信号。因此,从旋转编码器36的检测部38输出与通过检测部38的狭缝37a的周期相同周期的电信号(三角波状的电信号)。
本例的旋转编码器36具有对从检测部38输出的三角波状的电信号进行扩增,且波形整形为矩形波(脉冲信号)的比较器,并输出包括与旋转狭缝板37(主导轴辊35)的转速(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相应的周期的脉冲信号的编码器信号。
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52从旋转编码器36输入编码器信号,检测编码器信号包括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的上升和/或下降),并将所检测出的脉冲信号输出至系统控制器(控制部)45。另外,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52具有进行包括在编码器信号中的干扰信号的去除及欠缺的脉冲信号的生成等功能,其详细将进行后述。
系统控制器45与从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52输入的脉冲信号同步地控制如后述基于曝光头25的线图像的打印定时(曝光定时)。
<夹送辊>
夹送辊39由例如如硬质聚氨酯的有弹性的材质形成,并与主导轴辊35对置配置。而且,夹送辊39从动于主导轴辊35进行旋转。该夹送辊39的两端部连接有未图示的线圈弹簧,通过该线圈弹簧的作用,通常与主导轴辊35抵接。利用该夹送辊39与主导轴辊35夹持即显胶片10的同时旋转(参考图8),从而能够将即显胶片10向展开辊40传送。
<展开辊>
如图6所示,展开辊40将2根作为1组而构成,并将它们对置配置。该展开辊40例如由金属部件形成,并以与主导轴辊35的直径相同的直径形成。该1组的展开辊40中的一个辊40a配置于与主导轴辊35相同的一侧,经由展开辊驱动部41的未图示的减速齿轮列等动力传递机构及扭矩限制器与dc马达30连接(参考图9),从而dc马达30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通过组装扭矩限制器,在展开辊40产生的扭矩成为设定扭矩以上时,能够限制展开辊40产生的扭矩。而且,与辊40a对置的辊40b,与夹送辊39相同地在两端连接有线圈弹簧(未图示),通过其作用力夹入即显胶片10从动于固定侧的辊40a而进行旋转。该展开辊40将设置于即显胶片10的罐部14压破,并破碎罐部14的封入部,一边加压而送出即显胶片10,一边使罐部14内的显影处理液从罐部14流出,从而在感光片与包覆片之间均匀地展开(参考图8)。
<胶片罩及即显胶片的传送>
系统控制器45为了在未使用的即显胶片盒1被装填至打印机300时检测出未使用的即显胶片盒1的装填并自动传送(排出)胶片罩60而通过马达驱动器46驱动控制dc马达30(传送部)。而且,系统控制器45为了在从智能手机200接收图像数据及打印指示时一边传送未曝光的即显胶片10一边进行曝光、显影及展开而通过马达驱动器46驱动控制dc马达30。
另外,从未图示的电池或ac(交流:alternatingcurrent)适配器向马达驱动器46供给直流电源,马达驱动器46根据从系统控制器45输入的驱动指令向dc马达30供给规定电压的驱动电力。在本例中,在胶片罩60及即显胶片10的传送中,使马达驱动器46向dc马达30施加恒定电压(例如,5伏)而未进行速度反馈等速度控制,成为廉价的胶片传送装置。
而且,系统控制器45向曝光控制部47及线存储器48发送信号。dc马达30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至使卡爪部件72往复移动的平行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卡爪驱动部71,从而使卡爪部件72往复移动。卡爪部件72往动时,卡爪部件72进入形成于即显胶片盒1的卡爪开口部32而与最上层的胶片罩60或即显胶片10的后端卡合(参考图10)。接着将胶片罩60或即显胶片10的前端从排出口28向传送方向f送出。而且,通过dc马达30的驱动,主导轴辊35开始旋转,且夹送辊39从动于主导轴辊35的旋转进行旋转。
胶片罩60或即显胶片10随卡爪部件72的移动向传送方向f移动。若胶片罩60或即显胶片10到达胶片检测传感器27的位置,则胶片检测传感器27检测胶片罩60或即显胶片10,由此系统控制器45开始进行从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52输入的脉冲信号的计数。根据该脉冲信号的计数值控制曝光及传送。
卡爪部件72从图10所示的状态继续移动,将胶片罩60或即显胶片10送入主导轴辊35及夹送辊39之间(参考图11)。由此胶片罩60或即显胶片10开始被吸入主导轴辊35及夹送辊39之间,并开始进行从卡爪部件72向主导轴辊35及夹送辊39的转送。在进行转送期间,胶片罩60或即显胶片10除了卡爪部件72以外还通过主导轴辊35及夹送辊39被传送。
继续传送至卡爪部件72到达移动范围的端部的状态(参考图12)下,胶片罩60或即显胶片10成为完全被吸入主导轴辊35及夹送辊39之间的状态。由此结束胶片罩60或即显胶片10的转送,卡爪部件72开始向与传送方向f相反的方向退避。转送后,继续通过主导轴辊35及夹送辊39进行胶片罩60或即显胶片10的传送。
上述传送中,卡爪部件72的移动范围(图10所示的位置和图12所示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及移动速度除了通过dc马达30的转速以外,还能够通过在卡爪驱动部71使用齿轮、凸轮部件及连杆部件等(未图示)而设定。同样地,主导轴辊35的转速也除了通过dc马达30的转速以外,还能够通过在主导轴辊驱动部34使用齿轮等(未图示)而设定。
[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
接着,对设置于打印机的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的详细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设置于打印机300的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52(图9)的第1实施方式的框图。
如图13所示,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52主要由编码器信号输入部521、脉冲信号检测部522、有效检测期间设定部523、脉冲信号生成部524及脉冲信号合成部525构成。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52可以由数字电路构成,也可以由打印机300内的1个或多个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及编码器信号处理用的软件等构成。
旋转编码器36输出包括与旋转狭缝板37(主导轴辊35)的转速(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相应的周期的脉冲信号的编码器信号。如前述,在原来的旋转狭缝板37的周围形成有200个狭缝37a(图6),因此主导轴辊35每旋转1.8度,旋转编码器36产生1个脉冲信号。而且,形成于本例的旋转狭缝板37的狭缝37a的狭缝宽度为100μm,因此若100μm以上大小的灰尘附着在狭缝37a,则与附着有灰尘的狭缝37a对应的脉冲信号会欠缺。
图13中,上述编码器信号从旋转编码器36被输入至编码器信号输入部521。
图14中示出编码器信号的波形的一例。图14所示的编码器信号中包括与旋转狭缝板37的狭缝37a对应地产生的矩形的脉冲信号a和混入编码器信号的干扰信号b。而且,编码器信号中的使用单点划线表示的部分c表示因附着于旋转狭缝板37的狭缝37a的灰尘而欠缺的脉冲信号的产生位置。
脉冲信号检测部522为从输入至编码器信号输入部521的编码器信号检测脉冲信号a的部分,仅在通过有效检测期间设定部523设定的有效检测期间内检测脉冲信号a(本例中为编码器信号所包括的信号的上升时刻)。
每当由脉冲信号检测部522检测出脉冲信号,有效检测期间设定部523设定检测接下来的脉冲信号的有效检测期间。
图14中,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522从编码器信号在时刻t0检测出脉冲信号时,有效检测期间设定部523根据检测出脉冲信号的时刻t0、从被检测出的最新的多个脉冲信号获取的周期t1及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的变动幅度设定有效检测期间。
图15是表示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的一例的图表。图15中,v0、δv及x0~x4如以下。
v0:即显胶片10的基准的传送速度
δv: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的变动幅度(最大变动幅度)
x0:在即显胶片10的前端被吸入主导轴辊35与夹送辊39之间的时刻的即显胶片10的位置
x1:开始对即显胶片10进行曝光的即显胶片10的前端位置
x2:即显胶片10的罐部14到达一对展开辊40的位置
x3:即显胶片10的罐部14通过一对展开辊40的位置
x4:结束对即显胶片10的曝光的即显胶片10的前端位置
如图15所示,通过供给至dc马达30的恒定电压,即显胶片10通常以与恒定电压对应的基准的传送速度v0被传送,但当即显胶片10的前端被吸入主导轴辊35与夹送辊39之间时及即显胶片10的罐部14被一对展开辊40压碎时会被施加负载,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v会因这些负载变得比基准的传送速度v0慢,而且减轻负载时会变得比基准的传送速度v0稍微快(过冲)。
从旋转编码器36输出的编码器信号中包括的脉冲信号a的周期能够根据旋转编码器36的旋转狭缝板37(主导轴辊35)的转速(即,通过主导轴辊35传送的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v)变动,但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v不会急速变化,而且,已知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v的最大的变动幅度δv。
因此,如图14所示,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522从编码器信号在时刻t0检测出脉冲信号时,有效检测期间设定部523从检测出脉冲信号的时刻t0设定周期t1后的时刻t2前后的时刻t1与时刻t3之间的期间(有效检测期间)δt。而且,有效检测期间δt的时间宽度优选根据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v的最大的变动幅度δv确定,即使在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v的变化最大时,也更优选为能够检测脉冲信号a的上升时刻的最小的时间宽度。
而且,有效检测期间设定部523从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522检测出的最新的多个脉冲信号获取与当前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v对应的周期t1。
图16是与图15所示的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对应的图表的局部放大图。在图15中,将纵轴设为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v,将横轴设为即显胶片10的前端位置x。相对于此,在图16中,将纵轴设为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v,将横轴设为时刻t。另外,图16中,图表上的黑点表示从编码器信号检测出脉冲信号的时刻。
图16中,若将检测出与对即显胶片10的任意的曝光定时对应的脉冲信号的时刻设为ti,则用于检测接下来的脉冲信号的脉冲信号的周期t根据曝光定时前的多个脉冲信号(包括与曝光定时对应的脉冲信号)的各检测时刻(ti-3,ti-2,ti-1,及ti)的时间差计算。
图16所示的例中,能够从4个脉冲信号的检测时刻(ti-3,ti-2,ti-1,及ti)计算出3个周期,因此用于检测接下来的脉冲信号的脉冲信号的周期t使用3个周期的平均。
另外,曝光定时前的多个脉冲信号数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从2个脉冲信号求出1个周期,也可以求出从3以上的脉冲信号获取的2以上的周期的平均周期。
返回图13,如前述脉冲信号检测部522从所输入的编码器信号,仅在通过有效检测期间设定部523设定的有效检测期间内检测脉冲信号,如图14所示,若在时刻t0检测出脉冲信号(编码器信号的上升),仅在时刻t1至时刻t3的有效检测期间δt进行接下来的脉冲信号的检测。
由此,即使在有效检测期间δt以外的期间混入干扰信号b,也不会发生误将干扰信号检测为脉冲信号的情况而能够实质上去除干扰信号b。
而且,脉冲信号检测部522在通过有效检测期间设定部523设定的有效检测期间δt内仅检测最初的脉冲信号(编码器信号的最初的上升)。由此,即使在有效检测期间δt内混入干扰信号时,也能够检测出1个脉冲信号。另外,在有效检测期间内,最初检测出的脉冲信号即使为由干扰信号引发的脉冲信号,也由于是在有效检测期间内检测出的脉冲信号,因此不会妨碍在后段的处理中使用该脉冲信号。
如图14所示,若脉冲信号检测部522在时刻t2检测出脉冲信号,则有效检测期间设定部523设定用于以时刻t2为基准检测接下来的脉冲信号的有效检测期间。
图14所示的例中,根据最新的脉冲信号的周期t2和有效检测期间δt的时间宽度设定从时刻t4至时刻t6的有效检测期间δt,但在该有效检测期间δt内没有编码器信号的上升(欠缺原来应在用单点划线表示的部分c产生的矩形的脉冲信号),因此脉冲信号检测部522无法检测在从时刻t4至时刻t6的有效检测期间δt内的脉冲信号。
图13所示的脉冲信号生成部524中加载有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522检测出的脉冲信号(与编码器信号的上升同步的脉冲信号)和表示通过有效检测期间设定部523设定的有效检测期间δt的信息,在有效检测期间δt内未从脉冲信号检测部522输入脉冲信号时,脉冲信号生成部524在有效检测期间后生成脉冲信号,并输出所生成的脉冲信号。图14所示的例中,脉冲信号生成部524在从时刻t4至时刻t6的有效检测期间δt后立即(时刻t6)输出所生成的脉冲信号。
而且,如上述,当通过脉冲信号生成部524在从时刻t4至时刻t6的有效检测期间δt内未检测出脉冲信号时,有效检测期间设定部523以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522检测出的脉冲信号时刻t2为基准,设定用于检测接下来的脉冲信号的有效检测期间。此时,根据周期t2的2倍的周期(2t2)和有效检测期间δt的时间宽度设定从时刻t7至时刻t9的有效检测期间δt。
脉冲信号合成部525合成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522检测出的脉冲信号和通过脉冲信号生成部524生成的脉冲信号,并将合成的脉冲信号输出至系统控制器45。
由此,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52能够去除干扰信号的影响,且即使在因附着于旋转狭缝板37的狭缝37a的灰尘而原来的脉冲信号从编码器信号欠缺的情况下,也能够输出良好的脉冲信号(与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相应的周期的脉冲信号)。
图17是表示能够应用于打印机300的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框图。另外,对与图13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52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7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52-2在脉冲信号检测部522与脉冲信号合成部525之间追加了延迟电路526,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的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52不同。
延迟电路526输入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522检测出的脉冲信号,并延迟一定时间输出所输入的脉冲信号。通过延迟电路526被延迟的一定时间优选为与通过有效检测期间设定部523设定的有效检测期间对应的时间。
如图14所示,脉冲信号检测部522在有效检测期间内未检测出脉冲信号时,脉冲信号生成部524在其有效检测期间之后立即(时刻t6)生成(输出)脉冲信号。
另一方面,脉冲信号从编码器信号未欠缺的情况下,即,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成为在从上一次脉冲信号被检测出的时刻t2至周期t2后的时刻t5检测脉冲信号。
因此,与原来应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522检测出的脉冲信号相比,延迟输出通过脉冲信号生成部524生成(输出)的脉冲信号,在图14所示的例中,延迟时刻t6-时刻t5之差输出。
延迟电路526使从脉冲信号检测部522输出的脉冲信号延迟从脉冲信号生成部524输出的脉冲信号的上述延迟量。
由此,从脉冲信号生成部524输出脉冲信号时,能够使通过脉冲信号合成部525合成的各脉冲信号的周期均匀(设为更如实地反映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的周期)。
[曝光控制]
如图9所示,系统控制器45与从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52输入的脉冲信号同步地驱动曝光头驱动部73,由此控制曝光头25的曝光定时,且控制通过曝光控制部47(控制部)、线存储器48及曝光头驱动部73从曝光头25发出的红色、绿色及蓝色等各色的发光光量。
系统控制器45向线存储器48依次供给经由无线通信部75接收的图像数据中的1线量的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图像数据,并使线存储器48暂时保持1线量的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图像数据。
而且,系统控制器45具有作为速度检测部的功能,根据从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52输入的脉冲信号求出即显胶片10的当前传送速度,并将表示所求出的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信号输出至曝光控制部47。
在此,如利用图16说明,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能够根据从曝光定时前的多个脉冲信号获得的周期(获取2以上的周期时为其平均周期)求出。
曝光控制部47包括浓度校正部47a,并以使从曝光头25的各led发出的发光光量成为与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值(例如,0~255)对应的发光光量的方式向曝光头25输出pwm(脉冲宽度调制:pulsewidthmodulation)信号,但输出通过浓度校正部47a校正了脉冲宽度的pwm信号。
即,曝光控制部47生成根据暂时保持在线存储器48的1线量的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图像数据对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值进行脉冲宽度调制的pwm信号。
浓度校正部47a是与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无关地以在即显胶片中打印的图像的浓度成为与即显胶片10以基准的传送速度(图15所示的基准的传送速度v0)传送时相同的浓度的方式校正的部分,并根据表示从系统控制器45输入的即显胶片10的当前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信号校正所生成的pwm信号的脉冲宽度。
基于浓度校正部47a的pwm信号的脉冲宽度的校正在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比基准的传送速度v0慢时,以使曝光头25的发光时间变短的方式进行校正,快时以使曝光头25的发光时间变长的方式进行校正。
通过浓度校正部47a校正的pwm信号输出至曝光头驱动部73。
从系统控制器45,在曝光头驱动部73的其他输入中加载有与编码器信号的脉冲信号同步的曝光定时信号,曝光头驱动部73对从曝光控制部47输入的pwm信号进行扩增,将所扩增的pwm信号与从系统控制器45输入的曝光定时信号同步地输出至曝光头25。
曝光头25根据从曝光头驱动部73加载的pwm信号使曝光头25的各led发光,并使即显胶片10的曝光面10a三色同时曝光。
图18是表示与编码器信号的脉冲信号同步曝光的曝光头25的曝光定时及发光光量的校正(浓度校正)的图。另外,图18所示的例表示对曝光头25的1个红色(r)的led进行发光控制的pwm信号。
如图18所示,与编码器信号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的上升)同步地控制曝光头25的曝光定时。
而且,在图18所示的例中,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v变得比基准的传送速度v0慢,其结果被校正为脉冲宽度比即显胶片10以基准的传送速度v0传送时的pwm信号的脉冲宽度窄δw。即,被校正为发光时间变得短δw,发光光量变少。
另外,脉冲宽度的校正量δw与相对于基准的传送速度v0的即显胶片10的速度变动量对应。
通过曝光头25对即显胶片10进行曝光的线图像的曝光定时与编码器信号的脉冲信号同步,因此即显胶片10的每单位传送量的线图像的数量与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v无关地变得恒定,不受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v的影响。由此,无需将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精度良好地控制为一定速度而能够通过廉价的装置实现即显胶片的传送装置。
另一方面,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v会变动,若传送速度v变得比基准的传送速度v0慢或快,则在传送速度v变动的部分产生条纹状的不均,但如上述通过浓度校正部47a进行与即显胶片10的传送速度相应的发光光量的校正(浓度校正),因此能够使打印在即显胶片10的图像(照片)中不产生条纹状的不均。
另外,本例中,即显胶片10为正感剂的即显胶片,在负感剂的即显胶片中,发光光量的校正与正感剂的即显胶片相反,例如,负感剂的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越变慢,越使曝光头25的发光光量增加。
而且,本例中,设为通过pwm信号(发光时间)控制曝光头25的发光光量,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通过曝光头的发光强度的控制、或发光时间和发光强度两者的控制实现曝光头25的发光光量。
[带打印机的摄像装置]
图19是从正面侧观察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打印机的相机500(带打印机的摄像装置)的外观立体图。与打印机300(参考图2)同样地,带打印机的相机500中设置装填室515而装填有胶片盒,装填室515通过开合式的盖部件509被合起。作为胶片盒,使用与打印机300相同的即显胶片盒1,若装填即显胶片盒1而后盖部件509被合起,则设置于盖部件509的顶起部件520插入于顶起部件插入部33而将遮光片50(图3参考)顶起至前面侧(与顶起部件插入部33的开口面相反的一侧),并将即显胶片10抵接至壳体20的内面。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与打印机300相同的结构中赋予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相机主体>
如图19所示,在相机主体503的前面露出有对物用取景窗504、带变焦功能的摄影镜头505、释放按钮506、闪光灯发光部及测光用的受光窗。而且,在相机主体503的中央部设置有盖部件509。在相机主体503的上面设置有胶片排出口510(图中虚线),其通常被排出口用的盖511封住。
<带打印机的相机的结构>
图20是表示带打印机的相机500的结构的框图。在摄影镜头505的背后配置有成像元件575,通过摄影镜头505在成像元件575的受光面上成像被摄体图像。通过成像元件驱动器576驱动成像元件575,并将光学性被摄体图像转换为电性摄像信号而输出。作为成像元件575,能够使用ccd(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device)型及cmos(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型的成像元件。
成像元件575的光电面中以矩阵状排列有红色、绿色及蓝色的滤色器,按每一颜色输出的摄像信号在放大器577中被扩增后,通过a/d(模拟数字:analogtodigital)变频器578进行数字转换。a/d变频器578对摄像信号进行数字转换而生成图像数据,并将此输入至图像数据处理电路579。作为摄像部发挥功能的摄影镜头505、成像元件575、成像元件驱动器576、a/d变频器578及图像数据处理电路579构成图像数据输入部。
图像数据处理电路579对被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白平衡调节、伽马校正等信号处理,并经由d/a(digitaltoanalog)变频器580及放大器581输出至视频信号用的输出端子582且输出至lcd驱动器554而使视频显示于lcd面板532。而且,图像数据处理电路579输出的图像数据通过系统控制器45的控制,利用曝光头25等被打印在即显胶片10。
[打印控制方法]
图21是表示打印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1中,打印机300的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52从旋转编码器36输入编码器信号(步骤s10)。
若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522从编码器信号检测出脉冲信号,则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52的有效检测期间设定部523(图13)设定用于检测接下来的脉冲信号的有效检测期间δt(步骤s12),脉冲信号检测部522在所设定的有效检测期间δt内,从编码器信号检测脉冲信号(步骤s14,图14)。
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52的脉冲信号生成部524判断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522是否在有效检测期间内检测出了脉冲信号(步骤s16),在未检测出脉冲信号时(“否”的情况下),在有效检测期间δt后生成(输出)脉冲信号(步骤s18,图14)。
接着,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52的脉冲信号合成部525输出通过脉冲信号检测部522检测出的脉冲信号及通过脉冲信号生成部524生成的脉冲信号(步骤s20)。
曝光控制部47根据1线量的图像数据生成用于驱动曝光头25的pwm信号(与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值对应的pwm信号),但曝光控制部47内的浓度校正部47a根据表示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信号校正pwm信号的脉冲宽度(步骤s22)。另外,pwm信号的脉冲宽度的校正在即显胶片的传送速度比基准的传送速度慢时,以使曝光头25的发光时间变短的方式进行校正,快时以使曝光头25的发光时间变长的方式进行校正。
接着,曝光头驱动部73对从曝光控制部47输入的pwm信号进行扩增,并与编码器信号的脉冲信号(与脉冲信号对应的曝光定时信号)同步地将所扩增的pwm信号输出至曝光头25。由此,与脉冲信号同步地控制基于曝光头25的曝光定时,并进行1线量的线图像的曝光(步骤s24)。
接着,通过系统控制器45判断是否结束了1片即显胶片的打印(步骤s26),在打印未结束时(“否”的情况),返回步骤s10,重复从步骤s10至步骤s26的处理。另一方面,在结束打印时(“是”的情况),结束本处理。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不言而喻能够适当组合各实施方式的结构,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符号说明
1-即显胶片盒,10-即显胶片,10a-曝光面,10b-观察面,12-曝光部,14-罐部,14a-显影处理液罐,16-捕获部,16a-吸收材,18-观察部,20-壳体,22-壳体主体,22a-正面部分,22c-底面部,24-壳体盖,25-曝光头,26-曝光开口部,27-胶片检测传感器,28-排出口,29-壳体垂挡件,30-dc马达,31-胶片支撑部,32-卡爪开口部,32a-入口部,32b-通道部,33-顶起部件插入部,34-主导轴辊驱动部,35-主导轴辊,35a、35b、40a、40b-辊,35c-微小突起,36-旋转编码器,37-旋转狭缝板,37a-狭缝,38-检测部,39-夹送辊,40-展开辊,41-展开辊驱动部,42-遮光片安装部,45-系统控制器,46-马达驱动器,47-曝光控制部,47a-浓度校正部,48-线存储器,50-遮光片,52、52-2-编码器信号处理装置,53-第1遮光片,53b-固定部,54-第2遮光片,60-胶片罩,62-切口部,64-胶片罩裙件,71-卡爪驱动部,72-卡爪部件,73-曝光头驱动部,75-无线通信部,100-打印系统,200-智能手机,300-打印机,311-胶片排出口,302-盖部件,304-顶起部件,315-装填室,500-带打印机的相机,503-相机主体,504-对物用取景窗,505-摄影镜头,506-释放按钮,509-盖部件,510-胶片排出口,511-盖,515-装填室,521-编码器信号输入部,522-脉冲信号检测部,523-有效检测期间设定部,524-脉冲信号生成部,525-脉冲信号合成部,526-延迟电路,532-lcd面板,554-lcd驱动器,575-成像元件,576-成像元件驱动器,577-放大器,578-a/d变频器,579-图像数据处理电路,580-d/a变频器,581-放大器,582-输出端子,s10~s26-步骤,t、t1、t2-周期,δv-变动幅度,δw-校正量,δt-有效检测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