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罐和能够附接到罐的盒的液体供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1319发布日期:2019-09-03 22:4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具有罐和能够附接到罐的盒的液体供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体供应装置,其具有罐和能够附接到该罐的盒。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一种液体供应装置,该液体供应装置设有:盒,在所述盒中存储墨;副罐,所述副罐被连接到记录头;以及液体流动通道和气体流动通道,所述液体流动通道和所述气体流动通道连接盒与副罐。盒被竖直布置在副罐的上方。液体流动通道和气体流动通道在竖直方向上连接盒和副罐。液体流动通道和气体流动通道分别向盒的下表面和副罐的上表面打开。

在副罐中,液体流动通道在气体流动通道的下方延伸,并且气体流动通道的打开位置高于液体流动通道的打开位置。当盒在副罐中无任何墨的状态下被连接时,诸如当更换盒时,盒中的墨自然地经由液体流动通道降落并且被引入副罐中。此时,在副罐中具有与引入的墨量相同的体积的空气经由气体流动通道被引入到盒中。这种气体-液体置换被执行直至气体流动通道的开口被阻挡,并且墨被存储在副罐中。

当在执行记录操作时从记录头喷射墨时,副罐中的墨减少并且副罐中的墨的液位降低。因此,因为气体流动通道的开口被打开,所以墨被从盒供应到副罐中。当由于墨的引入,副罐中的墨水平升高并且气体流动通道的开口被阻挡时,从盒的墨供应停止。墨被从盒补充到副罐从而补偿记录头中的墨消耗,并且副罐中的墨的液位高度被保持在气体流动通道的打开位置处。因此,通过在副罐被布置在打印机中的同时交换其中不含墨的盒与填充有墨的盒,打印机能够被连续地使用。

在该液体供应装置中,盒在竖直方向上被连接到副罐。当盒被更换时,盒需要在竖直方向上附接和拆卸。因为不能从打印机的前面更换盒,所以这是不方便的并且在交换盒时的可操作性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已经鉴于以上问题作出本公开,并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更换盒时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液体供应装置。

根据一个形态,本公开提供一种液体供应装置,该液体供应装置包括罐和被构造成在水平方向上附接到罐的盒。盒包括被构造成存储液体的第一存储腔室。罐包括构造成存储液体的第二存储腔室、液体通道、气体通道、空气连通部。液体通道与第二存储腔室连通。液体通道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一水平部分,所述第一端被连接到第二存储腔室,并且所述第一端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反,并且所述第二端形成有向大气开放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水平部分从第二开口在水平方向上延伸。气体通道与第二存储腔室连通。气体通道具有第三端、第四端和第二水平部分,所述第三端被连接到第二存储腔室,并且所述第三端形成有第三开口,所述第四端与第三端相反,并且所述第四端形成有向大气开放的第四开口,所述第二水平部分从第四开口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空气连通部具有空气连通开口,所述空气连通开口允许第二存储腔室与大气连通。在第一存储腔室与第二开口及第四开口均连通的附接状态下,第一存储腔室具有位于液体通道和气体通道的上方的部分,并且第二存储腔室位于液体通道和气体通道的下方。

优选地,第二水平部分位于第一水平部分的上方。

优选地,液体通道进一步具有从第一开口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竖直部分,并且气体通道进一步具有从第三开口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竖直部分。

优选地,在第一存储腔室与液体通道连通的状态下,第一开口、第三开口和空气连通开口在离开第一存储腔室的方向上依次定位。

优选地,罐具有限定第二存储腔室的侧壁,并且液体通道具有沿着侧壁的内表面连续地延伸的部分。

优选地,第三开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比第一开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长。

优选地,第一存储腔室具有下部,并且罐具有上部,该下部和上部在水平方向上排列。

优选地,第一存储腔室的容量大于第二存储腔室的容量。

优选地,盒进一步具有连通开口,所述连通开口与第一存储腔室连通,并且所述连通开口在水平方向上打开,并且罐具有管状接头,所述管状接头包括第一水平部分和第二水平部分。管状接头被构造成在附接状态下连接到盒的连通开口。

优选地,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该液体供应装置和记录部,所述记录部被构造成喷射从罐供应的液体。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根据以下说明,本公开的具体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其中:

图1a是在盖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根据实施例的多功能机器的透视图;

图1b是在盖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根据该实施例的多功能机器的透视图;

图2是示意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竖直截面视图;

图3是示意根据该实施例的载架和墨供应装置的布置的平面视图;

图4是在从其左前侧观察时的根据该实施例的墨供应装置的透视图;

图5是沿着图4中的线v-v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6是在墨盒被拆卸的状态下沿着图4中的线v-v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7是示意副罐及其附近的沿着图4中的线v-v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8是沿着图4的线viii-viii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9是沿着图4的线ix-ix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10是示意副罐和副罐附近的沿着图4中的线ix-ix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11是在从其左前侧观察时的根据该实施例的副罐和缓冲罐的透视图;

图12a是沿着图10的线xiia-xiia截取的截面视图;并且

图12b是沿着图11的线xiib-xiib截取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注意以下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公开的实例,并且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在不改变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被适当地修改。此外,基于多功能机器10和附接到多功能机器10的墨盒50被安设在水平平面上从而能够使用的姿态(图1的姿态,并且有时候称作“使用姿态”)定义了上下方向7,并且由作为前表面的设有多功能机器10的开口13的表面定义了前后方向8,并且当从前侧观察多功能机器10时定义了左右方向9。在这个实施例中,在使用姿态下,上下方向7对应于竖直方向,并且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对应于水平方向。

[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这个实施例的多功能机器10和墨供应装置15。

[多功能机器10的整体构造]

如在图1a和1b中所示,多功能机器10(图像记录装置的一个实例)具有基本长方体形状。多功能机器10具有打印机单元11、扫描仪单元12和操作面板17。打印机单元11位于多功能机器10的下部中,并且用喷墨记录方法在片材28(见图2)上记录图像。扫描仪单元12是具有扫描功能的装置并且位于打印机单元11的上部中。打印机单元11设有外壳14,外壳14具有向前打开的开口13和在外壳14的内部位于开口13的右侧上的墨供应装置15。操作面板17位于扫描仪单元12的前部中。操作面板17由用户操作从而使得多功能机器10用打印机单元11执行图像记录或用扫描仪单元12读出图像。

如在图2中所示意的,馈送单元16、馈送托盘20、排放托盘21、一对传送辊45、记录单元24、一对排放辊46和压板42被布置在外壳14的内部。

[馈送托盘20、排放托盘21]

如在图1中所示,馈送托盘20能够沿着前后方向8通过开口13插入外壳14中和被从外壳14移除。开口13位于多功能机器10的前表面上和在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部分处。如在图2中所示,馈送托盘20能够支撑多张堆叠的片材28。排放托盘21被布置在馈送托盘20的上部中并且被与馈送托盘20一起地沿着前后方向8插入和抽出。排放托盘21支撑由该一对排放辊46排放的片材28。

[馈送单元16]

馈送单元16向传送路径38馈送由馈送托盘20支撑的片材28。如在图2中所示意的,馈送单元16设有馈送辊25、馈送臂26和轴27。馈送辊25被可旋转地支撑在馈送臂26的远端处。驱动被从馈送马达(未示意)传递到馈送辊25。馈送臂26通过轴27可旋转地支撑,该轴27由打印机单元11的框架支撑。馈送臂26通过它自身的重量或弹簧的弹性力被枢转地朝向馈送托盘20推压。

在下文中,与在用于传送片材28的传送方向38a上传送片材28有关的馈送辊25、传送辊34和排放辊36的旋转被示意为“正常旋转”。

[传送路径38]

如在图2中所示,传送路径38示意部分地由在打印机单元11的内部以预定间隔彼此面对的外部引导部件18和内部引导部件19形成的空间。传送路径38是从馈送托盘20的后端部向后延伸的路径。当在打印机单元11的后部处向上延伸的同时,传送路径38在实现u形转弯时向前弯曲,并且经由记录单元24和压板42之间的空间到达排放托盘21。如在图2和图3中所示,在该一对传送辊45和该一对排放辊46之间的传送路径38被设置在多功能机器10在左右方向9上的基本中心处,并且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片材28在传送路径38中的传送方向38a由图2中的箭头示意。

[一对传送辊45]

如在图2中所示,该一对传送辊45在传送方向38a上位于记录单元24上游。该一对传送辊45具有彼此面对的传送辊34和夹送辊35。驱动被从传送马达(未示意)传递到传送辊34,并且传送辊34在法线方向或反向方向上旋转。夹送辊35随着传送辊34的旋转而旋转。当被夹在在法线方向上旋转的传送辊34和夹送辊35之间的同时,片材28在传送方向38a上被传送。

[一对排放辊46]

如在图2中所示,该一对排放辊46在传送方向38a上被布置在记录单元24下游。该一对排放辊46具有彼此面对的排放辊36和正齿轮37。由传送马达(未示意)产生的驱动力被传递到排放辊36以在法线方向或反向方向上旋转。正齿轮37随着排放辊36的旋转而旋转。在被夹在在法线方向上旋转的排放辊36和正齿轮37之间的同时,片材28在传送方向38a被传送。

[记录单元24]

如在图2中所示,记录单元24在传送方向38a上位于该一对传送辊45和该一对排放辊46之间。记录单元24越过传送路径38在上下方向7上面对压板42。记录单元24设有载架23和安装在载架23上的记录头39。

如在图3中所示意的,载架23是由导轨43和44支撑的导轨,导轨43和44中的每一个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导轨43和44在前后方向8上分离并且由框架(未示意)支撑。载架23被连接到设置在导轨44上的已知带机构。由载架驱动马达(未示意)产生的驱动力被传递到带机构,并且带机构循环。当带机构旋转时,载架23在受到导轨43和44引导的同时在左右方向9上往复移动。如由图3的交替长短划线示意地,载架23的移动范围向传送路径38的宽度38b左右地延伸。

设置在墨供应装置15中的记录头39和该四个副罐100被四根墨管32连接。记录头39通过柔性扁平缆线33连接到控制板(未示意)。

该四个副罐100是品红色副罐100m、青色副罐100c、黄色副罐100y和黑色副罐100b。除非在该说明书中特别需要区分,品红色副罐100m、青色副罐100c、黄色副罐100y和黑色副罐100b被一起地称作副罐100。

该四根墨管32包括黄色墨管32y、青色墨管32c、品红色墨管32m和黑色墨管32b。除非在该说明书中特别需要区分,黄色墨管32y、青色墨管32c、品红色墨管32m和黑色墨管32b被一起地称作墨管32。该四根墨管32被捆扎到一起。

柔性扁平缆线33电连接控制板和记录头39,在所述控制板上安装有控制单元。柔性扁平缆线33向记录头39传输从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

如在图2中所示,多个喷嘴40被布置在记录头39的下表面上。该多个喷嘴40的远端被从记录头39的下表面暴露。记录头39作为微小墨滴从喷嘴40喷射墨。在载架23的移动期间,记录头39朝向由压板42支撑的片材28喷射墨滴。因此,图像被记录在片材28上。此外,存储在该四个副罐100中的墨被消耗。

[压板42]

如在图2和图3中所示,压板42在传送路径38中被布置在该一对传送辊45和该一对排放辊46之间。压板42被布置成越过传送路径38在上下方向7上面对记录单元24。压板42从下方支撑由该一对传送辊45传送的片材28。

[盖48]

如在图1b中所示,开口47在外壳14的右前部中形成。墨供应装置15被容纳在外壳14中,并且墨供应装置15的前表面被从开口47暴露。能够打开和关闭开口47的盖48被附接到外壳14。盖48的下端部受到外壳14支撑从而能够在开口47的下方围绕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轴线旋转。盖48能够在用于关闭开口47的关闭位置(在图1a中示意的位置)和用于打开开口47的打开位置(在图1b中示意的位置)之间旋转。

如在图1a中所示,盖48具有透光部分49。透光部分49具有透光性使得内部结构能够被从盖48的外侧在视觉上识别。当盖48处于关闭位置处时,能够从透光部分49在视觉上识别附接到墨供应装置15的墨盒50的前表面。

[墨供应装置15]

如在图1、图3和图4中所示,墨供应装置15(液体供应装置的一个实例)设有容纳壳体71、四个副罐100、大气连通部70(见图5和图11)和品红色墨盒50m、青色墨盒50c、黄色墨盒50y和黑色墨盒50b。

[墨盒50]

如在图1和图3中所示,除非在该说明书中特别需要区分,品红色墨盒50m、青色墨盒50c、黄色墨盒50y和黑色墨盒50b被一起称作墨盒50(盒的一个实例)。

图4示意仅在该四个墨盒50中在左右方向9上位于最左侧处的品红色墨盒50m被容纳在容纳壳体71中的状态。

如在图5和图6中所示,墨盒50设有盒主体51和接头接纳部52。盒主体51具有存储墨(液体的一个实例)的第一存储腔室53。

盒主体51具有基本长方体盒子形状。当从上下方向7和前后方向8观察时,盒主体51具有基本矩形形状。盒主体51具有在盒主体51的前端部处向下突出的突出部65。盒主体51具有上壁54、副下壁55、右壁56(见图4)、左壁57(见图4)、后壁58、前壁59和下壁60。下壁60位于盒主体51的前部和下端部处,并且下壁60位于副下壁55的下方。副下壁55位于下壁60的后面。盒主体51具有在突出部65处向后(水平方向的一个实例)打开并且与第一存储腔室连通的连通端口61。连通端口61是由副下壁55、下壁60、右壁56和左壁57限定的开口。连通端口61是连通开口的一个实例。

在上壁54上,向上突出的抵接部64被设置于在前后方向8上的中央部分处。抵接部64是抵靠容纳壳体71的锁定杠杆79(将在以后描述)的部分。

限定第一存储腔室53的底表面的副下壁55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8上朝向突出部65向下倾斜。

接头接纳部52具有从包围盒主体51中的连通端口61的部分向后延伸的筒形形状。接头接纳部52是副罐100的接头102(将在以后描述)被插入其中的部分。

图5示意墨盒50被附接到副罐100的附接状态。图6示意墨盒50被从副罐100分离的分离状态。附接状态将在以下详细示意。

接头接纳部52设有能够关闭连通端口61的插塞部件62和向后推压插塞部件62的弹簧63。如在图6中所示,在外力被施加到墨盒50的状态下,插塞部件62处于关闭连通端口61的位置处。弹簧63在插塞部件62和前壁59之间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并且弹簧63能够在前后方向8上被压缩。如在图5中所示,当大于弹簧63的弹性力的向前外力被接头102施加到插塞部件62时,插塞部件62向前移动并且被从连通端口61分离。

[容纳壳体71]

容纳壳体71具有长方体盒子形状,该长方体盒子形状具有打开的前端。容纳壳体71具有上壁72、下壁73、右壁74、左壁75、后壁76和三个分隔壁77。上壁72、下壁73、右壁74、左壁75和后壁76限定具有打开的前端的内部空间78。该三个分隔壁77是与右壁74和左壁75平行的壁,并且将内部空间78分隔成四个空间。该四个墨盒50中的每一个能够被安装或附接在被分隔的该四个空间中的每一个中。

[锁定杠杆79]

如在图4、图5和图6中所示,容纳壳体71设有在内部空间78中保持墨盒50的锁定杠杆79。锁定杠杆79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部件。锁定杠杆79的中央部分被设置在上壁72上从而能够围绕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轴线旋转。锁定杠杆79在向后倾斜的锁定位置和向前倾斜的解锁位置之间旋转。在无任何外力被施加的状态下,锁定杠杆79由于它自身的重量而向后倾斜并且位于锁定位置处。在锁定位置处,锁定杠杆79的后端部抵靠内部空间78中的墨盒50的抵接部64的前表面,并且限制墨盒50在前后方向8上向前移动。当锁定位置的锁定杠杆79的前端部被用户的手指按下时,锁定杠杆79从锁定位置旋转到解锁位置。在解锁位置处,锁定杠杆79的后端部位于抵接部64的前表面的上方。因为处于解锁位置处的锁定杠杆79不抵靠在前后方向8上向前移动的墨盒50的抵接部64,所以能够从容纳壳体71拆卸墨盒50。

[副罐100]

图4到图11示意副罐100(罐的一个实例)。副罐100位于容纳壳体71的下壁73的下方。

如在图7中所示,副罐100设有罐主体101和接头102。存储墨的第二存储腔室105在罐主体101的内部形成。副罐100设有与第二存储腔室105连通的液体流动通道103(液体通道的实例)和气体流动通道104(气体通道的实例)。液体流动通道103和气体流动通道104在罐主体101的内部和接头102的内部形成。此外,副罐100设有使得第二存储腔室105与外侧连通的大气连通端口106(见图9、图10和图12a)。大气连通端口106是空气连通部的一个实例。

[液体流动通道103和气体流动通道104]

如在图7中所示,液体流动通道103和气体流动通道104平行地定位。

液体流动通道103具有第一开口131、第二开口132、作为第一竖直部分的一个实例的竖直部分133和作为第一水平部分的一个实例的水平部分134。第一开口131是在液体流动通道103的一端侧(后端侧)上形成并且与第二存储腔室105连通的开口。第一开口131沿着上下方向7打开。第二开口132是在与液体流动通道103的该一端侧相反的另一端侧(前端侧)上形成并且向外侧或大气开放的开口。第二开口132沿着前后方向8打开。在墨盒50的附接状态下,第二开口132位于墨盒50的第一存储腔室53的内部。竖直部分133是从液体流动通道103中的第一开口131向上(竖直方向的一个实例)延伸的部分。水平部分134是从液体流动通道103中的第二开口132向后(水平方向的一个实例)延伸的部分。竖直部分133的上端部被连接到水平部分134的后端部。

气体流动通道104具有第一开口141、第二开口142、作为第二竖直部分的一个实例的竖直部分143和作为第二水平部分的一个实例的水平部分144。第一开口141是在气体流动通道104的一端侧(后端侧)上形成并且允许在气体流动通道104和第二存储腔室105之间连通的开口。第一开口141沿着上下方向7打开。第二开口142是在与气体流动通道104的该一端侧相反的另一端侧(前端侧)上形成并且向外侧或大气开放的开口。第二开口142沿着前后方向8打开。在墨盒50被附接到副罐100的状态下,第二开口142与墨盒50的第一存储腔室53连通。竖直部分143是从气体流动通道104中的第一开口141向上(竖直方向的一个实例)延伸的部分。水平部分144是从气体流动通道104中的第二开口142向后(水平方向的一个实例)延伸的部分。竖直部分143的上端部被连接到水平部分144的后端部。

[罐主体101]

罐主体101具有大致长方体外壁。罐主体101当在上下方向7上观察时具有基本t形形状(见图9和图10),当在前后方向8上观察时具有基本矩形形状(见图8),并且在在左右方向9(见图4到图7)上观察时具有l形形状。

如在图4到图11中所示,罐主体101的外壁具有后上壁107、弯曲上壁130、前上壁108、下壁109、两个后侧壁110、两个前弯曲侧壁111、后壁112和前壁113。后上壁107是在相对于水平平面从后端向上倾斜的同时向前延伸的壁。弯曲上壁130是从后上壁107的前端延伸的壁并且被从前部向上弯曲。前上壁108与水平平面平行地从弯曲上壁130的上端向前延伸。下壁109与水平平面平行地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当从上下方向7观察时,下壁109具有t形形状。后侧壁110在上下方向7上连接后上壁107和下壁109。当从左右方向9观察时,后侧壁110具有基本矩形形状。如在图9中所示,罐主体101的内部被三个后侧壁110划分成四个片段。换言之,后侧壁110由罐主体101内部的相邻片段共享。前弯曲侧壁111在上下方向7上连接弯曲上壁130、前上壁108和下壁109。当从左右方向9观察时,前弯曲侧壁111具有基本矩形形状,并且当在上下方向7上观察时具有其中角部部分绘制圆弧形状的l形状。后壁112从下壁109的后端部向上延伸,并且后壁112被连接到位于左侧和右侧上的所述两个后侧壁110和后上壁107。前壁113从下壁109的前端部向上延伸,并且前壁113被连接到位于左侧和右侧上的所述两个前弯曲侧壁111。

如在图7和图11中所示,与第二存储腔室105连通的连通端口129在下壁109上形成。墨管32的一个端部被连接到连通端口129,并且第二存储腔室105和记录头39经由墨管32被彼此连通地连接。

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的筒形内管状部114被设置在罐主体101的前端部和上部处。内管状部114的内部与由前壁113、位于左侧和右侧上的所述两个前弯曲侧壁111和前上壁108形成的开口连通。接头102的后端部能够被附接到内管状部114。在接头102被附接到内管状部114的附接状态下,内管状部114的内部与接头102的内部连通。

[宽幅部分150和窄幅部分151]

如在图10中所示,罐主体101具有在前后方向8上布置的宽幅部分150和窄幅部分151。宽幅部分150是位于罐主体101在前后方向8上的后部处的部分,并且宽幅部分150包括所述两个后侧壁110和后壁112。窄幅部分151是位于罐主体101在前后方向8上的前端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实例)处的部分,并且窄幅部分151包括所述两个前弯曲侧壁111和前壁113。窄幅部分151在左右方向9上(正交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一个实例)的宽度小于宽幅部分150在左右方向9上的宽度。第二存储腔室105在宽幅部分150和窄幅部分151的上方形成。

如在图8中所示,宽幅部分150在左右方向9上的宽度基本等于墨盒50在左右方向9上的宽度。因此,窄幅部分151在左右方向9上的宽度小于墨盒50在左右方向9上的宽度。

[竖直壁115和水平壁116]

如在图7和图11中所示,罐主体101在罐主体101的前部和上部处设有竖直壁115和水平壁116。

竖直壁115在上下方向7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8上位于前壁113和弯曲上壁130之间。竖直壁115连接位于左侧和右侧上的所述两个前弯曲侧壁111,并且竖直壁115将由前壁113、前上壁108、弯曲上壁130和所述两个前弯曲侧壁111限定的空间分隔成前部和后部。竖直壁115的下端位置是液体流动通道103的第一开口131在上下方向7上的位置和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第一开口141在上下方向7上的位置。竖直壁115在上下方向7上的下端水平等于后上壁107的前端的下端水平。即,第二存储腔室105的上表面由穿过竖直壁115的下端位置并且与水平平面平行的虚拟平面和后上壁107的下表面限定。

水平壁116从竖直壁115的上端向前延伸。水平壁116延伸到内管状部114的内部。水平壁116连接位于左侧和右侧上的所述两个前弯曲侧壁111,并且水平壁116在左右方向9上连接内管状部114的内表面。水平壁116将由前上壁108和所述两个前弯曲侧壁111限定的空间和由内管状部114限定的空间分隔成上部和下部。

如在图10中所示,液体流动通道103的竖直部分133由竖直壁115、前壁113和所述两个前弯曲侧壁111限定。正交于上下方向7的竖直部分133的截面的形状是矩形。液体流动通道103的竖直部分133沿着分隔第二存储腔室105的所述两个前弯曲侧壁111连续地延伸,并且所述两个前弯曲侧壁111具有限定竖直部分133的表面。因此,竖直部分133在左右方向9上的宽度与由窄幅部分151限定的第二存储腔室105在左右方向9上的宽度相同。

如在图10中所示,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竖直部分143由弯曲上壁130、竖直壁115和所述两个前弯曲侧壁111限定。正交于上下方向7的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竖直部分143的截面的形状是矩形。竖直部分143沿着分隔第二存储腔室105的所述两个前弯曲侧壁111连续地延伸,并且所述两个前弯曲侧壁111具有限定竖直部分143的表面。因此,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竖直部分143在左右方向9上的宽度与由窄幅部分151限定的第二存储腔室105在左右方向9上的宽度相同。

如在图10中所示,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第一开口141在前后方向8(水平方向的一个实例)上的长度149比液体流动通道103的第一开口131在前后方向8(水平方向的一个实例)上的长度148长。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第一开口141在左右方向9上的长度等于液体流动通道103的第一开口131在左右方向9为的长度。因此,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第一开口141的开口面积大于液体流动通道103的第一开口131的开口面积。

如在图7中所示,在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竖直部分143中,当它接近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第一开口141时,气体流动通道104的开口面积扩大。在液体流动通道103的竖直部分133中,液体流动通道103的开口面积在上下方向7上是恒定的。

如在图7中所示,罐主体101中的液体流动通道103的水平部分134由前上壁108、水平壁116、所述两个前弯曲侧壁111和内管状部114限定。罐主体101中的气体流动通道104的水平部分144由水平壁116、所述两个前弯曲侧壁111和内管状部114限定。

[第一肋117]

如在图7和图11中所示,罐主体101设有与竖直壁115连续的第一肋117。第一肋117从前弯曲侧壁111突出并且从竖直壁115向下延伸。第一肋117和下壁109彼此分离。第一肋117被设置在位于左侧和右侧上的所述两个前弯曲侧壁111中的每一个上,并且所述两个第一肋117位于一个第二存储腔室105中从而在左右方向9上分离。

[接头102]

如在图4到图9和图11中所示,接头102设有接头主体118、内壁119、插塞部件120(见图6和图7)和弹簧121(见图6和图7)。

[接头主体118]

如在图7中所示,接头主体118设有位于后端部处的外管状部122、位于前端部处的远端部123和连接外管状部122和远端部123的主体部分124。外管状部122具有筒形形状并且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外管状部122被装配到罐主体101的内管状部114中。因此,接头主体118被固定到罐主体101。远端部123具有以在前后方向8上的轴线作为轴向中心的盘形形状。主体部分124具有筒形形状并且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每一个向上和向下打开的上开口部125和下开口部126在主体部分124的前端部处形成。

[分隔壁127和第二肋128]

如在图7和图8中所示,内壁119位于接头主体118的内部。内壁119超过外管状部122从远端部123向后延伸。内壁119设有分隔壁127和第二肋128。如在图8中所示,当在前后方向8上观察时,内壁119具有t形形状。分隔壁127的后端表面与罐主体101中的水平壁116的前端表面相接触。在接头主体118和罐主体101之间的联结部分的内部空间被分隔壁127和水平壁116分隔成液体流动通道103和气体流动通道104。

分隔壁127是在接头主体118的内部在左右方向9上展开的壁。分隔壁127从远端部123向后延伸。接头主体118的内部空间被分隔壁127分隔成上部和下部。

第二肋128从分隔壁127在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部分向下突出。第二肋128从远端部123向后延伸。在第二肋128和接头主体118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接头102中的液体流动通道103的水平部分134由接头主体118的内表面和内壁119的下表面限定。接头102中的液体流动通道103的水平部分134的截面具有基本半圆形形状。更加精确地,在水平部分134的截面中,半圆形上部被第二肋128划分成右侧和左侧,并且半圆形下部被连接而不被划分成右侧和左侧。接头102中的气体流动通道104的水平部分144由接头主体118的内表面和内壁119的上表面限定。接头102中的气体流动通道104的水平部分144的截面具有半圆形形状。

[插塞部件120和弹簧121]

插塞部件120是筒形部件,并且插塞部件120位于接头主体118的主体部分124外侧。插塞部件120能够沿着主体部分124在前后方向8上移动。弹簧121的前端部被固定到插塞部件120的后端部,并且其后端部抵靠大气连通部70的缓冲罐90(将在以后描述)和接头主体118的外管状部122。弹簧121向前推压插塞部件120。在无任何外力被施加的状态下,插塞部件120位于接头主体118的前端部处,并且插塞部件120关闭上开口部125和下开口部126。当大于弹簧121的弹性力的向后外力被施加到插塞部件120时,插塞部件120向后移动,并且上开口部125和下开口部126被打开。当墨盒50被附接时,墨盒50的接头接纳部52抵靠插塞部件120。通过当墨盒50被附接时施加的外力,抵靠接头接纳部52的插塞部件120向后移动。

[墨盒50的附接状态]

如在图5和图7中所示,在墨盒50被附接到副罐100的附接状态下,副罐100的接头主体118被沿着前后方向8插入到墨盒50的接头接纳部52中,并且被进一步插入到连通端口61中。在这个附接状态下,副罐100的液体流动通道103的第二开口132和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第二开口142进入墨盒50的第一存储腔室53。如在图4和图5中所示,墨盒50能够在前后方向8上从副罐100分离和附接到副罐100。

[墨盒50和副罐100的布局]

将描述墨盒50和副罐100的布局。将在墨盒50被附接到容纳壳体71并且墨盒50和副罐100如在图5中所示意地处于使用姿态中的假设下描述该布局。

如在图5中所示,墨盒50的突出部65基本处于在上下方向7上与接头102相同的位置处,但是墨盒50的突出部65的上方的部分位于接头102的上方。因此,墨盒50的第一存储腔室53的大部分位于接头102的上方。此外,副罐100的上部,即,弯曲上壁130附近的上方的上部位于与接头102基本相同的位置处。然而,副罐100的弯曲上壁130附近的下方的部分位于接头102的下方。因此,副罐100的第二存储腔室105的大部分在上下方向7上位于接头102的下方。

第一存储腔室53的突出部65以上的部分位于液体流动通道103的水平部分134上方和气体流动通道104的水平部分144的上方。第二存储腔室105位于液体流动通道103的水平部分134的下方和气体流动通道104的水平部分144的上方。第一存储腔室53的下部和第二存储腔室105的上部位于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的线上。第一存储腔室53的容积大于第二存储腔室105的容积。

气体流动通道104的水平部分144位于液体流动通道103的水平部分134的上方。

如在图7中所示,液体流动通道103的第一开口131、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第一开口141和大气连通端口106被从第一存储腔室53的连通端口61在向后方向或在离开第一存储腔室53的方向上依次布置。第一存储腔室53的连通端口61在上下方向7上的位置对应于其中第一存储腔室53和液体流动通道103彼此连通的在上下方向7上的位置,并且在该在上下方向7上的位置处从连通端口61面向后的方向是离开第一存储腔室53的方向。

[大气连通部70]

如在图5、图11和图12中所示,大气连通部70设有缓冲罐90、连通流动通道145和大气连通路径147。

[缓冲罐90]

如在图5和图11中所示,缓冲罐90位于容纳壳体71的下方和副罐100的上方。

如在图5和图11中所示,缓冲罐90设有上壁91、下壁92、两个侧壁93、三个分隔壁94、后壁95和突出壁96。上壁91是沿着相对于水平平面倾斜的表面展开的壁。下壁92是在从后在与水平平面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同时朝前向上弯曲的壁。下壁92的前端部被连接到上壁91的前端部。所述两个侧壁93是在上下方向7上将上壁91和下壁92在左右方向9上的两个端部彼此连接的壁。该三个分隔壁94是在左右方向9与所述两个侧壁93平行地布置的壁。后壁95是将上壁91和下壁92的后端部彼此连接的壁。突出壁96是从上壁91的后端部向上延伸的壁。在后壁95和突出壁96之间在前后方向8上形成间隙。

容纳壳体71的下壁73位于缓冲罐90的上壁91的上方。缓冲罐90的上壁91支撑容纳壳体71的下壁73。因此,缓冲罐90的上壁91能够经由容纳壳体71的下壁73支撑容纳在容纳壳体71中的墨盒50。

[缓冲腔室97]

由上壁91、下壁92、所述两个侧壁93和后壁95限定的内部空间被该三个分隔壁94分隔成四个缓冲腔室97。该四个缓冲腔室97分别被以连通方式连接到该四个副罐100。该四个缓冲腔室97是在第一存储腔室53中的墨通过气体-液体置换被供应到第二存储腔室105时能够存储被发送到第一存储腔室53的空气的空间。

如在图5中所示,缓冲腔室97位于第一存储腔室53的下方,并且第二存储腔室105位于缓冲腔室97的下方。在突出部65中形成的第一存储腔室53的一部分和缓冲腔室97的一部分位于在前后方向8(水平方向的一个实例)上延伸的线上。此外,突出部65的一部分、接头102的一部分和缓冲罐90的一部分位于在前后方向8(水平方向的一个实例)上延伸的线上。此外,第一存储腔室53的一部分和缓冲腔室97的一部分位于在上下方向7上延伸的线上。

[连通流动通道145]

如在图12a中所示,缓冲罐90的下壁92具有与缓冲腔室97连通的开口部98。墨供应装置15设有连接罐主体101的大气连通端口106和缓冲罐90的开口部98的连接管道99。连接管道99具有筒形形状。连接第二存储腔室105和缓冲腔室97的连通流动通道145由连接管道99的内表面形成。连通流动通道145在上下方向7上延伸。

[大气连通通道147]

如在图12b中所示,在上壁91的后端部处为每一个缓冲腔室97形成开口部146。上壁91在突出壁96后面具有四个开口部146。上壁91的下表面沿着在前后方向8(水平方向的一个实例)上与开口部98相反的方向(向后)上向上倾斜。开口部146在上壁91的下表面在上下方向7上最高地定位的位置处向上壁91打开。这里,在上下方向7上延伸的大气连通通道147由后壁95的前表面和突出壁96的后表面形成。大气连通通道147经由开口部146从缓冲腔室97向上延伸,并且大气连通通道147与多功能机器10的外壳14的外侧连通。

[实施例中的操作]

首先,将描述在其中墨盒50被起初附接到空置的副罐100的初始引入时墨和空气的流动。

在图6中示意的初始引入之前的状态(以前状态)中,墨盒50被从副罐100分离。在以前状态下,墨盒50的连通端口61被插塞部件62关闭,并且第一存储腔室53被墨盒50气密性地密封。因此,填充在第一存储腔室53中的墨不向外侧泄漏。在另一形态,在以前状态下,副罐100的上开口部125和下开口部126(见图7)被插塞部件120关闭。因此,与第二存储腔室105连通的液体流动通道103的第二开口132和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第二开口142向外侧关闭。除了液体流动通道103和气体流动通道104,作为与外侧连通的部分,第二存储腔室105还具有大气连通端口106(见图7)和连通端口129(见图7)。大气连通端口106经由缓冲腔室97与多功能机器10的外侧空气连通。连通端口129经由墨管32与记录头39连通。然而,在记录头39的休止状态下,墨不从连通端口129流出。这里,第二存储腔室105未填充有墨,并且第二存储腔室105处于空置状态下。

如在图5和图7中所示,当墨盒50被附接到副罐100时,关闭连通端口61的插塞部件62克服弹簧63的推压力向前撤退,并且关闭上开口部125和下开口部126的插塞部件120克服弹簧121的推压力向后撤退。因此,第一存储腔室53经由液体流动通道103和气体流动通道104与第二存储腔室105连通。然后,墨盒50的第一存储腔室53中的墨自然地经由液体流动通道103降落,并且墨被引入到副罐100的第二存储腔室105中。因为大气连通端口106向外侧空气开放,所以具有与引入第二存储腔室105中的墨量相同体积的空气经由大气连通端口106和气体流动通道104被引入到第一存储腔室53中。以此方式,第一存储腔室53用空气置换第一存储腔室53中的墨(气体-液体置换),第一存储腔室53中的墨被供应到第二存储腔室105。

随着气体-液体置换进行,第二存储腔室105中的墨的液位升高。当墨的液位升高以达到竖直壁115的下端位置时,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第一开口141关闭。然后,因为气体-液体置换不能被执行,所以从第一存储腔室53向第二存储腔室105的墨供应停止。以此方式,在初始引入时墨得到供应。

接着,将描述在墨盒50的附接状态下当由打印机单元11执行打印操作时墨和空气的流动。

当在执行记录操作时从记录头39喷射墨时,第二存储腔室105中的墨被从连通端口129抽吸到记录头39。随着墨减少,第二存储腔室105中的墨的液位下降。因此,关闭的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第一开口141被打开。当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第一开口141被打开时,气体-液体置换被如上所述的执行,并且墨被从第一存储腔室53供应到第二存储腔室105。墨被从第一存储腔室53供应到第二存储腔室105从而补偿在记录头39中的墨消耗,并且第二存储腔室105中的墨的液位高度被保持在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第一开口141的位置处。

当第一存储腔室53中的墨变得空置时,通过用填充有墨的另一个墨盒50更换空置的墨盒50,多功能机器10能够连续执行记录操作。

[实施例的技术效果]

利用根据这个实施例的墨供应装置15,因为第一存储腔室53和第二存储腔室105经由气体流动通道104和液体流动通道103彼此连接,所以第一存储腔室53中的墨能够通过气体-液体置换被供应到第二存储腔室105。因为第一存储腔室53被布置在第二存储腔室105的上方,所以根据第二存储腔室105中的墨的减少,墨被从第一存储腔室53供应到第二存储腔室105。此外,因为墨盒50能够在前后方向8上附接到副罐100和从副罐100拆卸,所以在更换墨盒50时的可操作性良好。

此外,由于在液体流动通道103和气体流动通道104之间的液压头差,与气体流动通道104相比,墨盒50中的墨更加易于流动到液体流动通道103。引起墨沿着气体流动通道104流动的反向流动不发生。因此,墨沿着液体流动通道103流动并且气体沿着气体流动通道104流动。因此,根据副罐100中的墨的减少,墨被稳定地从墨盒50供应到副罐100。

此外,因为液体流动通道103和气体流动通道104在第二开口132和142的下方的第一开口131和141处相对于第二存储腔室105打开,所以第二存储腔室105中的墨难以回流到液体流动通道103和气体流动通道104中。

此外,因为液体流动通道103的第一开口131被布置在从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第一开口141和大气连通端口106之间的空间偏离的位置处,所以防止了液体流动通道103中断从大气连通端口106到达气体流动通道104的气体的移动路径。因此,防止了液体流动通道103和气体流动通道104的设计复杂度。

根据这个实施例的多功能机器10,因为墨盒50能够被在前后方向8上附接和拆卸,所以在更换墨盒50时的可操作性良好。

[变型]

在根据前述实施例的墨供应装置15中,液体流动通道103具有竖直部分133和水平部分134,并且气体流动通道104具有竖直部分143和水平部分144。然而,液体流动通道103可以仅具有水平部分134,并且可以不具有竖直部分133。类似地,气体流动通道104可以仅具有水平部分144,并且可以不具有竖直部分143。

在根据前述实施例的墨供应装置15中,液体流动通道103的水平部分134和气体流动通道104的水平部分144均在同一接头102中形成。然而,墨供应装置15可以设有两个接头,液体流动通道103的水平部分134可以在其中一个接头中形成,并且气体流动通道104的水平部分144可以在另一个接头中形成。此外,在液体流动通道103的水平部分134和气体流动通道104的水平部分144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是或上方或下方。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液体流动通道103的第一开口131、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第一开口141和大气连通端口106在离开第一存储腔室53的连通端口61的方向上顺序定位。然而,在第一开口131、第一开口141和大气连通端口106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受限制。第一开口131、第一开口141和大气连通端口106中的一个可以位于前部或后部中,或可以在左右方向9上布置。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竖直部分143沿着分隔第二存储腔室105的所述两个前弯曲侧壁111连续地延伸,并且所述两个前弯曲侧壁111具有限定竖直部分143的表面。然而,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竖直部分143可以包括不连续地沿着分隔第二存储腔室105的所述两个前弯曲侧壁111延伸的壁,例如被台阶分离的壁。

在前述实施例中,第一存储腔室53的下部和副罐100的上部位于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线上,但是可以不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同一条线上,并且可以分别位于在水平方向上平行的不同的线上。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气体流动通道104的第一开口141沿着前后方向8的长度149比液体流动通道103的第一开口131沿着前后方向8的长度148长。然而,长度148和149可以是相同长度,或长度148可以比长度149长。

在前述实施例中,第一存储腔室53的容积大于第二存储腔室105的容积。然而,这些容积可以是大致相同的,或第二存储腔室105的容积可以大于第一存储腔室53的容积。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内管状部114和接头主体118被形成为各自的部件。然而,它们可以被一体模制,并且构成接头102的内壁119还可以与内管状部114和接头主体118一体模制。在前述实施例中,罐主体101的水平壁116和接头102的内壁119被形成为各自的部件,但是它们可以被一体模制。在前述实施例中,罐主体101和接头102被形成为各自的部件,但是它们可以被一体模制。

在前述实施例中,宽幅部分150和窄幅部分151在罐主体101中形成。然而,例如,可以不形成窄幅部分151,并且罐主体101可以被构造成具有恒定宽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