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8615发布日期:2019-02-12 23:4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背景技术:

例如,在热敏打印机中具备打印单元。打印单元通过使可动刀从待机位置移动至切断位置,利用可动刀和固定刀切断纸。考虑到如下情况:通过使可动刀移动至切断位置,在可动刀与固定刀之间产生堵塞纸(即,卡纸),可动刀在骑上固定刀的位置处停止。在该情况下,已知有通过操作操作杆而在可动刀与固定刀之间隔开间隙以解除堵塞纸的结构。通过在可动刀与固定刀之间设置间隙,去除堵塞纸的负荷。通过去除堵塞纸的负荷,能够借助弹簧的复原力使可动刀恢复到原位(以下,称作待机位置)。

但是,关于在固定刀与可动刀之间设置间隙的结构,在产生了比间隙大的堵塞纸的情况下,难以完全去除堵塞纸的负荷。因此,存在如下担忧:即使通过操作杆的1次操作在固定刀与可动刀之间设置间隙,可动刀也不返回。在该情况下,需要对操作杆进行多次操作来解除堵塞纸,可以说堵塞纸的解除性较低。

此外,当无法解除堵塞纸时,不能消除可动刀在骑上固定刀的位置处停止的状态。因此,无法打开打印机的安装有固定刀的罩。即,还无法使固定刀和可动刀向外部露出。因此,在产生了大于间隙的堵塞纸的情况下,难以消除堵塞纸,基于该观点,存在改良的余地。

因此,对于这种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寻求能够较容易地解除堵塞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打印单元具有:头单元,其具有对记录纸进行打印的热头;压印单元,其具有输送所述记录纸的压印辊,并且与所述头单元以能够分离的方式进行组合;固定刀,其设置于所述头单元和所述压印单元中的任意一方;可动刀,其设置于所述头单元和所述压印单元中的任意另一方,并且相对于所述固定刀滑动移动;驱动机构,其使所述可动刀在与所述固定刀相离的待机位置与骑上所述固定刀的切断位置之间滑动移动;锁定解除杆,其解除所述压印单元相对于所述头单元的锁定;以及复位机构,在所述可动刀停止在所述切断位置的状态下,该复位机构与所述锁定解除杆联动而在解除所述压印单元的锁定之前使所述可动刀移动到所述待机位置。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打印单元中,所述复位机构具有:复位齿条,其形成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齿条;以及复位小齿轮,其与所述复位齿条的齿条齿啮合,并且能够与所述锁定解除杆联动。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打印单元中,所述复位机构具有:第1齿轮和太阳齿轮,它们被支承为与所述锁定解除杆的旋转中心同轴地旋转自如;行星齿轮,其被支承为以与所述太阳齿轮啮合的方式旋转自如,并且追随所述锁定解除杆的移动而公转;以及内齿轮,其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所述第1齿轮形成为能够与所述复位小齿轮啮合。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打印单元中,所述复位齿条具有如下的齿条齿:该齿条齿形成在所述可动刀的刃尖的相反侧,使得在所述复位齿条被配置于所述切断位置的状态下,该齿条齿与所述复位小齿轮啮合,并且在所述复位齿条被配置于所述待机位置的状态下,该齿条齿解除与所述复位小齿轮的啮合。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打印单元中,所述复位小齿轮被旋转自如地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的与所述驱动齿条啮合的驱动小齿轮的支承轴。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打印单元中,所述复位小齿轮被去除了小齿轮齿中的1个齿。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打印单元中,所述第1齿轮具有第1齿部,该第1齿部能够最先与所述复位小齿轮啮合,并且能够向径向内侧退避。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打印单元,在具有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所述打印单元的热敏打印机中,所述可动刀设置于打印机主体,该打印机主体具有收纳所述记录纸的记录纸收纳部,并且,所述固定刀设置于打印机罩,该打印机罩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打印机主体连结,并且对所述记录纸收纳部进行开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的打印机罩闭合在闭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的打印机罩打开到开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的打印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的可动刀与固定刀之间切断记录纸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的、从图3的v箭头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的、沿着图3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的可动刀与固定刀之间产生堵塞纸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说明使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的可动刀返回到待机位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说明解除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的压印单元与头单元的锁定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0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的打印单元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的、沿着图10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的可动刀与固定刀之间产生堵塞纸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使第1齿轮的第1齿部与复位小齿轮啮合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1齿轮的第1齿部越过复位小齿轮的齿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越过了复位小齿轮的小齿轮齿的齿顶的第1齿部与下一个小齿轮齿的侧面抵接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6是说明使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的可动刀返回到待机位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7是说明解除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的压印单元与头单元的锁定的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打印机罩3处于闭位置的热敏打印机1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打印机罩3处于开位置的热敏打印机1的立体图。如图1、图2所示,热敏打印机1是能够对从卷纸r拉出的记录纸p(热敏纸、纸)进行打印并利用记录纸p作为票、收据等的打印机。热敏打印机1具有壳体(打印机主体)2、打印机罩3、设置于打印机罩3侧的压印单元4、以及设置于壳体2侧的头单元5。由压印单元4和头单元5构成了打印单元8。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设图1所示的打印机罩3的闭位置处的、相对于纸面的左下侧(打印机罩3侧)为前方(箭头fw方向)、右上侧(壳体2侧)为后方(箭头ba方向)、上侧为上方、下侧为下方。此外,假设记录纸p从前方fw排出。并且,设与前后方向l1和上下方向l2垂直的方向为左右方向l3。因此,根据每个附图的不同,各方向也有时可以颠倒。

壳体2通过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或者它们的适当组合而形成为朝前方fw开口的立方体状。壳体2由作为基本骨架的框架体和覆盖框架体的外装罩构成。在壳体2的内部形成有收纳卷纸r的记录纸收纳部10,通过打开打印机罩3,使记录纸收纳部10敞开。记录纸收纳部10形成为由上述框架体的一部分构成的朝向前方fw开口的箱型,在其内侧以使宽度方向与左右方向l3一致的状态收纳卷纸r。

此外,在壳体2的开口缘的下部配设有沿着左右方向l3延伸的第1转动轴11。在第1转动轴11上以能够相对于壳体2转动的方式连结有打印机罩3。打印机罩3在封闭壳体2的开口部的闭位置(图1的位置)与使壳体2的开口部敞开的开位置(图2的位置)之间在90度左右的角度范围内转动。由此,壳体2的开口部(即,记录纸收纳部10)利用打印机罩3进行开闭。在打印机罩3位于开位置时使记录纸收纳部10敞开,例如,能够将卷纸r放入到记录纸收纳部10内(所谓投入(dropin)方式)。

此外,热敏打印机1构成为:在打印机罩3处于闭位置时,在打印机罩3的末端部与壳体2之间隔开细小的间隙。利用该间隙将记录纸p从壳体2的内部引出至前方fw。因此,细小的间隙作为记录纸p的排出口12发挥功能。另外,在闭位置处,壳体2和打印机罩3在组合了压印单元4和头单元5的状态下被锁定。并且,在壳体2的上部前侧的角部中的、位于左右方向l3的一侧的角部上设置有解除压印单元4与头单元5的组合来进行打印机罩3的打开操作时的操作杆13。

图3是从下方观察打印单元8的立体图。如图2、图3所示,头单元5是主要组装有热头(未图示)和可动刀22的单元,配设在壳体2内的上部前侧。头单元5固定在从壳体2的上表面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内部板上,被保持在比记录纸收纳部10靠前方fw的位置处。

头单元5具有头框架23、热头、可动刀22、可动刀驱动机构(驱动机构)24、锁定解除杆25、复位机构26和锁定解除机构27。头框架23例如为金属制的框架。热头具有沿着左右方向l3呈线状排列的多个发热元件。

压印单元4安装于打印机罩3的内表面的上部的、在前后方向l1上与加强部件31重叠的位置处,伴随打印机罩3的开闭动作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头单元5组合。具体而言,压印单元4具有压印辊33、固定刀34和压印框架35。压印辊33是将记录纸p输送到打印机罩3的外部的辊。固定刀34设置于打印机罩3的内部,相对于压印辊33配置于前方fw。压印框架35是支承压印辊33和固定刀34的框架。这样,固定刀34设置于打印机罩3。因此,无需在打印机罩3上设置驱动可动刀22的可动刀驱动机构24。由此,可实现打印机罩3的轻量化,能够良好地确保开闭打印机罩3时的操作性。

如图1、图2所示,根据热敏打印机1的打印单元8,头单元5的热头形成为沿着左右方向l3(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板状。热头具有沿着左右方向l3呈线状排列的多个发热元件。由热头对记录纸p进行打印。此外,在打印机罩3处于闭位置时,热头与压印辊33对置,在热头与压印辊33之间以能够通纸的方式配置有记录纸p。

并且,对热头朝向下方(压印辊33侧)施力的螺旋弹簧介于热头与压印辊33之间。由此,能够可靠地将热头按压到由压印辊33送出的记录纸p,能够进行打印单元8的良好打印。

图4是示出使可动刀22滑动移动而在固定刀34与可动刀22之间切断记录纸p的状态的图。如图3、图4所示,可动刀22经由可动刀驱动机构24而设置于壳体2(参照图2)。在打印机罩3处于闭位置(参照图1)时,在头单元5和压印单元4组合起来的状态下,可动刀22配设成在前后方向l1上与固定刀34相对。可动刀22是以从根部22a至刃尖22b的长度从两端向中央而逐渐变短的方式形成的v字状的板状的刃。此外,可动刀22借助可动刀保持架29被安装于可动刀驱动机构24的驱动齿条46。可动刀22构成为:能够通过可动刀驱动机构24的动作而相对于头框架23在上下方向l2上滑动移动。即,可动刀22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固定刀34滑动移动。

图5是沿图3的v箭头方向观察的图。如图3、图5所示,可动刀驱动机构24是使可动刀22在切断位置p1与待机位置p2之间移动的机构。切断位置p1是指可动刀22骑上固定刀34且可动刀22与固定刀34一起切断记录纸p的位置。待机位置p2是指可动刀22远离固定刀34的位置。具体而言,可动刀驱动机构24具有驱动用马达m1、第1~第4驱动齿41~44、驱动小齿轮45和驱动齿条46。

驱动用马达m1为能够正反旋转的马达。第1驱动齿41与驱动用马达m1的驱动轴连结。第1驱动齿41经由第2~第4驱动齿42~44与驱动小齿轮45连结。驱动小齿轮45与小齿轮支承轴(支承轴)48安装于同轴上。小齿轮支承轴48与驱动小齿轮45一起一体地旋转。驱动小齿轮45在左右方向l3上分别设置有一对。一对驱动小齿轮45与左右方向l3的驱动齿条46啮合。一对驱动小齿轮45通过小齿轮支承轴48连结。

驱动齿条46的从待机位置p2侧的端部(上端部)46a至切断位置p1侧的端部(下端部)46b形成有多个驱动齿条齿47。即,关于驱动齿条46,在驱动齿条46的整个区域中形成有驱动齿条齿47。驱动齿条46安装于可动刀保持架29的沿着左右方向l3的两端部,沿着上下方向l2延伸。即,在驱动齿条46上借助于可动刀保持架29安装有可动刀22。以下,为了容易理解结构,详细说明驱动用马达m1侧的驱动小齿轮45和驱动齿条46,省略驱动用马达m1的相反侧的驱动小齿轮45和驱动齿条46的详细说明。

驱动用马达m1正转,由此,驱动用马达m1的旋转经由第1~第4驱动齿41~44而传递到驱动小齿轮45。驱动小齿轮45在箭头a方向上旋转,驱动齿条46与复位机构26的复位齿条58(后述)一起在箭头b方向上移动。驱动齿条46移动,由此,可动刀22与驱动齿条46一起在箭头b方向上进行直线移动。即,可动刀22移动至切断位置p1。

另一方面,驱动用马达m1反转,由此,驱动用马达m1的旋转经由第1~第4驱动齿41~44而传递到驱动小齿轮45。驱动小齿轮45在箭头c方向上旋转,驱动齿条46在箭头d方向上移动。驱动齿条46移动,由此,可动刀22与驱动齿条46一起在箭头d方向上进行直线移动。即,可动刀22移动至待机位置p2。

锁定解除杆25经由杆支承轴5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头框架23的侧壁部23a,具体而言,锁定解除杆25能够朝向后方进行按下操作。锁定解除杆25的末端部25a与操作杆13的连结体16(参照图2)的内侧嵌合。与操作杆13(参照图2)的转动动作联动地操作锁定解除杆25。

即,通过将操作杆13从锁定位置转动操作到释放位置,向箭头e方向转动操作锁定解除杆25。在锁定解除杆25的基端部25b上形成有第1齿轮54和第2齿轮55。第1齿轮54是构成复位机构26的一部分的部件。第2齿轮55是构成锁定解除机构27的一部分的部件。

图6是沿着图3的vi-vi线的剖视图。如图3、图6所示,复位机构26是使可动刀22从切断位置p1返回到待机位置p2的机构。具体而言,复位机构26具有第1齿轮54、复位小齿轮57和复位齿条58。第1齿轮54形成于锁定解除杆25的基端部25b的上端。在第1齿轮54的前上侧配置有复位小齿轮57。复位小齿轮57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小齿轮支承轴48,并且与驱动小齿轮45相邻地同轴配置。具体而言,复位小齿轮57在左右方向l3上在驱动小齿轮45的靠壳体2(参照图2)的中央侧的位置沿着驱动小齿轮45的侧面配置。此外,复位小齿轮57形成为能够与第1齿轮54啮合。

在复位小齿轮57的前方且能够与复位小齿轮57啮合地配置有复位齿条58。复位齿条58在左右方向l3上在驱动齿条46的靠壳体2(参照图2)的中央侧的位置沿着驱动齿条46的侧面一体地形成。通过与驱动齿条46一体地形成复位齿条58,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个数的情况下具备复位齿条58。由此,可实现打印单元8(即,热敏打印机1)的结构的简化,并且,可抑制成本。

复位齿条58与驱动齿条46同样形成,并且与驱动齿条46的驱动齿条齿47的齿数不同。即,关于驱动齿条46,在驱动齿条46的整个区域形成有驱动齿条齿47。另一方面,复位齿条58的从可动刀22的刃尖22b的相反侧的端部(上端部)58a到复位齿条58的大致中央的部位58b形成有复位齿条齿(齿条齿)59。即,复位齿条58仅在可动刀22的刃尖22b的相反侧形成有复位齿条齿59。复位齿条齿59的齿形与驱动齿条46的驱动齿条齿47相同,并且与驱动齿条齿47形成在同一延长线上。

通过仅在可动刀22的刃尖22b的相反侧形成复位齿条58的复位齿条齿59,在复位齿条58配置于待机位置p2的状态下,复位小齿轮57相对于复位齿条58的复位齿条齿59的啮合被解除(参照图8)。另一方面,在复位齿条58配置于切断位置p1的状态下,保持为复位齿条58的复位齿条齿59与复位小齿轮57啮合的状态。

根据复位机构26,通过对锁定解除杆25向箭头e方向进行转动操作,使第1齿轮54与复位小齿轮57啮合。通过在该状态下继续对锁定解除杆25进行转动操作,使复位小齿轮57在箭头f方向上旋转。复位小齿轮57旋转,由此,复位齿条58与驱动齿条46一起在箭头g方向上移动。可动刀22与复位齿条58一起在箭头g方向上移动。这样,能够与锁定解除杆25向箭头e方向的转动动作联动地使可动刀22朝向箭头g方向(即,待机位置p2)移动。

这里,复位小齿轮57去除了多个小齿轮齿57a中的相邻的小齿轮齿57a之间的1个齿(小齿轮齿57a)。这样,通过去除相邻的小齿轮齿57a之间的1个齿,确保相邻的小齿轮齿57a之间的间隔较大。因此,在使小齿轮齿57a与复位齿条齿59啮合时,能够抑制小齿轮齿57a的末端抵碰复位齿条齿59的末端。由此,能够使小齿轮齿57a与复位齿条齿59顺利地啮合。另外,作为其他例子,例如,也可以为未去除相邻的小齿轮齿57a之间的1个齿的形状的复位小齿轮57。

此外,复位小齿轮57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小齿轮支承轴48。因此,在可动刀22位于待机位置p2的情况下,即使操作锁定解除杆25,通过锁定解除杆25的杆操作而产生的动力也不传递到可动刀驱动机构25和可动刀22。由此,例如在以没有产生堵塞纸(即,卡纸)等错误的状态操作了锁定解除杆25的情况下,能够仅实现压印单元4(参照图2)的锁定解除。

此外,在锁定解除杆25的基端部25b形成有锁定解除机构27的第2齿轮55。锁定解除机构27是与锁定解除杆25的转动动作联动地解除打印机罩3(参照图1)的锁定的机构。换言之,利用锁定解除杆25解除压印单元4相对于头单元5的锁定。具体而言,锁定解除机构27具有第2齿轮55和解除板62。解除板62经由板支承轴66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头框架23的侧壁部23a侧的、第2齿轮55的后方。解除板62具有解除齿轮63和释放凸轮64。

解除齿轮63形成为能够与锁定解除杆25的第2齿轮55啮合。释放凸轮64是与解除齿轮63一体形成并解除头单元5与压印单元4(参照图2)的组合的凸轮。释放凸轮64从解除板62的旋转中心(即,板支承轴66)朝向下方突出。

根据锁定解除机构27,通过对锁定解除杆25向箭头e方向进行转动操作,使第2齿轮55与解除齿轮63啮合。在该状态下继续对锁定解除杆25进行转动操作,使解除齿轮63在箭头h方向上旋转。解除齿轮63旋转,由此,释放凸轮64与解除齿轮63一起向箭头h方向摆动。释放凸轮64摆动,由此,释放凸轮64卡合于压印单元4(参照图2)侧的凸轮从动部71。释放凸轮64卡合于凸轮从动部71,由此,向使锁销72从凹部73脱离的方向推出凸轮从动部71。锁销72从凹部73脱离,由此,解除压印单元4与头单元5(参照图2)的组合。

这里,在操作锁定解除杆25来解除打印机罩3的锁定时,能够将驱动小齿轮45保持为非旋转状态(停止状态)。由此,能够在将可动刀22保持在待机位置p2的状态下,解除打印机罩3的锁定。

接着,根据图7、图8说明在热敏打印机1的可动刀22与固定刀34之间产生了堵塞纸81的情况下利用复位机构26使可动刀22返回到待机位置p2的例子。这里,使复位机构26动作的锁定解除杆25与操作杆13(参照图2)联动。但是,在图7、图8中,为了容易理解复位机构26的动作,根据锁定解除杆25的操作进行复位机构26的动作的说明。

图7是说明在可动刀22与固定刀34之间产生堵塞纸(卡纸)81的动作的说明图。如图7所示,使可动刀22滑动移动至切断位置p1,在固定刀34与可动刀22之间切断记录纸p。考虑到在该状态下在可动刀22与固定刀34之间产生堵塞纸81。考虑到:由于产生堵塞纸81,可动刀22在骑上固定刀34的位置处停止。

在可动刀22停止的情况下,对锁定解除杆25向箭头i方向进行转动操作。第1齿轮54沿箭头j方向朝向复位小齿轮57移动,从而与复位小齿轮57啮合。在该状态下继续对锁定解除杆25进行转动操作,由此利用第1齿轮54使复位小齿轮57沿箭头k方向旋转。复位小齿轮57旋转,由此,复位齿条58沿箭头l方向移动。复位齿条58移动,由此,可动刀22与复位齿条58一起沿箭头l方向移动。

图8是说明使可动刀22返回到待机位置p2的动作的说明图。如图8所示,通过复位小齿轮57的旋转,使可动刀22沿箭头l方向移动而返回到待机位置p2。这样,使复位小齿轮57与复位齿条58的复位齿条齿59啮合。此外,能够使锁定解除杆25与复位小齿轮57联动。因此,通过操作锁定解除杆25,能够利用复位小齿轮57使复位齿条58可靠地返回到待机位置p2。这里,复位齿条58与驱动齿条46(参照图5)形成为一体。在驱动齿条46上安装有可动刀22。由此,通过操作锁定解除杆25,能够利用复位小齿轮57和复位齿条58使可动刀22可靠地返回到待机位置p2。

但是,复位齿条58仅在可动刀22的刃尖22b的相反侧形成有复位齿条齿59。因此,在可动刀22返回到待机位置p2的状态下,复位小齿轮57从复位齿条58的复位齿条齿59脱离。即,解除了复位小齿轮57相对于复位齿条58的复位齿条齿59的啮合。因此,在使可动刀22返回到待机位置p2之后,解除打印机罩3(参照图1)的锁定时,能够在不使复位齿条58移动的情况下操作锁定解除杆25。由此,能够在将可动刀22保持于待机位置p2的状态下解除打印机罩3的锁定。

接着,根据图2、图9说明利用锁定解除机构27解除热敏打印机1的打印机罩3的锁定的例子。在图9中,为了容易理解锁定解除机构27的动作,根据锁定解除杆25的动作进行复位机构26的动作说明。图9是说明解除压印单元4与头单元5的锁定的动作的说明图。

如图9所示,在使可动刀22返回到待机位置p2的状态下,继续对锁定解除杆25向箭头i方向进行转动操作。通过对锁定解除杆25进行转动操作,使第2齿轮55沿箭头m方向移动,从而与解除齿轮63啮合。在该状态下进一步继续对锁定解除杆25进行转动操作,使解除齿轮63沿箭头n方向旋转。解除齿轮63旋转,由此,释放凸轮64与解除齿轮63一起沿箭头n方向摆动。

释放凸轮64摆动,由此,释放凸轮64卡合于压印单元4(参照图2)侧的凸轮从动部71。释放凸轮64卡合于凸轮从动部71,由此,向使锁销72从凹部73脱离的方向推出凸轮从动部71。锁销72从凹部73脱离,由此,解除了压印单元4与头单元5(参照图2)的组合状态的锁定。

如图2所示,在解除了压印单元4与头单元5的锁定的状态下,以第1转动轴11为轴打开打印机罩3。由此,能够使记录纸收纳部10敞开,取出堵塞纸81(参照图8)。

如在图2、图7~图9中所说明那样,在解除打印机罩3(具体而言,压印单元4)的锁定之前,使锁定解除杆25与复位机构26联动。通过利用锁定解除杆25操作复位机构26,能够利用复位机构26使可动刀22可靠地返回到待机位置p2。这样,可获得通过使可动刀22可靠地返回到待机位置p2而能够较容易地解除在固定刀34与可动刀22之间产生的堵塞纸81的热敏打印机1。此外,通过使解除打印机罩3的锁定的锁定解除杆25与复位机构26联动,能够将解除打印机罩3的锁定的锁定解除杆25兼用作去除堵塞纸81的杆。由此,能够抑制打印单元8(即,热敏打印机1)的部件个数的增加,可实现结构的简化。

这里,锁定解除杆25的末端部25a与操作杆13的连结体16的内侧嵌合。因此,与操作杆13的转动动作联动地操作锁定解除杆25。通过将操作杆13从锁定位置转动操作到释放位置,锁定解除杆25能够与操作杆13联动地朝向后方转动。因此,能够使复位机构26、锁定解除机构27如在图7~图9中所说明那样进行工作。由此,通过将操作杆13从锁定位置转动操作到释放位置,能够使复位机构26、锁定解除机构27进行工作从而去除堵塞纸81。

接下来,基于图10、图11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100。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100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8相同,对类似部件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0是从下方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100的立体图。图11是沿着图10的xi-xi线的剖视图。如图10、图11所示,在打印单元100中,将第1实施方式的锁定解除杆25替换为锁定解除杆102,将第1实施方式的复位机构26替换为复位机构103。打印单元100的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8相同。

锁定解除杆102的杆支承轴104与锁定解除杆102的旋转中心同轴地支承锁定解除杆102。经由该杆支承轴104同轴地旋转自如地支承有第1齿轮105和太阳齿轮107。第1齿轮105和太阳齿轮107形成为一体。第1齿轮105和太阳齿轮107是构成复位机构103的一部分的部件。

与第1实施方式的复位机构26同样,复位机构103是使可动刀22从切断位置p1返回到待机位置p2的机构。具体而言,复位机构103具有第1齿轮105、复位小齿轮57、复位齿条58和加速机构106。

第1齿轮105经由锁定解除杆102的杆支承轴104被支承为旋转自如。杆支承轴104与锁定解除杆102的旋转中心同轴地进行支承。第1齿轮105具有第1齿部112。第1齿部112配置于第1齿轮105的圆弧上的顺时针方向的端部105a侧。换言之,第1齿部112形成了第1齿轮105的顺时针方向上的最前面的齿部。即,通过使第1齿轮105绕逆时针方向(箭头o)旋转,由此第1齿轮105中的第1齿部112最先与复位小齿轮57啮合。在第1齿部112与复位小齿轮57啮合之后,使第1齿轮105绕逆时针方向(箭头o)继续旋转,由此,第1齿部112的后方的第1齿轮105与复位小齿轮57连续地啮合。

这里,第1齿轮105的第1齿部112形成于臂部113的末端部113a。臂部113的基端部113b与第1齿轮105的基部105b连结。基部105b形成为与杆支承轴104同轴的圆弧状。臂部113在径向外侧与基部105b隔开规定间隔而呈弯曲状形成。臂部113形成为能够以基端部113b为支点在第1齿轮105的径向上弹性变形。因此,通过使臂部113朝向基部105b弹性变形,能够使第1齿部112向第1齿轮105的径向内侧退避。之后详细说明使第1齿部112形成为能够向第1齿轮105的径向内侧退避的理由。

第1齿轮105与加速机构106的太阳齿轮107形成为一体。加速机构106具有太阳齿轮107、行星齿轮108和内齿轮(内齿齿轮)109。太阳齿轮107与第1齿轮105同轴设置。太阳齿轮107一体地形成于第1齿轮105的内表面。在太阳齿轮107上以啮合的方式配置有行星齿轮108。行星齿轮108经由行星轴115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锁定解除杆102。行星轴115设置于相对于杆支承轴104偏置的位置处。因此,通过使锁定解除杆102以杆支承轴104为轴旋转,由此行星轴115(即,行星齿轮108)追随锁定解除杆102的移动而以杆支承轴104为中心公转。

行星齿轮108与内齿轮109啮合。内齿轮109呈圆弧状地形成于罩弯曲部117的内周。罩弯曲部117与覆盖打印单元100的侧部的侧罩118形成为一体。

根据复位机构103,锁定解除杆102以杆支承轴104为轴在操作方向上旋转,由此,行星轴115(即,行星齿轮108)追随锁定解除杆102的移动而以杆支承轴104为中心公转。行星齿轮108公转,由此,行星齿轮108一边与内齿轮109啮合一边绕顺时针方向旋转(自转)。因此,太阳齿轮107绕逆时针方向旋转。第1齿轮105与太阳齿轮107一起绕逆时针方向旋转。

通过利用行星齿轮108使太阳齿轮107绕逆时针方向旋转,第1齿轮105与太阳齿轮107一体地绕逆时针方向(箭头o)旋转。因此,能够确保第1齿轮105的旋转量相对于锁定解除杆102的行程量较大。这样,第1齿轮10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独立地支承于锁定解除杆102。并且,加速机构106的太阳齿轮107与第1齿轮105形成为一体,由此,能够在将锁定解除杆102的行程量抑制为较小的状态下确保第1齿轮105的旋转量较大。由此,在使可动刀22返回到待机位置p2时,能够良好地确保锁定解除杆102的操作性。

接着,根据图12~图16说明在打印单元100的可动刀22与固定刀34之间产生了堵塞纸81的情况下利用复位机构103使可动刀22返回到待机位置p2的例子。这里,使复位机构103工作的锁定解除杆102与操作杆13(参照图2)联动。但是,在图12~图16中,为了容易理解复位机构103的动作,根据锁定解除杆102的操作进行复位机构103的动作的说明。

图12是说明在可动刀22与固定刀34之间产生堵塞纸(卡纸)81的动作的说明图。如图12所示,使可动刀22滑动移动至切断位置p1,从而在固定刀34与可动刀22之间切断记录纸p。考虑到在该状态下在可动刀22与固定刀34之间产生堵塞纸81。考虑到:由于产生堵塞纸81,可动刀22在骑上固定刀34的位置处停止。

在可动刀22停止的情况下,对锁定解除杆102向箭头p方向进行转动操作。行星齿轮108以杆支承轴104为中心沿箭头q方向公转,并且,以行星轴115为中心沿箭头r方向自转。因此,太阳齿轮107沿箭头s方向旋转。太阳齿轮107旋转,由此,第1齿轮105与太阳齿轮107一起沿箭头s方向旋转。

图13是说明使第1齿轮105的第1齿部112与复位小齿轮57啮合的动作的说明图。如图13所示,第1齿轮105朝向复位小齿轮57沿箭头s方向移动而与复位小齿轮57啮合。在第1齿轮105与复位小齿轮57啮合时,首先,第1齿轮105的第1齿部112与复位小齿轮57啮合。这里,复位小齿轮57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小齿轮支承轴48。因此,认为在第1齿轮105的第1齿部112要与复位小齿轮57啮合时,复位小齿轮57的小齿轮齿57a的齿顶57b配置于与第1齿部112的齿顶112a抵接的位置处。

图14是说明第1齿轮105的第1齿部112越过复位小齿轮57的齿顶57b的动作的说明图。如图14所示,在第1齿部112的齿顶112a与复位小齿轮57的齿顶57b抵接的情况下,第1齿轮105的旋转有可能被复位小齿轮57阻止。因此,将第1齿轮105的第1齿部112形成于臂部113的末端部113a。因此,通过使臂部113弹性变形,能够使第1齿部112朝向第1齿轮105的径向内侧沿箭头t方向退避。在该状态下,第1齿轮105朝向逆时针方向如箭头s那样旋转,第1齿部112越过复位小齿轮57的小齿轮齿57a的齿顶57b。

图15是说明越过了复位小齿轮57的小齿轮齿57a的齿顶57b的第1齿部112与下一个小齿轮齿57a的侧面57c抵接的动作的说明图。如图15所示,在第1齿部112越过复位小齿轮57的小齿轮齿57a的齿顶57b之后,第1齿部112借助于臂部113的复原力从退避位置复位到原来的位置。复位后的第1齿部112与下一个小齿轮齿57a的侧面(齿面)57c抵接。

“下一个小齿轮齿57a”是指与第1齿部112越过的小齿轮齿57a在第1齿部112的旋转方向(即,箭头s方向)相邻的小齿轮齿57a。换言之,是指在第1齿部112越过小齿轮齿57a之后,沿箭头s方向旋转的第1齿部112首先抵接的小齿轮齿57a。复位后的第1齿部112与下一个小齿轮齿57a的侧面57c抵接,由此,能够利用第1齿部112(即,第1齿轮105)使复位小齿轮57沿箭头u方向旋转。

图16是说明使可动刀22返回到待机位置p2的动作的说明图。如图16所示,通过继续对锁定解除杆102沿箭头p方向进行转动操作,借助第1齿轮105使复位小齿轮57沿箭头u方向继续旋转。复位小齿轮57旋转,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复位齿条58沿箭头y方向移动。复位齿条58移动,由此,可动刀22与复位齿条58一起沿箭头y方向移动而返回到待机位置p2。

这里,加速机构106的太阳齿轮107与第1齿轮105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在将锁定解除杆102的行程量抑制为较小的状态下确保使可动刀22返回到待机位置p2所需的第1齿轮105的旋转量。由此,能够良好地确保锁定解除杆102的操作性。

另外,复位齿条58仅在可动刀22的刃尖22b的相反侧形成有复位齿条齿59。因此,在可动刀22返回到待机位置p2的状态下,复位小齿轮57从复位齿条58的复位齿条齿59脱离。即,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解除了复位小齿轮57相对于复位齿条58的复位齿条齿59的啮合。因此,在使可动刀22返回到待机位置p2之后,解除打印机罩3(参照图1)的锁定时,能够在不使复位齿条58移动的情况下操作锁定解除杆102。由此,能够在将可动刀22保持于待机位置p2的状态下解除打印机罩3的锁定。

接着,根据图2、图17说明利用锁定解除机构27解除热敏打印机1的打印机罩3的锁定的例子。在图17中,为了容易理解锁定解除机构27的动作,根据锁定解除杆102的动作进行复位机构103的动作说明。图17是说明解除压印单元与头单元的锁定的动作的说明图。

如图17所示,在使可动刀22返回到待机位置p2的状态下,继续对锁定解除杆102向箭头p方向进行转动操作。通过对锁定解除杆102进行转动操作,使第2齿轮55沿箭头s方向移动,从而与解除齿轮63啮合。在该状态下进一步继续对锁定解除杆102沿箭头p方向进行转动操作,使解除齿轮63沿箭头w方向旋转。解除齿轮63旋转,由此,释放凸轮64与解除齿轮63一起沿箭头w方向摆动。

释放凸轮64摆动,由此,释放凸轮64卡合于压印单元4(参照图2)侧的凸轮从动部71。释放凸轮64卡合于凸轮从动部71,由此,向使锁销72从凹部73脱离的方向推出凸轮从动部71。锁销72从凹部73脱离,由此,解除了压印单元4与头单元5(参照图2)的组合状态的锁定。

如图2所示,在解除了压印单元4与头单元5的锁定的状态下,以第1转动轴11为轴打开打印机罩3。由此,能够使记录纸收纳部10敞开,取出堵塞纸81(参照图16)。

如在图2、图12~图17中所说明那样,在解除打印机罩3(具体而言,压印单元4)的锁定之前,使锁定解除杆102与复位机构103联动。通过利用锁定解除杆102操作复位机构103,能够利用复位机构103使可动刀22可靠地返回到待机位置p2。这样,可获得通过使可动刀22可靠地返回到待机位置p2而能够较容易地解除在固定刀34与可动刀22之间产生的堵塞纸81的热敏打印机1。此外,通过使解除打印机罩3的锁定的锁定解除杆102与复位机构103联动,能够将解除打印机罩3的锁定的锁定解除杆102兼用作去除堵塞纸81的杆。由此,能够抑制打印单元8(即,热敏打印机1)的部件个数的增加,可实现结构的简化。

这里,锁定解除杆102的末端部102a与操作杆13的连结体16的内侧嵌合。因此,与操作杆13的转动动作联动地操作锁定解除杆102。通过将操作杆13从锁定位置转动操作到释放位置,锁定解除杆102能够与操作杆13联动地朝向后方转动。因此,能够使复位机构103、锁定解除机构27如在图12~图17中所说明那样进行工作。由此,通过将操作杆13从锁定位置转动操作到释放位置,能够使复位机构103、锁定解除机构27进行工作从而去除堵塞纸81。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固定刀34设置于打印机罩3(具体而言,压印单元4)并将可动刀22设置于壳体2(具体而言,头单元5)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作为其他例子,例如还能够将固定刀34设置于壳体2并将可动刀22设置于打印机罩3。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对将固定刀34保持为固定的状态并利用锁定解除杆25使可动刀22返回到待机位置p2由此去除堵塞纸8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作为其他例子,例如还能够在利用锁定解除杆25使可动刀22返回到待机位置p2时,使固定刀34向远离可动刀22的方向下降。在该情况下,使固定刀34远离可动刀22的动作也构成为能够利用锁定解除杆25操作。

并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对使锁定解除杆25与操作杆13的转动动作联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作为其他例子,例如还能够构成为:使锁定解除杆25的末端部25a向壳体2的外侧露出,使用者从壳体2的外侧直接操作锁定解除杆25。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驱动齿条46一体地形成复位齿条58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作为其他例子,例如还能够与驱动齿条46分开地独立具备复位齿条58。在该情况下,需要将复位齿条58安装于可动刀22。

并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对将复位齿条58配置于驱动齿条46的内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作为其他例子,例如还能够将复位齿条58配置于驱动齿条46的外侧。

此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对由太阳齿轮107、行星齿轮108和内齿轮109构成加速机构106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还能够使加速机构106为其他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