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制品消皱除霉去污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45060发布日期:2018-12-28 22:51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纸制品消皱除霉去污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去污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纸制品消皱除霉去污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书籍需求和出版量在持续增长,除书籍纸张外,还有笔记本、便签纸、复印纸、包装箱等大量纸质物品,在制造、存放、运输和使用时,难免会出现错印漏印、污渍侵染、遇潮发皱等情况。这些纸质物品如果直接作废,未免显得浪费;如果将其中的部分继续使用,又或多或少会对后续的阅读或收藏等体验造成影响。显然,人们对能选择性地去除纸质物品上污渍或油墨的去污产品有着极大的需求,而市场上这类产品却十分稀缺。

因此,亟待研发一种主要用于纸质物品的去污剂来解决纸制品的霉斑、泛潮、发黄、卷皱等变质陈旧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的技术缺陷,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作为本发明其中一个方面,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纸制品消皱除霉去污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纸制品消皱除霉去污剂,其包括,溶剂、分散渗透剂、防腐剂、消皱除霉助剂,以质量份数计,所述溶剂含量为950~990份、所述分散渗透剂含量为3~10份、所述防腐剂含量为4~11份、所述消皱除霉助剂含量为5~20份,其中,所述溶剂包括水、乙醇、丙二醇、丁二醇、双戊烯和醋酸异戊酯,所述消皱除霉助剂包括单宁、茶多酚、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纸制品消皱除霉去污剂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散渗透剂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和蔗糖脂肪酸酯se-11。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纸制品消皱除霉去污剂的一种优选方案:以质量份数计,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的含量为4~5份、所述蔗糖脂肪酸酯se-11的含量为1.5~3份。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纸制品消皱除霉去污剂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腐剂包括异噻唑啉酮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纸制品消皱除霉去污剂的一种优选方案:以质量份数计,所述异噻唑啉酮含量为2~3份,所述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含量为4~5份。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纸制品消皱除霉去污剂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香兰素,以质量份数计,所述香兰素含量为0.5~1份。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所述的纸制品消皱除霉去污剂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任一所述的纸制品消皱除霉去污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消皱除霉助剂与去离子水、乙醇混合,搅拌均匀后再向其中加入分散渗透剂、防腐剂以及香兰素,最后加入其余的溶剂,用搅拌机以250~350rpm的转速搅拌3~5min。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纸制品消皱除霉去污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包括,在容器中加入3份的单宁、1份的茶多酚、4份的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的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以及125份的去离子水、365份的乙醇,搅拌均匀后再向其中加入4.5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2份的蔗糖脂肪酸酯se-11、2.5份的异噻唑啉酮、5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以及1份的香兰素,最后加入99份的丙二醇、125份的丁二醇、145份的双戊烯、115份的醋酸异戊酯,用搅拌机以300rpm的转速搅拌5min。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纸制品消皱除霉去污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包括,在容器中加入3份的单宁、1.5份的茶多酚、3.5份的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的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以及125份的去离子水、365份的乙醇,搅拌均匀后再向其中加入5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1.5份的蔗糖脂肪酸酯se-11、3份的异噻唑啉酮、4.5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以及1份的香兰素,最后加入104份的丙二醇、120份的丁二醇、140份的双戊烯、120份的醋酸异戊酯,用搅拌机以300rpm的转速搅拌5min。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纸制品消皱除霉去污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包括,在容器中加入3.5份的单宁、1份的茶多酚、4份的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的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以及120份的去离子水、365份的乙醇,搅拌均匀后再向其中加入4.5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2份的蔗糖脂肪酸酯se-11、3份的异噻唑啉酮、4.5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以及0.5份的香兰素,最后加入102份的丙二醇、125份的丁二醇、145份的双戊烯、117份的醋酸异戊酯,用搅拌机以300rpm的转速搅拌5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主要以温和的酶促反应来达到对纸质物品除霉消皱的目的,故绿色安全。由于反应迅速但不剧烈,所以效果突出而不影响纸质物品的外观和其他性能。本发明可同时解决发黄、霉斑、起皱等,作用迅速,效果明显,轻巧方便,几乎可以应对纸质物品变质的所有问题和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去污剂对毛边纸上的霉斑、发黄处理前后对照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去污剂对a4白纸上的卷皱现象处理前后对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首先在容器中加入3份的单宁、1份的茶多酚、4份的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的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以及125份的去离子水、365份的乙醇,搅拌均匀后再向其中加入4.5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2份的蔗糖脂肪酸酯se-11、2.5份的异噻唑啉酮、5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以及1份的香兰素,最后加入99份的丙二醇、125份的丁二醇、145份的双戊烯、115份的醋酸异戊酯,用搅拌机以300rpm的转速搅拌5min即得成品。

所得成品为无色透明溶液,香草香型。

测试: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去污剂对毛边纸上的霉斑、发黄处理前后对照图,图1a为去污前,图1b为去污后;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去污剂对a4白纸上的卷皱现象处理前后对照图,图2a为处理前,图2b为处理后。结果表明,本配方在各类纸张如印刷用纸、文化用纸、艺术用纸上使用1次后,对霉斑、发黄等的去除率在95%以上;对泛潮、卷皱等现象可彻底改善。

实施例2:

首先在容器中加入3份的单宁、1.5份的茶多酚、3.5份的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的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以及125份的去离子水、365份的乙醇,搅拌均匀后再向其中加入5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1.5份的蔗糖脂肪酸酯se-11、3份的异噻唑啉酮、4.5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以及1份的香兰素,最后加入104份的丙二醇、120份的丁二醇、140份的双戊烯、120份的醋酸异戊酯,用搅拌机以300rpm的转速搅拌5min即得成品。

所得成品为无色透明溶液,香草香型。

测试:在各类纸张如印刷用纸、文化用纸、艺术用纸上使用1次后,对霉斑、发黄等的去除率在98%以上;对泛潮、卷皱等现象可大大改善。

实施例3:

首先在容器中加入3.5份的单宁、1份的茶多酚、4份的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的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以及120份的去离子水、365份的乙醇,搅拌均匀后再向其中加入4.5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2份的蔗糖脂肪酸酯se-11、3份的异噻唑啉酮、4.5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以及0.5份的香兰素,最后加入102份的丙二醇、125份的丁二醇、145份的双戊烯、117份的醋酸异戊酯,用搅拌机以300rpm的转速搅拌5min即得成品。

所得成品为无色透明溶液,香蕉香型。

测试:在各类纸张如印刷用纸、文化用纸、艺术用纸上使用1次后,对霉斑、发黄等的去除率在96%以上;对泛潮、卷皱等现象可彻底改善。

对照例1:

首先在容器中加入3份的单宁、1.5份的茶多酚、3.5份的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的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以及60份的去离子水、450份的乙醇,搅拌均匀后再向其中加入5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1.5份的蔗糖脂肪酸酯se-11、3份的异噻唑啉酮、4.5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以及1份的香兰素,最后加入64份的丙二醇、60份的丁二醇、180份的双戊烯、160份的醋酸异戊酯,用搅拌机以300rpm的转速搅拌5min即得成品。

所得成品为无色透明溶液,香草香型。

测试:在各类纸张如印刷用纸、文化用纸、艺术用纸上使用1次后,对霉斑、发黄等的去除率有85%;对泛潮、卷皱等现象改善不明显;易使字迹变浅。

本发明实施例1~3及对照例1~7的配方及实验结果如下表:

本发明去污率测定方法:

选取存在霉斑或发黄的纸张,使用本发明去污剂进行处理,并在处理前后以相同拍摄参数进行拍照,保证照片中纸面大小一致、白度相同;

通过与处理前照片比对,运用绘图软件选取处理后照片中原霉斑或发黄范围内的纸面,并把这部分范围命名为s,得到s范围内的总像素,记为s1,并对其中干净纸面处进行取色,得到其rgb值,统计s范围内所有与干净纸面处rgb值相同的总像素,记为s2,则去污率r(%)=s2/s1*100%。

本发明主要以温和的酶促反应来达到对纸质物品除霉消皱的目的,故绿色安全。由于反应迅速但不剧烈,所以效果突出而不影响纸质物品的外观和其他性能。

本发明添加了绿色防腐剂,使得纸质物品在被处理后,还能安然储存较长的时间。纸质物品不易再发霉、发黄、变皱,减少了需再次处理的成本,尤其对于书籍典藏等,更延长了存放寿命,提升了收藏价值。

本发明除霉原理为通过酶促反应与物理摩擦相结合的方式使霉斑去除,除皱原理为通过重新平衡纸质物品与空气的湿含量并加以定型而起到除皱的效果。本发明可同时解决发黄、霉斑、起皱等,作用迅速,效果明显,轻巧方便,几乎可以应对纸质物品变质的所有问题和现象。

本发明的去污系列产品,其溶剂各组分间存在着协同增效作用,且各成分不可随意更换,由于本发明平衡水分与定型的作用时间相对较长(约需10min),所以需要加入丙二醇、丁二醇以发挥其保湿作用,而不能有异丙醇、丁酮这类挥发性较强且兼具一定的溶解油墨功效的溶剂的参与。

本发明去污剂还可配置有吸污棉,有利于残迹的处理和活性成分的去除,这不仅使得纸质物品在消皱、除霉后更加洁净、白度更高,更能保证纸质物品可二次使用,即在经过短时间后(处理干净后5~10s)就可以继续进行书写、印刷等,而不会对后续书写或印刷的字迹造成影响,即使是后续添加的字迹,仍能方便地去除。

另外,在本发明的去污剂时,可以对去污剂瓶体作出改进,使本发明去污剂更节约的使用,在喷雾导管下可连接微型毛刷,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时,仅需拧开瓶口,以喷雾导管下连接的毛刷蘸取少量去污剂,并沿污渍轻轻擦拭,待8~15s后,再盖上吸污棉轻轻抹去残迹即可;在遇到大面积发黄、起皱现象时,则可直接在距纸面10~15cm处喷雾,均匀喷洒后待8~15s,再盖上吸污棉轻轻抹去残迹(针对发黄现象)或盖上吸污棉后施加重物(5kg,静压10min,针对起皱现象)即可,故可根据施用面积大小的不同而按需使用,灵活节约。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