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牌烫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8527发布日期:2019-03-16 00:5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牌烫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牌烫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牌烫印机。



背景技术:

汽车牌照的制作过程是现将车牌压制成型,即压制牌照号码的数字或字母,使数字或字母从车牌表面凸出来,再利用烫印机将带有油墨的覆印膜覆盖在车牌上进行烫印,将油墨烫印在数字或字母表面。烫印辊通常与驱动装置连接,无法移动,在不工作时关掉发热装置后,烫印辊仍然保持较高的余温,余温会导致位于烫印辊下方的覆印膜上油墨失效或发生粘连,造成原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牌烫印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车牌烫印机,包括基座、车牌输送机构、支撑架、高度调节机构和包含两个烫印辊的烫印机构,车牌输送机构安装于基座上方,支撑架安装于车牌输送机构上方,高度调节机构位于基座下部中间位置,烫印机构安装于高度调节机构上,支撑架前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转动设置有放膜杆和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位于放膜杆的右下方位置,第二固定板上转动设置有收膜杆和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位于收膜杆的左下方位置,支撑架前端右侧还设有扭矩电机支架,扭矩电机支架上固定设置有扭矩电机,扭矩电机与收膜杆驱动相连,放膜杆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放膜杆顶锥,放膜杆靠近第一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放膜杆顶锥,收膜杆远离第二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收膜杆顶锥,收膜杆靠近第二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收膜杆顶锥,车牌输送机构上设有第一拉伸辊和第二拉伸辊,第一拉伸辊设置在第一导向杆和烫印机构之间,第二拉伸辊设置在烫印机构和第二导向杆之间,车牌输送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横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固定设置在基座上,两个第一横梁之间的左侧位置设有进料板,进料板上方设有对齐板,两个第二横梁之间的右侧位置设有出料板,第一横梁内侧设有从动辊轴承,两个从动辊轴承之间转动设置有从动辊,第二横梁内侧设有主动辊轴承,两个主动辊轴承之间转动设置有主动辊,从动辊和主动辊之间设有输送带,第二横梁下方设有电机壳,电机壳内侧设有输送电机,输送电机的电机轴前端连接有主动皮带轮,主动辊前端设有从动皮带轮,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之间连接有传动带,第一横梁内侧设有第一支撑条,两个第一支撑条之间设有第一输送带承托板,第二横梁内侧设有第二支撑条,两个第二支撑条之间设有第二输送带承托板,第一横梁右侧连接有第一端板,第二横梁左侧连接有第二端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连接有烫印支撑板,烫印机构位于烫印支撑板上方位置,烫印机构包括两块安装板,安装板上部设置有散热壳,散热壳左右两侧均设有隔热壳,隔热壳内设有加热棒,加热棒用于对烫印辊进行加热,散热壳下部通过螺钉固定有散热板,散热板下部设有若干散热片,安装板外侧设有两个烫印辊轴承,前后对应的两个烫印辊轴承内转动设置有烫印辊,烫印辊前侧连接有从动齿轮,散热壳上部前侧设有驱动电机支架,驱动电机支架上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前端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加热棒在外部对烫印辊进行加热,加热快,烫印辊表面温度不易下降,可实现对车牌的连续烫印。

作为优选,基座、支撑架前侧设有支撑框,支撑框前侧铰接有四个检修门。

作为优选,放膜杆位于第一固定板外侧的部分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第二放膜杆顶锥和调节螺母之间设有弹簧。第二放膜杆顶锥和调节螺母之间设置弹簧,弹簧的弹力将第二放膜杆顶锥向内顶,使第一放膜杆顶锥和第二放膜杆顶锥能更好地将覆印膜筒夹住。

作为优选,车牌输送机构上设有两个压料辊,两个压料辊分别位于烫印机构的左右两侧。压料辊将车牌压在输送带上,使输送带能更好地对车牌进行输送,避免车牌在输送带上打滑。

作为优选,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上设有几字形支架,两个第一支撑条上的几字形支架内通过调节螺杆安装有固定轴,两个第二支撑条上的几字形支架内通过调节螺杆安装有固定轴,压料辊通过压料辊轴承转动设置在固定轴上。压料辊通过压料辊轴承转动设置在固定轴上,固定轴则通过调节螺杆安装于几字形支架内,通过调节螺杆调节固定轴的位置,以调节压料辊和输送带之间的距离,压住车牌起到辅助输送作用的同时又不会阻挡车牌输送。

作为优选,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分别安装于基座前后侧中间位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下部之间连接有横板,横板中间位置转动设置有旋转螺杆,旋转螺杆下部设有蜗轮,旋转螺杆上部螺纹连接有套筒,套筒下部设有升降板,升降板上部前后侧均连接有烫印机构支撑块,烫印机构支撑块上端与安装板下部相连接,横板上部设有支撑座和调节电机,支撑座上转动设置有蜗杆,蜗杆与蜗轮相啮合,调节电机与蜗杆驱动相连,烫印机构支撑块外侧均连接有导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内侧均设有导向块,导轨与导向块滑动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调节电机驱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啮合的蜗轮转动,蜗轮再带动旋转螺杆转动,以调节套筒和与套筒相连的升降板的高度,升降板带动烫印机构支撑块上升,从而带动烫印机构上升,在不烫印时将烫印机构升起,不接触覆印膜,即使有余热也不会使覆印膜上的油墨失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车牌输送机构的俯视图;

图6为车牌输送机构的正视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车牌输送机构拆掉电机壳的仰视图;

图9为图8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高度调节机构和烫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高度调节机构和烫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烫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烫印机构的俯视图;

图14为图13的a-a剖视图;

图15为烫印机构的仰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座;2、车牌输送机构;3、支撑架;4、高度调节机构;5、烫印机构;6、支撑框;7、检修门;

201、第一横梁;202、第二横梁;203、进料板;204、对齐板;205、第一支撑条;206、第二支撑条;207、压料辊;208、输送带;209、出料板;210、从动辊轴承;211、从动辊;212、第一输送带承托板;213、第一端板;214、第二端板;215、烫印支撑板;216、第二输送带承托板;217、输送电机;218、主动皮带轮;219、主动辊轴承;220、主动辊;221、从动皮带轮;222、传动带;223、电机壳;224、几字形支架;225、固定轴;226、调节螺杆;227、压料辊轴承;

401、第一侧板;402、第二侧板;403、横板;404、调节电机;405、蜗杆;406、支撑座;407、蜗轮;408、旋转螺杆;409、套筒;410、升降板;411、烫印机构支撑块;412、导轨;413、导向块;

501、安装板;502、散热壳;503、驱动电机支架;504、驱动电机;505、主动齿轮;506、烫印辊;507、从动齿轮;508、同步带;509、隔热壳;510、散热板;511、散热片;512、烫印辊轴承;

801、第一固定板;802、放膜杆;803、第一导向杆;804、第二固定板;805、第二导向杆;806、扭矩电机支架;807、扭矩电机;808、收膜杆;809、第一拉伸辊;810、第二拉伸辊;811、第一放膜杆顶锥;812、第二放膜杆顶锥;813、第一收膜杆顶锥;814、第二收膜杆顶锥;815、调节螺母;81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16对本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一种车牌烫印机,包括基座1、车牌输送机构2、支撑架3、高度调节机构4和包含两个烫印辊506的烫印机构5,车牌输送机构2安装于基座1上方,支撑架3安装于车牌输送机构2上方,高度调节机构4位于基座1下部中间位置,烫印机构5安装于高度调节机构4上,支撑架3前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板801和第二固定板804,第一固定板801上转动设置有放膜杆802和第一导向杆803,第一导向杆803位于放膜杆802的右下方位置,第二固定板804上转动设置有收膜杆808和第二导向杆805,第二导向杆805位于收膜杆808的左下方位置,支撑架3前端右侧还设有扭矩电机支架806,扭矩电机支架806上固定设置有扭矩电机807,扭矩电机807与收膜杆808驱动相连,放膜杆802远离第一固定板801的一侧设有第一放膜杆顶锥811,放膜杆802靠近第一固定板801的一侧设有第二放膜杆顶锥812,收膜杆808远离第二固定板804的一侧设有第一收膜杆顶锥813,收膜杆808靠近第二固定板804的一侧设有第二收膜杆顶锥814,车牌输送机构2上设有第一拉伸辊809和第二拉伸辊810,第一拉伸辊809设置在第一导向杆803和烫印机构5之间,第二拉伸辊810设置在烫印机构5和第二导向杆805之间,车牌输送机构2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201、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横梁202,第一横梁201、第二横梁202固定设置在基座1上,两个第一横梁201之间的左侧位置设有进料板203,进料板203上方设有对齐板204,两个第二横梁202之间的右侧位置设有出料板209,第一横梁201内侧设有从动辊轴承210,两个从动辊轴承210之间转动设置有从动辊211,第二横梁202内侧设有主动辊轴承219,两个主动辊轴承219之间转动设置有主动辊220,从动辊211和主动辊220之间设有输送带208,第二横梁202下方设有电机壳223,电机壳223内侧设有输送电机217,输送电机217的电机轴前端连接有主动皮带轮218,主动辊220前端设有从动皮带轮221,主动皮带轮218和从动皮带轮221之间连接有传动带222,第一横梁201内侧设有第一支撑条205,两个第一支撑条205之间设有第一输送带承托板212,第二横梁202内侧设有第二支撑条206,两个第二支撑条206之间设有第二输送带承托板216,第一横梁201右侧连接有第一端板213,第二横梁202左侧连接有第二端板214,第一端板213和第二端板214之间连接有烫印支撑板215,烫印机构5位于烫印支撑板215上方位置,烫印机构5包括两块安装板501,安装板501上部设置有散热壳502,散热壳502左右两侧均设有隔热壳509,散热壳502下部通过螺钉固定有散热板510,散热板510下部设有若干散热片511,安装板501外侧设有两个烫印辊轴承512,前后对应的两个烫印辊轴承512内转动设置有烫印辊506,烫印辊506前侧连接有从动齿轮507,散热壳502上部前侧设有驱动电机支架503,驱动电机支架503上设有驱动电机504,驱动电机504的电机轴前端连接有主动齿轮505,主动齿轮505和从动齿轮507之间连接有同步带508。

作为优选,基座1、支撑架3前侧设有支撑框6,支撑框6前侧铰接有四个检修门7。

作为优选,放膜杆802位于第一固定板801外侧的部分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815,第二放膜杆顶锥812和调节螺母815之间设有弹簧816。第二放膜杆顶锥812和调节螺母815之间设置弹簧816,弹簧816的弹力将第二放膜杆顶锥812向内顶,使第一放膜杆顶锥811和第二放膜杆顶锥812能更好地将覆印膜筒夹住。

作为优选,车牌输送机构2上设有两个压料辊207,两个压料辊207分别位于烫印机构5的左右两侧。

作为优选,第一支撑条205和第二支撑条206上设有几字形支架224,两个第一支撑条205上的几字形支架224内通过调节螺杆226安装有固定轴225,两个第二支撑条206上的几字形支架224内通过调节螺杆226安装有固定轴225,压料辊207通过压料辊轴承227转动设置在固定轴225上。

作为优选,高度调节机构4包括分别安装于基座1前后侧中间位置的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下部之间连接有横板403,横板403中间位置转动设置有旋转螺杆408,旋转螺杆408下部设有蜗轮407,旋转螺杆408上部螺纹连接有套筒409,套筒409下部设有升降板410,升降板410上部前后侧均连接有烫印机构支撑块411,烫印机构支撑块411上端与安装板501下部相连接,横板403上部设有支撑座406和调节电机404,支撑座406上转动设置有蜗杆405,蜗杆405与蜗轮407相啮合,调节电机404与蜗杆405驱动相连,烫印机构支撑块411外侧均连接有导轨412,第一侧板401和第二侧板402内侧均设有导向块413,导轨412与导向块413滑动相连。

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基座1、支撑架3前侧设有支撑框6,支撑框6前侧铰接有四个检修门7。

压料辊207将车牌压在输送带208上,使输送带208能更好地对车牌进行输送,避免车牌在输送带上打滑。

压料辊207通过压料辊轴承227转动设置在固定轴225上,固定轴225则通过调节螺杆226安装于几字形支架224内,通过调节螺杆226调节固定轴225的位置,以调节压料辊207和输送带208之间的距离,压住车牌起到辅助输送作用的同时又不会阻挡车牌输送。

输送电机217驱动主动辊220转动,从而带动输送带218移动,以传送车牌。覆印膜筒安装于放膜杆802上,两端通过第一放膜杆顶锥811和第二放膜杆顶锥812顶住以固定,收卷筒安装于收膜杆808上,扭矩电机807驱动收膜杆808转动,以便收膜。第一拉伸辊809和第二拉伸辊810用于将覆印膜拉伸并展平,使展平的覆印膜从烫印辊506下方通过,在车牌经过烫印辊506下方时,将覆印膜上的油墨烫印到车牌上。烫印机构5位于烫印支撑板215上方位置,烫印支撑板215和烫印辊506配合,在烫印时以达到挤压车牌的目的。

调节电机404驱动蜗杆405转动,蜗杆405带动啮合的蜗轮407转动,蜗轮407再带动旋转螺杆408转动,以调节套筒409和与套筒409相连的升降板410的高度,升降板410带动烫印机构支撑块411上升,从而带动烫印机构5上升,在不烫印时将烫印机构5升起,不接触覆印膜,即使有余热也不会使覆印膜上的油墨失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