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返回式过滤切换的润版液循环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9416发布日期:2019-03-27 10:4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返回式过滤切换的润版液循环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返回式过滤切换的润版液循环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润版液的有效利用问题一直是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先经过初级过滤,再进行精过滤,最后进入润版液添加水箱,在该水箱内进行各指标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在该水箱内添加各种缓冲剂或加入新的润版液、酒精、水等物质,以达到润版液使用标准。故而现有的技术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润版液循环过滤过程中,过滤介质堵塞时只能通过反冲洗等方式进行清除,不能及时切换,从而实现不停机更换,使得过滤效率越来越低,最终当过滤介质堵塞时容易出现水箱抽空和溢出的现象,损伤设备,浪费资源。

2.各指标检测和缓冲液添加都在同一个水箱内,会造成溶液混合不均匀或温度过高等问题,而出现检测误差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润版液循环系统,该系统具有快速更换过滤介质、均匀混合溶液的特性和能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基于返回式过滤切换的润版液循环处理系统,包括与印刷机水斗槽配套的印刷机水箱,所述印刷机水箱经一输出接口通过连接管道依序连通过滤装置、水液补充装置、冷却降温装置,并经所述冷却降温装置的输出管道回接到所述印刷机水箱的另一接入口,从而组成印刷机用润版液循环管路;其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上接头、下接头以及过滤罐,所述上接头和所述下接头通过支架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印刷机水箱的侧壁上,所述上接头的输入端和所述下接头的输出端分别与循环管路中的连接管道按顺序连接,上接头中心和所述下接头中心分别对应开设有一横向滑槽,所述过滤罐设置于所述横向滑槽内且能沿所述横向滑槽方向往复滑移,所述过滤罐上对称设置有2组相同的独立过滤室,2组独立过滤室的顶部输入端及底部输出端可通过往复滑移分别与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对接连通,形成通路。系统通过过滤罐往复滑移对接的形式,实现了过滤介质的快速切换,并通过水液补充装置和冷却降温装置使混合溶液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使用要求。

优化的,所述过滤罐为一长方体形构件,所述过滤罐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横向滑槽相契合的滑台,所述过滤罐顶面上沿中线对称开设有2个相同的竖直向下的凹槽,用以放置2组独立过滤室,所述凹槽的底部开设有排液孔;所述独立过滤室包括滤芯、顶盖、输入端头和输出端头,所述滤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顶盖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上部并将所述滤芯抵接固定在所述凹槽内,所述输入端头设置在所述顶盖上,所述输入端头的底端穿过所述顶盖伸入所述滤芯内,所述输入端头的顶端与所述上接头连通,所述输出端头设置在所述排液孔的下部,所述输出端头的底端穿过所述排液孔并伸入所述凹槽内,所述输出端头的底端设置有软性密封头,用以将所述排液孔与输出端头之间的空隙密封堵塞,所述输出端头的顶端与所述下接头连通。

具体优化的,所述输入端头的顶端为伞状结构,所述输入端头的顶端与所述顶盖之间套设有一顶升弹簧,所述顶升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端头和所述顶盖固定连接,使所述输入端头具备上下弹性复位能力;所述上接头底部对应于所述输入端头的顶端开设有一喇叭口形的上位接口,所述上位接口位于所述输入端头的往复滑移运行轨迹上,所述上位接口内壁上设置有软性密封环,所述上位接口两侧沿所述输入端头的往复运行轨迹开设有限位通槽,所述限位通槽的宽度略大于所述输入端头顶端的最大外径。

优化的,所述输出端头的顶端为伞状结构,所述输出端头的顶端与所述过滤罐底面之间套设有一下压弹簧,所述下压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出端头和所述过滤罐底面固定连接,使所述输出端头具备上下弹性复位能力;所述下接头上表面的横向滑槽内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输出端头的往复运行轨迹重合,所述限位凹槽上对应于所述输出端头的顶端对称开设有3个相同的喇叭口形的下位接口,所述3个下位接口分别与所述2组独立过滤室的输出端头的相对位置重合,其中,3个下位接口中的中间下位接口与所述上位接口在竖直位置上重合,所述下位接口内壁上设置有软性密封环,所述限位凹槽的宽度略大于所述输出端头顶端的最大外径,另外2个下位接口分别与所述下接头的输出端连通。

优化的,所述下接头输出端和所述连接管道之间设置有真空抽滤罐,所述真空抽滤罐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接头输出端和所述连接管道连通,形成通路,所述真空抽滤罐的侧壁上设置有抽滤接口,所述抽滤接口通过胶管与真空泵连接。

优化的,所述上接头的输入端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管、电磁控制阀、缓冲活塞和承重弹簧;所述缓冲管为中空结构,所述缓冲管竖直且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接头上,所述缓冲管的底端与所述上接头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缓冲管的中部开设有循环液输入口,所述循环液输入口与所述连接管道连通,所述缓冲管的顶部设置有一L形的承重支杆;所述电磁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缓冲管底端与所述循环液输入口之间的缓冲管管壁上,用以控制润版液循环液输入;所述缓冲活塞设置在所述缓冲管上部内,所述缓冲活塞的外径略小于所述缓冲管的内径;所述承重弹簧一端与所述缓冲活塞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重支杆的L形横杆连接,对所述缓冲活塞形成承重。

优化的,所述滤芯包括内外套设的两层U形壳体,其中,内壳体上端与所述输入端头连通,所述内壳体颈部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外壳体端口内壁上对应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外壳体通过其内螺纹与所述内壳体形成螺纹连接;所述内壳体外螺纹的上部设置有环形挂壁裙边,所述凹槽内壁上对应所述挂壁裙边设置有环形的挂壁台阶,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通过所述挂壁裙边悬空承载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外壳体底部与所述凹槽的凹底之间存在空隙;所述顶盖为凹面朝下的凹槽形结构,所述顶盖的凹面内壁套设在所述内壳体的上端端口外壁上,并抵住所述挂壁裙边,所述顶盖的凹面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凹槽对应位置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顶盖通过其外螺纹与所述凹槽形成螺纹连接;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过滤孔,以形成通路,所述内壳体内填充有过滤棉,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中空纤维膜过滤层,所述过滤棉经过纳米银溶液浸泡干燥处理,从而防止浸润有润版液的过滤棉在使用或静置过程中与空气接触,生成霉斑或霉菌。

上述过滤装置的使用过程为:在混合溶液从所述印刷机水箱流出,经过过滤罐进行过滤的过程中,当一段时间后过滤杂质较多,过滤介质堵塞,需要更换滤芯时,首先关闭所述缓冲管上的电磁控制阀,使循环液暂停,再横向推动所述过滤罐,使正在使用的独立过滤室脱离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并顺势将下一组待使用的独立过滤室接入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中,该脱离过程和接入过程主要依赖于所述独立过滤室上下两端的输入端头和输出端头的弹性复位功能,通过横向推动所施加的水平作用力使所述输入端头和输出端头沿喇叭形接口内壁压缩并滑出,而下一组所述输入端头和输出端头依序往复滑移到喇叭形接口处时,在弹簧作用下顶推接口,实现对接,完成切换,所述上接头上的限位通槽及所述下接头上的限位凹槽用以限制所述输入端头和所述输出端头的移动轨迹,使往复移动过程更加精确稳定;切换完成后,开启所述缓冲管上的电磁控制阀,打开通路,使混合溶液恢复流动循环;

而所述缓冲装置的作用在于,当缓冲管关闭时,循环管路中的混合溶液继续流动排放,逐渐充满缓冲管上部的内壁空间,并将所述缓冲活塞向上顶起,当顶到一定高度时,所述缓冲活塞上部的承重弹簧实现压力转换,对缓冲活塞施加向下的回弹力,进而压制循环管路中的混合溶液的继续流动,直到所述电磁控制阀开启,而在这一时间段内,即可完成过滤罐的横向推动切换;

当切换后的独立过滤室移出上接头时,该独立过滤室内还残留有大部分滤液,并且其底部的输出端头仍然与所述下接头连通,此时,开启所述真空抽滤泵,对上述独立过滤室进行真空抽滤,滤液经输出端头与下接头上的下位接口及其内部管道进入真空抽滤罐,并流入下阶段的循环管路,由于真空抽滤泵必须依赖于空气流通,故该真空抽滤过程只对空置的独立过滤室起作用,对使用中的独立过滤室不产生影响,抽滤完成后,关闭真空抽滤泵;

切换完成后的独立过滤室应当更换其内部的过滤层,首先旋开所述顶盖,解除顶盖对滤芯的限制,再抽出滤芯,取出所述内壳体内的过滤棉滤层,然后旋开所述外壳体,取出所述外壳体内的中空纤维膜过滤层,然后置入新的中空纤维膜过滤层,再将更换过滤层后的外壳体旋入所述内壳体外壁上,最后在内壳体中置入新的过滤棉滤层,完成对滤芯的更换;将更换好的滤芯插入原来的过滤罐凹槽中,再安装并旋紧顶盖,使滤芯固定,从而完成对独立过滤室的重置,直待下一次切换使用;

而在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的设计中,首先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过滤孔,其底部是封闭的(U形管结构),以保证过滤液只从壳体的侧壁滤出,不会聚集在壳体的底部,使滤芯使用更加均匀,使用寿命和过滤效率更高;其次所述滤芯是悬空设置在所述过滤罐的凹槽内的,故所述滤芯的过滤孔与所述凹槽底部的排液孔之间形成了排液空间和通道,使滤液流动顺畅。

优化的,所述冷却降温装置包括回液腔和循环冷凝水管,所述回液腔两端分别与所述循环管路连通,所述回液腔内设置有螺旋形导流槽,所述回液腔的输入端口及输出端口均沿所述螺旋形导流槽向外延伸设置;所述循环冷凝水管设置在所述回液腔的外壁上,所述循环冷凝水管外接冷凝水,且冷凝水的循环方向与所述回液腔的循环方向一致。该回液腔内的螺旋形导流槽及回液腔两端端口的延伸设计的目的在于,使流经此处的混合溶液形成高速回转流动,从而使混合溶液更加均匀,便于后续的性能测试和使用。

优化的,所述水液补充装置包括补液腔、水补充罐、润版液补充罐、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补液腔两端分别与所述循环管路连通,所述补液腔的输入端开设有水补充接口和润版液补充接口,所述水补充接口通过胶管与所述水补充罐输出端连接,所述润版液补充接口通过另一胶管与所述润版液补充罐输出端连接,所述水补充罐和所述润版液补充罐输出端均设置有补充液控制阀;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印刷机水箱内,且能够在液体表面漂浮以检测混合溶液液面高度的浮球,所述控制装置收所述浮球高度信息,且在所述浮球低于预设高度时控制所述补充液控制阀打开;所述水液补充装置与所述冷却降温装置之间的循环管路上设置有驱动泵,所述驱动泵将流经所述水液补充装置的混合溶液泵入所述冷却降温装置中。

优化的,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印刷机水箱中混合溶液电导率值并发出信号的电导率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电导率传感器发出的信号,且测得的电导率值低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补充液控制阀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返回式过滤罐及其附属装置的设计,实现了过滤介质的快速切换,并且不影响混合溶液的循环利用,具有优良的实用价值;本实用新型对润版液循环过程进行了水液补充及冷却混合处理,有效改善了润版液的再使用性能及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基于返回式过滤切换的润版液循环处理系统的整体布局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冷凝降温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过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过滤装置的下接头的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中过滤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缓冲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滤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返回式过滤切换的润版液循环处理系统,包括与印刷机水斗槽配套的印刷机水箱1,所述印刷机水箱1经一输出接口通过连接管道2依序连通过滤装置3、水液补充装置4、冷却降温装置5,并经所述冷却降温装置5 的输出管道回接到所述印刷机水箱1的另一接入口,从而组成印刷机用润版液循环管路;其中,所述过滤装置3包括上接头31、下接头32以及过滤罐33,所述上接头31和所述下接头32通过支架34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印刷机水箱1的侧壁上,所述上接头31的输入端和所述下接头32的输出端分别与循环管路中的连接管道 2按顺序连接,所述上接头31中心和所述下接头32中心分别对应开设有一横向滑槽35,所述过滤罐33设置于所述横向滑槽35内且能沿所述横向滑槽35方向往复滑移,所述过滤罐33上对称设置有2组相同的独立过滤室36,2组独立过滤室36 的顶部输入端及底部输出端可通过往复滑移分别与所述上接头31和下接头32对接连通,形成通路。

所述水液补充装置4包括补液腔41、水补充罐42、润版液补充罐43、检测装置44和控制装置45,所述补液腔41两端分别与所述循环管路连通,所述补液腔 41的输入端开设有水补充接口411和润版液补充接口412,所述水补充接口411通过胶管与所述水补充罐42输出端连接,所述润版液补充接口412通过另一胶管与所述润版液补充罐43输出端连接,所述水补充罐42和所述润版液补充罐43输出端均设置有补充液控制阀46;所述检测装置44包括设置在所述印刷机水箱1内,且能够在液体表面漂浮以检测混合溶液液面高度的浮球441以及用于检测所述印刷机水箱1中混合溶液电导率值并发出信号的电导率传感器442,所述控制装置45接收所述电导率传感器442发出的信号,且测得的电导率值低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补充液控制阀46打开;所述控制装置45收所述浮球441高度信息,且在所述浮球441低于预设高度时控制所述补充液控制阀46打开,以补充润版液和水;所述水液补充装置4与所述冷却降温装置5之间的循环管路上设置有驱动泵6,所述驱动泵6将流经所述水液补充装置4的混合溶液泵入所述冷却降温装置5中。

如图2所示,所述冷却降温装置5包括回液腔51和循环冷凝水管52,所述回液腔51两端分别与所述循环管路连通,所述回液腔51内设置有螺旋形导流槽53,所述回液腔51的输入端口及输出端口均沿所述螺旋形导流槽53向外延伸设置;所述循环冷凝水管52设置在所述回液腔51的外壁上,所述循环冷凝水管52外接冷凝水,且冷凝水的循环方向与所述回液腔51的循环方向一致。该回液腔51内的螺旋形导流槽53及回液腔51两端端口的延伸设计的目的在于,使流经此处的混合溶液形成高速回转流动,从而使混合溶液更加均匀,便于后续的性能测试和使用。

如图3-5所示,所述过滤罐33为一长方体形构件,所述过滤罐3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横向滑槽相契合的滑台331,所述过滤罐33顶面上沿中线对称开设有2个相同的竖直向下的凹槽333,用以放置2组独立过滤室36,所述凹槽333 的底部开设有排液孔334;所述独立过滤室36包括滤芯361、顶盖362、输入端头 363和输出端头364,所述滤芯361设置在所述凹槽333内,所述顶盖36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凹槽333的上部并将所述滤芯361抵接固定在所述凹槽333内,所述输入端头363设置在所述顶盖362上,所述输入端头363的底端穿过所述顶盖362伸入所述滤芯361内,所述输入端头363的顶端与所述上接头31连通,所述输出端头364设置在所述排液孔334的下部,所述输出端头364的底端穿过所述排液孔 334并伸入所述凹槽333内,所述输出端头364的底端设置有软性密封头365,用以将所述排液孔334与输出端头364之间的空隙密封堵塞,所述输出端头364的顶端与所述下接头连通。

所述输入端头363的顶端为伞状结构,所述输入端头363的顶端与所述顶盖 362之间套设有一顶升弹簧366,所述顶升弹簧366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端头363 和所述顶盖362固定连接,使所述输入端头363具备上下弹性复位能力;所述上接头31底部对应于所述输入端头363的顶端开设有一喇叭口形的上位接口311,所述上位接口311位于所述输入端头363的往复滑移运行轨迹上,所述上位接口 311内壁上设置有软性密封环312,所述上位接口311两侧沿所述输入端头363的往复滑移运行轨迹开设有限位通槽313,所述限位通槽313的宽度略大于所述输入端头363顶端的最大外径。

所述输出端头364的顶端为伞状结构,所述输出端头364的顶端与所述过滤罐33底面之间套设有一下压弹簧367,所述下压弹簧367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出端头364和所述过滤罐33底面固定连接,使所述输出端头364具备上下弹性复位能力;所述下接头32上表面的横向滑槽35内开设有限位凹槽321,所述限位凹槽321 与所述输出端头364的往复运行轨迹重合,所述限位凹槽321上对应于所述输出端头364的顶端对称开设有3个相同的喇叭口形的下位接口322,所述3个下位接口322分别与所述2组独立过滤室36的输出端头364的相对位置重合,其中,3个下位接口322中的中间下位接口与所述上位接口在竖直位置上重合;所述下位接口322内壁上设置有软性密封环323,所述限位凹槽321的宽度略大于所述输出端头364顶端的最大外径,另外2个下位接口322分别与所述下接头32的输出端连通。

所述下接头32输出端和所述连接管道2之间设置有真空抽滤罐7,所述真空抽滤罐7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接头32输出端和所述连接管道2连通,形成通路,所述真空抽滤罐7的侧壁上设置有抽滤接口71,所述抽滤接口71通过胶管与真空泵 8连接。

所述上接头21的输入端设置有缓冲装置9,如图6所示,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管91、电磁控制阀92、缓冲活塞93和承重弹簧94;所述缓冲管91为中空结构,所述缓冲管91竖直且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接头31上,所述缓冲管91的底端与所述上接头31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缓冲管91的中部开设有循环液输入口95,所述循环液输入口95与所述连接管道2连通,所述缓冲管91的顶部设置有一L形的承重支杆96;所述电磁控制阀92设置在所述缓冲管91底端与所述循环液输入口95之间的缓冲管管壁上,用以控制润版液循环液输入;所述缓冲活塞93设置在所述缓冲管91上部内,所述缓冲活塞93的外径略小于所述缓冲管91的内径;所述承重弹簧94一端与所述缓冲活塞93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重支杆96的L形横杆连接,对所述缓冲活塞93形成承重。

如图7所示,所述滤芯361包括内外套设的两层U形壳体,其中,内壳体 37上端与所述输入端头363连通,所述内壳体颈部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371,外壳体38端口内壁上对应开设有内螺纹381,所述外壳体38通过其内螺纹381 与所述内壳体37形成螺纹连接;所述内壳体外螺纹371的上部设置有环形挂壁裙边372,所述凹槽333内壁上对应所述挂壁裙边设置有环形的挂壁台阶335,所述内壳体37和外壳体38通过所述挂壁裙边372悬空承载在所述凹槽333内,所述外壳体38底部与所述凹槽333的凹底之间存在空隙;所述顶盖362为凹面朝下的凹槽形结构,所述顶盖362的凹面内壁套设在所述内壳体37的上端端口外壁上,并抵住所述挂壁裙372边,所述顶盖362的凹面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 368,所述凹槽333对应位置设置有内螺纹336,所述顶盖362通过其外螺纹368 与所述凹槽333形成螺纹连接;所述内壳体37和外壳体38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过滤孔39,以形成通路,所述内壳体37内填充有过滤棉373,所述外壳体38 内设置有中空纤维膜过滤层382,所述过滤棉373经过纳米银溶液浸泡干燥处理,从而防止浸润有润版液的过滤棉在使用或静置过程中与空气接触,生成霉斑或霉菌。

上述过滤装置的使用过程为:在混合溶液从所述印刷机水箱1流出,经过过滤罐33进行过滤的过程中,当一段时间后过滤杂质较多,过滤介质堵塞,需要更换滤芯时,首先关闭所述缓冲管91上的电磁控制阀92,使循环液暂停,再横向推动所述过滤罐33,使正在使用的独立过滤室36脱离所述上接头31和下接头32,并顺势将下一组待使用的独立过滤室36接入所述上接头31和下接头 32中,该脱离过程和接入过程主要依赖于所述独立过滤室36上下两端的输入端头363和输出端头364的弹性复位功能,通过往复滑移所施加的水平作用力使所述输入端头363和输出端头364沿喇叭形接口内壁压缩并滑出,而下一组所述输入端头363和输出端头364依序往复滑移到喇叭形接口处时,在弹簧作用下顶推接口,实现对接,完成切换,所述上接头31上的限位通槽313及所述下接头32上的限位凹槽321用以限制所述输入端头363和所述输出端头364的移动轨迹,使往复滑移过程更加精确稳定;切换完成后,开启所述缓冲管91上的电磁控制阀92,打开通路,使混合溶液恢复流动循环;

而所述缓冲装置9的作用在于,当缓冲管9关闭时,循环管路中的混合溶液继续流动排放,逐渐充满缓冲管91上部的内壁空间,并将所述缓冲活塞93 向上顶起,当顶到一定高度时,所述缓冲活塞93上部的承重弹簧94实现压力转换,对缓冲活塞93施加向下的回弹力,进而压制循环管路中的混合溶液的继续流动,直到所述电磁控制阀92开启,而在这一时间段内,即可完成过滤罐33 的横向推动切换;

当切换后的独立过滤室36移出上接头31时,该独立过滤室36内还残留有大部分滤液,并且其底部的输出端头364仍然与所述下接头32连通,此时,开启所述真空抽滤泵8,对上述独立过滤室36进行真空抽滤,滤液经输出端头364 与下接头32上的下位接口322及其内部管道进入真空抽滤罐7,并流入下阶段的循环管路,由于真空抽滤泵必须依赖于空气流通,故该真空抽滤过程只对空置的独立过滤室起作用,对使用中的独立过滤室不产生影响,抽滤完成后,关闭真空抽滤泵8;

切换完成后的独立过滤室36应当更换其内部的过滤层,首先旋开所述顶盖 362,解除顶盖362对滤芯361的限制,再抽出滤芯361,取出所述内壳体37内的过滤棉滤层373,然后旋开所述外壳体38,取出所述外壳体38内的中空纤维膜过滤层382,然后置入新的中空纤维膜过滤层,再将更换过滤层后的外壳体 38旋入所述内壳体37外壁上,最后在内壳体37中置入新的过滤棉滤层,完成对滤芯361的更换;将更换好的滤芯361插入原来的过滤罐凹槽333中,再安装并旋紧顶盖362,使滤芯361固定,从而完成对独立过滤室36的重置,直待下一次切换使用;

而在所述内壳体37和外壳体38的设计中,首先所述内壳体37和外壳体38 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过滤孔39,其底部是封闭的(U形管结构),以保证过滤液只从壳体的侧壁滤出,不会聚集在壳体的底部,使滤芯使用更加均匀,使用寿命和过滤效率更高;其次所述滤芯361是悬空设置在所述过滤罐33的凹槽333 内的,故所述滤芯361的过滤孔39与所述凹槽333底部的排液孔334之间形成了排液空间和通道,使滤液流动顺畅。

上述润版液循环系统采用返回式过滤罐及其附属装置的设计,实现了过滤介质的快速切换,并且不影响混合溶液的循环利用,具有优良的实用价值;本实用新型对润版液循环过程进行了水液补充及冷却混合处理,有效改善了润版液的再使用性能及使用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凡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