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车架悬臂自动升降支撑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7094发布日期:2019-03-08 17:3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车架悬臂自动升降支撑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型打印机喷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车架悬臂自动升降支撑组件。



背景技术:

喷墨印刷技术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第一台商业喷墨打印机正式诞生,它将墨水通过打印头上的喷嘴喷射到各种介质表面,实现了非接触、高速度、低噪音的单色和彩色的文字和图像印刷。在喷墨打印技术的基础上,将特殊的粉体制备成墨水,通过计算机控制,利用特制的打印机可以将配置好的墨水直接打印到陶瓷的表面上进行表面改性或装饰。

目前应用领域主要在于瓷砖、木板、玻璃、瓦楞纸、扣板等尺寸较大的介质上进行喷绘,通过喷墨方式将各种颜色的墨水喷绘在打印介质上再经过进一步加工得到预想的图案,在打印过程中墨水通过腐蚀而渗入到打印介质的内部,使得喷绘得到的图案不容易掉色,具有防水、防紫外线、防刮等特性。

采用悬空式的喷车架来固定喷车,与传统采用喷车移动的方式来对瓷砖或玻璃进行喷绘加工的方法相比,具有加工效率高、喷绘打印的精度佳、自动化程度高、工件打印质量好等优点,且悬空式的喷车架比起整体式的喷车架更有利于安装、拆卸或维修喷车,生产制备所需材料成本更低,但悬空式喷车架的平衡稳固性较差,尽管使用强度较高的材料作为支架主体,但长期的使用也难免喷车架的固定支架损耗而导致喷车架向悬空的一侧倾斜,由此喷车位置容易产生偏移,从而在打印过程中,对打印图样的精准度产生较大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有一些手动调节升降机构,无法实现双侧上升、下降的频率一致,严重影响打印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车架悬臂自动升降支撑组件,能够实现喷车架悬臂稳定的自动升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车架悬臂自动升降支撑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转动电机、传动轴、竖直设于传动轴两端的丝杆以及设于丝杆上的滑杆,所述滑杆一端可在电机的驱动下沿着丝杆上下滑动,所述滑杆的另一端固定于喷车架悬臂前侧,并通过滑杆的上下滑动支撑喷车架悬臂,并调节喷车架悬臂的高度。

所述喷车架通过在下侧安装多组喷头,通过在喷车架底部安装用于传输打印介质的传输装置,实现喷绘打印。由于在打印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打印介质,调节喷车架的高度,且喷车架上面除了设置喷头组件外,还会设置用于吸附喷绘蒸汽的吸附组件等,使得喷车悬架重量较大,因此,喷车架的悬臂端由于自身重力作用,可能会向下倾斜,因此需要设置一个稳定的支撑机构,在保证能够稳定支撑悬臂端的同时,还需要实现上升和下降的调节。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动电机驱动传动轴转动,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各设置一个丝杆,通过传动轴的转动,可以实现两侧丝杆的同步转动。通过在丝杆上设置螺纹,所述滑杆上设有与螺纹匹配的螺母,所述滑杆的一端固定在喷车架悬臂的前侧,当丝杆转动时,由于滑杆上的螺母无法实现周向转动,因此会将作用力转化为上升的力,实现轴向上升或下降,带动滑杆上升下降,进而实现悬臂端的上升和下降。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定长度的传动轴,并在传动轴上设置升降组件,使得喷车架悬臂端能够实现自动升降,不需要人工调节,使得升降更加精准,且能够节约人力成本。

通过在喷车架悬臂端设置两个支撑点,使得支撑力度更大,支撑更为稳定,能够有效避免悬臂端受力过大导致倾斜,且两个支撑点能够实现同步升降,使得悬臂端的升降控制更加精准,避免了悬臂的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一侧丝杆的顶端设有能够被丝杆带动转动的齿状码盘,所述码盘的一侧设有检测码盘转动的红外检测装置。

所述齿状码盘的设置主要用于与红外检测装置的配合,当丝杆正常转动时,由于所述码盘为齿状,通过红外检测装置检测到齿状缺口与码盘侧边之间的时间间隔,判断所述码盘是否正常转动,进一步可以判断所述丝杆是否正常转动。优选的,所述齿状码盘设置在远离转动电机的一侧丝杆顶端,使得判断更加准确。当红外检测装置检测到码盘停留在齿状缺口或者码盘侧边不动时,即可判断支撑组件的工作出现了问题,可以设置灯光或声音报警装置提示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码盘与红外检测装置的相互配合来判断支撑组件是否正常工作,该方法方便快捷,且准确率高,不会出现误报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检测装置与所述电机联动。

为了实现更加智能和自动化,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通过控制端进行整体的控制和调节,所述红外检测装置与电机联动,当红外检测器检测到码盘转动出现问题时,可以给控制端发射出现错误的信号,控制端接收到信号后,会控制电机停止工作,特别在丝杆出现卡壳,而电机还在继续工作时,避免了电机由于无法转动而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烧坏。

通过设置二者的联动,能够有效的保护电机,使损失降到最低,且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智能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码盘呈圆形,边缘均匀设置多个齿状内凹。

将码盘设置为圆形,能够保证码盘上的齿状之间的距离更加均匀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齿状内凹之间的夹角为35~45°。

为了实现红外检测装置与码盘转动情况的精准判断,所述相邻齿状内凹之间的夹角为35~45°。相邻齿状内凹之间的夹角太大,导致间距太大,延长了红外检测装置的判断时间,可能导致电器元件的损坏,而夹角太小,一方面会增加码盘的制作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码盘的转速也较大,对红外检测装置的精准度要求也会越高,因此夹角设置在35~45°之间,优选的设置夹角为40°。

进一步的,所述喷车架悬臂另一端还设有用于升降喷车架的驱动电机。

除了喷车架悬臂端可以升降外,所述喷车架本身也需要根据打印介质的不同,调节高度,因此,所述喷车架远离悬臂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用于调节整个喷车架的高度,并通过两个电机的配合,实现水平高度的一致,保证打印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电机和驱动电机都为伺服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电机和驱动电机由同一脉冲信号实现同步控制。

伺服电机又称执行电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把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器控制的U/V/W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馈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伺服电机的精度决定于编码器的精度(线数)也就是说伺服电机本身具备发出脉冲的功能,它每旋转一个角度,都会发出对应数量的脉冲,这样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编码器的脉冲形成了呼应。因此,本实用新型选用伺服电机,通过控制系统同时向两台电机发送同一个脉冲信号,使得两台电机能够同步转动,且能够严格控制精度,使得二者同步率更高,进而控制了喷车架两侧移动的速度的同步,保证了打印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定长度的传动轴,并在传动轴上设置升降组件,使得喷车架悬臂端能够实现自动升降,不需要人工调节,使得升降更加精准,且能够节约人力成本。

(2)通过在喷车架悬臂端设置两个支撑点,使得支撑力度更大,支撑更为稳定,能够有效避免悬臂端受力过大导致倾斜,且两个支撑点能够实现同步升降,使得悬臂端的升降控制更加精准,避免了悬臂的倾斜。

(3)通过设置码盘与红外检测装置的相互配合来判断支撑组件是否正常工作,该方法方便快捷,且准确率高,不会出现误报的情况。

(4)通过设置红外感应装置与转动电机的联动,能够有效的保护电机,使损失降到最低,且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智能调节。

(5)本实用新型选用步进电机,通过控制系统同时向两台电机发送同一个脉冲信号,使得两台电机能够同步转动,且能够严格控制精度,使得二者同步率更高,进而控制了喷车架两侧移动的速度的同步,保证了打印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喷车架悬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组件立体图。

图3为码盘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车架悬臂100自动升降支撑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转动电机1、传动轴2、竖直设于传动轴两端的丝杆3以及设于丝杆3上的滑杆4,所述滑杆4一端可在转动电机1的驱动下沿着丝杆3上下滑动,所述滑杆4的另一端固定于喷车架悬臂100前侧,并通过滑杆4的上下滑动支撑喷车架悬臂100,并调节喷车架悬臂100的高度。

所述喷车架通过在下侧安装多组喷头,通过在喷车架底部安装用于传输打印介质的传输装置,实现喷绘打印。由于在打印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打印介质,调节喷车架的高度,且喷车架上面除了设置喷头组件外,还会设置用于吸附喷绘蒸汽的吸附组件等,使得喷车悬架重量较大,因此,喷车架的悬臂端由于自身重力作用,可能会向下倾斜,因此需要设置一个稳定的支撑机构,在保证能够稳定支撑悬臂端的同时,还需要实现上升和下降的调节。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动电机1驱动传动轴2转动,所述传动轴2的两端各设置一个丝杆3,通过传动轴2的转动,可以实现两侧丝杆3的同步转动。通过在丝杆3上设置螺纹,所述滑杆4上设有与螺纹匹配的螺母,所述滑杆4的一端固定在喷车架悬臂100的前侧,当丝杆3转动时,由于滑杆4上的螺母无法实现周向转动,因此会将作用力转化为上升的力,实现轴向上升或下降,带动滑杆4上升下降,进而实现悬臂端的上升和下降。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定长度的传动轴2,并在传动轴2上设置升降组件,使得喷车架悬臂100端能够实现自动升降,不需要人工调节,使得升降更加精准,且能够节约人力成本。

通过在喷车架悬臂100端设置两个支撑点,使得支撑力度更大,支撑更为稳定,能够有效避免悬臂端受力过大导致倾斜,且两个支撑点能够实现同步升降,使得悬臂端的升降控制更加精准,避免了悬臂的倾斜。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一侧丝杆3的顶端设有能够被丝杆3带动转动的齿状码盘5,所述码盘5的一侧设有检测码盘5转动的红外检测装置6。

所述齿状码盘5的设置主要用于与红外检测装置6的配合,当丝杆3正常转动时,由于所述码盘5为齿状,通过红外检测装置6检测到齿状缺口与码盘5侧边之间的时间间隔,判断所述码盘5是否正常转动,进一步可以判断所述丝杆3是否正常转动。优选的,所述齿状码盘5设置在远离转动电机1的一侧丝杆3顶端,使得判断更加准确。当红外检测装置6检测到码盘5停留在齿状缺口或者码盘5侧边不动时,即可判断支撑组件的工作出现了问题,一般传动轴的两端会连接联轴器,通过设置码盘5,可以检测转动轴两端的联轴器是否出现松动,可以设置灯光或声音报警装置提示工作人员进行修复处理,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码盘5与红外检测装置6的相互配合来判断支撑组件是否正常工作,该方法方便快捷,且准确率高,不会出现误报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检测装置6与所述转动电机1联动。

为了实现更加智能和自动化,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通过控制端进行整体的控制和调节,所述红外检测装置6与电机联动,当红外检测器检测到码盘5转动出现问题时,可以给控制端发射出现错误的信号,控制端接收到信号后,会控制电机停止工作,特别在丝杆3出现卡壳,而电机还在继续工作时,避免了电机由于无法转动而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烧坏。

通过设置二者的联动,能够保护整个喷车架悬臂的稳定性,避免两根丝杆没有同时转动而导致整个喷车架出现扭曲,进而有效保护整机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码盘5呈圆形,边缘均匀设置多个齿状内凹。

将码盘5设置为圆形,能够保证码盘5上的齿状之间的距离更加均匀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齿状内凹之间的夹角α为35~45°。

为了实现红外检测装置6与码盘5转动情况的精准判断,所述相邻齿状内凹之间的夹角为35~45°。相邻齿状内凹之间的夹角太大,导致间距太大,延长了红外检测装置6的判断时间,可能导致电器元件的损坏,而夹角太小,一方面会增加码盘5的制作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码盘5的转速也较大,对红外检测装置6的精准度要求也会越高,因此夹角设置在35~45°之间,优选的设置夹角为40°。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喷车架悬臂100另一端还设有用于升降喷车架的驱动电机7。

除了喷车架悬臂100端可以升降外,所述喷车架本身也需要根据打印介质的不同,调节高度,因此,所述喷车架远离悬臂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7,用于调节整个喷车架的高度,并通过两个电机的配合,实现水平高度的一致,保证打印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电机1和驱动电机7为伺服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电机1和驱动电机7由同一脉冲信号实现同步控制。

伺服电机又称执行电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把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器控制的U/V/W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馈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伺服电机的精度决定于编码器的精度(线数)也就是说伺服电机本身具备发出脉冲的功能,它每旋转一个角度,都会发出对应数量的脉冲,这样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编码器的脉冲形成了呼应。因此,本实用新型选用伺服电机,通过控制系统同时向两台电机发送同一个脉冲信号,使得两台电机能够同步转动,且能够严格控制精度,使得二者同步率更高,进而控制了喷车架两侧移动的速度的同步,保证了打印的稳定性。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等用在本发明的设计,只要其不偏离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均可。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