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容纳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4224发布日期:2019-07-10 09:4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墨水容纳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袋。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由表面、背面的膜以及底部用膜构成的液体包装体为人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液体包装体中,将表面、背面的膜相互热封而构成,并且在其下部,分别将介于表面、背面的膜之间的底部用膜与表面、背面的膜进行热封而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第2016-216046号公报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液体包装体中,存在当密封性较低时内容物(例如墨水)会漏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而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其两片侧面膜以及对折的底部膜通过侧密封部以及底部密封部而被密封,并且具有在沿着侧密封部的折弯线处折回的折回部,所述墨水容纳袋的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膜的折痕线与所述折弯线的交点位于底部密封部内。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底部膜的折痕线与所述折弯线的交点位于底部密封部内,例如,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落下时产生的水锤所造成的来自内容物的应力作用于交点的情形发生。即,能够使密封性得到提高,从而能够防止内容物的泄漏等。

[应用例2]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其在一对正面部的左右两侧插入有向内侧折入的拼接部,并且具有形成有侧密封部的折褶袋主体,且所述折褶袋主体的上部开放端插入有注出口并进行上部密封,所述墨水容纳袋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折褶袋主体中,在从所述正面部的上端至全长的1/2、且从侧端部至其横向宽度的1/4的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内,所述正面部与拼接部被热熔接的部分侧密封部以所述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的8~100%的面积而形成。

根据该结构,耐压强度优异,特别是在承受从底部朝向上部挤压的偏的推压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墨水容纳袋的破袋。由此,能够防止内容物的泄漏等。

[应用例3]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其特征在于,树脂膜制的大致长方形的前片材与后片材部重叠,并且,在前片材与后片材部之间以沿着它们的一边的方式,以对折状态插入有树脂膜制的折褶片材部,并且,至少在所述一边以及隔着该一边的两侧边处的前片材部与折褶片材部之间、后片材部与折褶片材部之间以及前片材部与后片材部之间,分别通过带状的热封部粘接,并且,通过使所述两侧边的热封部的密封缘在与折褶片材部的折线将要交叉的交叉点处弯曲并延伸,从而在交叉点的周围形成有非密封部。

根据该结构,在密封缘与折褶片材部的折线将要交叉的交叉点处,通过使密封缘在该交叉点处弯曲,从而在交叉点的周围设置有非密封部,因此在从外部向填充有内容物的墨水容纳袋施加力的情况下,或者在墨水容纳袋落下的情况下,即使由内容物产生的水锤发挥作用,也能够分散要集中于上述密封缘与折线的交叉部位处的应力。即,能够确保密封性,从而能够防止内容物的漏出。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B是表示容器安装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架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C是表示向安装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架上的容器补充墨水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D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E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F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G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H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C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D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E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F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G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H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I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J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K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L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M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N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P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Q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R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S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T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U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V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C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D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E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C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A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B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C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D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E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F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A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B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C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D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E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F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G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H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I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J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K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L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M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A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B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C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D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E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F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G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标号说明]

1:印刷系统;2:打印机;26:打印头;50:容器;51:箱体;61:墨水容纳部;100、200、300、400、500、600、700、700a、700b、700c:墨水容纳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等成为可识别的程度的大小,使各部件等的尺寸与实际不同地进行表示。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可应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的印刷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A是表示印刷系统1的结构的立体图。印刷系统1具备打印机2和容器50。在印刷系统1中,在容器50安装于设置在打印机2上的支架3上的状态下,容器50向打印机2供给墨水(印刷材料),打印机2使用从容器50供给的墨水执行印刷。

打印机2的支架3是保持容器50的保持装置。在支架3上,形成有作为接纳容器50的插入的区域的插槽SL。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插槽SL构成为能够接纳一个容器50的插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架3上,相对于一个插槽SL设置有一个卡合部31。支架3的卡合部31构成为能够与插入插槽SL中的容器50卡合,从而防止容器50意外脱离插槽SL。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架3上,逐一安装有与四种颜色(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墨水对应的四种容器50,即四个容器50。能够安装在支架3上的容器50的个数并不限于四个,可以变更为任意的个数,可以少于四个,也可以多于四个。容器50的墨水并不限于四种颜色,可以是少于四种颜色,也可以是五种颜色以上,也可以是其他颜色(例如,浅品红色、淡青色等)的墨水或者特殊光泽色(金属光泽色、珍珠白色等)的墨水。另外,并不限于按照各种颜色一个个分离的容器,也可以是在一个容器中包含多种颜色的墨水的容器。例如,也可以将包含一种颜色(黑色)的墨水的容器和包含三种颜色(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容器进行组合并安装在支架3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架3也可以安装与同种类的墨水对应的两个以上的容器50。另外,在安装两个以上同种类的墨水的容器50的情况下,不仅在X轴方向上排列容器50,也可以在Z轴方向、Y轴方向等上构成多个列。关于支架3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叙述。

印刷系统1的打印机2是使用墨水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喷墨打印机。打印机2除了具备支架3之外,还具备控制部22、托架25以及打印头26。打印机2通过从打印头26向纸、标签等印刷介质M喷出墨水,从而将文字、图形以及图像等信息印刷在印刷介质M上。

在打印机2中,支架3设置在与托架25不同的部位,从安装有容器50的支架3经由软管39向设置在托架25上的打印头26供给墨水。这样,支架3设置在与托架25不同的部位的打印机2的机构,也称为非托架装载型。

打印机2的控制部22控制打印机2的各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2具有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形成的控制电路。打印机2的托架25构成为能够使打印头26相对于印刷介质M相对地移动。打印机2的打印头26从安装在支架3上的容器50接受墨水的供给,并将该墨水向印刷介质M喷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2与托架25之间通过柔性电缆(图中未示出)电连接,打印头26基于来自控制部22的控制信号执行墨水的喷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托架25与印刷介质M相对移动而实现对印刷介质M的印刷,打印机2构成为能够使托架25沿着主扫描方向Dms往复移动,并且构成为能够沿着副扫描方向Dss输送印刷介质M。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扫描方向Dms和副扫描方向Dss相互正交,并且分别相对于重力方向正交。打印机2基于控制部22的控制而实现托架25的移动以及印刷介质M的输送。

在图1A中,图示有X轴、Y轴以及Z轴。图1A的X轴、Y轴以及Z轴与其他图的X轴、Y轴以及Z轴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印刷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将沿着使托架25往复移动的主扫描方向Dms的轴作为X轴,将沿着输送印刷介质M的副扫描方向Dss的轴作为Y轴,将沿着重力方向的轴作为Z轴。这些X轴、Y轴以及Z轴相互正交。印刷系统1的使用状态是指,设置在水平的面上的印刷系统1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与X轴以及Y轴平行的XY面为水平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安装在支架3上的多个容器50的排列方向是沿着X轴的方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容器50的排列方向既可以是沿着Y轴的方向,也可以是沿着Z轴的方向,也可以是相对于X轴、Y轴以及Z轴的至少一个轴倾斜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印刷系统1的右侧面朝向左侧面的方向作为+X轴方向,将+X轴方向的相反方向作为-X轴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朝向副扫描方向的方向作为+Y轴方向,将+Y轴方向的相反方向作为-Y轴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朝向与重力相反侧的方向作为+Z轴方向,将重力所朝向的重力方向作为-Z轴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Y轴方向侧为印刷系统1的正面。

印刷系统1的容器50是向打印机2供给墨水的墨水供给装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能够补充墨水(可补充,refillable)的墨水供给装置。如图1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50呈大致L字状的外形,并且在大致L字状的外形中的长边朝向-Y轴方向、大致L字状的外形中的短边朝向-Z轴方向的状态下,安装在支架3上。

容器50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支架3装卸。图1A中图示了四个容器50中的-X轴方向侧的容器50脱离支架3的状态。图1B是表示容器50安装在支架3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B图示了四个容器50全部安装在支架3上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系统1的使用者通过使容器50相对于支架3的插槽SL向-Y轴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将容器50相对于支架3安装。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系统1的使用者通过在解除由卡合部31进行的与容器50卡合的状态(例如,图1B的-X轴方向侧的卡合部31的状态)下使容器50向+Y轴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将容器50从支架3上拆卸下来。

容器50具备箱体51、滑块(滑动部件)60以及电路部件58。如图1A所示,容器50的箱体51是在内部设置有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部61的箱体。

图1C是表示向安装在支架3上的容器50补充墨水的状况的立体图。

如图1C所示,在向容器50的墨水容纳部61补充墨水时,使用者打开滑块60的盖部62,接着,将盖体69从箱体51的墨水注入口68上拆卸下来。然后,使用者准备作为容纳有补充用的墨水的墨水容纳容器的墨水容纳袋100,从墨水容纳袋100的吐出口S向容器50的墨水注入口68注入墨水,直至墨水容纳部61被充分装满墨水。然后,使用者用盖体69密封墨水注入口68,并关闭盖部62。由此完成墨水的补充。

接着,对墨水容纳袋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D至图1H表示墨水容纳袋100的结构。

如图1D和图1E所示,墨水容纳袋100均构成为,底部膜103以通过折痕线108折叠的状态位于侧面膜102a、102b之间,并且形成有将侧面膜102a、102b的两端部接合的侧密封部104a、104b以及将侧面膜102a、102b和底部膜103接合的底部密封部106。在沿着侧密封部104a、104b的折弯线107a、107b处折弯,并且在上部适当形成与用途对应的形状的吐出口以及用于内容物填充的开口,从而形成为所需的墨水容纳袋(立式袋)100。

另外,并不限于构成墨水容纳袋100的两张侧面膜102a、102b以及底面膜103是分别独立的膜结构的情况,也可以使用这些膜由一张膜构成、且将作为底部的部分折叠成W状的方式。

如图1D所示,在墨水容纳袋100中,折弯线107a、107b与底部膜103的折痕线108的交点109a、109b位于底部密封部106内,由此即使在填充内容物(墨水)之后的墨水容纳袋100垂直落下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交点109a、109b不与内容物直接接触,能够有效地防止因应力集中而导致的破袋或者针孔的产生,从而能够显著提高耐落下冲击性。由此,能够防止内容物的漏出。

在墨水容纳袋100中,在由折痕线108以及侧密封部内侧端缘形成的容纳部110侧的角部111a、111b,侧面膜102a、102b作为底部密封部的一部分而接合(以下,有时将111a、111b称为密封部)。

该密封部111a、111b与将侧面膜102a、102b与底部膜103接合的底部密封部106连续地构成底部密封部106,并且也与侧密封部104a、104b连续,重点是交点109a、109b部分被这些密封部完全密封。

密封部111a、111b的大小只要是交点109a、109b位于底部密封部106内,则没有特别限制,但为了确保容纳部110的容积,优选从交点109a、109b至容纳部110的最短距离在2~3mm的范围。

在墨水容纳袋100中,从提高自立性、使把持时的手的周边柔软等观点出发,对中间袋进行沿着折弯线的折弯加工。

在墨水容纳袋100中,折弯线在沿着袋的侧密封部的轴向上延伸,并且优选位于比侧密封部的内侧端缘靠袋内侧(容纳部侧)。由此,折弯加工变得容易,并且自立性也提高。另外,折弯线的距离侧密封部内侧端缘的距离根据袋的大小、侧密封部的宽度等而有所不同,并且优选是从侧密封部的内侧端缘向袋内侧1.5~2.5mm。

在墨水容纳袋100中,折回部通过将在图1D中示出其一例的中间袋在折弯线107a、107b处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并且,包含比折弯线107a、107b靠外侧的侧密封部的袋宽度方向端部构成折回部。

另外,从提高墨水容纳袋100的自立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折回部至少在底部膜所处的部分与侧面膜接合固定,更优选的是,折回部遍及从底部至上部的轴向整体,或者底部膜所处的部分以及折回部的上端部与侧面膜接合固定。

在墨水容纳袋100中,特别优选在折弯线进行了折弯加工的折回部上再进行同样的折弯加工,并将折回部设为多重构造。由此,能够使折回部的刚性提高,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了墨水容纳袋100的自立性以及自立时的压弯、褶皱的发生,并且能够使侧面膜的切断端缘位于多重构造的内部,由此在把持时周边柔软,并且有效地防止了勾挂。

如图1F所示,在图1D所示的折弯线107a、107b处进行了一次折弯加工的折回部112具有一次重叠构造。

接着,通过将图1F所示的一次折弯加工而成的折回部112的部分,以图1F所示的第二折弯线113为轴,再进行折弯加工,从而如图1G所示,折回部112’形成为两次重叠构造。

另外,通过以形成于图1F所示的一次折弯加工而成的折回部112内的第二折弯线114为轴,再进行折弯加工,从而如图1H所示,折回部112”形成为三次重叠构造。

墨水容纳袋100在容纳部10上方形成有内容物的吐出口,并且吐出口的形状以及形成位置可以与容纳的内容物的性状、大小等墨水容纳袋100的用途相对应地采用现有技术公知的形状等。在将吐出口设置在墨水容纳袋100的上方角部的情况下,从注出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折回部避开吐出口而形成至其下部。

墨水容纳袋100可以将由具有热封性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单层膜作为内层,或者将这些具有热封性的热塑性树脂膜作为袋的内层,并且可以使用具有层叠了其他膜的两层以上的层结构的层叠膜。

作为具有热封性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举出例如低密度聚乙烯、线状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系不饱和羧酸或者用其酸酐接枝改性的烯烃树脂等烯烃系树脂、离子键树脂、较低熔点或者低软化点的聚酰胺或者共聚聚酰胺树脂、聚酯或者共聚酯树脂等。

作为层叠膜,可以将由上述热封性热塑性树脂构成的膜作为袋的内层,并可以将各种热塑性树脂、铝箔等金属箔、或者纸、玻璃纸等作为外层或者中间层使用。并且在对袋赋予气体阻隔性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尼龙或者环状烯烃共聚物等气体阻隔性树脂构成的层、具有铝或者氧化硅等金属氧化物蒸镀膜的树脂层、含有粘土矿物的树脂层、含有铝等金属箔的现有公知的层叠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底部膜103的折痕线108与折弯线107a、107b的交点位于底部密封部106内,由此有效地防止了例如在落下时产生的水锤所造成的来自内容物的应力作用于交点的情形。即,能够使密封性得到提高,从而能够防止内容物(墨水)的泄漏等。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由于印刷系统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对墨水容纳袋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2A至图2V是表示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向由至少在最内层具有热熔接层的层叠膜构成的一对正面部210的左右两侧,插入由向内侧折入的上述层叠膜构成的拼接部230,并且向从上述正面部210的上端遍及至下端形成有侧密封部220的折褶袋主体(A)的上部开放端,插入注出口(B)的粘接部(Ba),从而形成墨水容纳袋200。

折褶袋主体(A)中,在从正面部210的上端起全长(H)的1/2、且从侧端部起其横向宽度(W)的1/4的范围,形成有部分侧密封部220a。另外,在墨水容纳袋200中,上部密封部250或者底部密封部240的形状没有限制,在图2B中,作为上部密封部250,表示了向上述折褶袋主体(A)的上部开放端插入有注出口(B)的粘接部(Ba),使上部密封部250的两端的密封面积增大,并且作为底部密封部240而形成有直线状的底部密封部240。

在墨水容纳袋200中,通过折褶袋主体(A)的侧密封部220以及在规定位置形成部分侧密封部220a而能够确保偏耐压强度的理由并不明确。但是,已明确了通过形成部分侧密封部220a,承担偏压时的墨水容纳袋200的侧面形状会发生变化。

在此,如图2C的局部侧视图所示,当向在侧密封部220以及规定位置形成有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墨水容纳袋200填充内容物(墨水)时,墨水容纳袋200的上部尽管承担偏压,也不会产生大致直角的折弯。不过,一对正面部210膨胀成圆弧状,成为注出口(B)固定设置在该正面部210的中央顶部的方式。因此,可以认为,偏压分散在墨水容纳袋200的上部,避免了膜在注出口(B)的粘接部(Ba)的下端角部附近的向外侧方向的拉伸,从而防止了破袋。

另外,上述的墨水容纳袋200的变形只要是在注出口(B)的下部具有粘接部(Ba)的结构,则并不限于上部密封部250的形状,都是近似的形状。进而,如果墨水容纳袋200具有上述的部分侧密封部220a,那么拼接部230的深度、底部密封部240的形状以及其他可以考虑填充物的种类、填充量以及其他而适当选择。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墨水容纳袋200不限制拼接部230的折入深度,因此也能够制造大容量的墨水容纳袋200。

如上述图2A所示,在墨水容纳袋200中,在折褶袋主体(A)上,在一对正面部210的左右两侧形成有侧密封部220。

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密封部”是指,对于将热熔接层对置重叠而成的拼接部230与正面部210的端部重叠部,为了确保两者的液密性,在遍及从折褶袋主体(A)的上端至下端的全长上以同一宽度进行热熔接的部分。

另外,上部密封部250是指,用于将注出口(B)插入并密封在折褶袋主体(A)的上部开放端的密封部。但是,在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或者尺寸的计算中,将由墨水容纳袋200的上述上部密封部250的最窄的宽度(纵)和墨水容纳袋200的上端的横向宽度(横)的纵横包围的范围称为“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并将其代替上部密封部250而使用。

另外,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是指,折褶袋主体的从上述正面部的上端起全长的1/2、且从侧端部起其横向宽度的1/4的范围。

另外,部分侧密封部220a是指,在上述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形成的、正面部与拼接部被热熔接的部分。部分侧密封部220a可以与上述侧密封部220或者上部密封部250分别形成,也可以与侧密封部220或者上部密封部250同时形成。在分别形成的情况下,部分侧密封部220a也可以与侧密封部220或者上部密封部250重叠。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计算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或者尺寸时,将正面部210与拼接部230被热熔接的部分,作为除了与上述侧密封部220以及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的重叠部分以外的部分。在本实用新型中,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为上述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的8~100%的面积。为了方便起见,将除了与侧密封部220以及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的重叠部分以外的部分侧密封部220a称作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并且适当使用。另外,根据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形成方法等,存在部分侧密封部220a与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相同的情况。

将本实用新型的墨水容纳袋200的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在图2D中表示。将从构成折褶袋主体(A)的正面部210的上端起全长的1/2用Xy表示,将从侧端部起横向宽度的1/4用Xx表示。另外,用单点划线表示侧密封部220以及底部密封部240的预定部位。另外,省略了上部密封部的说明。

在此,本实用新型中的正面部210的长度是指,包括底部密封部或者上部密封部的纵向长度(H)。另外,如该图所示,为了容易地形成折褶袋容器的底部,在将底部密封部的角部以45°的倾斜进行密封的情况下、或者进一步切下底部密封部的角部的情况下,并且在正面部不是方形的情况下,上述正面部的长度(H)为正面部的最长的纵向长度。另外,正面部210的横向宽度(W)是指,包括侧密封部的横向长度。在正面部不是方形的情况下,上述正面部的横向宽度(W)为正面部的最长的横向长度。

另外,由于所述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存在于正面部210的左右,且折褶袋主体(A)是将一对正面部210的热熔接层对置而形成的,因此在墨水容纳袋200中能够存在合计四个部位的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上述四个部位的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中,只要在至少一个部位形成有部分侧密封部220a即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述的部分侧密封部的面积百分率(%)的含义是某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中的部分侧密封部的面积百分率(%),在墨水容纳袋200中,在四个部位的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中的一个部位处的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中,即使是例如形成面积百分率(%)为8%的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墨水容纳袋中。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在全部四个部位处形成有部分侧密封部220a。由此,能够将内容物填充后的墨水容纳袋200的形状控制为左右对称、前后对称,从而能够均匀地避免上述膜的拉伸。

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是从正面部210的上端起全长的1/2,且分别从左右的侧端部起横向宽度的1/4的范围。这是因为,在研究不限制拼接部230的折入宽度地确保偏耐压强度的折褶袋容器的方式时,若在上述范围内,则不会减少内容量,并且避免了由偏压引起的上部变形,防止了实际的破袋。

另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中,拼接部230的折入深度没有限定。如图2E所示,由于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限定于正面部210与拼接部230的热熔接部,因此根据拼接部230的折入深度,有时会发生在上述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中包含拼接部230的折痕线230a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中,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是由图2E所示的Xy与Xx包围的范围,但在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中包含拼接部230的折痕线230a的情况下,仅热熔接部成为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所述热熔接部形成在由到上述折痕线230a的距离Xx′与Xy包围的范围。这是因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部分侧密封部而限制拼接部的扩展。因此,有效地使上述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的最大宽度到达拼接部230的折痕线230a。

可以认为,当将部分侧密封部220a形成在所述的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时,由于能够抑制拼接部230的扩展,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加在拼接部230上的推压,并且不管拼接部230的折入深度如何,都能够避免上述破袋。

在本实用新型的墨水容纳袋200中,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通过将所述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的8~100%、更优选为10~70%、特别优选为10~50%的面积热熔接而获得。当低于8%时,有时效果不如通过形成部分侧密封部而抑制拼接部230的扩展的效果。

另一方面,形成于上述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的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优选长度为正面部210的全长的1/10~1/2,且宽度为正面部的横向宽度的1/12~1/4的范围。当低于正面部210的全长的1/10时,偏耐压强度的增加不充分,另一方面,当超过全长的1/2时,有时难以确保充分的内容量。另外,当宽度低于正面部210的横向宽度的1/12时,部分侧密封部的效果不充分,另一方面,当超过1/4时,有时难以确保充分的内容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只要形成在上述的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则对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多边形、圆形以及其他的不定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所述长度以及横向宽度将除去了所述侧密封部220以及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的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纵、横向最长的长度分别作为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长度以及横向宽度。另外,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只要是存在于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的热熔接部,则也可以分割为两个以上而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墨水容纳袋200的尺寸没有限制,可以根据内容物的种类、填充量等适当选择。以下,为了方便起见,参照折褶袋主体(A),对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形状等进行说明,该折褶袋主体(A)以正面部210的长度为170mm、横向宽度为80mm、拼接部230的折入宽度为26mm、侧密封部220为宽度6mm形成,且在上端形成有宽度10mm的上部密封部250、在下端以宽度10mm形成有底部密封部240。在该折褶袋主体(A)中,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长度为85mm、宽度为20mm,且面积为1700mm2

图2F是上述尺寸的本实用新型的墨水容纳袋200的主视图,表示从正面部210的上端起在左右两方长度为50mm、宽度为12mm,且在角部形成有圆角的部分侧密封部220a。这样,本实用新型中的部分侧密封部220a能够以均匀宽度的棒状形成。在图2F中,所述部分侧密封部220a与以宽度6mm形成的侧密封部220以及宽度10mm的上部密封部250重叠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计算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时,作为上部密封部250,使用墨水容纳袋200的由所述上部密封部250的最窄的宽度(纵)与墨水容纳袋200的上端的横向宽度(横)的纵横所包围的范围作为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将图2F的墨水容纳袋200的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的范围在图2G中表示。

在图2G的墨水容纳袋200中,从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中除去了所述侧密封部220与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的重叠的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为40×6=240mm2,且为各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的面积的14.1%。

图2H是上述尺寸的本实用新型的墨水容纳袋200的主视图,表示从正面部210的上端起在左右两侧长度为52mm、宽度为13mm,且在角部形成有圆角的部分侧密封部220a。与图2F相同,部分侧密封部220a与侧密封部220重叠形成。与图2G的不同在于,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宽度和长度比图2G中的大,且角部的圆角较大。由于宽度宽,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拼接部230的扩展,且由于角部的圆角大,因此能够使内容物顺利地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计算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时,由于使用所述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作为上部密封部250,将图2H的墨水容纳袋200中的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的范围在图2I中表示。

在图2I的墨水容纳袋200中,从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中除去了所述侧密封部220与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的重叠的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为37×7+(7×13)/2=约305mm2,且为各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的面积的17.9%。

另外,图2J是上述尺寸的本实用新型的墨水容纳袋200的主视图,是如下的部分侧密封部220a:以从正面部210的上端起向下端在长度70mm的位置宽度为6mm、从正面部的上端起向下端在14mm的位置宽度为16mm的方式倾斜,且在从正面部的上端起向下端比14mm靠上方处,以宽度16mm进行热熔接。通过倾斜,在把持折褶袋容器的底部时,也能够使内容物顺利地向注出口(B)侧移动。部分侧密封部220a形成于正面部210的左右。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计算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时,由于使用所述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作为上部密封部250,将图2J的墨水容纳袋200中的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的范围在图2K中表示。

在图2K的墨水容纳袋200中,从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中除去了所述侧密封部220与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的重叠的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为56×10÷2+4×10=320mm2,且为各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的面积的18.8%。

另外,图2L是上述尺寸的本实用新型的墨水容纳袋200的主视图,是在从正面部210的上端向下端25mm的位置形成有长度25mm、宽度13mm的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方式。另外,该部分侧密封部也与以宽度6mm形成的侧密封部220重叠形成。另外,部分侧密封部220a形成于正面部210的左右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计算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时,由于使用所述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作为上部密封部250,将图2L的墨水容纳袋200中的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的范围在图2M中表示。

在图2M的墨水容纳袋200中,从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中除去了所述侧密封部220与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的重叠的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为175mm2,且为各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的面积的10.3%。

进而,图2N是上述尺寸的本实用新型的墨水容纳袋200的主视图,是在上述的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具有被分割成两个的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方式。并且,是在正面部210的上端以长度15mm、宽度13mm形成第一部分侧密封部220a,从所述第一部分侧密封部起形成10mm的间隙,且形成有长度25mm、宽度13mm的第二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方式。部分侧密封部220a形成于正面部210的左右两侧。另外,所述第一、第二部分侧密封部220a分别与以宽度6mm形成的侧密封部220重叠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计算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时,由于使用所述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作为上部密封部250,将图2N的墨水容纳袋200中的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的范围在图2P中表示。

在图2P的墨水容纳袋200中,从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中除去了所述侧密封部220与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的重叠的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为35+175=210mm2,且为各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的面积的12.3%。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墨水容纳袋200中,在折褶袋主体(A)上,只要形成有侧密封部220和上述部分侧密封部220a即可,它们可以分别地形成,也可以一体地形成。将所述图2H所示的形状的部分侧密封部220a与侧密封部220一体地形成的方式在图2Q中表示。在将部分侧密封部220a与侧密封部220一体地形成的情况下,在通过侧密封部220形成工序也能够形成部分侧密封部220a这一点上,制造效率优异。另外,作为部分侧密封部220a,除了所述图2H所示的方式以外,也可以是任何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墨水容纳袋200中,侧密封部220是指,对于将热熔接层对置重叠而成的拼接部230与正面部210的端部重叠部,为了确保两者的液密性,在遍及从折褶袋主体(A)的上端至下端的全长上以同一宽度进行热熔接的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墨水容纳袋200中,优选侧密封部220的宽度为4mm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墨水容纳袋200中,上部密封部25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上部密封部250的形状与图2B相同,在插入到所述折褶袋主体(A)的上部开放端的注出口(B)的粘接部(Ba)的两端扩大密封面积。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R所示,进而,优选的是,在所述拼接部230的折痕线230a的至少一侧,构成所述上部密封部250的容器内侧的边界的密封线250a相对于所述折痕线230a以角度5~80°交叉。当拼接部230的折痕线230a与上部密封部250的密封线250a正交时,压力集中于其交叉点P,而当使密封线250a相对于折痕线230a不正交而倾斜时,能够避免这种压力的集中。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倾斜角为5~80°,优选为15~60°,特别优选为30~60°。这是因为,在该范围内,能够确保耐压强度,并且能够避免因压力集中而产生的针孔等。

另外,为了确保这样的倾斜角,在将注出口(B)的粘接部(Ba)插入到折褶袋主体中而进行上部密封部250密封时,优选使拼接部230与注出口(B)的粘接部(Ba)不重叠。这是因为,由于注出口(B)根据其形状,以直线的密封线250a形成上部密封部250,因此当拼接部230与注出口(B)重叠时,难以确保上述倾斜角。

另外,注出口(B)以其中心轴线与折褶袋主体(A)的中心轴线大致一致的方式安装,另外,折褶袋主体(A)的拼接部230的折痕线230a与折褶袋主体(A)的中心轴线平行地形成。

如图2R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插入到折褶袋主体(A)的上部开放端的注出口(B)在其下端具有主视图中宽度Z的长方形的粘接部(Ba)。为了方便起见,将折褶袋主体(A)的上部开放端以如下内容为边界而划分:

(i)注出口的粘接部(Ba)的宽度Z;

(ii)拼接部的折痕线230a;

(iii)折褶袋主体(A)的端部。

另外,将所述上部密封部250的密封线250a与上述边界对应地划分为:

(iv)折褶袋主体(A)的端部与拼接部的折痕线230a的间隔:密封线(250a1);

(v)拼接部的折痕线230a与注出口的粘接部(Ba)的端部的间隙:密封线(250a2);

(vi)注出口的粘接部(Ba)的宽度Z:密封线(250a3)。

首先,在上部密封部250的密封线250a中,所述注出口(B)的粘接部(Ba)的密封线250a3与注出口(Ba)的中心轴线形成直角。

另一方面,在拼接部的折痕线230a与注出口的粘接部(Ba)的间隙中,为了确保拼接部230的折痕线230a与上部密封部250的密封线250a的5~80°倾斜角,形成于所述密封线250a的两端的密封线250a2构成朝向侧密封部220侧且逐渐朝向折褶袋主体(A)的底部的倾斜。

进而,在折褶袋主体(A)的端部与拼接部的折痕线230a的间隔中,在密封线250a2确保所述5~80°倾斜角之后,朝向正面部210的两端的密封线250a1可以朝向侧密封部220与折褶袋主体(A)的上端部平行,也可以形成朝向侧密封部220侧且逐渐朝向折褶袋主体(A)的底部的倾斜。

在图2R中,密封线250a2相对于折痕线230a以45°倾斜角交叉,密封线250a1形成为与正面部210的上端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墨水容纳袋200中,所述密封线250a3与密封线250a2的交点、以及所述密封线250a2与密封线250a1的交点为了顺利地进行方向变换而形成为圆弧状,这在能够抑制应力集中这一点上优选。

如上所述,折褶袋主体(A)的注出口(B)的粘接部(Ba)在上部密封部250中以与拼接部230不重叠的方式被插入以及固定。在制造这样的墨水容纳袋200时,由于装置的尺寸误差、机械的晃动等而产生各种偏移(误差),特别是,有时会产生不能忽视的程度的如下偏移:将注出口(B)的粘接部(Ba)定位在折褶袋主体(A)的顶部中心时的注出口(B)的粘接部(Ba)的偏移、以及由于形成拼接部230时的蜿蜒延伸引起的折痕位置的偏移。因此,在设计折褶袋主体(A)时,即使产生这些制造时的偏移,也以折痕线230a不与注出口(B)的粘接部(Ba)重叠地被密封的方式确定各部分的尺寸。由此,即使注出口(B)的粘接部(Ba)和折痕线230a一起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最大偏移,折痕线230a即使与粘接部(Ba)的一端接触也不会与粘接部(Ba)重叠。另外,在折痕线230a与粘接部(Ba)的一端接触的状态下,上部密封部250的密封线250a与折痕线230a正交,但相反侧的密封线250a以所述的5~80°倾斜的状态与折痕线230a交叉,由此抑制了所述交点处的应力集中,并防止了针孔或破损的产生。

另外,形成上述密封线250a的上部密封250能够使用上述形状的热封用热板而进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墨水容纳袋200中,上部密封部250与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交点也可以为了顺利地进行方向变换而形成为圆弧状。例如,如图2S所示,也可以将上部密封部250的密封线250a、特别是折褶袋主体(A)的端部与拼接部的折痕线230a之间形成为圆弧状,并与部分侧密封部220a连接设置。

进而,如图2T所示,也可以构成为:部分侧密封部220a与上部密封部250的密封线250a成为一体而形成圆弧状。

如图2U所示,图2T所示的上部密封部250其一部分包含在所述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中,通过上部密封部250将正面部210与拼接部230热熔接。另外,图2S所示的墨水容纳袋200是在形成有所述图2H所示的侧密封部220、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墨水容纳袋200上形成有上部密封部250的结构,其中,构成上述上部密封部250的容器内侧的边界的密封线250a在上述拼接部230的折痕线230a的至少一侧,相对于所述折痕线230a以角度5~80°交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计算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时,作为上部密封部250,使用墨水容纳袋200的由所述上部密封部250的最窄的宽度(纵)和墨水容纳袋200的上端的横向宽度(横)的纵横所包围的范围作为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将图2U的墨水容纳袋200中的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的范围在图2V中表示。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是由墨水容纳袋200的所述上部密封部250的最窄的宽度(纵)与墨水容纳袋200的上端的横向宽度(横)的纵横所包围的范围,且是图2V的标号250’所示的范围。因此,如图2V所示,该墨水容纳袋200的上部密封部250的一部分为部分侧密封部220a’。另外,在图2V所示的墨水容纳袋200中,在正面部210的朝向左侧的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中,将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形状用粗线包围表示。

在图2V的墨水容纳袋200中,从部分侧密封部220a中除去了所述侧密封部220与计算用上部密封部250’的重叠的面积为大约304mm2,其加上由上部密封部250形成的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的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面积即9×8=72mm2,则实质部分侧密封部220a的总面积为它们的总和即376mm2,且为部分侧密封部形成范围(X)的面积的22.1%。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可以在墨水容纳袋200上使用的膜,至少在最内层上层叠有热封层。

更优选的是,在所述热封层上层叠有气体阻隔层和聚酰胺系树脂层。

作为热封层,可以使用通过热熔融而能够相互熔接的各种具有热封性的聚烯烃系树脂等。具体而言,可以使用由以下树脂构成的一种以上的膜或者片材或者涂布膜等,所述树脂为将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直链状(线状)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树脂、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进行聚合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聚丙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甲基戊烯聚合物、聚丁烯聚合物、聚乙烯或者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马来酸酐、富马酸、衣康酸等不饱和羧酸改性的酸改性聚烯烃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等树脂。

作为气体阻隔层,可以使用能够限制氧透过性、水蒸气透过性的各种气体阻隔性基材。例如,可以例示出铝箔、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在基材膜上设置有蒸镀有机硅化合物、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而形成的蒸镀膜的蒸镀膜等。在使用铝箔的情况下,通过使铝箔厚度为6~20μm而能够赋予充分的气体阻隔性。

另外,也可以优选使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构成的气体阻隔层的厚度没有限制,优选为12~25μm。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可以作为单层膜使用,并且也可以是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基材膜上形成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构成的涂布膜的层叠膜。另外,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构成的涂布膜优选为0.5~3μm。作为这样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可以例示出株式会社可乐丽制“EVAL EP-F101(乙烯含量:32摩尔%)”、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乙烯-乙烯醇共聚物D2908(乙烯含量:29摩尔%)”等。

另外,还可以使用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基材膜上设置有蒸镀有机硅化合物、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而形成的蒸镀膜的蒸镀膜作为气体阻隔层。蒸镀层的厚度优选为的范围。也可以优选使用市售品,例如可以例示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IB-PET”的产品等。

另外,作为基材层,可以例示出聚酰胺系树脂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层等。基材层不限于一层,也可以层叠两层以上。

作为聚酰胺系树脂层是为了确保机械强度而被层叠的。优选的是,为械强度优异的双轴拉伸聚酰胺膜。例如,既可以是脂肪族聚酰胺,也可以是芳香族聚酰胺,也可以是将它们混合而成的组合物。作为优选的聚酰胺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聚己内酰胺(尼龙6)、聚-ε-氨基萘烷酸(尼龙7)、聚-ε-氨基壬酸(尼龙9)、聚十一烷酰胺(尼龙11)、聚十二内酰胺(尼龙12)、聚乙烯二胺己二酰胺(尼龙2·6)、聚四亚甲基己二酰胺(尼龙4·6)、聚六亚甲基己二胺(尼龙6·6)、聚六亚甲基癸二酰胺(尼龙6·10)、聚六亚甲基癸酰胺(尼龙6·12)、聚八乙基癸酰胺(尼龙6·12)、聚辛烯己二酰胺(尼龙8·6)、聚癸二烯己二酰胺(尼龙10·6)、聚十胺基癸酰胺(尼龙10·10)、聚十二烷酰胺癸酰胺(尼龙12·12)、二甲苯二胺-6尼龙(MXD6)等。

另外,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层,可以单独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层,也可以是层叠有其他树脂层的结构。特别是,通过在最外层层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层,从而在将左右向内侧折入而插入拼接部并实施底密封或者上部密封时,能够避免所述拼接部的热熔接。

作为能够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使用的层叠膜,可以适当地选择与填充的内容物的种类或者填充后的加热处理的有无等使用条件相对应适合的层叠膜,具体而言,可以例示出以下的从最外层向最内层的层结构。

可以举出:

(1)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粘接剂/铝箔/粘接剂/双轴拉伸尼龙膜/粘接剂/聚乙烯膜;

(2)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粘接剂/双轴拉伸尼龙膜/粘接剂/铝箔/粘接剂/聚乙烯膜;

(3)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粘接剂/乙烯-乙酸乙酯共聚物皂化物膜/粘接剂/双轴拉伸尼龙膜/粘接剂/PE膜;

(4)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粘接剂/单轴拉伸PP膜/粘接剂/铝箔/粘接剂/聚丙烯膜;

(5)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粘接剂/蒸镀有硅或者氧化铝的双轴拉伸尼龙膜/粘接剂/聚丙烯膜;

(6)IB-PET/粘接剂/双轴拉伸尼龙膜/粘接剂/聚丙烯膜;

(7)IB-PET/粘接剂/双轴拉伸尼龙膜/粘接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膜等。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通过不仅形成折褶袋主体(A)的侧密封部220,还在规定位置形成部分侧密封部220a,从而能够使耐压强度优异,特别是在承担如从底部向上部挤压那样的偏的推压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墨水容纳袋200的破袋。由此,能够防止作为内容物的墨水的泄漏等。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A至图3E是表示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3A至图3D所示,该墨水容纳袋300具备如下结构:树脂膜制的大致长方形的前后片材部301、302重叠,在前后片材部301、302之间以沿着它们的一边303a的方式以对折状态插入有树脂膜制的折褶片材部304,至少上述一边303a以及隔着该一边303a的两侧边303b、303c的前片材部301与折褶片材部304之间、后片材部302与折褶片材部304之间、以及前片材部301与后片材部302之间分别通过热封部305、306、307、308、309、310、311以及311粘接。

树脂膜例如为层叠膜,虽图中未示出但在外侧配置有非热封材料层,在内侧配置有热封材料层,在中间配置有气体阻隔材料层。树脂膜优选形成为透明。

前后片材部301、302通过将上述树脂膜冲裁或者裁剪而形成为例如相同形状相同大小的大致长方形。前后片材部301、302将热封材料层设置在内侧而重叠。折褶片材部304通过将上述树脂膜冲裁或者裁剪而形成为大致长方形。折褶片材部304将非热封材料层设置在内侧而对折,并以折线304a为前端向前后片材部301、302之间以沿着它们的一边的方式插入。通过插入该折褶片材部304,前片材部301与折褶片材部304重叠的部位成为前折褶部313,后片材部302与折褶片材部304重叠的部位成为后折褶部314。

热封部305、306、307、308、309、310、311以及312通过用图中未示出的加热盘对夹入有折褶片材部304的状态的前后片材部301、302进行热压而形成。

热封部305、306、307、308、309以及310形成于作为墨水容纳袋300的上边的一边303a以及作为墨水容纳袋300的左右边的两侧边303b、303c的与前后折褶部313、314对应的部位。通过该热封部305、306、307、308、309以及310,墨水容纳袋300的前后折褶部313、314被封闭。热封部311、312形成于作为墨水容纳袋300的左右边的两侧边303b、303c的除了前后折褶部313、314以外的部位。通过该热封部311、312,墨水容纳袋300的左右被封闭。

如图3B所示,左右的热封部307、308、309、310、311以及312分别分为折褶部和非折褶部,并且在非折褶部中两片树脂膜重叠,而在折褶部中四片树脂膜重叠,由于在非折褶部与折褶部的边界产生有台阶,因此利用分别的加热盘通过更宽且更大的加压力进行热封。

尽管也能够在上述的三方被热封部305、306、307、308、309、310、311以及312封闭且下边未密封的开放的状态下的墨水容纳袋300中,从该下边的开口填充作为内容物的墨水,然后将下边通过热封部封闭,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在下边,注出口部315通过热封部316与前后片材部301、302粘接。由于注出口部315是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上边的热封部305、306上,贯穿设置有贯通前后的折褶部313、314的悬挂孔317。通过使图中未示出的钩子穿过该悬挂孔317,从而使墨水容纳袋300悬挂在所需的场所并注出内部容纳的墨水。

另外,在墨水容纳袋300上设置有易开封单元。即,前片材部301形成为,与折褶片材部304一起其延伸方向沿着作为上边的一边303a延伸,在从热封部305的内缘向与热封部相反的一侧离开的部位沿着上述一边303a延伸的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直线320与上述两侧边303b、303c交叉的部位,形成有缺口321a、321b。通过这些缺口321a、321b而设定有撕裂线。缺口321a、321b以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前折褶部313的折褶片材部304以及前片材部301的方式形成为细槽状,并且能够形成为V槽状、半圆状等所需的形状。

前片材部301和折褶片材部304使用上述层叠膜,但该层叠膜的例如外侧的非热封材料层由拉伸膜形成。以该拉伸膜的拉伸方向在墨水容纳袋300的上述两侧边303b、303c之间即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前片材部301和折褶片材部304分别从层叠膜被切出。

如图3A以及图3C所示,形成于上述直线320的端部的缺口321a的周边部为非热封区域322。通过保持非热封区域322的拉伸性,即使在没有形成缺口321a的情况下、或者缺口短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撕裂。

由于上述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直线320与构成各个前片材部301以及折褶片材部304的树脂膜的拉伸方向平行,因此能够在该直线320上容易地撕裂前片材部301以及折褶片材部304的树脂膜。由于该直线320穿过从热封部305的内缘向与热封部305相反的一侧离开的部位,因此当沿着该直线320撕裂热封部305时,墨水容纳袋300被开封。

如图3A、图3C以及图3E所示,墨水容纳袋300中的两侧边303b、303c的热封部307、308、309以及310的密封缘318、319在与折褶片材部304的折线304a交叉的交叉点迂回成圆弧状,由此,交叉点的周围形成有大致半圆形的非密封部324、325。因此,即使从外部向填充有作为内容物的墨水的墨水容纳袋300施加力,或者墨水容纳袋300落下,由墨水产生的水锤作用于前后折褶部313、314上,也能够分散将要集中于密封缘318、319与折线304a的交叉部位的应力,因此防止了墨水容纳袋300的折褶部的破袋、针孔的产生。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装入了墨水的墨水容纳袋300在被堆叠多个的状态下被搬运。在搬运中向墨水容纳袋300的前后折褶部313、314施加由堆叠引起的加重、振动等,另外,当墨水容纳袋300落到地板上时,水锤作用于前后折褶部313、314,但由于在墨水容纳袋300的两侧边的热封部307、308、309以及310的密封缘318、319与折褶片材部304的折线304a交叉的交叉点处,形成有大致半圆形的非密封部324、325,因此分散了将要集中于密封缘318、319与折线304a的交叉点的应力。因此,防止了墨水容纳袋300的前后折褶部313、314的破袋、针孔的产生。由此,能够防止墨水的泄漏等。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4A至图4C是表示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墨水容纳袋400将由躯干部412和底部413构成的合成树脂制的袋主体411吹塑成型为三维状(立体状),且在向袋主体411的内容剂(墨水)的填充前阶段能够折叠袋主体411。

墨水容纳袋400能够将袋主体411的躯干部412的上缘的遍及整个宽度或者接近整个宽度的大宽度的开口部作为用于内容剂的填充口412A。在内容剂的填充后,填充口412A成为以热封或者超声波密封的方式通过密封条被加压并密封的密封部412B。

墨水容纳袋400能够在袋主体411的吹塑成型时,在躯干部412的上缘侧的一部分成型注入口414。注入口414通过切断而被开封。

另外,墨水容纳袋400能够将袋主体411的折叠方式设为将底部413如下述(a)或者(b)那样与躯干部412重叠。

(a)将躯干部412弄平,并将平板状的底部413相对于躯干部412的下部折弯的方式。

(b)将底部413膨胀成型为圆顶状,并将底部413的中央部沿着吹塑成型模具的分型线向躯干部412的内侧折入,将躯干部412弄平的方式。

在此,墨水容纳袋400可以通过直接吹塑成型来制造。直接吹塑成型是通过将型坯挤出,并通过向型坯的内部吹入空气而进行圆周方向的拉伸从而形成袋主体411。直接吹塑成型形成由单层或者层叠的树脂层构成的袋主体411。作为基于直接吹塑成型的袋主体411的构成树脂材料,在单层时可以采用LDPE(低密度聚乙烯)或者L-LDPE(直链低密度聚乙烯),在层叠时可以采用将外侧层设置为HDPE(高密度聚乙烯)、将内侧层设置为LDPE或者L-LDPE的结构。

进而,对于墨水容纳袋400,在袋主体411中,至少将填充口412A如上所述,在形成通过密封条而被加压并密封的密封部412B的预定熔接部421的外表面上,附着有标签422,该标签422由比该预定熔接部421的构成树脂材料(例如,所述的LDPE或者L-LDOE)熔点高的材料(例如比PE熔点高的PP(聚丙烯)或者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不会热熔融的合成纸)构成。

标签422可以在袋主体411的吹塑成型时作为模内标签附着在预定熔接部421上,也可以在袋主体411的吹塑成型后作为粘性标签附加。标签422在与预定熔接部421的附着面上预先涂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或者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等粘接剂层423(参照图4C)的状态下,经由该粘接剂层423粘接并附着在预定熔接部421的外表面。

标签422至少附着在形成有填充口412A的密封部412B的预定熔接部421的外表面(袋主体411的表面、背面的两个外表面),从而防止预定熔接部421的熔融树脂附着到将密封部412B热封或者超声波密封的密封条上。

标签422也可以附着在袋主体411的包含填充口412A的整个面等的宽广的外表面(袋主体411的表面、背面的两个外表面),也有助于确保袋主体411的刚性、确保遮光性。

墨水容纳袋400适用于容纳作为内容剂的墨水的容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在墨水容纳袋400中,在用于密封袋主体411的填充口412A的预定熔接部421的外表面上,附着有由熔点比该预定熔接部421的构成树脂高的材料构成的标签422。因此,热封或者超声波密封的密封条经由标签422对预定熔接部421进行加压,并且预定熔接部421的熔融树脂不会附着在密封条上。因此,不会损害袋主体411中的密封部412B的外观或者密封性,并能够提高它们的外观性以及密封性。

另外,袋主体411的躯干部412与底部413一体成型,并且对于落下的冲击结实,且不易破裂。因此,能够防止墨水的泄漏。另外,通过提高袋主体411的刚性,能够抑制当向容器50补充墨水时的在墨水容纳袋400的中央部的变扁(节流)。由此,能够高效地使容纳于墨水容纳袋400的底部侧的墨水注出。

另外,形成于袋主体411的注入口414在袋主体411的吹塑成型时成型为三维状,因此不易堵塞。

另外,通过使形成于袋主体411的注入口414相对于与袋主体411的底部413平行的水平方向以0度~90度,优选以在30度~60度的范围内,最优选以45度倾斜,从而能够容易地注出。因此,能够使注入姿势稳定,并且能够防止墨水滴落。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5A至图5F是表示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5A所示,墨水容纳袋500具备两端开口的筒状的袋主体部510,该袋主体部510具有构成袋的前侧和后侧的对置的一对平面部511、511,以及以具备向袋的内侧折入成折褶状的折线523、523的方式形成的两个侧面521、521。通常,该筒状的袋主体部510使用同一材质的包装材料,可以通过粘合形成,另外,也可以通过所谓的合掌粘贴法形成。

在这样形成的袋主体部510中,通过折线523、523在两个侧面521、521上形成有折入角度θ1,并且该折入角度θ1保持在180度以内。但是,根据情况,也可以将两个侧面521、521完全打开。

接下来,如图5B所示,在袋主体部510的一侧的口部中,通过以两个侧面521、521的各自的折线523中的任意且彼此对置的各自的点P、P′为基点,将从该点P、P′起到各自的折线523、523的一个端部的折线523、523分别向侧面521、521的外侧折回,并将袋主体部510的一侧的口部扩张,从而形成如图5C所示的四边形形状的底部打开面525。

另一方面,如图5C所示,准备四边形形状的平板的底部形成片材530,并使该底部形成片材530与上述底部打开面525重叠。

如图5D所示,推压热板,使得如上所述重叠的状态的底部形成片材530与底部打开面525的周围被所谓的四边密封,并将袋主体部510的口部的周缘与底部形成片材530热熔接(热封)。另外,在图5D中,用斜线表示热封部。该热熔接通常通过袋主体部510的侧热封而进行。

将这样制造的墨水容纳袋500反转,且将内部扩展而使其自立的状态如图5E所示。

在将内容物(墨水)容纳在该墨水容纳袋500中时,通常从处于开放状态的袋的开口部填充内容物,然后,将该开口部热熔接,或者安装注出部件。另外,开口部可以根据需要原封不动,也可以省略热熔接或者注出部件的安装而作为图5E所示的单纯的袋使用。再另外,也可以通过在两端的开口部上形成有底部开口面525,并且将平板的四边形形状的底部形成片材热熔接于各底部打开面525并进行四边密封,并例如在任一个平面部511上设置注出口,将合适的注出件安装在该注出口上,从而能够形成可折叠的袋装箱用袋体。

另外,如图5A所示的筒状的袋主体部510,可以是如图5F所示,将平面部片材541、541与两个侧面561、561以相互对置的方式粘合而形成,所述两个侧面561、561以呈折褶状向内侧折入且具备折线553、553的方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也可以适当地改变平面部片材541和侧面片材561的材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由于墨水容纳袋500在筒状的袋主体部510的至少一侧的口部形成有底部打开面525,并使平板的底部形成片材530与该底部打开面525重叠且两者以在周缘四边密封的方式进行热熔接,因此在底部形成片材530上不存在折回部,从而不会产生袋主体部510与底部形成片材530的折回部的交点,因此没有在这种交点处产生针孔或者褶皱,有时从该部分发生墨水泄漏的问题。而且,不会产生应力集中部,落下等情况下的耐冲击性优异,并且自立性也优异。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6A至图6M是表示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6A所示,墨水容纳袋600具有舟形的底部密封部的形状。即,在舟形的底部密封部605H的两端上部设置有棒状的延长部607H。通过设置该延长部607H,即使发生膜的蜿蜒延伸、切割位置的偏移,也能够防止在袋的内部两端部的应力集中部处形成锐角,其结果是,明确了可以得到防止由袋的落下冲击引起的破袋的效果。所述延长部607H的宽度可以与该袋的侧密封部的宽度相等,另外,其长度只要是从对折并插入前后部件之间的底部材料的折叠的前端部至上方5~20mm左右即可。另外,延长部607H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棒状。

另外,在使用所述形状的舟形的底部密封部605H而对墨水容纳袋600进行制袋的情况下,在现有技术中,能够省略作为后工序的点密封,并且能够缩短作为制袋机械的全长。

墨水容纳袋600大多将墨水作为内容物,并且为了确保其作为袋的强度,使用相对厚的膜(层叠体),但是在前后材料与所述对折的底部材料重叠的四片构成部分、与仅前后材料的两片构成部分的边界部分,由于所述对折的底部材料的热封之后即刻的返回,有时在对折的上部发生密封脱落(坑道现象)。在现有技术中,作为对于所述热封之后即刻的返回的对策,在容易密封脱落的部分处进行了点密封。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舟形的底部密封部形状的所述热封形状中,通过使上述棒状的延长部607H的密封面比其他面稍微突出,从而能够使密封时的压接强度增加,并能够防止对折的底部膜的上端部与其上的侧密封部的边界处的所述坑道现象的发生。如图6E~6H所示,所述延长部607H是以袋的底部材料的折痕604T为中心在其上下为1~10mm,即长度为2~20mm的范围。在所述长度不足2mm的情况下,由于膜的蜿蜒延伸,有可能发生从所需加压部位偏离的情形。另外,即使设置为超过20mm的长度,效果也不变。另外,如图6E~6G所示,作为突出的形状,既可以与所述热封面平行,也可以是倾斜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弧状的形状,另外,也可以是将这些加以组合的形状。使所述棒状的延长部607H突出的高度优选相对于其他的热封面为1.5mm以下。当所述高度为1.5mm以上时,由于热封的压力使膜变薄,有可能会发生密封断裂等。

本实用新型的墨水容纳袋600的材质是考虑内容物的种类、容量以及流通方法等进行设计的。一般而言,这些材质使用塑料膜、纸以及金属箔等材料,另外,使用为了改良物性而在这些材料上实施了涂布、蒸镀其他材料等的加工的材料,作为各自的单体膜或者层叠了这些的层叠体使用。

然后,如图6I至图6K所示,在舟形的底部密封部的两侧的倾斜密封部605k的顶部形成有延长部607。

如图6L所示,作为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墨水容纳袋600的层叠体620的基本的材质结构,由基材层621、阻隔层622以及热封层623构成。作为基材层621,可以从具有印刷适应性、强度、耐热性等材料中选择,使用将各种薄纸、聚丙烯、聚酯、聚酰胺等树脂制膜而成的、且优选为被拉伸的膜。另外,作为阻隔层622,可以使用铝等金属箔、将具有阻隔性的聚丙烯腈、聚乙烯醇或者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皂化物等制膜的膜、对各种膜实施了偏氯乙烯等的阻隔涂布的膜、或者在各种膜上形成有显示阻隔性的蒸镀膜的膜等。作为热封层623,选择不会对内容物的品质等带来障碍的、且可以得到作为袋子的所需的热封强度的材质。例如,可以使用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以及使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进行聚合的α-烯烃共聚物、离聚物以及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在构成热封层623的材质具有内表面彼此的热封性,且将注出口安装在袋的边缘的情况下,对于注出口的材质也选择显示热封性的材质。

另外,作为袋材的材质结构,可以将基材层621、阻隔层622以及热封层623的各层多层化,或者如图6M所示,除了所述三层以外,还形成有中间层624。例如,也可以将基材层621设为聚酯膜和尼龙膜的层压膜,或者在阻隔层与热封层之间以加强为目的设置有中间层624,并将层叠体620(602)的层结构形成为由基材层621、阻隔层622、中间层624以及热封层623构成的四层结构。

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墨水容纳袋600的前、后材料602、603以及底部材料604可以使用由相同的层结构构成的层叠体,也可以使用由不同的层结构构成的层叠体。为了使作为墨水容纳袋600的底部的形成变得容易,另外,为了使自立性良好,优选前、后材料602、603具有刚性,且底部材料604是柔软的层叠体。

上述形成层叠体620的基材层621、阻隔层622以及热封层623的层叠可以使用挤出层压、干式层压、夹层层压、热层压等方法。例如,作为如下结构的复合膜PET12/AL9/ON15/S-PE50(简写符号PET:拉伸聚酯,AL:铝箔,ON:拉伸尼龙,S-PE:使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进行聚合的α-烯烃共聚物,简写符号之后的数字表示厚度μm)的层叠方法,可以举出PET和AL、AL和ON的层叠通过干式层压,ON和S-PE的层压通过将LDPE20作为粘接性树脂的夹层层压来层叠等方法。当通过该方法得到的层叠体的结构用简写符号表示时,为PET12/DL/AL9/DL/ON15/LDPE20/S-PE50(简写符号DL:干式层压,LDPE:低密度聚乙烯)。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通过在舟形的底部密封部605H的两侧的倾斜密封部605k的顶部形成有延长部607,即使产生膜的蜿蜒延伸、切割位置的偏移,也能够防止在袋的内部两端部的应力集中部形成锐角。由此,可以得到防止由墨水容纳袋600的落下冲击引起的破袋的效果。并且能够防止墨水的泄漏等。

(第七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A至图7D是表示墨水容纳袋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7A所示,墨水容纳袋700通过纸容器703密封包装有内容物(墨水)702。

纸容器703是将坯料板710(参照图7B)折弯成人字形顶部型的箱形状而形成的,且在倾斜屋顶状部705的下方设置有躯干部706。在倾斜屋顶状部705上安装有具有筒部(图中未示出)以及盖704a的树脂成型品的注出件704。筒部被热粘接在倾斜屋顶状部705上而形成注出口,盖704a与筒部螺合而密闭注出口。拆下盖704a而从纸容器703注出内容物702。

在主体部706的一面上形成有从纸容器703的上部向下部延伸的窗口部708。能够通过窗口部708目视确认纸容器703内的内容物702的余量。在该图中,尽管在正面观察注出件704时窗口部708设置在左侧面,但也可以设置在右侧面、背面或者前面。

图7B表示形成纸容器703的坯料板710的展开图。坯料板710中,形成躯干部706(参照图7A)的多个矩形的侧面板712a、712b、712c以及712d通过折痕711在一个方向上并列设置。在一个侧面板712b上设置有窗口部708。

在侧面板(712a、712d)的上方,通过折痕711分别设置有形成倾斜屋顶状部705的倾斜屋顶状部形成板713a、713b、713c以及713d。在倾斜屋顶状部形成板713a~713d内,在规定位置设置有以将躯干部706的上方密闭的方式折弯的折痕711。在一个倾斜屋顶状部形成板713c上,设置有安装注出件704(参照图7A)的筒部(图中未示出)的通孔707。

在侧面板712a~712d的下方,通过折痕711分别设置有形成纸容器703的底面的底面板714a、714b、714c以及714d。在底面板714a~714d内,在规定位置设置有以将躯干部706的下方密闭的方式折弯的折痕711。

另外,在倾斜屋顶状部形成板713d、侧面板712d以及底面板714d的侧方设有涂胶片715。通过将坯料板710在各折痕711处折弯并将涂胶片715、侧面板712a~712d以及底面板714a~714d的规定位置处热粘接,从而形成箱状的纸容器703。

图7C表示坯料板710的窗口部708上的截面图。坯料板710由层叠体形成,所述层叠体在纸基材层720的内表面的整个面上通过聚氨酯系或者丙烯酸系的粘接剂(图中未示出)而层叠有由多层膜构成的内部材料730。窗口部708通过用内部材料730覆盖设置在纸基材层720上的孔部708a而形成。也可以在纸基材层720的内面侧印刷聚酰亚胺系的底涂剂(anchor coating agent)。由此,能够提高纸基材层720与粘接剂的紧贴性。

纸基材层720通过在纸层722的两面上配置有由聚乙烯膜构成的涂层723、724的双面聚乙烯涂布纸形成。纸层722的单位面积重量例如为250g/m2。纸层722的外表面的涂层723形成为例如20μm的厚度,内表面的涂层724形成为例如15μm的厚度。在纸基材层720的外表面上,通过UV胶版印刷等形成有商品名等图案。

内部材料730从外表面侧依次配置有聚酰胺层731、阻隔层732、聚酯层733以及聚乙烯层734。聚酰胺层731例如由厚度为15μm的拉伸尼龙(ONY)膜形成。通过聚酰胺层731能够提高窗口部708的耐刺穿性。

聚酯层733例如由厚度为12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等形成。阻隔层732通过在聚酯层733的一面上蒸镀二氧化硅或者铝等而形成。形成有阻隔层732的聚酯层733通过粘接剂(图中未示出)粘接于聚酰胺层731。另外,能够通过阻隔层732提高气体阻隔性,从而能够防止氧气或者水蒸气侵入纸容器703内。

聚乙烯层734例如由厚度为60μm的聚乙烯膜形成,通过粘接剂或挤出层压而层叠于聚酯层733。在将坯料板710折弯而形成纸容器703时,聚乙烯层734热粘接于对置的聚乙烯层734或者纸基材层720的涂层723。因此,涂层723和聚乙烯层734形成热粘接层。

在上述结构的墨水容纳袋700中,注出件704的筒部(图中未示出)在安装有盖704a的状态下安装在通过坯料板710的折弯而形成为将上表面开口的箱状的纸容器703上。接着,在纸容器703中填充有内容物702后,纸容器703将上表面热粘接而被密封。此时,内容物702被填充到纸容器703内,并且在密封后通过自然冷却,纸容器703内被减压。即,墨水容纳袋700通过纸容器703将内容物702以减压状态进行密封包装,并作为商品流通。

图7D表示包含墨水容纳袋700的窗口部708的上部的左侧视图。墨水容纳袋700在密封状态下,内容物702的液面H1位于比窗口部708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处。

在墨水容纳袋700中,在流通过程中存在热粘接层(涂层723、聚乙烯层734)的剥离或者注出件704的热粘接部分产生针孔的情况,或者在内容物填充后的热粘接时,在内部材料730中产生针孔的情况。另外,存在发现由于恶意而通过针等在纸容器703上形成刺穿孔的情况,或者发现通过注射器等而向纸容器703内混入有异物的情况。

在这些情况下,当纸容器703的密封状态被解除时,内容物702的液面H1通过大气压而下降,且下降后的液面H2位于窗口部708内。商品的提供者或者购买者通过窗口部708目视确认液面H2,能够检测纸容器703的密封解除。换言之,若内容物702保持液面H1,则能够容易地确认墨水容纳袋700的密封性得到保证。

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有可能发生内容物702的变质或者混入异物的墨水容纳袋700的回收或者使用停止。因此,能够提高墨水容纳袋700的安全性,并且能够削减回收的成本。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纸容器703由于针孔、热粘接的剥离等而解除了密封状态时,内容物702的通过大气压而下降后的液面H2位于窗口部708内。由此,通过窗口部708目视确认内容物702的液面下降,能够容易地检测容器703的密封解除。

另外,在纸容器703的密封状态下,由于内容物702的液面H1位于比窗口部708的上端靠上方,因此能够通过液面H2的目视确认容易地掌握液面下降。另外,在纸容器703的密封状态下,内容物702的液面H1也可以与窗口部708的上端一致。

另外,由于窗口部708上下延伸且从纸容器703的上部遍及到下部设置,因此能够检测纸容器703的密封解除,并且能够目视确认内容物702的剩余量。另外,也可以从纸容器703的上部遍及到下部将多个窗口部708分割地设置。

接着,对其他墨水容纳袋700a进行说明。墨水容纳袋700a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纸容器703以及内容物702,内容物702的液面H1的位置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图7E表示包含墨水容纳袋700a的窗口部708的上部的左侧视图。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与上述图7D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墨水容纳袋700a在密封状态下,内容物702的液面H1位于比窗口部708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处。另外,在纸容器703上设置有与窗口部708相邻且表示液面H1的位置的标记709。另外,也可以将标记709设置在窗口部708上。

当纸容器703的密封状态被解除时,内容物702的液面H1通过大气压而下降,且下降后的液面H2位于窗口部708内。商品的提供者或者购买者通过窗口部708目视确认液面H2,且通过与标记709的比较,从而能够检测纸容器703的密封解除。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由于设置有在纸容器703的密封状态下表示位于比窗口部708的上端靠下方的液面H1的标记709,因此,将标记709与液面H2进行比较就能够容易地掌握内容物702的液面下降。

另外,由于液面H1、H2与窗口部708的上端的距离不同,因此即使省略标记709也能够掌握液面下降。因此,也可以省略标记709,但当设置标记709时,通过与标记709的比较,能够容易地检测液面H2,因此更优选。

接着,对其他墨水容纳袋700b进行说明。墨水容纳袋700b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纸容器703以及内容物702,纸容器703的层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图7F表示形成纸容器703的坯料板710的窗口部708上的截面图。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与上述图7C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坯料板710由在纸基材层720的一个面的整个面上层叠有由多层膜构成的内部材料730的层叠体形成。窗口部708通过使覆盖材料740覆盖设置在纸基材层720以及内部材料730上的孔部708a的内表面侧而形成。

纸基材层720由在纸层722的外表面层叠有由聚乙烯膜构成的涂层723的单面聚乙烯涂布纸形成。在纸基材层720的外表面上通过UV胶版印刷等形成有商品名等图案。

内部材料730从外表面侧依次配置有阻隔层732、聚酯层733以及聚乙烯层734。与上述相同,聚酯层733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形成。阻隔层732是在聚酯层733的一个面上蒸镀二氧化硅或者铝等而形成的,且具有气体阻隔性。聚乙烯层734由聚乙烯膜形成,且通过粘接剂(图中未示出)与聚酯层733粘接。

另外,纸基材层720和内部材料730通过由聚乙烯或者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树脂(EMAA)构成的粘接层751进行挤出夹层层压。

覆盖材料740从外表面依次配置有聚乙烯层741、粘接层742、743、阻隔层744、聚酯层745、聚酰胺层746以及聚酯层747。聚乙烯层741由聚乙烯膜构成,且与内部材料730的聚乙烯层734热粘接。

聚酯层745、聚酰胺层746以及聚酯层747由共挤出膜形成。聚酰胺层746例如由拉伸尼龙膜形成,从而提高了窗口部708的耐刺穿性。聚酯层745、747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形成。阻隔层744是在聚酯层745的一个面上蒸镀二氧化硅或者铝等而形成的,且具有气体阻隔性。

粘接层742由聚乙烯构成,粘接层743由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树脂构成。具有聚酯层745、聚酰胺层746以及聚酯层747的共挤出膜和聚乙烯层741通过粘接层742、743的共挤出而进行挤出夹层层压。由此,覆盖材料740不通过有机溶剂系的粘接剂或者锚固剂,而由层叠有多个膜的层叠材料形成。因此,能够提高与覆盖材料740的周面接触的内容物702的安全性,并且能够防止由于内容物702引起的覆盖材料740的分层。

将上述结构的坯料板710折弯而形成纸容器703,并且通过窗口部708能够目视确认内容物702的液面H2或者内容物702的余量。

另外,也可以省略聚酯层745,并在聚酰胺层746上形成阻隔层744。另外,在聚酯层747的厚度较大且耐刺穿性较高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聚酯层745以及聚酰胺层746,并在聚酯层747上形成阻隔层744。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覆盖材料740不通过粘接剂或锚固剂,而是通过多个膜741、745、746以及747的挤出夹层层压而形成。由此,能够提高与覆盖材料740的周面接触的内容物702的安全性,并且能够防止由于内容物702引起的覆盖材料740的分层。另外,对于墨水容纳袋700a,也可以使用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层结构的纸容器703。

接着,对其他的墨水容纳袋700c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纸容器703以及内容物702,而纸容器703的层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图7G表示形成纸容器703的坯料板710的窗口部708上的截面图。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与上述图7C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坯料板710由在纸基材层720的内表面的整个面上层叠有由多层膜构成的内部材料730、且在外表面的整个面上层叠有外部材料760的层叠体形成。窗口部708通过内部材料730以及外部材料760覆盖设置在纸基材层720上的孔部708a而形成。

纸基材层720由在纸层722的外表面层叠有由聚乙烯膜构成的涂层723的单面聚乙烯涂布纸形成。在纸基材层720的外表面上通过凹版印刷等形成有商品名等图案。外部材料760由聚乙烯膜形成,且通过挤出层压层叠在纸基材层720上。

内部材料730从外表面侧依次配置有阻隔层732、聚酯层733、粘接层735、聚酰胺层736、粘接层737以及聚乙烯层738。与上述相同,聚酯层733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形成。阻隔层732是在聚酯层733的一个面上蒸镀二氧化硅或者铝等而形成的,且具有气体阻隔性。

聚酰胺层736例如由厚度为15μm的拉伸尼龙膜形成,且提高了窗口部708的耐刺穿性。聚乙烯层738例如由厚度为60μm的聚乙烯膜形成。

具有阻隔层732的聚酯层733的膜、聚酰胺层736的膜以及聚乙烯层738的膜通过由聚乙烯或者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树脂构成的粘接层735、737进行挤出夹层层压。

另外,纸基材层720和内部材料730通过由聚乙烯或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树脂构成的粘接层751进行挤出夹层层压。另外,也可以通过孔部708a将粘接层751与外部材料760接合。

将上述结构的坯料板710折弯,并对由外部材料760和聚乙烯层738构成的热粘接层进行热粘接,从而形成纸容器703。并且,能够通过窗口部708目视确认内容物702的液面H2或者内容物702的余量。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对于上述墨水容纳袋700a,也可以使用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层结构的纸容器703。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袋700、700a、700b以及700c中,也可以设置由透明膜覆盖纸容器703的收缩袋。此时,在发现纸容器703上形成有由针等形成的刺穿孔时,由于能够通过液面H2的目视确认而检测纸容器703的密封解除,因此能够以不剥离收缩袋的方式检查密封状态。因此,消减回收所涉及的成本效果变得更大。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袋700、700a、700b以及700c在人字形顶部型的纸容器703上设置有注出件704,但也可以不安装注出件704,也可以是砖型或者其他形状的纸容器703。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改良等。以下叙述变形例。

(变形例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使墨水容纳袋100倾斜地向容器50注入墨水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印刷系统1或者打印机2上直接安装墨水容纳袋100,并向印刷系统1或者打印机2补充容纳在墨水容纳袋100中的墨水的方式。即使这样,由于墨水容纳袋100的密封性较高,因此也不会发生在打印机2内的墨水泄漏,从而能够从墨水容纳袋100稳定地补充墨水。

另外,也可以是从墨水容纳袋100经由软管等向容器50补给墨水的方式。即使这样,也不会从墨水容纳袋100泄漏墨水,从而能够稳定地补充墨水。

另外,关于容器50,并不限于与打印机2分体且相对于打印机2可装卸的方式,也可以是一体地固定在打印机2上的方式。

另外,容器50不限于与托架25分体配置的所谓的非托架装载型的容器,也可以是设置在托架25上的所谓的托架装载型的容器。

另外,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容纳袋200、300、400、500、600、700、700a、700b以及700c也可以与上述同样地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