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头的更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14397发布日期:2019-08-13 19:09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头的更换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液体喷射头向介质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中的液体喷射头的更换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存在有一种通过从液体喷射头向介质喷射液体从而实施印刷的液体喷射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从打印头向纸张喷出油墨的喷墨式的打印机。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打印机被构成为,通过在更换打印头时,在拆下旧的打印头之前,先使真空泵工作,从而能够从旧的打印头的内部排出油墨。因此,在拆下了旧的打印头时,油墨不会从该旧的打印头漏出,从而抑制了打印机的内部以及介质的污染。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液体喷射装置中,很难说能够从液体喷射头的内部均匀地排出液体。液体的排出的不均匀度,在采用由多个喷射液体的喷嘴组成的喷嘴列沿着与介质的输送方向以及液体的喷射方向这双方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行式的液体喷射头时较为显著。因此,在现有的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即,在更换液体喷射头时,为了从旧的液体喷射头排出液体,而易于变得需要较长的时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3674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便地更换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更换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被构成为从喷射口喷射液体;液体供给流道,其下游端部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相连接,并从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部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所述液体;开闭阀,其能够打开关闭所述液体供给流道;大气连通通道,其被连接于所述液体供给流道中的与所述开闭阀相比靠下游侧,并能够与大气连通;大气开放阀,其能够打开关闭所述大气连通通道;抽吸机构,其能够对所述液体喷射头内的所述液体进行抽吸;控制部,其对所述开闭阀、所述大气开放阀以及所述抽吸机构的动作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液体供给流道的所述下游端部上拆下所述液体喷射头之前执行排出动作,所述排出动作为,通过在将所述开闭阀以及所述大气开放阀关闭的状态下,由所述抽吸机构实施了预定时间的抽吸之后,使所述大气开放阀开放,从而排出所述液体喷射头内的所述液体的动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头的更换方法中,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被构成为喷射液体;液体供给流道,其下游端部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相连接,并从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部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所述液体;开闭阀,其能够打开关闭所述液体供给流道;大气连通通道,其被连接于所述液体供给流道中的与所述开闭阀相比靠下游侧,并能够与大气连通;大气开放阀,其能够打开关闭所述大气连通通道;抽吸机构,其能够对所述液体喷射头内的油墨进行抽吸,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更换方法包括:关闭所述开闭阀的开闭阀关闭工序;关闭所述大气开放阀的大气开放阀关闭工序;在实施了所述抽吸之后,开放所述大气开放阀的大气开放阀开放工序;从所述液体供给流道的所述下游端部上拆下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拆下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维护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3为表示维护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控制部所执行的排出处理的流程图。

图5为表示控制部所执行的再供给处理的流程图。

图6为表示液体喷射头的更换方法中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7为表示第一改变例的维护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8为表示第一改变例的维护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9为表示第二改变例的维护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0为表示第二改变例的维护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1为表示第三改变例的液体喷射头和液体供给流道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1为,通过向作为介质s的一个示例的纸张喷射作为液体l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从而实施记录(印刷)的喷墨式的打印机。

对液体喷射装置11的概要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的那样,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外装体12、对液体l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部13、向介质s喷射液体l的液体喷射头14、和从液体收纳部13向液体喷射头14供给液体l的液体供给流道15。以下,将成为液体喷射头14能够喷射液体l的对象的区域简称为“喷射区域”。

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对介质s进行收纳的第一收纳部17、对介质s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18、对通过了喷射区域的介质s进行收纳的第二收纳部19。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对液体喷射头14进行维护的维护机构20、操作面板45、对液体喷射装置11的结构要素进行控制的控制部50。

液体喷射头14为,沿着x方向延伸的行式头。在x方向上,液体喷射头14的喷射区域横跨通过喷射区域的介质s的整个宽度。

输送机构18沿着输送路径而对介质s进行输送。输送路径为,从第一收纳部17到达第二收纳部19的路径,且为在y方向上通过液体喷射头14的喷射区域的路径。在本说明书中,“输送方向”的含义是指,喷射区域中的介质s的通过方向。x方向与y方向交叉。x方向也可以与y方向正交。虽然优选为,在假设液体喷射装置11被载置于水平面上时,包括x方向以及y方向的平面与水平面相一致,但是也可以不一致。

液体喷射头14向z方向喷射液体l。在本说明书中,“喷射方向”的含义是指,来自液体喷射头14的液体l的喷射方向。x方向以及y方向与z方向交叉。x方向以及y方向也可以与z方向正交。虽然优选为,在假设液体喷射装置11被载置于水平面上时,z方向与重力方向相一致,但是也可以不一致。

液体收纳部13具备对一个种类的液体l进行收纳的一个液体收纳体131。液体收纳部13被构成为,能够将已使用完的液体收纳体131更换为新的液体收纳体131。另外,液体收纳部13也可以被构成为,能够通过向液体收纳体131注入液体l,从而补给液体l。液体收纳部13具备与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上游端部151连接的连接部132。

如图2以及图3所示的那样,液体喷射头14具备多个喷嘴列141。多个喷嘴列141以在y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的方式排列。多个喷嘴列141分别具备沿着d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142。d方向在包括x方向以及y方向的平面上,与x方向以及y方向倾斜交叉。另外,d方向也可以与x方向一致。

液体喷射头14具备喷射面143。多个喷嘴142的下游端作为能够喷射液体l的喷射口144而在喷射面143上开口。液体喷射头14具备与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下游端部152连接的一个供给连接部145。供给连接部145可以在x方向以及y方向上被设置于液体喷射头14的中央部处,也可以被设置于端部处,还可以被设置于与上述位置不同的部分处。此外,液体喷射头14也可以具备多个供给连接部145。

液体喷射头14具备对供给连接部145和多个喷嘴142进行连通的头内流道146。在x方向上,头内流道146从液体喷射头14的两端部中的第一端部起延伸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为止。

液体供给流道15包括由具有可挠性的软管构成的部分。另外,液体供给流道15并不限定于具有由软管构成的部分。液体供给流道15也可以不包括具有可挠性的部分。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上游端部151与液体收纳部13的连接部132相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l的“流通方向f”的含义是指,从液体收纳部13到达液体喷射头14为止的液体的通过方向。本说明书所示的“下游侧”的含义是指,自设为基准的位置起的流通方向f侧,“上游侧”的含义是指,自设为基准的位置起的流通方向f的相反方向侧。

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下游端部152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液体喷射头14的供给连接部145相连接。另外,下游端部152既可以为具有可挠性的软管的端部其本身,也可以为可简便地相对于供给连接部145而拆装的接头。

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能够对液体供给流道15进行开闭的第一开闭阀153。按照缩小从第一开闭阀153到液体喷射头14为止的液体供给流道15的容积的观点出发,第一开闭阀153优选为只要被连接于与液体供给流道15的全长的一半相比靠液体喷射头14侧即可,更优选为,被连接于下游端部152的附近即可。当第一开闭阀153被开放时,液体喷射头14和液体收纳部13连通。当第一开闭阀153被关闭时,液体喷射头14和液体收纳部13被切断。

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能够将液体供给流道15与大气连通的第一大气连通通道16。第一大气连通通道16被连接于液体供给流道15中的与第一开闭阀153相比靠下游侧。第一大气连通通道16具备由具有可挠性的软管构成的部分。第一大气连通通道16并不限定于具有由软管构成的部分。第一大气连通通道16也可以不包括具有可挠性的部分。

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能够对第一大气连通通道16进行开闭的第一大气开放阀163。第一大气开放阀163与第一大气连通通道16相连接。当第一大气开放阀163被开放时,液体供给流道15与大气连通。当第一大气开放阀163被关闭时,液体供给流道15被与大气切断。

如图1所示的那样,输送机构18具备多个输送辊181、和对多个输送辊181进行驱动的未图示的电机。输送机构18除了多个输送辊181之外,也可以具备输送带,或者也可以取而代之而具备输送带。

维护机构20具备:作为液体接受体的一个示例的盖21、对废液进行收纳的废液收纳部22、排出流道23、作为抽吸机构的一个示例的抽吸泵24、和能够使盖21移动的移动机构25。

如图2以及图3所示的那样,盖21被构成为有底箱状。盖21具有底部211、和从底部211的边缘部起直立设置的壁部212。虽然壁部212的顶端部优选为平面,但是也可以不是平面。盖21具有被壁部212的顶端部包围的开口部213。盖21具有在底部211开口的排出孔214。

盖21以能够在盖21与液体喷射头14接触的接受位置p1、和远离接受位置p1以及液体喷射头14的避让位置p0之间进行移动的方式被支承。图2以及图3示出了盖21位于接受位置p1的状态。另外,避让位置p0在图1中被示出。盖21为,在位于接受位置p1时能够包围多个喷嘴列141的大小。

当盖21位于接受位置p1时,壁部212的顶端部的整体与液体喷射头14的喷射面143接触。也就是说,盖21在位于接受位置p1时,与液体喷射头14的喷射面143一起形成了开口有多个喷射口144的封闭空间cs。另外,盖21在位于避让位置p0时,不与液体喷射头14接触。第一开闭阀153以及第一大气开放阀163被设置于,被多个喷射口144、第一开闭阀153以及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包围的容积小于封闭空间cs的容积的位置处。

如图1所示的那样,排出流道23的上游端部与盖21相连接。排出流道23的下游端部与废液收纳部22相连接。排出流道23将盖21和废液收纳部22连通。排出流道23具备由具有可挠性的软管等构成的部分。由此,排出流道23能够追随盖21的移动。

抽吸泵24被连接于排出流道23的中途处。抽吸泵24在工作时,经由排出流道23而对盖21内的流体进行抽吸。流体包括液体l以及空气中的至少一方。因此,当盖21位于接受位置p1时,抽吸泵24能够使负压作用于封闭空间cs中。也就是说,抽吸泵24能够对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l进行抽吸。

移动机构25具备以能够在避让位置p0和接受位置p1之间使盖21进行移动的方式对盖21进行支承的未图示的导轨、和使盖21沿着该导轨进行移动的未图示的电机。能够任意对避让位置p0和接受位置p1之间的盖21的移动方向进行设定。例如,盖21的移动方向可以为沿着z方向的方向,也可以为与z方向交叉的方向。

操作面板45具有液体喷射装置11的使用者或管理者可操作的未图示的操作部。在操作面板45的操作部中包括第一操作部,所述第一操作部在拆下液体喷射头14之前,先分配从液体喷射头14排出液体l的液体去除动作的开始请求。在操作面板45的操作部中包括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二操作部在安装了液体喷射头14之后,分配向液体喷射头14再供给液体l的液体填充动作的开始请求。

控制部50具备实施运算处理的运算处理部、和对运算处理部的程序或运算处理的结果进行存储的存储部。控制部50能够通过运算处理部从存储部中读取并执行程序,从而对液体喷射装置11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便实施通过向介质s喷射液体从而进行印刷的印刷动作、液体喷射头14的维护动作、液体喷射头14的液体去除动作、以及液体填充动作。

控制部50与第一开闭阀153、第一大气开放阀163、抽吸泵24、移动机构25以及操作面板45相连接。控制部50能够对第一开闭阀153以及第一大气开放阀163的开闭进行控制。控制部50能够对抽吸泵24的抽吸动作进行控制。控制部50能够对移动机构25进行控制,并能够对盖21的移动进行控制。也就是说,控制部50能够对维护机构20进行控制。控制部50能够接收基于操作面板45所具有的第一操作部的操作而实施的第一开始请求、以及基于第二操作部的操作而实施的第二开始请求。

接下来,对液体喷射头14的液体去除动作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的那样,当存在第一开始请求时,控制部50以通过执行以下所说明的排出处理,从而实施液体喷射头14的液体去除动作的方式对液体喷射装置11的结构要素进行控制。另外,第一大气开放阀163被设为,在液体去除动作的开始时被开放。

在步骤s11中,控制部50以盖21从避让位置p0向接受位置p1进行移动的方式对移动机构25进行控制。在盖21位于接受位置p1时,盖21与液体喷射头14接触。由此,形成了开口有多个喷射口144的封闭空间cs。

在步骤s12中,控制部50使第一开闭阀153以及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关闭。在步骤s13中,控制部50使抽吸泵24驱动。由此,抽吸泵24对封闭空间cs内的流体进行抽吸,并且将其向废液收纳部22排出。控制部50在使抽吸泵24驱动的状态下进行待机,直到经过了作为预定时间的一个示例的第一规定时间为止。当经过了第一规定时间时,控制部50转移至步骤s14的处理。这里所说的第一规定时间是指,例如通过抽吸泵24的驱动而使封闭空间cs内下降至-50kpa到-95kpa之间的压力所需的时间。

在步骤s14中,控制部50使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开放。在步骤s14中,控制部50在使抽吸泵24驱动的状态下进行待机,直到从使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开放起经过了规定时间为止。即,液体喷射装置11在开放了第一大气开放阀163之后也还继续进行抽吸泵24的抽吸。当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控制部50转移至步骤s15。这里所说的规定时间是指,例如将从第一开闭阀153到喷射口144的液体l排出所需的时间。抽吸泵24也可以在使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开放的同时停止驱动,也可以在使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开放之前停止驱动。

在步骤s15中,控制部50使抽吸泵24停止。通过步骤s11~s15的处理,从而构成了将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l排出的排出动作。在步骤s16中,控制部50使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关闭。也就是说,液体喷射装置11在排出动作结束后将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关闭。在步骤s17中,控制部50以使盖21从接受位置p1向避让位置p0进行移动的方式,对移动机构25进行控制。由此,结束液体去除动作。

如上所述,在将液体喷射头14从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下游端部152上拆下之前,液体喷射装置11在将第一开闭阀153以及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关闭的状态下,在通过抽吸泵24实施了预定时间的抽吸之后,将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开放。由此,液体喷射装置11执行将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l排出的排出动作。

接下来,对液体喷射头14的液体填充动作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的那样,当存在第二开始请求时,控制部50以通过执行再供给处理,从而实施液体喷射头14的液体填充动作的方式对液体喷射装置11的结构要素进行控制。另外,第一大气开放阀163被设为,在液体填充动作的开始时被开放。

在步骤s21中,控制部50以使盖21从避让位置p0向接受位置p1移动的方式对移动机构25进行控制。当盖21位于接受位置p1时,盖21与液体喷射头14接触。由此,形成了开口有多个喷射口144的封闭空间cs。

在步骤s22中,控制部50使第一开闭阀153以及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关闭。在步骤s23中,控制部50对抽吸泵24进行驱动。由此,抽吸泵24对封闭空间cs内的流体进行抽吸,并且向废液收纳部22排出。控制部50在使抽吸泵24驱动的状态下进行待机,直到经过第二规定时间为止。当经过第二规定时间时,控制部50转移至步骤s24的处理。这里第二规定时间是指,例如通过抽吸泵24的驱动从而使封闭空间cs内下降至从-50kpa到-95kpa之间的压力所需的时间。

在步骤s24中,控制部50使第一开闭阀153开放。在步骤s24中,控制部50在使抽吸泵24驱动的状态下进行待机,直到在使第一开闭阀153开放之后经过规定时间为止。也就是说,液体喷射装置11在开放了第一开闭阀153之后也继续进行抽吸泵24的抽吸。当经过规定时间时,控制部50移至步骤s25。这里所说的规定时间是指,例如将液体l从第一开闭阀153填充到喷射口144为止所需的时间。抽吸泵24既可以在使第一开闭阀153开放的同时停止驱动,也可以在使第一开闭阀153开放之前停止驱动。

在步骤s25中,控制部50使抽吸泵24停止。通过步骤s21~s25的处理,从而构成了向液体喷射头14供给液体l的再供给动作。由此,结束液体填充动作。优选为,在液体填充动作后,实施将盖21内的液体l排出的动作、或对喷射面143进行清扫的动作。

如上所述,液体喷射装置11在拆下液体喷射头14,且将与该液体喷射头14相同或不同的液体喷射头14连接于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下游端部152之后,在将第一开闭阀153以及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关闭的状态下,通过抽吸泵24来实施预定时间的抽吸,之后开放第一开闭阀153。由此,液体喷射装置11执行向液体喷射头14供给液体l的再供给动作。

接下来,对液体喷射装置11中的液体喷射头14的更换方法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在液体喷射装置11中,使用了操作面板45的第一操作部的第一开始请求是在从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下游端部152上拆下液体喷射头14之前被实施的。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当存在第一开始请求时,液体喷射装置11实施用于从液体喷射头14排出液体l的液体去除动作。以下所说明的步骤s100~s108的工序被包含在液体喷射装置11所实施的液体去除动作中。

在步骤s100中,实施通过使盖21的壁部212的顶端部和液体喷射头14的喷射面143接触,从而形成开口有多个喷射口144的封闭空间cs的第一接触工序。第一接触工序通过排出处理的步骤s11的处理而被实施。在此,当存在第一开始请求时,在盖21的壁部212的顶端部已经与液体喷射头14的喷射面143接触了的情况下,则可以不必重新实施步骤s100。

接下来,在步骤s101中,实施作为将第一开闭阀153关闭的开闭阀关闭工序的一个示例的第一开闭阀关闭工序。第一开闭阀关闭工序通过排出处理中的步骤s12的处理而被实施。

在步骤s102中,实施作为将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关闭的大气开放阀关闭工序的一个示例的第一大气开放阀关闭工序。第一大气开放阀关闭工序通过排出处理中的步骤s12的处理而被实施。另外,第一大气开放阀163有时在与液体去除动作不同的动作中被关闭不动,且在液体去除动作的开始时间点下已经关闭。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必重新实施步骤s102。

在步骤s103中,实施作为通过抽吸泵24来进行第一规定时间的抽吸的抽吸工序的一个示例的第一抽吸工序。第一抽吸工序通过排出处理中的步骤s13的处理而被实施。

在步骤s104中,实施在进行了抽吸后将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开放的大气开放阀开放工序。大气开放阀开放工序通过排出处理中的步骤s14的处理而被实施。

在步骤s105中,实施作为继续进行抽吸泵24的抽吸的抽吸继续工序的一个示例的第一抽吸继续工序。第一抽吸继续工序通过排出处理中的步骤s14的处理而被实施。

在步骤s106中,实施使抽吸泵24的抽吸结束的第一抽吸结束工序。第一抽吸结束工序通过排出处理中的步骤s15的处理而被实施。

在步骤s107中,实施将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关闭的第二大气开放阀关闭工序。第二大气开放阀关闭工序通过排出处理中的步骤s16的处理而被实施。

在步骤s108中,实施通过使盖21的壁部212的顶端部和液体喷射头14的喷射面143的接触解除,从而结束封闭空间cs的形成的接触解除工序。接触解除工序通过排出处理的步骤s17的处理而被实施。

在步骤s109中,实施从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下游端部152上拆下液体喷射头14的拆下工序。即,拆下工序在液体喷射装置11的排出动作结束之后被实施。从液体喷射装置11中取出解除了与液体供给流道15的连接的液体喷射头14。拆下工序由液体喷射装置11的使用者或管理者实施。

接着,在步骤s110中,实施将液体喷射头14连接于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下游端部152的连接工序。连接工序由液体喷射装置11的使用者或管理者实施。

在连接工序中,只要连接有与在拆下工序中被拆下的液体喷射头14不同的、新的液体喷射头14即可。另外,在连接工序中,如果设置有必要的措施,则也可以连接在拆下工序中被拆下的液体喷射头14。同样地,虽然在连接工序中,与在拆下工序中被拆下的液体喷射头14有所不同,但是也可以连接有已使用的液体喷射头14。

在液体喷射装置11中,使用了操作面板45的第二操作部的第二开始请求是在将液体喷射头14与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下游端部152连接之后被实施的。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当存在第二开始请求时,液体喷射装置11实施用于向液体喷射头14再供给液体l的液体填充动作。在下文中说明的步骤s111~s117的工序包含在液体喷射装置11所实施的液体填充动作中。

在步骤s111中,与步骤s100的第一接触工序同样地,实施形成开口有多个喷射口144的封闭空间cs的第二接触工序。第二接触工序通过再供给处理的步骤s21的处理而被实施。

在步骤s112中,实施将第一开闭阀153关闭的第二开闭阀关闭工序。第二开闭阀关闭工序通过再供给处理中的步骤s22的处理而被实施。

在步骤s113中,实施将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关闭的第三大气开放阀关闭工序。第三大气开放阀关闭工序通过再供给处理中的步骤s22的处理而被实施。另外,第一大气开放阀163有时在与液体填充动作不同的动作中被关闭不动,且在液体填充动作的开始时间点下已经关闭。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必重新实施步骤s113。

在步骤s114中,实施通过抽吸泵24来进行第二规定时间的抽吸的第二抽吸工序。第二抽吸工序通过再供给处理中的步骤s23的处理而被实施。

在步骤s115中,实施在进行抽吸之后将第一开闭阀153开放的开闭阀开放工序。开闭阀开放工序通过再供给处理中的步骤s24的处理而被实施。

在步骤s116中,实施继续进行抽吸泵24的抽吸的第二抽吸继续工序。第二抽吸继续工序通过再供给处理中的步骤s24的处理而被实施。

在步骤s117中,实施使抽吸泵24的抽吸结束的第二抽吸结束工序。第二抽吸结束工序通过再供给处理中的步骤s25的处理而被实施。也可以在第二抽吸结束工序后,实施将盖21内的液体l排出的动作或对喷射面143进行清扫的动作。

接下来,对液体喷射装置11以及液体喷射头14的更换方法的作用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行式的液体喷射头14。行式的液体喷射头14与串行式的液体喷射头相比,头内流道146的容积较大,且喷嘴列141的个数也较多。因此,在抽吸泵24的驱动时,作用于多个喷嘴142的负压易于变得不均匀。因此,在现有的液体喷射装置,存在如下问题,即,为了从液体喷射头14将液体l充分排出,作为驱动抽吸泵24的时间而需要较长的时间。

如图2所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1在拆下液体喷射头14之前,执行排出动作。在排出动作中,抽吸泵24的抽吸是在将能够开闭液体供给流道15的第一开闭阀153、以及能够开闭第一大气连通通道16的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关闭的状态下被实施的。

因此,作用于液体喷射头14的负压在第一大气开放阀163被开放之前被提高。此外,在封闭空间cs中,作用于液体喷射头14的负压被均匀化。而且,第一大气开放阀163的开放是在作用于液体喷射头14的负压被均匀化且被提高了的状态下被实施的。

因此,如图3所示的那样,在使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开放时,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l变得易于从液体喷射头14均匀地被排出。由此,能够缩短将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l排出所需的时间。

此外,通过从多个喷嘴142均匀地排出液体l,从而在液体供给流道15中的与第一开闭阀153相比靠下游侧以及液体喷射头14内不易残留有液体l。因此,在拆下液体喷射头14时,抑制了液体l从液体供给流道15以及液体喷射头14漏出的情况。由此,抑制了液体喷射装置11的内部以及介质s的污染。

如果假设在液体供给流道15中的与第一开闭阀153相比靠下游侧残留有液体l时,直接使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开放,并从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下游端部152上拆下液体喷射头14,则液体l易于漏出。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1在排出动作结束时,将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关闭。即,第一开闭阀153以及第一大气开放阀163被关闭。因此,液体l通过大气压的作用,而不易从液体供给流道15漏出。

此外,液体喷射装置11在拆下液体喷射头14,并将与该液体喷射头14相同或不同的液体喷射头14连接于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下游端部152之后,执行再供给动作。在再供给动作中,第一开闭阀153在使负压作用于液体喷射头14的状态下被开放。因此,也缩短了向液体喷射头14内供给液体l所需的时间。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1)在液体喷射装置11中,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l变得易于从液体喷射头14中均匀地被排出。由此,能够缩短排出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l所需的时间。由此,能够简便地更换液体喷射头14。

(2)在液体喷射装置11中,抽吸泵24的抽吸在使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开放之后也继续进行。因此,更加可靠地实施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l的排出。

(3)在液体喷射装置11中,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在排出动作结束后被关闭。因此,即使假设在拆下液体喷射头14时,在液体供给流道15中的与第一开闭阀153相比靠下游侧残留有液体l,也能够抑制液体l从液体供给流道15和液体喷射头14的连接部分漏出的情况。

(4)在液体喷射装置11中,在将液体喷射头14连接于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下游端部152之后,第一开闭阀153在使负压作用于液体喷射头14的状态下被开放。因此,也能够缩短向液体喷射头14内供给液体l所需的时间。

(5)在液体喷射装置11中,抽吸泵24的抽吸在开放了第一开闭阀153之后也继续进行。因此,更加可靠地实施液体l向液体喷射头14内的供给。

(6)在液体喷射装置11中,第一开闭阀153以及第一大气开放阀163被设置于,由多个喷射口144、第一开闭阀153以及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包围的容积小于封闭空间cs的容积的位置处。因此,能够抑制如下情况,即,在液体去除动作之后,在由多个喷射口144、第一开闭阀153以及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包围的部分中残留有液体的情况。

(7)在液体喷射头14的更换方法中,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l易于从液体喷射头14均匀地被排出。由此,能够缩短排出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l所需的时间。由此,能够简便地更换液体喷射头14。

(8)在液体喷射头14的更换方法中,抽吸泵24的抽吸在使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开放之后也继续进行。因此,更加可靠地实施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l的排出。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像以下所示的改变例那样进行变更。此外,既可以任意地组合上述实施方式中所包含的结构和下述改变例中所包含的结构,也可以任意地将下述改变例中所包含的结构彼此组合。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具有与已述的结构要素相同的功能的结构要素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7以及图8所示的第一改变例那样,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对在液体喷射头14中未被喷射的液体l进行回收的一个液体回收流道31。液体回收流道31包括由具有可挠性的软管构成的部分。液体回收流道31并不限定于包括由软管构成的部分。液体回收流道31也可以不包括具有可挠性的部分。液体回收流道31的未图示的下游端部与液体l的回收部相连接。

液体回收流道31中的液体l的“流通方向f”是指,从液体喷射头14到达液体l的回收部为止的液体的通过方向。本改变例的回收部可以是液体收纳体131、液体供给流道15、以及与液体收纳体131不同地与液体供给流道15连接的液体收纳体中的任意一个。

液体喷射头14具备以拆装自如的方式与液体回收流道31的上游端部311相连接的一个回收连接部147。回收连接部147在x方向以及y方向上既可以设置于液体喷射头14的中央,也可以设置于端部,还可以设置于与这些部分不同的部分上。此外,液体喷射头14也可以具备多个回收连接部147。

上游端部311与液体喷射头14的回收连接部147相连接。上游端部311既可以为具有可挠性的软管的端部本身,也可以为可简便地拆装于回收连接部147上的接头。

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对液体回收流道31进行开闭的一个第二开闭阀313。从缩小从第二开闭阀313到液体喷射头14为止的液体回收流道31的容积的观点出发,第二开闭阀313优选为被连接于与液体回收流道31的全长的一半相比靠液体喷射头14侧处,更优选为,被连接于液体回收流道31的上游端部311的附近处。当第二开闭阀313被开放时,液体喷射头14和回收部连通。当第二开闭阀313被关闭时,液体喷射头14和回收部被切断。

如图4所示的那样,第一改变例的控制部50在排出处理中的步骤s12中,除了使第一开闭阀153以及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关闭以外,还使第二开闭阀313关闭。

如图5所示的那样,第一改变例的控制部50在再供给处理的步骤s22中,除了使第一开闭阀153以及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关闭以外,还使第二开闭阀313关闭。

如图6所示的那样,在步骤s101的第一开闭阀关闭工序中,除了第一开闭阀153被关闭以外,第二开闭阀313也被关闭。在步骤s109的拆下工序中,液体喷射头14从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下游端部152、以及液体回收流道31的上游端部311上被拆下。

在步骤s110的连接工序中,液体喷射头14与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下游端部152、以及液体回收流道31的上游端部311相连接。在步骤s112的第二开闭阀关闭工序中,除了第一开闭阀153被关闭以外,第二开闭阀313也被关闭。

即,如图7所示的那样,第一改变例的液体喷射装置11在从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下游端部152以及液体回收流道31的上游端部311上拆下液体喷射头14之前,在关闭了第一开闭阀153、第二开闭阀313以及第一大气开放阀163的状态下,通过抽吸泵24来实施预定时间的抽吸。之后,液体喷射装置11执行通过开放第一大气开放阀163,从而将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l排出的排出动作。

由此,如图8所示的那样,在使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开放时,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l变得易于从液体喷射头14均匀地被排出。

液体喷射装置11在拆下液体喷射头14,并将与该液体喷射头14相同或不同的液体喷射头14连接于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下游端部152、以及液体回收流道31的上游端部311之后,在将第一开闭阀153、第二开闭阀313、以及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关闭的状态下,通过抽吸泵24来实施预定时间的抽吸。之后,液体喷射装置11使第一开闭阀153开放。由此,第一改变例的液体喷射装置11执行向液体喷射头14供给液体l的再供给动作。在此,也可以在使第一开闭阀153开放的同时,使第二开闭阀313开放。

根据第一改变例,即使为具备液体回收流道31的液体喷射装置11,也能够缩短将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l排出所需的时间。由此,能够简便地更换液体喷射头14。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的第二改变例那样,液体喷射装置11与第一改变例同样地具备液体回收流道31和第二开闭阀313。第二改变例的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第二大气连通通道32,所述第二大气连通通道32被连接于液体回收流道31中的与第二开闭阀313相比靠上游侧处,并能够与大气连通。

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能够对第二大气连通通道32进行开闭的第二大气开放阀323。第二大气开放阀323与第二大气连通通道32相连接。当第二大气开放阀323被开放时,液体回收流道31与大气连通。当第二大气开放阀323被关闭时,液体回收流道31被与大气切断。

如图4所示的那样,第二改变例的控制部50在排出处理中的步骤s12中,除了使第一开闭阀153以及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关闭以外,还使第二开闭阀313以及第二大气开放阀323关闭。控制部50在排出处理中的步骤s14中,除了使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开放以外,还使第二大气开放阀323开放。另外,在步骤s14中,控制部50也可以使第一大气开放阀163以及第二大气开放阀323中的可任意选择的一方开放。

如图5所示的那样,第二改变例的控制部50在再供给处理的步骤s22中,除了使第一开闭阀153以及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关闭以外,还使第二开闭阀313以及第二大气开放阀323关闭。控制部50在再供给处理的步骤s24中,除了使第一开闭阀153开放以外,还使第二开闭阀313开放。另外,在步骤s24中,控制部也可以使第一开闭阀153以及第二开闭阀313中的可任意选择的一方开放。

如图6所示的那样,在步骤s101的第一开闭阀关闭工序中,除了第一开闭阀153被关闭以外,第二开闭阀313也被关闭。在步骤s102的第一大气开放阀关闭工序中,除了第一大气开放阀163被关闭以外,第二大气开放阀323也被关闭。在步骤s104的大气开放阀开放工序中,除了第一大气开放阀163被开放以外,第二大气开放阀323也被开放。在步骤s107的第二大气开放阀关闭工序中,除了第一大气开放阀163被关闭以外,第二大气开放阀323也被关闭。

在步骤s109的拆下工序中,液体喷射头14从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下游端部152、以及液体回收流道31的上游端部311上被拆下。在步骤s110的连接工序中,液体喷射头14与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下游端部152以及液体回收流道31的上游端部311相连接。

在步骤s112的第二开闭阀关闭工序中,除了第一开闭阀153被关闭以外,第二开闭阀313也被关闭。在步骤s113的第三大气开放阀关闭工序中,除了第一大气开放阀163被关闭以外,第二大气开放阀323也被关闭。在步骤s115的开闭阀开放工序中,除了第一开闭阀153被开放以外,第二开闭阀313也被开放。

即,如图9所示的那样,第二改变例的液体喷射装置11在将液体喷射头14从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下游端部152以及液体回收流道31的上游端部311拆下之前,在关闭了第一开闭阀153、第二开闭阀313、第一大气开放阀163、以及第二大气开放阀323的状态下,通过抽吸泵24来实施预定时间的抽吸。之后,液体喷射装置11执行通过使第一大气开放阀163以及第二大气开放阀323开放,从而排出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l的排出动作。

由此,如图10所示的那样,当使第一大气开放阀163以及第二大气开放阀323开放时,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l变得易于从液体喷射头14均匀地被排出。

根据第二改变例,即使为具备液体回收流道31的液体喷射装置11,也能够缩短排出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l所需的时间。尤其是,第二改变例的液体喷射装置11被构成为,在负压作用于液体喷射头14的状态下,使液体供给流道15以及液体回收流道31双方与大气连通。因此,进一步缩短了排出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l所需的时间。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的第二改变例那样,在液体喷射装置11中,在第一大气连通通道16中的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和液体供给流道15之间具备作为过滤器的一个示例的第一过滤器35。在第二改变例的液体喷射装置11中,在第二大气连通通道32中的第二大气开放阀323和液体回收流道31之间具备第二过滤器36。另外,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不具备两个过滤器35、36中的一方或双方。此外,液体喷射装置11在不具备第二大气连通通道32的情况下,可以具备第一过滤器35,也可以不具备第一过滤器35。虽然过滤器35、36优选为疏水性过滤器,但是也可以为亲水性过滤器。

根据第二改变例的液体喷射装置11,在使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开放时从外部进入的异物在到达液体喷射头14之前会被第一过滤器35捕捉。在使第二大气开放阀323开放时从外部进入的异物在到达液体喷射头14之前会被第二过滤器36捕捉。因此,抑制了因异物引起的液体的喷射不良的发生。

·在第二改变例的液体喷射装置11中,也可以不具备第一大气连通通道16以及第一大气开放阀163。

·如图11所示的第三改变例那样,液体喷射装置11在外装体12内,在预先规定的位置处具备用于对液体喷射头14进行固定的头固定部37。在头固定部37上,固定有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下游端部152。第三改变例的下游端部152具备被固定于头固定部37上的基础部38、和直立设置于基础部38上的凸型连接部39。凸型连接部39从基础部38起朝向铅直方向之中的上方向延伸。

液体喷射头14具备在液体喷射头14的下表面上开口的凹型的供给连接部145。液体喷射头14中的供给连接部145的位置、以及头固定部37中的凸型连接部39的位置为如下的位置,即,在液体喷射头14被组装于头固定部37上时,通过将凸型连接部39插入至供给连接部145中,从而使液体供给流道15和头内流道146连接的位置。液体喷射头14使用螺栓等的紧固部件40而从铅直方向之中的上方向起被固定于头固定部37上。

根据第三改变例的液体喷射装置11,能够使液体喷射头14相对于头固定部37的拆下以及安装、和使用了紧固部件40的固定均从铅直方向之中的上方向来实施。由此,能够提高更换液体喷射头14时的作业性。

此外,根据第三改变例,能够在将液体喷射头14组装于头固定部37上的同时,将液体喷射头14与液体供给流道15的下游端部152相连接。由此,能够提高更换液体喷射头14时的便利性。

·液体喷射头14的更换方法也可以不包括步骤s105的第一抽吸继续工序以及步骤s116的第二抽吸继续工序中的至少一个。即,第一大气开放阀163的开放、以及抽吸泵24的抽吸的停止也可以同时实施。此外,第一开闭阀153的开放、以及抽吸泵24的抽吸的停止也可以同时实施。

·在液体喷射头14的更换方法中,也可以在步骤s103的第一抽吸工序、以及步骤s106的第一抽吸停止工序之后,实施步骤s104的大气开放阀开放工序。即,也可以在抽吸泵24的抽吸的停止后,实施第一大气开放阀163的开放。

·在液体喷射头14的更换方法中,也可以在步骤s114的第二抽吸工序、以及步骤s117的第二抽吸停止工序之后,实施步骤s115的开闭阀开放工序。即,也可以在抽吸泵24的抽吸的停止后,实施第一开闭阀153的开放。

·在液体喷射头14的更换方法中,步骤s101的第一开闭阀关闭工序和步骤s102的第一大气开放阀关闭工序可以调换顺序,也可以同时实施。在液体喷射头14的更换方法中,步骤s112的第二开闭阀关闭工序和步骤s113的第三大气开放阀关闭工序可以调换顺序,也可以同时实施。

·液体喷射头14的更换方法所包含的步骤s100~s108以及步骤s111~s117的工序中的可任意选择的一部分的工序、或全部的工序也可以由液体喷射装置11的使用者或管理者实施。在该情况下,控制部50也可以不执行排出处理以及再供给处理中的、与由液体喷射装置11的使用者或管理者实施的工序相对应的处理。

·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实施液体喷射头14的更换方法所包含的步骤s109的拆下工序以及步骤s110的连接工序。本改变例的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对未使用的液体喷射头14进行收纳的第一头收纳部、和对已使用的液体喷射头14进行收纳的第二头收纳部。当结束排出处理时,控制部50实施对液体喷射头14进行更换的更换处理。在更换处理中,控制部50以如下方式对未图示的更换机构进行控制,即,拆下使用中的液体喷射头14并向第二头收纳部进行输送,并且从第一头收纳部输送新的液体喷射头14并将其与液体供给流道15连接。

·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以能够向介质s喷射两种以上的液体l的方式而构成。在本改变例中,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所收纳的液体l的种类不同的多个液体收纳部13、和所供给的液体l的种类不同的多个液体供给流道15。此外,液体喷射头14具备所流通的液体l的种类不同的多个头内流道146、和所喷射的液体的种类不同的多个喷嘴列141。

在本改变例中,液体喷射装置11只要针对多个液体供给流道15的每一个而具备第一开闭阀153、第一大气连通通道16和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即可。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具备在多个液体供给流道15中兼用的第一大气连通通道16和第一大气开放阀163。

此外,如果为第一改变例或第二改变例,则只要具备所回收的液体l的种类不同的多个液体回收流道31即可。在该情况下,液体喷射装置11只要针对多个液体回收流道31的每一个而具备第二开闭阀313、第二大气连通通道32和第二大气开放阀323即可。此外,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具备在多个液体回收流道31中兼用的第二大气连通通道32和第二大气开放阀323。

·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具备向流通方向f送出液体l的液体泵。液体喷射装置11只要具备与液体供给流道15连接的液体泵、和与液体回收流道31连接的液体泵中的至少一个即可。

·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在排出流道23中的、盖21和抽吸泵24之间具备能够积蓄负压的负压积蓄部的一个示例即缓冲罐。根据本改变例,在使第一大气开放阀163开放时,与不具备缓冲罐的结构相比,能够使较高的负压在长时间内作用于封闭空间cs中。此外,即使在液体喷射头14的头内流道146以及盖21的容积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排出液体l。

在本改变例中,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在排出流道23中的、盖21和缓冲罐之间进一步具备排出开闭阀。控制部50在与排出处理以及再供给处理不同的处理中,在关闭了排出开闭阀的状态下对抽吸泵24进行驱动,从而使缓冲罐积蓄负压。控制部50在步骤s13、s23中,实施使排出开闭阀开放的处理,以取代使抽吸泵24驱动。

在本改变例中,液体喷射头14的更换方法包括对抽吸泵24进行驱动而对缓冲罐内的流体进行抽吸并积蓄负压的负压积蓄工序。在液体喷射头14的更换方法中的步骤s103的第一抽吸工序、以及步骤s114的第二抽吸工序中,通过使排出开闭阀开放,以取代使抽吸泵24的抽吸开始,从而使缓冲罐内积蓄的负压作用于液体喷射头14。根据本改变例,通过预先积蓄负压,从而能够缩短排出动作以及再供给动作所需的时间。

·在液体喷射头14中,多个液体喷射部也可以沿着x方向排列。多个液体喷射部具备多个喷嘴列141。液体喷射头14可以具备从头内流道146向各个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l的分支流道。

·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具备串行型的液体喷射头14。即使为串行式的液体喷射头14,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l也会易于从液体喷射头14均匀地被排出,从而缩短排出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l所需的时间。由此,能够简便地更换液体喷射头14。而且,本改变例的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对液体喷射头14进行支承的滑架、和能够使滑架沿着x方向移动的电机。

·液体喷射装置11在具备排列多个液体喷射头14而构成的行式的液体喷射头14的情况下,也可以具备分别与多个液体喷射头14对应的多个盖21、和在多个盖21的各自的下游侧的开闭阀。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打开与欲更换的液体喷射头14相对应的开闭阀,并关闭其以外的开闭阀,从而仅对欲更换的液体喷射头14实施液体去除动作以及液体填充动作。由此,能够抑制徒劳地消耗液体l的情况。

·成为排出动作的契机的第一开始请求并不限定于操作面板45的第一操作部被操作的情况。如上述改变例那样,在液体喷射装置11以能够进行更换处理的方式被构成时,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控制部50判断为规定张数的印刷已结束的情况、以及喷出不良检测单元(未图示)在多个喷嘴142中对喷出不良进行检测且检测出其未恢复的情况中的一个或两个的情况下,自动地实施第一开始请求。由此,能够更简便地更换液体喷射头。

·成为再供给动作的契机的第二开始请求也可以为液体喷射头14被更换的情况,以取代操作面板45的第二操作部被操作的情况。本改变例的液体喷射头14具备ic芯片等个体识别单元。控制部50可以从液体喷射头14的个体识别单元中读取个体信息,并对液体喷射头14是否被更换进行判断。

·第一开闭阀153以及第一大气开放阀163也可以作为一个第一切换阀而兼用。第一切换阀被构成为,能够对第一连通状态、第二连通状态和关闭状态进行切换。第一连通状态为,头内流道146与液体收纳部13连通,且液体收纳部13以及头内流道146不与大气连通的状态。第二连通状态为,头内流道146与液体收纳部13不连通,且头内流道146与大气连通,液体收纳部13不与大气连通的状态。关闭状态为,头内流道146与液体收纳部13不连通,且头内流道146以及液体收纳部13不与大气连通的状态。

·第二开闭阀313以及第二大气开放阀323也可以作为一个第二切换阀而兼用。第二切换阀被构成为,能够对第一连通状态、第二连通状态和关闭状态进行切换。第一连通状态为,头内流道146与回收部连通,且回收部以及头内流道146不与大气连通的状态。第二连通状态为,头内流道146不与回收部连通,且头内流道146与大气连通,回收部不与大气连通的状态。关闭状态为,头内流道146不与回收部连通,且头内流道146以及回收部不与大气连通的状态。另外,关于回收部的结构,如作为第一改变例以及第二改变例而说明的那样。

·液体喷射头14所喷射的液体并不限于油墨,例如也可以为功能材料的颗粒分散或混合于液体中而形成的液状体等。例如,液体喷射头14也可以喷射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及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中所使用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括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像素材料)等材料的液状体。

以下,对从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中掌握的技术思想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思想1

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射头,其被构成为从喷射口喷射液体;

液体供给流道,其下游端部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液体喷射头连接,并且从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部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所述液体;

开闭阀,其能够对所述液体供给流道进行开闭;

大气连通通道,其被连接于所述液体供给流道中的与所述开闭阀相比靠下游侧处,并能够与大气连通;

大气开放阀,其能够对所述大气连通通道进行开闭;

抽吸机构,其能够对所述液体喷射头内的所述液体进行抽吸;

控制部,其对所述开闭阀、所述大气开放阀以及所述抽吸机构的动作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液体供给流道的所述下游端部上拆下所述液体喷射头之前,通过在关闭了所述开闭阀以及所述大气开放阀的状态下,在由所述抽吸机构实施了预定时间的抽吸之后,将所述大气开放阀开放,从而执行将所述液体喷射头内的所述液体排出的排出动作。

据此,抽吸机构的抽吸是在将能够开闭液体供给流道的开闭阀、以及能够开闭大气连通通道的大气开放阀关闭的状态下被实施的。因此,作用于液体喷射头的负压在大气开放阀被开放之前被提高。此外,作用于液体喷射头的负压被均匀化。而且,大气开放阀的开放是在作用于液体喷射头的负压被均匀化且被提高了的状态下实施的。因此,液体喷射头内的液体易于从液体喷射头均匀地被排出。由此,缩短了排出液体喷射头内的液体所需的时间。由此,能够简便地更换液体喷射头。

思想2

如“思想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大气开放阀开放之后,也继续进行由所述抽吸机构实施的所述抽吸。

据此,由抽吸机构实施的抽吸在将大气开放阀开放之后也被继续进行。因此,可更加可靠地实施液体喷射头内的液体的排出。

思想3

如“思想1”或“思想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排出动作结束后,将所述大气开放阀关闭。

据此,大气开放阀在排出动作结束后被关闭。因此,即使假设在液体供给流道中的与开闭阀相比靠下游侧残留有液体,也抑制了在拆下液体喷射头时,液体从液体供给流道和液体喷射头的连接部分漏出的情况。

思想4

如“思想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拆下所述液体喷射头,并将相同或不同的液体喷射头连接于所述液体供给流道的下游端部之后,所述控制部通过在关闭了所述开闭阀以及所述大气开放阀的状态下,由所述抽吸机构实施预定时间的抽吸,之后将所述开闭阀开放,从而执行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所述液体的再供给动作。

据此,在将液体喷射头连接于液体供给流道之后,开闭阀在使负压作用于液体喷射头的状态下被开放。因此,缩短了向液体喷射头内供给液体所需的时间。

思想5

如“思想4”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开闭阀开放之后,也继续进行由所述抽吸机构实施的所述抽吸。

据此,由抽吸机构实施的抽吸在将开闭阀开放之后也被继续进行。因此,可更加可靠地实施液体向液体喷射头内的供给。

思想6

如“思想1”至“思想5”中任一个思想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大气连通通道中的所述大气开放阀和所述液体供给流道之间具备过滤器。

据此,在将大气开放阀开放时从外部进入的异物在到达液体喷射头之前,会被过滤器捕捉。因此,抑制了因异物引起的液体的喷射不良的发生。

思想7

如“思想1”至“思想6”中任一个思想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盖,所述盖能够形成开口有所述喷射口的封闭空间,

所述开闭阀以及所述大气开放阀被设置于,由所述喷射口、所述开闭阀以及所述大气开放阀包围的容积小于所述封闭空间的容积的位置处。

据此,能够抑制如下情况,即,在液体去除动作之后,在由喷射口、开闭阀以及大气开放阀包围的部分中残留有液体的情况。

思想8

如“思想1”至“思想6”中任意一个思想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开闭阀设为第一开闭阀的情况下,还具备:

液体回收流道,其上游端部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液体喷射头连接,并且对未被所述液体喷射头喷射的所述液体进行回收;

第二开闭阀,其能够对所述液体回收流道进行开闭,

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液体供给流道的所述下游端部以及所述液体回收流道的所述上游端部上拆下所述液体喷射头之前,通过在关闭了所述第一开闭阀、所述第二开闭阀以及所述大气开放阀的状态下,在由所述抽吸机构实施了所述预定时间的所述抽吸之后,将所述大气开放阀开放,从而执行将所述液体喷射头内的所述液体排出的所述排出动作。

据此,即使为具备液体回收流道的液体喷射装置,也能够缩短排出液体喷射头内的液体所需的时间。由此,能够简便地更换液体喷射头。

思想9

如“思想1”至“思想6”中任意一个思想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开闭阀设为第一开闭阀,并将所述大气开放阀设为第一大气开放阀的情况下,还具备:

液体回收流道,其上游端部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液体喷射头连接,并且对未被所述液体喷射头喷射的所述液体进行回收;

第二开闭阀,其对所述液体回收流道进行开闭;

第二大气连通通道,其被连接于所述液体回收流道中的与所述第二开闭阀相比靠上游侧处,并能够与大气连通;

第二大气开放阀,其能够对所述第二大气连通通道进行开闭,

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液体供给流道的所述下游端部以及所述液体回收流道的所述上游端部上拆下所述液体喷射头之前,通过在关闭了所述第一开闭阀、所述第二开闭阀、所述第一大气开放阀以及所述第二大气开放阀的状态下,在由所述抽吸机构实施了所述预定时间的所述抽吸之后,将所述第一大气开放阀以及所述第二大气开放阀开放,从而执行将所述液体喷射头内的所述液体排出的所述排出动作。

据此,即使为具备液体回收流道的液体喷射装置,也能够缩短排出液体喷射头内的液体所需的时间。尤其是,[思想9]的液体喷射装置被构成为,在负压作用于液体喷射头的状态下,使液体供给流道以及液体回收流道双方与大气连通。因此,进一步缩短了排出液体喷射头内的液体所需的时间。

思想10

一种液体喷射头的更换方法,其为如下液体喷射装置中的液体喷射头的更换方法,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喷射液体;液体供给流道,其下游端部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液体喷射头连接,并且从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部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所述液体;开闭阀,其能够对所述液体供给流道进行开闭;大气连通通道,其被连接于所述液体供给流道中的与所述开闭阀相比靠下游侧处,并能够与大气连通;大气开放阀,其能够对所述大气连通通道进行开闭;抽吸机构,其能够对所述液体喷射头内的油墨进行抽吸,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更换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开闭阀关闭工序,其将所述开闭阀关闭;

大气开放阀关闭工序,其将所述大气开放阀关闭;

抽吸工序,其通过所述抽吸机构而实施预定时间的抽吸;

大气开放阀开放工序,其在实施了所述抽吸之后,将所述大气开放阀开放;

拆下工序,其从所述液体供给流道的所述下游端部上拆下所述液体喷射头。

据此,在抽吸工序中,由抽吸机构实施的抽吸是在将能够开闭液体供给流道的开闭阀、以及能够开闭大气连通通道的大气开放阀关闭了的状态下被实施的。因此,作用于液体喷射头的负压在大气开放阀被开放之前被提高。此外,作用于液体喷射头的负压被均匀化。而且,在大气开放阀开放工序中,大气开放阀的开放是在作用于液体喷射头的负压被均匀化且被提高了的状态下被实施的。因此,液体喷射头内的液体易于从液体喷射头均匀地被排出。由此,缩短了排出液体喷射头内的液体所需的时间。由此,能够简便地更换液体喷射头。

思想11

如“思想10”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大气开放阀开放工序和所述拆下工序之间,还包括继续进行由所述抽吸机构实施的所述抽吸的抽吸继续工序。

据此,由抽吸机构实施的抽吸在开放了大气开放阀之后也继续进行。因此,可更加可靠地实施液体喷射头内的液体的排出。

符号说明

11…液体喷射装置;13…液体收纳部;14…液体喷射头;15…液体供给流道;152…下游端部;153…第一开闭阀;16…第一大气连通通道;163…第一大气开放阀;24…抽吸泵;31…液体回收流道;311…上游端部;313…第二开闭阀;32…第二大气连通通道;323…第二大气开放阀;35…第一过滤器;l…液体;s11~s17…排出处理的步骤;s101…第一开闭阀关闭工序;s102…第一大气开放阀关闭工序;s103…第一抽吸工序;s104…大气开放阀开放工序;s105…第一抽吸继续工序;s109…拆下工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