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1011发布日期:2019-09-18 01:0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以往,能够供人方便携带的可移动打印机等便携设备正在普及。通常,这样的便携设备具备能够装卸地被安装于壳体(下面,称为“外壳”)的电池,以便能够无线使用。

此外,便携设备大多在外壳的一部分设置有用于安装吊带的钩部,以便能够供使用者在借助于吊带而从肩膀或脖子上悬挂下来的状态下使用。

但是,根据这种便携设备,并非一定在从肩膀或脖子上悬挂下来的状态下使用,也有时放置在规定的位置而非携带着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吊带或钩部碍事,会占去不必要的设置空间。

因此,在这种打印机中,要求根据需要而能够装卸地安装吊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打印机具备:壳体,其容纳记录纸和打印部;和附属部件,其能够装卸地被安装于所述壳体,具有吊带用的勾挂孔,利用所述壳体中安装所述附属部件的部位和所述附属部件形成限制所述附属部件转动的转动限制部。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打印机具备:电池容纳部,其形成于所述壳体;和电池,其能够装卸地被安装于所述电池容纳部,所述壳体具有连结凹部,所述连结凹部在所述电池容纳部的侧壁具有开口部,所述附属部件具有连结凸部,所述连结凸部从所述开口部能够装卸地与所述连结凹部嵌合,在所述连结凸部被嵌合于所述连结凹部中的状态下,通过将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电池容纳部,从而所述附属部件被安装于所述壳体。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打印机,所述转动限制部由所述连结凸部和所述连结凹部形成。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打印机,所述转动限制部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限制所述附属部件转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打印机,所述附属部件具有肋,所述肋通过与所述壳体嵌合而限制所述附属部件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将打印机的纸罩关闭到关闭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将打印机的纸罩打开到打开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从后壁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将附属部件和电池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壳的连结凹部和插入凹部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将附属部件嵌合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壳的连结凹部和插入凹部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附属部件的立体图。

图8a是示出将附属部件嵌合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壳的连结凹部和插入凹部中的示例的立体图。图8b是示出将电池容纳到外壳的电池容纳部中的示例的立体图。图8c是示出将电池容纳到外壳的电池容纳部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附属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附属部件的立体图。

图11a是示出从后壁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带夹的立体图。

图12a是示出将带夹的球接头部嵌合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外壳的连结凹部中的示例的立体图。图12b是示出将电池容纳到外壳的电池容纳部中的示例的立体图。图12c是示出利用带夹覆盖电池的示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从表面侧观察纸罩20处于关闭位置时的打印机1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从表面侧观察纸罩20处于打开位置时的打印机1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图1、图2中,示出了将打印机1在载置于设置面的状态下使用的状态。下面,在图中,将箭头x定义为长度方向,将箭头y定义为宽度方向,将箭头z定义为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打印机1构成为能够印刷记录纸p1。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打印机1的一个示例,例举热敏打印机,但打印机1不限于热敏打印机。记录纸p1是加热后变色的热敏纸,适合被用于各种标签或收据、票券等的印刷等。如图2所示,记录纸p1以被卷绕成具有中空孔5的卷纸pr的状态被放置于打印机1中,并通过打印部6对从卷纸pr中被拉出的部分进行印刷。

打印机1由具有开口部3a的外壳(壳体)3、对外壳3的开口部3a进行开闭的纸罩20、充电用电池40和携带用的附属部件50(参照图3)构成。此外,在打印机1内安装有打印机组件30。

外壳3由聚碳酸酯等塑料或金属材料形成,x方向一侧的部位形成为具有表壁10的大致长方体状,另一方面,x方向另一侧的部位形成为朝向z方向一侧(表壁10侧)开口的箱型形状。在外壳3的内表面形成有未图示的肋等,外壳3的机械强度被加强。在外壳3的表壁10配置有进行打印机1的各种操作的操作部14。

操作部14配置有电源开关和feed(进给)开关等各种功能开关15。并且,操作部14与各种功能开关15相邻地配置有告知电源开关的on/off(接通/断开)的信息的power(电源)灯、告知打印机1的错误等的error(错误)灯等各种灯16。此外,在外壳3的表壁10与侧壁12之间设置有纸罩20的打开按钮18。并且,在外壳3的表壁10上的x方向另一侧的端缘形成有切断记录纸p1的第一切断刃26。

纸罩20由聚碳酸酯等塑料形成。纸罩20的x方向另一侧的基端部通过铰链轴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打印机组件30的主体框31转动。此外,纸罩20利用被安装于其末端部的压辊51构成为末端部能够卡定于主体框31。纸罩20构成为,通过按下外壳3的打开按钮18,从而纸罩20与内装主体框31的外壳3的卡定被解除,纸罩20能够从关闭位置(参照图1)向打开位置(参照图2)打开。

此外,如图1所示,在纸罩20的关闭位置,在纸罩20的末端缘与外壳3的表壁10的x方向另一侧的端缘之间,沿着记录纸p1的宽度方向设置有间隙。该间隙构成了供被印刷好的记录纸p1排出的排出口19。并且,在纸罩20的末端部形成有切断记录纸p1的第二切断刃27(参照图2)。通过打印部6在记录纸p1上进行印刷,被印刷好的记录纸p1从排出口19被送出。从排出口19被送出的记录纸p1在与第一切断刃26或第二切断刃27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拉倒而被切断。

图3是示出从后壁33侧观察打印机1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在外壳3的后壁33安装有电池40和附属部件50。在外壳3的后壁33具备电池容纳部35。电池40能够装卸地被安装于电池容纳部35。电池40形成为矩形体状。通过将电池40容纳在电池容纳部35中,从而能够将电池40作为打印机1的电源来使用。由此,能够将打印机1以无线的状态作为便携终端来使用。

图4是示出将附属部件50和电池40从打印机1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电池容纳部35具备容纳开口部57,所述容纳开口部57由容纳底部52和第一至第四侧壁53~56形成为矩形凹状并在后壁33处开口。容纳底部52形成为矩形。第一至第四侧壁53~56通过从容纳底部52的四边朝向后壁33立起,从而形成为矩形框状。第一侧壁(侧壁)53和第二侧壁54在x方向上空开间隔而形成。第一侧壁53在外壳3的后壁33处形成在x方向一侧的端部。第二侧壁54在外壳3的后壁33处形成在x方向中央侧的部位。第三侧壁55和第四侧壁56在y方向上空开间隔而形成。电池40从开口于外壳3的后壁33的容纳开口部57装卸自如地被容纳在电池容纳部35中。

图5是示出外壳3的连结凹部61和第一、第二插入凹部75、76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在外壳3的后壁33形成有连结凹部61和一对插入凹部75、76。连结凹部61形成为与电池容纳部35连通。连结凹部61具有第一开口部62、第二开口部(开口部)63和球面承受部64。连结凹部61由第一开口部62、第二开口部63和球面承受部64形成为凹部。第一开口部62在外壳3的后壁33处,在第一侧壁53的附近且y方向上的中央呈直径为d1的圆弧状开口。第一开口部62在z方向上与球面承受部64连通。第二开口部63在电池容纳部35的第一侧壁53处,在y方向上的中央开口。

第二开口部63具有圆形开口部66和连结开口部67。圆形开口部66形成为直径为d2的圆形,并形成为使电池容纳部35在x方向上与球面承受部64连通。连结开口部67形成为使电池容纳部35在x方向上与第一开口部62连通。连结开口部67的y方向上的开口宽度w1被设定成小于第一开口部62的直径d1、圆形开口部66的直径d2的尺寸。

球面承受部64与圆形开口部66和第一开口部62连通。球面承受部64以直径为d3的尺寸形成为球状。球面承受部64的直径d3被设定成如下尺寸:与圆形开口部66的直径d2相同、并且大于第一开口部62的直径d1。在球面承受部64和圆形开口部66,在y方向上的两侧部中对置的部位平坦地形成有一对倒角部71、72。下面,将一对倒角部71、72作为第一倒角部71、第二倒角部72来进行说明。第一倒角部71与第二倒角部72之间的倒角宽度w2被设定成小于球面承受部64的直径d3、圆形开口部66的直径d2的尺寸。

在球面承受部64、第一开口部62和圆形开口部66中,在y方向上的中央形成有引导槽部74。具体而言,引导槽部74从第一开口部62经球面承受部64延伸到圆形开口部66的中途。在这样形成的连结凹部61上连结有附属部件50的连结凸部(接头部)77(参照图7)。通过将连结凸部77连结于连结凹部61,从而附属部件50被安装于外壳3的后壁33上(参照图3)。即,外壳3的后壁33是用于安装附属部件50的部位。

在连结凹部61的y方向两侧形成有一对插入凹部75、76。下面,将一对插入凹部75、76作为第一插入凹部75、第二插入凹部76来进行说明。第一插入凹部75在外壳3的后壁33和电池容纳部35的第一侧壁53开口。第二插入凹部76在外壳3的后壁33和电池容纳部35的第一侧壁53开口。

图6是示出将附属部件50嵌合到外壳3的连结凹部61和第一、第二插入凹部75、76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附属部件50的立体图。如图6、图7所示,附属部件50装卸自如地被安装于连结凹部61、第一插入凹部75和第二插入凹部76中。附属部件50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其具有支承托架81、连结凸部77和一对肋82、83。

支承托架81形成为平板状,在y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有一对勾挂孔85。一对勾挂孔85形成为,通过将吊带插入一对勾挂孔85中,从而能够连结吊带。在支承托架81的背面81a形成有连结凸部77和一对肋82、83。

连结凸部77在支承托架81的背面81a形成在y方向中央。连结凸部77具有接头颈部87和接头圆柱体88。接头颈部87从支承托架81的y方向中央向z方向突出。接头颈部87经连结开口部67被嵌合到第一开口部62(参照图5)中。接头圆柱体88形成为朝向x方向呈圆柱状延伸。接头圆柱体88在y方向上的两端具有一对连结倒角部(卡合部)91、92。下面,将一对连结倒角部91、92作为第一连结倒角部91、第二连结倒角部92来进行说明。第一连结倒角部91和第二连结倒角部92形成为平坦面。

接头圆柱体88经圆形开口部66(参照图5)装卸自如地被嵌合在连结凹部61中。接头圆柱体88从圆形开口部66被嵌合到连结凹部61中,接头颈部87从连结开口部67被嵌合到第一开口部62中,从而连结凸部77被连结于连结凹部61。

在连结凸部77被连结于连结凹部61的状态下,第一连结倒角部91和第一倒角部71被配置成以对置的状态接触。在该状态下,由第一连结倒角部91和第一倒角部71(参照图5)形成第一转动限制部95。换言之,第一转动限制部95具有第一连结倒角部91和第一倒角部71(参照图5)。此外,第二连结倒角部92和第二倒角部72被配置成以对置的状态接触。在该状态下,由第二连结倒角部92和第二倒角部72形成第二转动限制部96。换言之,第二转动限制部96具有第二连结倒角部92和第二倒角部72。第一倒角部71和第二倒角部72是用于安装连结凸部77(即附属部件50)的部位。

即,第一转动限制部95和第二转动限制部96由连结凸部77和连结凹部61形成。因此,无需另外设置第一转动限制部95和第二转动限制部96。因此,不必增加部件数量就能够形成第一转动限制部95和第二转动限制部96,能够简化结构。因此,能够通过减少打印机1的部件数量而避免成本增加,并且节省打印机1的空间。

这样,在连结凸部77被嵌合在连结凹部61中的状态下,形成第一转动限制部95和第二转动限制部96。连结凸部77的接头圆柱体88形成为圆柱状。由此,可利用第一转动限制部95、第二转动限制部96和接头圆柱体88限制附属部件50相对于外壳3的x-y面方向、y-z面方向上的转动。

在支承托架81的背面81a,在两端部一体成型有一对肋82、83。下面,将一对肋82、83作为第一肋82、第二肋83来进行说明。第一肋82从支承托架81的背面81a的一端部突出。第一肋82从电池容纳部35侧被嵌合到第一插入凹部75中。第二肋83从支承托架81的背面81a的另一端部突出。第二肋83从电池容纳部35侧被嵌合到第二插入凹部76中。通过将第一肋82嵌合到第一插入凹部75中,并且将第二肋83嵌合到第二插入凹部76中,从而可利用第一肋82和第二肋83良好地限制附属部件50的转动。

下面,根据图8a~图8c对将附属部件50安装于外壳3的后壁33的示例进行说明。图8a是示出将附属部件50嵌合到外壳3的连结凹部61和第一、第二插入凹部75、76中的示例的立体图。图8b是示出将电池40容纳到外壳3的电池容纳部35中的示例的立体图。图8c是示出将电池40容纳到外壳3的电池容纳部35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8a所示,在将电池40(参照图3)从电池容纳部35中卸下的状态下,将附属部件50的连结凸部77从电池容纳部35侧沿着箭头a方向嵌合到连结凹部61中。将附属部件50的第一肋82从电池容纳部35侧沿着箭头b方向嵌合到第一插入凹部75中。将附属部件50的第二肋83从电池容纳部35侧沿着箭头c方向嵌合到第二插入凹部76中。

如图8a、图8b所示,将附属部件50的连结凸部77、第一肋82和第二肋83嵌合到连结凹部61、第一插入凹部75和第二插入凹部76(参照图8a)中。在该状态下,将电池40沿着箭头d方向容纳到电池容纳部35中。这里,连结凸部77的接头圆柱体88(参照图7)形成为圆柱状。此外,通过将连结凸部77嵌合到连结凹部61中,从而形成第一转动限制部95和第二转动限制部96。并且,将第一肋82嵌合到第一插入凹部75中,将第二肋83嵌合到第二插入凹部76中。由此,利用第一转动限制部95、第二转动限制部96、第一肋82和第二肋83限制附属部件50转动。

如图8b、图8c所示,利用被容纳的电池40将连结凹部61、第一插入凹部75和第二插入凹部76(参照图8a)的靠电池容纳部35侧堵塞。因此,连结凸部77、第一肋82和第二肋83被保持在嵌合到连结凹部61、第一插入凹部75和第二插入凹部76中的状态。由此,能够防止附属部件50从外壳3的后壁33中脱落,附属部件50被安装于外壳3的后壁33。

另一方面,在将附属部件从外壳3的后壁33卸下时,通过将电池40从电池容纳部35中卸下,从而能够将连结凸部77从连结凹部61(参照图8a)中卸下。此外,能够将第一肋82从第一插入凹部75(参照图8a)中卸下。能够将第二肋83从第二插入凹部76(参照图8a)中卸下。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附属部件50相对于外壳3的后壁33的装卸。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将附属部件50能够装卸地安装于外壳3,在附属部件50形成有一对勾挂孔85。在一对勾挂孔85中安装吊带。因此,能够将吊带可装卸地安装于附属部件50。由此,在携带的状态下使用打印机1时,通过将附属部件50安装于外壳3,从而能够借助于附属部件50将吊带安装于打印机1。能够使用该吊带以从肩膀或脖子上悬挂下来的携带状态使用打印机1。

另一方面,在以放置于规定的位置而非携带的状态使用打印机1时,能够将附属部件50从外壳3的后壁33上卸下。在将附属部件50从外壳3的后壁33上卸下的情况下,将电池40从电池容纳部35中卸下。在该状态下,将附属部件50的连结凸部77、第一肋82和第二肋83从连结凹部61、第一插入凹部75和第二插入凹部76(参照图8a)中卸下。由此,能够将附属部件50从外壳3的后壁33上卸下。

这样,在以放置于规定的位置而非携带的状态使用打印机1时,能够将附属部件50从外壳3上卸下。因此,能够将附属部件50及吊带从打印机1上卸下。由此,在放置于规定的位置上使用打印机1时,无需考虑设置附属部件50及吊带的设置空间,能够容易地确保打印机1的设置地方。此外,在以放置于规定的位置而非携带的状态使用打印机1的情况下,可不需要附属部件50和吊带。因此,能够实现打印机1的成本降低。

此外,利用第一转动限制部95、第二转动限制部96、第一肋82和第二肋83限制附属部件50转动。因此,在利用吊带将打印机1从肩膀或脖子上悬挂下来的携带状态下,在使用图2所示的第一切断刃26或第二切断刃27(即手撕切断器)切取记录纸p1时,能够将打印机1保持在稳定的状态。由此,能够利用第一切断刃26或第二切断刃27将记录纸p1顺利地良好地切断,能够改善打印机1的使用方便性。

下面,根据图9、图10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第二变形例的附属部件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一变形例、第二变形例的附属部件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附属部件50相同类似的部件标注相同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一变形例)

图9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附属部件100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在附属部件100中,将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结凸部77替换为连结凸部(接头部)102,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附属部件50相同。连结凸部102具有接头颈部103和接头圆柱体104。接头颈部103例如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接头颈部87同样地形成。接头圆柱体104形成为朝向y方向呈圆柱状延伸。因此,在接头圆柱体104(即连结凸部102)被安装于外壳3的后壁33上的状态下,利用接头圆柱体104限制附属部件100相对于外壳3向x-y面方向转动。

根据第一变形例的附属部件1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附属部件50同样地,通过将电池40从电池容纳部35中卸下,从而附属部件100能够相对于外壳3的后壁33而容易地装卸。此外,利用接头圆柱体104限制附属部件100转动。由此,在利用吊带将打印机1从肩膀或脖子上悬挂下来的携带状态下,在使用第一切断刃26或第二切断刃27(参照图2)切取记录纸p1时,能够将打印机1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此外,根据第一变形例的附属部件1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附属部件50同样地,还能够在支承托架81的两端部设置第一肋82、第二肋83。

(第二变形例)

图10是示出第二变形例的附属部件110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在附属部件110中,将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结凸部77替换为连结凸部(接头部)112,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附属部件50相同。连结凸部112具有接头颈部113、接头球体114和接头轴部115。接头颈部113、接头球体114和接头轴部115在z方向上被配置在同轴上。接头颈部113例如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接头颈部87同样地形成。接头球体114形成为球面,并具有一对球体倒角部117。

一对球体倒角部117被设置在接头球体114中在y方向上空开间隔而对置的部位。因此,在接头球体114(即连结凸部112)被安装于外壳3的后壁33上的状态下,利用接头球体114限制附属部件110相对于外壳3向x-y面方向转动。

根据第二变形例的附属部件11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附属部件50同样地,通过将电池40从电池容纳部35中卸下,从而附属部件110能够相对于外壳3的后壁33而容易地装卸。此外,利用接头球体114的一对球体倒角部117限制附属部件110转动。由此,在利用吊带将打印机1从肩膀或脖子上悬挂下来的携带状态下,在使用第一切断刃26或第二切断刃27(参照图2)切取记录纸p1时,能够将打印机1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此外,根据第二变形例的附属部件11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附属部件50同样地,还能够在支承托架81的两端部设置第一肋82、第二肋83。

下面,根据图11、图12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30进行说明。另外,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3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相同类似的部件标注相同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图11a是示出从后壁33侧观察打印机13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b是示出带夹132的立体图。如图11a、图11b所示,在打印机130中,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附属部件50替换为夹子132,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同样。下面,将夹子132作为例如带夹132来进行说明。带夹132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其具有夹主体133和连结凸部(接头部)134。夹主体133具有第一夹部136和第二夹部137。第一夹部136形成为矩形,在基部136a一体成型有第二夹部137。

通过以使第二夹部137的末端部137a离开第一夹部136的方式使第二夹部137弹性变形,从而在第一夹部136与第二夹部137之间,能够嵌入到打印机130的使用者的带上。由此,能够将带夹132安装到使用者的带上。连结凸部134一体成型于第一夹部136的基部136a。

连结凸部134从第一夹部136的基部136a向第二夹部137的相反侧突出。连结凸部134具有接头颈部141、接头球体142和接头轴部143。接头颈部141、接头球体142和接头轴部143在z方向上由树脂材料在同轴上一体成型。

如图5、图11b所示,接头颈部141形成为圆柱状,其转动自如地被嵌合到连结凹部61的第一开口部62中。接头球体142形成为球状,转动自如地被嵌合到连结凹部61的球面承受部64中。在该状态下,接头球体142被保持成例如与连结凹部61的球面承受部64接触的状态。接头球体142形成为球接头状的球面,其具有一对球体倒角部146。下面,将一对球体倒角部145、146作为第一球体倒角部145、第二球体倒角部146而进行说明。

第一球体倒角部145和第二球体倒角部146平坦地形成在如下部位:在带夹132被安装于外壳3的后壁33上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接头球体142的y方向上的两侧部中对置的部位。

第一球体倒角部145和第二球体倒角部146被配置在如下位置:在带夹132被安装于外壳3的后壁33上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与连结凹部61的第一倒角部71和第二倒角部72对置的位置。在该状态下,第一球体倒角部145和第二球体倒角部146被保持成例如与第一倒角部71和第二倒角部72接触的状态。这里,例如,在第一球体倒角部145与第一倒角部71对置的状态下构成第一转动限制部。此外,在第二球体倒角部146与第二倒角部72对置的状态下构成第二转动限制部。

由此,在将带夹132沿着外壳3的后壁33配置在安装位置上的状态下,能够利用第一转动限制部和第二转动限制部将带夹132限制在安装位置。因此,能够利用带夹132的连结凸部134和连结凹部61的简单的结构将带夹132可转动地嵌合于连结凹部61并限制在安装位置。由此,能够通过减少打印机130的部件数量而避免成本增加,并且能够节省打印机130的空间。

如图11a所示,能够将带夹132(连结凸部134)稳定地保持在安装位置上。因此,例如,在利用带夹132将打印机130安装于带上时,能够使带夹132稳定。由此,将打印机130安装于使用者的带上的作业变得容易,能够提高打印机130的使用方便性。并且,在利用第一转动限制部和第二转动限制部将带夹132限制在安装位置的状态下,电池40被带夹132覆盖。由此,能够利用带夹132防止电池40从外壳3的电池容纳部35中脱落。

下面,根据图12a~图12c对将带夹132安装于外壳3的后壁33上的示例进行说明。图12a是示出将带夹132的连结凸部134嵌合到外壳3的连结凹部61中的示例的立体图。图12b是示出将电池40容纳到外壳3的电池容纳部35中的示例的立体图。图12c是示出利用带夹132覆盖电池40的示例的立体图。如图12a所示,在将电池40(参照图11a)从电池容纳部35中卸下的状态下,将带夹132的连结凸部134从连结凹部61的第二开口部63沿着箭头e方向嵌合到连结凹部61中。

如图12b所示,在带夹132的连结凸部134嵌合到连结凹部61(参照图12a)中的状态下,带夹132被配置在避开电池容纳部35的位置(在x方向上远离的位置)。在该状态下,电池40沿箭头f方向被容纳在外壳3的电池容纳部35中。

如图12c所示,使带夹132以连结凸部134(图11b)为中心向箭头g方向旋转。利用带夹132覆盖电池40。由此,能够利用带夹132防止电池40从外壳3的电池容纳部35中脱落。

另一方面,在将带夹132从外壳3的后壁33上卸下时,使带夹132向箭头g的相反方向转动。带夹132被配置在卸下位置(参照图12b)。如图12b所示,通过将带夹132配置在卸下位置,从而带夹132被配置在避开电池40的位置。因此,能够将电池40从电池容纳部35中卸下。如图12a所示,通过将电池40从电池容纳部35中卸下,从而能够容易地将带夹132的连结凸部134从连结凹部61向电池容纳部35侧卸下。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加以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作为转动限制部而具备第一转动限制部95和第二转动限制部96这两个转动限制部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作为其它示例,例如,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的转动限制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