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1012发布日期:2019-09-18 01:0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以往,能够供人方便携带的可移动打印机等便携设备正在普及。通常,这样的便携设备具备能够装卸地被安装于壳体的电池,以便能够无线使用。此外,便携设备大多具备带夹(下面,称为“夹子”),以便能够供使用者在安装到带等上的状态下使用。

在这种便携设备中,为了防止被安装于壳体背面的电池脱落,在壳体的背面以覆盖电池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有夹子。但是,在夹子为覆盖电池的结构的情况下,在装卸电池时夹子会碍事,需要费事将夹子暂且卸下等。另一方面,在为了卸下电池而使夹子以设置于壳体背面的支承部为中心转动的结构中,部件数量增多,不经济。

因此,在这种便携设备中,要求能够防止电池脱落、并且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打印机具备:壳体,其容纳记录纸和打印部;电池,其能够装卸地被安装于所述壳体;和夹子,其能够转动地被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夹子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接头部,该接头部能够转动地与所述壳体的连结部嵌合,在所述接头部和所述连结部,在覆盖所述电池的至少一部分的安装位置处形成有限制所述夹子转动的卡合部,通过对所述壳体向转动方向施加规定的外力而解除所述卡合部对所述夹子的限制,所述夹子能够从所述安装位置移动。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打印机还具备电池容纳部,所述电池容纳部形成于所述壳体,所述电池能够装卸地被安装于所述电池容纳部,所述连结部是在所述电池容纳部的侧壁上具有能够供所述接头部装卸的开口部的凹部。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打印机中,所述接头部和所述连结部的所述卡合部沿着所述夹子的转动方向按规定的间隔至少形成在两处。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打印机中,所述接头部的所述槽部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接头部的转动中心而对置。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打印机中,所述接头部和所述连结部的所述卡合部沿着所述夹子的转动方向按规定的间隔至少形成在两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将纸罩关闭到关闭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将纸罩打开到打开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从后壁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将带夹和电池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壳的连结部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从电池容纳部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壳的连结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将带夹嵌合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壳的连结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夹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沿着图7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利用带夹覆盖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将带夹配置在安装位置上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将带夹配置在卸下位置上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3a是示出将带夹的球接头嵌合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壳的连结部的例子的剖视图。图13b是示出将电池容纳在外壳的电池容纳部中的例子的立体图。图13c是示出利用带夹覆盖电池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从后壁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将附属部件和电池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附属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从表面侧观察纸罩20处于关闭位置时的打印机1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从表面侧观察纸罩20处于打开位置时的打印机1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图1、图2中,示出了将打印机1在载置于设置面的状态下使用的状态。下面,在图中,将箭头x定义为长度方向,将箭头y定义为宽度方向,将箭头z定义为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打印机1构成为能够印刷记录纸p1。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打印机1的一个示例,例举热敏打印机,但打印机1不限于热敏打印机。记录纸p1是加热后变色的热敏纸,适合被用于各种标签或收据、票券等的印刷等。如图2所示,记录纸p1以被卷绕成具有中空孔5的卷纸pr的状态被放置于打印机1中,并通过打印部6对从卷纸pr中被拉出的部分进行印刷。

打印机1由具有开口部3a的外壳(壳体)3、对外壳3的开口部3a进行开闭的纸罩20、充电用电池40和携带用带夹(夹子)50(参照图3)构成。此外,在打印机1内安装有打印机组件30。

外壳3由聚碳酸酯等塑料或金属材料形成,x方向一侧的部位形成为具有表壁10的大致长方体状,另一方面,x方向另一侧的部位形成为朝向z方向一侧(表壁10侧)开口的箱型形状。在外壳3的内表面形成有未图示的肋等,外壳3的机械强度被加强。在外壳3的表壁10配置有进行打印机1的各种操作的操作部14。

操作部14配置有电源开关和feed(进给)开关等各种功能开关15。并且,操作部14与各种功能开关15相邻地配置有告知电源开关的on/off(接通/断开)的信息的power(电源)灯、告知打印机1的错误等的error(错误)灯等各种灯16。此外,在外壳3的表壁10与侧壁12之间设置有纸罩20的打开按钮18。并且,在外壳3的表壁10上的x方向另一侧的端缘形成有切断记录纸p1的第一切断刃26。

纸罩20由聚碳酸酯等塑料形成。纸罩20的x方向另一侧的基端部通过铰链轴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打印机组件30的主体框31转动。此外,纸罩20利用被安装于其末端部的压辊51构成为末端部能够卡定于主体框31。纸罩20构成为,通过按下外壳3的打开按钮18,从而纸罩20与内装主体框31的外壳3的卡定被解除,纸罩20能够从关闭位置(参照图1)向打开位置(参照图2)打开。

此外,如图1所示,在纸罩20的关闭位置,在纸罩20的末端缘与外壳3的表壁10的x方向另一侧的端缘之间,沿着记录纸p1的宽度方向设置有间隙。该间隙构成了供被印刷好的记录纸p1排出的排出口19。并且,在纸罩20的末端部形成有切断记录纸p1的第二切断刃27(参照图2)。通过打印部6在记录纸p1上进行印刷,被印刷好的记录纸p1从排出口19被送出。从排出口19被送出的记录纸p1在与第一切断刃26或第二切断刃27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拉倒而被切断。

图3是示出从后壁33侧观察打印机1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在外壳3的后壁33安装有电池40和带夹50。在外壳3的后壁33具备电池容纳部35。电池40能够装卸地被安装于电池容纳部35。电池40形成为矩形体状。通过将电池40容纳在电池容纳部35中,从而能够将电池40作为打印机1的电源来使用。由此,能够将打印机1以无线的状态作为便携终端来使用。

图4是示出将带夹50和电池40从打印机1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电池容纳部35具备容纳开口部57,所述容纳开口部57由容纳底部52和第一至第四侧壁53~56形成为矩形凹状并在后壁33处开口。容纳底部52形成为矩形。第一至第四侧壁53~56通过从容纳底部52的四边朝向后壁33立起,从而形成为矩形框状。第一侧壁(侧壁)53和第二侧壁54在x方向上空开间隔而形成。第一侧壁53在外壳3的后壁33处形成在x方向一侧的端部。第二侧壁54在外壳3的后壁33处形成在x方向中央侧的部位。第三侧壁55和第四侧壁56在y方向上空开间隔而形成。电池40从开口于外壳3的后壁33的容纳开口部57装卸自如地被容纳在电池容纳部35中。

图5是示出外壳3的连结部61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从电池容纳部35侧观察外壳3的连结部61的状态的主视图。如图5、图6所示,在外壳3的后壁33形成有连结部61。连结部61形成为与电池容纳部35连通。连结部61具有第一开口部62、第二开口部(开口部)63和球面承受部64。连结部61由第一开口部62、第二开口部63和球面承受部64形成为凹部。第一开口部62在外壳3的后壁33处在第一侧壁53的附近且y方向上的中央呈直径为d1的圆弧状开口。第一开口部62在z方向上与球面承受部64连通。第二开口部63在电池容纳部35的第一侧壁53处在y方向上的中央开口。

第二开口部63具有圆形开口部66和连结开口部67。圆形开口部66形成为直径为d2的圆形,并形成为使电池容纳部35在x方向上与球面承受部64连通。连结开口部67形成为使电池容纳部35在x方向上与第一开口部62连通。连结开口部67的y方向上的开口宽度w1被设定成小于第一开口部62的直径d1、圆形开口部66的直径d2的尺寸。

球面承受部64与圆形开口部66和第一开口部62连通。球面承受部64以直径为d3的尺寸形成为球状。球面承受部64的直径d3被设定成如下尺寸:与圆形开口部66的直径d2相同、并且大于第一开口部62的直径d1。在球面承受部64和圆形开口部66,在y方向上的两侧部中对置的部位平坦地形成有一对倒角部71、72。下面,将一对倒角部71、72作为第一倒角部71、第二倒角部72来进行说明。第一倒角部71与第二倒角部72之间的倒角宽度w2被设定成小于球面承受部64的直径d3、圆形开口部66的直径d2的尺寸。

在球面承受部64、第一开口部62和圆形开口部66中,在y方向上的中央形成有引导槽部74。具体而言,引导槽部74从第一开口部62经球面承受部64延伸到圆形开口部66的中途。在这样形成的连结部61上连结有带夹50的球接头部77(参照图7)。通过将球接头部77连结于连结部61,从而带夹50被安装于外壳3的后壁33上(参照图3)。

图7是示出将带夹50嵌合于外壳3的连结部61的状态的主视图。图8是示出带夹50的立体图。如图7、图8所示,带夹50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具有夹主体76和球接头部(接头部)77。夹主体76具有第一夹部78和第二夹部79。第一夹部78形成为矩形,在基部78a一体成型有第二夹部79。通过以使第二夹部79的末端部79a离开第一夹部78的方式使第二夹部79弹性变形,从而在第一夹部78与第二夹部79之间,能够嵌入到打印机1的使用者的带上。由此,能够将带夹50安装到使用者的带上。球接头部77一体成型于第一夹部7的基部78a。

球接头部77从第一夹部78的基部78a向第二夹部79的相反侧突出。球接头部77具有接头颈部81、接头球体82和接头轴部83。接头颈部81、接头球体82和接头轴部83由树脂材料在同轴上一体成型。

图9是打印机1的沿着图7的iv-iv线的剖视图。如图7、图9所示,接头颈部81形成为直径为d4的圆柱状,其转动自如地被嵌合于连结部61的第一开口部62。接头球体82形成为直径为d5的球状,其转动自如地被嵌合于连结部61的球面承受部64(参照图5)。在该状态下,接头球体82例如被保持成与连结部61的球面承受部64接触的状态。接头球体82形成为球面,其具有一对球体倒角部84、85和多个槽部86~89。下面,将多个槽部86~89作为第一至第四槽部86~89进行说明。此外,将一对球体倒角部84、85作为第一球体倒角部84、第二球体倒角部85进行说明。

第一球体倒角部84和第二球体倒角部85平坦地形成于如下部位:即,在带夹50被安装于外壳3的后壁33中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接头球体82的y方向上的两侧部中对置的部位。这里,安装位置是指,如图3所示,带夹50以覆盖电池40的方式在x方向上配置的位置。第一球体倒角部84与第二球体倒角部85之间的球体倒角宽度w3被设定成小于接头球体82的直径d5的尺寸。

第一球体倒角部84和第二球体倒角部85被配置在如下位置:在带夹50被安装于外壳3的后壁33中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与连结部61的第一倒角部71和第二倒角部72对置的位置。在该状态下,第一球体倒角部84和第二球体倒角部85例如被保持成与第一倒角部71和第二倒角部72接触的状态。这里,例如,在第一球体倒角部84与第一倒角部71对置的状态下构成第一卡合部(卡合部)92。此外,在第二球体倒角部85与第二倒角部72对置的状态下构成第二卡合部(卡合部)93。第一卡合部92和第二卡合部93沿着带夹50的转动方向按规定的间隔至少形成在两处。

第一至第四槽部86~89在接头球体82中避开第一球体倒角部84和第二球体倒角部85的球面上形成在第一球体倒角部84与第二球体倒角部85之间的部位。第一槽部86形成在第一球体倒角部84的一端84a侧。第二槽部87形成在第一球体倒角部84的另一端84b侧。第三槽部88形成在第二球体倒角部85的一端85a侧。第四槽部89形成在第二球体倒角部85的另一端85b侧。

通过在接头球体82上形成第一至第四槽部86~89,从而能够使接头球体82更适当地弹性变形。此外,通过在接头球体82上形成第一至第四槽部86~89,从而在利用树脂材料成型带夹50时能够抑制在接头球体82上产生凹陷。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成型接头球体82。

此外,第一槽部86和第四槽部89被设置成相对于球接头部77的转动中心o1而对置。第一槽部86与第四槽部89之间的槽宽尺寸被设定为w4。第三槽部88和第二槽部87被设置成相对于球接头部77的转动中心o1而对置。第三槽部88与第二槽部87之间的槽宽尺寸被设定为w4。槽宽尺寸w4被设定成小于接头球体82的直径d5的尺寸。

图10是示出利用带夹50覆盖电池40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10所示,接头轴部83形成为直径d6比接头颈部81小的圆柱状,其转动自如地被嵌合于连结部61的引导槽部74中形成于球面承受部64的槽部位74a。在该状态下,接头轴部83例如被保持成与引导槽部74的端部74b接触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带夹50以接头球体82为中心向远离外壳3的后壁33的方向移动。由此,带夹50被保持在沿着外壳3的后壁33而稳定的状态(被安装于图3、图10的使用位置上的状态)。

在球接头部77被连结于连结部61的状态下,电池40被容纳在电池容纳部35中。利用被容纳的电池40将连结部61的第二开口部63堵塞。因此,球接头部77被保持成与连结部61嵌合的状态。即,能够将电池40兼用作将球接头部77保持于连结部61的部件。由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图11是示出将打印机1的带夹50配置于安装位置的状态的后视图。如图9、图11所示,在带夹50被安装于外壳3的后壁33中的使用位置的状态下,在第一球体倒角部84与第一倒角部71对置的状态下构成第一卡合部92。此外,在第二球体倒角部85与第二倒角部72对置的状态下构成第二卡合部93。

由此,在将带夹50沿着外壳3的后壁33配置于安装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利用第一卡合部92和第二卡合部93将带夹50限制在安装位置上。因此,能够利用带夹50的球接头部77和连结部61形成的简单的结构将带夹50可转动地嵌合于连结部61、并且限制在安装位置上。因此,能够减少打印机1的部件数量。

此外,能够将带夹50(球接头部77)稳定地保持在安装位置。因此,例如,在利用带夹50将打印机1安装于带上时,能够使带夹50稳定。由此,将打印机1安装于使用者的带上的作业变得容易,能够提高打印机1的使用方便性。并且,在利用第一卡合部92和第二卡合部93将带夹50限制在安装位置上的状态下,电池40被带夹50覆盖。由此,能够利用带夹50防止电池40从外壳3的电池容纳部35中脱落。

从该状态起使带夹50以球接头部77为中心沿着外壳3的后壁33如箭头a所示地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接头球体82上形成有第一至第四槽部86~89。并且,带夹50(即接头球体82)由树脂材料成型为能够弹性变形。即,在使带夹50以球接头部77为中心向箭头a方向转动时施加比较大的载荷。由此,能够使接头球体82中第一槽部86、第三槽部88侧的球部位82a、82b沿着第一倒角部71弹性变形。同样地,能够使接头球体82中第四槽部89、第二槽部87侧的球部位82c、82d沿着第二倒角部72弹性变形。由此,能够使带夹50以球接头部77为中心沿着外壳3的后壁33向箭头a方向转动。

即,通过对外壳3向带夹50的箭头a方向(转动方向)施加规定的外力,从而第一卡合部92和第二卡合部93的限制被解除,能够使带夹50从安装位置移动。

这里,第一槽部86与第四槽部89之间的槽宽尺寸w4被设定成小于接头球体82的直径d5的尺寸。此外,第三槽部88与第二槽部87之间的槽宽尺寸w4被设定成小于接头球体82的直径d5的尺寸。第一槽部86和第三槽部88到达第一倒角部71。同样地,第四槽部89和第二槽部87到达第二倒角部72。此时,作用于带夹50的载荷被抑制得较小。这样,在使带夹50转动时,能够使在第一至第四槽部86~89及其它球部位82a~82d上产生的载荷在大小上变化。由此,在使球接头部77转动时能够得到良好的点击感。

此外,第一槽部86和第四槽部89被设置成相对于球接头部77的转动中心o1而对置。第二槽部87和第三槽部88被设置成相对于球接头部77的转动中心o1而对置。因此,例如,在使带夹50向与逆时针方向相反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与对置的第一槽部86和第四槽部89同样地,能够使对置的第二槽部87和第四槽部88弹性变形。由此,在使带夹50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能够得到与使带夹5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同样的点击感。

图12是示出打印机1的将带夹50配置于卸下位置的状态的后视图。如图9、图12所示,通过使带夹50向箭头a方向转动,从而带夹50被配置在卸下位置。这里,卸下位置是指,带夹50在远离电池40的状态下被配置在x方向上的位置。第一球体倒角部84被保持成与第二倒角部72接触的状态。第二球体倒角部85被保持成与第一倒角部71接触的状态。由此,带夹50被保持成稳定在卸下位置上的状态。

通过将带夹50配置在卸下位置上,从而带夹50被配置在避开电池40的位置上。由此,能够将电池40从电池容纳部35中卸下。通过将电池40从电池容纳部35中卸下,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带夹50借助于球接头部77的与连结部61的嵌合及与连结部61的嵌合解除。

下面,根据图13a~图13c对将带夹50的球接头部77嵌合于连结部61而将带夹50安装于外壳3的示例进行说明。图13a是示出将带夹50的球接头部77嵌合于外壳3的连结部61的示例的剖视图。图13b是示出将电池40容纳在外壳3的电池容纳部35中的示例的立体图。图13c是示出利用带夹50覆盖电池40的示例的立体图。

如图13a所示,在将电池40(参照图12)从电池容纳部35中卸下的状态下,将带夹50配置在与外壳3的后壁33交叉的方向上。在该状态下,将带夹50的球接头部77从连结部61的第二开口部63沿着箭头b方向嵌合于连结部61。以与连结部61嵌合的球接头部77为轴,将带夹50向箭头c方向摆动。

如图13b所示,带夹50被配置在避开电池容纳部35的位置上。在该状态下,将电池40沿着箭头d方向容纳在电池容纳部35中。利用被容纳的电池40将连结部61的第二开口部63(参照图13a)堵塞。因此,球接头部77被保持成与连结部61嵌合的状态。

如图13c所示,将带夹50以球接头部77(图13a)为中心向箭头e方向旋转。利用带夹50覆盖电池40。由此,能够利用带夹50防止电池40从外壳3的电池容纳部35中脱落。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4~图16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相同类似的部件标注相同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4是示出从后壁侧观察打印机100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4所示,打印机100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带夹50替换为吊带用的附属部件102,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相同。打印机100在外壳3的后壁33上安装有附属部件102。附属部件102在外壳3的后壁33中避开电池容纳部35和电池40,并且装卸自如地被安装于x方向上的端部33a。

图15是示出将附属部件102和电池40从打印机100上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5所示,外壳3在外壳3的后壁33,在电池容纳部35的附近具备连结凹部104和一对插入凹部105、106。连结凹部104形成在x方向上的端部、并且y方向上的中央。连结凹部104具有连结开口部112、第一倒角部113和第二倒角部114。第一倒角部113和第二倒角部114平坦地形成。

连结开口部112在电池容纳部35的第一侧壁53上开口。第一倒角部113和第二倒角部114形成于在y方向上对置的部位。一对插入凹部105、106形成在连结凹部104的y方向两侧。一对插入凹部105、106具有在电池容纳部35的第一侧壁53上开口的插入开口部116、117。附属部件102(参照图16)装卸自如地被安装于连结凹部104和一对插入凹部105、106。

图16是示出附属部件102的立体图。如图15、图16所示,附属部件102具有支承托架121、连结凸部(接头部)122和一对肋124、125。支承托架121形成为平板状,在y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有一对勾挂孔128。一对勾挂孔128形成为,通过将吊带插入一对勾挂孔128中而能够连结吊带。在支承托架121的y方向中央形成有连结凸部122。连结凸部122形成为朝向x方向而呈圆柱状延伸。连结凸部122在y方向上的两端具有第一连结倒角部131和第二连结倒角部132。第一连结倒角部131和第二连结倒角部132平坦地形成。

连结凸部122从连结开口部112装卸自如地被连结于连结凹部104。在连结凸部122被连结于连结凹部104的状态下,第一连结倒角部131和第一倒角部113被配置成以对置的状态接触。在该状态下,利用第一连结倒角部131和第一倒角部113形成第一转动限制部。此外,第二连结倒角部132和第二倒角部114被配置成以对置的状态接触。在该状态下,利用第二连结倒角部132和第二倒角部114形成第二转动限制部。连结凸部122形成为圆柱状,并且,通过形成第一转动限制部和第二转动限制部,从而附属部件102的转动被限制。此外,一对肋124、125从一对插入开口部116、117装卸自如地被连结于插入凹部105、106。由此,附属部件102的转动进一步被良好地限制。

在附属部件102被安装于外壳3的后壁33的状态下,电池40被容纳在电池容纳部35中。因此,利用电池40将连结凹部的连结开口部112和插入凹部的插入开口部堵塞。由此,能够防止附属部件102从外壳3的后壁33脱离。另一方面,在将附属部件从外壳3的后壁33上卸下时,通过将电池40从电池容纳部35中卸下,从而能够将连结凸部122从连结凹部104的连结开口部112中卸下。此外,能够将一对肋124、125从插入凹部105、106的一对插入开口部116、117中卸下。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附属部件102的相对于外壳3的后壁33的装卸。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将附属部件102能够装卸地安装于外壳3,在附属部件102上形成有一对勾挂孔128。吊带被安装于一对勾挂孔128。因此,可将吊带能够装卸地安装于附属部件102。由此,在携带的状态下使用打印机100时,通过将附属部件102安装于外壳3,从而能够借助于附属部件102将吊带安装于打印机100。能够利用该吊带在从肩膀或脖子上悬挂下来的携带状态下使用打印机100。

另一方面,在放置于规定的位置而非携带的状态下使用打印机100时,通过将附属部件102从外壳3上卸下,从而能够将附属部件102及吊带从打印机100上卸下。由此,在放置于规定的位置上使用打印机100时,无需考虑设置附属部件102及吊带的设置空间,能够容易地确保打印机100的设置地方。此外,在放置于规定的位置而非携带的状态下使用打印机100的情况下,可无需附属部件102和吊带。由此,能够降低打印机100的成本。

此外,利用第一转动限制部和第二转动限制部限制附属部件102的转动。因此,在利用吊带将打印机100从肩膀或脖子上悬挂下来的携带状态下,在使用图2所示的第一切断刃26或第二切断刃27(即手撕切断器)切取记录纸p1时,能够将打印机100保持在稳定的状态。由此,能够利用第一切断刃26或第二切断刃27将记录纸p1顺利地良好地切断,能够改善打印机100的使用方便性。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加以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带夹50的安装位置,例举了带夹50以覆盖电池40的方式被配置在x方向上的位置,但不限于此。作为其它示例,例如,也可以将带夹50相对于x方向呈倾斜状配置的位置作为安装位置,并利用带夹50覆盖电池40的至少一部分。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卡合部而具备第一卡合部92和第二卡合部93这两个卡合部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作为其它示例,例如,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的卡合部。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夹子而例举了安装于使用者的带上的带夹50,但不限于此。作为其它示例,也可以是安装于其它部位的夹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