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51638发布日期:2019-11-27 20:1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烫金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烫金机。



背景技术:

烫金工艺是一种不用油墨的特种印刷工艺,所谓烫金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电化铝箔烫印到承印物表面的工艺过程,烫金机就是完成烫金工艺的设备。传统的烫金机常用的分为两种:平压平式烫金机、圆压圆式烫金机。平压平式烫金机因为在压烫时,承印物和烫金膜都必须静止,所以功效低,速度慢,因而逐步被圆压圆式替代;圆压圆式烫金机,由于承印物可以匀速运动,烫金膜采用跳步的方式在压烫时与承印物速度瞬间保持一致,所以可以大幅度提高速度。在承印物压烫的过程中可以用到圆压圆式烫金机,但是压烫完成后现有技术中的机械运转速度过快,这时如果直接将承印物与烫金膜直接分离,不能确保承印物上得到完整的烫金图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烫金机,确保对承印物进行压烫,并且使得承印物上能得到完整的烫金图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烫金机,包括连接有烫金膜的放料辊筒与收料辊筒,所述放料辊筒与所述收料辊筒之间布置有用于压烫烫金膜的烫金辊筒,还包括与所述烫金辊筒相切布置的用于传送承印物的压印辊筒,由所述烫金辊筒与所述压印辊筒之间的出料口至所述收料辊筒的烫金膜有一段为共同传输段,所述共同传输段是以出料口为起始且所述共同传输段的烫金膜上粘附有承印物。

可选的,所述共同传输段旁侧布置有用于对烫金膜及承印物降温的冷却装置,所述共同传输段的末端设置有用于将承印物与烫金膜分开的剥离装置。

可选的,所述放料辊筒与所述烫金辊筒之间设置有前牵引辊筒,所述收料辊筒与所述烫金辊筒之间设置有后牵引辊筒,所述前牵引辊筒、所述烫金辊筒及所述后牵引辊筒之间的烫金膜和所述烫金辊筒与所述压印辊筒之间的切线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后牵引辊筒与所述烫金辊筒之间的烫金膜为共同传输段,所述冷却装置布置于所述后牵引辊筒与所述烫金辊筒之间的烫金膜的上方。

可选的,还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至少有一部分布置于所述后牵引辊筒与所述烫金辊筒之间的烫金膜的下方,所述剥离装置为设置在后牵引辊筒旁侧的毛刷,所述毛刷的刷头贴近烫金膜布置。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给承印物表面涂胶的涂胶装置,所述涂胶装置布置于所述烫金辊筒与所述压印辊筒之间的进料口位置处,承印物上的涂胶图案与烫金膜上的烫金图案一致。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传送承印物的传纸辊筒,所述涂胶装置临近布置于所述传纸辊筒的外周,所述传纸辊筒与所述压印辊筒之间设置有将涂胶之后的承印物传递至所述压印辊筒上的换向辊筒。

可选的,所述涂胶装置包括与所述传纸辊筒相切布置的印版辊筒,所述印版辊筒上设置有与烫金膜上的烫金图案一致的印版图案,所述印版辊筒的外周还相切布置有涂胶辊筒。

可选的,所述涂胶装置包括布置于所述传纸辊筒外周的涂胶喷头,所述传纸辊筒的外周还布置有用于对涂胶之后的承印物干燥的uv干燥灯。

可选的,所述烫金辊筒与所述压印辊筒上皆设置有角度传感器,所述烫金辊筒与所述压印辊筒之间的进料口布置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于采集烫金膜上的烫金图案位置以及承印物上的涂胶图案位置,所述烫金辊筒或所述压印辊筒的端部位置处设置有轴向驱动机构。

可选的,所述压印辊筒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叼纸牙及牙垫,所述压印辊筒上开设有用于布置所述叼纸牙的凹槽,所述牙垫布置于所述凹槽的槽壁,与所述牙垫配合时所述叼纸牙的外表面低于所述压印辊筒的外周面或与所述压印辊筒的外周面平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承印物在和烫金膜完成压烫后,并未由其他的收卷装置直接分离,而是粘附在烫金膜上由烫金辊筒与压印辊筒之间的出料口继续向前运动,共同传输段上粘附承印物的烫金膜会进行降温,降温过程中烫金膜与承印物之间的胶粘层逐渐凝固,确保烫金图案在承印物的表面很好地凝结固定,如此能确保烫金图案能完整的附着在承印物的表面,冷却后再通过烫金膜上的脱离层将承印物与烫金膜分离,随后承印物再被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3为压印辊筒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放料辊筒;2、收料辊筒;3、烫金辊筒;4、压印辊筒;41、凹槽;42、叼纸牙;43、牙垫;5、冷却装置;6、传送带;7、前牵引辊筒;8、后牵引辊筒;9、涂胶装置;91、涂胶喷头;92、uv干燥灯;93、印版辊筒;94、涂胶辊筒;10、传纸辊筒;11、换向辊筒;12、角度传感器;13、光电传感器;14、轴向驱动机构;15、剥离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烫金机,放料辊筒1与收料辊筒2用于收卷烫金膜,加热之后的烫金辊筒3与压印辊筒4配合用于压烫烫金膜和承印物,压印辊筒4采用金属辊,烫金辊筒3可采用硬度稍低的橡胶辊,这样更便于完成压烫,由烫金辊筒3与压印辊筒4之间的出料口至收料辊筒2的烫金膜有一段为共同传输段,共同传输段是以出料口为起始且共同传输段的烫金膜上粘附有承印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承印物在和烫金膜完成压烫后,并未由其他的收卷装置直接分离,而是粘附在烫金膜上由烫金辊筒3与压印辊筒4之间的出料口继续向前运动,共同传输段的长度可以是大于或等于承印物的长度,这个长度足以让压烫之后的承印物与烫金膜之间的胶粘层完全凝固,共同传输段上粘附承印物的烫金膜会进行降温,降温过程中烫金膜与承印物之间的胶粘层逐渐凝固,确保烫金图案在承印物的表面很好地凝结固定,如此能确保烫金图案能完整的附着在承印物的表面,冷却后再通过烫金膜上的脱离层将承印物与烫金膜分离,随后承印物再被收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共同传输段旁侧布置有用于对烫金膜及承印物降温的冷却装置5,共同传输段的末端设置有用于将承印物与烫金膜分开的剥离装置15。当烫金辊筒3与压印辊筒4转速过快时,此时烫金膜及承印物可能不能及时降温,这时需要冷却装置5加快降温速度,使得烫金膜与承印物之间的胶粘层快速凝固,再由剥离装置15将两者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放料辊筒1与烫金辊筒3之间设置有前牵引辊筒7,收料辊筒2与烫金辊筒3之间设置有后牵引辊筒8。如果不设置前牵引辊筒7、后牵引辊筒8,放料辊筒1与收料辊筒2在收卷烫金膜的过程中,放料辊筒1与收料辊筒2的直径一个会逐渐变小一个会逐渐变大,如此烫金膜的角度会逐渐变化,而设置前牵引辊筒7、后牵引辊筒8后,使得前牵引辊筒7与后牵引辊筒8之间的烫金膜始终处于固定的水平面,冷却装置5设置在后牵引辊筒8与烫金辊筒3之间的烫金膜的上方对烫金膜及承印物进行降温,在这个过程中,胶粘层会逐渐凝固,使得烫金图案更好的完全附着在承印物表面后,剥离装置15将承印物与烫金膜分开,此外冷却装置5可采用冷气箱,冷气箱的出风口正对烫金膜,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冷却装置5也可以采用布置在烫金膜上方的冷却辊,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公知的冷却装置5对烫金膜及承印物进行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传送带6,传送带6至少有一部分布置于后牵引辊筒8与烫金辊筒3之间的烫金膜的下方,剥离装置15为设置在后牵引辊筒8旁侧的毛刷,所述毛刷的刷头贴近烫金膜布置。因为烫金膜上设置有脱离层,所以在毛刷的作用下容易将承印物与烫金膜分离,当然剥离装置15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用于剥离承印物,剥离装置15设置在后牵引辊筒8旁侧的好处,这是一个转角位置,便于毛刷将承印物扫下,传送带6用于收集由后牵引辊筒8与烫金辊筒3之间的烫金膜脱落的承印物,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公知的传送收集装置将不断脱落的承印物进行收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用于给承印物表面涂胶的涂胶装置9,涂胶装置9布置于烫金辊筒3与压印辊筒4之间的进料口位置处,承印物上的涂胶图案与烫金膜上的烫金图案一致。常规的烫金膜包括基膜层、脱离层、色层、镀铝层及胶粘层,但是在实际烫金过程中烫金膜上的胶粘层不一定能很好地被压烫在承印物上,具体的是因为常规的烫金膜是收卷在一起的,所以一定要确保放料辊筒1上的烫金膜的胶粘层处于凝固状态,为了更好的凝结效果必然要增加胶粘层的厚度,但是如果增加胶粘层的厚度,在压烫过程中胶粘层不能在短时间内及时融化完全附着在承印物上,所以现有技术中的烫金膜的胶粘层的厚度不会过高,但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涂胶装置9根据烫金图案将胶粘层涂覆在承印物上形成涂胶图案,可以适当的增加胶粘层在承印物上的厚度,使其处于半熔融状态,即保证一定的稳定性而不是使胶粘层处于可以流动的状态,这样在压烫的时候承印物上较厚的胶粘层可以很快的完全融化,承印物上的涂胶图案与烫金膜上的烫金图案对应,可以能进一步的确保在压烫过程中烫金膜上的烫金图案很好地被压烫在承印物上;当然也可以采用涂胶装置9对烫金膜进行后续的涂胶,此操作较为复杂,除此之外胶粘层最终还是要附着在承印物上,所以不如直接在承印物上涂胶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用于传送承印物的传纸辊筒10,涂胶装置9临近布置于传纸辊筒10的外周,传纸辊筒10与压印辊筒4之间设置有将涂胶之后的承印物传递至压印辊筒4上的换向辊筒11。传纸辊筒10上布置有叼纸牙或其他能传递承印物的装置,传纸辊筒10用于对生产线上的承印物进行传递,在传递过程中涂胶装置9对承印物进行涂胶,当然传纸辊筒10也可以替换为常规的直线输送带,换向辊筒11用于传递涂胶之后的承印物,当然根据实际的现场布置,换向辊筒11并不一定需要布置。

涂胶装置9的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涂胶装置9包括与传纸辊筒10相切布置的印版辊筒93,印版辊筒93上设置有与烫金膜上的烫金图案一致的印版图案,印版辊筒93的外周还相切布置有涂胶辊筒94。印版辊筒93是印刷过程中常用的装置,只不过常规使用过程中其表面附着的是油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通过涂胶辊筒94对印版辊筒93表面不断补充涂胶,当然在涂胶之后也可以采用uv干燥灯92用于对胶粘层进行初步的干燥固定。

涂胶装置9的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涂胶装置9包括布置于传纸辊筒10外周的涂胶喷头91,传纸辊筒10的外周还布置有用于对涂胶之后的承印物干燥的uv干燥灯92。涂胶喷头91与储存涂胶的装置连接,涂胶喷头91被数控系统控制,可以精确的在承印物上喷涂与烫金图案对应的涂胶图案,uv干燥灯92用于对胶粘层进行初步的干燥固定,使其不处于可流动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烫金辊筒3与压印辊筒4上皆设置有角度传感器12,烫金辊筒3与压印辊筒4之间的进料口布置有光电传感器13,烫金辊筒3或压印辊筒4的端部位置处设置有轴向驱动机构14。光电传感器13用于采集烫金膜上的烫金图案位置以及承印物上的涂胶图案位置,确保烫金辊筒3与压印辊筒4在进行压烫时,烫金图案与涂胶图案进行套准对齐,如果光电传感器13采集的信息证明不能进行套准对齐,则需要结合角度传感器12采集的信息调整烫金辊筒3或压印辊筒4的旋转角度,轴向驱动机构14用于调节烫金辊筒3或压印辊筒4的轴向位置,使得承印物在轴向上与烫金膜对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压印辊筒4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叼纸牙42及牙垫43,压印辊筒4上开设有用于布置叼纸牙42的凹槽41,牙垫43布置于凹槽41的槽壁,与牙垫43配合时叼纸牙42的外表面低于压印辊筒4的外周面或与压印辊筒4的外周面平齐。压印辊筒4上的固定装置可以采用常规的叼纸牙结构,但是在具体布置时,要确保叼纸牙42的外表面不能超出压印辊筒4的外周面,因为这样会影响压印辊筒4与烫金辊筒3的压烫,当然也可以采用抽气负压吸附结构去吸附承印物随后进行压烫。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针对单张承印物,首先传纸辊筒10上的叼纸牙工作由生产线叼承印物,承印物在传纸辊筒10上旋转的过程中,由涂胶装置9对承印物表面进行精准涂胶,涂胶完毕之后,承印物由换向辊筒11被转移至压印辊筒4上,压印辊筒4上的叼纸牙带着承印物至压印辊筒4与烫金辊筒3的相切位置处,此时光电传感器13采集烫金膜上的烫金图案位置以及承印物上的涂胶图案位置,如果此时两者的位置不对应,会结合角度传感器12控制调整烫金辊筒3或压印辊筒4的旋转角度,同时轴向驱动机构14调节压印辊筒4的轴向位置,随后叼纸牙张开放下承印物使其与烫金膜开始压烫,烫金膜由烫金辊筒3与压印辊筒4之间的出料口出来时,承印物在胶粘层的作用下会粘附在烫金膜上,承印物继续向前运动,冷却装置5也会对烫金膜及承印物进行降温,在这个过程中胶粘层逐渐凝固附着在承印物上,最终烫金图案完全被压烫在承印物上,在剥离装置15的作用下承印物落在传送带6上被收集,需要注意的是单张承印物的末端不应该延伸至叼纸牙所在的位置,因为此时叼纸牙所在的位置不会与烫金辊筒3起到压烫效果,所以要使得压印辊筒4的有效压烫周长大于单张承印物的长度;在下一张承印物进行压烫时,压印辊筒4继续旋转叼下一张承印物,烫金辊筒3也继续旋转,此时为了避免烫金膜继续向前走造成浪费,此时烫金膜会在放料辊筒1的牵引下反向拉回或暂停,等待下一张承印物的到来,随后光电传感器13继续工作判定烫金膜上的烫金图案位置以及承印物上的涂胶图案位置。

针对连续的承印物,此时的压印辊筒4上就不应该设置固定装置用于叼承印物,因为纸张是连续的,固定装置的位置会影响压印辊筒4与烫金辊筒3的压烫效果,采取的方法可以先将一段承印物人工拉到压印辊筒4与烫金辊筒3之间的出料口,随后再开始运转。

本申请的装置还可以用于c平方烫金工艺,即烫金膜上仅设置有凹凸的图案而不设置脱离层及镀铝层,首先承印物由涂胶装置9进行涂胶,随后压印辊筒4与烫金辊筒3开始工作对带有涂胶层的承印物进行压烫,承印物表面变软的胶粘层被烫金膜压成凸凹的图案,随后承印物被剥离,如此承印物上的胶粘层在光亮的情况下,会呈现出一种立体全息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