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自动打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9246发布日期:2020-01-24 12:20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自动打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码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包装自动打码机。



背景技术:

目前,商品的外包装上都有打印或贴涂各类合格证、条形码、生产日期等等的说明,传统的生产方式是:工厂先生产出一批各类说明的纸质件,然后通过人工将一个个的纸质件上印上生产日期等信息,这种生产方式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当前,大企业采用的自动打码设备成本高,不适合小型企业的成本核算。

中国专利cn207373943u公开了一种自动打码机,包括基座、机架、变频电机,机架安装于基座上,机架包括由电机带动的打印带主动盘、打印带从动盘、打印带导向辊、打码装置,打码装置能沿滑轨上下滑动,打码装置通过连杆与由电机带动的偏心轮连接;自动打码机还包括由电机带动的纸带主动轴、纸带从动轴、纸带导向辊。该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的打码装置通过打印带,将所要打印的内容打印到纸带上,纸带由纸带主动盘带动,按照一定的速度向前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整体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能实现自动控制,打码效率高等优点。

该申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但是打印带导向辊、纸带导向辊等均为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尤其是在更换或安装打印带和纸带时,由于空间狭小,在打码装置下方的地方会造成打印带和纸带安装不便,往往在安装印带和纸带浪费较长时间,且此处一但出现卡纸,只能硬拽打印带或纸带,无法拆卸维修,存在一定的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自动打码机,具有方便使用,容易安装,更换快捷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包装自动打码机,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连接有打标台,基座上表面的两端连接有收放纸带装置,基座的一侧安装有机架,所述打标台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靠近打标台的一侧均连接有支撑板,第一支柱的上端连接有铰接座,铰接座铰链接有第三支柱,第三支柱的一端连接有轴承,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纸带导向辊,纸带导向辊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第四支柱,第四支柱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二支柱的上端连接有第二外螺纹,第二外螺纹上啮合连接有套圈,套圈的上端与第一外螺纹啮合连接,所述机架的一侧连接有控制柜,机架的侧壁上安装有打印带收放结构,打印带收放结构中间的机架上安装有打码装置,打码装置下方的机架上对称安装有滑槽,滑槽的下端贯穿连接有轴柱,轴柱置于滑槽外部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块,轴柱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有凸轮,凸轮的一侧连接有把手,轴柱置于滑槽内部的位置上卡合连接有打印带导向装置,所述打印带导向装置包括固定板和打印带导向辊,固定板的两端开设有向下的卡口,卡口与轴柱卡合连接,固定板的一侧通过轴承与打印带导向辊连接,打印带导向辊的两端均连接有限位圈。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开设有卡合槽,卡合槽分别与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的一端卡合。

优选的,所述收放纸带装置上连接有纸带,纸带从纸带导向辊的下方经过,纸带导向辊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打标台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套圈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分别与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啮合。

优选的,所述打印带收放结构上连接有打印带,打印带从打印带导向辊上绕过。

优选的,所述打印带导向辊的数量为两个,且打印带导向辊分别位于打码装置下方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包装自动打码机,在打标台的两端设置纸带导向辊,通过第一支柱铰连接第三支柱,使得纸带导向辊可以被掀起,方便安装纸带,同时通过套圈固定第二支柱和第四支柱,保证纸带导向辊工作时的稳定性,在打码装置的下方设置打印带导向辊,通过固定板和滑槽活动连接,打印带导向辊可以被抬高,方便安装打印带,工作时,使用凸轮固定打印带导向辊的位置,结构简单,方便拆装,加快纸带和打印带安装速度,另外使用支撑板和限位圈分别对纸带和打印带进行位置限定,防止位置偏移,保证打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打标台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a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滑槽安装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滑槽内部结构图。

图中:1、基座;2、打标台;21、第一支柱;211、铰接座;22、第二支柱;221、第二外螺纹;23、支撑板;231、卡合槽;24、第三支柱;241、轴承;25、纸带导向辊;26、第四支柱;261、第一外螺纹;27、套圈;3、收放纸带装置;4、机架;41、控制柜;42、滑槽;421、限位块;43、轴柱;44、凸轮;441、把手;5、打印带收放结构;6、打码装置;7、打印带导向装置;71、固定板;711、卡口;72、打印带导向辊;721、限位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包装自动打码机,包括基座1,基座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连接有打标台2,基座1上表面的两端连接有收放纸带装置3,基座1的一侧安装有机架4,打标台2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靠近打标台2的一侧均连接有支撑板23,支撑板23的下端与打标台2相接,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纸带位置偏移,支撑板23的上端开设有卡合槽231,卡合槽231分别与第三支柱24和第四支柱26的一端卡合,支撑板23的上端固定第三支柱24和第四支柱26的位置,保证纸带导向辊25两端的高度一致,第一支柱21的上端连接有铰接座211,铰接座211铰链接有第三支柱24,第三支柱24可以绕第一支柱21活动,第三支柱24的一端连接有轴承241,轴承241的内圈固定连接有纸带导向辊25,纸带导向辊25的另一端通过轴承241连接有第四支柱26,第四支柱26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外螺纹261,第二支柱22的上端连接有第二外螺纹221,第二外螺纹221上啮合连接有套圈27,套圈27的上端与第一外螺纹261啮合连接,套圈27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分别与第一外螺纹261和第二外螺纹221啮合,拧紧套圈27即可连接第二支柱22和第四支柱26,拧松套圈27,可以分离第二支柱22和第四支柱26,收放纸带装置3上连接有纸带,纸带从纸带导向辊25的下方经过,纸带导向辊2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打标台2的两端,保证纸带在打标台2上贴近打标台2移动,机架4的一侧连接有控制柜41,控制柜41用于调整打码装置6和打印带收放结构5的速度,机架4的侧壁上安装有打印带收放结构5,打印带收放结构5中间的机架4上安装有打码装置6,打码装置6下方的机架4上对称安装有滑槽42,滑槽42的下端贯穿连接有轴柱43,轴柱43置于滑槽42外部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块421,轴柱43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有凸轮44,凸轮44的一侧连接有把手441,通过转动把手441,能拉紧轴柱43,缩短滑槽42内的宽度,加紧固定板71,轴柱43置于滑槽42内部的位置上卡合连接有打印带导向装置7,打印带导向装置7包括固定板71和打印带导向辊72,固定板71的两端开设有向下的卡口711,卡口711与轴柱43卡合连接,固定板71的一侧通过轴承241与打印带导向辊72连接,打印带导向辊72的两端均连接有限位圈721,限位圈721用于固定打印带的位置,保证打印效果,打印带收放结构5上连接有打印带,打印带从打印带导向辊72上绕过,打印带导向辊72的数量为两个,且打印带导向辊72分别位于打码装置6下方的两侧,打印带导向辊72固定打印带的位置,方便打码装置6进行打码操作。

工作过程:使用前,先要安装纸带和打印带,将未使用时纸带安装在收放纸带装置3的放纸端,拧松套圈27,第四支柱26和第二支柱22分离,旋转第三支柱24,将纸带导向辊25掀起,纸带从支撑板23之间穿过,与收放纸带装置3的收纸端连接,放下纸带导向辊25,拧紧套圈27,固定好纸带后安装打印带,打印带从打印带收放结构5的放带端出发,经过多个转辊后,并从打码装置6经过,最终连接到打印带收放结构5的收带端,固定板71插入滑槽42,卡口711与轴柱43卡合连接,将打印带卡入限位圈721之间,转动凸轮44,滑槽42将固定板71加紧,工作时,纸带和打印带分别在收放纸带装置3和打印带收放结构5的带动下移动,打码装置6进行打码。

综上所述:本包装自动打码机,在打标台2的两端设置纸带导向辊25,通过第一支柱21铰连接第三支柱24,使得纸带导向辊25可以被掀起,方便安装纸带,同时通过套圈27固定第二支柱22和第四支柱26,保证纸带导向辊25工作时的稳定性,在打码装置6的下方设置打印带导向辊72,通过固定板71和滑槽42活动连接,打印带导向辊72可以被抬高,方便安装打印带,工作时,使用凸轮44固定打印带导向辊72的位置,结构简单,方便拆装,加快纸带和打印带安装速度,另外使用支撑板23和限位圈721分别对纸带和打印带进行位置限定,防止位置偏移,保证打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