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1941发布日期:2020-04-07 22:0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介质上实施记录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记录装置中,实施有如下动作,即,通过辊而将介质朝向与记录头对置的区域进行输送,并使用记录头而在介质上执行记录。该辊被构成为,例如,由金属制的轴和以同心状地被固定紧贴在该轴的外周面上的陶瓷构成的辊体。在具备这样的辊体的记录装置中,以可旋转的方式对所述辊体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进行支承。

例如,在对应于介质宽度方向(辊体的轴线方向)的尺寸较大的介质的大型的记录装置中,所述辊体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其结果为,在所述辊体的所述轴线方向两端部之间,会因所述辊体的自重等而朝向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产生挠曲。当使所述辊体在产生了挠曲的状态下直接旋转时,将产生振摆回转,从而成为所述辊体中的介质的输送性降低的原因。为了解决该不良状况,存在有一种如下的记录装置(专利文献1),该记录装置具备在所述辊体的轴线方向上,以适当隔开间隔的方式对所述辊体进行支承的轴承。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记录装置中,将长条的辊体的轴以使之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在于轴线方向上隔开适当间隔而设置的轴承上。该轴承被固定设置于基板上。

可是,在记录装置被使用的环境中,有时会有尘土或沙尘等进入到所述记录装置内。进入到装置内的尘土或砂尘也会进入到所述辊体的轴与所述轴承之间。其结果为,有时所述轴或所述轴承会发生损伤,从而无法维持所述辊体的旋转精度。虽然在该情况下,需要进行所述轴承的部件更换等的维护作业,但是由于所述轴承被固定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因此不容易进行部件的更换作业,从而维护性较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0794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实用新型,其提供了一种具备维护性优异的轴承的记录装置。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驱动辊,其从驱动源接受驱动力而被驱动,从而将介质向输送方向进行输送;框架,其位于所述驱动辊的下方侧,并具有向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装置高度方向延伸的安装面;驱动辊支承部件,其对所述驱动辊进行支承,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

根据本方式,由于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面上,因此通过进出所述安装面,从而能够将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或进行拆除。其结果为,由于能够很容易地实施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的更换,因此能够提高记录装置中的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的维护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在于,在第一方式中,具备基座部件,所述基座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面而固定,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经由所述基座部件而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基座部件被构成为,在安装有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的状态下,能够进行相对于所述驱动辊的定位。

根据本方式,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经由所述基座部件而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基座部件被构成为,在安装有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的状态下,能够进行相对于所述驱动辊的定位。例如,在通过螺钉或螺栓等的紧固部件等来实施所述基座部件的相对于所述安装面的固定的情况下,将所述紧固部件等临时紧固,从而临时确定所述基座部件相对于所述安装面的位置。此后,相对于所述驱动辊而实施被安装于所述基座部件上的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的定位,从而将所述紧固部件等正式紧固,进而将所述基座部件相对于所述安装面而进行固定。由此,由于完成了所述安装面和所述基座部件的定位,因此即使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而实施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的更换,也能够通过所述安装面以及所述基座部件来保证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驱动辊的位置精度。其结果为,能够更加提高记录装置中的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的维护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在于,在第二方式中,所述基座部件具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向所述输送方向突出,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具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向与所述输送方向以及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交叉的所述驱动辊的轴线方向突出,所述第二凸部从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凸部抵接,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被构成为,能够对如下的限制状态和容许状态进行切换,所述限制状态为,通过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抵接而限制了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的向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的位移的状态,所述容许状态为,通过解除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的抵接状态而容许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的向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的位移的状态。

根据本方式,由于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被构成为,能够对如下的限制状态或容许状态进行切换,所述限制状态为,通过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抵接而限制了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的向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的位移的状态,所述容许状态为,通过解除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的抵接状态而容许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的向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的位移的状态,因此,能够通过将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从所述限制状态切换为所述容许状态,从而使相对于所述驱动辊而被定位的状态的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向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移动。其结果为,由于能够在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处解除所述定位状态,并使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向远离所述驱动辊的方向进行移动,因此,能够很容易地进行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的拆装、更换。其结果为,能够提高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的维护性。

另外,所谓“抵接”,也包含例如设置有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凸部和卡合部,并使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卡合的状态。此外,所谓“抵接”,也包括以面接触进行抵接、或者以点接触、线接触进行抵接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中,在所述框架的所述安装面上,形成有向所述输送方向突出的第一凸部,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具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向与所述输送方向以及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交叉的所述驱动辊的轴线方向突出,所述第二凸部从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凸部抵接,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被构成为,能够对如下的限制状态或容许状态进行切换,所述限制状态为,通过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抵接从而限制了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的向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的位移的状态,所述容许状态为,通过解除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的抵接状态而容许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的向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的位移的状态。

根据本方式,能够获得与上述的第三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或者第四方式中,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具备:第一支承部件,其以可旋转的方式对所述驱动辊进行支承;第二支承部件,其对所述第一支承部件进行支承,所述第二支承部件具有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具有相对于所述装置高度方向而倾斜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部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倾斜面进行位移,并对所述第一支承部件进行支承,所述第二倾斜部被构成为,通过沿着所述第一倾斜面进行位移,从而能够实施所述第一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驱动辊的所述输送方向以及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的定位,并且,所述第二倾斜部被构成为,能够固定在所述第一倾斜部上。

根据本方式,所述第二倾斜部被构成为,通过沿着所述第一倾斜面进行位移,从而能够实施所述第一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驱动辊的所述输送方向以及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的定位。由此,由于能够在相对于所述辊而实施了所述第一支承部件的定位之后固定于所述第一倾斜部上,因此能够很容易地实施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中的相对于所述驱动辊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五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具备一对侧部框架,所述一对侧部框架被安装于所述框架的所述轴线方向两端部上,所述一对侧部框架以可旋转的方式对所述驱动辊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进行支承。

根据本方式,能够获得在上述第一至第五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同样的作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六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具备:路径形成部件,其被设置于所述驱动辊的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并构成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位置规定部件,其对所述路径形成部件的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规定,所述位置规定部件被支承于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上。

根据本方式,由于具备:路径形成部件,其被设置于所述驱动辊的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并构成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位置规定部件,其对所述路径形成部件的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规定,所述位置规定部件被支承于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上,因此,被支承于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上的所述位置规定部件能够对所述路径形成部件的装置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规定。而且,在本方式中,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驱动辊而完成定位。因此,所述路径形成部件经由所述位置规定部件以及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驱动辊而完成了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的定位。由此,在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的维护作业中,也能够实施所述路径形成部件的位置对齐,并能够提高作业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七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具备:装置主体,其具备所述框架;盖部件,其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侧,在将所述盖部件从所述装置主体上拆除时,所述安装面以及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朝向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而露出。

根据本方式,由于通过将所述盖部件拆除从而使所述安装面以及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朝向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而露出,因此能够很容易地实施从装置外部向所述安装面以及所述驱动辊支承部件的进出。由此,能够使记录装置中的维护性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八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具备记录头,所述记录头向通过所述驱动辊而被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从而实施记录。

根据本方式,能够获得上述的第一至第八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打印机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3为表示在打印机中将盖部件拆除而使驱动辊支承部件露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被一对侧部框架支承的驱动辊的立体图。

图5为图3中的驱动辊支承部件的放大图。

图6为表示驱动辊、驱动辊支承部件以及路径形成部件的位置关系的侧剖视图。

图7为表示被安装于安装面上的状态的基座部件的立体图。

图8为对基座部件相对于安装面的定位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9为驱动辊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10为第二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11为表示相对于基座部件而限制了驱动辊支承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为表示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的抵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13为表示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抵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14为表示相对于基座部件而将驱动辊支承部件从限制状态向容许状态进行切换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为表示相对于基座部件而使驱动辊支承部件向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进行位移从而解除了第一支承部和驱动辊的抵接状态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为表示在安装面上设置第一凸部的改变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在各实施方式中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符号,并仅在最初的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在以后的实施方式中,则省略其结构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打印机的背面侧立体图,图3为表示在打印机中拆除盖部件而使驱动辊支承部件露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被一对侧部框架支承的驱动辊的立体图,图5为图3中的驱动辊支承部件的放大图,图6为表示驱动辊、驱动辊支承部件以及路径形成部件的位置关系的侧剖视图。

图7表示被安装于安装面上的状态的基座部件的立体图,图8为对基座部件相对于安装面的定位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9为驱动辊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10为第二支承部件的立体图,图11为表示相对于基座部件而限制了驱动辊支承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为表示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的抵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13为表示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抵接状态的立体图,图14为表示相对于基座部件而将驱动辊支承部件从限制状态向容许状态进行切换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为表示相对于基座部件而使驱动辊支承部件向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进行位移从而解除了第一支承部和驱动辊的抵接状态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6为表示在安装面上设置第一凸部的改变方式的立体图。

另外,在各图所示的x-y-z坐标系中,x轴方向表示装置宽度方向,并且表示介质宽度方向、y轴方向表示记录装置中的介质输送方向、z轴方向表示装置高度方向。另外,在各图中,将+y轴方向侧设为装置前表面侧,将-y轴方向侧设为装置背面侧。

实施方式

记录装置的概要

参照图1来对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墨打印机10(以下,为打印机10)进行说明。打印机10具备装置主体12和一对脚部14。一对脚部14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被设置于装置主体12的下部。

在装置主体12内,设置有可在x轴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滑架16。在滑架16的下部处,设置有记录头18。记录头18将从设置于装置主体12内的未图示的油墨罐中接受供给的、作为“液体”的油墨向介质p喷出,从而执行记录。本实施方式中,被执行了记录的介质p从设置于装置主体12的前表面侧(+y轴方向侧)的排出口20被排出。

在图2以及图3中,盖部件22以可相对于装置主体12而进行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装置主体12的背面侧。如图3所示,当从装置主体12上拆除盖部件22时,后文所述的框架24的安装面24a、驱动辊支承部件26和路径形成部件38朝向装置主体12的外侧而露出。由此,相对于被设置于装置主体12内的驱动辊支承部件26以及路径形成部件38的进出变得容易,从而能够提高维护性。

如图4所示,在装置主体12内,设置有框架结构体30。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结构体30具备:框架24、一对侧部框架32和驱动辊34。框架24在x轴方向上延伸。在框架24的+x轴方向侧端部以及-x轴方向侧端部处,安装有侧部框架32。

驱动辊34在x轴方向上延伸。在驱动辊34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置有辊部34a,所述辊部34a被构成为金属制的轴,且在x轴方向上隔开适当间隔而在轴的外周面上以同心状地固定紧贴有陶瓷。在x轴方向上,在辊部34a的两侧处设置有被支承部34b,所述被支承部34b为没有陶瓷固定紧贴于外周面的区域、即外周面的面直接为金属制的轴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驱动辊34的x轴方向两端部被支承于侧部框架32上。即,一对侧部框架32以可旋转地方式对驱动辊34的x轴方向上的两端部进行支承。而且,驱动辊34在被设置于x轴方向上的靠近中央部的多个位置的被支承部34b处,被后述的驱动辊支承部件26所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辊34被构成为,从未图示的驱动源、例如设置于装置主体12内的驱动电机接受驱动力,从而进行旋转驱动。

关于驱动辊的周围的结构

在图5以及图6中,对驱动辊34和驱动辊支承部件26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框架24的安装面24a位于与驱动辊34相比靠-z轴方向侧。如图5所示,驱动辊支承部件26经由后述的基座部件36而以可进行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框架24的安装面24a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辊34从-z轴方向侧起通过驱动辊支承部件26而被支承。在介质p的输送方向(y轴方向)上,在驱动辊34的上游侧(-y轴方向侧)处,设置有路径形成部件38。路径形成部件38构成介质p的输送路径40的至少一部分。在图5中,在路径形成部件38的下部处,安装有位置规定部件42。位置规定部件42被支承于驱动辊支承部件26上。

在驱动辊34的上方处,设置有根据驱动辊34的旋转而进行追随旋转的从动辊44。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动辊44通过未图示的按压单元而在z轴方向上被朝向驱动辊34按压。

如图7所示,基座部件36作为一个示例而被构成为平板状的板金部件。在基座部件36上,设置有用于插入螺钉或螺栓等的紧固部件46的多个贯穿孔36a、向-y轴方向突出的第一凸部36b、和位置调节部36c。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贯穿孔36a作为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长孔而被形成。此外,在将基座部件36安装于安装面24a上的状态下,在安装面24a上,在与贯穿孔36a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螺钉或螺栓等的紧固部件46进行紧固的紧固部24b。在本实施方式中,紧固部24b作为螺纹孔而被构成。此外,在安装面24a上,在与位置调节部36c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凹部24c。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部件36在使紧固部件46穿过贯穿孔36a的状态下,通过使紧固部件46相对于紧固部24b而进行紧固,从而能够固定在安装面24a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供紧固部件46通过的贯穿孔36a作为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长孔而被构成。因此,在使紧固部件46穿过贯穿孔36a并使紧固部件46临时紧固在紧固部24b上的状态下,能够使基座部件36相对于安装面24a而在贯穿孔36a的z轴方向上的尺寸的范围内进行移动。也就是说,在使紧固部件46相对于紧固部24b而临时紧固的状态下,能够对基座部件36相对于安装面24a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

在图8中,对具体的调节方法进行说明。在图8的上部的图中,在位置调节部36c以及凹部24c中,安装有位置调节用的偏心工具48。偏心工具48具备被插入至凹部24c中的第一轴部48a、和被插入至位置调节部36c中的第二轴部48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轴部48b的直径大于第一轴部48a的直径。偏心工具48采取了第一轴部48a从第二轴部48b的顶端突出的结构。而且,第一轴部48a的中心轴采取了从第二轴部48b的中心轴偏离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一轴部48a相对于第二轴部48b而偏心。

如图8的下部的图所示,当使安装于位置调节部36c以及凹部24c中的偏心工具48转动(参照图8的箭头标记)时,由于第一轴部48a被插入至凹部24c内,因此偏心工具48将以第一轴部48a为转动中心而进行转动。在此,由于第二轴部48b相对于第一轴部48a而偏心,因此第二轴部48b的旋转轨迹以偏心量的对应量偏离。

由此,例如,从转动中心(第一轴部48a的中心)至位置调节部36c与第二轴部48b的接触位置为止的距离通过偏心工具48的转动而发生变化。其结果为,由于基座部件36通过偏心工具48的转动而向+z轴方向被上抬、或者向-z轴方向被按下,因此能够对基座部件36相对于安装面24a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另外,在图8的下部的图中,示出了基座部件36相对于安装面24a而向+z轴方向侧被进行位移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部件36的相对于安装面24a的定位作业,基本上是在打印机10的组装作业中进行的。具体而言,在使紧固部件46临时紧固并使基座部件36临时固定在安装面24a上的状态下,将驱动辊支承部件26安装在基座部件36上。在该状态下,相对于驱动辊34而进行驱动辊支承部件26的定位。之后,使紧固部件46正式紧固,从而将基座部件36固定在安装面24a上。由此,完成基座部件36相对于安装面24a的定位。

另外,基座部件36基本上是在打印机10的组装时完成相对于安装面24a的定位的。由此,基座部件36与安装面24a的位置被规定,从而保证了位置精度。因此,以后的驱动辊支承部件26的维护作业是在未将基座部件36从安装面24a上拆除的情况下进行的。由此,能够提高驱动辊支承部件26的维护作业的作业性。

关于驱动辊支承部件的结构

在图9以及图10中,对驱动辊支承部件26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9中,驱动辊支承部件26具备第一支承部件50和第二支承部件5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部件50具备被安装于第二支承部件52上的基部50a、从基部50a向+z轴方向侧突出的轴承部50b。轴承部50b的顶端作为向-z轴方向侧凹陷的凹部50c而被形成。凹部50c被构成为,能够接纳驱动辊34的被支承部34b。

第二支承部件52具备第一倾斜部54和第二倾斜部56。第一倾斜部54具备:第一倾斜部主体54a、基座部件安装部54b、第二凸部54c和第一倾斜面54d。在第一倾斜部主体54a的+y轴方向侧端部上,形成有向+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延伸的基座部件安装部54b。

而且,在第一倾斜部主体54a的+y轴方向侧端部上,形成有朝向+x轴方向突出并在y轴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厚度的第二凸部54c。如图6所示,在第一倾斜部主体54a的上部上,形成有向-y轴方向延伸并且向-z轴方向延伸的向下倾斜的第一倾斜面54d。在基座部件安装部54b上,形成有用于供紧固部件46插入的贯穿孔54e。

如图6所示,第二倾斜部56具备:第二倾斜部主体56a、侧壁56b、位置调节部56c、位置规定部件安装部56d和第二倾斜面56e。如图9所示,在第二倾斜部主体56a上,安装有第一支承部件50的基部50a。在第二倾斜部主体56a的x轴方向两端部上形成有侧壁56b,在侧壁56b上形成有位置规定部件安装部56d。如图6所示,在第二倾斜部主体56a的下部上,形成有向-y轴方向延伸并且向-z轴方向延伸的向下倾斜的第二倾斜面56e。

如图6所示,第一倾斜面54d和第二倾斜面56e被设为大致相同的倾斜角度。第一倾斜部54和第二倾斜部56通过第一倾斜面54d以及第二倾斜面56e而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倾斜部56被构成为,能够通过使第二倾斜面56e沿着第一倾斜面54d滑动从而相对于第一倾斜部54而进行位移。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第二倾斜部56通过紧固部件46而被固定在第一倾斜部54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紧固部件46相对于第一倾斜部54而设为临时紧固状态,从而能够使第二倾斜部56相对于第一倾斜部54而在沿着第一倾斜面54d的方向上调节位置。

具体而言,在第一倾斜面54d上,在与第二倾斜部56的位置调节部56c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贯穿孔54f。虽然未图示,但将偏心工具48的第一轴部48a插入至贯穿孔54f中,并将第二轴部48b插入至位置调节部56c中。当在该状态下使偏心工具48转动时,第二倾斜部56将沿着第一倾斜面54d进行位移。由此,第二倾斜部56能够相对于第一倾斜部54而在沿着第一倾斜面54d的方向上调节位置。

接下来,参照图6以及图11来对驱动辊支承部件26的向驱动辊34的定位进行说明。在基座部件36上,安装有驱动辊支承部件26。另外,此时,相对于基座部件36而言,第一倾斜部54通过多个紧固部件46而被固定。在该状态下,驱动辊支承部件26取得了相对于基座部件36而被限制了向-z轴方向的移动的、后述的限制状态。

在该状态下,通过位置调节部56c而使第二倾斜部56相对于第一倾斜部54而进行位移。由此,伴随着第二倾斜部56的向沿着第一倾斜面54d(图6)的方向的位移,从而第一支承部件50也向沿着第一倾斜面54d(图6)的方向位移。其结果为,第一支承部件50的轴承部50b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进行位移。由此,能够对支承驱动辊34的位置进行调节,并实施第一支承部件50、甚至驱动辊支承部件26的相对于驱动辊34的定位。

在实施了第一支承部件50的向驱动辊34的定位之后,将穿过第二倾斜部56的紧固部件46紧固,从而将第二倾斜部56固定在第一倾斜部54上。而且,将穿过基座部件36的紧固部件46紧固,从而将基座部件36固定在框架24的安装面24a上。由此,完成驱动辊支承部件26的驱动辊34的定位作业。

关于驱动辊支承部件的维护

在图11至图15中,对驱动辊支承部件26的维护作业进行说明。图11为驱动辊支承部件26的向驱动辊34的定位已完成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驱动辊支承部件26处于相对于基座部件36而被限制了向-z轴方向的移动的限制状态。具体而言,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第一倾斜部54的第二凸部54c位于基座部件36的第一凸部36b的+z轴方向侧,第一凸部36b和第二凸部54c处于以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式抵接的状态。即,第二凸部54c也从+z轴方向侧与第一凸部36b抵接。

在该状态下,成为第一凸部36b对驱动辊支承部件26进行支承的状态。为了将驱动辊支承部件26从基座部件36上拆除,首先,将对第一倾斜部54和基座部件36进行紧固的三个位置的紧固部件46拆除。另外,由于第一支承部件50的轴承部50b处于对驱动辊34进行支承的状态,因此驱动辊支承部件26的向-y轴方向侧的移动通过轴承部50b而被限制。

之后,使驱动辊支承部件26向图12至图14所示的箭头标记的方向、作为一个示例而向+x轴方向侧进行位移。由此,第一凸部36b和第二凸部54c的抵接状态被解除。由此,驱动辊支承部件26脱离被第一凸部36b支承的状态,从而能够相对于基座部件36而向-z轴方向位移。也就是说,成为容许驱动辊支承部件26的向-z轴方向侧的位移的容许状态。

在图15中,由于驱动辊支承部件26从限制状态向容许状态被切换,因此能够相对于基座部件36而向-z轴方向侧位移。通过使驱动辊支承部件26向-z轴方向侧位移,从而使第一支承部件50的轴承部50b从驱动辊34分离。当驱动辊34从轴承部50b的凹部50c中被抽出时,能够使驱动辊支承部件26向-y轴方向侧移动,并能够从基座部件36上拆除驱动辊支承部件26。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驱动辊支承部件26从限制状态切换为容许状态,从而能够从定位在驱动辊34上的状态起向-z轴方向进行移动进而解除定位状态。由此,由于驱动辊支承部件26向从驱动辊34离开的方向进行移动,因此能够使驱动辊支承部件26的拆装、更换较为容易,从而能够提高驱动辊支承部件26的维护性。

相反地,在将驱动辊支承部件26安装在基座部件36上时,如图15所示,将驱动辊支承部件26安装在基座部件36上,并在向+z轴方向上抬的状态下,向-x轴方向进行滑动。由此,成为如下的状态,即,第一凸部36b与第二凸部54c抵接,并且驱动辊支承部件26被支承于基座部件36上的状态。接下来,如图11所示,通过紧固部件46而将第一倾斜部54固定在基座部件36上。

之后,将对第一倾斜部54和第二倾斜部56进行紧固的紧固部件46放松,并使第二倾斜部56能够相对于第一倾斜部54而沿着第一倾斜面54d进行移动。将偏心工具48插入至位置调节部56c中并进行转动,从而实施第一支承部件50的轴承部50b相对于驱动辊34的定位。此时,由于轴承部50b相对于驱动辊34而完成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的定位,因此能够易于进行定位作业。在轴承部50b的相对于驱动辊34的定位之后,将被放松的紧固部件46紧固,从而对第一倾斜部54和第二倾斜部56进行固定。

再次参照图5以及图6,在驱动辊支承部件26的第二倾斜部56的位置规定部件安装部56d上,安装有位置规定部件42。因此,路径形成部件38经由位置规定部件42而被支承于驱动辊支承部件26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驱动辊34以及路径形成部件38被支承于驱动辊支承部件26上,因此驱动辊34和路径形成部件38的位置通过驱动辊支承部件26而被规定。而且,由于能够在驱动辊支承部件26的维护作业中也实施路径形成部件38的位置对齐,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性。

在本方式中,由于采用了使驱动辊支承部件26能够经由基座部件36而在安装面24a上进行拆装的结构,因此能够易于实施驱动辊支承部件26的更换,并能够提高打印机10中的驱动辊支承部件26的维护性。

本实施方式的改变方式

(1)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通过侧部框架32而对驱动辊34的x轴方向上的两端部进行支承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在框架24的安装面24a上,在与驱动辊34的x轴方向上的两端部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驱动辊支承部件26,从而将驱动辊34的两端部支承在驱动辊支承部件26上的结构。

(2)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基座部件36上设置第一凸部36b的机构,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采用如下结构,即,如图16所示,在框架58的安装面58a上设置第一凸部58b的结构。由此,由于无需采用基座部件36的结构,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并能够简化驱动辊支承部件26的拆装结构。

(3)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驱动辊支承部件26沿着驱动辊34的轴线方向(x轴方向)而设置两处的结构,但并未被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根据驱动辊34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或振摆回转量而设置至少一处以上的结构。

(4)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第一凸部36b向-y轴方向突出的结构,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向x轴方向突出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优选为,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在安装面24a或者安装面58a上形成开口,从而使向-x轴方向突出的第一凸部36b不与安装面24a或者安装面58a干涉的结构。而且,在该情况下,优选为,第二凸部54c朝向y轴方向突出,并与第一凸部36b抵接。即,只要第一凸部36b所突出的方向和第二凸部54c所突出的方向交叉即可,进一步地说,更优选为,第一凸部36b所突出的方向和第二凸部54c所突出的方向正交。另外,第一凸部36b的形状和第二凸部54c的形状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驱动辊支承部件26应用于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墨打印机中,但也能够应用于其他普通的液体喷射装置中。

在此,所谓液体喷射装置并不限定于使用喷墨式记录头并从该记录头喷出油墨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实施记录的打印机、复印机以及传真机等的记录装置,还包含如下的装置,即,代替油墨而将与其用途相对应的液体从相当于所述喷墨式记录头的液体喷射头中向相当于被记录介质的被喷射介质喷射,从而使所述液体附着在所述被喷射介质上的装置。

作为液体喷射头,除了所述记录头之外,还可以举出在液晶显示器等的彩色滤波器制造中所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射头、在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或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形成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导电膏)喷射头、在生物芯片制造中所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喷射头、作为精密吸液管的样品喷射头等。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未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不言而言,这些变形也被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0…打印机;12…装置主体;14…脚部;16…滑架;18…记录头;20…排出口;22…盖部件;24、58…框架;24a、58a…安装面;24b…紧固部;24c、50c…凹部;26…驱动辊支承部件;30…框架结构体;32…侧部框架;34…驱动辊;34a…辊部;34b…被支承部;36…基座部件;36a…贯穿孔;36b、58b…第一凸部;36c、56c…位置调节部;38…路径形成部件;40…输送路径;42…位置规定部件;44…从动辊;46…紧固部件;48…偏心工具;48a…第一轴部;48b…第二轴部;50…第一支承部件;50a…基部;50b…轴承部;52…第二支承部件;54…第一倾斜部;54a…第一倾斜部主体;54b…基座部件安装部;54c…第二凸部;54d…第一倾斜面;54e、54f…贯穿孔;56…第二倾斜部;56a…第二倾斜部主体;56b…侧壁;56d…位置规定部件安装部;56e…第二倾斜面;p…介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