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顶杆式开盖组件的热敏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3180发布日期:2020-01-31 13:25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具有顶杆式开盖组件的热敏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顶杆式开盖组件的热敏打印机。



背景技术:

现在技术中,大部分的打印机中的开盖组件设置在机芯上,开盖组件一般包括开盖键、联动件和勾合件等,开盖组件通过多个联动件的传动驱动钩合片钩合或者释放胶辊,从而实现机盖的开盖与合盖。但是联动件的件数过多,在传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使得开盖时出现卡顿,或合盖时需要使用较大力气才能合盖,带来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传动误差的具有顶杆式开盖组件的热敏打印机。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顶杆式开盖组件的热敏打印机包括机壳、中框架、机盖、打印组件和开盖组件,中框架设置在机壳内,机盖铰接于中框架,机盖盖合在中框架上,打印组件包括热敏片与胶辊,热敏片设置在中框架上,胶辊设置在机盖朝向中框架的一侧上,热敏片与胶辊相对设置,开盖组件设置在中框架上,开盖组件位于中框架与机壳之间,中框架上设置有钩合部,钩合部钩合胶辊,中框架朝向机盖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开口,中框架朝向机壳的一侧设置有铰接柱;开盖组件包括开盖键和顶杆,开盖键包括操作块、铰接块和驱动块,铰接块铰接于铰接柱,铰接块分别与操作块、驱动块连接,铰接块设置在操作块与驱动块之间,操作块与驱动块分别绕铰接块转动,驱动块与顶杆邻接,开盖键驱动顶杆朝向机盖移动,顶杆穿过第一开口,顶杆可与机盖邻接。

有上述方案可知,开盖组件设置有中框架与机壳之间,机盖盖合中框架,开盖组件的开盖键铰接于中框架,驱动开盖键的操作块绕铰接块转动,带动驱动块朝向顶杆移动,使顶杆穿过第一开口,顶杆邻接机盖,顶杆将机盖顶起,带动胶辊脱离钩合部,从而实现开盖,开盖组件仅仅包括开盖键与顶杆,减少传动件的个数,有效减少误差,有效实现开盖。

进一步的方案是,中框架朝向机盖的一侧为中框架的第一侧,操作块远离中框架的第一侧移动驱动驱动块朝向中框架的第一侧移动,驱动块包括倾斜段与水平段,倾斜段与水平段连接,倾斜段位于铰接块与水平段之间,倾斜段连接水平段的一端远离顶杆倾斜延伸设置,水平段可与顶杆邻接。

可见,操作块远离中框架的第一侧移动驱动驱动块朝向中框架的第一侧移动,能够使驱动块更加准确驱动顶杆穿过中框架的第一侧上的第一开口,驱动块包括倾斜段与水平段,由于开盖键铰接于中框架,并且铰接块位于操作块与驱动块之间,倾斜段的设置延长驱动块的力矩,使得驱动操作块转动时,可更省力。

进一步的方案是,操作块朝向机壳的一侧设置有下凹槽,机壳上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下凹槽相对设置,第二开口与下凹槽连通。

可见,由于开盖组件设置在中框架与机壳之间,操作块上的下凹槽与机壳上第二开口连通,驱动操作块绕铰接块转动时,可穿过第二开口后,着力于下凹槽,快速驱动操作块,实现开盖。

进一步的方案是,中框架朝向机壳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内设置滑槽,固定块远离机盖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开口,滑槽与第三开口连通,第一开口与滑槽连通,顶杆穿过第三开口,顶杆在滑槽内移动。

由此可见,固定块内设置有滑槽,顶杆在滑槽内移动,固定块内的滑槽可对顶杆进行限位,使顶杆准确顶起机盖。

进一步的方案是,铰接柱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位于中框架朝向机壳的一侧的侧壁与铰接块之间。

可见,第一限位块位于中框架的侧壁与铰接块之间,使铰接块无法更贴近中框架朝向机壳的一侧,对铰接块进行限位,从而对开盖键进行限位,驱动块能够准确驱动顶杆。

进一步的方案是,中框架朝向机壳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位于第一开口与开盖键之间,顶杆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块,第三限位块位于第二限位块与开盖键之间,第二限位块设置在顶杆朝向机盖移动的方向上,第二限位块与第三限位块相对设置。

可见,在顶杆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二限位块设置在顶杆朝向机盖移动的方向上,并且第二限位块与第三限位块相对设置,第二限位块限制第三限位块的移动范围,从而限制顶杆的移动范围,避免顶杆完全穿过第一开口,完全脱离中框架。

进一步的方案是,机盖朝向中框架的一侧设置有凸起块,凸起块与第一开口相对设置。

可见,机盖的凸起块与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缩短机盖与第一开口的距离,使顶杆穿过第一开口后,更快速顶起机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顶杆式开盖组件的热敏打印机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中的a-a线剖切得到的立体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顶杆式开盖组件的热敏打印机实施例去除机壳且开盖后的立体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顶杆式开盖组件的热敏打印机包括机壳1、中框架2、机盖3、打印组件4和开盖组件5,中框架2设置在机壳1内,机盖3铰接于中框架2,机盖3盖合在中框架2上。中框架2上还设置有纸仓21。打印组件4包括热敏片与胶辊41,热敏片设置在中框架2上,胶辊41设置在机盖3朝向中框架2的一侧上,热敏片与胶辊41相对设置,热敏片与胶辊41之间形成有走纸通道,走纸通道与纸仓21连通。机盖3与机壳1之间设置有出纸口31,出纸口31与走纸通道连通。

参见图2与图3,中框架2上设置有钩合部22,钩合部22钩合胶辊41,中框架2朝向机盖3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开口23,中框架2朝向机壳1的一侧设置有铰接柱24。

开盖组件5设置在中框架2朝向机壳1的一侧的侧壁上,开盖组件5位于中框架2与机壳1之间。开盖组件5包括开盖键6和顶杆7,开盖键包括操作块8、铰接块10和驱动块9,铰接块10铰接于铰接柱24,铰接块10分别与操作块8、驱动块9连接,操作块8、铰接块10和驱动块9一体成型连接,铰接块10设置在操作块8与驱动块9之间,操作块8与驱动块9分别绕铰接块10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中框架2朝向机盖3的一侧为中框架2的第一侧25,第一开口23设置在中框架2的第一侧25上,当操作块8远离中框架2的第一侧25移动时,驱动块9朝向中框架2的第一侧25移动。驱动块9与顶杆7邻接,开盖键6驱动顶杆7朝向机盖3移动,顶杆7穿过第一开口23,顶杆7可与机盖3邻接,从而顶杆7将机盖3顶起。开盖组件5的开盖键6铰接于中框架2,驱动开盖键6的操作块8绕铰接块10转动,带动驱动块9朝向顶杆7移动,从而驱动顶杆7穿过第一开口23,顶杆7邻接机盖3,顶杆7将机盖3顶起,带动胶辊41脱离钩合部22,从而实现开盖,开盖组件5仅仅包括开盖键6与顶杆7,减少传动件的个数,有效减少误差,有效实现开盖。

操作块8朝向机壳1的一侧设置有下凹槽81,机壳1上设置有第二开口11,第二开口11与下凹槽81相对设置,第二开口11与下凹槽81连通。由于开盖组件5设置在中框架2与机壳1之间,操作块8上的下凹槽81与机壳1上第二开口11连通,驱动操作块8绕铰接块10转动时,可穿过第二开口11后,着力于下凹槽81,快速驱动操作块8,实现开盖。

在本实施例中,当打印机水平放置时,出纸口31设置在打印机的顶部。驱动块9包括倾斜段91与水平段92,倾斜段91与水平段92连接,倾斜段91位于铰接块10与水平段92之间,倾斜段91连接水平段92的一端远离顶杆7倾斜延伸设置,水平段92可与顶杆7邻接,在驱动开盖前,水平段92沿水平方向设置,操作块8也沿水平方向设置,顶杆7垂直于水平段92。为实现驱动块9的倾斜段91,顶杆7靠近驱动块9的一端上也设置有倾斜面71,该倾斜面71与驱动块9的倾斜段91的倾斜面911相对设置。由于开盖键6铰接于中框架2,并且铰接块10位于操作块8与驱动块9之间,在驱动开盖键6转动时,倾斜段91的设置延长驱动块9的力矩,使得驱动操作块8转动时,可更省力。

中框架2朝向机壳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26,固定块内设置滑槽27,固定块26远离机盖3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开口28,滑槽26与第三开口27连通,第一开口23与滑槽26连通,顶杆7穿过第三开口27,顶杆7在滑槽26内移动。固定块26内的滑槽27可对顶杆7进行限位,使顶杆7准确顶起机盖3。

中框架2朝向机壳1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块29设置在固定块26朝向驱动块9的一端上,并且第二限位块29设置在滑槽26的外侧。第二限位块29位于第一开口23与开盖键6之间,顶杆7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块72,第三限位块72位于第二限位块29与开盖键6之间,第二限位块29设置在顶杆7朝向机盖3移动的方向上,第二限位块29与第三限位块72相对设置。在顶杆7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二限位块29设置在顶杆7朝向机盖3移动的方向上,并且第二限位块29与第三限位块72相对设置,第二限位块29限制第三限位块72的移动范围,从而限制顶杆7的移动范围,避免顶杆7完全穿过第一开口23,完全脱离中框架2。

机盖3朝向中框架2的一侧设置有凸起块32,凸起块32与第一开口23相对设置,缩短机盖3与第一开,23的距离,使顶杆7穿过第一开口23后,更快速顶起机盖3。

铰接柱24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位于中框架2朝向机壳1的一侧的侧壁与铰接块10之间,使铰接块10无法更贴近中框架2朝向机壳1的一侧,对铰接块10进行限位,从而对开盖键6进行限位,驱动块9能够准确驱动顶杆7。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