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刷机固定式颜料添加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机是一种精密仪器,目前印刷机做的最好的是日本和德国。型号为ls40sp的印刷机来自日本,其印刷效果好。但该设备不能自动添加颜料,需要人工将颜料从印刷箱上方的辊轴处加入,且需要人工每间隔一段时间就巡查一次,以添加颜料,若颜料不足,则印刷图案或字迹不清晰,达不到要求,造成印纸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印刷机固定式颜料添加装置,在管道朝下开设多个第一通孔,通过第一通孔缓慢向印刷机添加颜料,不需要人工频繁添加,节省了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印刷机固定式颜料添加装置,包括设置在印刷机颜料辊轴上方的管道、设置在管道两端的颜料箱,所述管道和颜料箱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管道朝下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管道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外侧套设有多个轴套,每个第一通孔对应设置一个轴套,所述轴套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大小和形状一致;旋转轴套,改变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交程度,改变颜料从管道流出的速度。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轴套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且连接杆设置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的两端套设有驱动环,两个所述驱动环分别设置在连接杆的两端,所述驱动环与管道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环的外侧圆周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印刷机固定式颜料添加装置,颜料箱用于存储颜料,然后颜料从管道的第一通孔向印刷机滴落,不需要人工频繁添加颜料,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通过在管道外侧套设轴套,并开设第二通孔,使第一通孔的开口大小可以调整,以改变颜料滴落的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另一个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管道和轴套相分离的结构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管道;200、颜料箱;300、第一通孔;400、轴套;500、第二通孔;600、连接杆;700、驱动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正面”、“上”、“下”、“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一种印刷机固定式颜料添加装置,包括设置在印刷机颜料辊轴上方的管道100、设置在管道100两端的颜料箱200。颜料辊轴转动设置在印刷机的上端,用于将添加到其中的颜料传输入印刷机中。颜料箱200设置在印刷机壳体的上端,且管道100和颜料箱200的下端相连通,颜料箱200为中空的箱体,管道100朝下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300,且这多个第一通孔300沿管道100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
从颜料箱200的上方向颜料箱200中添加颜料,颜料会流到管道100中,并从管道100的第一通孔300滴下落到颜料辊轴上,由于第一通孔300的大小限制了颜料的滴落速度,所以装满的颜料箱200可以持续使用一段时间,不需要频繁人工添加颜料,提高了工作效率。
管道100的外侧套设有多个轴套400,每个第一通孔300对应设置一个轴套400,轴套40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500,第二通孔500与第一通孔300大小和形状一致。轴套400覆盖第一通孔300,将第一通孔300关闭,通过旋转轴套400,使轴套400上的第二通孔500与第一通孔300对齐。并且通过调整第一通孔300与第二通孔500的对齐程度,以改变颜料滴落到印刷机上的速度。当第一通孔300的轴线与第二通孔500的轴线共线时,即第一通孔300与第二通孔500完全对齐,则颜料滴落的速度最大;随着第一通孔300轴线与第二通孔500的轴线夹角越来越大,颜料滴落速度越来越小,直至第一通孔300与第二通孔500完全错位,使套筒完全将第一通孔300遮蔽,此时颜料不再滴落。
为了同时驱动所有轴套400转动,多个轴套400之间通过连接杆600相连接,这样驱动连接杆600绕管道100转动,即可同时驱动所有的轴套400转动。为了增加连接杆600与轴套4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连接杆600设置多个。
管道100的两端设置有驱动环700,两个驱动环700分别设置在连接杆600的两端,且驱动环700与管道100转动连接,驱动环700可绕管道100转动,但不能沿管道100滑动,使第一通孔300与第二通孔500能够在同一平面内,通过转动即可实现第一通孔300的开启和关闭。驱动其中一个驱动环700即可,两个驱动环700的设置,使连接杆600有两个施力点,方便了向连接杆600施加外力。
为了增加摩擦力,在驱动环700的外侧圆周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