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发热涂层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1994发布日期:2020-08-05 00:17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烯发热涂层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烯发热涂层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发热涂层印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印刷行业市场逐渐重视,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等机构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如纺织品、金属板、塑胶、皮革、木板、玻璃和陶瓷)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

现有的石墨烯发热涂层印刷装置不具有自动化控制功能,容易导致石墨烯在进行涂层操作时出现材料放入过多以及过少现象,降低印刷装置的涂层工作效率,而且现有石墨烯发热涂层印刷装置的涂层功能性不具有多功能化,导致装置的印刷效果不达标,容易出现印刷时受热不均以及风干效果不佳等事故现象,降低该装置的多功能化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石墨烯发热涂层印刷装置不具有自动化控制功能,容易导致石墨烯在进行涂层操作时出现材料放入过多以及过少现象,降低印刷装置的涂层工作效率,而且现有石墨烯发热涂层印刷装置的涂层功能性不具有多功能化,导致装置的印刷效果不达标,容易出现印刷时受热不均以及风干效果不佳等事故现象,降低该装置的多功能化工作效率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石墨烯发热涂层印刷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墨烯发热涂层印刷设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外侧安装有上料机构,且主体的外侧开设有排风口,所述主体内部安装有辅助机构,且主体的内部安装有风扇,所述主体的内侧连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内部安装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连接有承载板,且承载板的外侧连接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的顶部安装有滑块,且滑块的外侧开设有滑槽。

优选的,所述上料机构的内部包括有卷筒,且卷筒的内部安装有弹簧条,所述弹簧条的外侧连接有活动板,且活动板的外侧安装有刀片,所述卷筒的外侧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外侧连接有第一挡块,所述卷筒的外壁开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的外侧连接有第二挡块,所述卷筒的内部安装有转轴,且转轴的外侧连接有弹性环,所述转轴的外侧安装有框架。

优选的,所述卷筒通过转轴与主体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卷筒的中轴线与进料口、出料口的中轴线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框架通过转轴与卷筒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框架呈镂空状。

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的内部包括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顶部连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外侧安装有紫外灯,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安装有活动块。

优选的,所述紫外灯通过伸缩杆与连接板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紫外灯的中心点与承载板的中心点相重合。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通过伸缩杆的伸缩作用,能够在石墨烯与未加工材料相贴合时通过伸缩杆进行上下伸缩操作,同时利用紫外灯的紫外强烈照射光线进行发热照明操作,使得石墨烯与材料能够均匀性分布贴合,避免出现该装置受热不均匀的事故现象,同时通过升降杆带动承载板往上方进行升降与紫外灯的相互配合操作,能够辅助于石墨烯与材料进行均匀性受热涂层贴合操作,能够更好地提升该装置的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通过进料口的作用,能够将大量石墨烯存放于卷筒内,同时通过出料口的作用进行释放操作,便于石墨烯对未加工材料进行配合涂层加工操作,通过第一挡块以及第二挡块的抵挡作用,能够使得纤维形状的石墨烯在收卷过程中出现偏移现象,通过镂空状的框架作用,在石墨烯收卷于转轴外侧时通过转轴的旋转作用,能够将框架进行180°旋转操作,同时收纳大量石墨烯的框架根据弹性作用而调整宽度,在石墨烯从出料口进行出料操作时,通过通过转轴带动框架抵碰于活动板,通过活动板与弹簧条的弹性连接作用,使得刀片能够在石墨烯释放半环式长度的同时进行裁剪工作,使得该装置对石墨烯具有调节统一化的出料功能,提升该装置的多功能化加工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通过风扇的风力作用,能够在该装置进行涂层操作时通过风力吹扫作用将杂质以及灰尘进行吹扫,防止该装置在进行涂层工作时出现残留灰尘杂质现象,提升该装置进行涂层的完善工作效率,通过排风口的排放作用,能够使得该装置在进行工作时不具存留大量热度,防止该装置因热量过度而导致装置报废,通过升降杆带动承载板往上方进行升降操作时,能够辅助于石墨烯与材料进行涂层贴合操作,减少大量人工时间,通过收纳盒的腔室作用,能够对加工完成后的残留材料进行收纳操作,防止石墨烯大量残留于装置内,提升该装置进行工作状态时的清洁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主体;2、排风口;3、风扇;4、上料机构;401、卷筒;402、进料口;403、第一挡块;404、弹簧条;405、活动板;406、刀片;407、出料口;408、第二挡块;409、转轴;410、弹性环;411、框架;5、辅助机构;501、连接板;502、凹槽;503、活动块;504、伸缩杆;505、紫外灯;6、支撑架;7、滑块;8、滑槽;9、收纳盒;10、升降杆;11、承载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3,一种石墨烯发热涂层印刷设备,包括主体1,主体1的外侧安装有上料机构4,且主体1的外侧开设有排风口2,主体1内部安装有辅助机构5,且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风扇3,能够在该装置进行涂层操作时通过风力吹扫作用将杂质以及灰尘进行吹扫,防止该装置在进行涂层工作时出现残留灰尘杂质现象,主体1的内侧连接有支撑架6,且支撑架6的内部安装有升降杆10,升降杆10的顶部连接有承载板11,且承载板11的外侧连接有收纳盒9,收纳盒9的顶部安装有滑块7,且滑块7的外侧开设有滑槽8,能够对加工完成后的残留材料进行收纳操作,防止石墨烯大量残留于装置内,提升该装置进行工作状态时的清洁度。

进一步的,上料机构4的内部包括有卷筒401,且卷筒401的内部安装有弹簧条404,弹簧条404的外侧连接有活动板405,且活动板405的外侧安装有刀片406,卷筒401的外侧开设有进料口402,且进料口402的外侧连接有第一挡块403,卷筒401的外壁开设有出料口407,且出料口407的外侧连接有第二挡块408,卷筒401的内部安装有转轴409,且转轴409的外侧连接有弹性环410,转轴409的外侧安装有框架411,使得该装置对石墨烯具有调节统一化的出料功能。

进一步的,卷筒401通过转轴409与主体1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卷筒401的中轴线与进料口402、出料口407的中轴线相对应,通过转轴409带动框架411抵碰于活动板405,使得刀片406能够在石墨烯释放半环式长度的同时进行裁剪工作。

进一步的,框架411通过转轴409与卷筒401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框架411呈镂空状,通过镂空状的框架411作用,在石墨烯收卷于转轴409外侧时通过转轴409的旋转作用,能够将框架411进行180°旋转操作,同时收纳大量石墨烯的框架411根据弹性作用而调整宽度。

进一步的,辅助机构5的内部包括有连接板501,且连接板501的顶部连接有伸缩杆504,且伸缩杆504的外侧安装有紫外灯505,连接板501的内部开设有凹槽502,且凹槽502的内部安装有活动块503,使得石墨烯与材料能够均匀性分布贴合,避免出现该装置受热不均匀的事故现象,能够辅助于石墨烯与材料进行均匀性受热涂层贴合操作,能够更好地提升该装置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紫外灯505通过伸缩杆504与连接板501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紫外灯505的中心点与承载板11的中心点相重合,通过伸缩杆504的伸缩作用,能够在石墨烯与未加工材料相贴合时通过伸缩杆504进行上下伸缩操作,同时利用紫外灯505的紫外强烈照射光线进行发热照明操作,使得石墨烯与材料能够均匀性分布贴合,避免出现该装置受热不均匀的事故现象。

工作原理:使用时,工作人员将石墨烯通过进料口402存放于卷筒401内,便于石墨烯对未加工材料进行配合涂层加工操作,通过第一挡块403以及第二挡块408的抵挡作用,能够使得纤维形状的石墨烯在收卷过程中出现偏移现象,通过镂空状的框架411作用,在石墨烯收卷于转轴409外侧时通过转轴409的旋转作用,能够将框架411进行180°旋转操作,同时收纳大量石墨烯的框架411根据弹性作用而调整宽度,在石墨烯从出料口407进行出料操作时,通过转轴409带动框架411抵碰于活动板405,使得刀片406能够在石墨烯释放半环式长度的同时进行裁剪工作,使得该装置对石墨烯具有调节统一化的出料功能,随后,通过出料口407将裁剪完成后的纤维状石墨烯进行释放操作,当石墨烯与材料相贴合时,该装置通过风扇3的风力作用,能够在该装置进行涂层操作时通过风力吹扫作用将杂质以及灰尘进行吹扫,防止该装置在进行涂层工作时出现残留灰尘杂质现象,提升该装置进行涂层的完善工作效率,通过升降杆10带动承载板11往上方进行升降操作时,能够辅助于石墨烯与材料进行涂层贴合操作,减少大量人工时间,通过收纳盒9的腔室作用,能够对加工完成后的残留材料进行收纳操作,防止石墨烯大量残留于装置内,提升该装置进行工作状态时的清洁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