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机用便于更换的印刷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94468发布日期:2020-08-18 18:17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刷机用便于更换的印刷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机用便于更换的印刷辊。



背景技术:

印刷机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印刷设备,能够对文字和图像进行印刷,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包括折叠)等机构组成,印刷辊是印刷机内用于对图纸进行印刷的构件,使其在蘸取油墨后,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下进行转动之后,对纸张进行输送以及印刷,使用时整体工作状态较为稳定,利于图像印刷的有序和流畅效果。

现在的印刷辊在生产时通常为一体式的结构,在需要进行更换时还需对印刷机上相对的安装机构进行装卸,然后方能将印刷辊移出并进行更换,导致印刷辊更换时操作步骤较为繁琐和耗时,形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印刷机用便于更换的印刷辊,解决了刷辊更换时操作步骤较为繁琐和耗时,形成不便的问题,达到便捷有效的进行跟换,减少劳动施力和和时间,提高操作便利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印刷机用便于更换的印刷辊,包括本体和装卸机构,所述本体左侧中部一体成型有第一插杆,所述本体右端设置有齿圈,所述齿圈右侧中部一体成型有第二插杆,所述装卸机构左端与本体螺纹连接,所述装卸机构由套筒、螺纹管、内管、固定机构、拉架、固定杆、导块、指槽、承接杆、搭杆和弹簧组成,所述套筒左侧中部通过注塑一体方式设置有螺纹管,所述内管外侧与套筒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后端依次与套筒和内管螺纹连接,所述套筒外壁右端滑动安装有对称分布的两处拉架,所述固定杆外壁与套筒滑动配合,所述套筒前后两侧右部设置有突出的导块,所述拉架前后两端一体成型有用于施力的指槽,所述承接杆左右两端分别与拉架和固定杆转动配合,并且承接杆底侧中心处与搭杆转动连接,所述搭杆内端与弹簧进行焊接,所述螺纹管外壁与本体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杆外端与齿圈进行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由旋钮、防滑槽和螺杆,旋钮外侧周沿排列设置有防滑槽,所述旋钮顶面中部与螺杆垂直焊接,所述螺杆顶端依次与套筒和内管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前后两侧中部开设有条形滑槽,所述内管外壁通过导块与齿圈滑动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搭杆外端转动安装于内管上,所述拉架外端呈l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内壁为光滑表面,所述螺纹管内部为中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横截面轮廓呈圆形,所述弹簧内端与内管进行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槽内壁为矩形结构,并且防滑槽的槽深大小为1.7mm。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螺纹管和内管外侧均为圆柱状结构,并且套筒、螺纹管和内管的圆心水平高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的材质为abs塑料。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材质为弹簧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刷辊更换时操作步骤较为繁琐和耗时,形成不便的问题,通过在本体和齿圈间设置了装卸机构,在旋出固定机构,并拉动拉架,令拉架带动承接杆对固定杆施力,使固定杆与齿圈分离,达到便捷有效的进行跟换,减少劳动施力和和时间,提高操作便利的优点,并且通过在套筒上设置了固定机构,再通过防滑纹旋动旋钮,带动螺杆转动,达到便捷的对内管进行固定,提高使用便利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卸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本体-1、第一插杆-2、齿圈-3、第二插杆-4、装卸机构-5、套筒-501、螺纹管-502、内管-503、固定机构-504、拉架-505、固定杆-506、导块-507、指槽-508、承接杆-509、搭杆-510、弹簧-511、旋钮-5041、防滑槽-5042、螺杆-504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与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印刷机用便于更换的印刷辊:包括本体1和装卸机构5,本体1左侧中部一体成型有第一插杆2,本体1右端设置有齿圈3,齿圈3右侧中部一体成型有第二插杆4,装卸机构5左端与本体1螺纹连接,装卸机构5由套筒501、螺纹管502、内管503、固定机构504、拉架505、固定杆506、导块507、指槽508、承接杆509、搭杆510和弹簧511组成,套筒501左侧中部通过注塑一体方式设置有螺纹管502,内管503外侧与套筒501滑动连接,固定机构504后端依次与套筒501和内管503螺纹连接,套筒501外壁右端滑动安装有对称分布的两处拉架505,固定杆506外壁与套筒501滑动配合,套筒501前后两侧右部设置有突出的导块507,拉架505前后两端一体成型有用于施力的指槽508,承接杆509左右两端分别与拉架505和固定杆506转动配合,并且承接杆509底侧中心处与搭杆510转动连接,搭杆510内端与弹簧511进行焊接,螺纹管502外壁与本体1螺纹连接,固定杆506外端与齿圈3进行插接。

其中,所述固定机构504由旋钮5041、防滑槽5042和螺杆5043,旋钮5041外侧周沿排列设置有防滑槽5042,所述旋钮5041顶面中部与螺杆5043垂直焊接,所述螺杆5043顶端依次与套筒501和内管503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内管503前后两侧中部开设有条形滑槽,所述内管503外壁通过导块507与齿圈3滑动接触,对内管503进行便捷的固定,利于使用便利。

其中,所述搭杆510外端转动安装于内管503上,所述拉架505外端呈l形结构,利于手部的施力拉动。

其中,所述套筒501内壁为光滑表面,所述螺纹管502内部为中空结构,摩擦力较小,利于滑动接触。

其中,所述固定杆506横截面轮廓呈圆形,所述弹簧511内端与内管503进行焊接,方便对固定杆506提供复位施力,利于安装使用的稳固性。

其中,所述防滑槽5042内壁为矩形结构,并且防滑槽5042的槽深大小为1.7mm,提高摩擦力,增加施力效果。

其中,所述套筒501、螺纹管502和内管503外侧均为圆柱状结构,并且套筒501、螺纹管502和内管503的圆心水平高度一致,利于生产安装和转动使用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旋钮5041的材质为abs塑料,硬度和韧性较好。

其中,所述弹簧511的材质为弹簧钢,具有较好的弹性。

根据上表所示,本实用新型弹簧511采用弹簧钢,可以达到弹性较好的效果。

本专利所述的螺纹管502是一种由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物件,整体的质量较轻,利于安装和转动使用,并且其外侧设置有突出的螺旋纹,利于安装使用,所述的固定杆506是一种由碳钢支撑的圆柱状物件,整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并且外侧面较为光滑,利于滑动使用时的便利效果。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本装置安装放置于印刷机内的合适位置,当印刷机上的动力机构带动齿圈3转动后,便会使齿圈3通过第二插杆4在印刷机上进行转动,并使齿圈3左端随之通过装卸机构5带动本体1进行转动,并使本体1随之通过第一插杆2在印刷机上进行转动,完成常规的使用转动流程,当需要更换时,便可以先通过防滑槽5042逆时针旋动旋钮5041,使其带动螺杆5043在内管503和套筒501上进行旋出,随后,便可以再通过指槽508向外拉动拉架505,使其在内管503上向外滑动,并使拉架505外移后向外拉动承接杆509,令承接杆509在搭杆510上进行转动,并使承接杆509转动后右端向内拉动固定杆506,使固定杆506随之在内管503中向内滑入,取消与齿圈3的插入固定,并使弹簧511随之压缩产生弹力,随后,再通过向左的拉力拉动拉架505,使其带动内管503在套筒501上进行向左的滑动,从齿圈3上滑出,随后,便可以通过向右的推力推动本体1,使其带动第一插杆2从印刷机上滑出,随后,将本体1带动装卸机构5在印刷机内移出,然后再通过向左的拉力将齿圈3和第二插杆4分别移出动力机构的卡齿和印刷机内壁,完成拆卸,安装时将新的齿圈3和第二插杆4向右移入动力机构的卡齿和印刷机内壁上,然后通过逆时针方向旋力旋动套筒501,使螺纹管502从本体1上旋出,然后再通过顺时针方向旋力旋动套筒501,使其通过螺纹管502旋入安装在新的本体1上,进行重复使用,避免浪费,随后,便可以再将新的本体1带动内管503和导块507移入到齿圈3内,然后取消对拉架505的施力,使固定杆506通过弹簧511的弹力复位,与齿圈3插入固定,然后再顺时针旋动旋钮5041,带动螺杆旋入套筒501和内管503内,完成固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