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面料印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2735发布日期:2020-10-13 09:37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面料印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具体是一种纺织面料印染装置。



背景技术:

印染又称之为染整,是一种加工方式,也是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的总称;染整专业现在已经并入轻化工程专业;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目前在对服装面料进行印染前,没有将面料抹平的结构,造成面料容易出现皱褶情况,对印染造成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面料印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纺织面料印染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支架,支架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中部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螺杆下端转动连接有滚轮套,滚轮套内设置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有辊轮,所述底座与顶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滚轮套滑动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顶板下端设置有印刷装置,印刷装置位于辊轮右方。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板上方设置有吸尘机,吸尘机位于辊轮左方,吸尘机下端设置有吸尘管,吸尘管伸入到顶板下方固定连接有吸尘罩。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印刷装置包括染料箱,染料箱下端设置有印染模具,所述顶板下端设置有套管,套管内滑动安装有活动杆,活动杆末端固定连接在染料箱顶端,所述顶板下端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与染料箱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铰接轴一,铰接轴一设置在顶板下方,铰接轴一铰接有铰接杆一,铰接杆一末端设置有铰接轴二,铰接轴二上设置有铰接杆二,铰接杆二末端铰接有铰接轴三,铰接轴三固定连接在染料箱上,所述铰接轴二之间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两端分别与左右所述铰接轴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染料箱上端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上端设置有管盖,所述染料箱下端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布的出料孔。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印染模具内设置有海绵。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孔内设置有电磁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辊轮,可在纺织布印染之前先将其抹平,防止纺织布出现皱褶影响印染效果;通过设置吸尘机,可通过吸尘罩将纺织布上的灰尘、杂物吸收掉,保证印刷装置完整的对纺织布进行印染,提高印染效果;通过设置伸缩杆,可增大铰接杆一和铰接杆二之间的角度,进而使印染模具向下移动,对纺织布进行印染;通过设置进料管,可向染料箱内补充染料,之后盖上管盖,防止染料从进料管内漏出,位于染料箱内的染料通过出料孔进入到印染模具内,进而对纺织布进行印染;通过设置海绵,可防止印染模具内的染料滴落到纺织布上对印染造成影响;通过设置电磁阀,可控制染料箱内的染料进入到印染模具内的量,从而可防止过多的染料进入到印染模具内,超出海绵的吸收范围而向下滴落,对纺织布的印染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纺织面料印染装置的正剖视图。

图2为纺织面料印染装置中染料箱的正剖视图。

图3为纺织面料印染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架、3-顶板、4-螺杆、5-把手、6-滚轮套、7-转轴、8-辊轮、9-吸尘机、10-吸尘管、11-固定板、12-吸尘罩、13-套筒、14-活动杆、15-染料箱、16-印染模具、17-铰接轴一、18-铰接杆一、19-铰接轴二、20-铰接杆二、21-铰接轴三、22-伸缩杆、23-进料管、24-管盖、25-海绵、26-出料孔、27-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纺织面料印染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端设置有支架2,支架2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3,所述顶板3中部螺纹连接有螺杆4,所述螺杆4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5,螺杆4下端转动连接有滚轮套6,滚轮套6内设置有转轴7,转轴7转动连接有辊轮8,所述底座1与顶板3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滚轮套6滑动安装在固定板11上,所述顶板3下端设置有印刷装置,印刷装置位于辊轮8右方,将纺织布在底座1上向右移动,通过把手5转动螺杆4,带动辊轮8向下移动,使辊轮8对纺织布进行挤压,将其抹平,之后纺织布移动到印刷装置下方,通过印刷装置对其进行印染,通过辊轮8,可在纺织布印染之前先将其抹平,防止纺织布出现皱褶影响印染效果。

为了防止纺织布上有杂物影响到对纺织布的印染,所述顶板3上方设置有吸尘机9,吸尘机9位于辊轮8左方,吸尘机9下端设置有吸尘管10,吸尘管10伸入到顶板3下方固定连接有吸尘罩12,启动吸尘机9,可通过吸尘罩12将纺织布上的灰尘、杂物吸收掉,保证印刷装置完整的对纺织布进行印染,提高印染效果。

所述印刷装置包括染料箱15,染料箱15下端设置有印染模具16,所述顶板3下端设置有套管13,套管13内滑动安装有活动杆14,活动杆14末端固定连接在染料箱15顶端,所述顶板3下端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与染料箱15相连接,染料箱15内装入染料,升降装置带动染料箱15向下移动,使印染模具16按压纺织布,染料通过印染模具16对纺织布进行印染。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铰接轴一17,铰接轴一17设置在顶板3下方,铰接轴一17铰接有铰接杆一18,铰接杆一18末端设置有铰接轴二19,铰接轴二19上设置有铰接杆二20,铰接杆二20末端铰接有铰接轴三21,铰接轴三21固定连接在染料箱15上,所述铰接轴二19之间设置有伸缩杆22,伸缩杆22两端分别与左右所述铰接轴19相连接,伸长伸缩杆22,可增大铰接杆一18和铰接杆二20之间的角度,进而使印染模具16向下移动,对纺织布进行印染。

所述染料箱15上端设置有进料管23,进料管23上端设置有管盖24,所述染料箱15下端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布的出料孔26,通过进料管23,可向染料箱15内补充染料,之后盖上管盖24,防止染料从进料管23内漏出,位于染料箱15内的染料通过出料孔26进入到印染模具16内,进而对纺织布进行印染。

所述印染模具16内设置有海绵25,通过进料孔26进入到印染模具16内的染料,被海绵25所吸收,当印染模具16向下按压时,即可对海绵25进行按压,将染料挤出对纺织布进行印染,可防止印染模具16内的染料滴落到纺织布上对印染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进料管23,可向染料箱15内补充染料,之后盖上管盖24,防止染料从进料管23内漏出,位于染料箱15内的染料通过出料孔26进入到印染模具16内,被海绵25所吸收,将纺织布在底座1上向右移动,启动吸尘机9,通过吸尘罩12将纺织布上的灰尘、杂物吸收掉,通过把手5转动螺杆4,带动辊轮8向下移动,使辊轮8对纺织布进行挤压,将其抹平,伸长伸缩杆22,可增大铰接杆一18和铰接杆二20之间的角度,进而使印染模具16向下移动,对纺织布进行按压,将海绵25内的染料挤出对纺织布进行印染,通过进料管23,可向染料箱15内补充染料,之后盖上管盖24,防止染料从进料管23内漏出,通过进料孔26进入到印染模具16内的染料,被海绵25所吸收,防止印染模具16内的染料滴落到纺织布上对印染造成影响。

实施例2

为了防止染料箱15内的染料过多的进入到印染模具16内,超出海绵25的吸收范围,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改进之处为:所述进料孔26内设置有电磁阀27,通过电磁阀27,可控制染料箱15内的染料进入到印染模具16内的量,从而可防止过多的染料进入到印染模具16内,超出海绵25的吸收范围而向下滴落,对纺织布的印染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为了防止染料箱15内的染料过多的进入到印染模具16内,在所述进料孔26内设置有电磁阀27,通过电磁阀27,可控制染料箱15内的染料进入到印染模具16内的量,从而可防止过多的染料进入到印染模具16内,超出海绵25的吸收范围而向下滴落,对纺织布的印染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辊轮8,可在纺织布印染之前先将其抹平,防止纺织布出现皱褶影响印染效果;通过设置吸尘机9,可通过吸尘罩12将纺织布上的灰尘、杂物吸收掉,保证印刷装置完整的对纺织布进行印染,提高印染效果;通过设置伸缩杆22,可增大铰接杆一18和铰接杆二20之间的角度,进而使印染模具16向下移动,对纺织布进行印染;通过设置进料管23,可向染料箱15内补充染料,之后盖上管盖24,防止染料从进料管23内漏出,位于染料箱15内的染料通过出料孔26进入到印染模具16内,进而对纺织布进行印染;通过设置海绵25,可防止印染模具16内的染料滴落到纺织布上对印染造成影响;通过设置电磁阀27,可控制染料箱15内的染料进入到印染模具16内的量,从而可防止过多的染料进入到印染模具16内,超出海绵25的吸收范围而向下滴落,对纺织布的印染造成影响。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