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台板、真空丝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88971发布日期:2020-09-11 21:5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印刷台板、真空丝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pcb印刷线路板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印刷台板及一种具有该印刷台板的真空丝印机。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号cn201821437500.1公开了一种真空丝印机,参见图1,该真空丝印机包括机架1和设置在所述机架1内的真空室、由小真空室2和主真空室3组成的真空室、位于所述主真空室3的外壁的真空门4和位于所述小真空室2内的工作台,所述小真空室2旁设置有与所述真空丝印机的电路相连通的控制柜6与操作面板7,所述工作台的上方设置有小真空盖8,在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小真空盖8水平移动以打开小真空室2的盖体位移传动机构,在所述机架1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工作台从小真空室2移动至主真空室3的台板位移传动机构。

而类似于这种具有小真空室和主真空室的真空丝印机的操作方法一般是:

s1、工作台位于小真空室2内,盖体位移传动机构驱动小真空盖8水平移动以打开小真空室2;

s2、接着,由工人将印刷线路板放置到工作台上,并且工人对印刷线路板进行定位,以确保印刷线路板在工作台上的相对位置;

s3、待印刷线路板放置到位后,盖体位移传动机构驱动小真空盖8水平移动以封闭小真空室2,再由台板位移传动机构驱动工作台水平移动,将印刷线路板移动至主真空室3内,在主真空室3中开始印刷。

具体地,还可以参考中国专利号cn201510534760.5-一种树脂油墨真空塞孔印刷装置及其印刷方法。

然而,上述的真空丝印机需要人工对印刷线路板进行定位,自动化程度还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台板及一种具有该印刷台板的真空丝印机,二者能提高真空丝印机的自动化程度。

一种印刷台板,其用于放置电路板,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的面板,所述面板的顶面设置有至少三个的第一定位件,所述至少三个的第一定位件确定一个水平面,所述至少三个的第一定位件用于所述电路板的定位,所述面板的顶面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的具有导电功能的电极点,所述电极点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印刷台板利用至少三个第一定位件插入电路板的孔中,实现电路板的定位。待电路板定位后,若电路板放置到位的话,电路板与电极点物理接触,至少两个电极点通过电路板实现电的导通,以此判断出电路板是否放置到位,从而有助于提高真空丝印机的自动化程度。

进一步地,由两个所述电极点确定的直线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的长、宽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电极点分别设置在所述面板对应所述电路板对角处的两个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的顶面设置有四个所述电极点,所述四个电极点分别设置在所述面板对应所述电路板四角处的四个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的顶面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四个第一定位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面板对应所述电路板四角处的四个区域内。

进一步地,在每一个所述电极点的一侧配备有一个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电极点的中心与配备的所述第一定位件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小于5cm。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上还设置有具有导电功能的导电线,所述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电极点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面板的顶面上可拆卸地设置有基体,所述基体的顶面设置有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电极点,所述电极点位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周侧。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线设置在所述基体的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的顶面或底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从所述电极点处延伸至所述基体的边缘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件的直径从其顶部向其底部渐变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形状为球形、锥形、针形、半球形、顶部为半球的棒形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上设置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的底面设置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插入所述面板的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件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件的直径从其底部向其顶部渐变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形状为球形、锥形、针形、半球形、顶部为半球的棒形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的底面设置有粘贴层,所述粘贴层位于所述面板与所述基体之间。

一种真空丝印机,其包括机体、设置在所述机体内的上述的印刷台板、以及与所述电极点电性连接的控制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真空丝印机采用上述的印刷台板后,利用至少三个第一定位件插入电路板的孔中,实现电路板的定位。待电路板定位后,若电路板放置到位的话,电路板与电极点物理接触,至少两个电极点通过电路板实现电的导通,以此判断出电路板是否放置到位,从而有助于提高真空丝印机的自动化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丝印机还包括机械手,所述机械手用于将电路板搬运至所述机体内或搬出所述机体外。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的真空丝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的印刷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所述的真空丝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一所述的控制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所述的印刷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二所述的真空丝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二所述的控制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三所述的印刷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三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三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三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三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三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三所述的真空丝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四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四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四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四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实施例四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实施例五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实施例六所述的第一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机架;2、小真空室;3、主真空室;4、真空门;6、控制柜;7、操作面板;8、小真空盖;

10、机体;20、印刷台板;21、面板;22、第一定位件;23、电极点;24、导电线;25、基体;26、粘贴层;27、第二定位件;28、凹槽;30、机械手;40、控制器;5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印刷台板20,其用于支撑电路板50,参见图2,其包括用于支撑电路板50的面板21。在面板21的顶面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的第一定位件22,每个第一定位件22分别与电路板50上的通孔一一对应,至少三个的第一定位件22在面板21顶面的分布足以确定一个水平面,即若采用三个第一定位件22,则这三个第一定位件22不在同一直线上,三个第一定位件22在面板21顶面上构成一个三角形。在面板21的顶面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的具有导电功能的电极点23,每个电极点23均位于电路板50在面板21顶面上的正投影区域内,当电路板50放置在面板21上时,电路板50会与电极点23物理接触,实现电极点23与电路板50的电连接,以及两个电极点23利用电路板50实现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面板21的顶面设置三个第一定位件22与两个电极点23。

参见图2,进一步优化,为了充分利用电路板50的空间,三个第一定位件22分别对应电路板50四角中的任意三角,即当电路板50放置在面板21上时,三个第一定位件22分别位于电路板50的四角处。更优的是,三个第一定位件22的中心位于电路板50的对角线上;当然,三个第一定位件22还可以设置在电路板50的四边处,只要三个第一定位件22在面板21上构成一个三角形即可。

参见图2,进一步优化,为了提高印刷台板20检测电路板50是否放置到位的检测精度,两个电极点23确定的直线分别与电路板50的长、宽相交,即两个电极点23确定的直线既不与电路板50的长边平行,也不与电路板50的宽边平行。优选地,两个电极点23分别设置在面板21对应电路板50对角处的两个区域内,即当电路板50放置在面板21上时,电路板50任意两个不相邻的角处分别设置有两个电极点23。

参见图2,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印刷台板20检测电路板50是否放置到位的检测精度,在每一个电极点23的一侧配备有一个第一定位件22,电极点23的中心与配备的第一定位件22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小于5cm,即在本实施例中,在电路板50任意两个不相邻的角处分别设置有一个上述的电极点23与一个上述的第一定位件22,且该电极点23的中心与相应的第一定位件22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小于5cm,而第三个的第一定位件22设置在电路板50的其余角处。

参见图2,为了便于连接真空丝印机的控制系统,在面板21上还设置有具有导电功能的导电线24,导电线24的一端与电极点23电性连接,导电线24的另一端与真空丝印机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面板21设置有两个导电线24,每个导电线24连接一个电极点23。

参见图3至图7,为了降低了机械手30取放电路板50的取放难度,第一定位件22的轴线垂直于面板21的顶面,第一定位件22的直径从其顶部向其底部渐变增大,例如第一定位件22的形状可以为球形、锥形、针形、半球形、顶部为半球的棒形中的任一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22的形状为针形。

一种真空丝印机,参见图8与图9,其包括机体10、上述的印刷台板20、机械手30、控制器40。其中,机体10用于印刷电路板50。印刷台板20设置在机体10内,印刷台板20用于支撑电路板50。机械手30设置在机体10的一侧,机械手30用于将电路板50搬运至机体10内或搬出机体10外。控制器40的端口与印刷台板20的导电线2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40为plc控制器40,plc控制器40的两个端口分别与印刷台板20的两根导电线24连接。

工作过程:机械手30吸取电路板50,并将电路板50放置在印刷台板20上,期间,电路板50的孔与第一定位件22一一对应,电路板50沿着第一定位件22滑至面板21的顶面;当电路板50将对角的电极点23连通起来时,plc控制器40判定电路板50放置到位,plc控制器40控制机体10对电路板50进行印刷工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所述的印刷台板20通过将原有定位钉的圆柱体的定位件更改为头部为渐变性的定位件,利用定位件的底部或中部与电路板50的孔等大设计来确保定位精度,同时由于定位件的顶端偏小设计,所以能有效地降低放置过程中的精度,进而在取放电路板50的过程中降低了取放的难度,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并且,原有的放置过程需要确认四个点是否放置到位,改变设计后只需要确认对角的两个点放置到位即可,大大的提升了生产的效率。

实施例二

一种印刷台板20,参见图10,其与实施例一所述的印刷台板20的区别在于:在面板21上设置有四个第一定位件22、四个电极点23、四根导电线24,四个第一定位件22分别对应电路板50的四角,即当电路板50放置在面板21上时,四个第一定位件22分别位于电路板50的四角处,每一个第一定位件22的周侧均设置有一个电极点23,该电极点23的中心与相应的第一定位件22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小于5cm,每一个电极点23均连接有一根导电线24;更优的是,四个第一定位件22的中心位于电路板50的对角线上,且相邻两个第一定位件22的中心的连线平行于电路板50的长边或宽边;当然,四个第一定位件22还可以设置在电路板50的四边处,只要四个第一定位件22可以确定一个水平面即可。

一种真空丝印机,参见图11与图12,其与实施例一所述真空丝印机的区别在于:采用实施例二所述的印刷台板20,而不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印刷台板20,且plc控制器40的四个端口分别与印刷台板20的四根导电线24连接;当电路板50将对角的电极点23或至少三个电极点23连通起来时,plc控制器40判定电路板50放置到位,plc控制器40控制机体10对电路板50进行印刷工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所述的印刷台板20通过将原有定位钉的圆柱体的定位件更改为头部为渐变性的定位件,利用定位件的底部或中部与电路板50的孔等大设计来确保定位精度,同时由于定位件的顶端偏小设计,所以能有效地降低放置过程中的精度,进而在取放电路板50的过程中降低了取放的难度,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并且,原有的放置过程需要确认四个点是否放置到位,改变设计后只需要确认对角的两个点放置到位或至少三个点放置到位即可,大大的提升了生产的效率。就目前本申请人的在实际中的测试,原有的方式放置电路板50需要8至10秒,而本实施例所述的真空丝印机放置电路板50需要5秒即可。

实施例三

一种印刷台板20,参见图13,其用于支撑电路板50,其包括面板21,在面板21的顶面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的pin定位钉。该pin定位钉包括平面结构的基体25。在基体25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定位件22、具有导电功能的电极点23,在基体25的底面设置有粘贴层26,在基体25上还设置有导电线24。其中,第一定位件22用于插入电路板50的孔中以实现电路板50的定位、对位。电极点23位于第一定位件22的周侧,电极点23在以第一定位件22的轴线为圆心、直径为5cm的圆形区域内。粘贴层26用于将pin定位钉粘贴在真空丝印机的导气底板上。导电线24的一端与电极点23连接,导电线24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真空丝印机的控制器40,以实现电极点23与控制器40的电性连接。

参见图14至图18,第一定位件22的轴线垂直于基体25的顶面,第一定位件22的直径从其顶部向其底部渐变增大,例如第一定位件22的形状可以为球形、锥形、针形、半球形、顶部为半球的棒形中的任一种。

另外,导电线24设置在基体25的顶面,导电线24的厚度小于电极点23凸出基板的部分的高度,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粘贴层26为双面胶。

至于第一定位件22及电极点23在面板21上的具体位置,请参考第一定位件22及电极点23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印刷台板20的分布,在此不再论述。

一种真空丝印机,参见图19,其包括机体10、上述的印刷台板20、机械手30、控制器40。其中,机体10用于印刷电路板50。印刷台板20设置在机体10内,印刷台板20用于支撑电路板50。机械手30设置在机体10的一侧,机械手30用于将电路板50搬运至机体10内或搬出机体10外。控制器40的端口与印刷台板20的导电线2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40为plc控制器40,plc控制器40的端口分别与印刷台板20的导电线24连接。

至于plc控制器40的具体连接方式,请参考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真空丝印机,在此不再论述。

工作过程:首先,将pin定位钉粘贴在面板21上,并将导电线24接入plc控制器40的端口中;然后,机械手30吸取电路板50,并将电路板50放置在印刷台板20上,期间,电路板50的孔与第一定位件22一一对应,电路板50沿着第一定位件22滑至面板21的顶面;最后,当电路板50将对角的电极点23连通起来时,plc控制器40判定电路板50放置到位,plc控制器40控制机体10对电路板50进行印刷工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所述的印刷台板20将第一定位件22与电极点23集合在一个组件上,该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面板21上,能根据电路板50的大小来更换定位件与电极点23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的电路板50。另外,pin定位钉通过将原有定位钉的圆柱体的定位件更改为头部为渐变性的定位件,利用定位件的底部或中部与电路板50的孔等大设计来确保定位精度,同时由于定位件的顶端偏小设计,所以能有效地降低放置过程中的精度,进而在取放电路板50的过程中降低了取放的难度,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并且,原有的放置过程需要确认四个点是否放置到位,改变设计后只需要确认对角的两个点放置到位或至少三个点放置到位即可,大大的提升了生产的效率。就目前本申请人的在实际中的测试,原有的方式放置电路板50需要8至10秒,而本实施例所述的真空丝印机放置电路板50需要5秒即可。

实施例四

一种印刷台板20,参见图20至图24,其与实施例三所述的印刷台板20的区别在于:在基体25的底面还设置有第二定位件27,第二定位件27用于插入面板21上的孔中,以确定pin定位钉在面板21上的位置;进一步地,第二定位件27的轴线垂直于基体25的底面,第二定位件27的轴线与第一定位件22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定位件27的直径从其底部向其顶部渐变增大,例如第二定位件27的形状可以为球形、锥形、针形、半球形、顶部为半球的棒形中的任一种。

一种真空丝印机,其与实施例三所述的真空丝印机的区别在于:其采用实施例三所述的印刷台板20。

实施例五

一种印刷台板20,参见图25,其与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所述的印刷台板20的区别在于:为了放置导电线24,在基体25的顶面设置有凹槽28,该凹槽28从电极点23处延伸至基体25的边缘处,导电线24凸出基板的部分的高度小于电极点23凸出基板的部分的高度;当本实施例所述的pin定位钉粘贴在真空丝印机的导气底板后,导电线24放置在凹槽28内,导电线24从凹槽28拉至基体25外。

一种真空丝印机,其与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所述的真空丝印机的区别在于:其采用实施例五所述的印刷台板20。

实施例六

一种印刷台板20,参见图26,其与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所述的印刷台板20的区别在于:为了放置导电线24,在基体25的顶面设置有凹槽28,该凹槽28从电极点23处延伸至基体25的边缘处,导电线24凸出基板的部分的高度小于电极点23凸出基板的部分的高度;当本实施例所述的pin定位钉粘贴在真空丝印机的导气底板后,导电线24放置在凹槽28内,导电线24从凹槽28拉至基体25外。

一种真空丝印机,其与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所述的真空丝印机的区别在于:其采用实施例六所述的印刷台板2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