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圆形扇印刷设备。
背景技术:
广告牌是拉动系统中,启动下一个生产工序,或搬运在制品到下游工序的一个信号工具,泛指一切传递广告信息的户外媒体,媒体大小按实际环境而定,店招,门头,外立面的画面可以手工绘制、电脑制作或在纸上印刷的方式制作,广告牌的材料一般都是用方管、角钢等焊接而成,可有三维板、灯布、吸塑、汽车烤漆、扣板、铝塑板等,铝塑复合板(又称铝塑板)作为一种新型装饰材料,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从德国引进到中国,便以其经济性、可选色彩的多样性、便捷的施工方法、优良的加工性能、绝佳的防火性及高贵的品质,迅速受到人们的青睐,同样也会使用于广告牌的制作。
广告牌模板制作好之后,在投入使用之前会将其印刷上需要告知的内容,一般印刷程序简单同一,但是数量过多同样容易造成许多失误,现代印刷技术参照古代印刷手法,将广告牌放置于印刷模板下面,盖上之后,将墨水从印刷模板顶部的一侧使用工具推到另一侧,再将印刷完毕的广告牌拿出吹干即可,但是使用此技术需将大量墨水放置于印刷模板顶部,时间过长墨水容易干,浪费原料,墨水过多同样也容易使广告牌弄脏,并且整个过程需要工作人员连续工作,容易疲劳,工作效率受影响,因为是连续工作,印刷完毕的广告牌则需另一个工作人员来收集,在浪费人力的同时,收集人员使用刀片撬动收集广告牌时也容易划伤印刷人员,十分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传统印刷技术浪费原料,容易弄脏广告牌,人力消耗较大,收集人员使用刀片收集,存在安全隐患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不浪费原料,将广告牌单独放置,可通过机器连续印章,间歇性放墨,无需过多人力,工作人员不需要接触刀片便可收集广告牌,保障安全的圆形扇印刷设备。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圆形扇印刷设备,包括有:
第一支撑柱,底座顶部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顶部设有伺服电机;
拉伸机构,第一支撑柱一侧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之间连接有拉伸机构;
转动机构,底座顶部设有转动机构。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拉伸机构包括有:
支撑块,靠近伺服电机一侧的第一支撑柱顶部设有支撑块,支撑块上部转动式设有第一圆柱轴,第一圆柱轴一侧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第二圆柱轴,第一支撑柱顶部一侧连接有第二圆柱轴,第一圆柱轴与第二圆柱轴转动式连接;
动力组件,第一圆柱轴上连接有两个动力组件,动力组件上连接有扭力弹簧;
齿形转盘,第一圆柱轴一端设有齿形转盘,动力组件上的刮板与齿形转盘接触;
第一固定块,远离伺服电机一侧的第一圆柱轴上设有第一固定块;
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柱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上滑动式连接有滑动块;
拉伸杆,滑动块上部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拉伸杆,拉伸杆末端与动力组件上部相连接,且两侧的拉伸杆交叉;
印刷块,滑动块底部设有印刷块。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转动机构包括有:
第三圆柱轴,第一支撑柱一侧下部设有第三圆柱轴;
皮带传动组,第三圆柱轴与第一圆柱轴之间连接有皮带传动组;
第一缺齿轮,第三圆柱轴一端设有第一缺齿轮;
第二支撑柱,底座顶部通过轴承座转动式连接有第二支撑柱;
第一锥齿轮,第二支撑柱上部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一缺齿轮相啮合;
印刷盘,第二支撑柱顶部设有印刷盘。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还包括有:
第二缺齿轮,第二支撑柱中部转动式设有第二缺齿轮;
第二固定块,靠近第二支撑柱一侧的底座顶部设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顶部转动式设有第四圆柱轴;
第二锥齿轮,第四圆柱轴一侧设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二缺齿轮相啮合;
全齿轮,远离第二锥齿轮一侧的第四圆柱轴上设有全齿轮,全齿轮一侧的偏心位置上设有转动柱;
第三支撑柱,远离第一支撑柱一侧的底座顶部设有第三支撑柱,第三支撑柱顶部设有储墨桶;
出墨管,靠近印刷盘一侧的储墨桶下部设有出墨管;
压缩盘,储墨桶内下部滑动式设有压缩盘;
第一拉伸弹簧,压缩盘底部与储墨桶内壁之间均匀连接有第一拉伸弹簧;
拉伸撑杆,压缩盘底部设有拉伸撑杆;
转动框,拉伸撑杆底部设有转动框,转动柱与转动框滑动式配合。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还包括有:
第二支撑杆,底座顶部前侧设有第二支撑杆;
切片,第二支撑杆顶部滑动式连接有转杆,转杆一侧设有切片;
圆形球,远离切片一侧的转杆连接有圆形球;
第二拉伸弹簧,圆形球后侧与第二支撑杆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二拉伸弹簧;
第三支撑杆,滑动块前侧设有第三支撑杆;
斜形块,第三支撑杆底部设有斜形块,斜形块后侧与圆形球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伺服电机转动带动各个机构自动连续工作,无需过多的人工,减少成本;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带动动力组件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广告牌的连续印刷;通过在印刷盘内开有的多个凹槽,便于对广告牌进行放置,增加印刷效果的精准性;通过设置的切片能够对印刷完的广告牌底部进行撬动翻起,方便工作人员取出广告牌;通过压缩盘上下移动能够自动对印刷盘进行上墨,保持印刷块的含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拉伸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拉伸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转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1_底座,2_第一支撑柱,3_伺服电机,4_拉伸机构,41_支撑块,42_第一圆柱轴,43_齿形转盘,44_第二圆柱轴,45_动力组件,46_扭力弹簧,47_第一固定块,48_第一支撑杆,49_拉伸杆,410_滑动块,411_印刷块,5_转动机构,51_皮带传动组,52_第三圆柱轴,53_第一缺齿轮,54_第二支撑柱,55_印刷盘,56_第一锥齿轮,6_第二缺齿轮,7_第二固定块,8_第四圆柱轴,9_第二锥齿轮,10_全齿轮,11_第三支撑柱,12_储墨桶,13_出墨管,14_拉伸撑杆,15_转动框,16_转动柱,17_压缩盘,18_第一拉伸弹簧,19_第二支撑杆,20_切片,21_圆形球,22_第二拉伸弹簧,23_第三支撑杆,24_斜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圆形扇印刷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有底座1、第一支撑柱2、伺服电机3、拉伸机构4和转动机构5,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撑柱2,第一支撑柱2顶部设有伺服电机3,第一支撑柱2右侧中部与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之间连接有拉伸机构4,底座1顶部中侧设有转动机构5,当人们需要对广告牌进行印刷时,可先将广告牌放置于转动机构5上,再启动伺服电机3转动,伺服电机3转动带动拉伸机构4上下移动对广告牌进行印刷,同时伺服电机3转动带动转动机构5工作转动广告牌,如此便可连续对广告牌进行印刷,印刷完毕,关闭伺服电机3,结束拉伸机构4和转动机构5工作即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3所示,拉伸机构4包括有支撑块41、第一圆柱轴42、齿形转盘43、第二圆柱轴44、动力组件45、扭力弹簧46、第一固定块47、第一支撑杆48、拉伸杆49、滑动块410和印刷块411,第一支撑柱2顶部右侧设有支撑块41,支撑块41上部转动式设有第一圆柱轴42,第一圆柱轴42左侧与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第一支撑柱2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二圆柱轴44,第一圆柱轴42与第二圆柱轴44转动式连接,第一圆柱轴42右侧转动式设有两个动力组件45,动力组件45上连接有扭力弹簧46,第一圆柱轴42右端设有齿形转盘43和第一固定块47,动力组件45上的刮板与齿形转盘43接触,第一支撑柱2右侧中部设有第一支撑杆48,第一支撑杆48右端滑动式设有滑动块410,滑动块410上部左右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拉伸杆49,拉伸杆49的末端与动力组件45两侧相连接,且两侧拉伸杆49交叉,滑动块410底部设有印刷块411,将广告牌放置好后,启动伺服电机3转动,伺服电机3转动带动第一圆柱轴42转动,第一圆柱轴42转动带动齿形转盘43转动,齿形转盘43转动通过动力组件45、扭力弹簧46和拉伸杆49能够使滑动块410上下移动,滑动块410向上移动带动印刷块411向上移动,滑动块410向下移动带动印刷块411向下移动对广告牌进行印刷,如此往复,便可连续不断的对广告牌进行印刷工作。
如图4所示,转动机构5包括有皮带传动组51、第三圆柱轴52、第一缺齿轮53、第二支撑柱54、印刷盘55和第一锥齿轮56,第一支撑柱2右侧下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三圆柱轴52,第三圆柱轴52与第一圆柱轴42之间连接有皮带传动组51,第三圆柱轴52右侧转动式设有第一缺齿轮53,底座1顶部通过轴承座转动式连接有第二支撑柱54,第二支撑柱54上部设有第一锥齿轮56,第一锥齿轮56与第一缺齿轮53相啮合,第二支撑柱54顶部设有印刷盘55,工作人员可先将广告牌分别放置于印刷盘55顶部的凹槽内,再启动伺服电机3转动使第一圆柱轴42,第一圆柱轴42转动带动皮带传动组51转动,皮带传动组51转动带动第三圆柱轴52和第一缺齿轮53转动,第一缺齿轮53转动与第一锥齿轮56配合,第一锥齿轮56转动带动第二支撑柱54转动,第二支撑柱54转动带动印刷盘55转动,从而带动广告牌进行转动,如此可对印刷盘55上的广告牌进行均匀印刷。
如图4-6所示,还包括有第二缺齿轮6、第二固定块7、第四圆柱轴8、第二锥齿轮9、全齿轮10、第三支撑柱11、储墨桶12、出墨管13、拉伸撑杆14、转动框15、转动柱16、压缩盘17和第一拉伸弹簧18,第二支撑柱54中部转动式设有第二缺齿轮6,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第二固定块7,第二固定块7顶部转动式设有第四圆柱轴8,第四圆柱轴8左侧设有第二锥齿轮9,第二锥齿轮9与第二缺齿轮6相啮合,第四圆柱轴8右侧设有全齿轮10,全齿轮10右侧的偏心位置设有转动柱16,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第三支撑柱11,第三支撑柱11顶部设有储墨桶12,储墨桶12左侧下部设有出墨管13,储墨桶12内下部滑动式设有压缩盘17,压缩盘17底部与储墨桶12内壁之间均匀连接有四个第一拉伸弹簧18,压缩盘17底部设有拉伸撑杆14,拉伸撑杆14底部设有转动框15,转动柱16与转动框15滑动式配合,工作人员可将墨水放入储墨桶12,第二支撑柱54转动带动第二缺齿轮6转动,第二缺齿轮6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9转动,第二锥齿轮9转动带动第四圆柱轴8转动,第四圆柱轴8转动带动全齿轮10转动,全齿轮10转动带动通过转动柱16使转动框15向下和向上移动,转动框15向下移动带动拉伸撑杆14向下移动,拉伸撑杆14向下移动带动压缩盘17向下移动,压缩盘17不再堵住储墨桶12左侧的小孔,墨水便可从小孔处顺着出墨管13流入印刷盘55内,此时第一拉伸弹簧18均被压缩,转动框15向上移动带动压缩盘17向上移动与储墨桶12左侧的小孔重合将其堵住,墨水便不再流出。
如图3所示,还包括有第二支撑杆19、切片20、圆形球21、第二拉伸弹簧22、第三支撑杆23和斜形块24,底座1顶部前侧设有第二支撑杆19,第二支撑杆19上部滑动式连接有连杆,连杆后侧设有切片20,连杆前侧设有圆形球21,圆形球21后侧与第二支撑杆19之间连接有第二拉伸弹簧22,滑动块410前侧上部设有第三支撑杆23,第三支撑杆23底部设有斜形块24,斜形块24后侧与圆形球21接触,滑动块410向下移动带动第三支撑杆23向下移动,第三支撑杆23向下移动带动斜形块24向下移动,斜形块24向下移动与圆形球21接触并推动圆形球21向后运动,从而通过转杆带动切片20向后移动,此时第二拉伸弹簧22被压缩,切片20向后移动可对印刷完的广告牌进行撬动翻起,方便工作人员收集,滑动块410向上移动带动第三支撑杆23和斜形块24向上移动,斜形块24向上移动不再挤压圆形球21,此时在第二拉伸弹簧22的作用下带动切片20进行复位,继续配合广告牌的印刷。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