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47222发布日期:2021-03-19 12:3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标签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打印机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标签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rfid标签打印机,天线置于纸道下方,若打印抗金属标签时天线信号需要穿透标签的金属层才可以读写到标签。打印完的标签在打印机出纸口外面会因自身重力自然下垂,天线至于纸道下方在对当前打印的标签读写时容易把已经打印完后出打印机的标签也一并读到发生“窜读”。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于解决天线设置在纸道架下方而无法很好地穿透金属片对标签进行读写以及容易对已经从出纸口输出的标签进行读写而造成“窜读”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签打印装置,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内部设有纸道架,所述纸道架具有走纸道,所述走纸道用于供标签通过,所述机体开设有出纸口,所述走纸道与所述出纸口连通,用于通过所述出纸口与外界连通;

读写天线,所述读写天线设置于所述机体内部,且所述读写天线位于所述纸道架的设有所述走纸道的一侧,所述读写天线朝向所述走纸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纸道架具有用于承接所述标签的走纸面,所述读写天线位于所述纸道架的具有所述走纸面的一侧,所述读写天线与所述走纸面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体包括相连接的主机体和出纸机体,所述主机体的内部和所述出纸机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出纸机体具有出纸侧壁,所述出纸侧壁开设所述出纸口,所述纸道架和所述读写天线分别设置于所述出纸侧壁上,所述读写天线和所述走纸面之间形成间隔通道,所述间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走纸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纸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读写天线包括天线本体和天线安装架,所述天线安装架设置于所述侧壁上,所述天线本体设置于所述天线安装架上,所述天线安装架和所述走纸面之间形成所述间隔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签打印装置还包括撕纸刀,所述撕纸刀设置于所述出纸侧壁上,所述撕纸刀具有刀刃,所述刀刃位于所述出纸口的外边缘,所述撕纸刀用于切割经所述出纸口输出的所述标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撕纸刀与所述出纸侧壁一体成型,所述出纸口使所述出纸侧壁形成上侧壁和下侧壁两边侧壁,所述上侧壁和所述下侧壁的其中一个形成所述撕纸刀,与形成所述撕纸刀的一边侧壁对应的所述出纸口的边缘形成所述刀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签打印装置还包括屏蔽件,所述屏蔽件设置于所述撕纸刀与所述天线安装架之间,用于对所述读写天线与所述出纸口的外部空间之间进行阻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件开设有出纸开口,使所述屏蔽件分为上屏蔽板和下屏蔽板,所述上屏蔽板和所述下屏蔽板的其中一个设置于所述撕纸刀和所述天线安装架之间,另一个设置于所述出纸侧壁的相对于所述撕纸刀的另一边侧壁和所述纸道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体具有一开口,所述读写天线通过所述开口外露于所述机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签打印装置还包括打印组件,所述打印组件包括打印头和打印辊,所述打印辊转动设置于所述机体内部,且所述打印辊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走纸道的延伸方向;所述打印辊与所述打印头抵接,或者所述打印辊与所述打印头抵接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打印头与所述打印辊之间用于供所述标签通过,所述打印头和所述打印辊分别用于抵持所述标签,所述打印头与所述打印辊之间形成所述走纸道的一部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印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机体内部具有一顶部,所述打印头的背离所述打印辊的一面与所述顶部之间设有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顶部弹性抵持,另一端与所述打印头弹性抵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印头具有相对的打印端和转动端,所述打印端和所述打印辊分别用于抵持所述标签,所述打印端的背离所述打印辊的一面与所述弹性件弹性抵持,所述转动端与所述机体转动连接,使所述打印端通过所述转动端绕所述机体转动,使所述打印端活动靠近所述打印辊。

上述的标签打印装置,其机体的内部设置了纸道架,纸道架的走纸道用于通过标签,标签经过走纸道后经出纸口输出,由于将读写天线设置在了纸道架的设置了走纸道的一侧,即读写天线设置在了纸道架的上方,因此当标签经过时,读写天线是位于标签上方的,因此避免了天线设置在纸道架下方而无法很好地穿透金属片对标签进行读写的问题,能够保证对标签进行良好的读写;而且由于读写天线时位于纸道架上方的,因此当标签经出纸口输出后,其因重力下垂的部分与读写天线此时已相隔较远,避免了之前天线设置在纸道架下方而容易对已经从出纸口输出的标签进行读写而造成“窜读”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签打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标签打印装置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签打印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点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联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标签打印装置,包括机体和读写天线。所述机体内部设有纸道架,所述纸道架具有走纸道,所述走纸道用于供标签通过,所述机体开设有出纸口,所述走纸道与所述出纸口连通,用于通过所述出纸口与外界连通;所述读写天线设置于所述机体内部,且所述读写天线位于所述纸道架的设有所述走纸道的一侧,所述读写天线朝向所述走纸道。

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的标签打印装置10,包括机体100和读写天线200。所述机体100内部设有纸道架300,所述纸道架300具有走纸道310,所述走纸道310用于供标签20通过,所述机体100开设有出纸口101,所述走纸道310与所述出纸口101连通,用于通过所述出纸口101与外界连通;所述读写天线200设置于所述机体100内部,且所述读写天线200位于所述纸道架300的设有所述走纸道310的一侧,所述读写天线200朝向所述走纸道3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读写天线200位于所述纸道架300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读写天线200邻近所述纸道架300设置。

上述的标签打印装置10,其机体100的内部设置了纸道架300,纸道架300的走纸道310用于通过标签20,标签20经过走纸道310后经出纸口101输出,由于将读写天线200设置在了纸道架300的设置了走纸道310的一侧,即读写天线200设置在了纸道架300的上方,因此当标签20经过时,读写天线200是位于标签20上方的,因此避免了天线设置在纸道架300下方而无法很好地穿透金属片对标签进行读写的问题,能够保证对标签20进行良好的读写;而且由于读写天线200时位于纸道架300上方的,因此当标签20经出纸口101输出后,其因重力下垂的部分与读写天线200此时已相隔较远,避免了之前天线设置在纸道架300下方而容易对已经从出纸口101输出的标签进行读写而造成“窜读”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便于读写天线200对标签进行读写以及使得读写天线200使用较小功率即可实现对标签进行读写从而进一步有效地防止对输出的标签进行读写而导致窜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纸道架300具有用于承接所述标签的走纸面320,所述读写天线200与所述走纸面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间隔。在本实施例中,竖直方向上所述读写天线200与所述走纸面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间隔,当所述走纸面为水平面时,所述读写天线200与所述走纸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间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间隔为走纸间隔,即所述预设间隔与标签的厚度相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读写天线200用于紧靠标签,即紧紧靠近或者轻微抵接在标签上。这样使得读写天线200与标签的距离较小,使得读写天线200便于对标签进行读写,而且只需要使得读写天线200使用较小功率即可实现对标签的读写,而且能够进一步防止读写天线200对输出下垂的标签进行读写而导致窜读。

为了便于设置读写天线200、纸道架300以及出纸口10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机体100包括相连接的主机体110和出纸机体120,所述主机体110的内部和所述出纸机体120的内部连通;所述出纸机体120具有出纸侧壁121,所述出纸侧壁121开设所述出纸口101,所述纸道架300和所述读写天线200分别设置于所述出纸侧壁上121,所述读写天线200和所述走纸面320之间形成间隔通道102,所述间隔通道102的一端与所述走纸道31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纸口101连通,这样读写天线200和纸道架300分别设置在出纸机体120的出纸侧壁上,而出纸机体120的内部和主机体110的内部连通,因此走纸道310与主机体110内部连通,纸道架300用于与主机体110内部的组件连接,使标签运动至纸道架300上,而且出纸口101设置在出纸机体120上,便于出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机体100还包括连接部130,所述出纸机体120通过所述连接部130与所述机体110连接。

为了便于设置读写天线200以便于对标签进行读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读写天线200包括天线本体210和天线安装架220,所述天线安装架220设置于所述出纸侧壁121上,所述天线本体210设置于所述天线安装架220上,所述天线安装架220和所述走纸面320之间形成所述间隔通道102,将天线本体210通过天线安装架220设置在出纸侧壁121上,这样便于设置天线本体210,且便于天线本体210对从出纸口101输出之前的标签进行读写。

为了能够对输出的标签部分进行切割,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标签打印装置10还包括撕纸刀400,所述撕纸刀400设置于所述出纸侧壁121上,所述撕纸刀400具有刀刃,所述刀刃位于所述出纸口的外边缘,所述撕纸刀400用于切割经所述出纸口101输出的所述标签,这样可以通过撕纸刀400的刀刃切割标签,防止输出的标签过长,且防止输出的标签因重力下垂而导致窜读。

为了便于设置撕纸刀400且便于撕纸刀400与出纸侧壁121的连接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撕纸刀400与所述出纸侧壁121一体成型,所述出纸口101使所述出纸侧壁121形成上侧壁和下侧壁两边侧壁,所述上侧壁和所述下侧壁的其中一个形成所述撕纸刀400,与形成所述撕纸刀400的一边侧壁对应的所述出纸口101的边缘形成所述刀刃,即该边侧壁的靠近出纸口101的端部形成撕纸刀400的刀刃,这样出纸侧壁121的一边侧壁直接形成撕纸刀400,且该侧壁靠近出纸口101的端部形成撕纸刀400的刀刃,这样使得标签打印装置10的结构更加紧凑牢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侧壁形成所述撕纸刀400,与所述下侧壁对应的所述出纸口101的边缘形成所述刀刃,即所述下侧壁的靠近出纸口101的端部形成撕纸刀400的刀刃,这样标签输出时,可以将标签向上扬使得撕纸刀切割标签,相对于下侧壁形成撕纸刀而言,上侧壁形成撕纸刀400,操控标签的空间更大,更加便于切割标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侧壁和所述下侧壁一体成型,即上侧壁和下侧壁组成的出纸侧壁121是一体的结构,通过在出纸侧壁121上开了个出纸口101,分成了上侧壁和下侧壁上下两部分,而且出纸口101没有贯穿出纸侧壁121的左右两端,因此上侧壁和所述下侧壁是连接的。

为了便于对输出的标签部分进行较好的切割,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纸侧壁设有承接部,所述承接部朝向且邻近所述出纸口的外边缘,所述出纸口位于所述撕纸刀和所述承接部之间,所述撕纸刀滑动设置于所述出纸侧壁上,所述承接部的朝向所述撕纸刀的一面用于承接所述刀刃,即撕纸刀滑动使得刀刃与承接部活动抵接,由于设置了一个承接部,因此便于撕纸刀切割标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接部的朝向所述撕纸刀的一面开设有承接槽,所述出纸口位于所述撕纸刀与所述承接部之间,所述撕纸刀滑动设置于所述出纸侧壁的外壁面,使所述刀刃经过所述出纸口后活动置于所述承接槽中,通过撕纸刀滑动经过出纸口后刀刃能够置于承接槽中,此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将标签切割断。

为了进一步防止窜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标签打印装置10还包括屏蔽件500,所述屏蔽件500设置于所述撕纸刀400与所述天线安装架220之间,用于对所述读写天线200与所述出纸口101的外部空间之间进行阻隔,通过设置屏蔽件500,将读写天线200发出的射线进行屏蔽,使得射线不能到达出纸口101之外的空间,也即不能到达输出的标签部分,防止读写天线200对已经吐出的标签发生误读,从而更好地避免了窜读的发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件500为金属板或者防静电贴。

为了更进一步地防止窜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屏蔽件500开设有出纸开口501,使所述屏蔽件500分为上屏蔽板510和下屏蔽板520,所述上屏蔽板510和所述下屏蔽板520的其中一个设置于所述撕纸刀400和所述天线安装架220之间,另一个设置于所述出纸侧壁121的相对于所述撕纸刀400的另一边侧壁和所述纸道架300之间,这样出纸口的上下都有屏蔽的结构,因此能阻隔读写天线200对已经吐出自然下垂的标签发生误读,从而更好地避免了窜读的发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纸侧壁121的上侧壁形成所述撕纸刀400,所述上屏蔽板510和所述下屏蔽板520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出纸侧壁121的下侧壁和所述纸道架300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屏蔽板510和所述下屏蔽板520一体成型,即上屏蔽板510和下屏蔽板520组成的屏蔽件500是一体的结构,通过在屏蔽件500上开了个出纸开口501,分成了上屏蔽板510和下屏蔽板520上下两部分,而且出纸开口501没有贯穿屏蔽件500的左右两端,因此上屏蔽板510和下屏蔽板520是连接的。

为了便于后期维护读写天线20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机体100具有一开口103,所述读写天线200通过所述开口外露于所述机体100,这样读写天线200就不是封闭在机体100内部,而是通过开口与外界连通,因此可以从开口对读写天线200进行后期维护。

为了便于对标签进行打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标签打印装置10还包括打印组件600,所述打印组件600包括打印头610和打印辊620,所述打印辊620转动设置于所述机体100内部,且所述打印辊62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走纸道310的延伸方向;所述打印辊620与所述打印头610抵接,或者所述打印辊620与所述打印头610抵接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打印头610与所述打印辊620之间用于供所述标签通过,所述打印头610和所述打印辊620分别用于抵持所述标签,所述打印头610与所述打印辊620之间形成所述走纸道310的一部分,这样通过打印头610可以对标签进行打印,而打印辊620可以通过滚动对标签进行传输,使得标签可以经走纸道310从出纸口101输出,而且能够表面打印头610对标签重复打印。

为了便于打印头610对标签进行良好的打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打印组件600还包括弹性件630,所述机体100内部具有一顶部,所述打印头610的背离所述打印辊620的一面与所述顶部之间设有所述弹性件630,所述弹性件630的一端与所述顶部弹性抵持,另一端与所述打印头610弹性抵持,由于打印头610受到弹性件630的弹性抵持,因此当标签位于打印头610和打印辊620之间时,弹性件630弹性抵持打印头610,使得打印头610和打印辊620分别从上和下压住标签,使得打印辊620能够更好地传输标签,且使得打印头610能够对标签进行清晰的打印,而且由于是对打印头610进行弹性抵持,因此打印头610对标签的压力不会过大,标签可以正常在走纸道310上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630为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签打印组件600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打印辊620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打印辊620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体100的具有相对的两个安装侧壁,所述安装侧壁上设有轴承,所述打印辊620的一端穿设一所述安装侧壁的所述轴承,且相对于对应的所述轴承转动,所述打印辊620的另一端穿设另一所述安装侧壁的所述轴承,且相对于对应的所述轴承转动,这样使得打印辊620可以更好地转动从而带动标签在走纸道310上移动。

为了更好地操控打印头610活动压住标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印头610具有相对的打印端和转动端,所述打印端和所述打印辊620分别用于抵持所述标签,所述打印端的背离所述打印辊620的一面与所述弹性件630弹性抵持,所述转动端与所述机体100转动连接,使所述打印端通过所述转动端绕所述机体100转动,使所述打印端活动靠近所述打印辊620,由于打印头610的一端与弹性件630抵持,其需要发生上下的位移,因此打印头610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机体100上则可以实现打印头610的打印端上下移动,从而便于活动挤压标签。

在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多”、“少”是相对而言的,“上”、“下”是相对而言的,对此类相对用语的表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再多加赘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