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刮刀片快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3136发布日期:2021-02-20 19:26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刮刀片快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刮刀片快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印刷机系统正常运行时,因为刮刀片在正常工作中,油墨中的杂质和与版辊的刚性接触会损坏和磨损刮刀片(属于易损耗品)。随着油墨中的杂质在刮刀片上堆积,将会影响刮刀片的刮墨效果,因此需要经常拆卸刮刀片进行清洗。一旦刮刀片被版辊的刚性接触损坏和磨损,也需要更换刮刀片。
[0003]
现有的印刷机系统中,通常设有相应的刮刀片夹紧装置来对刮刀片进行夹紧,通常刮刀片夹紧装置一般通过螺栓以及螺母的配合来夹紧刮刀片,该结构虽然能够夹紧刮刀片,但在拆卸或更换刮刀片时,需要人工用扳手逐一松开螺母(数量为20个左右)进行拆卸或更换刮刀片,费时费力,不但降低了生产效率,还增加了人工的劳动强度,且不便于清洗。同时,在拆卸或更换刮刀片时,由于螺母过多,手动操作取出刮刀片时容易导致刮刀片受力不均匀,从而使刮刀片产生波纹状现象,直接影响刮刀片的刮墨效果,在印刷时容易产生阴阳色。
[0004]
此外,现有的印刷机系统普遍在刮刀片与主梁之间设置调节气囊,以调节刮刀片与版辊之间的距离,通过调节气囊的气压来调节油墨层的厚薄。由于与调节气囊连接的气站在长时间工作后会出现气压不稳的情况,使得调节气囊的气压不稳定,导致机械高速运行时,会使得刮刀片以及刮刀墨腔会发生抖动,导致刮墨不均匀,影响印刷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生产效率高且刮墨效果好的刮刀片快换装置。
[0006]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刮刀片快换装置,包括刮刀片、压板、刮刀梁、刮刀片快换机构,刮刀片位于刮刀梁的安装侧面上,压板盖合在刮刀片远离安装侧面的侧面上,刮刀梁开设有沿刮刀片延伸方向贯穿设置的进水通道,安装侧面开设有多个出水孔,多个出水孔沿刮刀片延伸方向并排设置且分别与进水通道相连通,每一个出水孔倾斜地朝向刮刀片设置,刮刀片快换机构包括驱动组件、顶板、螺帽、销轴以及弹性件,压板开设有通槽,螺帽具有螺套和头部,头部抵靠在压板远离刮刀片的侧面上,螺套插入通槽内,顶板位于刮刀梁与安装侧面相对的受压侧面上,销轴可移动地贯穿刮刀梁设置,销轴的第一端与螺套连接,销轴的第二端与顶板连接,弹性件迫使顶板远离受压侧面,驱动组件可控制顶板抵压在受压侧面上。
[0007]
由以上方案可见,当驱动组件尚未启动时,弹性件迫使顶板远离刮刀梁的受压侧面,从而顶板通过销轴带动螺帽迫使压板靠近刮刀梁的安装侧面,使得压板把刮刀片压紧在刮刀梁的安装侧面上,以此将刮刀片固定于压板和刮刀梁之间。当驱动组件启动工作时,驱动组件控制顶板抵压在受压侧面上,从而顶板通过销轴致使螺帽向外弹出,使得压板松
开刮刀片,则压板与刮刀梁的安装侧面分离,进而取出刮刀片,此时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刮刀片快换装置采用机械式弹性结构,不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快速更换刮刀片,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省时省力,生产效率高。同时,刮刀片可达到很好的平整性,确保了刮墨效果,提高了印刷品质量。而且,刮刀片快换装置的刮刀梁设置有进水通道和出水孔,出水孔倾斜地朝向刮刀片设置,在需要对刮刀进行清洁时,对进水通道供水,进水通道的水通过出水孔喷射到刮刀片表面上,从而对刮刀片进行清洗,自动化操作方便且易于对刮刀片进行清洗,使得刮刀片刮墨效果好,提高了印刷品质量。此外,顶板呈长条状设置,可同步使得多个螺帽同时向外弹出,提高刮刀片更换效率,使得刮刀片达到很好的平整性,确保了刮墨效果,提高了印刷品质量。
[0008]
进一步的方案是,弹性件为复位弹簧,受压侧面开设有第一安装孔,顶板靠近受压侧面的侧面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复位弹簧套接在销轴的第二端并位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压在第一安装孔的内端面和第二安装孔的内端面之间。
[0009]
进一步的方案是,刮刀片快换机构还包括螺丝,顶板开设有贯穿第二安装孔的沉头孔,螺丝穿过沉头孔地连接顶板和销轴的第二端。
[0010]
进一步的方案是,安装侧面具有内凹的墨腔,墨腔沿刮刀片延伸方向贯穿刮刀梁设置,安装侧面还具有外凸的凸弧,凸弧沿刮刀片延伸方向延伸至刮刀梁的两端,墨腔位于凸弧和刮刀片之间,进水通道位于凸弧上,出水孔位于凸弧靠近刮刀片的一侧。
[0011]
由以上方案可见,进水通道位于凸弧上,出水孔位于凸弧靠近刮刀片的一侧,提高进水通道的水通过出水孔喷射到刮刀片表面上的清洁效果,自动化操作方便且易于对刮刀片进行清洗,使得刮刀片刮墨效果好,提高了印刷品质量。
[0012]
进一步的方案是,一种刮刀片快换装置还包括两个档块,两个档块分别位于墨腔在刮刀片延伸方向上的两端。
[0013]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安装侧面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沿刮刀片延伸方向贯穿刮刀梁设置,刮刀片的一端位于限位槽内。
[0014]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压板具有平面段,平面段可抵压在安装侧面上,通槽位于平面段上,增大对刮刀片锁紧面的接触面,让刮刀片夹的更紧。
[0015]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组件包括气囊、进气接头、转接头、垫圈、卡环、两个o型圈以及两个螺母,气囊位于顶板远离受压侧面的侧面,进气接头位于气囊远离顶板的侧面,进气接头的第一端插入气囊内部,垫圈和两个螺母分别套接在进气接头的第一端,一个螺母位于气囊内部并抵靠在气囊的内侧面上,垫圈和另一个螺母均位于气囊外部,垫圈位于气囊和另一个螺母之间并抵靠在气囊的外侧面上,进气接头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进气孔,第一进气孔具有开口端地与气囊内部相连通,第一进气孔轴向延伸至进气接头的第二端,进气接头的第二端径向贯穿开设有第二进气孔,转接头开设有贯穿通孔和第三进气孔,第三进气孔与贯穿通孔相连通且轴线相互垂直设置,进气接头的第二端穿过贯穿通孔,卡环卡和在进气接头的第二端并抵靠在转接头远离气囊的端面上,转接头抵靠在另一个螺母远离垫圈的端面上,两个o型圈分别套接在进气接头上并与贯穿通孔过盈配合,第二进气孔位于两个o型圈之间并连通第一进气孔和第三进气孔,第三进气孔的开口端外接进气管。
[0016]
由以上方案可见,垫圈和两个螺母分别套接在进气接头的第一端,一个螺母位于
气囊内部并抵靠在气囊的内侧面上,垫圈和另一个螺母均位于气囊外部,垫圈位于气囊和另一个螺母之间并抵靠在气囊的外侧面上,使得相互装配的进气接头和转接头整体可以绕进气接头的轴线360度旋转,方便驱动组件的安装,减小驱动组件的占用空间。
[0017]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气囊的外侧面包覆有麻布层,麻布层用于保护橡胶气囊,使得气囊的外侧接触表面更耐磨。
[0018]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刮刀片快换机构还包括密封罩,气囊安装在密封罩上,密封罩盖合顶板地与刮刀梁连接,密封罩开设有与垫圈适配的避位孔。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刮刀装置实施例中刮刀片快换装置和刮刀控制装置配合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0020]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刮刀装置实施例中刮刀片快换装置和刮刀控制装置配合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0021]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刮刀装置实施例中刮刀片快换装置和刮刀控制装置配合的局部分解图。
[0022]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刮刀装置实施例中刮刀片快换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0023]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刮刀装置实施例中刮刀片快换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0024]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刮刀装置实施例中刮刀片快换装置的第一视角局部分解图。
[0025]
图7是本实用新型刮刀装置实施例中刮刀片快换装置的第二视角局部分解图。
[0026]
图8是本实用新型刮刀装置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分解图。
[0027]
图9是本实用新型刮刀装置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剖视图。
[0028]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刮刀装置实施例中刮刀片快换装置的剖视图。
[0029]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刮刀装置实施例中刮刀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0030]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刮刀装置实施例中刮刀控制装置的第一局部分解图。
[0031]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刮刀装置实施例中刮刀控制装置的第一视角剖视图。
[0032]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刮刀装置实施例中刮刀控制装置的第二局部分解图。
[0033]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刮刀装置实施例中刮刀控制装置的第二视角剖视图。
[0034]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参见图1至图3,刮刀装置包括刮刀片快换装置和刮刀控制装置1,其中刮刀片快换装置和刮刀控制装置1共用同一个刮刀片4和刮刀梁3。
[0036]
参见图4至图7,本实施例刮刀片快换装置包括刮刀片4、压板5、刮刀梁3、刮刀片快换机构2以及两个档块6,刮刀片4位于刮刀梁3的安装侧面上,压板5盖合在刮刀片4远离安装侧面的侧面上。其中,刮刀梁3的安装侧面开设有限位槽35,限位槽35沿刮刀片4延伸方向贯穿刮刀梁3设置,刮刀片4的一端位于限位槽35内。
[0037]
本实施例刮刀梁3开设有沿刮刀片4延伸方向贯穿设置的进水通道31,安装侧面开设有多个出水孔32,多个出水孔32沿刮刀片4延伸方向并排设置且分别与进水通道31相连通,每一个出水孔32倾斜地朝向刮刀片4设置。具体地,刮刀梁3的安装侧面具有内凹的墨腔
33,墨腔33沿刮刀片4延伸方向贯穿刮刀梁3设置,两个档块6分别位于墨腔33在刮刀片4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刮刀梁3的安装侧面还具有外凸的凸弧34,凸弧34沿刮刀片4延伸方向延伸至刮刀梁3的两端。墨腔33位于凸弧34和刮刀片4之间,进水通道31位于凸弧34上,出水孔32位于凸弧34靠近刮刀片4的一侧。
[0038]
刮刀片快换机构2包括驱动组件25、顶板23、螺帽22、销轴26、弹性件、螺丝24以及密封罩21,压板5开设有通槽51,且压板5具有平面段,平面段可抵压在安装侧面上,通槽51位于平面段上。其中,螺帽22具有螺套222和头部221,头部221抵靠在压板5远离刮刀片4的侧面上,螺套222插入通槽51内。顶板23位于刮刀梁3与安装侧面相对的受压侧面36上,销轴26可移动地贯穿刮刀梁3设置,销轴26的第一端与螺套222连接,销轴26的第二端与顶板23连接。弹性件迫使顶板23远离受压侧面36,驱动组件25可控制顶板23抵压在受压侧面36上。其中,当驱动组件25尚未启动时,弹性件迫使顶板23远离刮刀梁3的受压侧面36,从而顶板23通过销轴26带动螺帽22迫使压板5靠近刮刀梁3的安装侧面,使得压板5把刮刀片4压紧在刮刀梁3的安装侧面上,以此将刮刀片4固定于压板5和刮刀梁3之间。当驱动组件25启动工作时,驱动组件25控制顶板23抵压在受压侧面36上,从而顶板23通过销轴26致使螺帽22向外弹出,使得压板5松开刮刀片4,则压板5与刮刀梁3的安装侧面分离,进而取出刮刀片4,此时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
[0039]
本实施例弹性件为复位弹簧27,受压侧面36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7,顶板23靠近受压侧面36的侧面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37对应的第二安装孔232。复位弹簧27套接在销轴26的第二端并位于第一安装孔37和第二安装孔232内,复位弹簧27的两端分别抵压在第一安装孔37的内端面和第二安装孔232的内端面之间。顶板23开设有贯穿第二安装孔232的沉头孔231,螺丝24穿过沉头孔231地连接顶板23和销轴26的第二端。在驱动组件25工作时,驱动组件25控制顶板23收缩抵压在受压侧面36上,使得复位弹簧27克服张力而收缩,顶板23通过销轴26致使螺帽22向外弹出,此时压板5与刮刀梁3的安装侧面分离,进而取出刮刀片4。
[0040]
参见图8和图9,驱动组件25包括气囊251、进气接头254、转接头256、垫圈253、卡环257、两个o型圈255以及两个螺母252,气囊251位于顶板23远离受压侧面36的侧面,进气接头254位于气囊251远离顶板23的侧面,进气接头254的第一端插入气囊251内部。垫圈253和两个螺母252分别套接在进气接头254的第一端,一个螺母252位于气囊251内部并抵靠在气囊251的内侧面上,垫圈253和另一个螺母252均位于气囊251外部,垫圈253位于气囊251和另一个螺母252之间并抵靠在气囊251的外侧面上。进气接头254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进气孔2542,第一进气孔2542具有开口端地与气囊251内部相连通,第一进气孔2542轴向延伸至进气接头254的第二端,进气接头254的第二端径向贯穿开设有第二进气孔2541。
[0041]
转接头256开设有贯穿通孔2561和第三进气孔2562,第三进气孔2562与贯穿通孔2561相连通且轴线相互垂直设置,进气接头254的第二端穿过贯穿通孔2561,卡环257卡和在进气接头254的第二端并抵靠在转接头256远离气囊251的端面上,转接头256抵靠在另一个螺母252远离垫圈253的端面上。两个o型圈255分别套接在进气接头254上并与贯穿通孔2561过盈配合,第二进气孔2541位于两个o型圈255之间并连通第一进气孔2542和第三进气孔2562,第三进气孔2562的开口端外接进气管。本实施例气囊251的外侧面包覆有麻布层(未标示),气囊251安装在密封罩21上,密封罩21盖合顶板23地与刮刀梁3连接,密封罩21开设有与垫圈253适配的避位孔211。
[0042]
为了加强对刮刀片4的夹紧效果以及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刮刀片快换装置可设有多组刮刀片快换机构2,多组刮刀片快换机构2在刮刀片4延伸方向上并排设置。同时,压板5可开设有多个通槽51,多个通槽51在刮刀片4延伸方向上并排设置,螺帽22、销轴26、弹性件以及螺丝24的数量与通槽51的数量一一对应。
[0043]
参见图10,在需要更换刮刀片4时,通过转接头256和进气接头254给气囊251进气,使气囊251克服复位弹簧27张力做功,控制顶板23收缩抵压在受压侧面36上,使得复位弹簧27克服张力而收缩,顶板23通过销轴26致使螺帽22向外弹出,此时压板5与刮刀梁3的安装侧面分离,进而取出刮刀片4。本实施例刮刀片快换装置采用机械式弹性结构,不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快速更换刮刀片4,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省时省力,生产效率高。同时,刮刀片4可达到很好的平整性,确保了刮墨效果,提高了印刷品质量。而且,本实施例刮刀片快换装置的刮刀梁3设置有进水通道31和出水孔32,出水孔32倾斜地朝向刮刀片4设置,在需要对刮刀进行清洁时,对进水通道31供水,进水通道31的水通过出水孔32喷射到刮刀片4表面上,从而对刮刀片4进行清洗,自动化操作方便且易于对刮刀片4进行清洗,使得刮刀片4刮墨效果好,提高了印刷品质量。
[0044]
参见图11至图15,本实施例刮刀控制装置1包括刮刀片4、刮刀梁3、挂板11和控制机构,刮刀片4位于刮刀梁3的安装侧面上,挂板11安装在刮刀梁3与安装侧面相对的受压侧面36上,挂板11开设有开槽111,本实施例开槽111呈u型槽设置。控制机构包括主梁12、调节组件13和联动组件14,调节组件13包括气油缸131、固定螺母133、顶块134和安装板132,气油缸131安装在主梁12上。具体地,安装板132安装在主梁12靠近刮刀梁3的受压侧面36的侧面上,气油缸131安装在安装板132上并位于主梁12内部,气油缸131的活塞杆1311的一端可移动地贯穿主梁12和安装板132设置。固定螺母133和顶块134套接在气油缸131的活塞杆1311的一端,顶块134具有相互连接的圆台部1342和轴套部1341,轴套部1341位于圆台部1342和固定螺母133之间,圆台部1342的直径大于轴套部1341的直径。开槽111卡和在轴套部1341上,圆台部1342位于受压侧面36和挂板11之间,且圆台部1342远离轴套部1341的端面可抵压在刮刀梁3的受压侧面36上。
[0045]
气油缸131通气体推动液体油的方式驱动活塞杆1311移动,通过活塞杆1311的一端的圆台部1342带动挂板11同步移动,从而使得刮刀梁3和刮刀片4同步移动,从而调节刮刀片4与版辊(未标示)之间的距离,实现对油墨厚薄的调节。气体推动液体油的驱动方式不会因气体的不稳定性而导致刮刀梁3和刮刀片4抖动,导致刮墨不均匀,避免了印刷时出现墨层不均匀问题。通过气油缸131、固定螺母133、顶块134、挂板11、刮刀梁3和刮刀片4之间的同步工作,均匀地、稳定地调节油墨的厚薄,从而提高印刷质量,而且结构简单。
[0046]
本实施例圆台部1342径向开设有多个与轴孔连通的紧固孔13421,多个紧固孔13421绕圆台部1342的轴线均匀分布,紧固件(未标示)插入紧固孔13421并抵接在活塞杆1311的外周壁上。紧固件包括不限于螺丝、螺钉、螺栓、膨胀销等紧固零件,膨胀销的工作原理类似膨胀螺栓。当紧固件为螺丝、螺钉、螺栓等具有外螺纹的紧固零件时,则紧固孔13421具有内螺纹,从而紧固件与紧固孔13421螺纹配合且一端抵接在活塞杆1311的外周壁上。
[0047]
联动组件14包括联动板141、轴承板146、固定座145、四个轴承144、两个连杆142、四个限位套143以及两个挡板147,联动板141安装在刮刀梁3的受压侧面36上,联动板141远离受压侧面36的侧面凸出延伸有两个悬臂1411。固定座145位于两个悬臂1411之间地安装
在主梁12上,轴承板146安装在固定座145上,固定座145、轴承板146和联动板141之间在活塞杆1311的移动方向上形成两个并排设置的限位槽148。一个连杆142的两端贯穿设置在两个悬臂1411上,两个轴承144邻接地套接在一个连杆142上并位于一个限位槽148内,则四个轴承144分成两组并可在活塞杆1311的移动方向上滚动地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槽148内。
[0048]
两个限位套143套接在一个连杆142,一个连杆142上的两个轴承144位于两个限位套143之间,一个限位套143抵靠在一个悬臂1411和一个轴承144之间。两个挡板147分别安装在轴承板146相对的两侧面上,两个挡板147延伸至限位槽148并抵靠在一个连杆142上的两个轴承144的两外端面上。在气油缸131控制刮刀梁3和刮刀片4同步移动的过程中,刮刀梁3通过联动板141带动四个轴承144在两个限位槽148内沿活塞杆1311的移动方向滚动,提高气油缸131控制刮刀梁3和刮刀片4同步移动的稳定性和精度,均匀地、稳定地调节油墨的厚薄,从而提高印刷质量,而且结构简单。
[0049]
为了加强控制刮刀梁3和刮刀片4同步移动的稳定性和精度,刮刀控制装置1可设有多个挂板11、多组调节组件13和多组联动组件14,其中挂板11、调节组件13和联动组件14的数量不尽相同。
[0050]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