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盖章功能的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8938发布日期:2021-03-02 20:1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盖章功能的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盖章功能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传统打印机具有打印功能,不具备盖章功能。需要将文件打印出来后再通过人工进行盖章操作,浪费人力资源;或者是另外再通过自动盖章装置对文件进行盖章,也就是为了完成打印和盖章两个功能需要用到至少两个设备,因所需设备多,所以使用不够便捷,设备占用空间大;或者是在打印机上安装盖章装置,但是结构过于复杂,程序繁琐,制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盖章功能的打印机,实现打印、盖章双功能,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有助于提高办公自动化。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盖章功能的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本体,在与所述打印机本体工作面垂直方向设置有上角铁,其特征在于:包括盖章模组,所述盖章模组固定在所述上角铁朝向工作面的一侧,所述盖章模组包括基板、凸轮机构、杠杆机构以及盖章机构,所述凸轮机构、所述杠杆机构以及所述盖章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基板上,其中:
[0005]
所述基板呈c字型,其开口两端固定在所述上角铁朝向工作面的一侧;
[0006]
所述凸轮机构包括电机和凸轮,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基板开口内,所述凸轮与所述电机相对并设置于所述基板远离开口方向的一侧;
[0007]
所述杠杆机构包括杠杆和中心轴,所述杠杆一端架设在所述凸轮上,其中部套设在固定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中心轴上,其另一端架设在所述盖章机构顶部;
[0008]
所述盖章机构包括支撑板、印章、a连接板、连接轴、印章螺母以及自动复位装置,所述自动复位装置一端设置有所述印章螺母,所述印章螺母顶部与所述杠杆接触,所述自动复位装置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a连接板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下方设置有所述印章,所述连接轴一端连接所述印章螺母,所述连接轴另一端与所述印章连接。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杠杆包括左连接杆、固定杆以及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杆呈l型,其较长边架设在凸轮上,其较短边与所述固定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另一端朝向所述基板开口方向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固定连接在所述右连接板上。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中心轴套和凸起,所述中心轴套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中部与所述中心轴接触处,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中部朝向工作面的一端。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b连接板和杠杆弹簧,所述b连接板设置于所述中心轴正下方并固定在所述基板上,所述杠杆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b连接板上,另一端挂设在所述凸起上。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自动复位装置采用压缩弹簧或者拉伸弹簧或者弹片或者塔簧。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并与所述支撑板上表面接触。
[0014]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
本实用新型实现打印、盖章双功能,完成打印的同时进行盖章,大大的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且本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有助于提高办公自动化。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盖章模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盖章模组正视图;
[0020]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盖章模组电机安装位置示意图;
[0021]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杠杆机构示意图。
[0022]
图中:100、打印机本体;200、上角铁;300、盖章模组;310、基板;321、电机;322、凸轮;331、杠杆;332、中心轴;333、左连接杆;334、固定杆;335、右连接板;340、中心轴套;350、凸起;360、盖章机构;361、支撑板;362、印章;363、a连接板;364、连接轴;365、印章螺母;366、自动复位装置;367、轴套;370、b连接板;380、杠杆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24]
目前,传统打印机具有打印功能,不具备盖章功能。需要将文件打印出来后再通过人工进行盖章操作,浪费人力资源;或者是另外再通过自动盖章装置对文件进行盖章,所需设备多,使用不够便捷;或者是在打印机上安装盖章装置,但是结构过于复杂,程序繁琐,制作成本高。
[0025]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盖章功能的打印机,包括图1所示的打印机本体100,所述打印机本体100完成打印功能部分为工作面,如图1中所示的a,在与所述打印机本体100工作面a垂直方向上,固定设置有上角铁200,所述上角铁200朝向工作面a的一侧上安装有盖章模组300。
[0026]
实施例1
[0027]
本申请提供一种如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例1,所述盖章模组300包括基板310、凸轮机构、杠杆机构以及盖章机构360,所述基板310呈c字型,其开口两端沿远离开口内部方向延伸部分,当确定所需盖章位置时,将所述盖章模组300放置在对应所述上角铁200位置,此时在所述延伸部分上打孔需穿过所述上角铁200,接着通过固定件将所述盖章模组300固定在所述上角铁200朝向所述工作面a的侧面上。
[0028]
如图4所示,所述凸轮机构包括电机321和凸轮322,所述电机321设置于所述基板310开口内部,在所述基板310朝向所述工作面a的一侧与所述电机321相对应位置安装有所
述凸轮322,所述电机321由pc机控制,所述电机321给所述凸轮322的转动提供动力。
[0029]
如图3所示,所述杠杆机构包括杠杆331和中心轴332,所述杠杆331一端架设在所述凸轮322上方,所述杠杆331中部套设在固定于所述基板310上的所述中心轴332上,所述杠杆331另一端架设在所述盖章机构360上;
[0030]
其中,如图5所示,所述杠杆331包括左连接杆333、固定杆334以及右连接板335,所述左连接杆333呈l型,所述左连接杆333较长边架设在所述凸轮322上方,所述左连接杆333较短边与所述固定杆334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334另一端朝向所述基板310开口方向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固定连接在所述右连接板335上。
[0031]
如图2所示,所述盖章机构360包括支撑板361、印章362、a连接板363、连接轴364、印章螺母365以及自动复位装置366,所述自动复位装置366一端设置有所述印章螺母365,所述印章螺母365顶部与所述杠杆331接触,所述自动复位装置366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361上,所述支撑板361通过所述a连接板363与所述基板31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361下方设置有所述印章362,所述连接轴364一端连接所述印章螺母365,所述连接轴364另一端与所述印章362连接,所述连接轴364位于所述自动复位装置366中部;
[0032]
其中,所述自动复位装置366采用压缩弹簧或者拉伸弹簧或者弹片或者塔簧,完成所述印章362复位即可,不限与仅采用弹簧;所述盖章机构360还包括轴套367,所述轴套367设置于所述连接轴364与所述自动复位装置366之间,同时所述轴套367套设在所述连接轴364上,并与所述支撑板361上表面接触。
[0033]
本方案还包括中心轴套340和凸起350,所述中心轴套340设置于所述固定杆334中部与所述中心轴332接触处,所述凸起350设置于所述固定杆334中部朝向工作面的一端;还包括b连接板370和杠杆弹簧380,所述b连接板370设置于所述中心轴332正下方并固定在所述基板310上,所述杠杆弹簧380一端固定在所述b连接板370上,另一端挂设在所述凸起350上,所述杠杆弹簧380始终挂设在所述凸起350和所述b连接板370上,因此对所述杠杆331始终提供一个向下的拉力,对所述杠杆331中部起到限位固定作用。
[0034]
本方案具体操作原理,当pc机中系统判断需要盖章,即发送指令给所述电机321,所述电机321运作带动所述凸轮322旋转,所述凸轮322凸出部分将架设其上的所述杠杆331中的所述左连接杆333顶起,因此所述右连接板335向下压,从而与所述右连接板335接触的所述印章螺母365带动所述连接轴364和所述印章362沿所述轴套367的中心线同步向下运动,并压缩所述自动复位装置366;当向下运动一定距离后所述印章362成功在下面纸张上盖章,在完成盖章后所述凸轮322继续转动,所述印章362在所述自动复位装置366的作用下向上运动进行复位,所述印章362脱离纸张,直至恢复到初始状态,等待下次印章动作。
[0035]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打印机本体上的上角铁安装盖章模组实现打印、盖章双功能,完成打印的同时进行盖章,大大的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且本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有助于提高办公自动化。
[0036]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037]
本申请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
括在内。
[0038]
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0039]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