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印机白墨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53031发布日期:2021-06-15 19:56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印机白墨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打印机白墨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印刷行业同样得到快速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传统的印刷技术存在的弊端,如打印速度慢、油墨不环保污染较大且打印材料单一,无法对不同材料进行适用,因此已经无法满足目前市场的需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集机械、计算机机电子信息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数码打印机,数码打印机俗称uv打印机,也被称为平板打印,是印刷行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相对应传统打印技术,数码打印具有诸多优势,如打印材料的多样化,应用领域广泛,如纸、壁砖、木板、服饰等领域,可一次性打印较大尺寸范围,且打印精度高。以及使用的油墨绿色环保,油墨具有瞬间快速固化、不含挥发性有机溶剂voc、污染少的特点。由于其具有诸多优势而被越来越多的应在领域。

现有的数码打印机主要由打印机、支撑架和驱动打印机移动的驱动装置构成,其中打印机主要通过喷头进行油墨打印。现有的打印机油墨色彩种类多种多样,品牌繁杂,因此油墨的质量也各不相同,尽管油墨色彩种类不同但在进行打印时很多材质都会用到白墨,白墨可以调节彩色油墨色相,体现浮雕效果、使打印的图案效果形象逼真。但白墨多存在自身颗粒较大的问题,尤其是劣质白墨,以及静止时白墨会出现沉淀物,由于喷头的内径较小,当出现较多沉淀物聚集形成团状杂质后会造成喷头的堵塞。因此需要在一种可在数码打印机暂停打印时对其管道内的白墨进行循环的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有效降低白墨沉淀聚集的打印机白墨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打印机白墨循环系统,包括墨舱和喷头,所述的喷头与所述的墨舱相连接用于喷出油墨,所述的墨舱与所述的喷头之间设置有循环输送系统,所述的循环输送系统包括输送泵、控制阀和负压泵,所述的墨舱设置有伸入其内侧底部的输送管,所述的输送管与所述的输送泵相连通,所述的输送泵通过单向阀与所述的控制阀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的控制阀另一端与喷头相连通,所述的单向阀与控制之间的管路通过中间阀与进料管相连通,所述的进料管伸入到墨舱的内部且进料管的下端位于墨舱的上端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输送泵与所述的单向阀之间设置有过渡阀;优点在与过渡阀的设置可进一步保障本系统的可靠性,即当单向阀因长期使用其关断能力失效时,可通过控制电磁阀进行管路的断开,从而切断后续的供墨。当过渡阀关断后输送泵的压力上升,当超过限定压力后输送泵会自动停止工作。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单向阀与所述的控制阀之间设置有过渡舱,所述的单相阀、控制阀均与所述的过渡舱相连通;优点在于过渡舱的设置可提高白墨在管路内的连续性,减少气泡的影响,从而避免出现打印机在打印过程中出现白墨断流的现象。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喷头还连接有防止墨水低落的负压泵;优点在于负压泵的设置可使得喷头在停止工作时对喷头内的液体施加作用力,防止其低落,避免污染打印的图案,提高打印机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输送泵为蠕动泵;优点在于蠕动泵的设置可有效提高本系统的供墨能力,且可对供墨的流量进行控制,同时通过蠕动泵进行输送时还可在管道内出现大气泡时进行破碎,避免气泡对后续打印的影响。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墨舱内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的缓冲板倾斜设置在墨舱的上端部且位于所述的进料管的下方,所述的缓冲板上开设有多个孔;优点在于倾斜设置的缓冲板可在白墨进进入到墨舱内时起到缓冲作用,通过液体的流动性对液体内出现的气泡进行破碎,进而提高墨舱内白墨的质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缓冲板的下方设置有过滤层,所述的过滤层靠近所述的缓冲板;通过过滤层可起到对进入墨舱内的白墨进行过滤,提高白墨质量减少大颗粒杂质。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墨舱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液体高度的液位仪;通过液位仪可实现对墨舱内的白墨的含量进行检测,提醒操作员进行白墨补充或墨舱的整体更换,避免打印机出现缺墨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设置的循环输送装置可使得打印机内的白墨在管路内进行循环,避免发生沉积导致其堵塞喷头,进而提高打印机的使用寿命。其中循环输送系统包括输送泵、控制阀和负压泵,输送泵通过单向阀与控制阀的一端相连通,单向阀在一定压力下才可导通,因此单向阀的设置可保障输送泵输送的稳定性;且通过控制过渡阀、控制阀和中间阀的通断即可实现白墨的循环流动,结构简单,且均通过打印机的控制系统进行统一控制,可实现自动化操控,响应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循环输送系统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打印机白墨循环系统,包括墨舱1和喷头2,墨舱1安装在打印机的支撑架15内,喷头2固定设置在移动支架16上。在墨舱1与喷头2之间设置有循环输送系统,其中循环输送系统包括输送泵3、控制阀6和负压泵14。上述墨舱1设置有伸入到内侧底部的输送管9,输送管9的上端伸出墨舱1且与输送泵3的进口相连通,输送泵3的出口与过渡阀8的入口相连通,过渡阀8的出口与单向阀4的入口相连通,单向阀4的出口与过渡舱5相连通,其中过渡舱5还与控制阀6的入口相连通,控制阀6另一端与喷头2相连通,喷头2的入料口处还连接有防止墨水低落的负压泵14。同时过渡舱5还通过中间阀7与进料管13相连通,进料管13伸入到墨舱1的内部且进料管13的下端位于墨舱1的上端部,从而形成便于白墨循环的通路。上述的输送泵3为蠕动泵,通过蠕动泵的设置可实现白墨的循环不间断输送且送料量精准可控。

上述墨舱1内设置有多孔的缓冲板10,缓冲板10设置在墨舱1的上端部且位于进料管13的下方,且缓冲板10倾斜设置在墨舱1内;缓冲板10的下方设置有过滤层11,过滤层11靠近缓冲板10。同时墨舱1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液体高度的液位仪12。当白墨经进料管13进入到墨舱1内时,首先落入到缓冲板10上,由于缓冲板10倾斜设置可使得液面沿缓冲板10倾斜流动,并从缓冲板10上开设的孔流入到过滤层11,经过滤后进入到墨舱1内。

上述的过渡阀8、控制阀6、中间阀7、液位仪12和蠕动泵均与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相连接,且过渡阀8、控制阀6、中间阀7均为二通电磁阀,通过控制系统控制二通电磁阀的通断,以及通过控制系统驱动电机转动为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工作使可通过整体置换墨舱1或通过进料管13向墨舱1内加注白墨以保障墨舱1内白墨的含量,同时可通过液位仪12检测墨舱1内白墨的剩余量,防止白墨不足导致打印机打印时出现缺墨的现象。正常工作时控制过渡阀8和控制阀6打开,中间阀7关闭,且此时负压泵14不工作,通过蠕动泵将墨舱1内的白墨经过渡阀8、单向阀4向过渡舱5内注入白墨,白墨注入后流经控制阀6进入到喷头2内,最后经喷头2向外喷出。当需要暂停打印时为防止白墨在暂停时间内发生沉积进而出现堵塞喷头2的现象,需要对管路内的白墨进行循环流动,具体为将控制阀6关闭,并控制负压泵14工作,由于负压泵14负压作用避免喷头2内的液体滴落。同时控制中间阀7打开,由于中间阀7打开,在蠕动泵的输送下使得墨舱1和过渡舱5内的白墨经过中间阀7重新回流至墨舱1形成循环,从而避免白墨静止后沉积形成大颗粒杂质堵塞喷头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的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