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短程收纸装置的节能降耗书刊轮转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55782发布日期:2021-05-14 13:5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短程收纸装置的节能降耗书刊轮转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短程收纸装置的节能降耗书刊轮转印刷机。


背景技术:

2.书刊轮转印刷机主要采用卷筒纸作为承印材料的印刷机,主要为胶印印刷。现有技术重的书刊轮转印刷机主要包括送纸单元、印刷单元、折页单元和收纸单元,而现有技术中的书刊轮转印刷机的收纸单元又包括排废过口机、转角机、纠正机、整匀机、侧整机和堆积机,使得整个收纸单元占地面积大、能耗高,同时也一定程度的影响效率并增加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设备保养维护费用。另外,现有书刊轮转印刷机上未设置干燥装置,当遇到大面积图案印刷或彩色图案叠色印刷时,折页单元的书夹和折页机构均会对印刷图案造成不同程度的压脏、拖花,影响印刷品质量,增加产品损耗,如果要减少压脏、拖花就需降低印刷机运转速度,从而制约生产效率。
3.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占地面积小、效率高、节能降耗的书刊轮转印刷机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短程收纸装置的节能降耗书刊轮转印刷机,通过缩短收纸装置行程,并增加干燥装置,来缩小印刷机占地,降低能耗和产品损耗,提升收纸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具有短程收纸装置的节能降耗书刊轮转印刷机,包括送纸单元、印刷单元、折页单元、收纸单元和干燥装置,所述送纸单元、印刷单元、折页单元和收纸单元依次连接,所述印刷单元包含多个依次连接的印刷色组,在最后一个印刷色组上设置有所述干燥装置,所述收纸单元包括传送连接装置和堆积装置,所述传送连接装置一端与折页单元出口相连接,另一端与堆积装置进口相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干燥装置包括固定支架、灯座、温度调节器、信号控制器和开关,所述固定支架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印刷机最后一个印刷色组上,另一端与所述灯座连接固定,所述温度调节器通过导线与所述灯座一端连接,并通过导线与所述信号控制器、开关、印刷色组电器控制箱依次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立柱、悬臂、转动臂、转动轴一和转动轴二,所述悬臂一端固定在所述立柱顶端,所述转动臂一端通过所述转动轴一与所述悬臂活动连接,所述转动臂可绕转动轴一作上下转动,所述转动臂另一端通过转动轴二与灯座一端活动连接,灯座可绕转动轴二转动。
9.进一步地,所述灯座中安装有发热灯管。
10.进一步地,所述传送连接装置包括架体、第一传送部、第二传送部和电机,所述架
体一端顶部设置有转动副一,所述架体另一端顶部设置有油压伸缩杆,所述油压伸缩杆顶端设置有转动副二,所述架体通过所述转动副一、所述转动副二与所述第二传送部连接固定,所述第一传送部通过铰链与第二传送部连接,第一传送部可沿铰链转动折叠于第一传送部之上。
11.进一步地,所述传送连接装置的第二传送部在所述油压伸缩杆的伸、缩作用下,绕转动副一作上、下转动而形成一定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为0

20度。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传送装置将折页单元与收纸单元的堆积机直接连接,省去了原有的转角机、纠正机、整匀机、侧整机等装置,从而缩减了书刊轮转印刷机的占地面积,缩短了收纸行程,从而节省了印刷机耗电量,同时在书刊轮转印刷机的最后一个印刷色组上加装干燥装置,有效提高印刷图案的干燥速度,减少折页、传送过程的压脏、拖花情况发送,从而减少损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14.图1 为现有技术中书刊轮转印刷机的组成单元示意图;
15.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书刊轮转印刷机的组成单元示意图;
16.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干燥装置立体效果示意图;
17.图4 为本实用新型的传送连接装置立体效果示意图。
18.图中:1.送纸单元,2.印刷单元,21.印刷色组,3.折页单元,4.排废过口机,5.转角机,6.纠正机,7.整匀机,8.侧整机,9.收纸单元,91.传送连接装置,911.架体,912.第二传送部,913.第一传送部,914.电机,915.铰链,916.转动副一,917.油压伸缩杆,918.转动副二,92.堆积装置,10.干燥装置,101.固定支架,1011.立柱,1012.悬臂,1013.转动臂,1014.转动轴一,1015.转动轴二,102.灯座,103.温度调节器,104.信号控制器,105.开关,106.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2.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2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4.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书刊轮转印刷机的组成单元示意图,包括了送纸单元1、印刷单元2、折页单元3、排废过口机4、转角机5、纠正机6、整匀机7、侧整机8和堆积装置92,整个印刷机的行程长、占地面积大,折页后的排废、纠正等功能装置作用并不大,且使整套印刷机的用电能耗过大。
2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短程收纸装置的节能降耗书刊轮转印刷机,包括送纸单元1、印刷单元2、折页单元3、收纸单元9和干燥装置10,所述送纸单元1、印刷单元2、折页单元3和收纸单元9依次连接,所述印刷单元2包含多个依次连接的印刷色组21,在最后一个印刷色组21上设置有干燥装置10,所述收纸单元9包括传送连接装置91和堆积装置92,所述传送连接装置9一端与折页单元3出口相连接,另一端与堆积装置92进口相连接。
26.如图3所示,干燥装置10包括固定支架101、灯座102、温度调节器103、信号控制器104和开关105,所述固定支架101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印刷机最后一个印刷色组21上,另一端与所述灯座102连接固定,灯座中安装有发热灯管(图中未示出),用于为印刷色的干燥提供合适的干燥温度,所述温度调节器103通过导线106与所述灯座102一端连接,并通过导线106与所述信号控制器104、开关105、印刷色组21电器控制箱依次连接,在印刷前,开启开关105,并在温度调节器103上设定好干燥温度,干燥温度的高低通过发热灯管的亮度体现,发热灯管越亮表示干燥温度越高,在印刷机启动时,与印刷色组21电器控制箱相连接的信号控制器104接受到印刷机启动信号时,将该启动信号传递给灯座102,从而控制发热灯管点亮发热,印刷机停机时,信号控制器104接受到印刷机停机信号,并将该停机信号传递给灯座102,从而控制发热灯管熄灭。
27.为了能更好的调节灯座102离印刷卷纸的距离,固定支架101设置有立柱1011、悬臂1012、转动臂1013、转动轴一1014和转动轴二1015,所述悬臂1012一端固定在所述立柱1011顶端,悬臂1012不做任何转动,所述转动臂1013一端通过所述转动轴一1014与所述悬臂1012活动连接,转动臂1013可绕转动轴一1014作上下转动,从而带动灯座102进行上下转动,以调节灯座102离印刷卷纸的距离,从而更好的达到干燥目的,又能有效控制用电能耗,所述转动臂1013另一端通过转动轴二1015与灯座102一端活动连接,灯座102可绕转动轴二1015转动,从而有效调节灯座102与印刷卷纸的干燥照射角度,使发热灯管能直接照射在印刷卷纸上。
28.如图4所示,传送连接装置91包括架体911、第一传送部912、第二传送部913和电机914,所述架体911一端顶部设置有转动副一916,所述架体911另一端顶部设置有油压伸缩杆917,所述油压伸缩杆917顶端设置有转动副二918,所述架体911通过所述转动副一916、所述转动副二917与所述第二传送部912连接固定,所述第一传送部913通过铰链915与第二传送部912连接,第一传送部913可沿铰链915转动折叠于第一传送部912之上。
29.传送连接装置91的第二传送部912在所述油压伸缩杆917的伸、缩作用下,绕转动副一916作上、下转动而形成一定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为0

20度,从而更好的与折页单元3的出口和堆积装置92的进口之间连接。
30.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