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色水性印刷机。
背景技术:
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和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纺织品、塑料品等承印物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对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等机构组成,分为平版印刷机、凸版印刷机和凹版印刷机等。水性印刷机就是凸版印刷机的一种,其原理是印刷时先将印刷图文印到印版上,然后再由印版转印到纸张上,根据一次走纸完成的印刷色数可以分为单色、双色、三色及多色印刷机。
目前常用的多色印刷机通常采用多个单色彩水性印刷机作为独立的印刷单元组合成多色的印刷生产线,各印刷单元之间采用传送机构进行传送。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承印物在传输过程,在两个印刷单元之间传递时,易发生位置偏移,导致印刷错位,印刷质量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承印件在各色的印刷单元之间传输时保持相对的印刷位置,避免印刷错位,提高印刷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三色水性印刷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三色水性印刷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三色水性印刷机,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机架顶部的印刷装置,所述印刷装置下方设有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传送带和用于驱动传动带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驱动电机和固定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传动辊,所述传送带套设在传动辊上,所述传送带两侧均安装有纠偏板,所述纠偏板沿传送带的送料方向对称设置,所述纠偏板靠近传送带进料端的一端固定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远离纠偏板的一端向外扩张呈喇叭状,所述导向板沿远离纠偏板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承印物完成一次印刷后传输到下一印刷单元时,由位于两侧的纠偏板进行纠偏,保证承印物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保证了印刷的精确性,避免了出现印刷图案堆叠、印刷错位等情况,保证了印刷的质量;由于导向板向外扩张,导向板对承印物的捕捉面积增大,提高了传送带纠偏的使用范围;导向板的夹角逐渐变大,在对承印物进行引导的同时缓冲了承印物纠偏时受到的偏折的力,保护了承印物的结构,提高了印刷质量。
优选的,所述纠偏板通过固定组件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纠偏板上的支杆和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的套杆,所述套杆套设在支杆上,所述套杆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固定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传送带两侧的纠偏板根据承印物的尺寸调节间距,扩大了印刷机的使用范围,提高了纠偏的兼容性。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传送带的下方设有风门,所述风门安装在机架上,所述风门竖直设置且设置为上方进风、下方出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传送带下方的风门对承印物施加吸力,使承印物得以贴合在传送带上,增强了承印物传输的稳定性,提高了印刷质量。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的出料端设有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的横杆,所述横杆上固定连接有两根连杆,所述连杆远离横杆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引导承印物的导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板连接两个印刷单元之间的传送带,提高了传送带传输承印物的稳定性,进一步减少了承印物在传输时发生偏移的可能性,提高了印刷的质量,采用两根连杆对导板进行支撑,提高了导板的稳定性,增强了导杆引导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导板靠近传送带一端低于传送带表面,所述导板远离传送带一端高于传送带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印物在两个印刷单元间传输时保持平稳,避免了出现承印物卡入两印刷单元间的间隙的情况,保证了承印物传输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的下方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固定连接在机架上,所述安装杆上均匀绕设有电热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在传送带底部的安装杆上的电热丝对承印物起到了烘干的作用,加速了油墨在承印物上成型,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同时减少了油墨互相污染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安装杆上方设有由导热材质制成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向下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罩对电热丝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减少了油墨掉落到电热丝上造成故障的风险,提高了印刷机的安全性,保护罩倾斜向下的侧边避免了油墨在保护罩上堆积,提高了保护罩的清洁度。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可拆卸连接有集墨盒,所述集墨盒设于安装杆的下方且位于相邻两个保护罩之间间隙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罩上滑落的油墨落入集墨盒中进行收集,避免了油墨对印刷机造成污染,提高了印刷机的清洁度,同时由保护罩和集墨盒组成的屏障降低了油墨进入风门的可能性,延长了风门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集墨盒的底面自其宽度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入集墨盒的油墨沿着倾斜的底面向最低处聚集,减少了油墨的上表面积,减缓了油墨的挥发速度,提高了油墨的回收利用率,进而节约了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承印物受到纠偏板的引导,得以在传输时保持相对的印刷位置,避免了印刷错位等意外情况的发生,提高了传输的稳定性,提高了产品印刷的质量;
2.通过设置在传送带下方的风门和导板提高了承印物传输的稳定性,提高产品的印刷质量;
3.电热丝帮助承印物上的油墨快速成型提高了产品的印刷效率,通过集墨盒对油墨进行阻隔和收集,提高了印刷机的清洁度以及油墨的回收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三色水性印刷机的进料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三色水性印刷机的驱动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三色水性印刷机的出料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三色水性印刷机的两个印刷单元的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三色水性印刷机的输送装置及其下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三色水性印刷机的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印刷装置;21、墨辊;22、印版辊;3、输送装置;31、传送带;311、通孔;32、驱动组件;321、驱动电机;322、传动辊;4、纠偏板;5、导向板;6、固定组件;61、支杆;62、套杆;63、螺纹孔;64、固定栓;7、横杆;8、连杆;9、导板;10、安装杆;11、电热丝;12、集墨盒;13、风门;14、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三色水性印刷机。参照图1和图2,一种三色水性印刷机包括机架1,机架1的顶部安装有印刷装置2,印刷装置2包括用于上墨的墨辊21和用于转印花纹的印版辊22。印刷装置2下方设有用于输送承印物的输送装置3,输送装置3包括用于传输承印物的传送带31和用于驱动传送带31的驱动组件32,驱动组件32包括驱动电机321和固定在驱动电机321输出轴上的传动辊322,驱动电机321固定安装在机架1的侧壁上。机架1上通过固定组件6固定有两块纠偏板4,两块纠偏板4沿传送带31的进料方向对称设置在传送带31的两侧。设置在传送带31上的纠偏板4对输送装置3上的承印物进行纠偏,保证了承印物在传输时相对的印刷位置,减少了印刷错位或重叠的可能性,提高了印刷质量。
参照图2,固定组件6包括套杆62和支杆61,支杆61固定在纠偏板4靠近机架1的一面,套杆62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套杆62套设在支杆61上,套杆62上开设有螺纹孔63,螺纹孔63内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支杆61的固定栓64。支杆61和套杆62组合形成可伸缩的固定组件6,使得两个纠偏板4得以调整间距和位置,便于灵活应对不同的印刷位置以及承印物尺寸,提高了印刷机使用的灵活性。
参照图2,纠偏板4靠近传送带31进料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板5,两个导向板5向外扩张呈喇叭状,导向板5上越远离纠偏板4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越小。通过导向板5对承印物进行捕获和引导,便于承印物进入两个纠偏板4间进行矫正,向外扩张的导向板5扩大了其对承印物的捕获范围,提高了导向板5的引导能力,导向板5的倾角便于缓和承印物受到引导时的压力,减小承印物受到破坏的可能性,提高了印刷的安全性。
参照图3和图4,机架1上靠近传送带31输出端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横杆7,横杆7上固定连接有两根连杆8,两根连杆8上架设安装有导板9,导板9靠近传送带31的输出端的一侧倾斜向下且低于传送带31表面,导板9远离传送带31输出端的一侧倾斜向上且高于传送带31表面。导板9对在两个印刷单元之间传输的承印物进行支撑和保护,减少了承印物掉入两印刷单元间间隙的可能性,提高了两个印刷单元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倾斜设置的导板9避免了由于导板9阻碍承印物进行传输,提高了传输的稳定性。
参照图5,传送带31下方设有安装杆10,安装杆10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且沿传送带31的宽度方向设置,安装杆10上绕设有电热丝11,在传送带31下方设置的电热丝11对承印物起到烘干的作用,帮助承印物上的油墨快速成型,减少了承印物在不同的印刷单元上印刷时发生油墨污染的可能性。电热丝11上方设有用于保护电热丝11的保护罩14,保护罩14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设置在电热丝11上的保护罩14避免了油墨掉落沾染到电热丝11造成机器故障。保护罩14的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向下倾斜,保护罩14倾斜设置的边缘避免了油墨在保护罩14的阻挡下聚集,提高了保护罩14表面的清洁度,减少了机器清洁的人工成本。安装杆10的下方设有集墨盒12,集墨盒12通过卡栓可拆卸连接在机架1上,集墨盒12的开口对准相邻的两个保护罩14之间的间隙。设置在保护罩14下方的集墨盒12便于对掉落的油墨进行收集和回收利用,既避免了印刷机工作环境污染有提高了油墨的利用率,同时可拆卸的集墨盒12便于工作人员将集墨盒12取出对油墨进行回收,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参照图6,集墨盒12的底面自一侧边向另一侧边向下倾斜,便于油墨在集墨盒12中的聚集,减少了油墨的挥发损失量,提高了油墨的回收利用率。传送带31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311,集墨盒12的下方设有竖直向下设置的风门13,风门13上方进风、下方出风,使得承印物在传送带31上传输时,受到风门13产生的吸力,保持贴合在传送带31上,提高了传动带传送承印物的稳定性,减少了承印物偏移的可能性,提高了印刷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三色水性印刷机的实施原理为:当本申请的三色印刷机对承印物进行印刷时,将承印物放置在传送带31上,根据承印物的尺寸和印刷位置调整两个纠偏板4之间的间距,调整完成后拧动固定栓64将纠偏板4固定,启动驱动电机321以及印刷装置2,墨辊21将油墨施加到印版上,由印版辊22将图案印刷到承印物上。
当承印物在第一个印刷单元完成一种颜色的印刷后,传送带31将承印物向下一印刷单元传输,此时电热丝11对承印物进行烘干,帮助表面的油墨快速成型。在传输过程中,风门13的吸力使得承印物保持贴合在传送带31上,提高了传输的稳定性,承印物到达传送带31的出料端后,落在导板9上,由于导板9低于传送带31表面,承印物不会被卡住。在导板9的引导下承印物从上一印刷单元的传送带31的出料端传递到下一印刷单元的传送带31的进料端,此时承印物被导向板5引导,进入两个纠偏板4之间,受到纠偏板4的限制,承印物得到固定,得以保持相对稳定的印刷位置,减少了印刷错位的可能性。
最终承印物在三种颜色的印刷单元中印刷完成后,在其表面形成完整的图案,完成印刷。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