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印刷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薄膜印刷装置用模具更换机构。
背景技术:
薄膜是一种薄而软的透明薄片,其主要是用塑料、胶粘剂、橡胶或其他材料制成,薄膜科学上的解释为: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沉积在基片表面形成的二维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水平的不断进步,现阶段对于薄膜的生产大都采用薄膜印刷装置来完成,在薄膜印刷装置中对于薄膜进行版样的制作均是采用模具来完成。
现有技术的不足:传统的薄膜印刷装置中所使用的模具均是采用固定架与驱动机构进行连接,在需要对不同的模具进行更换使用时,使用者需要将整个固定架以及模具与驱动机构进行拆卸才能够进行更换,进而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印刷装置用模具更换机构,解决了传统的薄膜印刷装置中所使用的模具均是采用固定架与驱动机构进行连接,在需要对不同的模具进行更换使用时,使用者需要将整个固定架以及模具与驱动机构进行拆卸才能够进行更换,进而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薄膜印刷装置用模具更换机构,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顶部的底座,所述底座顶部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部设置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动组件,所述下模板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通孔,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且所述底座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顶座,所述顶座设置在限位杆之间,所述顶座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部设置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顶部设置有第二滑动组件,所述上模板一侧开设有第二限位通孔,所述顶座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组件。
优选的,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匹配设置,所述上模板底部设置有导向杆,且所述下模板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杆相匹配的导向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通孔内壁直径与所述第二限位通孔内壁直径相同,且所述第一限位通孔长度与所述第二限位通孔长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顶座两侧中间位置均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杆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顶座两侧通过通孔与所述限位杆套设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通孔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组件由第一滑槽、第一滑块组成,所述第一滑槽开设在第一安装槽底部内侧,所述第一滑块底部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顶部与所述下模板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由第二滑槽以及第二滑块组成,所述第二滑槽开设在第二安装槽顶部,所述第二滑块顶部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底部与所述上模板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均由固定杆、限位槽、滑板、压缩弹簧以及拉杆组成,所述固定杆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通孔、第二限位通孔卡合连接,所述固定杆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滑板以及压缩弹簧均设置在限位槽内部,所述固定杆一端贯穿限位槽与所述滑板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拉杆一端与所述滑板远离固定杆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滑板远离固定杆一侧与所述限位槽远离固定杆一侧之间,且所述压缩弹簧与拉杆位于限位槽内部外壁套设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远离固定杆一侧设置有限位螺孔,所述限位螺孔内部旋合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拉杆一端贯穿限位螺孔与所述螺纹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另一端管道限位螺孔连接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膜印刷装置用模具更换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顶座、底座、第一滑动组件、第二滑动组件、第一限位通孔、第二限位通孔、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在进行使用时,使用者需要对上模板以及下模板进行更换使用时,只需通过拉动把手,使得固定杆实现对于上模板以及下模板的固定限位作用,然后在通过第一滑动组件以及第二滑动组件将下模板以及上模板进行拉出,在将新的上模板与下模板分别通过第二滑动组件、第一滑动组件进行连接,然后松开把手即可完成对于上模板以及下模板的固定,进而提高了使用者对于上模板以及下模板的更换效率,从而提高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螺孔以及螺纹杆,在进行使用时,当对上模板以及下模板更换完成以后,可以通过拧动螺纹杆,使得螺纹杆能够与限位螺孔进行旋合连接,进而保证了第一固定组件以及第二固定组件对于下模板以及上模板的固定效果,从而保证了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座与限位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第一滑槽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底板;2、底座;3、第一安装槽;4、下模板;5、第一限位通孔;6、限位杆;7、驱动机构;8、顶座;9、第二安装槽;10、上模板;11、第二限位通孔;12、导向杆;13、导向槽;14、第一滑槽;15、第一滑块;16、第二滑槽;17、第二滑块;18、固定杆;19、限位槽;20、滑板;21、压缩弹簧;22、拉杆;23、限位螺孔;24、螺纹杆;2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薄膜印刷装置用模具更换机构,包括底板1以及设置在底板1顶部的底座2,所述底座2顶部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安装槽3,第一安装槽3的设置方便了下模板4的安装,所述第一安装槽3内部设置有下模板4,所述下模板4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动组件,第一滑动组件的设置使得下模板4能够与第一安装槽3进行滑动连接,进而进一步方便了下模板4的安装,所述下模板4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通孔5,所述底座2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且所述底座2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6,所述限位杆6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驱动机构7,所述驱动机构7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顶座8,所述顶座8设置在限位杆6之间,所述顶座8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9,第二安装槽9的设置方便了上模板10的安装,所述第二安装槽9内部设置有上模板10,所述上模板10顶部设置有第二滑动组件,第二滑动组件的设置使得上模板10能够与第二安装槽9进行滑动连接,进而进一步方便了上模板10的安装,所述上模板10一侧开设有第二限位通孔11,所述顶座8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板10与所述下模板4匹配设置,所述上模板10底部设置有导向杆12,且所述下模板4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杆12相匹配的导向槽13,通过设置导向杆12以及导向槽13,进而提高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了上模板10与下模板4出现错位的情况,进而保证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通孔5内壁直径与所述第二限位通孔11内壁直径相同,且所述第一限位通孔5长度与所述第二限位通孔11长度一致,第一限位通孔5与第二限位通孔11的设置,方便了装置对于上模板10与下模板4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顶座8两侧中间位置均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杆6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顶座8两侧通过通孔与所述限位杆6套设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通孔一侧,通过将顶座8通过通孔与限位杆6套设连接,进而方便了顶座8的移动,从而保证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组件由第一滑槽14、第一滑块15组成,所述第一滑槽14开设在第一安装槽3底部内侧,所述第一滑块15底部与所述第一滑槽1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15顶部与所述下模板4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一滑动组件方便了下模板4的安装与拆卸,进而方便了下模板4的更换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由第二滑槽16以及第二滑块17组成,所述第二滑槽16开设在第二安装槽9顶部,所述第二滑块17顶部与所述第二滑槽16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17底部与所述上模板10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二滑动组件方便了上模板10的安装与拆卸,进而方便了上模板10的更换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均由固定杆18、限位槽19、滑板20、压缩弹簧21以及拉杆22组成,所述固定杆18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通孔5、第二限位通孔11卡合连接,所述固定杆18一侧设置有限位槽19,所述滑板20以及压缩弹簧21均设置在限位槽19内部,所述固定杆18一端贯穿限位槽19与所述滑板20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拉杆22一端与所述滑板20远离固定杆18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21设置在滑板20远离固定杆18一侧与所述限位槽19远离固定杆18一侧之间,且所述压缩弹簧21与拉杆22位于限位槽19内部外壁套设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进而方便了使用者对于上模板10以及下模板4的安装与拆卸,从而方便了使用者对于上模板10以及下模板4的更换使用,进而提高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实施例2:
如图1以及图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限位槽19远离固定杆18一侧设置有限位螺孔23,所述限位螺孔23内部旋合连接有螺纹杆24,所述拉杆22一端贯穿限位螺孔23与所述螺纹杆24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24另一端管道限位螺孔23连接有把手25,在进行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拧动螺纹杆24,使得螺纹杆24能够与限位螺孔23进行旋合连接,进而在限位螺杆的作用下能够保证了使用者对于上模板10以及下模板4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了装置使用稳定性。
工作原理:在进行使用时,需要对上模板10以下模板4进行拆卸时,使用者可以分别通过拧动螺纹杆24,然后分别拉动顶座8以及底座2一侧的把手25,使得把手25能够带动螺纹杆24一端的拉杆22进行移动,进而在拉杆22的作用下使得固定杆18分别与第一限位通孔5以及第二限位通孔11进行分离,且在拉杆22的作用下能够带动限位板对压缩弹簧21进行压缩,然后在分别将上模板10以及下模板4向外拉动,使得上模板10顶部的第二滑块17能够与第二滑槽16进行分离,同时下模板4底部的第一滑块15能够第一滑槽14进行分离即可,然后分别将新的上模板10通过第二滑块17与第二滑槽16进行滑动连接,同时将新的下模板4通过第一滑块15与第一滑槽14进行滑动连接,在通过松开拉杆22,使得固定杆18能够在压缩弹簧21的作用下分别与第一限位通孔5以及第二限位通孔11进行卡合连接即可完成对于上模板10以及下模板4的更换。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