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多色标签轮转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32965发布日期:2021-10-29 22:1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多色标签轮转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小型多色标签轮转印刷机。


背景技术:

2.转胶印机主要用于彩色杂志、高档商业广告、高档宣传品、画报、标签等的印刷,在对标签进行印刷的时候,需要将成捆的印刷纸放置在放卷辊中,在通过传动辊带动印刷纸往设备的内部进行输送,使得印刷纸能够经过设备的内部进行印刷,然后将印刷之后的印刷纸成捆的进行收卷,最后将全部收卷完的印刷纸从收卷辊取完成印刷工作。
3.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一种小型多色标签轮转印刷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例如:由于印刷机是通过油墨进行印刷,且喷涂在印刷纸的油墨需要一定时间来进行烘干,而在潮湿的天气中,空气中混有的水分较多,印在印刷纸上的油墨在通过气流烘干的时候,会有水分混在气流中对印刷纸进行冲击,使得印刷纸上的油墨烘干速度变慢,导致印刷纸在进行卷绕的时候会有油墨沾附在导向辊上,造成后续印刷纸中图案出现混色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多色标签轮转印刷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小型多色标签轮转印刷机,其结构包括主体、放卷辊、收卷辊,所述主体内部左侧设有放卷辊,所述收卷辊安装在主体的内部右侧,所述主体包括导向辊、印刷块、风机、烘干装置,所述导向辊安装在主体的内部,所述印刷块位于主体的内部正中间,所述风机位于主体的内部底端,所述烘干装置与风机相连接,且位于印刷块的正下方。
6.进一步的,所述烘干装置包括通料槽、通风管、除水装置、出风装置、加热片,所述通料槽设置在烘干装置的内部正中间,所述通风管横向连接于烘干装置的左侧端面,所述除水装置安装在烘干装置的内部左侧,且与通风管相连通,所述出风装置垂直安装在通料槽的左侧端面,所述加热片垂直安装在通料槽的右侧端面,所述通料槽贯穿于烘干装置的上下两端。
7.进一步的,所述除水装置包括通风槽、分隔片、导风片、吸水海绵、导风装置,所述通风槽设置在除水装置的内部正中间,所述分隔片横向安装在通风槽的内部,所述导风片设有八个,且以四个为一组横向排列于分隔片的上端面,所述吸水海绵为圆环状,且嵌固在除水装置的内端,所述导风装置嵌固在通风槽的右侧,所述导风片与分隔片之间的夹角为45度,且导风片的长度由分隔片的前端向后端逐个增长。
8.进一步的,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导风槽、平流块、分散块,所述导风槽设置在导风装置的内部,所述平流块设有五个,且垂直排列于导风槽的端口,所述分散块设有六个,环绕于导风槽的右侧进行排列,所述分散块的导风槽的中间位置向两端弯曲。
9.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块包括分散片、穿孔、集气端口、平流槽,所述分散片的端面为
圆弧状,所述穿孔设有三个,且贯穿于分散片的端面,所述集气端口设置在穿孔的前端,所述平流槽设有四个,且排列于分散片的后端面,所述集气端口的宽度由左侧向右侧逐渐缩小,所述平流槽的顶部端面平行于水平面。
10.进一步的,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出风板、蓄风口、海绵片、喷风块、积水槽,所述出风板垂直安装在通料槽的左侧,所述蓄风口设有五个以上,且垂直排列于出风板的左侧端面,所述海绵片设置在出风板的内部正中间,所述喷风块连接于蓄风口的后端,所述积水槽设置在蓄风口的内部底端,且贯穿于两两蓄风口,所述积水槽的宽度由上端向下端逐渐缩小。
11.进一步的,所述喷风块包括通槽、导风片、喷气头,所述通槽设置在喷风块的内部,所述导风片设有两个,且垂直安装在通槽的内部上下两端,所述喷气头嵌固在喷风块的末端,所述导风片平行于通槽的端面。
12.进一步的,所述喷气头包括喷气槽、挡块、橡胶片、支撑条,所述喷气槽设置在喷气头的内部,且喷气槽的宽度由左侧向右侧逐渐缩小,所述挡块安装在喷气槽的内部正中间,所述橡胶片设有两个,且分别嵌固在挡块的后端两侧,所述支撑条设有两个,且分别连接于支撑条的后端,所述支撑条为橡胶材质,所述支撑条与橡胶片活动配合。
13.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发明利用气流冲击导风片的端面,使得气流能够往吸水海绵的内部进行流动,从而让混在气流中的水分被吸水海绵吸收,而气流还能够穿过吸水海绵对置于印刷纸端面的油墨进行烘干,能够防止水分混在气流中与印刷纸接触的同时,还能够加快印刷纸端面油墨的烘干速度。
16.2.本发明利用积水槽将附在蓄风口端面的水分进行收集,使得聚集在积水槽中的水分能够被海绵片锁吸收往下进行流动,防止烘干油墨的气流中混有水分,加快油墨的烘干速度。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一种小型多色标签轮转印刷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主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烘干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除水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导风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的分散块正视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的出风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的喷风块正视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的喷气头正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主体1、放卷辊2、收卷辊3、导向辊11、印刷块12、风机13、烘干装置14、通料槽141、通风管142、除水装置143、出风装置144、加热片145、通风槽a1、分隔片a2、导风片a3、吸水海绵a4、导风装置a5、导风槽a51、平流块a52、分散块a53、分散片b1、穿孔b2、集气端口b3、平流槽b4、出风板c1、蓄风口c2、海绵片c3、喷风块c4、积水槽c5、通槽c41、导风片c42、喷气头c43、喷气槽d1、挡块d2、橡胶片d3、支撑条d4。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8.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图6,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如下:
29.其结构包括主体1、放卷辊2、收卷辊3,所述主体1内部左侧设有放卷辊2,所述收卷辊3安装在主体1的内部右侧,所述主体1包括导向辊11、印刷块12、风机13、烘干装置14,所述导向辊11安装在主体1的内部,所述印刷块12位于主体1的内部正中间,所述风机13位于主体1的内部底端,所述烘干装置14与风机13相连接,且位于印刷块12的正下方。
30.所述烘干装置14包括通料槽141、通风管142、除水装置143、出风装置144、加热片145,所述通料槽141设置在烘干装置14的内部正中间,所述通风管142横向连接于烘干装置14的左侧端面,所述除水装置143安装在烘干装置14的内部左侧,且与通风管142相连通,所述出风装置144垂直安装在通料槽141的左侧端面,所述加热片145垂直安装在通料槽141的右侧端面,所述通料槽141贯穿于烘干装置14的上下两端,有利于让印刷纸垂直经过烘干装置14的内部进行烘干。
31.所述除水装置143包括通风槽a1、分隔片a2、导风片a3、吸水海绵a4、导风装置a5,所述通风槽a1设置在除水装置143的内部正中间,所述分隔片a2横向安装在通风槽a1的内部,所述导风片a3设有八个,且以四个为一组横向排列于分隔片a2的上端面,所述吸水海绵a4为圆环状,且嵌固在除水装置143的内端,所述导风装置a5嵌固在通风槽a1的右侧,所述导风片a3与分隔片a2之间的夹角为45度,且导风片a3的长度由分隔片a2的前端向后端逐个增长,有利于通过气流冲击导风片a3的端面,使得气流能够往吸水海绵a4的内部进行流动。
32.所述导风装置a5包括导风槽a51、平流块a52、分散块a53,所述导风槽a51设置在导风装置a5的内部,所述平流块a52设有五个,且垂直排列于导风槽a51的端口,所述分散块a53设有六个,环绕于导风槽a51的右侧进行排列,所述分散块a53的导风槽a51的中间位置向两端弯曲,有利于通过气流冲击分散块a53的端面,从而让气流呈分散状喷向出风装置144。
33.所述分散块a53包括分散片b1、穿孔b2、集气端口b3、平流槽b4,所述分散片b1的端面为圆弧状,所述穿孔b2设有三个,且贯穿于分散片b1的端面,所述集气端口b3设置在穿孔b2的前端,所述平流槽b4设有四个,且排列于分散片b1的后端面,所述集气端口b3的宽度由左侧向右侧逐渐缩小,所述平流槽b4的顶部端面平行于水平面,有利于通过集气端口b3让气流往穿孔b2中流动,使得气流能够水平往后流动。
34.基于上述实施例,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在潮湿的天气中,空气中混有的水分较多,印在印刷纸上的油墨在通过气流烘干的时候,会有水分混在气流中对印刷纸进行冲击,可以利用印刷纸垂直向下移动烘干装置14的内部,再利用通风管142出风对印刷纸进行烘干,且利用加热片145对印刷纸的背面进行热传递,能够加快置于印刷纸端面油墨的烘干速度,再利用气流冲击导风片a3的端面,使得气流能够往吸水海绵a4的内部进行流动,从而让混在气流中的水分被吸水海绵a4吸收,而气流还能够穿过吸水海绵a4对置于印刷纸端面的油墨进行烘干,然后利用气流冲击分散块a53的端面,让气流呈分散状喷向出风装置144,使得出风装置144能够均匀出风,对印刷纸端面的油墨进行烘干,最后利用集气端口b3让气流往穿孔b2中流动,使得气流能够水平往后流动,加大气流对印刷纸上油墨的冲击,能够防止水
分混在气流中与印刷纸接触的同时,还能够加快印刷纸端面油墨的烘干速度。
35.实施例二:请参阅图7

图9,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如下:
36.所述出风装置144包括出风板c1、蓄风口c2、海绵片c3、喷风块c4、积水槽c5,所述出风板c1垂直安装在通料槽141的左侧,所述蓄风口c2设有五个以上,且垂直排列于出风板c1的左侧端面,所述海绵片c3设置在出风板c1的内部正中间,所述喷风块c4连接于蓄风口c2的后端,所述积水槽c5设置在蓄风口c2的内部底端,且贯穿于两两蓄风口c2,所述积水槽c5的宽度由上端向下端逐渐缩小,有利于通过积水槽c5将附在蓄风口c2端面的水分进行收集。
37.所述喷风块c4包括通槽c41、导风片c42、喷气头c43,所述通槽c41设置在喷风块c4的内部,所述导风片c42设有两个,且垂直安装在通槽c41的内部上下两端,所述喷气头c43嵌固在喷风块c4的末端,所述导风片c42平行于通槽c41的端面,有利于通过导风片c42将气流平行往后进行导向,使得气流能够平稳的冲击印刷纸端面的油墨。
38.所述喷气头c43包括喷气槽d1、挡块d2、橡胶片d3、支撑条d4,所述喷气槽d1设置在喷气头c43的内部,且喷气槽d1的宽度由左侧向右侧逐渐缩小,所述挡块d2安装在喷气槽d1的内部正中间,所述橡胶片d3设有两个,且分别嵌固在挡块d2的后端两侧,所述支撑条d4设有两个,且分别连接于支撑条d4的后端,所述支撑条d4为橡胶材质,所述支撑条d4与橡胶片d3活动配合,有利于通过支撑条d4自身所具有的弹性带动橡胶片d3进行回弹。
39.基于上述实施例,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利用积水槽c5将附在蓄风口c2端面的水分进行收集,使得聚集在积水槽c5中的水分能够被海绵片c3锁吸收往下进行流动,防止烘干油墨的气流中混有水分,再利用导风片c42将气流平行往后进行导向,使得气流能够平稳的冲击印刷纸端面的油墨,使得油墨能够更快速的被烘干,最后利用支撑条d4自身所具有的弹性带动橡胶片d3进行回弹,使得橡胶片d3能够压缩气流在喷气槽d1中流动的面积,加快气流快动的速度,使得气流能够一更快的流动速度冲击印刷纸端面的油墨,防止油墨没有烘干与导向辊相接触,使得后续印刷完成的印刷纸不会沾附有油墨。
4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1.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