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花瓷底部上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79007发布日期:2021-12-15 01:5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上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青花瓷底部上印设备。


背景技术:

2.瓷器是我国的重要创造,瓷器一般用于装饰。
3.使用者将陶瓷制作完成后,一般会对陶瓷底部进行盖印,用以注明该陶瓷的部分信息。人们一般将陶瓷放置在工作台上,对陶瓷进行翻转,随后对陶瓷底部进行盖印,如此对陶瓷进行盖印的方式,不能很好的对陶瓷进行固定,从而容易使得陶瓷在翻转的过程中打翻。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对陶瓷翻转的过程中,可以对陶瓷进行固定,且可以自动对陶瓷底部进行盖印的青花瓷底部上印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手动对陶瓷进行翻转时,不能很好的对陶瓷进行固定,容易使得陶瓷打翻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对陶瓷翻转的过程中,可以对陶瓷进行固定,且可以自动对陶瓷底部进行盖印的青花瓷底部上印设备。
6.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青花瓷底部上印设备,包括有:底板,底板用于支撑整个设备;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设置在底板上部一侧;第一支架,第一支架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按压杆,按压杆滑动式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设置在按压杆与第一支架之间;印章,印章设置在按压杆下部;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设置在按压杆下部靠近第一支撑架的一侧;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转动式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设置在第一转轴上;支撑板,支撑板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旋转机构,旋转机构设置在底板上部;夹紧机构,夹紧机构设置在支撑板上。
7.其中,旋转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气缸,气缸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第一齿条,第一齿条设置在气缸下部;全齿轮,全齿轮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第一齿条均与全齿轮啮合。
8.其中,夹紧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对称式设置在支撑板下部;第一活动杆,第一活动杆均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第二弹簧,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二活动杆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第一夹板,第一夹板均设置在第一活动杆上。
9.其中,还包括有自动按压机构,自动按压机构包括有:第三支架,第三支架设置在第一齿条上;第二活动杆,第二活动杆滑动式设置在第三支架上;第三弹簧,第三弹簧设置在第二活动杆与第三支架之间;第一楔形块,第一楔形块设置在第二活动杆上;第二楔形块,第二楔形块设置在印章上,第一楔形块与第二楔形块接触配合。
10.其中,还包括有上墨机构,上墨机构包括有:第三支撑架,第三支撑架设置在底板上部;下墨框,下墨框设置在第三支撑架上;软管,软管设置在下墨框底部;第五支架,第五
支架设置在按压杆上;第六支架,第六支架设置在第三支撑架上;装墨框,装墨框设置在下墨框内;挡板,挡板滑动式设置在装墨框内部,挡板与第五支架连接;第四弹簧,第四弹簧设置在挡板与第五支架之间。
11.其中,还包括有烘干机构,烘干机构包括有:第四支撑架,第四支撑架设置在底板上部;烘干箱,烘干箱设置在第四支撑架上部;按钮,按钮设置在烘干箱底部;固定杆,固定杆设置在第一齿条下侧;第三活动杆,第三活动杆滑动式设置在固定杆上;第五弹簧,第五弹簧设置在第三活动杆与固定杆之间。
12.其中,还包括有放置机构,放置机构包括有:第五支撑架,第五支撑架设置在底板上部远离第一支撑架的位置,第五支撑架的数量为三个;滑轨,滑轨设置在三个第五支撑架上部之间;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转动式设置在底板上部靠近滑轨的位置;缺齿轮,缺齿轮设置在第二转轴上;转杆,转杆设置在第二转轴上;第七支架,第七支架滑动式设置在滑轨内,转杆与第七支架连接;第六弹簧,第六弹簧设置在第七支架与滑轨之间;支撑柱,支撑柱设置在第七支架上;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设置在支撑柱上;第四活动杆,第四活动杆滑动式设置在第三固定板上;第七弹簧,第七弹簧设置在第四活动杆与第三固定板之间。
13.其中,还包括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有:第六支撑架,第六支撑架设置在底板上部一侧中间;第二齿条,第二齿条滑动式设置在第六支撑架上,第二齿条与缺齿轮啮合;把手,把手设置在第二齿条上。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达到了对陶瓷翻转的过程中,可以对陶瓷进行固定,且可以自动对陶瓷底部进行盖印的效果;2、通过将两侧的第一夹板向外侧移动,并将陶瓷放置在两侧第一夹板之间的位置,从而第一夹板可以对陶瓷进行固定;3、通过气缸带动印章向下移动,从而可以实现对陶瓷进行自动盖印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的第五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的第六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发明的第七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本发明的第八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10为本发明的第九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1为本发明的第十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号:1_底板,2_第一支撑架,3_第一支架,4_按压杆,5_第一弹簧,6_印章,7_第二支撑架,8_第一转轴,9_第一固定板,10_支撑板,11_旋转机构,1101_第二支架,1102_气缸,1103_第一齿条,1104_全齿轮,12_夹紧机构,1201_第二固定板,1202_第一活动杆,1203_第二弹簧,1204_第一夹板,13_自动按压机构,1301_第三支架,1302_第二活动杆,
1303_第三弹簧,1304_第一楔形块,1305_第二楔形块,14_上墨机构,1401_第三支撑架,1402_下墨框,1403_软管,1404_第五支架,1405_第六支架,1406_装墨框,1407_第四弹簧,1408_挡板,15_烘干机构,1501_第四支撑架,1502_烘干箱,1503_按钮,1504_第三活动杆,1505_第五弹簧,1506_固定杆,16_放置机构,1601_第五支撑架,1602_滑轨,1603_第六弹簧,1604_第二转轴,1605_缺齿轮,1606_转杆,1607_第七支架,1608_支撑柱,1609_第三固定板,1610_第四活动杆,1611_第七弹簧,17_驱动机构,1701_第六支撑架,1702_第二齿条,1703_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28.实施例1一种青花瓷底部上印设备,如图1

2所示,包括有底板1、第一支撑架2、第一支架3、按压杆4、第一弹簧5、印章6、第二支撑架7、第一转轴8、第一固定板9、支撑板10、旋转机构11和夹紧机构12,底板1上部后侧设有第一支撑架2,第一支撑架2上设有第一支架3,第一支架3上滑动式设有按压杆4,按压杆4与第一支架3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5,按压杆4下部设有印章6,底板1上部后侧设有第二支撑架7,第二支撑架7上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8,第一转轴8上设有第一固定板9,第一固定板9上设有支撑板10,底板1上部后侧设有旋转机构11,支撑板10上设有夹紧机构12。
29.当使用者需要对陶瓷底部进行盖印时,可以使用本设备,首先将需要进行盖印的陶瓷放置在支撑板10上,并通过夹紧机构12对陶瓷进行夹紧,随后通过旋转机构11进行运动,旋转机构11的部件带动第一转轴8、第一固定板9和支撑板10翻转半圈,随后使用者压动按压杆4和印章6向下移动,如此使得印章6对陶瓷底部进行盖印,第一弹簧5被压缩,盖印完成后,同时旋转机构11带动第一转轴8、第一固定板9和支撑板10再次翻转半圈,使用者不再对按压杆4和印章6施加力,在第一弹簧5复位作用下,按压杆4和印章6向上移动,此时使用者可以将盖印完成的陶瓷取下。
30.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

4所示,旋转机构11包括有第二支架1101、气缸1102、第一齿条1103和全齿轮1104,第一支撑架2上设有第二支架1101,第二支架1101上设有气缸1102,气缸1102下部设有两个第一齿条1103,第一转轴8上设有全齿轮1104,第一齿条1103均与全齿轮1104啮合。
31.气缸1102带动第一齿条1103向下移动,通过全齿轮1104与上侧的第一齿条1103啮合,使得第一转轴8带动第一固定板9、支撑板10和其上部件翻转半圈,方便印章6对陶瓷进行盖印,盖印完成后,通过全齿轮1104与下侧的第一齿条1103啮合,使得第一转轴8带动其上部件再次翻转半圈复位。
32.夹紧机构12包括有第二固定板1201、第一活动杆1202、第二弹簧1203和第一夹板1204,支撑板10下部对称式设有第二固定板1201,第二固定板1201上均设有第一活动杆1202,第二活动杆1302与第二固定板120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203,第一活动杆1202上均设有第一夹板1204。
33.使用者可以将两侧的第一活动杆1202向两侧拉动,第二弹簧1203被压缩,此时使
用者可以将陶瓷放置在两侧的第一夹板1204之间的位置,随后不再对第一活动杆1202施加力,在第二弹簧1203的复位作用下,两侧的第一夹板1204均向内侧移动复位,从而可以对陶瓷进行夹紧固定。
34.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5

11所示,还包括有自动按压机构13,自动按压机构13包括有第三支架1301、第二活动杆1302、第三弹簧1303、第一楔形块1304和第二楔形块1305,第一齿条1103上设有第三支架1301,第三支架1301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杆1302,第二活动杆1302与第三支架1301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1303,第二活动杆1302上设有第一楔形块1304,印章6上设有第二楔形块1305,第一楔形块1304与第二楔形块1305接触配合。
35.第一齿条1103带动第二活动杆1302和第一楔形块1304向下移动,通过第一楔形块1304与第二楔形块1305接触配合,使得第二楔形块1305带动印章6向下移动对陶瓷进行盖印,当第一楔形块1304无法带动第二楔形块1305进行移动时,此时第一楔形块1304向后侧移动,第三弹簧1303被压缩,当第一楔形块1304不与第二楔形块1305接触时,第三弹簧1303带动第一楔形块1304复位,如此,可以实现自动盖印的效果。
36.还包括有上墨机构14,上墨机构14包括有第三支撑架1401、下墨框1402、软管1403、第五支架1404、第六支架1405、装墨框1406、第四弹簧1407和挡板1408,底板1上部右侧设有第三支撑架1401,第三支撑架1401上设有下墨框1402,下墨框1402内设有装墨框1406,下墨框1402底部连接有软管1403,按压杆4上设有第五支架1404,第三支撑架1401上设有第六支架1405,装墨框1406内部滑动式设有挡板1408,挡板1408与第五支架1404连接,挡板1408与第五支架1404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1407。
37.使用者可以将盖印的墨水放置在装墨框1406,按压杆4带动第五支架1404和挡板1408向下移动时,第四弹簧1407被拉伸,此时挡板1408可以将装墨框1406中的墨水挤出至下墨框1402中,并通过软管1403流向至印章6,第四弹簧1407被拉伸,按压杆4带动第五支架1404和挡板1408向上移动时,第四弹簧1407复位,此时墨水不再下料。
38.还包括有烘干机构15,烘干机构15包括有第四支撑架1501、烘干箱1502、按钮1503、第三活动杆1504、第五弹簧1505和固定杆1506,底板1上部后侧设有第四支撑架1501,第四支撑架1501上部设有烘干箱1502,烘干箱1502底部设有按钮1503,第一齿条1103下侧设有固定杆1506,固定杆1506上滑动式设有第三活动杆1504,第三活动杆1504与固定杆1506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1505。
39.使用者可以将盖印完成的陶瓷放置在烘干箱1502上部,当第一齿条1103带动第三活动杆1504向下移动至与按钮1503接触时,通过按动启动烘干箱1502,通过烘干箱1502对陶瓷底部的印章6进行快速烘干,随后使用者可以再次启动按钮1503,将烘干箱1502关闭,并将烘干箱1502上的陶瓷取下。
40.还包括有放置机构16,放置机构16包括有第五支撑架1601、滑轨1602、第六弹簧1603、第二转轴1604、缺齿轮1605、转杆1606、第七支架1607、支撑柱1608、第三固定板1609、第四活动杆1610和第七弹簧1611,底板1上部左侧设有三个第五支撑架1601,三个第五支撑架1601上部之间设有滑轨1602,滑轨1602内滑动式设有第七支架1607,第七支架1607与滑轨1602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1603,底板1上部前侧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1604,第二转轴1604上设有缺齿轮1605,第二转轴1604上设有转杆1606,转杆1606与第七支架1607连接,第七支
架1607上设有支撑柱1608,支撑柱1608上设有第三固定板1609,第三固定板1609上滑动式设有第四活动杆1610,第四活动杆1610与第三固定板1609之间连接有第七弹簧1611。
41.使用者可以将两侧的第四活动杆1610向外侧移动,第七弹簧1611被压缩,随后使用者将需要进行盖印的陶瓷放置在第四活动杆1610之间的位置,并不再对第四活动杆1610施加力,在第七弹簧1611的复位作用下,两侧的第四活动杆1610对陶瓷进行夹紧固定,使用者可以转动第二转轴1604,使得第二转轴1604带动其上部件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第七支架1607沿滑轨1602进行移动,并将陶瓷移动至靠近支撑板10的位置,方便使用者更换盖印完成的陶瓷,此时第六弹簧1603被压缩,当使用者取下第四活动杆1610之间的陶瓷后,第七弹簧1611完全复位,且使用者不再对第二转轴1604施加力,在第三弹簧1303的复位作用下,第七支架1607向右侧移动复位。
42.还包括有驱动机构17,驱动机构17包括有第六支撑架1701、第二齿条1702和把手1703,底板1上部前侧中间设有第六支撑架1701,第六支撑架1701上滑动式设有第二齿条1702,第二齿条1702与缺齿轮1605啮合,第二齿条1702上设有把手1703。
43.使用者可以移动把手1703和第二齿条1702,通过第二齿条1702与缺齿轮1605啮合,带动第二转轴1604进行转动,如此无需人工手动转动第二转轴1604。
44.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