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打印设备和储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55765发布日期:2022-03-16 11:0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喷墨打印设备和储存器的制作方法
喷墨打印设备和储存器
1.本技术是申请日为2019年2月20日、申请号为201910128014.4、发明名称为“喷墨打印设备和储存器”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设备和储存器(tank)。


背景技术:

3.喷墨打印设备通过从打印头的设置有喷出口的表面喷出墨来执行打印。这里,在墨含有气泡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喷出口被气泡堵塞等的状态,并且会降低喷出性能。为了解决该问题,将溶解在墨中的气体去除。
4.日本特开2004-174793号公报(在下文中,文献1)公开了去除溶解在墨中的气体的设备,以及漂浮在储墨器内的墨的液面上以阻止墨与空气之间的接触的阻止件。
5.在对存储在储存器中的墨脱气的情况下,溶解在储存器内的墨中的气体会以气泡的形式出现并上升。在文献1的技术的情况下,气泡与阻挡件的底面接触并滞留在该底面。在这种情况下,气泡的滞留增大了墨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因而提高了气体在储存器内的墨中再次溶解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6.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喷墨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头,其喷出墨;储存器,其容纳待供给至所述打印头的墨;漂浮体,其漂浮在所述储存器内的墨的液面上;和电极销,其检测所述储存器内的所述液面的高度。所述漂浮体包括供所述电极销插入的开口部,并且所述开口部的周边从所述漂浮体的顶面侧突出。
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储存器,其容纳待供给至喷出墨的打印头的墨,所述储存器包括:漂浮体,其漂浮在所述储存器内的墨的液面上;和电极销,其检测所述储存器内的所述液面的高度,所述漂浮体包括供所述电极销插入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周边从所述漂浮体的顶面侧突出。
8.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9.图1是示出处于待机状态的打印设备的图;
10.图2是打印设备的控制构造图;
11.图3是示出处于打印状态的打印设备的图;
12.图4是示出处于维护状态的打印设备的图;
13.图5是示出墨循环系统的流路构造的图;
14.图6a和图6b是示出喷出口和压力室的图;
15.图7a至图7c是示出负压控制单元的图;
16.图8是示出包括副储存器的构造的图;
17.图9a和图9b是示出漂浮件的外观的示例的图;
18.图10a和图10b是示出有益效果的图;
19.图11是副储存器的截面立体图;以及
20.图12是示出包括副储存器的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当注意,以下实施方式不限制本发明,并且并非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所有组合对于解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均是必不可少的。顺便提及,在以下说明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组成部件。此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元件的相对位置、形状等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2.(第一实施方式)
23.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喷墨打印设备1(以下为“打印设备1”)的内部构造图。在图中,x方向是水平方向,y方向(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是在后述的打印头8中喷出口排列的方向,z方向是竖直方向。
24.打印设备1是包括打印单元2和扫描器单元3的多功能打印机。打印设备1能够单独或同步使用打印单元2和扫描器单元3来进行与打印操作和扫描操作相关的各种处理。扫描器单元3包括自动输稿器(adf)和平台扫描器(fbs),并且能够扫描由adf自动给送的原稿以及扫描由使用者放置在fbs的原稿台上的原稿。本实施方式涉及包括打印单元2和扫描器单元3两者的多功能打印机,但是也可以省略扫描器单元3。图1示出了处于既不进行打印操作也不进行扫描操作的待机状态的打印设备1。
25.在打印单元2中,用于收纳打印介质(裁切薄片)s的第一盒5a和第二盒5b可拆装地设置于壳体4的竖直方向底部。最大为a4尺寸的相对小的打印介质平放和收纳于第一盒5a,最大为a3尺寸的相对大的打印介质平放和收纳于第二盒5b。在第一盒5a附近设置有用于顺次给送所收纳的打印介质的第一给送单元6a。同样地,在第二盒5b附近设置有第二给送单元6b。在打印操作中,选择性地从任一个盒给送打印介质s。
26.输送辊7、排出辊12、夹送辊7a、棘轮7b、引导件18、内引导件19和挡板(flapper)11是用于沿预定方向引导打印介质s的输送机构。输送辊7是位于打印头8的上游和下游的驱动辊并由输送马达(未示出)驱动。夹送辊7a是在与输送辊7一起夹持打印介质s时旋转的从动辊。排出辊12是位于输送辊7的下游的驱动辊并由输送马达(未示出)驱动。棘轮7b与位于打印头8的下游的输送辊7和排出辊12一起夹持并输送打印介质s。
27.引导件18设置于打印介质s的输送路径中以沿预定方向引导打印介质s。内引导件19是沿y方向延伸的构件。内引导件19具有弯曲的侧面并且沿着该侧面引导打印介质s。挡板11是用于改变双面打印操作中打印介质s被输送的方向的构件。排出托盘13是用于放置和收纳已经经受过打印操作并由排出辊12排出的打印介质s的托盘。
28.本实施方式的打印头8是全幅式(full line type)彩色喷墨打印头。在打印头8中,被构造成基于打印数据喷墨的多个喷出口以对应于打印介质s的宽度的方式沿图1中的y方向排列。在打印头8处于待机位置的情况下,打印头8的喷出口面8a定向为竖直向下并且被如图1所示的盖单元10盖住。在打印操作中,打印头8的定向被后述的打印控制器202改变
成喷出口面8a面对台板9。台板9包括沿y方向延伸的平板并且从背侧支撑由打印头8进行打印操作的打印介质s。随后将详细说明打印头8从待机位置到打印位置的移动。
29.墨储存器单元14分别储存待供给至打印头8的四种颜色的墨。供墨单元15设置在使墨储存器单元14连接至打印头8的流路的中游,以便将打印头8中的墨的压力和流量调节到适当的范围内。本实施方式采用循环型供墨系统,其中供墨单元15将供给至打印头8的墨的压力和从打印头8回收的墨的流量调节到适当的范围内。
30.维护单元16包括盖单元10和擦拭单元17并且在预定的时刻对盖单元10和擦拭单元17进行致动以对打印头8执行维护操作。
31.图2是示出打印设备1中的控制构造的方块图。控制构造主要包括对打印单元2进行统括控制的打印引擎单元200、对扫描器单元3进行统括控制的扫描器引擎单元300和对整个打印设备1进行统括控制的控制器单元100。打印控制器202在来自控制器单元100的主控制器101的指令下控制打印引擎单元200的各种机构。通过控制器单元100的主控制器101控制扫描器引擎单元300的各种机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控制构造。
32.在控制器单元100中,包括cpu的主控制器101根据存储在rom 107中的各种参数和程序使用ram 106作为工作区域来控制整个打印设备1。例如,在经由主机i/f 102或无线i/f 103从主机设备400输入打印作业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单元108在来自主控制器101的指令下对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执行预定图像处理。主控制器101经由打印引擎i/f 105将经过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传输至打印引擎单元200。
33.打印设备1可以经由无线或有线通信从主机设备400获取图像数据或者从连接至打印设备1的外部储存单元(诸如usb存储器等)获取图像数据。用于无线或有线通信的通信系统不受限制。例如,作为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能够使用wi-fi(wireless fidelity,注册商标)和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作为用于有线通信的通信系统,能够使用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等。例如,如果从主机设备400输入扫描命令,则主控制器101经由扫描器引擎i/f 109传输命令至扫描器单元3。
34.操作面板104是允许使用者对打印设备1进行输入和输出的机构。使用者能够经由操作面板104给出指令以进行诸如复印和扫描等的操作、设定打印模式以及识别关于打印设备1的信息。
35.在打印引擎单元200中,包括cpu的打印控制器202根据存储在rom 203中的各种参数和程序使用ram 204作为工作区域来控制打印单元2的各种机构。一旦经由控制器i/f 201接收到各种命令和图像数据,打印控制器202暂时将这些命令和图像数据存储在ram 204中。打印控制器202使图像处理控制器205将存储的图像数据转换成打印数据使得打印头8能够使用该打印数据进行打印操作。在生成打印数据之后,打印控制器202使打印头8经由头i/f206基于打印数据进行打印操作。此时,打印控制器202经由输送控制单元207通过驱动图1所示的给送单元6a和6b、输送辊7、排出辊12和挡板11输送打印介质s。打印头8在来自打印控制器202的指令下与打印介质s的输送操作同步地进行打印操作,从而进行打印。
36.头托架控制单元208根据打印设备1的诸如维护状态或打印状态的操作状态改变打印头8的定向和位置。供墨控制单元209控制供墨单元15使得供给至打印头8的墨的压力在适当的范围内。在对打印头8进行维护操作时,维护控制单元210控制维护单元16中的盖单元10和擦拭单元17的操作。
37.在扫描器引擎单元300中,主控制器101根据存储在rom 107中的各种参数和程序使用ram 106作为工作区域来控制扫描器控制器302的硬件资源,从而控制扫描器单元3的各种机构。例如,主控制器101经由控制器i/f 301控制扫描器控制器302中的硬件资源以使输送控制单元304输送使用者放置在adf上的原稿并且使传感器305扫描原稿。扫描器控制器302将扫描的图像数据存储在ram 303中。打印控制器202能够将如上所述获取的图像数据转换为打印数据以使打印头8能够基于通过扫描器控制器302扫描的图像数据进行打印操作。
38.图3示出了处于打印状态的打印设备1。与图1所示的待机状态相比,盖单元10与打印头8的喷出口面8a分离并且喷出口面8a面对台板9。在本实施方式中,台板9的平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大约45
°
。处于打印位置的打印头8的喷出口面8a也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大约45
°
以便保持与台板9的恒定距离。
39.在使打印头8从图1所示的待机位置移动到图3所示的打印位置的情况下,打印控制器202使用维护控制单元210将盖单元10向下移动到图3所示的退避位置,从而使盖构件10a与打印头8的喷出口面8a分离。然后,打印控制器202使用头托架控制单元208使打印头8旋转45
°
,同时调整打印头8的竖直方向高度,使得喷出口面8a面对台板9。在完成打印操作之后,打印控制器202逆向进行以上过程以使打印头8从打印位置移动到待机位置。
40.图4是示出处于维护状态的打印设备1的图。在使打印头8从图1所示的待机位置移动到图4所示的维护位置的情况中,打印控制器202使打印头8竖直向上地移动并且使盖单元10竖直向下地移动。打印控制器202然后使擦拭单元17从退避位置移动到图4中的右侧。之后,打印控制器202使打印头8竖直向下地移动到能够进行维护操作的维护位置。
41.另一方面,在使打印头8从图3所示的打印位置移动到图4所示的维护位置的情况中,打印控制器202在使打印头旋转45
°
的同时使打印头8竖直向上地移动。打印控制器202然后使擦拭单元17从退避位置移动到右侧。随后,打印控制器202使打印头8竖直向下地移动到能够通过维护单元16进行维护操作的维护位置。
42.(供墨单元(墨循环系统))
43.图5是包括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设备1中采用的供墨单元15的图。参照图5,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墨循环系统的流路构造。供墨单元15是从墨储存器单元14向打印头8(在图5和之后的图中也称作头单元)供墨的构造。在图中,示出了一种颜色的墨的构造,但是实际上为每种颜色的墨均准备了这样的构造。供墨单元15基本上由图2所示的供墨控制单元209控制。以下将说明单元的各构造。
44.墨主要在副储存器151与头单元之间循环。在头单元8中,基于图像数据执行喷墨操作,回收未喷出的墨并使该墨流回副储存器151。
45.容纳有一定量的墨的副储存器151与用于向头单元8供给墨的供给流路c2以及用于从头单元8回收墨的回收流路c4连接。换言之,用于循环墨的循环路径由副储存器151、供给流路c2、头单元8和回收流路c4构成。
46.在副储存器151中,设置有由多个销构成的电极销151a。供墨控制单元209检测在这些销之间是否存在导电电流,以便掌握墨液面的高度、即副储存器151内的剩余墨量。真空泵p0(储存器内真空泵(intra-tank vacuum pump))是用于降低副储存器151内的压力的负压产生源。大气释放阀v0是用于在是否使副储存器151的内部与大气连通之间切换的阀。
47.主储存器141是容纳待向副储存器151供给的墨的储存器。主储存器141由柔性构件制成,柔性构件的容积变化允许对副储存器151填充墨。主储存器141具有能够从打印设备主体移除的构造。在使副储存器151与主储存器141连接的储存器连接流路c1的中游,设置有用于切换副储存器151与主储存器141之间的连接的储存器供给阀v1。
48.在上述构造下,一旦电极销151a检测到副储存器151内的墨少于一定的量,供墨控制单元209就关闭大气释放阀v0、供给阀v2、回收阀v4和头更换阀v5并打开储存器供给阀v1。在此状态下,供墨控制单元209使真空泵p0运行。于是,副储存器151的内部将具有负压,并且会从主储存器141向副储存器151供给墨。一旦电极销151a检测到副储存器151内的墨的量多于一定的量,供墨控制单元209就关闭储存器供给阀v1并停止真空泵p0。
49.供给流路c2是用于将墨从副储存器151供给到头单元8的流路,供给泵p1和供给阀v2配置在供给流路c2的中游。在打印操作期间,在供给阀v2打开的状态下驱动供给泵p1允许在向打印头8供给墨的同时使墨在循环路径中循环。待由头单元8每单位时间喷出的墨的量根据图像数据的不同而变化。以如下方式确定供给泵p1的流量:即使在头单元8执行每单位时间的墨消耗量变为最大的喷出操作的情况下,供给泵p1的流量也能够适应。
50.泄压流路(relief flow path)c3是位于供给阀v2的上游且连接在供给泵p1的上游和下游之间的流路。将泄压流路c3与供给泵p1的上游侧连接所在的连接点称作第一连接点,将泄压流路c3与供给泵p1的下游侧连接所在的连接点称作第二连接点。在泄压流路c3的中游,设置有作为差压阀的泄压阀v3。在从供给泵p1的每单位时间的供墨量大于头单元8的每单位时间的喷出量和回收泵p2中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墨抽取量)的总值的情况下,泄压阀v3与施加到其自身的压力相对应地释放。结果,形成了由供给流路c2的一部分和泄压流路c3构成的循环流路。通过设置上述泄压流路c3的构造,根据头单元8的墨消耗量调整对头单元8的供墨量,以便无论图像数据如何都使循环路径内的压力稳定。
51.回收流路c4是用于将墨从头单元8回收回副储存器151的流路。在墨在循环路径内循环时,回收泵p2通过用作负压产生源来从头单元8抽吸墨。通过驱动回收泵p2,在头单元8内的in(入)流路80b和out(出)流路80c之间产生适当的压差,由此使墨在in流路80b和out流路80c之间循环。稍后将详细说明头单元8内的流路构造。
52.回收阀v4是用于在不执行打印操作时、即在不使墨在循环路径内循环时,防止逆流的阀。在本实施方式的循环路径中,副储存器151被布置得在竖直方向上比头单元8高(见图1)。为此,在不驱动供给泵p1和回收泵p2的情况下,存在墨因副储存器151与头单元8之间的水头差而从副储存器151流回到头单元8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这种逆流,本实施方式在回收流路c4中设置回收阀v4。
53.类似地,在不执行打印操作时、即在不使墨在循环路径内循环时,供给阀v2还用作用于防止墨从副储存器151供给到头单元8的阀。
54.头更换流路c5是使供给流路c2与副储存器151的空气室(不容纳墨的上部空间)连接的流路,并且在头更换流路c5的中游设置头更换阀v5。头更换流路c5的一端与位于头单元8的上游的沿着供给流路c2的点连接,将该连接点称作第三连接点。第三连接点设置在供给阀v2的下游。头更换流路c5的另一端与副储存器151的上部连接,因而与副储存器151内的空气室连通。将该连接点称作第四连接点。在从使用中的头单元8回收墨的情况下,诸如在更换头单元8或运输打印设备1等时,使用头更换流路c5。除了将墨填充到打印设备1中的
情况和从头单元8回收墨的情况以外,通过供墨控制单元209将头更换阀v5控制成关闭的。另外,上述供给阀v2设置在供给流路c2中、设置在对头更换流路c5的第三连接点与对泄压流路c3的第二连接点之间。注意,第二连接点可以替代地设置在位于第三连接点的下游的沿着供给流路c2的点处。
55.接下来,将说明头单元8内的流路构造。从供给流路c2供给到头单元8的墨穿过过滤器83,然后供给到第一负压控制单元81和第二负压控制单元82。第一负压控制单元81被设定为具有低负压的控制压力。第二负压控制单元82被设定为具有高负压的控制压力。通过回收泵p2的驱动,使第一负压控制单元81和第二负压控制单元82中的压力产生在适当的范围内。
56.在墨喷出单元80中,排列有多个喷出口的打印元件基板80a被配置为多个,从而形成长形的喷出口阵列。用于引导从第一负压控制单元81供给的墨的共用供给流路80b(in流路)和用于引导从第二负压力控制单元82供给的墨的共用回收流路80c(out流路)也沿打印元件基板80a的排列方向延伸。此外,在单个打印元件基板80a中,形成有与共用供给流路80b连接的独立供给流路和与共用回收流路80c连接的独立回收流路。因此,在各打印元件基板80a中,均产生墨流,使得墨从具有相对低的负压的共用供给流路80b流入并流出到具有相对高的负压的共用回收流路80c。在位于独立供给流路与独立回收流路之间的路径的中游,设置有与各喷出口连通且用墨填充的压力室。即使在不执行打印的情况下,也会在喷出口和压力室中产生墨流。一旦在打印元件基板80a中执行喷出操作,从共用供给流路80b向共用回收流路80c移动的墨的一部分从喷出口喷出并被消耗。同时,未被喷出的墨经由共用回收流路80c朝向回收流路c4移动。
57.图6a是放大打印元件基板80a的一部分的平面示意图,图6b是从图6a的线vib-vib截取的截面的截面示意图。在打印元件基板80a中,设置有用墨填充的压力室1005和供墨喷出的喷出口1006。在压力室1005中,在面对喷出口1006的位置处设置有打印元件1004。此外,在打印元件基板80a中,形成有多个喷出口1006,各喷出口1006均与连接到共用供给流路80b的独立供给流路1008和连接到共用回收流路80c的独立回收流路1009连接。
58.根据上述构造,在打印元件基板80a中,产生墨流,使得墨从具有相对低的负压(高压)的共用供给流路80b流入并流出到具有相对高的负压(低压)的共用回收流路80c。更具体地,墨以共用供给流路80b、独立供给流路1008、压力室1005、独立回收流路1009和共用回收流路80c的顺序流动。一旦墨被打印元件1004喷出,则从共用供给流路80b向共用回收流路80c移动的墨的一部分从喷出口1006喷出,从而排出到头单元8的外部。同时,未从喷出口1006喷出的墨经由共用回收流路80c回收并流入回收流路c4。
59.图7a至图7c示出了设置在头单元8中的第一负压控制单元81。图7a和图7b是外观立体图,特别地,图7b示出了处于未示出柔性膜232的状态的第一负压控制单元81的内部。图7c是从图7a的线viic-viic截取的截面图。第一负压控制单元81和第二负压控制单元82是差压阀,并且除了在控制压力(弹簧的初始负载)方面的区别以外具有相同结构,因此将省略关于第二负压控制单元82的说明。
60.第一负压控制单元81包括柔性膜232和图7b所示的压力接收板231,柔性膜232密封周围的空间,从而在第一负压控制单元81内部形成第一压力室233。如图7b所示,柔性膜232在圆形的边缘处熔接并熔接于压力接收板231。根据第一压力室233内的墨的增/减,柔
性膜232和供其熔接的压力接收板231竖直移位。
61.在第一压力室233的供墨方向上的上游,设置有与供给泵p1连接的第二压力室238、与压力接收板231联接的轴234、与轴234联接的阀235和与阀235抵接的孔口236。本实施方式的孔口236设置在位于第一压力室233与第二压力室238之间的边界处。通过使用施力构件(弹簧)237,进一步沿竖直向上方向对阀235、轴234和压力接收板231施力。
62.在第一压力室233内的压力的绝对值等于或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负压低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作为施力构件237的施加力的结果,阀235抵接孔口236,从而中断第一压力室233与第二压力室238之间的连接。另一方面,在第一压力室233内的压力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即在对第一压力室233施加高于第一阈值的负压的情况下,柔性膜232收缩以向下移位。因此,压力接收板231和阀235抵抗施力构件237的施加力向下移位,并且阀235和孔口236分离,使得第一压力室233和第二压力室238彼此连接。作为该连接的结果,由供给泵p1供给的墨流向第一压力室233。
63.第一负压控制单元81具有上述差压阀的构造,因而将流入压力和流出压力控制为恒定的。第二负压控制单元82使用具有比第一负压控制单元81的施力构件的施加力大的施加力的施力构件237,以便产生比第一负压控制单元81中的负压高的负压。换言之,在第二负压控制单元82中,在单元的压力的绝对值变得小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比第一阈值小)的情况下,阀是释放的。因此,一旦回收泵p2的驱动开始,首先释放第一负压控制单元81,然后释放第二负压控制单元82。
64.在上述构造下,在执行打印操作时,供墨控制单元209关闭储存器供给阀v1和头更换阀v5,并且打开大气释放阀v0、供给阀v2和回收阀v4,以驱动供给泵p1和回收泵p2。结果,建立了顺序为副储存器151、供给流路c2、头单元8、回收流路c4和副储存器151的循环路径。在从供给泵p1的每单位时间的供墨量大于头单元8的每单位时间的喷出量和回收泵p2中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的总值的情况下,墨从供给流路c2流入泄压流路c3。结果,调整了从供给流路c2到头单元8的墨的流量。
65.在不执行打印操作的情况下,供墨控制单元209停止供给泵p1和回收泵p2,并且关闭大气释放阀v0、供给阀v2和回收阀v4。结果,头单元8内的墨流停止,从而抑制了由副储存器151与头单元8之间的水头差导致的逆流。此外,通过关闭大气释放阀v0,抑制了从副储存器151的墨泄漏和墨蒸发。
66.在从头单元8回收墨的情况下,供墨控制单元209关闭大气释放阀v0、储存器供给阀v1、供给阀v2和回收阀v4,并且打开头更换阀v5,以驱动真空泵p0。结果,副储存器151的内部变为负压状态,从而经由头更换流路c5将头单元8内的墨回收到副储存器151。如此,头更换阀v5是在正常打印操作期间或在待机时关闭、并且在从头单元8回收墨时打开的阀。另外,甚至在为了将墨填充到头单元8而对头更换流路c5填充墨时,头更换阀v5也是释放的。
67.《脱气的说明》
68.接下来,将说明脱气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供墨控制单元209搅拌副储存器151内的墨。供墨控制单元209还驱动真空泵p0,以在副储存器151内产生负压。结果,执行了去除副储存器151内的墨中所溶解的气体的处理。该脱气处理以预定间隔执行。
69.将说明执行脱气处理的原因。本实施方式的头单元8是所谓的行式头,并且具有喷出量大的倾向。来自喷出口面8a的墨的喷出量越大,由头单元8产生的热量越大。随着头单
元8产生热,循环穿过头单元8的墨会被加热。随着墨被加热,溶解在墨中的气体会以气泡的形式出现。在喷出口被这样的气泡堵塞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墨喷出不良。为此,必须使溶解在墨中的气体最少化。为了这样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副储存器151内执行脱气处理。然后,使脱气了的墨循环。
70.这里,为了抑制气体再次溶解到脱气了的墨中,优选的是,使墨液面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小。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副储存器151内设置有漂浮在墨液面上的漂浮体,使得墨液面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小。
71.《漂浮件的说明》
72.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包括本实施方式中的副储存器151的构造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漂浮件800作为漂浮在副储存器151内的墨的液面上的漂浮体。副储存器151的上部与头更换流路c5连接,而副储存器151的下部与供给流路c2和回收流路c4连接。
73.图9a和图9b是示出漂浮件800的外观的示例的图。图9a是漂浮件800的在从其竖直方向(y方向)上的顶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而图9b是漂浮件800的在从其竖直方向(y方向)上的底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以下将参照图8以及图9a和图9b说明漂浮件800。
74.在本实施方式中,漂浮件800被成形为具有相对于水平方向的斜面。具体地,漂浮件800的与墨接触的底面侧具有朝向作为墨与空气之间的界面的液面倾斜的斜面。更具体地,漂浮件800的底面侧具有如下斜面: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从中心朝向外周缘减小。
75.利用该构造,在气泡860从副储存器151的下部进入副储存器151的情况下,这些气泡会利用自身浮力沿着斜面向液面850移动。另外,在溶解在墨中的气体因储存器内负压的产生或搅拌而以气泡860的形式出现并上升的情况下,这些气泡860同样会利用自身浮力沿着斜面朝向液面850移动。因而,能够抑制气泡在漂浮件800的底面的滞留。如稍早所述,为了抑制空气再次溶解到脱气了的墨中,优选的是,使墨液面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小。气泡在漂浮件800的底面的滞留增大了墨液面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因而可能会促进气体再次溶解到墨中。
76.同时,气泡不仅在脱气期间,而且在初始填充期间也可能出现在副储存器151内。例如,在初始填充期间,在副储存器151已经填充了墨的情况下将墨填充到循环流路中。因而,最初存在于循环流路中的空气可能会进入副储存器151并以气泡的形式出现。还可能因振动、温度变化等而在墨中出现气泡。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漂浮件800的与墨接触的底面侧具有朝向作为墨与空气之间的界面的液面850倾斜的斜面,所以也能够抑制气泡860在漂浮件800的底面的滞留。
77.此外,漂浮件800的与空气接触的顶面侧具有朝向作为墨与空气之间的界面的液面850倾斜的斜面。更具体地,漂浮件800的与空气接触的顶面侧具有这样的斜面: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从中心向外周减小。利用这样的配置,可以抑制附着到检测液面高度的电极销151a的墨滴870的滞留。
78.如图8以及图9a和图9b所示,漂浮件800中形成有开口部810,电极销151a插在开口部810中。电极销151a以不接触漂浮件800的方式插在开口部810中。在电极销151a与液体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液体形成闭合电路,并且借助于在该闭合电路中电流的导通来检测液面。
79.这里,在通过头更换流路c5回收墨的情况下,来自副储存器151的上部的滴870会附着到漂浮件800的顶面。另外,副储存器151内的墨滴870可能会因振动等而附着到漂浮件
800的顶面。在这些情况下,如果所附着的墨滴滞留在电极销151a附近,则电极销151a可能短路,由此降低了液面检测的精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漂浮件800的与空气接触的顶面侧具有朝向作为墨与空气之间的界面的液面850倾斜的斜面。因而,已经附着到漂浮件800的顶面的墨滴会朝向液面850向下流动。因此,墨滴不会滞留在电极销151a附近,因而能够抑制电极销115的检测精度的劣化。
80.另外,如图8和图9b所示,漂浮件800的各开口部810在底面侧的高度大于位于该开口部810周围的部分的高度。换言之,漂浮件800的各开口部810的底面侧被成形为具有从底面侧突出的突起。利用这样的构造,在墨中出现的气泡860到达开口部810的位于底面侧的突起的情况下,气泡860会绕着突起移动并继续进一步上升。因此,出现在墨中的气泡不会滞留在电极销151a附近,因而能够抑制电极销151a的检测精度的劣化。
81.另外,如图8和图9a所示,漂浮件800的各开口部810在顶面侧的高度大于位于该开口部810周围的部分的高度。换言之,漂浮件800的各开口部810的顶面侧被成形为具有从顶面侧突出的突起。利用这种构造,在墨滴870到达开口部810的位于顶面侧的突起的情况下,墨滴870会绕着突起移动并向下流动到周缘。因此,已经附着到漂浮件800的顶面的墨滴870不会滞留在电极销151a附近,因而能够抑制电极销151a的检测精度的劣化。
82.图10a和图10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的图。图10a示出了作为比较例的漂浮件1000,漂浮件1000不具有斜面并且在漂浮件1000的开口部和位于开口部周围的部分处具有相同的高度。图10b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漂浮件800。图10a和图10b均示出了漂浮件的开口部附近的放大图。
83.如图10a所示,漂浮件1000在其底面侧不具有斜面。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在墨中的气泡会滞留在漂浮件1000的底面侧。这增大了墨液面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因而促进了气体再次溶解到墨中。另外,如图10a所示,漂浮件1000的各开口部在底面侧的高度等于位于该开口部周围的部分的高度。在此情况下,气泡可能会滞留在电极销151a附近,从而可能使电极销151a的检测精度劣化。此外,如图10a所示,漂浮件1000在其顶面侧不具有斜面。在此情况下,已经附着到漂浮件1000的顶面的墨会滞留在顶面。该墨可能因振动等而附着到并滞留在电极销151a上,使电极销151a的检测精度劣化。此外,如图10a所示,漂浮件1000的各开口部在顶面侧的高度等于位于该开口部周围的部分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已经附着到漂浮件1000的顶面的墨可能会附着到并滞留在电极销151a上,使电极销151a的检测精度劣化。
84.相比之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b所示,漂浮件800的与墨接触的底面侧具有朝向作为墨与空气之间的界面的液面倾斜的斜面。另外,与空气接触的顶面侧具有朝向作为墨与空气之间的界面的液面倾斜的斜面。此外,漂浮件800的各开口部810在底面侧的高度大于位于该开口部810周围的部分的高度。换言之,开口部810的周边从漂浮体的底面侧突出。此外,漂浮件800的各开口部810在顶面侧的高度大于该开口部810周围的部分的高度。换言之,开口部810的周边从漂浮体的顶面侧突出。利用这样的构造,能够抑制墨液面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增大,因而能够抑制气体再次溶解到墨中。还能够抑制电极销151a的检测精度的劣化。
85.图11是示出副储存器151内部的截面立体图。漂浮件800呈与副储存器151的形状对应的圆形形状,并且如图9a和图9b所示,在中央形成有大致十字形状的十字开口801。供
电极销151a插入的开口部810也是空气和液面彼此接触所在的部分。因而,开口部810优选尽可能地小。然而,如果开口部810小,则在漂浮在液面上的漂浮件800因液面的移位而移动的情况下,存在电极销151a与漂浮件800接触的可能性。为了解决该问题,该十字开口801和引导机构802被构造为限制漂浮件800因液面移位等而移动。
86.引导机构802被成形为嵌合在十字开口801中。引导机构802在副储存器151内沿重力方向延伸。引导机构802还是保持搅拌器803的机构。搅拌器803设置在副储存器151的底部,并且例如通过外部磁力而旋转来搅拌副储存器151内的墨。
87.如图11所示,漂浮件800的内部804是中空的空间。例如,漂浮件800可以由树脂材料制成,该树脂材料是相对密度小于墨的相对密度的材料。这里,在利用搅拌器803执行搅拌以使副储存器151内的墨脱气的情况下,漂浮件800可能会被拽入墨中。为了防止该情况,将内部804形成为中空的空间以产生浮力,使得漂浮件800不会被拽入墨中。
88.《变型例》
89.图12是示出变型例的图。漂浮件1200在其与墨接触的底面侧具有朝向作为墨与空气之间的界面的液面倾斜的斜面。更具体地,漂浮件1200的底面侧具有如下斜面: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从外周缘朝向中心减小。另外,在中心形成有开口部1211。开口部1211可以是与十字开口801相同的开口。另外,漂浮件1200的与空气接触的顶面侧具有朝向作为墨与空气之间的界面的液面850倾斜的斜面。更具体地,漂浮件1200的与空气接触的顶面侧具有如下斜面: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从外周缘朝向中心减小。如上所述,漂浮件上的各斜面可以仅需要形成为朝向作为墨与空气之间的界面的液面850倾斜。
90.根据本公开,即使在储存器内出现气泡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墨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
91.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括所有的这些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