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敏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61365发布日期:2021-11-25 09:2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敏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敏打印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热敏打印机的接口繁多,如图1所示,接口b一般裸露设置在打印机a的背面,且接口线c一般是横向插入接口b,这样,在插上接口线c后,接口线c会横向突出于打印机a原有的设计尺寸,这样就加大了打印机的摆放面积。打印机一般放置在靠近墙壁或者台面挡板d的位置,而热敏打印机的体型小巧,整个打印机的重量相对也比价轻便,而接口线的连接处一般硬度比较硬,这就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打印机一有移动,接口线的后面很容易会顶住墙壁或挡板,那么接口线就给打印机一个向前的力,甚至把打印机顶翘起来,导致无法使用。而且接口线的连接处外露,不但占地面积大,也很容易被误拔,防水效果也不好,使用不太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敏打印机,其一个方面解决了现有打印机接口的设计方式导致使用不太安全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热敏打印机,包括主机体,所述主机体的后端设有容线槽,所述容线槽的侧壁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用于插接接口线,所述主机体的后端还安装有后盖,所述后盖覆盖容线槽且遮蔽插接口,所述主机体或后盖开设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与容线槽连通。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机体的内部设有电路板,所述插接口安装于电路板,所述容线槽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插接口嵌设于安装孔。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插接口设于容线槽的上侧壁。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出线孔设于主机体的下部,所述出线孔位于容线槽的后端。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出线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出线孔沿周向水平排列于主机体的下部。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相邻两个所述出线孔之间设有支板,所述支板设于容线槽的下侧壁,所述支板的上端向下凹地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后盖的下端对应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卡设于第一卡槽。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卡块向前凸出于后盖,所述第一卡块的前端向下凸地设有扣块,所述扣块插设于支板的前侧。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后盖可拆卸地安装于主机体的后端。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机体的后端两侧向前凹地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后盖的两侧对应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插设于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内侧开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卡块的内侧对应设有第三卡块,所述第三卡块卡设于第三卡槽。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卡槽后侧壁的后端设有第一导入弧面,所述第三卡块的前端设有第二导入弧面,所述第三卡槽的后壁面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三卡块的后端对应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触接。
15.本实用新型其中一方面的有益效果有:
16.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本热敏打印机中主机体的后端有容线槽,且插接口设有容线槽,那么接口线在插接在插接口后,连接处的那一部分接口线就被容纳在容线槽中,减小了热敏打印机的摆放面积,可防止接口线将热敏打印机顶歪而导致的打印故障;而且,主机体的后端设有一个后盖,后盖覆盖容线槽且遮蔽插接口,大大增强了防水效果,而且可有效降低接口线被误拔的风险,大大增强了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18.图1是现有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口线安装于主机体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后盖的立体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参见图2

图6,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热敏打印机,包括主机体1,所述主机体1的后端设有容线槽2,所述容线槽2的侧壁设有插接口3,所述插接口3用于插接接口线4,所述主机体1的后端还安装有后盖5,所述后盖5覆盖容线槽2且遮蔽插接口3,所述主机体1或后盖5开设有出线孔6,所述出线孔6与容线槽2连通。
25.具体的,本热敏打印机中主机体1的后端有容线槽2,且插接口3设有容线槽2,那么接口线4在插接在插接口3后,连接处的那一部分接口线4就被容纳在容线槽2中,减小了热敏打印机的摆放面积,可防止接口线4将热敏打印机顶歪而导致的打印故障;而且,主机体1的后端设有一个后盖5,后盖5覆盖容线槽2且遮蔽插接口3,大大增强了防水效果,而且可有效降低接口线被误拔的风险,大大增强了使用的安全性。
26.参见图3,所述插接口3设于容线槽2的上侧壁。具体结构为,所述主机体1的内部设有电路板,所述插接口3安装于电路板,所述容线槽2的上侧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插接口3嵌设于安装孔。插接口3隐藏于主机体1,只露出插接口3的插接端。
27.而且,由于插接口3设于容线槽2的上侧壁,接口线4在插于插接口3后,接口线4的连接处是竖直走线的方式,而且接口线4的连接处还被容纳于容线槽2,避免接口线4横向走线而引起的把打印机顶翘起来的不良现象,保证打印机的顺畅使用。
28.进一步的,所述出线孔6设于主机体1的下部,所述出线孔6位于容线槽2的后端。而且,所述出线孔6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出线孔6沿周向水平排列于主机体1的下部,这样,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任意选择出线的方向,主机体1盖上后盖5后,看不到任何的接口线4,有效避免了接口线4杂乱放置。
2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插接接口线4,所述后盖5可拆卸地安装于主机体1的后端。
30.具体结构为,参见图3和图4,相邻两个所述出线孔6之间设有支板7,所述支板7设于容线槽2的下侧壁,所述支板7的上端向下凹地开设有第一卡槽71,所述后盖5的下端对应设有第一卡块51,所述第一卡块51卡设于第一卡槽71。第一卡块51和第一卡槽71限制了后盖5下端的位置。
31.而且,为了增加强度,支板7与容线槽2的下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第一卡块51与后盖5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58。支板7于第一卡槽71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板72,限位板72向后凸出于支板7,限制了后盖5向前运动的位置,且限位板72也给予后盖5以支撑力,避免后盖向前凹陷。
3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块51向前凸出于后盖5,所述第一卡块51的前端向下凸地设有扣块52,所述扣块52插设于支板7的前侧,扣块52限制了后盖5向后运动的位置。
33.而且,所述主机体1的后端两侧向前凹地开设有第二卡槽11,所述后盖5的两侧对应设有第二卡块53,所述第二卡块53插设于第二卡槽11,第二卡块53和第二卡槽11限制了后盖5左右移动的位置。
3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槽11的内侧开设有第三卡槽12,所述第二卡块53的内侧对应设有第三卡块54,所述第三卡块54卡设于第三卡槽12,第三卡块54和第三卡槽12为锁定主机体1和后盖5的结构。
35.再看见图5和图6,所述第三卡槽12后侧壁的后端设有第一导入弧面13,所述第三卡块54的前端设有第二导入弧面55,便于第三卡块54从第三卡槽12后侧壁的后方卡入第三卡槽12。所述第三卡槽12的后壁面为第一斜面14,所述第三卡块54的后端对应设有第二斜面56,所述第一斜面14与第二斜面56触接。第一斜面14与第二斜面56的设计,便于后盖5的拆卸。
36.而且,后盖5的两侧还开设有拆卸槽57,拆卸时,可以用手指或者工具插入拆卸槽57,将后盖5拆下来。
37.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部件或零件,但这些部件或零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别一个部件或零件与另一部件或零件。且术语诸如“第一”、“第二”和其他数值项在本文使用时不是暗示次序或顺序,除非由上下文清楚地指出。为了便于描述,本文使用空间相对术语,诸如“内部”、“外部”、“上端”、“下端”、“左侧”、“右侧”、“上部的”、“左”、“右”等,以描述本实施例中部件或零件的方位关系,但这些空间相对术语并不对技术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方位构成限制,且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38.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