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笔头和加热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23760发布日期:2022-03-19 23:0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加热笔头和加热笔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烫金工具,尤其涉及一加热笔头和加热笔。


背景技术:

2.烫金工艺是利用热压转移的原理,将电化铝中的铝层转印到承印物表面以形成特殊的金属效果,烫金工艺主要应用于绝大多数产品,包括金卡、银卡、镭射卡及玻璃卡上的烫印,其应用较为普遍。随着科技的发展,布料烫金工艺也日趋成熟,因其烫金后布料的整体效果显得雍容华贵与新潮,已越来越多的博得许多爱美人士所喜爱。
3.现有技术的烫金设备较大,可使用的范围很小,主要应用于工业的大批量生产中。但是随着diy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够通过手工作业的方式将喜欢的烫金图案或字体转移到喜欢的物体上,比如手账爱好者喜欢将烫金图案转移到纸张或者皮具的表面。烫金笔是在烫金设备的基础上改进得来的一种烫金工具,其具有体积小巧的特点,能够满足大部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4.但是现有技术的烫金笔还存在以下至少一方面的缺陷:首先,烫金笔在使用过程中难以加热难以控制,很难控制笔头部分温度精确,从而导致烫金笔温度过高影响铝箔纸的转移;或者烫金笔在使用过程中温度快速地降低,从而使得烫金工艺无法实现。第二,现有技术的烫金笔在使用过程中很难书写出不同的笔形,也就是说,使用者很难使用同一种烫金笔画出不同的烫金图案,或者需要使用者根据图案选择同时使用不同种类的烫金笔的笔尖,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第三,烫金笔需要在通电的情况下使用,而现有技术的烫金笔是通过电源线与外界电源连接,然后通电的情况下使用,这种现有技术的烫金笔受限于电源线的长度,难以远距离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加热笔头和加热笔,其中所述加热笔适于使用者握持使用,有利于使用者操作书写和绘制所需要图案。
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加热笔头和加热笔,其中所述加热笔的所述加热笔头被可拆卸地设置,有利于使用者根据需求使用不同种类的加热笔头。
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加热笔头和加热笔,其中所述加热笔包括一笔杆,其中所述加热笔头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笔杆的前端,使用者可替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加热笔头,有利于使用同一加热笔书写不同类型的笔画形状。
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加热笔头和加热笔,其中所述加热笔头与所述笔杆相对插地和可拆卸地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
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加热笔头和加热笔,其中所述加热笔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池,所述至少一电池被设置于所述笔杆,有利于所述加热笔脱离电源使用,不受限于外界电源,提高了所述加热笔的使用体验。
1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加热笔头和加热笔,其中所述加热笔包括一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加热笔头相电器连接,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笔头的工作状态,有利于控制所述加热笔头的工作温度。
1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加热笔头和加热笔,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设有一卡槽,所述电池被所述电路板卡固在所述笔杆,有利于节省笔杆空间和所述加热笔的小型化。
1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加热笔头和加热笔,其中所述加热笔头包括一笔头固定装置和被设置于所述笔头固定装置的一加热组件,其中所述加热组件被可导通地与所述控制器的所述电路板电气连接,并且所述加热组件自所述笔头固定装置的前端进入,并被所述笔头固定装置固定,有利于所述加热笔头使用过程的稳定性。
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加热笔头和加热笔,其中所述加热笔包括一隔热装置,所述隔热装置被设置于所述笔头固定装置和所述加热组件之间,借以所述隔热装置阻隔所述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以防止所述加热笔过热。
14.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加热笔头,适于一加热笔,其中所述加热笔进一步包括一笔杆和被设置于所述笔杆的一控制组件,所述加热笔头包括:
15.一笔头壳体,适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笔杆;和
16.一加热组件,其中所述加热组件被设置于所述笔头壳体,由所述笔头壳体固定所述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一电加热单元、一笔头以及一电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电加热单元电气地连接在所述笔头和所述电连接装置之间,以供所述电连接装置可导通地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于所述电加热单元。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笔头壳体包括一壳体对接端和自所述壳体对接端一体延伸的一壳体容纳端,其中所述加热组件的所述电加热单元被收纳于所述壳体容纳端,所述电连接装置被容纳于所述壳体对接端,以供所述壳体对接端与所述笔杆对接时,所述电连接装置被可导通地电气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笔头壳体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导向元件,其中所述导向元件被设置于所述笔头壳体的所述壳体对接端的外侧,借以所述笔头壳体的所述导向元件引导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相电气连接。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对接端设有一安装槽,其中所述安装槽被形成于所述壳体对接端的内侧壁,所述电连接装置被固定于所述壳体对接端的所述安装槽。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加热单元包括一电加热棒和被设置于所述电加热棒的一固定连接单元,其中所述固定连接单元与所述笔头位于所述电加热棒相对侧,由所述固定连接单元固定和支撑所述电加热棒。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加热棒包括一电热丝、一支撑棒以及一导热元件,其中所述电热丝被缠绕于所述支撑板的外侧,所述导热元件包覆在所述电热丝和所述支撑棒的外周。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笔头壳体进一步包括一阻隔部,其中所述阻隔部被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壳体容纳端的内侧,所述电加热单元的所述固定连接单元的尺寸大于所述阻隔部的通孔的尺寸,借以所述阻隔部阻挡所述电加热单元,以防止所述加热组
件移动。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笔头壳体进一步包括一笔头防护端,其中所述笔头防护端自所述壳体容纳端一体地延伸,所述笔头被容纳于所述笔头防护端。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笔头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隔热元件,其中所述隔热元件被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笔头壳体,借以所述隔热元件阻隔热量的传导。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热元件包括至少一隔热环和一隔热套,其中所述隔热环被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的所述电加热单元,所述隔热套被套设于所述笔头壳体的所述壳体容纳端外部。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笔头包括一笔头固定端和自所述笔头固定端一体延伸的一笔头书写端,其中所述笔头的所述笔头固定端被固定至所述电加热单元的所述导热元件。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笔头的所述笔头书写端呈圆柱形,且所述笔头书写端的直径尺寸在0.3mm~3mm之间;或者所述笔头的所述笔头书写端呈平角结构或楔形结构,且所述笔头书写端的尺寸(0.2~0.5)mm*(1.0~3.0)mm。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加热笔头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9.(1)固定一笔头于一电加热单元的一端;
30.(2)所述电加热单元的另一端自一笔头壳体的前端置入所述笔头壳体的一壳体容纳端;以及
31.(3)电气地连接一电连接装置于所述电加热单元的另一端。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组装方法的步骤(3)进一步包括:固定所述电连接装置于所述笔头壳体的一壳体对接端。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加热笔,包括:
34.一加热笔头;
35.一笔杆,其中所述加热笔头被设置于所述笔杆;以及
36.一控制组件,其中所述控制组件被设置于所述笔杆,且所述加热笔头可被电气地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由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加热笔头的工作状态;
37.其中所述加热笔头包括:
38.一笔头壳体,适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笔杆;和
39.一加热组件,其中所述加热组件被设置于所述笔头壳体,由所述笔头壳体固定所述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一电加热单元、一笔头以及一电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电加热单元电气地连接在所述笔头和所述电连接装置之间,所述电连接装置可导通地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于所述电加热单元。
4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笔头壳体包括一壳体对接端和自所述壳体对接端一体延伸的一壳体容纳端,其中所述加热组件的所述电加热单元被收纳于所述壳体容纳端,所述电连接装置被容纳于所述壳体对接端,以供所述壳体对接端与所述笔杆对接时,所述电连接装置被可导通地电气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
4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笔头壳体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导向元件,其中
所述导向元件被设置于所述笔头壳体的所述壳体对接端的外侧,借以所述笔头壳体的所述导向元件引导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相电气连接。
4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对接端设有一安装槽,其中所述安装槽被形成于所述壳体对接端的内侧壁,所述电连接装置被固定于所述壳体对接端的所述安装槽。
4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加热单元包括一电加热棒和被设置于所述电加热棒的一固定连接单元,其中所述固定连接单元与所述笔头位于所述电加热棒相对侧,由所述固定连接单元固定和支撑所述电加热棒。
4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加热棒包括一电热丝、一支撑棒以及一导热元件,其中所述电热丝被缠绕于所述支撑板的外侧,所述导热元件包覆在所述电热丝和所述支撑棒的外周。
4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笔头壳体进一步包括一阻隔部,其中所述阻隔部被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壳体容纳端的内侧,所述电加热单元的所述固定连接单元的尺寸大于所述阻隔部的通孔的尺寸,借以所述阻隔部阻挡所述电加热单元,以防止所述加热组件移动。
4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笔头壳体进一步包括一笔头防护端,其中所述笔头防护端自所述壳体容纳端一体地延伸,所述笔头被容纳于所述笔头防护端。
4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笔头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隔热元件,其中所述隔热元件被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笔头壳体,借以所述隔热元件阻隔热量的传导。
4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热元件包括至少一隔热环和一隔热套,其中所述隔热环被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的所述电加热单元,所述隔热套被套设于所述笔头壳体的所述壳体容纳端外部。
4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笔头包括一笔头固定端和自所述笔头固定端一体延伸的一笔头书写端,其中所述笔头的所述笔头固定端被固定至所述电加热单元的所述导热元件。
5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笔头的所述笔头书写端呈圆柱形,且所述笔头书写端的直径尺寸在0.3mm~3mm之间;或者所述笔头的所述笔头书写端呈平角结构或楔形结构,且所述笔头书写端的尺寸(0.2~0.5)mm*(1.0~3.0)mm。
5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一电路板和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一电路对接装置,其中所述电路对接装置与所述加热组件的所述电连接装置相对位地设置,当所述笔头壳体与所述笔杆对接时,所述电连接装置与所述电路对接装置相对位地连接。
5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池,所述电池被电气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的所述电路板,并且有所述电路板固定所述电池于所述笔杆。
5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笔头壳体进一步包括一笔头防护端,其中所述笔头防护端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笔头容纳端,所述笔头被容纳于所述笔头防护端。
5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笔头包括一笔头固定端和一笔头书写端,其中所述笔头书写端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笔头固定端的端部。
55.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56.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5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加热笔的整体示意图。
5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加热笔的剖视图。
59.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加热笔的整体示意图。
60.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加热笔的安装和拆卸示意图。
61.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加热笔的剖面图。
62.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加热笔的一加热笔头的结构示意图。
63.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加热笔的一加热笔头的分解示意图。
64.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加热笔的所述加热笔头的立体剖视图。
65.图9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加热笔的一加热组件的示意图。
66.图9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加热笔的一加热笔头的几种可选实施方式。
67.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加热笔的所述加热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68.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加热笔的所述加热笔头的组装工艺流程图。
69.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加热笔的一笔杆的结构示意图。
70.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加热笔的所述笔杆的分解示意图。
71.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加热笔的所述笔杆内的一控制器和一电源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72.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加热笔的另一可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加热笔的一加热笔头和笔杆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
73.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加热笔的另一可选实施方式的解耦股示意图,其中所述加热笔的一加热笔头与所述笔杆通过触点连接的方式电气连接。
74.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加热笔的结构示意图。
75.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加热笔的安装和拆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76.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77.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78.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79.参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1至图2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加热笔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所述加热笔包括一壳体10a,被设置于所述壳体10a的一加热组件20a以及一控制组件30a,其中所述控制组件30a与所述加热组件20a相电气地连接,由所述控制组件30a控制所述加热组件20a的工作状态。所述加热组件20a和所述控制组件30a被固定于所述壳体10a,用户以握持、夹持或把持的方式操作所述加热笔的所述壳体10a。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a被设计成为笔杆形状,以适于用户以书写的方式使用所述加热笔。
80.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笔适于在电化铝烫印使用,利用热压转移的原理将薄膜上的色彩图案转移到一个物体的表面,比如纸张、皮革、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等。所述加热笔在工作过程中,所述控制组件30a控制所述加热组件20a以电加热的方式加热,并且由所述控制组件30a控制所述加热组件20a的温度保持在90-140℃,以使得所述加热笔适合烫印的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加热笔的工作温度可根据不同薄膜材料不同设置为不同的工作温度,并且上述温度范围在此仅仅作为示例性质的,而非限制。
81.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0a包括一笔头壳体11a和一笔杆壳体12a,其中所述笔头壳体11a和所述笔杆壳体12a为中空结构,并且由所述笔头壳体11a和所述笔杆壳体12a形成一存储空间101a,其中所述加热组件20a和所述控制组件30a被容纳于所述存储空间101a。所述笔头壳体11a与所述笔杆壳体12a相固定地连接,借以所述笔头壳体11a和所述笔杆壳体12a保护内部的所述加热组件20a和所述控制组件30a。
82.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笔头壳体11a与所述笔杆壳体12a通过胶粘或热封的方式相固定地连接,以保护内部的所述加热组件20a和所述控制组件30a。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笔头壳体11a与所述笔杆壳体12a可拆卸地连接。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笔头壳体11a与所述笔杆壳体12a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或者卡扣的方式相固定。
83.所述加热组件20a包括至少一电加热单元21a和至少一笔头22a,其中所述笔头22a被设置于所述电加热单元21a的一端,当所述电加热单元21a被电导通时,所述电加热单元
21a以电加热的方式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笔头22a,以使得所述笔头22a的温度得以提升。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单元21a被实施为金属丝。更优选地,所述笔头22a为铜质材料、钢制材料或者其他种类的合金材料。
84.所述笔头22a被固定于所述电加热单元21a的一端,所述电加热单元21a进一步包括一电加热棒211a和一固定连接单元212a,其中所述电加热棒211a与所述笔头22a相固定地连接,并且由所述电加热棒211a将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笔头22a。所述固定连接单元212a位于所述电加热棒211a的另一端,即所述固定连接单元212a与所述笔头22a相对地设置。所述固定连接单元212a被卡固在所述笔头壳体11a的内侧壁,即通过所述笔头壳体11a固定所述电加热单元21a。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加热组件20a的所述电加热单元21a通过电连接的导线被固定至所述电加热单元21a的所述固定连接单元,其中所述导线自所述固定连接单元与所述控制组件30a相电气地连接。
85.所述加热笔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隔热元件40a,其中所述隔热元件40a被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20a和所述壳体10a,用于阻止所述加热组件20a产生的热量过多地被传递至所述壳体10a。简言之,所述隔热元件40a具有隔热作用,以防止所述壳体10a过热,从而影响使用者的正常使用。
86.所述隔热元件40a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隔热环41a和一隔热套42a,其中所述隔热环41a被套设于所述加热组件20a的所述电加热单元21a和所述壳体10a的所述笔头壳体11a之间,借以所述隔热环41a减少所述电加热单元21a产生的热量被传导至所述笔头壳体11a。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环41a被实施为一环装结构,所述隔热环41a被套设在所述电加热棒211a的外部,并且所述隔热环41a被卡在所述笔头壳体11a的内侧。通过所述隔热环41a支撑所述加热单元21a,方式所述加热笔在使用过程中所述加热组件20a晃动。
87.优选地,所述隔热环41a邻近于所述笔头22a,即所述隔热环41a与所述固定连接单元212a分别位于所述电加热棒211a的两端。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隔热环41a被卡设于所述笔头壳体41a开口的近端,所述固定连接单元212a被卡固于所述笔头壳体41a的开口的远端,通过所述固定连接单元212a和所述隔热环41a的支撑作用,使得所述加热组件20a的所述笔头22a保持直立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示例中,所述笔头22a的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笔头壳体11a的外部,以便于书写。
88.所述控制组件30a与所述加热组件20a相电气地连接,由所述控制组件30a控制所述加热组件20a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组件30a包括一电路板31a和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1a的一开关32a,其中所述电路板31a与所述加热组件20a相电气连接,所述开关32a被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组件20a的电导通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所述电路板31a可控制所述加热组件20a在电导通状态下,所述电加热单元21a的加热效率,即所述电加热单元21a的所述电加热棒211a的热效率。换言之,由所述电路板31a控制所述电加热棒211a在电导通状态下的温度,进而控制所述笔头22a的工作温度,以避免所述笔头22a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即在电导通状态下,由所述电路板31a控制所述电加热棒211a加热,使得所述笔头22a始终保持在工作温度。作为示例的,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31a控制所述电加热棒211a的加热状态,从而使得所述笔头22a在加热状态下温度保持在90℃~140℃。
89.所述加热笔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源线50a和至少一开关按钮60a,所述电源线50a与所述控制组件30a的所述电路板31a相电气地连接,所述开关按钮60a与所述开关32a相传动地连接,由所述开关按钮60a驱动所述开关32a。所述电源线50a可以但不限于一usb电源线,通过所述电源线50a可与外界电源相电气地连接,由所述外界电源为所述加热笔提供工作电能。
90.参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3至图14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加热笔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所述加热笔包括一加热笔头10、一笔杆20以及被设置于所述笔杆20的一控制组件30,其中所述加热笔头10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笔杆20,并且所述加热笔头10可被电气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30可,由所述控制组件30控制所述加热笔头10的工作状态。
91.所述加热笔头10包括一笔头壳体11和被设置于所述笔头壳体11的一加热组件12,其中所述笔头壳体11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笔杆20,所述加热组件12可被导通地电气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30,由所述控制组件30控制所述加热组件12的工作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笔头壳体11与所述笔杆20以对插的方式或者以螺纹配合的方式相固定地连接,由所述笔杆20支持所述笔头壳体11,以便于用户手持、握持或者以书写的方式使用所述加热笔。
92.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笔头壳体11与所述笔杆20以对插的方式相连接,并且当所述笔头壳体11与所述笔杆20相对插固定时,所述加热组件12被可导通地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30。
93.详细地说,所述笔头壳体11包括一壳体对接端111和自所述壳体对接端111一体延伸的一壳体容纳端112,其中所述笔杆20具有一笔杆容纳腔200,所述笔头壳体11的所述壳体对接端111可保持在所述笔杆20的所述笔杆容纳腔200。值得一体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笔头壳体11的所述壳体对接端111呈空心的柱形结构。所述笔头壳体11的所述壳体对接端111被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笔杆20的所述笔杆容纳腔200。
94.所述笔头壳体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导向元件113,其中所述导向元件113被设置于所述笔头壳体11的所述壳体对接端111的外侧,当所述笔头壳体11与所述笔杆20相互对接时,所述笔头壳体11的所述导向元件113引导所述加热组件12与所述控制组件30相电气连接。相应地,所述笔杆20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引导槽201,其中所述引导槽201被形成于所述笔杆20的内侧壁,并且所述引导槽201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笔头壳体11的所述导向元件113相适配。当所述笔头壳体11与所述笔杆20相对接时,所述笔杆20的所述引导槽201和所述笔头壳体11的所述导向元件113引导所述控制组件30与所述加热组件12相对接,以使得所述控制组件30与所述加热组件12相电气地连接。
95.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12被固定于所述笔头壳体11,所述控制组件30被固定于所述笔杆20,并且当所述笔头壳体11与所述笔杆20相对接时,所述控制组件30与所述加热组件12相电气地连接;当所述笔头壳体11与所述笔杆20分离时,所述控制组件30与所述加热组件12也随断开。因此,当使用所述加热笔时,将所述加热笔头10与所述笔杆20对接,当替换使用不同类型笔头时,用户可通过替换所述加热笔头10,以使用不同类型的笔头。
96.所述加热组件12包括至少一电加热单元121、一笔头122以及一电连接装置123,其
中所述笔头122被设置于所述电加热单元121的一端,并且由所述电加热单元121将热量传导至所述笔头122。所述电连接装置123与所述电加热单元121相电气地连接,由所述电连接装置123将所述电加热单元121与所述控制组件30电导通。
97.所述加热组件12的所述电加热单元121被固定至所述笔头壳体11的所述壳体容纳端112,所述电连接装置123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笔头壳体11的所述壳体对接端111,以便于当所述笔头壳体11与所述笔杆20对接时,所述电连接装置123被电气地连接至所述控制组件30。
98.所述控制组件30包括一电路板31和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1的一电路对接装置32,其中所述电路对接装置32与所述加热组件12的所述电连接装置123相对位地设置。当所述笔头壳体11与所述笔杆20对接时,所述电连接装置123与所述电路对接装置32相对位地连接,以实现所述控制组件30与所述加热组件12的电气连接。与上述较佳实施例相同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笔进一步包括一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一开关组件,由所述控制开关通过所述电路板控制所述加热组件的工作状态。
99.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装置123可对位地连接至所述控制组件30的所述电路对接装置32。优选地,所述电连接装置123和所述控制组件30的所述电路对接装置32可以被实施为针脚插头和针脚插座的组合,或者所述电连接装置123和所述控制组件30的所述电路对接装置32被实施为金属插脚和金属触点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连接装置123和所述电路对接装置32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此仅仅作为示例性质的,而非限制。
100.所述电连接装置123通过导线与所述电加热单元121相电气连接,并且所述电连接装置123被固定至所述壳体对接端111,以便当所述笔头壳体11与所述笔杆20对接时,所述电连接装置123与所述电路对接装置32连接。所述壳体对接端111设有一安装槽1110,其中所述安装槽1110被形成于所述壳体对接端111的内侧壁,所述电连接装置123被固定于所述壳体对接端111的所述安装槽1110。
101.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装置123通过胶粘的方式被固定于所述壳体对接端111的所述安装槽1110。所述壳体对接端111进一步设有一对插引导槽1111,其中所述电路板31对应于所述壳体对接端111的所述对插引导槽1111。当所述笔头壳体11与所述笔杆20对接时,所述电路板31的一端对应地插接至所述壳体对接端111的所述对插引导槽1111,从而避免所述电路板31外露。换言之,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31被容纳于所述笔杆20的所述笔杆容纳腔200的内侧,所述加热组件12被容纳于所述笔头壳体11的所述壳体对接端111的内侧,避免内部的加热组件12外露或者所述电路板31外露而造成的零件损坏。当所述笔杆20与所述笔头壳体11对插时,所述电路板31被引导至所述壳体对接端111的所述对插引导槽1111,有利于保持所述电路对接装置32和所述电连接装置123的电连接状态。
102.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加热组件12的所述笔头122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电加热单元121的一端,并且由所述电加热单元121支撑所述笔头122于所述笔头壳体11。所述电加热单元121包括一电加热棒1211和被设置于所述电加热棒1211一端的一固定连接单元1212,其中所述固定连接单元1212与所述笔头122被设置于所述电加热棒1211,且相互对应。
103.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的是,所述固定连接单元1212被用于固定所述电加热棒1211。所述电加热棒1211包括一电热丝12111、一支撑棒12112以及一导热元件12113,其中所述电热丝12111被缠绕于所述支撑板12112的外侧,所述导热元件12113包覆在所述电热丝12111和所述支撑棒12112的外周。所述导热元件12113的一端与所述笔头122相固定地连接,所述电热丝12111通电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导热元件12113被传导至所述笔头122。所述导热元件1211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热丝12111被所述固定连接单元1212固定。
104.所述电热丝12111被缠绕在所述支撑棒12112的外周,并且所述电热丝12111和所述支撑棒12112被所述导热元件12113包覆,由所述导热元件12113将所述电热丝12111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笔头122。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导热元件12113传导所述电热丝12111产生的热量至所述笔头122,有利于稳定所述笔头122工作时的温度,避免所述笔头122在书写时温度过快降低或者温度过高。简言之,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元件12113还可用于存储所述电热丝12111产生的热量,并由所述导热元件12113向所述笔头122传导热量,即加热所述笔头122,从而有利于稳定所述笔头122工作时的温度,减少温度波动。
105.优选地,所述导热元件12113是由具有导热性能的金属材料制作而成。作为示例的,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元件12113被实施为钢管,由所述导热元件12113连接和支撑所述笔头122。更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笔头122通过焊接的方式被固定至所述电加热棒1211的所述导热元件12113的一端,所述固定连接单元1212通过焊接的方式被固定至所述电加热棒1211的所述导热元件12113的另一端。
106.如图8至图10所示,所述加热组件12的所述电加热单元121被固定于所述笔头壳体11的所述壳体容纳端112,其中所述壳体容纳端112具有一加热容纳腔1120,所述电加热单元121被固定于所述壳体容纳端112的所述加热容纳腔1120。所述笔头壳体11进一步包括一阻隔部114,其中所述阻隔部114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容纳端112的所述加热容纳腔1120,由所述阻隔部114阻挡所述电加热单元121的所述固定连接单元1212。优选地,所述阻隔部114与所述壳体容纳端112为一体式结构,即所述阻隔部114被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壳体容纳端112的内侧,并且所述阻隔部114具有一通孔,以连通所述壳体容纳端112的所述加热容纳腔1120与所述壳体连接端111的空腔。
107.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电加热单元121的所述固定连接单元1212的尺寸大于所述阻隔部114的通孔的尺寸,借以所述阻隔部114阻挡所述电加热单元121,以防止所述加热组件12移动。
108.所述笔头壳体11进一步包括一笔头防护端115,其中所述笔头防护端115自所述壳体容纳端112一体地延伸,所述笔头122被容纳于所述笔头防护端115,以防止所述笔头122被加热时烫伤用户。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笔头防护端115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容纳端112的端部,由所述笔头防护端115固定和支撑所述笔头112,并且阻隔所述笔头122产生的热量向外传导。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笔头防护端115是由隔热材料制作而成。
109.所述笔头防护端115具有一贯穿的通道1150,其中所述通道1150的尺寸大于所述笔头122的尺寸,即所述笔头122和所述笔头防护端115之间形成一间隙,以防止所述笔头122的热量被直接传导至所述笔头防护端115。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
例中,所述笔头防护端115呈现圆台状,方便用户使用。
110.所述加热笔头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隔热元件13,其中所述隔热元件13被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12和所述笔头壳体11,借以所述隔热元件13阻隔热量的传导。所述隔热元件13包括至少一隔热环131和一隔热套132,其中所述隔热环131被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12的所述电加热单元121,所述隔热套132被套设于所述笔头壳体11的所述壳体容纳端112外部。
111.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隔热环131位于所述电加热单元121的所述导热元件和所述笔头防护端151之间,由所述隔热环131间隔所述电加热单元121和所述笔头防护端151。另一方面,所述电加热单元121被所述隔热环131固定并保持在所述笔头防护端151的内侧,有利于固定所述笔头122的位置,防止在书写过程中,所述笔头122位置偏移或晃动。
112.所述笔头122包括一笔头固定端1221和自所述笔头固定端1221一体延伸的一笔头书写端1222,其中所述笔头122的所述笔头固定端1221被固定至所述电加热单元121的所述导热元件12113,由所述导热元件12113固定和支撑所述笔头122。所述笔头书写端1222位于所述笔头固定端1221的顶端,由所述笔头书写端1222在加热状态下以书写的方式利用热压转移的原理工作。
113.如图9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该优选实施例的所述笔头122的几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笔头122的所述笔头书写端1222可以但不限于柱状结构、楔形结构、平角结构。用户可以根据使用需求选择不同的所述笔头122的形状,以书写出不同笔形。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当所述笔头122的所述笔头书写端1222为圆柱形结构时,所述笔头书写端1222的直径尺寸在0.3mm~3mm之间。作为示例的,所述笔头书写端1222的直径尺寸为0.8mm、1.5mm、2.5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笔头122的所述笔头书写端的尺寸在此仅仅作为示例的,而非限制。当所述笔头122的所述笔头书写端1222为楔形结构或平角结构时,所述笔头书写端1222的尺寸(0.2~0.5)mm*(1.0~3.0)mm。作为示例的,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笔头122的所述笔头书写端1222为2.5mm*0.35mm的平角形结构。
114.如图11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加热笔头10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5.(1)固定一笔头122于一电加热单元121的一端;
116.(2)所述电加热单元121的另一端自一笔头壳体11的前端置入所述笔头壳体11的一壳体容纳端112;以及
117.(3)电气地连接一电连接装置123于所述电加热单元121的另一端。
118.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笔头10的结构与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笔头的结构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步骤(3)中,进一步包括:固定所述电连接装置123于所述笔头壳体11的一壳体对接端111。
119.如图12至图14所示,所述笔杆20包括一笔杆主体21和一盖体22,其中所述盖体22被设置于所述笔杆主体21的尾端,所述笔杆主体21的前端与所述笔头壳体11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笔杆主体21具有一容腔,所述控制组件30被容纳于所述笔杆主体21的所述容腔。所述控制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被固定于所述笔杆主体21。所述笔杆20进一步包括一电路板固定槽23,所述电路板固定槽23被设置于所述笔杆主体21的内侧壁,所述控制组件30的所
述电路板31被固定至所述笔杆20的所述电路板固定槽23。
120.所述加热笔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池40,所述电池40被电气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并且所述电池40通过所述电路板31可电导通于所述加热组件12。
121.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池40被容纳于所述笔杆20的所述容腔,所述电池40被所述电路板31固定,再由所述电路板31将所述电池固定于所述笔杆20的所述容腔。详细地说,所述电路板31具有一电池安装槽310,所述电池40被固定至所述电路板31的所述电池安装槽310。换言之,由所述电路板31固定所述电池于所述电池安装槽310。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池40被嵌入在所述电路板31的所述电池安装槽310,有利于所述电池的安装,节省了所述笔杆主体21的容纳空间。
122.如图15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加热笔的另一可选实施方式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与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加热笔不同的是,所述加热笔头10与所述笔杆20的连接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笔头10的一笔头壳体11与所述笔杆20的一笔杆主体21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笔头壳体11的壳体对接端111设有外螺纹,所述笔杆20的所述笔杆主体21设有对应于所述外螺纹的内螺纹。
123.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12的所述电连接装置123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笔头壳体11。因此,当所述加热笔头10被安装于所述笔杆20时,首先电气连接所述加热笔头10的所述电连接装置123于所述控制组件30的所述电路对接装置32,再连接所述笔头壳体11于所述笔杆20的所述笔杆主体21。
124.如图16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加热笔的另一可选实施方式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与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加热笔不同的是,所述加热笔头10与所述笔杆20的电气连接方式。详细地说,所述加热笔头10的所述电气连接装置123被实施为一金属触点,所述控制组件30的所述电路对接装置32被实施为与所述金属触点相适配的一插接单元,当所述加热笔头10与所述笔杆20对插时,所述加热笔头的所述电气连接装置123插入所述电路对接装置32内,以实现所述控制组件30与所述加热组件12的电气连接。
125.如图17和图18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加热笔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与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不同的是加热笔头10的结构,其中所述加热笔头10的所述笔头壳体11和所述加热组件12的所述笔头122为分体式结构,以便于用户在不需要拆卸所述加热笔头10的情况下替换所述笔头122。详细地说,所述笔头防护端115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笔头壳体11的壳体容纳端112。所述笔头122进一步包括一笔头固定端1221和一笔头书写端1222,其中所述笔头书写端1222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笔头固定端1221的端部。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笔头固定端1221被固定至所述电加热单元121的端部,所述笔头书写端1222通过螺纹固定的方式可拆卸地固定至所述笔头固定端1221的前端。
126.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