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印机印刷版辊挡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68825发布日期:2022-04-02 04:1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凹印机印刷版辊挡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凹印机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凹印机印刷版辊挡墨装置。


背景技术:

2.凹印厂家在中国不在少数,进口的凹印设备几乎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二零零一年至二零零二年是我国凹印机进口的一个相对高峰期,进口数量比前两年有了较大增加,而且进口设备档次有所提高,在东部沿海省市数量多,设备先进,技术水平较高、经济实力普遍较强,凹印能真正再现原稿效果,层次丰富、清晰、墨层厚实、墨色饱和度高、色泽鲜艳明亮,这是由凹印的特点所决定的。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凹印机印刷版辊挡墨装置在不同情况下难以对油墨进行良好的阻挡,一般的挡墨装置并没有内置油墨挡板,如果没有挡板,或者挡板宽度不够,版辊旋转运行时,油墨将会出现飞溅,污染产品、环境等,挡墨装置对于高速凹版印刷机来说尤为重要,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油墨挡板也会附上一层厚厚的油墨,而为了保证工作效果,对于挡板的清理也至关重要。
4.因此,发明一种凹印机印刷版辊挡墨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凹印机印刷版辊挡墨装置,通过辅助机构的设计,可以通过第二轴承座和第一轴承座的移动带动挡板进行凹印机本体内部的移动和角度的倾斜,一方面,可以避免挡板在对油墨进行阻挡的角度不够或是距离不够从而导致油墨飞溅的缺点,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设备的灵活性,不需要人工手动调整,实现了设备内部的自动化操作,减轻人工压力,以解决挡板阻挡油墨距离不够或角度不够以及挡板难以清理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凹印机印刷版辊挡墨装置,包括凹印机本体,所述凹印机本体内部设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延伸至凹印机本体外部;
7.所述辅助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于凹印机本体顶部,所述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一侧设有第一往复丝杆,所述第一往复丝杆顶部延伸入凹印机本体内腔顶部并与凹印机本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往复丝杆外部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第一往复丝杆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述套筒外部固定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设于第一齿轮一侧并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往复丝杆外部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往复丝杆与第一轴承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辅助机构还包括辅助组件和辅助单元,所述辅助组件设于凹印机本体内部,所述辅助单元设于凹印机本体外部;
8.所述辅助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板,所述第一伸缩板设于凹印机本体内腔顶部并与凹印机本体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板底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顶部与底部均设有u形框。
9.优选的,所述转动杆底部设有第二往复丝杆,所述第二往复丝杆与转动杆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述第二往复丝杆延伸入凹印机本体内腔底部并与凹印机本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往复丝杆外部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往复丝杆与第二轴承座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凹印机本体内腔一侧壁固定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二往复丝杆贯穿连接板并与连接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往复丝杆延伸入连接板内部并与连接板通过轴承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二轴承座一侧固定设有横板,所述横板与u形框之间设有竖板,所述竖板两端分别与其中一个u形框和横板均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板与另一个u形框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横板顶部设有第二伸缩板,所述第二伸缩板两端分别与其中一个u形框和横板均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一侧设有斜板,所述斜板两端分别与第一轴承座和另一个u形框均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所述挡板底部固定设有刮刀。
12.优选的,所述挡板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设有挡块,所述挡块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底部设有两个楔形块,两个所述楔形块顶部均固定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延伸入滑槽内部,两个所述楔形块之间固定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外部固定设有弹簧,所述u形框内腔两侧壁均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底部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楔形块底部分别设有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通过连接端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螺纹旋向相反,第二螺纹杆一端延伸入u形框内腔一侧壁并与u形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延伸至u形框外部并与u形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外部分别设有第一螺纹块与第二螺纹块,所述第一螺纹块与第二螺纹块分别与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固定设有转动板,所述第一螺纹块与第二螺纹块顶部均固定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延伸入限位槽内部。
14.优选的,所述凹印机本体内部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凹印机本体内腔前后两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一版辊本体,所述第一连接杆底部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凹印机本体内腔前后两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二版辊本体,所述凹印机本体内腔底部固定设有集料框,所述集料框内部底部嵌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贯穿凹印机本体,所述第二版辊本体延伸入集料框内部。
15.优选的,所述凹印机本体顶部固定设有保护框,所述电机设于保护框内部,所述凹印机本体一侧设有第一活动门,所述第一活动门与凹印机本体通过合页连接,所述第一活动门一侧固定设有第一把手,所述凹印机本体后侧设有第二活动门,所述第二活动门与凹印机本体通过合页连接,所述第二活动门一侧固定设有第二把手。
16.优选的,所述辅助单元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分别固定设于凹印机本体底部前侧与后侧。
17.优选的,所述辅助单元包括四个支撑杆,四个所述支撑杆分别固定设于凹印机本体底部四角。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辅助机构的设计,可以通过第二轴承座和第一轴承座的移动带动挡板进行凹印机本体内部的移动和角度的倾斜,一方面,可以避免挡板在对油墨进行阻
挡的角度不够或是距离不够从而导致油墨飞溅的缺点,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设备的灵活性,不需要人工手动调整,实现了设备内部的自动化操作,减轻人工压力;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一方面,可以通过楔形块的设计对挡板进行良好的固定,再通过转动第一螺纹块与第二螺纹块的操作可以使挡板解锁,从而便于挡板的拆卸与安装,有便于清理的优点,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刮刀的设计对附在第一版辊本体与第二版辊本体的油墨进行清理,便于设备内部油墨的排出。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侧视剖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中的a处放大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整体结构侧视剖视图;
25.图中:1凹印机本体、2电机、3转动杆、4第一齿轮、5第一往复丝杆、6 套筒、7第二齿轮、8第一轴承座、9第一伸缩板、10挡板、11u形框、12第二往复丝杆、13第二轴承座、14挡块、15楔形块、16第一螺纹杆、17第二螺纹杆、18第一螺纹块、19第二螺纹块、20第一连接杆、21第二连接杆、22集料框、23保护框、24第一活动门、25第一把手、26第二活动门、27第二把手、 28支撑板、29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实施例1,参照附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凹印机印刷版辊挡墨装置,包括凹印机本体1,所述凹印机本体1内部设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延伸至凹印机本体1外部;
28.所述辅助机构包括电机2,所述电机2固定设于凹印机本体1顶部,所述电机2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外部固定设有第一齿轮4,所述第一齿轮4一侧设有第一往复丝杆5,所述第一往复丝杆5顶部延伸入凹印机本体1内腔顶部并与凹印机本体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往复丝杆5外部设有套筒6,所述套筒6与第一往复丝杆5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述套筒6外部固定设有第二齿轮7,所述第二齿轮7设于第一齿轮4一侧并与第一齿轮4相啮合,所述第一往复丝杆5外部设有第一轴承座8,所述第一往复丝杆5与第一轴承座8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辅助机构还包括辅助组件和辅助单元,所述辅助组件设于凹印机本体1内部,所述辅助单元设于凹印机本体1外部;
29.所述辅助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板9,所述第一伸缩板9设于凹印机本体1内腔顶部并与凹印机本体1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板9底部设有挡板10,所述挡板10顶部与底部均设有u形框11;
30.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3底部设有第二往复丝杆12,所述第二往复丝杆12 与转动杆3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述第二往复丝杆12延伸入凹印机本体1内腔底部并与凹印机本体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往复丝杆12外部设有第二轴承座13,所述第二往复丝杆12与第二轴承座13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凹印机本体1内腔一侧壁固定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二往复丝杆12贯穿连接板并与连接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往复丝杆5延伸入连接板内部并
与连接板通过轴承连接,便于第二往复丝杆12转动,便于第一往复丝杆5支撑;
3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承座13一侧固定设有横板,所述横板与u形框11 之间设有竖板,所述竖板两端分别与其中一个u形框11和横板均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板9与另一个u形框11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便于横板带动竖板移动,便于u形框11倾斜;
32.进一步地,所述横板顶部设有第二伸缩板,所述第二伸缩板两端分别与其中一个u形框11和横板均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8一侧设有斜板,所述斜板两端分别与第一轴承座8和另一个u形框11均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所述挡板10底部固定设有刮刀,便于u形框11移动,便于清理油墨;
33.进一步地,所述挡板10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设有挡块14,所述挡块14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底部设有两个楔形块15,两个所述楔形块15顶部均固定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延伸入滑槽内部,两个所述楔形块15之间固定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外部固定设有弹簧,所述u形框11内腔两侧壁均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底部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楔形块15底部分别设有第一螺纹杆16 和第二螺纹杆17,所述第一螺纹杆16与第二螺纹杆17通过连接端固定连接,便于楔形块15移动;
3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杆16与第二螺纹杆17螺纹旋向相反,第二螺纹杆17一端延伸入u形框11内腔一侧壁并与u形框1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16延伸至u形框11外部并与u形框1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 16与第二螺纹杆17外部分别设有第一螺纹块18与第二螺纹块19,所述第一螺纹块18与第二螺纹块19分别与第一螺纹杆16和第二螺纹杆17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16一端固定设有转动板,所述第一螺纹块18与第二螺纹块19 顶部均固定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延伸入限位槽内部,便于第二螺纹块19与第三螺纹块移动带动限位杆移动;
35.进一步地,所述凹印机本体1内部设有第一连接杆20,所述第一连接杆20 两端分别与凹印机本体1内腔前后两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0外部固定设有第一版辊本体,所述第一连接杆20底部设有第二连接杆21,所述第二连接杆21两端分别与凹印机本体1内腔前后两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1外部固定设有第二版辊本体,所述凹印机本体1内腔底部固定设有集料框22,所述集料框22内部底部嵌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贯穿凹印机本体1,所述第二版辊本体延伸入集料框22内部,便于第一版辊本体与第二版辊本体转动,便于出料;
36.进一步地,所述凹印机本体1顶部固定设有保护框23,所述电机2设于保护框23内部,所述凹印机本体1一侧设有第一活动门24,所述第一活动门24 与凹印机本体1通过合页连接,所述第一活动门24一侧固定设有第一把手25,所述凹印机本体1后侧设有第二活动门26,所述第二活动门26与凹印机本体1 通过合页连接,所述第二活动门26一侧固定设有第二把手27,便于对电机2保护,便于拉动第一活动门24与第二活动门26;
37.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单元包括两个支撑板28,两个所述支撑板28分别固定设于凹印机本体1底部前侧与后侧,便于对凹印机本体1进行支撑。
38.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本实用新型连接外部电源,当电机2正转时,电机2转动带动转动杆3转动,转动杆3转动带动第二往复丝杆12转动,第二往复丝杆12转动带动第二轴承座13移动,第一齿轮4转动带动第二齿轮7转动,第二齿
轮7转动带动套筒6转动,此时第一往复丝杆5不转动,当电机2反转时,第二往复丝杆12不转动,此时第一往复丝杆5转动,当需要将挡板10固定时,首先将挡板10推入u形框11内部同时将挡板10向下移,当楔形块15与限位板相接触时,楔形块15移动带动伸缩杆与弹簧同时压缩,当楔形块15完全进入限位板内部时,弹簧拉伸带动伸缩杆拉伸,伸缩杆拉伸带动楔形块15移动,此时完成对挡板10的固定,当需要调整挡板10的高度时,将电机2正转,此时第二轴承座13移动带动横板移动,横板移动带动竖板移动,竖板移动带动u形框11移动,u形框11移动带动挡板 10移动,从而达到对挡板10高度调整的效果,当需要调整挡板10的角度时,将电机2反转,此时第一轴承座8移动带动斜板移动,斜板移动带动u形框11 向上拉,u形框11移动带动第一伸缩板9压缩,带动第二伸缩板拉伸,同时,竖板倾斜,从而达到对挡板10角度调整的效果,第一版辊本体与第二版辊本体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当需要将挡板10进行拆卸时,首先转动转动板,转动板转动带动第一螺纹杆16转动,第一螺纹杆16转动带动第二螺纹杆 17转动,此时第一螺纹块18与第二螺纹块19移动带动限位板移动,限位板移动带动楔形块15压缩,楔形块15压缩带动伸缩杆与弹簧同时压缩,此时将挡板10移出u形框11,从而达到对挡板10拆卸的效果。
39.实施例2,参照附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凹印机印刷版辊挡墨装置,所述辅助单元包括四个支撑杆29,四个所述支撑杆29分别固定设于凹印机本体 1底部四角。
40.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需要将挡板10固定时,首先将挡板10推入u形框11内部同时将挡板10向下移,当楔形块15与限位板相接触时,楔形块15移动带动伸缩杆与弹簧同时压缩,当楔形块15完全进入限位板内部时,弹簧拉伸带动伸缩杆拉伸,伸缩杆拉伸带动楔形块15移动,此时完成对挡板10的固定,当需要调整挡板10的高度时,将电机2正转,此时第二轴承座13移动带动横板移动,横板移动带动竖板移动,竖板移动带动 u形框11移动,u形框11移动带动挡板10移动,从而达到对挡板10高度调整的效果,当需要调整挡板10的角度时,将电机2反转,此时第一轴承座8移动带动斜板移动,斜板移动带动u形框11向上拉,u形框11移动带动第一伸缩板 9压缩,四个支撑杆29对箱体进行支撑,箱体受到支撑,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也方便人员的工作。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