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墨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86827发布日期:2022-03-09 12:0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墨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碳墨印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墨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2.印刷电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在电路板的印刷过程中需要人工搬运至对应的碳墨印刷机上,然后人工再将收集印刷的电路板,之后再搬运至烘箱处进行烘烤,此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碳墨印刷装置,以便于解决以上问题。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墨印刷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翻板机、暂存机、碳墨自动印刷机、转向机、输送机、烘箱、第二翻板机和收板机,所述第一翻板机用于实现水洗后电路板的换向;所述暂存机用于防止所述碳墨自动印刷机发生故障使电路板发生堆积;所述碳墨自动印刷机用于印刷所述电路板的表面;所述转向机用于实现所述电路板端部的换向;所述烘箱用于烘干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翻板机的入口与所述烘箱的出口相连,用于对所述电路板进行翻面;所述收板机用于收集多个所述电路板。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烘箱为红外隧道式干燥炉。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暂存机包括机架、输送平台、设置于所述机架的暂存架和驱动所述暂存架上下移动的升降组件,所述输送平台包括多个相同间隔并列设置的滚轮轴,相邻的所述滚轮轴之间留有间隙;
7.所述暂存架包括多个间隔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呈阵列排布的承载杆和多个间隔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撑板,每一所述承载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一所述第一支撑板和一所述第二支撑板一一连接,多个位于同一高度的所述承载杆之间形成一承载平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多个沿高度方向间隔的承载平台,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穿过对应的所述间隙,所述升降组件驱动所述承载杆通过对应所述间隙。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板朝向所述承载杆表面设有固定环,所述承载杆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固定环内。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等间距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等间距设置。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暂存架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输送平台上方。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还连接有加强板。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驱动件和设置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暂存架之间的连接件;
13.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块传动环、限位环、设置在所述传动环和所述固定块之间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背离所述承载杆的表面,所述传动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块上,所述限位环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传动环相连;
14.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第一锥齿、第二锥齿、丝杆和导向柱,所述第一锥齿套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锥齿套设于所述丝杆的端部并与所述第一锥齿相连,所述传动环套设于所述丝杆且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限位环。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固定块与所述传动环之间,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关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对称设置于所述传动环的两侧。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暂存机包括两组升降组件,两组所述升降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暂存架的两侧。
17.本技术中,通过将第一翻板机、暂存机、碳墨自动印刷机、转向机、烘箱、第二翻板机和收板机整合到一条生产线上,相邻的设备之间衔接在一起,使得电路板可以依次经过上述设备,减少了在各个设备之间人工搬运的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墨印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所示一实施例中暂存架的立体示意图。
20.图3是图1所示一实施例中暂存架的侧视图。
2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2.碳墨印刷装置
ꢀꢀꢀꢀꢀꢀꢀꢀꢀꢀꢀꢀꢀꢀꢀꢀꢀꢀꢀꢀꢀ
100
23.水洗槽
ꢀꢀꢀꢀꢀꢀꢀꢀꢀꢀꢀꢀꢀꢀꢀꢀꢀꢀꢀꢀꢀꢀꢀꢀꢀꢀꢀ
10
24.第一翻板机
ꢀꢀꢀꢀꢀꢀꢀꢀꢀꢀꢀꢀꢀꢀꢀꢀꢀꢀꢀꢀꢀꢀꢀ
20
25.暂存机
ꢀꢀꢀꢀꢀꢀꢀꢀꢀꢀꢀꢀꢀꢀꢀꢀꢀꢀꢀꢀꢀꢀꢀꢀꢀꢀꢀ
30
26.机架
ꢀꢀꢀꢀꢀꢀꢀꢀꢀꢀꢀꢀꢀꢀꢀꢀꢀꢀꢀꢀꢀꢀꢀꢀꢀꢀꢀꢀꢀ
31
27.输送平台
ꢀꢀꢀꢀꢀꢀꢀꢀꢀꢀꢀꢀꢀꢀꢀꢀꢀꢀꢀꢀꢀꢀꢀꢀꢀ
32
28.滚轮轴
ꢀꢀꢀꢀꢀꢀꢀꢀꢀꢀꢀꢀꢀꢀꢀꢀꢀꢀꢀꢀꢀꢀꢀꢀꢀꢀꢀ
321
29.间隙
ꢀꢀꢀꢀꢀꢀꢀꢀꢀꢀꢀꢀꢀꢀꢀꢀꢀꢀꢀꢀꢀꢀꢀꢀꢀꢀꢀꢀꢀ
322
30.暂存架
ꢀꢀꢀꢀꢀꢀꢀꢀꢀꢀꢀꢀꢀꢀꢀꢀꢀꢀꢀꢀꢀꢀꢀꢀꢀꢀꢀ
33
31.第一支撑板
ꢀꢀꢀꢀꢀꢀꢀꢀꢀꢀꢀꢀꢀꢀꢀꢀꢀꢀꢀꢀꢀꢀꢀ
331
32.第二支撑板
ꢀꢀꢀꢀꢀꢀꢀꢀꢀꢀꢀꢀꢀꢀꢀꢀꢀꢀꢀꢀꢀꢀꢀ
332
33.固定环
ꢀꢀꢀꢀꢀꢀꢀꢀꢀꢀꢀꢀꢀꢀꢀꢀꢀꢀꢀꢀꢀꢀꢀꢀꢀꢀꢀ
3321
34.承载杆
ꢀꢀꢀꢀꢀꢀꢀꢀꢀꢀꢀꢀꢀꢀꢀꢀꢀꢀꢀꢀꢀꢀꢀꢀꢀꢀꢀ
333
35.承载平台
ꢀꢀꢀꢀꢀꢀꢀꢀꢀꢀꢀꢀꢀꢀꢀꢀꢀꢀꢀꢀꢀꢀꢀꢀꢀ
334
36.第一连接板
ꢀꢀꢀꢀꢀꢀꢀꢀꢀꢀꢀꢀꢀꢀꢀꢀꢀꢀꢀꢀꢀꢀꢀ
335
37.第二连接板
ꢀꢀꢀꢀꢀꢀꢀꢀꢀꢀꢀꢀꢀꢀꢀꢀꢀꢀꢀꢀꢀꢀꢀ
336
38.加强板
ꢀꢀꢀꢀꢀꢀꢀꢀꢀꢀꢀꢀꢀꢀꢀꢀꢀꢀꢀꢀꢀꢀꢀꢀꢀꢀꢀ
337
39.升降组件
ꢀꢀꢀꢀꢀꢀꢀꢀꢀꢀꢀꢀꢀꢀꢀꢀꢀꢀꢀꢀꢀꢀꢀꢀꢀ
34
40.连接件
ꢀꢀꢀꢀꢀꢀꢀꢀꢀꢀꢀꢀꢀꢀꢀꢀꢀꢀꢀꢀꢀꢀꢀꢀꢀꢀꢀ
341
41.固定块
ꢀꢀꢀꢀꢀꢀꢀꢀꢀꢀꢀꢀꢀꢀꢀꢀꢀꢀꢀꢀꢀꢀꢀꢀꢀꢀꢀ
3411
42.传动环
ꢀꢀꢀꢀꢀꢀꢀꢀꢀꢀꢀꢀꢀꢀꢀꢀꢀꢀꢀꢀꢀꢀꢀꢀꢀꢀꢀ
3412
43.限位环
ꢀꢀꢀꢀꢀꢀꢀꢀꢀꢀꢀꢀꢀꢀꢀꢀꢀꢀꢀꢀꢀꢀꢀꢀꢀꢀꢀ
3413
44.第一连接部
ꢀꢀꢀꢀꢀꢀꢀꢀꢀꢀꢀꢀꢀꢀꢀꢀꢀꢀꢀꢀꢀꢀꢀ
3414
45.第二连接部
ꢀꢀꢀꢀꢀꢀꢀꢀꢀꢀꢀꢀꢀꢀꢀꢀꢀꢀꢀꢀꢀꢀꢀ
3415
46.驱动件
ꢀꢀꢀꢀꢀꢀꢀꢀꢀꢀꢀꢀꢀꢀꢀꢀꢀꢀꢀꢀꢀꢀꢀꢀꢀꢀꢀ
342
47.电机
ꢀꢀꢀꢀꢀꢀꢀꢀꢀꢀꢀꢀꢀꢀꢀꢀꢀꢀꢀꢀꢀꢀꢀꢀꢀꢀꢀꢀꢀ
3421
48.输出轴
ꢀꢀꢀꢀꢀꢀꢀꢀꢀꢀꢀꢀꢀꢀꢀꢀꢀꢀꢀꢀꢀꢀꢀꢀꢀꢀꢀ
3422
49.第一锥齿
ꢀꢀꢀꢀꢀꢀꢀꢀꢀꢀꢀꢀꢀꢀꢀꢀꢀꢀꢀꢀꢀꢀꢀꢀꢀ
3423
50.第二锥齿
ꢀꢀꢀꢀꢀꢀꢀꢀꢀꢀꢀꢀꢀꢀꢀꢀꢀꢀꢀꢀꢀꢀꢀꢀꢀ
3424
51.丝杆
ꢀꢀꢀꢀꢀꢀꢀꢀꢀꢀꢀꢀꢀꢀꢀꢀꢀꢀꢀꢀꢀꢀꢀꢀꢀꢀꢀꢀꢀ
3425
52.导向柱
ꢀꢀꢀꢀꢀꢀꢀꢀꢀꢀꢀꢀꢀꢀꢀꢀꢀꢀꢀꢀꢀꢀꢀꢀꢀꢀꢀ
3426
53.支撑架
ꢀꢀꢀꢀꢀꢀꢀꢀꢀꢀꢀꢀꢀꢀꢀꢀꢀꢀꢀꢀꢀꢀꢀꢀꢀꢀꢀ
3427
54.碳墨自动印刷机
ꢀꢀꢀꢀꢀꢀꢀꢀꢀꢀꢀꢀꢀꢀꢀꢀꢀꢀꢀ
40
55.转向机
ꢀꢀꢀꢀꢀꢀꢀꢀꢀꢀꢀꢀꢀꢀꢀꢀꢀꢀꢀꢀꢀꢀꢀꢀꢀꢀꢀ
50
56.输送机
ꢀꢀꢀꢀꢀꢀꢀꢀꢀꢀꢀꢀꢀꢀꢀꢀꢀꢀꢀꢀꢀꢀꢀꢀꢀꢀꢀ
60
57.烘箱
ꢀꢀꢀꢀꢀꢀꢀꢀꢀꢀꢀꢀꢀꢀꢀꢀꢀꢀꢀꢀꢀꢀꢀꢀꢀꢀꢀꢀꢀ
70
58.第二翻板机
ꢀꢀꢀꢀꢀꢀꢀꢀꢀꢀꢀꢀꢀꢀꢀꢀꢀꢀꢀꢀꢀꢀꢀ
80
59.收板机
ꢀꢀꢀꢀꢀꢀꢀꢀꢀꢀꢀꢀꢀꢀꢀꢀꢀꢀꢀꢀꢀꢀꢀꢀꢀꢀ
90
6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1-3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6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6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6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64.为能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出如下详细说明。
65.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碳墨印刷装置100,包括依次连接的水洗槽10、第一翻板机20、暂存机30、碳墨自动印刷机40、转向机50、输送机60、烘箱70、第二翻板机80和收板机90。水洗槽10对待处理的电路板进行清洗,并使清洗后的电路板进入第一翻板机20,第一翻板机20用于实现水洗后电路板的换向。经过第一翻板机20中的电路板直接进入暂存机30。暂存机30用于防止碳墨自动印刷机40发生故障使电路板发生堆积。碳墨自动印
刷机40用于印刷所述电路板的表面。转向机50用于实现所述电路板端部的换向;烘箱70用于烘干所述电路板。第二翻板机80的入口与烘箱70的出口相连,用于对所述电路板进行翻面。收板机90用于收集多个所述电路板。
66.参阅图1,碳墨印刷装置100中电路板的各个停留时间是不同的,很容易使得在制造电路板的某一环节发生塞车现象。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碳墨印刷装置100中设置暂存机30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具体是:在碳墨自动印刷机40正常工作时,进入暂存机30中的电路板直接传输至碳墨自动印刷机40,若碳墨自动印刷机40或后续的设备的发生堵塞时,暂存机30会将电路板收集起来,保护电路板不受损伤。
67.参阅图1,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印刷电路板的品质,减少电路板表面的附着物,碳墨印刷装置100所处的环境为无尘室(1万级)。另外,水洗槽10、第一翻板机20、碳墨自动印刷机40、转向机50、第二翻板机80和收板机90均为常规使用的设备。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烘箱70采用红外隧道式干燥炉(ir干燥炉)。
68.参阅图1,转向机50的设置可以将方形的电路板调转方向使得输送机60上排布更多的电路板个数,节约空间。在常规生产中,由于电路板经过转向机50后需要一定的静置时间,通常采用人工管控静置时间,之后才进行烘烤,这样需要加大了人力成本,但是输送机60的设置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输送机60的入口连接转向机50的出口,输送机60的出口连接烘箱70的入口,使得电路板在进入烘烤之前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静置,减少了人工管控各个电路板的静置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机60具体可为传送带。
69.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暂存机30包括机架31、输送平台32、设置于机架31的暂存架33和驱动暂存架33上下移动的升降组件34。其中,输送平台32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翻板机20和碳墨自动印刷机40。输送平台32包括多个相同间隔并列设置的滚轮轴321,滚轮轴321两端均固定于机架31上,相邻的滚轮轴321之间留有间隙322。
70.参阅图2和图3,暂存架33包括多个相同间隔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板331、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承载杆333和多个相同间隔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撑板332。承载杆33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板331和第二支撑板332连接,同一第一支撑板331或第二支撑板332上对应连接有多个承载杆333,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承载杆333形成承载平台334,第一支撑板331和第二支撑板332之间形成有多个不同高度的承载平台334,用于存放电路板。第一支撑板331和第二支撑板332均穿过对应的间隙322,承载杆333设置于对应的间隙322下方,升降组件34驱动承载杆333上下通过间隙322。在暂存架33上升的过程中,位于输送平台32下方且最靠近输送平台32的承载平台334上移,承载杆333逐渐将电路板顶起,将电路板从输送平台32上转移至承载平台334上,位于输送平台32下方的承载杆333依次上升,以上述过程将电路板转移至承载平台334上,或,在升降组件34的驱动暂存架33下移的过程中,位于输送平台32上方且最靠近输送平台32的承载平台334下移,将承载平台334上的电路板转移至输送平台32上。
71.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承载杆333两端均设置第一支撑板331和第二支撑板332,如此设置可以避免承载平台334上承载杆333一端呈悬空状下垂,从而不利于支撑较大较重的电路板。
72.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332朝向承载杆333表面设有多个固定环3321,承载杆333的一端伸入固定环3321并固定于固定环3321内,可以快速将承载杆
333安装于第二支撑板332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31朝向承载杆333的表面也可设有多个固定环3321,用于固定承载杆333的端部,或,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实现承载杆333与第二支撑板332的连接。
73.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暂存架33结构的稳定性,在多个第一支撑板331的上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板335,多个第二支撑板332的上端固定有第二连接板336,第一连接板335和第二连接板336位于输送平台32上方。更进一步地,在第一连接板335和第二连接板336之间还连接有加强板337,加强板337的两端分别于第一连接板335和第二连接板336的端部相连并大致形成框架结构,提高暂存架33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支撑板331和多个第二支撑板332的下端也设有对应的连接板和加强板。
74.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组件34包括驱动件342和设置于驱动件342和暂存架33之间的连接件341,连接件341包括固定块3411、传动环3412、限位环3413、设置在传动环3412和固定块3411之间的第一连接部3414和第二连接部3415。固定块3411设置在第一连接板335背离承载杆333的表面上,第一连接部3414将传动环3412固定在固定块3411上,两个第二连接部3415关于第一连接部3414对称连接在固定块3411的两侧,使得传动环3412稳定地固定于固定块3411上。在一些实例中,固定块3411、传动环3412、第一连接部3414和第二连接部3415一体成型。限位环3413设置在机架31上并连接于传动环3412的一侧。
75.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342包括电机3421、第一锥齿3423、第二锥齿3424、丝杆3425和导向柱3426。第一锥齿3423连接在电机3421的输出轴3422上,第二锥齿3424套设于丝杆3425的端部,第二锥齿3424设置于第一锥齿3423上方。丝杆3425的上端穿过传动环3412并与传动环3412螺纹连接。导向柱3426设置在丝杆3425的一侧并穿过限位环3413。启动电机3421,电机3421的输出轴3422带动第一锥齿3423转动,第一锥齿3423带动第二锥齿3424转动,进而带动丝杆3425转动,通过丝杆3425与传动环3412的之间转动,从而带动暂存架33上下移动。
76.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31背离承载杆333的一侧设有两组连接件341,可以提高暂存架33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77.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332背离承载杆333的一侧也设有升降组件34。其中,两组升降组件34共用一个电机3421,通过共用电机3421的输出轴3422实现两组升降组件34的同步运动,节约能源。另外,电机3421的输出轴3422上还设有多个支撑架3427,以稳固输出轴3422转动的稳定性。
78.在本技术中,通过将第一翻板机20、暂存机30、碳墨自动印刷机40、转向机50、烘箱70、第二翻板机80和收板机90整合到一条生产线上,相邻的设备之间衔接在一起,使得电路板可以依次经过上述设备,减少了在各个设备之间人工搬运的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7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