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膜预热或辅热用的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5121发布日期:2022-03-23 14:12阅读:73来源:国知局
印刷膜预热或辅热用的烘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膜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膜预热或辅热用的烘箱。


背景技术:

2.目前,企业所加工的印刷膜大多采用pet膜,在印刷膜进入印刷工序前,需要工人对印刷膜进行预热处理,以提高印刷时油墨在印刷膜表面的附着效果,保证印刷质量。
3.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现有的预热设备容易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4.1、大多数预热设备采用固定在印刷膜传输辊道上的方式,空间狭窄,不便于工人牵引印刷膜以实现印刷膜的退卷,操作繁琐,效率低;
5.2、对于印刷膜表面预热不均匀,容易出现局部预热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后续印刷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印刷膜预热或辅热用的烘箱。
7.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印刷膜预热或辅热用的烘箱,箱本体、箱盖、设置在箱盖或/和箱本体上的风刀组件、及驱动部件,其中箱盖与箱本体相盖合并形成加热腔,印刷膜穿过加热腔设置,风刀组件包括沿着印刷膜的传输路径分布的多个风刀,驱动部件驱使箱本体和箱盖中的一个相对另一个盖合或脱离运动。
9.优选地,烘箱还包括水平设置在箱本体上并用于传输印刷膜的多根传输辊,多个风刀位于箱盖上,且印刷膜自传输辊和风刀之间穿过。这样设置,传输辊能够对印刷膜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印刷膜在风刀的强风作用下产生变形;同时,便于调节印刷膜的传输路径,保证预热或辅热效果,提高生产效率。
10.具体的,印刷膜的传输路径呈自上而下延伸的弧形,多根传输辊和多个风刀分别沿着传输路径依次间隔分布。这样设置,便于形成弧形风道,风刀在印刷膜上的吹扫面积大,预热速度快,效率高。
11.进一步的,多个风刀与多根传输辊一一对应,且每个风刀的出风口与对应传输辊的辊面相对设置。这样设置,减少风刀对印刷膜上无支撑部位的力,避免印刷膜产生变形,保证后续印刷质量。
12.优选地,每个风刀与对应传输辊相平行,其中位于最上方的风刀的出风口斜向下延伸设置。这样设置,便于在印刷膜表面形成弧形风道,在加热印刷膜的同时,能够吹落印刷膜表面杂质,保证后续印刷质量。
13.进一步的,位于最下方的风刀的出风口斜向上延伸设置。这样设置,上下风道形成对流,便于保持加热腔内部温度均匀,预热效果好。
14.优选地,箱盖上还形成有与加热腔相连通的排风口,其中排风口位于最下方风刀与箱盖的底部之间。
15.优选地,驱动部件包括导轨和动力器,其中动力器驱动箱本体或/和箱盖沿着导轨运动。这样设置,结构简单、可靠,便于实施。
16.进一步的,驱动部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箱盖上并与导轨相匹配的导向轮,其中导向轮和导轨形成一组导向件组,导向件组有两组并分别设置在箱盖的两侧。这样设置,箱盖相对箱本体开合稳定,便于工人操作。
17.此外,烘箱还包括连接在箱盖上并与排风口相连通的排风管路,其中排风管路可折叠或展开设置。这样设置,排风管路能够随着箱盖的运动折叠或展开,无需拆卸,灵活性高,使用简单方便。
18.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9.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沿着印刷膜传输路径分布的多个风刀,有效对印刷膜全面加热,保证印刷膜表面预热均匀,同时,箱本体和箱盖形成的加热腔能够起到保温效果,提高预热速度;另一方面,通过能够相对盖合或脱离的箱盖和箱本体,便于工人每次在预热前的准备工作,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印刷膜预热或辅热用的烘箱主视示意图(盖合状态);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印刷膜预热或辅热用的烘箱主视示意图(打开状态);
22.图3为图1中箱盖的右视示意图;
23.其中:m、印刷膜;
24.1、箱本体;
25.2、箱盖;20、盖板;21、侧板;22、隔板;q1、风腔;q2、加热腔;k、排风口;
26.3、风刀组件;30、风刀;41、进风管路;
27.4、驱动部件;40、导向轮;41、导轨;s、同步轴;42、动力器;
28.5、传输辊;
29.6、排风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
ꢀ“
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印刷膜预热或辅热用的烘箱,其包括箱本体1、箱盖2、风刀组件3、及驱动部件4。
36.结合图2所示,箱本体1竖直设置,其中箱本体1的内侧具有自上而下延伸的圆弧段、及自圆弧段的下端竖直向下延伸的直线段。
37.同时,本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箱本体1上的多根传输辊5,其中每根传输辊5沿着箱本体1宽度方向水平设置,且多根传输辊5沿着箱本体1内侧的圆弧段和直线段自上而下依次间隔分布,印刷膜m依次经过多根传输辊5并形成沿着箱本体1内侧传输的传输路径。
38.也就是说,印刷膜m的传输路径呈自上而下延伸的弧形,多根传输辊5沿着传输路径依次间隔分布。这样设置,传输辊能够对印刷膜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印刷膜在风刀的强风作用下产生变形;同时,便于调节印刷膜的传输路径,保证预热或辅热效果,提高生产效率
39.本例中,箱盖2竖直设置,且箱盖2能够与箱本体1的内侧相盖合。
40.结合图3所示,箱盖2包括盖板20、分别连接在盖板20两侧的两块侧板21、及设置在盖板20的内侧并密封连接在两块侧板21之间的隔板22,其中每块侧板21分别自自身的内侧贴合在箱本体1的内侧,且盖板20、两块侧板21、及隔板22之间形成风腔q1, 箱本体1、两块侧板21、及隔板22之间形成加热腔q2。
41.同时,隔板22上还形成有用于连通风腔q1和加热腔q2的排风口k,其中排风口k自隔板22水平向右延伸并位于风腔q1的下方。
42.本例中,风刀组件3包括多个风刀30、及与多个风刀30相连通的进风管路31,其中多个风刀30沿着印刷膜m的传输路径依次间隔分布,印刷膜m自传输辊5和风刀30之间穿过。这样设置,便于形成弧形风道,风刀在印刷膜上的吹扫面积大,预热速度快,效率高。
43.同时,多个风刀30与多根传输辊5一一对应,且每个风刀30的出风口与对应传输辊5的辊面相对设置。这样设置,减少风刀对印刷膜上无支撑部位的力,避免印刷膜产生变形,
保证后续印刷质量。
44.具体的,每个风刀30固定设置在隔板22上,且每个风刀30的出风口与风腔q1相连通,进风管路31与风腔q1相连通。
45.为了方便实施,每个风刀30与对应传输辊5相平行,其中位于最上方的风刀30的出风口斜向左下方延伸设置。这样设置,便于在印刷膜表面形成弧形风道,在加热印刷膜的同时,能够吹落印刷膜表面杂质,保证后续印刷质量。
46.进一步的,位于最下方的风刀30的出风口斜向左上方延伸设置。这样设置,上下风道形成对流,便于保持加热腔内部温度均匀,预热效果好。
47.本例中,驱动部件4包括导向轮40、导轨41、及动力器42。
48.具体的,导向轮40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侧板21上,导轨41设置在导向轮40的下方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其中动力器42驱动箱盖2沿着导轨41运动。
49.为了方便实施,导向轮40采用齿轮,导轨41采用与导向轮40相匹配的齿条。这样设置,结构简单、可靠,便于实施。
50.同时,导向轮40和导轨41形成一组导向件组,导向件组有两组并分别连接在两块侧板21,且两组导向件组之间通过同步轴s连接。这样设置,箱盖相对箱本体开合稳定,便于工人操作。
51.具体的,动力器42采用直推气缸,直推气缸的推杆固定连接在侧板21上。
52.此外,本实施例还包括连接在箱盖2一侧并与排风口k相连通的排风管路6,其中进风管路31和排风管路6分别可折叠或展开设置。这样设置,进风管路和排风管路能够随着箱盖的运动折叠或展开,无需拆卸,灵活性高,使用简单方便。
53.因此,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54.1、通过沿着印刷膜传输路径分布的多个风刀,有效对印刷膜全面加热,保证印刷膜表面预热均匀;
55.2、箱本体和箱盖形成的加热腔能够起到保温效果,提高预热速度;
56.3、通过能够相对盖合或脱离的箱盖和箱本体,便于工人每次在预热前的准备工作,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
57.4、通过上方的风刀出风口斜向下延伸、下方的风刀出风口斜向上延伸,下风道形成对流,便于保持加热腔内部温度均匀,预热效果好;
58.5、通过两组导向轮和导轨的设置,箱盖相对箱本体开合稳定,便于工人操作;
59.6、进风管路和排风管路能够随着箱盖的运动折叠或展开,无需拆卸,灵活性高,使用简单方便。
6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