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匀涂抹的去残留印刷辊。
背景技术:2.印刷的方法不同,所使用的印刷设备也有所不同,目前的纺织品印刷设备大多是采用印刷辊进行印染的方法,这种印刷方式是将印刷辊的外侧涂抹上染料,在将印刷辊压在纺织品上,从而实现连续印刷,虽然这种印刷方式大大提高了印刷速率,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印刷辊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导致印刷辊出现染料凝固,附着在印刷辊外侧,导致印刷辊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导致印刷图涂抹不均匀,并且附着物难以及时清理,导致印刷质量下降,影响生产效。
3.现有技术中的印刷辊无法对长度进行调节,在印刷较宽的布料时容易造成印刷不均匀的效果,同时印刷辊上容易残留染料,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均匀涂抹的去残留印刷辊,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均匀涂抹的去残留印刷辊。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均匀涂抹的去残留印刷辊,包括主辊和副辊,所述主辊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主辊和副辊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副辊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控制板,两个主辊的外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架,两个转动架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刮板,两个刮板滑动连接,两个滑动板的底部分别与两个主辊和副辊的顶部滑动接触,所述主辊内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外壳内设有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和定位机构均与控制板相配合。
7.作为优选,所述解锁机构包括插入杆、拉伸弹簧、弧形三角板和带动杆,所述带动杆和插入杆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插入杆均滑动连接在外壳的内壁上,所述插入杆与带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与插入杆固定连接,所述插入杆延伸至控制板内,所述弧形三角板的顶部与副辊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弧形三角板延伸至外壳内。
8.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滑动板、复位弹簧、压缩弹簧、定位块和转动杆,所述滑动板、复位弹簧、压缩弹簧、定位块和转动杆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在主辊的内壁上,所述滑动板与复位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与主辊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固定安装在滑动板上,所述压缩弹簧与定位块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在外壳的内壁上,所述转动杆与滑动板滑动接触,所述控制板与转动杆滑动接触,定位机构用于在主辊与副辊对接时。
9.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板上开设有配合滑槽,定位块的外侧与配合滑槽的内壁滑动接触,插入杆的外侧与配合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10.作为优选,所述副辊的内侧开设有弧形滑槽,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外侧与弧形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11.作为优选,两个主辊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杆与定位块滑动接触。
12.有益效果:
13.1、通过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可自动的将主辊上的控制板定位在主辊内,就实现了主辊与副辊的稳定对接,主辊和副辊就可拼接成较长的印刷辊;
14.2、通过解锁机构,解锁机构用于对主辊和副辊进行分离,使得副辊可在主辊上被拆卸,两个主辊就可组成较短的印刷辊;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个主辊之间旋转副辊,就可将副辊与主辊分离,主辊可组成较短的印刷辊,在将副辊的左端和右端分别插入到两个主辊内时,主辊和副辊又可组成较长的印刷辊,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均匀涂抹的去残留印刷辊的控制板三维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均匀涂抹的去残留印刷辊的主视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均匀涂抹的去残留印刷辊的控制板与转动杆的连接俯视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均匀涂抹的去残留印刷辊的转动杆俯视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均匀涂抹的去残留印刷辊的弧形三角板俯视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均匀涂抹的去残留印刷辊的弧形三角板侧视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均匀涂抹的去残留印刷辊的a放大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均匀涂抹的去残留印刷辊的b放大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均匀涂抹的去残留印刷辊的副辊与外壳的连接侧视示意图。
25.图中:1主辊、2转动架、3刮板、4副辊、5外壳、6插入杆、7拉伸弹簧、8弧形三角板、9控制板、10滑动板、11复位弹簧、12压缩弹簧、13定位块、14转动杆、15固定杆、16带动杆、17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参照图1-9,一种均匀涂抹的去残留印刷辊,包括主辊1和副辊4,主辊1的数量为两个,主辊1和副辊4均为中空结构,副辊4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外壳5,外壳5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控制板9,两个主辊1的外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架2,两个转动架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刮板3,两个刮板3滑动连接,两个滑动板10的底部分别与两个主辊1和副辊
4的顶部滑动接触,主辊1内设有定位机构,外壳5内设有解锁机构,解锁机构和定位机构均与控制板9相配合,副辊4的内侧开设有弧形滑槽,外壳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块17,限位块17的外侧与弧形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限位块17用于限制副辊4在外壳5上可转动的范围,同时也限制了副辊4不可在外壳5上向后侧旋转,使得副辊4可正常的作为印刷辊使用,两个主辊1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固定杆15,固定杆15的数量为两个,固定杆15与定位块13滑动接触,固定杆15用于对定位块13进行限制,使得控制板9再进入到主辊1内时,定位块13不会阻挡控制板9的进入。
28.解锁机构包括插入杆6、拉伸弹簧7、弧形三角板8和带动杆16,带动杆16和插入杆6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插入杆6均滑动连接在外壳5的内壁上,插入杆6与带动杆16固定连接,拉伸弹簧7与插入杆6固定连接,插入杆6延伸至控制板9内,弧形三角板8的顶部与副辊4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弧形三角板8延伸至外壳5内,解锁机构用于对主辊1和副辊4进行分离,使得副辊4可在主辊1上被拆卸,两个主辊1就可组成较短的印刷辊。
29.定位机构包括滑动板10、复位弹簧11、压缩弹簧12、定位块13和转动杆14,滑动板10、复位弹簧11、压缩弹簧12、定位块13和转动杆14的数量均为两个,滑动板10滑动连接在主辊1的内壁上,滑动板10与复位弹簧11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1与主辊1的内壁固定连接,压缩弹簧12固定安装在滑动板10上,压缩弹簧12与定位块13固定连接,转动杆14转动连接在外壳5的内壁上,转动杆14与滑动板10滑动接触,控制板9与转动杆14滑动接触,定位机构用于在主辊1与副辊4对接时,定位机构可自动的将主辊1上的控制板9定位在主辊1内,就实现了主辊1与副辊4的稳定对接,主辊1和副辊4就可拼接成较长的印刷辊,控制板9上开设有配合滑槽,定位块13的外侧与配合滑槽的内壁滑动接触,插入杆6的外侧与配合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在定位块13与配合滑槽啮合时,定位块13就可阻挡控制板9拔出,就实现了对控制板9的定位,配合滑槽可使得插入杆6在控制板9内滑动,插入杆6就可进入到两个定位块13内,将定位块13挤出控制板9外,使得定位块13与控制板9脱离,来对控制板9进行解锁。
30.工作原理:在需要将主辊1与副辊4分离时,只需要在两个主辊1之间先前侧旋转副辊4,副辊4在外壳5的外侧旋转,副辊4的内侧带动弧形三角板8进入到两个带动杆16之间,撑开两个带动杆16的间距,两个带动杆16再带动两个插入杆6相互远离并拉伸拉伸弹簧7,两个插入杆6再分别进入到两个控制板9内,插入杆6就会进入到两个定位块13内,将定位块13挤出控制板9外,使得定位块13与控制板9脱离,来对控制板9进行解锁,此时复位弹簧11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复位弹簧11就会回弹,带动滑动板10复位,滑动板10再带动定位块13再固定杆15上滑动,使得定位块13在固定杆15上滑动并压缩压缩弹簧12,同时滑动板10还会推动两个转动杆14展开,此时控制板9完全被解锁,主辊1也就可与副辊4脱离,然后再将主辊1对接,然后再将转动架2安装在需要使用主辊1的地方,此时需要将两个主辊1上的刮板3对接,刮板3就可将主辊1上的残留物刮除,需要将主辊1与副辊4对接增加主辊1的长度时,需要先将两个主辊1脱离了,然后再将副辊4左侧和右侧的控制板9分别插入到两个主辊1内,当控制板9进入到主辊1内时,控制板9就会推动两个转动杆14闭合,两个转动杆14再推动滑动板10移动,滑动板10带动定位块13移动,定位块13与固定杆15脱离后,压缩弹簧12就会回弹,压缩弹簧12再将定位块13推入到配合滑槽内,来对控制板9进行定位,定位块13就可阻挡控制板9拔出,就实现了对控制板9的定位,同时也就实现了主辊1与副辊4的稳定对接,然后再通过转动架2将主辊1和副辊4需要使用较长印刷辊的位置。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