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抖动结构的超高速数码直喷印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86826发布日期:2022-04-30 21:3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抖动结构的超高速数码直喷印花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超高速数码直喷印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抖动结构的超高速数码直喷印花装置。


背景技术:

2.超高速数码直喷印花机相比于普通数码印花机具有高效、印刷成本低和印花质量清晰等优势,并且超高速数码直喷印花机能够对多种面料或纸张等材料进行喷印,有效提升了印花机的使用范围,同时超高速数码直喷印花机的自动化操作节约了人力成本,有效节约了印刷成本。
3.在使用印花机对质地柔软的面料或纸张进行印刷喷墨时,因面料或纸张材质柔软且具有一定弹性,因此在输送材料时设备的震动容易对面料或纸张等柔性材料造成抖动,从而使面料或纸张表面产生褶皱,并不利于超高速数码直喷印花机准确喷墨印花,不利于提升面料或纸张印刷时的质量和效率,为了保持超高速数码直喷印花机喷印油墨图案时的准确稳定,需要对现有印花机进行防抖动处理,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的超高速数码直喷印花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抖动结构的超高速数码直喷印花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所使用的超高速数码直喷印花机,对于布料或纸张等质地柔软且具有一定弹性的物料输送时,印花机产生的震动容易造成面料或纸张的抖动,进而不利于保持物料印刷面的平整,导致印花容易出现偏移,不利于提升印花质量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抖动结构的超高速数码直喷印花装置,包括:
6.上层辊筒,其安装在所述进料支架后侧,且所述上层辊筒前侧连接有下层辊筒;
7.侧支架,其设置在所述进料支架前侧,且所述侧支架上端连接有用于输送布料的传送辊筒;
8.撑平支架,其安装在所述侧支架前侧,且撑平支架末端设置有后部辊筒。
9.上述结构的设置使装置能够便于对柔软且具有一定弹性的面料或纸张进行撑平拉伸,从而保持物料印刷面的光滑平整,以及能够保持物料输送移动时的顺滑稳定,以避免物料抖动造成的印花喷墨质量下降。
10.优选的,所述上层辊筒和下层辊筒在进料支架上呈前低后高的倾斜角度结构,且上层辊筒的水平位置高度低于传送辊筒的水平位置高度,上述结构的设置使柔性布料和纸张在输送时能拉撑平整,从而便于喷印过程的稳定。
11.优选的,所述传送辊筒与后部辊筒处于同一水平位置高度,且后部辊筒与撑平支架转动连接,并且撑平支架与侧支架之间还对称设置有用于支撑的液压杆,同时撑平支架在侧支架前侧呈前高后低的倾斜角度结构,上述结构的设置使输送布料的辊筒能够便于稳
固支撑柔软布料,并稳定保持面料在辊筒上移动时处于平稳顺滑的移动状态,从而保持超高速数码直喷印花机运行的高效性。
12.优选的,所述撑平支架前端以垂直方向还设置有防抖支架,且防抖支架与撑平支架构成一体化结构,并且防抖支架与侧支架之间还设置有弹簧减震杆,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印花机在输送面料进入喷墨机内时,能将布料或纸张紧密撑平,以保持布料和纸张表面的光滑整洁,以及能对辊筒转动输送布料时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减震,从而避免布料表面喷涂墨水时的抖动,以提升印花机的印刷质量。
13.优选的,所述弹簧减震杆与撑平支架呈平行角度结构,且撑平支架与防抖支架交点处还设置有顶部辊筒,并且防抖支架中段处还设置有中部辊筒,同时中部辊筒与顶部辊筒在防抖支架上呈前后交错的位置结构,上述结构的设置使装置能稳固平稳的输送面料或纸张进入印花机内部,并撑平面料使印花表面保持整洁平整,避免出现褶皱等影响喷印的问题。
14.优选的,所述中部辊筒前侧下方还设置有底部辊筒,且中部辊筒和底部辊筒与防抖支架的倾斜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高度,并且底部辊筒前侧下方还设置有前部辊筒,同时前部辊筒与喷印机底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高度,上述结构的设置使面料或纸张能顺滑平稳的输送进入印花机,以水平角度稳定输送面料能避免面料的抖动或产生褶皱问题。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该具有防抖动结构的超高速数码直喷印花装置,设置有上层辊筒、下层辊筒、侧支架、传送辊筒和撑平支架的结构,通过上层辊筒和下层辊筒以前后倾斜角度连接在支架上,从而拉伸撑平布料或纸张,以及将布料和装置通过侧支架上的传送辊筒而稳定顺滑送入撑平支架,以保持物料表面的光滑整洁的原理,达到装置能够便于保持柔软布料或纸张在印刷前处于平整光滑的状态,从而有利于提升印刷质量的目的;
17.2.该具有防抖动结构的超高速数码直喷印花装置,设置有撑平支架、液压杆、防抖支架、弹簧减震杆、顶部辊筒、中部辊筒和底部辊筒的结构,通过液压杆和弹簧减震杆对防抖支架和撑平支架的支撑,使其在输送物料时产生的震动能进行缓冲,从而不易对物料造成晃动,并利用顶部辊筒、中部辊筒和底部辊筒的倾斜角度将物料表面撑平的原理,实现装置能便于物料快速平整的进入印花机内部,并能减少物料的抖动,有效提升印花质量的功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印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抖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进料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进料支架;2、喷印机;3、出料辊筒;4、上层辊筒;5、下层辊筒;6、侧支架;7、传送辊筒;8、撑平支架;9、后部辊筒;10、液压杆;11、防抖支架;12、弹簧减震杆;13、顶部辊筒;14、中部辊筒;15、底部辊筒;16、前部辊筒。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抖动结构的超高速数码直喷印花装置,包括:上层辊筒4,其安装在进料支架1后侧,且上层辊筒4前侧连接有下层辊筒5,侧支架6,其设置在进料支架1前侧,且侧支架6上端连接有用于输送布料的传送辊筒7,撑平支架8,其安装在侧支架6前侧,且撑平支架8末端设置有后部辊筒9;
26.在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布料从进料支架1上的上层辊筒4和下层辊筒5上交错缠绕进行输送,并经过侧支架6后穿过传送辊筒7,在受到传送辊筒7的输送后移动至撑平支架8上,随后通过后部辊筒9将布料进行拉伸撑平,进而进行进一步输送和面料表面的整理加工。
27.具体的,根据图4和图5所示,在柔软布料进入装置上时,上层辊筒4和下层辊筒5在进料支架1上呈前低后高的倾斜角度结构,且上层辊筒4的水平位置高度低于传送辊筒7的水平位置高度,布料受到上层辊筒4和下层辊筒5高低差的角度而进行一定的拉伸,从而能避免布料出现松塌变形的问题,随后输送至较高处的传送辊筒7上进行进一步平整处理,而传送辊筒7与后部辊筒9处于同一水平位置高度,且后部辊筒9与撑平支架8转动连接,并且撑平支架8与侧支架6之间还对称设置有用于支撑的液压杆10,同时撑平支架8在侧支架6前侧呈前高后低的倾斜角度结构,因此面料经过传送辊筒7上后快速通过后部辊筒9并进入撑平支架8上,而撑平支架8的倾斜角度能使布料移动过程中加大撑平面积,以便于保持布料表面的光滑,同时液压杆10稳固支撑撑平支架8的倾斜角度,从而使装置在运行时更为稳固不易晃动;
28.具体的,根据图3和图4所示,撑平支架8前端以垂直方向还设置有防抖支架11,且防抖支架11与撑平支架8构成一体化结构,并且防抖支架11与侧支架6之间还设置有弹簧减震杆12,当面料穿过撑平支架8并移动至防抖支架11上后,通过防抖支架11与撑平支架8的直角结构从而紧密拉撑布料,并在布料移动过程中,支架辊轴机械产生的震动能够通过弹簧减震杆12进行缓冲减震,从而保持面料高速移动时的稳定,当面料在防抖支架11上向下方移动时,弹簧减震杆12与撑平支架8呈平行角度结构,且撑平支架8与防抖支架11交点处还设置有顶部辊筒13,并且防抖支架11中段处还设置有中部辊筒14,同时中部辊筒14与顶部辊筒13在防抖支架11上呈前后交错的位置结构,首先经过顶部辊筒13并交错穿过中部辊筒14,从而对面料进一步拉撑平整,同时保持面料的顺滑移动,以减少面料的抖动;
29.具体的,根据图1和图2所示,当面料表面经过中部辊筒14的拉伸后呈现光滑平整状态,此时中部辊筒14前侧下方还设置有底部辊筒15,且中部辊筒14和底部辊筒15与防抖支架11的倾斜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高度,并且底部辊筒15前侧下方还设置有前部辊筒16,同时前部辊筒16与喷印机2底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高度,在面料经过中部辊筒14和底部辊筒15平行角度的拉伸后,沿前部辊筒16以水平方向向前移动,进而进入喷印机2进行墨水喷印,从而保持布料以整洁稳固的状态进行印刷,以防止印花图案的偏移。
30.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根据图1-5所示,首先将面料通过进料支架1上的上层辊
筒4和下层辊筒5的交错结构输送而拉伸,使面料保持紧绷状态进行移动,随后面料进入侧支架6上的传送辊筒7,并受到后部辊筒9的传送逐步覆盖穿过撑平支架8,从而形成平整光滑表面的拉撑整理,随后面料沿防抖支架11向下方移动,并在面料依次受到顶部辊筒13、中部辊筒14和底部辊筒15的压平拉撑时,液压杆10和弹簧减震杆12对撑平支架8和防抖支架11上辊轴产生的机械震动进行缓冲保护,从而保持面料输送过程的高效顺滑,之后经过整理的面料沿前部辊筒16进入喷印机2进行喷墨印刷,最终完成印刷的面料从喷印机2前侧的出料辊筒3的带动下稳定出料,这就是该具有防抖动结构的超高速数码直喷印花装置的工作原理。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