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移印花水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36726发布日期:2022-06-08 07:0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移印花水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转移印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移印花水冷装置。


背景技术:

2.转移印花是先将油墨印在转移印花纸上,然后使用转移印花机,通过热处理使图案中的油墨转移到纺织品上,并固着形成图案。但是,夏季的天气温度较高,当布料转移印花完成后,布料上的油墨无法快速冷却,布料在收集时,油墨非常容易沾染,十分影响转移印花布料的使用。
3.中国实用新型cn211138571u,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纠偏功能的印刷机水冷辊,包括活动印刷水冷辊、固定印刷水冷辊和印刷机机体,活动印刷水冷辊和固定印刷水冷辊的外表面均开设有螺旋纠偏线。中国实用新型cn213538026u,公开了一种水冷辊,包括具有空腔的辊体、分别与辊体两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以及位于空腔内且分别与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连接的辊芯,辊芯由芯体以及固定在芯体周壁的圆钢的组成。中国实用新型cn210374630u,公开了一种水冷辊结构,包括辊身,辊身两端分别有左轴头、右轴头,辊身内部有导水管,导水管上套有导水套管,导水套管外表面还有螺旋叶片。
4.上述的水冷辊虽然具有较好的水冷效果,但是没有兼具防止偏移的功能,同时水冷温度也不是很均匀,非常影响转移印花布料的收集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移印花水冷装置,具有极佳的水冷效果和防止布料偏移功能,同时兼具水冷温度均匀。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转移印花水冷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至第四水冷辊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至第四水冷辊上方的制冷换气机,所述第一水冷辊和所述第二水冷辊轴心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45
°
,所述第二水冷辊和所述第四水冷辊轴心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与所述第一水冷辊和所述第二水冷辊轴心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互补关系,所述第一至第四水冷辊包括带有空腔的辊体、位于所述辊体的空腔内的辊芯、位于所述辊体长度方向一端的进水口以及位于所述辊体长度方向另一端的出水口,所述辊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旋线,所述辊芯包括水冷管和钢板,所述水冷管呈螺旋结构,所述钢板螺旋缠绕在所述水冷管表面,转移印花布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至第四水冷辊。采用四根水冷辊和制冷换气机的组合方式,不仅可以对转移印花布料起到极佳的降温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吸除降温过程中产生的异味气体,同时水冷辊表面的螺旋线可以防止转移印花布料在水冷过程中的偏移;水冷管采用螺旋结构,冷却液通过水冷管的时间更长,可以增强水冷辊的水冷效果;钢板螺旋缠绕在水冷管表面,可以使水冷辊的水冷温度更加均匀。
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水冷辊和所述第三水冷辊处于第一高度,所述
第一水冷辊和所述第四水冷辊处于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高度。即第二水冷辊和第三水冷辊处于同一高度,第一水冷辊和第四水冷辊处于第二、三水冷辊上方的同一高度。
9.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水冷辊和所述第三水冷辊位于所述转移印花布厚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水冷辊和所述第四水冷辊位于所述转移印花布厚度方向的另一侧。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螺旋线包括左螺旋线和右螺旋线,所述辊体长度的第一段设置有所述左螺旋线,所述辊体长度的第二段设置有所述右螺旋线,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辊体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辊体长度方向的另一侧。
11.上述技术方案中,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段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所述左螺旋线的螺距等于所述右螺旋线的螺距。简而言之,左螺旋线和右螺旋线分别位于辊体表面的左、右半部或者右、左半部。
12.上述技术方案中,还进一步优选地,相邻的所述左螺旋线和所述右螺旋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90
°
。左螺旋线和右螺旋线的交界处夹角为30~90
°
13.上述技术方案中,且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水冷管由螺旋管道盘绕而成,所述水冷管的螺旋结构的直径为100~150mm,所述水冷管的螺旋管道的直径为30~80mm。
14.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钢板的螺旋方向与所述水冷管的螺旋方向相反。
15.上述技术方案中,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辊体长度方向的两端还设置有轴头,所述进水口位于其中一个所述轴头的端口处,所述出水口位于另外一个所述轴头的端口处。
16.上述技术方案中,还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辊体的长度为3000~4000mm。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8.1.水冷装置采用四根水冷辊和制冷换气机的组合方式,不仅可以对转移印花布料起到极佳的降温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吸除降温过程中产生的异味气体;
19.2.水冷辊表面的螺旋线可以防止转移印花布料在水冷过程中的偏移;
20.3.水冷管采用螺旋结构,冷却液通过水冷管的时间更长,可以增强水冷辊的水冷效果;
21.4.钢板螺旋缠绕在水冷管表面,可以使水冷辊的水冷温度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移印花水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移印花水冷装置中第一至第四水冷辊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移印花水冷装置中第一至第四水冷辊的辊体的表面示意图;
26.图中:第一水冷辊-1;第二水冷辊-2;第三水冷辊-3;第四水冷辊-4;转移印花布-5;制冷换气机-6;进水口-7;左端轴头-8;辊体-9;左螺旋线-91;右螺旋线-92;夹角-93;水
冷管-10;钢板-11;支撑架-12;右端轴头-13;出水口-14。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参见图1,一种转移印花水冷装置,包括第一水冷辊1、第二水冷辊2、第三水冷辊3、第四水冷辊4和制冷换气机6,第一水冷辊1和第二水冷辊2的轴心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0
°
,第三水冷辊3和第四水冷辊4的轴心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140
°
,制冷换气机6处于第一水冷辊1、第二水冷辊2、第三水冷辊3和第四水冷辊4的正上方,转移印花布5依次通过第一水冷辊1、第二水冷辊2、第三水冷辊3和第四水冷辊4,同时制冷换气机6不断制冷换气,最终完成水冷过程。其中,第二水冷辊2和第三水冷辊3处于第一高度,第一水冷辊1和第四水冷辊4处于第二高度,第一高度低于第二高度,即第二水冷辊2和第三水冷辊3处于同一高度,第一水冷辊1和第四水冷辊4处于第二水冷辊2和第三水冷辊3上方的同一高度,且第二水冷辊2和第三水冷辊3位于转移印花布5厚度方向的一侧,第一水冷辊1和第四水冷辊4位于转移印花布5厚度方向的另一侧。
29.参见图2,第一水冷辊1、第二水冷辊2、第三水冷辊3以及第四水冷辊4均包括进水口7、左端轴头8、辊体9、辊芯、支撑架12、右端轴头13和出水口14,进水口7和出水口14分别位于左端轴头8和右端轴头13的端口处,左端轴头8和右端轴头13与辊体9连接,辊芯通过支撑架12固定于辊体9的空腔内部,辊芯包括钢板11和由螺旋管道盘绕而成的水冷管10,水冷管10呈螺旋结构,钢板11螺旋缠绕在水冷管10表面,钢板11的螺旋方向与水冷管10的螺旋方向相反,且水冷管10的螺旋结构的直径为120mm(可在100~150mm选择),水冷管10的螺旋管道的直径为50mm(可在30~80mm选择)。
30.参见图3,辊体9包括左螺旋线91和右螺旋线92,左螺旋线91和右螺旋线92分别位于辊体9表面的左、右半部,相邻的左螺旋线91和右螺旋线92的夹角93为45
°
,左螺旋线91的螺距等于右螺旋线92的螺距,辊体9的长度为3500mm。另外,辊体9的材料为合金钢,辊芯中的钢板11不与辊体9接触,它们之间留有空隙。
31.综上,本实施例的转移印花水冷装置不仅具有极佳的水冷降温功能,而且还具有吸除异味的功能,同时水冷辊表面的螺旋线可以有效防止转移印花布的偏移,水冷管采取的螺旋结构和螺旋缠绕的钢板可以使水冷辊的结构更加稳定,水冷效果更好,水冷温度更加均匀。
32.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