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49160发布日期:2022-12-30 23:4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已知具备容纳卷筒状的记录纸的设定区域、排出记录纸的排出口以及控制基板的打印机装置。在该打印机装置中,由于控制基板相对于设定区域设置在与排出口相同的一侧,故而控制基板与排出口的距离近。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66523号公报。
4.在以往的打印机装置中,由于控制基板与排出口的距离近,故而在水等液体从排出口侵入的情况下,侵入的液体易到达控制基板。若液体到达控制基板,则对控制基板产生短路等坏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印刷装置具备:卷筒纸容纳部,能够容纳卷筒纸;印刷部,在从卷筒纸拉出的记录纸上进行印刷;控制部,控制印刷部;装置壳体,具有形成排出通过印刷部印刷后的记录纸的排出口的第一边缘部,并设置有卷筒纸容纳部及控制部;以及开闭盖,开放或锁闭卷筒纸容纳部,并具有在锁闭卷筒纸容纳部时与第一边缘部对置而形成排出口的第二边缘部,在装置壳体的第一边缘部与控制部之间设置有卷筒纸容纳部。
6.印刷装置具备:卷筒纸容纳部,能够容纳卷筒纸;印刷部,在输送的记录纸上进行印刷;控制部,控制印刷部;装置壳体,具有形成排出通过印刷部印刷后的记录纸的排出口的第一边缘部,并设置有卷筒纸容纳部及控制部;开闭盖,开放或锁闭卷筒纸容纳部,并具有在锁闭时与第一边缘部对置而形成排出口的第二边缘部,第一边缘部相对于卷筒纸容纳部设置在作为装置壳体的长边方向中的一方的第一方向上,控制部相对于卷筒纸容纳部设置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
附图说明
7.图1为印刷装置在开闭盖锁闭卷筒纸容纳部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8.图2为印刷装置在开闭盖开放卷筒纸容纳部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9.图3为印刷装置在开闭盖锁闭卷筒纸容纳部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10.图4为印刷装置在开闭盖开放卷筒纸容纳部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印刷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进行说明。印刷装置1是所谓的移动打印机,具有能够携带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使用利用在各图中示出的xyz正交坐标系指示的方向来进行说明,关于这些方向,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不对以下的实施方式进行任何限定。
12.如图1至图4所示,印刷装置1形成为大致的长方体状,并具备装置壳体3和开闭盖5。装置壳体3及开闭盖5构成了印刷装置1的外壳。
13.装置壳体3具备第一装置壳体部7和第二装置壳体部9。第一装置壳体部7形成为+z方向的面为开放的箱状。第一装置壳体部7具备第一壳体壁部11、第二壳体壁部13、第三壳体壁部15、第四壳体壁部17以及第五壳体壁部19。
14.第一壳体壁部11构成第一装置壳体部7的-z方向的面。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壳体壁部1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部分12。第一部分12从后述的卷筒纸容纳部21的底壁部分在+z方向上延伸。第二壳体壁部13构成第一装置壳体部7的-y方向的面。第三壳体壁部15构成第一装置壳体部7的+y方向的面。第四壳体壁部17构成第一装置壳体部7的-x方向的面。第五壳体壁部19构成第一装置壳体部7的+x方向的面。第二装置壳体部9被设置为堵塞第一装置壳体部7的+z方向的面的+y方向的端部。
15.在装置壳体3内,在装置壳体3的长边方向、即y方向的大致中间部设置有卷筒纸容纳部21。卷筒纸容纳部21容纳作为印刷介质的记录纸p卷绕而成的卷筒纸r。以放入方式将卷筒纸r投放到卷筒纸容纳部21。印刷装置1对从容纳于卷筒纸容纳部21的卷筒纸r拉出的记录纸p进行印刷。
16.在第二装置壳体部9的-y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边缘部23。第一边缘部23相对于卷筒纸容纳部21位于+y方向上。第一边缘部23在其与设置于开闭盖5的第二边缘部25之间形成排出口27。排出口27形成为在x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的长方形形状。
17.开闭盖5开放或锁闭卷筒纸容纳部21。开闭盖5在第一装置壳体部7的-y方向的端部被安装为能够绕大致与x方向平行的轴转动。开闭盖5具备盖主体29和引导部件31。
18.盖主体29具备第一盖壁部33和第二盖壁部35。第一盖壁部33从第二盖壁部35的外边缘部中的除+y方向的外边缘部在-z方向上延伸。在第一盖壁部33与第一装置壳体部7的第二壳体壁部13之间设置有壳体开口37。壳体开口37形成为在x方向上较长的狭缝状。
19.第二盖壁部35相对于卷筒纸容纳部21位于与第一壳体壁部11相反的一侧。即、第二盖壁部35与第二装置壳体部9一起堵塞第一装置壳体部7的+z方向的面。
20.在第二盖壁部35的+y方向的端部、即开闭盖5的前端部设置有第二边缘部25。第二边缘部25相对于卷筒纸容纳部21位于+y方向上。在开闭盖5锁闭卷筒纸容纳部21时,第二边缘部25与第一边缘部23对置而形成排出口27。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边缘部25设置有用于用手切断记录纸p的手动切割工具39。
21.在第二盖壁部35设置有第一倾斜面41。第一倾斜面41在开闭盖5锁闭卷筒纸容纳部21,且第一壳体壁部11成为水平的状态下,从排出口27向下倾斜(参照图3)。即、第一倾斜面41的y方向的两端部中的+y方向的端部、即靠近排出口27的端部与-y方向的端部、即远离排出口27的端部相比,位于+z方向上、即上方。换言之,第一倾斜面41的+y方向的端部位于第二盖壁部35中的最靠+z方向的位置。
22.因而,在水等液体附着于第二盖壁部35的情况下,该液体会沿第一倾斜面41流到与排出口27相反的一侧。因此,能够抑制附着于第二盖壁部35的液体从排出口27侵入到装置壳体3内。
23.引导部件31从第二边缘部25的内侧突出,并将从卷筒纸r拉出的记录纸p向排出口27引导。从+y方向观察时,引导部件31形成为在x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形状。引导部件
31的x方向的尺寸与排出口27的x方向的尺寸大致相等。
24.由于引导部件31设置在排出口27与卷筒纸容纳部21之间,故而在液体从排出口27侵入的情况下,将侵入的液体导向卷筒纸容纳部21。被导向卷筒纸容纳部21的液体被容纳于卷筒纸容纳部21的卷筒纸r吸收。因而,在液体从排出口27侵入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侵入的液体如后述那样流向相对于卷筒纸容纳部21设置在-y方向上的控制部49。
25.印刷装置1具备压印辊43、热敏头45、控制部49、电池容纳部51以及盖部53。
26.压印辊43以旋转轴方向成为与x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在开闭盖5的内侧。压印辊43在开闭盖5锁闭卷筒纸容纳部21的状态下相对于卷筒纸容纳部21位于+y方向上。压印辊43将记录纸p夹持在其与热敏头45之间,并通过使进给电机(省略图示)作为驱动源旋转,而从卷筒纸r拉出记录纸p并朝向排出口27输送。压印辊43也可以被记载为输送辊。
27.热敏头45以与压印辊43对置的方式设置在装置壳体3内。热敏头45相对于卷筒纸容纳部21位于+y方向上。热敏头45具备多个发热元件(省略图示),并在从卷筒纸r拉出的记录纸p上进行印刷。
28.控制部49控制进给电机、热敏头45等印刷装置1的各部。控制部49相对于卷筒纸容纳部21位于-y方向上。即、在第一边缘部23与控制部49之间设置有卷筒纸容纳部21。在装置壳体3的长边方向、即y方向上,第一边缘部23相对于卷筒纸容纳部21设置在+y方向上,与此相对地,控制部49相对于卷筒纸容纳部21设置在与+y方向相反的-y方向上。换言之,在与排出口27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即y方向上,第一边缘部23相对于卷筒纸容纳部21设置在+y方向上,与此相对地,控制部49相对于卷筒纸容纳部21设置在与+y方向相反的-y方向上。另外,控制部49相对于卷筒纸容纳部21的底壁部分设置在+z方向上。
29.虽然省略了图示,控制部49具备搭载有处理器、存储器等电子元件的控制基板。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处理器,例如能够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存储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作为存储器,例如能够使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另外,控制部49也可以由模拟电路构成。
30.电池容纳部51相对于卷筒纸容纳部21位于-y方向上。即、在第一边缘部23与电池容纳部51之间设置有卷筒纸容纳部21。另外,电池容纳部51相对于控制部49设置在-z方向上。将成为印刷装置1的电源的电池(省略图示)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容纳于电池容纳部51。
31.盖部53设置在开闭盖5与控制部49之间。盖部53具备第一盖部55、第二盖部57以及第三盖部59。
32.第一盖部55从第二盖部57的-y方向的端部向-z方向延伸,并相对于控制部49设置在-y方向上。即、第一盖部55覆盖控制部49的-y方向。另外,第一盖部55位于壳体开口37的内侧。第二盖部57相对于控制部49设置在+z方向上。即、第二盖部57覆盖控制部49的+z方向。第三盖部59从第二盖部57的+y方向的端部向-z方向延伸,并相对于控制部49设置在+y方向上。即、第三盖部59覆盖控制部49的+y方向。第三盖部59能够与卷筒纸r的-y方向的面接触,并形成卷筒纸容纳部21的一部分。另外,第三盖部59中的-z方向的大致一半的部分以与第一部分12接触的方式沿第一部分12设置。
33.这样,控制部49由盖部53覆盖。通过利用盖部53覆盖控制部49,即便在从排出口27侵入的液体越过卷筒纸容纳部21而向控制部49流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液体侵入到控制
部49。另外,即便在开闭盖5开放卷筒纸容纳部21的状态下,由于控制部49不露出,故而也能够抑制液体附着到控制部49。另外,控制部49设置在比卷筒纸容纳部21的底壁部分更靠+z方向的位置,由于控制部49与卷筒纸容纳部21的底壁部分之间由第一部分12及第三盖部59堵塞,所以能够抑制液体从卷筒纸容纳部21的底壁部分向控制部49侵入。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盖部59和第一部分12也可以由相同的部件构成。
34.并且,盖部53的外侧由开闭盖5覆盖。即、开闭盖5在锁闭卷筒纸容纳部21的状态下,经由盖部53来覆盖控制部49。因而,通过开闭盖5能够抑制液体附着到控制部49。
35.在第二盖部57设置有第二倾斜面61。第二倾斜面61在第一壳体壁部11成为水平的状态下,朝向壳体开口37向下倾斜(参照图3)。即、第二倾斜面61的y方向的两端部中的-y方向的端部、即靠近壳体开口37的端部与+y方向的端部、即远离壳体开口37的端部相比,位于-z方向上、即下方。
36.因而,在液体附着于第一盖部55的情况下,该液体会沿第二倾斜面61朝向壳体开口37流动,并从壳体开口37排出。因此,能够抑制附着于第一盖部55的液体存留在装置壳体3内并侵入到控制部49。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倾斜面61与设置于开闭盖5的第一倾斜面41大致平行。
37.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在第一边缘部23与控制部49之间、即排出口27与控制部49之间设置有卷筒纸容纳部21。因而,即便在液体从形成在第一边缘部23与第二边缘部25之间的排出口27侵入的情况下,从排出口27侵入的液体也会在到达控制部49之前积存在卷筒纸容纳部21,并由容纳于卷筒纸容纳部21的卷筒纸r吸收。因此,能够抑制侵入到排出口27的液体到达控制部49,能够抑制因液体而对控制部49产生短路等坏影响。
38.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在第一边缘部23与电池容纳部51之间、即排出口27与电池容纳部51之间设置有卷筒纸容纳部21。因而,即便在液体从形成在第一边缘部23与第二边缘部25之间的排出口27侵入的情况下,从排出口27侵入的液体也会在到达电池容纳部51之前积存在卷筒纸容纳部21,并由容纳于卷筒纸容纳部21的卷筒纸r吸收。因此,能够抑制侵入到排出口27的液体到达电池容纳部51,能够抑制由于液体而对电池容纳部51产生短路等坏影响。
39.其他变形例
40.当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采用各种构成。例如,除了上述之外,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以以下那样的方式变更。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分别组合实施方式、变形例而得的构成。
41.卷筒纸容纳部21在装置壳体3的长边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边缘部23与控制部49之间,但是不限定于装置壳体3的长边方向,例如,也可以是在装置壳体3的短边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边缘部23与控制部49之间的构成。即、也可以是第一边缘部23相对于装置壳体3设置在作为装置壳体3的短边方向中的一方的第一方向上、而控制部49相对于装置壳体3设置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的构成。
42.印刷装置1的印刷方式不限定于热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喷墨方式,也可以是电子照相方式。
43.印刷装置1不限定于移动打印机,也可以是设定在桌子、地板等之上的印刷装置。
44.附注
45.以下对印刷装置进行附注。
46.印刷装置具备:卷筒纸容纳部,能够容纳卷筒纸;印刷部,在从卷筒纸拉出的记录纸上进行印刷;控制部,控制印刷部;装置壳体,具有形成排出通过印刷部印刷后的记录纸的排出口的第一边缘部,并设置有卷筒纸容纳部及控制部;以及开闭盖,开放或锁闭卷筒纸容纳部,并具有在锁闭卷筒纸容纳部时与第一边缘部对置而形成排出口的第二边缘部,在装置壳体的第一边缘部与控制部之间设置有卷筒纸容纳部。
47.根据该构成,由于在第一边缘部与控制部之间设置有卷筒纸容纳部,故而即便在液体从形成在第一边缘部与第二边缘部之间的排出口侵入的情况下,从排出口侵入的液体也会在到达控制部之前积存在卷筒纸容纳部,并被容纳于卷筒纸容纳部的卷筒纸吸收。因此,能够抑制侵入到排出口的液体到达控制部。
48.需要说明的是,热敏头45为“印刷部”的一例。
49.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装置壳体具有第一壁部,开闭盖具有第二壁部,第二壁部相对于卷筒纸容纳部位于与第一壁部相反的一侧,在开闭盖锁闭卷筒纸容纳部,且第一壁部成为水平的状态下,在第二壁部设置有从排出口向下倾斜的第一倾斜面。
50.根据该构成,在液体附着于第二壁部的情况下,该液体会沿第一倾斜面流到与排出口相反的一侧。因此,能够抑制附着于第二壁部的液体从排出口侵入到装置壳体内。
5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壁部11为“第一壁部”的一例。第二盖壁部35为“第二壁部”的一例。
52.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具备盖部,所述盖部设置在开闭盖与控制部之间,并覆盖控制部。
53.根据该构成,通过利用盖部覆盖控制部,即便在从排出口侵入的液体越过卷筒纸容纳部而流向控制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液体侵入到控制部。
54.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具备容纳向印刷部供给电力的电池的电池容纳部,在排出口与电池容纳部之间设置有卷筒纸容纳部。
55.根据该构成,由于在第一边缘部与电池容纳部之间设置有卷筒纸容纳部,故而,即便在液体从形成在第一边缘部与第二边缘部之间的排出口侵入的情况下,从排出口侵入的液体也会在到达电池容纳部之前积存在卷筒纸容纳部,并由容纳于卷筒纸容纳部的卷筒纸吸收。因此,能够抑制侵入到排出口的液体到达电池容纳部。
56.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开闭盖在锁闭卷筒纸容纳部的状态下覆盖控制部。
57.根据该构成,通过开闭盖能够抑制液体附着于控制部。
58.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开闭盖具备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从第二边缘部的内侧突出,并将记录纸向排出口引导。
59.根据该构成,在液体从排出口侵入的情况下,侵入的液体由引导部件导向卷筒纸容纳部,被导向卷筒纸容纳部的液体被容纳于卷筒纸容纳部的卷筒纸吸收。因而,即便在液体从排出口侵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侵入的液体朝向控制部流动。
60.印刷装置具备:卷筒纸容纳部,能够容纳卷筒纸;印刷部,在从卷筒纸拉出的记录纸上进行印刷;控制部,控制印刷部;装置壳体,具有形成排出通过印刷部印刷后的记录纸的排出口的第一边缘部,并设置有卷筒纸容纳部及控制部;以及开闭盖,开放或锁闭卷筒纸
容纳部,并具有在锁闭时与第一边缘部对置而形成排出口的第二边缘部,第一边缘部相对于卷筒纸容纳部设置在作为装置壳体的长边方向中的一方的第一方向上,控制部相对于卷筒纸容纳部设置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
61.根据该构成,由于控制部相对于卷筒纸容纳部设置在与第一边缘部相反的一侧,故而即便在液体从形成在第一边缘部与第二边缘部之间的排出口侵入的情况下,从排出口侵入的液体也会在到达控制部之前积存在卷筒纸容纳部,并由容纳于卷筒纸容纳部的卷筒纸吸收。因此,能够抑制侵入排出口的液体到达控制部。
62.需要说明的是,+y方向为“第一方向”的一例。-y方向为“第二方向”的一例。另外,y方向也可以被记载为与压印辊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